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体系

摘要:构建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体系是建设现代后勤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体系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从物流组织体系、资源配置、运行机制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军事物流体系的目标、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军民融合军民结合军事物流体系构建

党的十七大报告鲜明地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所谓“融合”,就是将不同的事物合为一体,军民融合是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的军民结合,是对我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成功经验的新提升,是新世纪新阶段富国强军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军事物流保障领域推进军民融合,实现军事物流与国家、社会物流体系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体系的特征

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在国家统一筹划和指导下,对国家、社会、军队三方物流资源和要素一体建设、综合集成、整合优化,形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集

物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运作环节为一体的,具有为军为民双向服务功能的物流系统。这一体系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战略性,即是在国家战略层次上,实现国家统一规划和指导下的军民物流体系的相互融合;二是集成性,即综合集成国家、社会和军队三方力量,实现其组织、建设与管理的一体融合、协调发展;三是双向性,即具有双向互利功能,既要寓军于民、又要以军助民,既要军转民、又要民促军,既要依托社会、又要服务社会。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组织体系融合。实现国家、社会和军队物流系统一体融合,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建立权威的管控机构,在战役、战术层面建立统一指挥、相互协调的管理和执行机构,健全管控协调机制,形成人员构成军地一体、组织结构层次合理、职责权限严密分明、上下一体横向联合的军事物流组织体系。

物流要素融合。对军地物流保障组织内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保障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形成人力共用、物力共管、财力互济、技术互通、信息共享的保障格局。按照统一规划、系统建设、集成管理、集约使用的要求,在军地物流保障系统建设过程中,统一使用物流人员,统一调配物流装备设施,统一规范物流技术标准,统一整合物流信息资源。

资源配置融合。将物流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双向融入到国家经济和国防发展建设体系之中,形成基础设施建设贯彻经济发展和战备双重需要、物流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和战斗力共同发展、物流人才培养发挥军地优势进行共育的良好运行机制,实现军地物流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

物流运作融合。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过程中,按照信息主导、资源融合、优势互补、网络互通的要求,物流保障各环节军地保障力量有效协同、联合运作,实现物流保障的指挥筹划、组织实施和精确配送等方面的互联、互控、互动、互补,达成为军为民的双向服务功能。

二、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体系的渊源

军事物流伴随战争的出现而萌生,在“军”和“民”的结合中孕育发展。古代生产力不够发达,社会分工不明显,军事物流相对简单,不少朝代均实行“兵民合一”。但当时的“兵民合一”,在理念、制度、运行方式上与当代的“军民结合”不可同日而语。我军自建立以来一直强调人民群众在军事物流保障中的重要作用,从军民融合的发展特点来看,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革命战争时期为“民众支援”阶段。人民群众对物流保障的支援是我军军事物流的主体和核心,也成为人民战争的光荣传统和致胜法宝。当时,除武器装备外,军队所需的经费物资,主

要由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政府组织供应。人民群众的物流支援在我军战争年代军事物流保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为“军民结合,以军为主”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军民结合成为国防建设和军队保障的一条重要原则。毛泽东提出“军民两用”的概念,制定了“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的方针。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做好“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准备,国家物流体系建设强调“以军为主”,在国家交通网建设、储备体系建设等方面重视军事需求和安全需要,在优先保障军事需要的情况下做好“军转民”。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为“军民结合,以民养军”阶段。80年代初,邓小平基于“在较长时间内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有可能避免”的新判断,确定了“国防建设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方针,将军民结合的思想发展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这一阶段,国家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国家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蓬勃发展为军事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国防动员体制、动员法规等进一步明确,军事物流保障实行军民结合的深度、广度以及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增强。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为“军民结合,协调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江泽民指出,国防现代化要

以经济建设为依托,要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这一阶段,军事物流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各部门围绕局部战争快速动员、物资储备、战时国防交通保障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迈开实质性步伐,民用高技术加速向军事物流领域转化,大量社会物流人力、设施设备为军队提供物流服务,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保障体系发展更加成熟。

2007年党的十七大以后为“军民融合”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是理论的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军事物流要在科技、设施设备、保障、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融入国家、社会经济和物流发展体系之中,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与国家、社会物流建设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构建军民融合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必然性

军民融合把握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特征,为构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提供坚实动力。装备信息化、编制精干化、力量集成化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特征,是构建整体优化、全程可视、无缝连接、快速响应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基础。实现军民融合,能够集中军地科技力量搞好联合攻关,加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