《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教学设计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6da73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8.png)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篇一」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变化,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趋势,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小麦茎基腐病防治,重点要落实预防措施,抓好保健栽培防病、药剂“一拌一喷”等关键环节,控制病菌前期侵染,降低后期发病程度。
具体防治技术方案如下。
一、加强保健栽培防病(1)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措施,各地要根据近年田间观测和抗性鉴定情况,选择种植适合当地条件的小麦茎基腐病抗耐病品种,或抗逆性强的品种。
(2)合理轮作。
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每隔2~3年,玉米与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
重病田改种大豆等经济作物。
(3)适当深翻。
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秸秆尽量打碎腐熟还田,播前土壤深翻,深度约30厘米左右,将表层秸秆或残留物翻至土层下,压低病原菌基数,降低病害发生危害。
每隔3年深翻一次。
(4)适期晚播。
各地应根据当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天气情况,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时间5~10天,晚播地块需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并控制播种深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4厘米。
(5)精耕细管。
土地深翻后,耙细整平。
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
天气干旱有利于发病或加重病情,田间管理中需注意及时浇水。
盐碱地区采用深层地下水浇地易导致发病加重,宜采用地表水灌溉。
二、加强种子处理秋季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是有效预防发病的关键。
可结合小麦其他病害的预防,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种菌唑、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等成分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
如采用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吡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小麦种子,在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或纹枯病的同时,对小麦茎基腐病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
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导方案范文(四篇)
![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导方案范文(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e81c7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a.png)
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导方案范文农业病虫害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农业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以下是一份针对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指导方案。
一、种植合适的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质品种,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在选择种植品种时,要注意灌溉和肥料合理配比,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二、土壤改良合理调整土壤的pH值,保持土壤的适宜酸碱度,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另外,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农作物的抵抗力。
三、合理的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的菌源,清除农田中的病虫害虫宿主植物,并配合绿色防控方法进行田间作业。
及时清理残留物和杂草,以减少病虫害的藏身之地,避免病虫害的扩散。
四、病虫害监测与诊断定期对农田进行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诊断和防治。
通过农田调查,可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分布情况,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五、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友好环境的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天敌、寄生病菌等生物调节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这种方法无污染,对环境无害,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六、合理施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指导,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可以使用局部喷洒、局部涂抹等方法,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七、轮作和间作采用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方式,可以有效防治农业病虫害。
轮作和间作可以改变农田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另外,轮作和间作也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营养状况,提高作物的生长能力。
八、农事防治利用农事措施防治农业病虫害,包括深翻土壤、轮茬、稀栽、薰蒸等。
这些农事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菌的滋生和繁殖,保持土壤的健康状态。
九、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农业病虫害防治需要不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各级农业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病虫害的研究力度,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帮助农民高效、安全地进行农业病虫害防治。
农作物病虫防控措施策划方案
![农作物病虫防控措施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670ae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7.png)
农作物病虫防控措施策划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照亮了桌上的笔记本,我开始构思这个策划方案。
病虫害,这个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绕不开的难题,让我陷入了沉思。
一、现状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然而,近年来,病虫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还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病虫害的发生原因有很多,比如气候变化、农药滥用、生态环境恶化等。
二、目标设定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民的利益。
三、防控措施1.强化监测预警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定期对农田进行调查,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
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前发布预警信息。
2.优化防治策略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地区、不同病虫害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比如,对于迁飞性病虫害,要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对于土传病虫害,要加强土壤消毒处理。
3.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比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使用粘虫板、灯光诱杀等物理方法。
4.加强农业防治改进栽培技术,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比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改善土壤环境,增强作物的免疫力。
5.提高农民防治意识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通过宣传、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让农民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
四、实施方案1.开展培训组织专业团队,对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培训,确保每个农民都能掌握基本的防治知识。
2.建立示范区在重点区域建立病虫害防治示范区,展示绿色防控技术的效果,引导农民改变传统防治观念。
3.加强宣传通过媒体、网络、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
4.落实政策落实政府扶持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轻农民负担。
五、预期效果1.病虫害发生率降低2.农作物产量提高3.农产品品质改善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农产品品质将得到明显改善。
七年级上册劳技教案-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劳技教案-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4f38cfda38376baf1fae36.png)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常见病虫害。
2、掌握病虫害的防治。
教学重点与难点:
病虫害防治
教学过程:
一、小麦:条锈病、红蜘蛛、吸浆虫、蚜虫等病虫害综合防治
1、播前药剂拌种:亩用15%三唑酮30克+ 50克磷酸二氢钾+ 种子12~15公斤湿拌。
2、起身至拔节期:亩用1.8%阿维菌素5克+ 15%三唑酮+ 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15公斤喷防条锈病、红蜘蛛。
3、抽穗至灌浆期:亩用40%氧乐果50克+ 溴氰菊酯4毫升+ 15%三唑酮50克+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15公斤喷防吸浆虫、蚜虫、条锈病。
二、冬油菜:菌核病、霜霉病、茎象甲、跳甲、蚜虫等病虫害综合防治
1、播期药剂拌种:亩用3%辛拌磷500克+ 种子300至400克,干拌条播,杀灭地下害虫和地上蟋蟀、蝗虫。
2、返青至抽苔期:亩用40%氧乐果50克+ 溴氰菊酯4毫升+ 70%代森锰锌50克+ 硼肥100克,兑水15公斤喷防茎象甲、菌核病。
3、初花至盛花期:亩用40%辛硫磷乳油50克+ 磷酸二氢钾100克,喷防跳甲、蚜虫。
4、结荚期:亩用10%吡虫啉20克+ 70%多菌灵100克+ 磷酸二氢钾200克,喷防蚜虫、霜霉病、白粉病。
三、夏播大豆:叶斑病、豆杆潜蝇、豆荚螟、蚜虫等病虫害综合防治
1、苗期至分枝期:亩用40%氧乐果50克+ 钼肥10克+ 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15公斤喷防蚜虫、豆杆潜蝇、叶斑病、花叶病。
2、初花至结荚期:亩用40%氧乐果50克+ 溴氰菊酯4毫升+ 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15公斤喷防豆杆潜蝇、蚜虫、豆荚螟。
病虫害的防治方案
![病虫害的防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bd6bb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4.png)
病虫害的防治方案第1篇病虫害的防治方案一、背景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确保农作物生长健康,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业产值,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病虫害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1. 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农作物损失。
2. 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3.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4.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三、防治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 优先采用生物、物理和农业防治措施。
3.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标准。
4. 坚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病虫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四、防治措施1. 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害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作物抗逆性。
(3)合理轮作,降低病虫害发生。
(4)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传播。
2. 物理防治(1)利用害虫天敌防治害虫。
(2)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方法。
(3)使用防虫网、遮阳网等设施隔离病虫害。
3. 生物防治(1)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2)引进和释放天敌昆虫。
(3)采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
4. 化学防治(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2)严格执行农药使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安全。
(3)合理混用农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用量。
五、防治方案具体实施1. 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
2. 制定防治预案,明确防治时期、防治对象和防治措施。
3.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病虫害防治技能。
4. 加大农业投入,保障防治措施落实。
5. 强化农药市场监管,确保农药质量。
6. 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提高防治效果。
六、效果评估与调整1. 定期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2. 对防治效果显著的措施予以推广,对效果不佳的措施进行改进或淘汰。
3. 结合当地实际,不断优化防治方案。
七、总结本方案旨在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操作指南,以降低病虫害发生,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作物病虫害治理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921a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2.png)
农作物病虫害治理方案一、综述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不同的病虫害对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威胁,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将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防治措施1.农事措施农作物病虫害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和生产管理不当引起的,因此通过加强农事管理,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首先,要科学施肥,保证作物营养平衡。
其次,要保证农田干净卫生,及时清除病虫害树种和野杂草。
此外,适时深松土壤和改良土壤质量,可以增强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最后,合理轮作和间作,减少同一地段种植同一品种作物的机会,有效防治病虫害。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优势天敌物种对病虫害进行生物控制,有利于维持产生系统的平衡,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例如,可以放养蚯蚓、蚜虫等天敌来对付害虫。
此外,可以引入有益微生物如拮抗菌、放线菌等,来增强抗病虫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特定的农药来灭杀病虫害。
但这种方法需要高度技术的操作,而不当使用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使用前必须了解农药的使用说明和剂量,对作物的成长期进行选择性使用。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务必按照指示操作,防止药物残留对环境、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三、预防措施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1.选购优良的种子选择优良耐病抗虫的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农作物,从而提前预知病虫害发生的征兆,及时采取措施治理。
3.配合农作物生长周期配合农作物生长周期,适时采取治理措施,利用防治关键期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四、总结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和防治方法千变万化,以上只是几个常用的方法作为参考。
在采取具体措施时,一定要按照自己农场的条件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确保农作物的高产和高质量。
同时,为了保障消费者和环境的安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遵循科学规范,合理利用资源,合理使用农药,科学抗病虫,从而提升夏粮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贡献。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3篇)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e9589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4.png)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为有效预防控制爆发性、迁飞性和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减轻小麦病虫和农区蝗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___〈省___年中央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项目实施方案〉___》要求,制定我市项目实施方案如下:指导思想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通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和提高___化程度,突出小麦重大病虫害源头区、迁移扩散重灾区小麦主产区,针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和蝗虫等重大病虫防控,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综合防治,项目区实行整片、整村推进,带动区域性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有效控制病虫害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补助政策(一)补助范围1、小麦病虫害防治范围:全市总防治面积___万亩。
2、农区蝗虫防治范围:全市总防治面积___万亩,推广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各县区参照市里的分配原则,落实到具体补助对象。
(二)补助标准。
小麦病虫害防治每亩补助___元,蝗虫防治每亩补助___元。
补助资金主要对病虫害源头区和重发区实施统防统治、应急防治的药剂和施药作业进行补助。
(三)补助对象。
实施病虫害防治作业的统防统治服务___和农民。
统防统治___包括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服务公司和基层农技服务___等。
重点补助全国百强服务___、省十佳服务___和省市优秀服务___。
(四)补助方式。
___万亩小麦病虫害防治和___万亩蝗虫防治,可采取资金补助,也可采取物化补助,由县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确定。
采取资金补助的,要严格核实项目实施面积,并根据考核验收结果及时发放补助资金。
采取物化补助的,非应急状态时,农业、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统一招标采购工作,认真核实防治任务和相关服务协议,作业前及时将药剂分发到统防统治服务___或村组(农户)。
病虫害突发时,要做好应急物资的订购工作。
___实施各县区农业、财政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政策宣传,加强指导服务,严格资金监管,确保补助项目落实到位。
中职农业教师试讲教案模板
![中职农业教师试讲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4fc4d5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9.png)
一、课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的概念、分类和危害。
(2)掌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熟悉常用农药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农作物病虫害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农业科学研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心农业发展的情感。
(3)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农作物病虫害的概念、分类和危害。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常用农药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操作步骤。
(2)农药的使用量和施用方法。
(3)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农作物病虫害吗?它们对农作物有什么危害?2.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农作物病虫害的概念、分类和危害。
2. 介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讲解常用农药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课堂练习1.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
(四)案例分析1. 展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2. 讨论如何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情况。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小麦病害教案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小麦病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1033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5.png)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小麦病害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小麦病害的基本知识,掌握绿色防治技术,提高小麦病害防治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小麦常见病害,了解其发生原因和危害特点,并掌握相应的绿色防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麦病害的分类及其危害;掌握小麦常见病害的识别特征;学习绿色防治技术在小麦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小麦病害样本,提高病害识别能力;学习绿色防治方法,提高小麦病害防治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科学,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小麦病害概述病害分类病害危害特点2. 小麦常见病害识别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3. 小麦病害发生原因病原菌气候条件栽培管理4. 绿色防治技术抗病品种选育合理施肥农业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麦病害的基本知识、发生原因和绿色防治技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麦常见病害案例,提高学生对病害的识别能力。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绿色防治技术的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小麦病害基本知识和绿色防治技术的掌握程度。
2. 病害识别测试:评估学生对小麦常见病害识别能力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绿色防治技术的实际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教程。
2. 标本:小麦常见病害标本。
3. 课件:小麦病害识别与绿色防治技术课件。
4. 视频:小麦病害发生与绿色防治实例视频。
5.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防治技术资料等。
七、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小麦病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危害特点。
2. 第3-4课时:学习小麦常见病害的识别特征。
3. 第5-6课时:分析小麦病害发生的原因及绿色防治技术。
4. 第7-8课时:实践操作,学习绿色防治技术的应用。
《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532006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a.png)
准2023-10-29CATALOGUE 目录•课程概述•课程大纲•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评价与考核•教学资源与条件01课程概述农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作物病虫害防治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课程背景课程目标掌握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掌握常用农药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了解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
•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农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实践。
•农药的配制和使用。
•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02课程大纲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分类及危害,熟悉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和识别方法。
病虫害识别与诊断病虫害基本知识掌握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判断病虫害的类型和发生程度。
病虫害诊断技术了解病虫害监测和预报的方法和流程,掌握相关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病虫害监测与预报了解病虫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病虫害的生态平衡和生态控制原理。
病虫害生态学研究病虫害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掌握病虫害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方法。
病虫害流行病学了解病虫害防治的成本和效益,掌握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的确定方法。
病虫害防治经济学病虫害生态学与流行病学掌握农业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耕作制度、科学施肥等。
农业防治技术了解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掌握化学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农药的种类、使用方法、安全使用等。
化学防治技术了解物理防治方法,包括利用光、热等物理因素进行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了解农作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型,掌握提高农作物抗病性的方法和技术。
农作物抗病性掌握品种选育的方法和技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育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
品种选育技术了解品种抗病性评价的方法和流程,掌握抗病品种的筛选和鉴定技术。
作物病虫害防治261页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
![作物病虫害防治261页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148e9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e.png)
1、病状类型
(3)腐烂 湿腐:腐烂时细胞解体很快,不 能及时失水。
第二章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1、病状类型 (4)萎蔫: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 因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
第二章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1、病状类型 (4)萎蔫:或由于植物维管束受到 毒害或破坏,水分吸收和运输困 难造成的。
作物病虫害防治 目录
作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第一章 昆虫基础知识 ………. 第二章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
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三章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 第四章 作物害虫防治技术 ………. 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 ……….
附录 农田杂草防除技术 ……….
作物病虫害防治
第二章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和类型
(二)植物病害的类型 (4)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叶部病害 果实病害 根部病害
第二章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和类型
(二)植物病害的类型 (5)按生育期、传播速度、病害的重要性分: 苗期病害 储藏期病害 流行性病害 主要病害 次要病害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1、病状类型 (5)畸形(皱缩、卷叶)
第二章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1、病状类型 (5)畸形(矮化、矮缩、丛枝)
第二章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2、病征类型 真菌性病害的病征: 霉状物 粉状物 颗粒状物 细菌性病害病征 溢脓
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案
![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0d1f8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a.png)
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稻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2. 掌握常见的水稻病虫害识别方法及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科学,提高农业生产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稻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2. 常见的水稻病虫害识别方法及防治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稻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方法。
2. 难点:水稻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水稻病虫害的基本概念、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水稻病虫害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的策略。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水稻病虫害图片、案例资料。
2. 准备教学PPT,展示水稻病虫害的相关内容。
3. 准备实验材料,如水稻植株、病虫害样本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水稻病虫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稻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讲解水稻病虫害的基本概念,介绍水稻病虫害的种类、特点和危害。
3. 讲解水稻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包括形态识别、病症识别和生物特征识别等。
4. 分析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防治措施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5.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分享。
七、课堂练习1) 水稻病虫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2) 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有哪些?3) 如何识别水稻病虫害?4) 针对水稻病虫害,有哪些防治措施?2. 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农业生产情况,思考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八、拓展与延伸1. 介绍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2. 探讨水稻病虫害防治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的环保策略。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稻病虫害的基本概念、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
2. 强调水稻病虫害防治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防治病虫害》教案教学设计
![《防治病虫害》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70ddb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04.png)
《防治病虫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
2. 学会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3. 能够运用防治病虫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调查、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学会合作交流,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提高对农业科技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病虫害概述1. 病虫害的定义2. 病虫害的分类3. 病虫害的危害表现第二课时: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1. 病虫害的识别方法2. 病虫害的诊断技巧3. 常用诊断工具及使用方法第三课时: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 物理防治法2. 化学防治法3. 生物防治法4. 综合防治法第四课时:农药的使用与安全1. 农药的种类及作用2. 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3. 农药的安全使用及注意事项第五课时:防治病虫害的实践操作1. 实践操作流程及步骤2.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 操作后的检查与评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方法。
2. 农药的正确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1. 病虫害的诊断技巧。
2. 农药的使用方法及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病虫害防治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病虫害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病虫害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及安全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病虫害标本或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2. 准备农药样品和安全操作指南,以便学生了解和学习。
3. 准备实践操作场地,确保学生可以安全地进行实地操作。
4. 准备教学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材料,以丰富教学手段。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水稻病害教案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水稻病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b73e8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6.png)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水稻病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稻病害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掌握水稻主要病害的特征及识别方法。
3. 学习绿色防治水稻病害的方法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1. 水稻病害概述a. 水稻病害的概念b. 水稻病害的分类c. 水稻病害的危害及损失2. 水稻主要病害识别a. 白叶枯病b. 稻瘟病c. 纹枯病d. 稻曲病e. 恶苗病f. 水稻条纹病3. 绿色防治水稻病害方法a. 选用抗病品种b. 合理施肥c. 优化灌溉和排水d. 合理密植和间作套种e. 生物防治f. 化学防治原则及安全使用农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稻病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识别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水稻病害案例,提高学生识别能力。
3. 小组讨论法:探讨绿色防治水稻病害的方法和措施。
4. 实践操作法:安排田间实习,实践操作识别水稻病害及防治方法。
四、教学课时共2学时,其中理论讲解1学时,实践操作1学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稻病害基本概念和识别方法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绿色防治水稻病害方法和措施的理解。
3. 田间实习报告:评价学生对水稻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4. 水稻病害发生与环境因素a. 温度对水稻病害的影响b. 湿度对水稻病害的影响c. 土壤类型与水稻病害的关系d. 水稻生长周期与病害发生的关系5. 水稻病害的监测与预测a. 病害监测方法b. 病害预测模型c. 病害发生趋势分析七、教学内容6. 水稻病害防治策略a. 预防性措施b. 治疗性措施c. 应急处理方法7. 农药的选择与应用a. 农药种类及作用机理b. 农药使用原则c. 农药安全使用与残留监控八、教学内容8. 非化学防治方法a. 生物防治技术b. 物理防治技术c. 农业综合防治技术9. 水稻病害防治的田间实践a. 田间调查与病害诊断b. 防治方法的实地操作c. 防治效果的评价与反馈a. 回顾水稻病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识别c. 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11. 展望未来水稻病害防治技术a. 发展趋势b. 创新技术应用c. 可持续发展的病害防治策略教学评价补充:10. 课程结束后的理论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水稻病害防治知识的掌握。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ba61c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5.png)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控方案至关重要。
一、病虫害监测1、设立监测点在农田中合理设置多个监测点,涵盖不同的种植区域和作物品种。
监测点应具备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农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
2、定期巡查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监测点进行巡查,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叶片颜色、植株形态等,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迹象。
3、利用现代技术结合使用昆虫诱捕器、孢子捕捉仪等设备,以及遥感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现代手段,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病虫害分类与识别1、常见病虫害熟悉本地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如稻瘟病、小麦锈病、玉米螟、棉铃虫等。
了解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
当发现疑似病虫害时,通过对比样本、查阅资料或请教专家等方式,准确诊断病虫害的种类,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三、农业防治1、合理轮作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实行轮作制度,减少病虫害的寄主和积累。
2、选用抗病虫品种在种植前,选择经过选育的抗病虫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自身的抗性。
3、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增强农作物的长势和免疫力,避免过度施肥导致植株徒长,易受病虫害侵害。
4、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越冬场所。
四、物理防治1、人工捕捉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弱的害虫,如金龟子、地老虎等,可以进行人工捕捉。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蛾类、甲虫类等害虫。
3、色板诱杀针对有特殊颜色偏好的害虫,如蚜虫、白粉虱等,悬挂黄色或蓝色粘虫板进行诱杀。
4、防虫网隔离在蔬菜、花卉等种植区域覆盖防虫网,阻止害虫的侵入。
五、生物防治1、保护天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如瓢虫、草蛉、赤眼蜂等,维持农田生态平衡。
2、利用微生物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防治病虫害。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讲课文档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a7949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5.png)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讲课文档农作物是人类的主要粮食来源,但是在其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农民的产量和收益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确保农民的收成,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一、病虫害的种类与鉴别病虫害的种类繁多,下面我们分别进行介绍,并给出相应的鉴别方法。
1. 病害(1)霉变病:主要受到湿度、温度和通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常会出现发黑、软烂、棉絮丝状物等症状。
(2)细菌性病害:主要由细菌引起,常由病原菌通过空气、土壤或种子传播。
鉴别时可以观察到叶片上的小水渍、溃疡或叶片腐烂等症状。
(3)真菌性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常通过空气传播。
常见的有白粉病、黑斑病等。
鉴别时可以观察到叶片上出现的不规则形状的斑点或粉末状物质。
(4)病毒性病害:主要由病毒引起,常由昆虫媒介传播。
鉴别时可以观察到叶片出现黄化、弯曲等异常变化。
2. 害虫(1)蛀食类害虫:主要以农作物的叶片、茎干等为食物,如蚜虫、螟虫等。
鉴别时可以观察到叶片上的小孔或叶缘被蛀食的现象。
(2)吸食类害虫:主要以农作物的汁液为食物,如蚜虫、蝽虫等。
鉴别时可以观察到叶片出现弯曲、萎缩等现象。
(3)啃食类害虫:主要以农作物的茎干、根系等为食物,如地老虎、蚜虫等。
鉴别时可以观察到农作物的茎干或根部被啃食而造成的断裂或腐烂。
二、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袭,农民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下面我们列举几种常见的防治方法。
1. 病害防治(1)合理种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品种,避免种植密度过大,保证适当的通风和采光。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农田周围的杂草,并定期进行病害巡视,如发现病害,及时清除患病植株,以免病害扩散。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寄生菌等生物控制病害的发生,如利用虫克威来防治杂草,或使用拮抗细菌来防治霉变病。
(4)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按照标签说明进行使用,并注意剂量和喷雾时间的控制,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作物病虫害防治课件第三章(2)作物病虫害防治
![作物病虫害防治课件第三章(2)作物病虫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4f12d4604a1b0717fd5ddd3.png)
第三章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二节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三、生物防治
(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 1.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虫 ●利用病毒防治害虫 被昆虫病原病毒侵染死亡的害虫,往往 以腹足或臀足粘附在植株上,体躯呈“一”字形或“V”字形下垂, 虫体变软,组织液化,胸部膨大,体壁破裂后流出白色或褐色的粘 液,无臭味。但是,昆虫病毒只能在寄主活体上培养,不能用人工 培养基培养。一般在从田间捕捉的活虫或室内大量饲养的活虫上接 种病毒,当害虫发生时,喷洒经过粉碎的感病害虫稀释液。也可将 带病毒昆虫释放于害虫的自然种群中传播病毒。
第三章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二节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二、农业防治
(三)加强栽培管理 3.覆盖技术 通过地膜覆盖,达到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促进作物生长
发育和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目的。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控制某些地下 害虫和土传病害。将高脂膜加水稀释后喷到植物体表,形成一层很 薄的膜层,膜层允许氧和二氧化碳通过,真菌不能在植物组织内扩 展,从而控制了病害。高脂膜稀释后还可喷洒在土壤表面,控制土 壤中的病原物,减小发病的机率。
第二节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一、植物检疫
(二)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
植物检疫 的方法
直接检验
过筛检验
解剖检验
第三章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二节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二、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在全面分析植物、有害生物与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关 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农业措施,压低有害生物的数量,提高植物 抗性,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农田生态 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的方法。是最 经济、最基本的防治方法。但这种防治方法效果有局限性,当有害 生物大发生时,还必须采用其他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教学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麦类病虫害;
二是杂粮病虫害;
三是地下虫害;四是棉铃虫的防治。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学会如何防治麦类病虫害和棉铃虫。
本设计的突破点:学生了解如何防治病虫害。
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学生交流、汇总、概括资料,使学生获取防治病虫害的许多信息,知道如何防治麦类、杂粮、地下虫害和棉铃虫,从而使学生对病虫害防治有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各类病虫害的名称、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2、掌握如何防治各类病虫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资料了解病虫害的名称、症状等。
2、学生交流、小组汇总如何防治各类病虫害。
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防治各类病虫害。
教学器材:教学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