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介绍

合集下载

福建土楼介绍

福建土楼介绍

客家人建造土楼,聚族而居,主要是源于 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土楼表现出来的向心 性、匀称性和前低后高的特点,以及血缘性聚 族而居的特征。在永定范围内,无论是哪一座 土楼,楼内的男姓居民只有一个姓,而且都是 血缘关系较近的同宗同族人。一家之内,家长 说了算,一楼之内或全村同族之内,族长说了 算,这是土楼客家人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所严格 遵奉的一条原则。土楼中的祖堂是是土楼客家 人聚族而居的标志性建筑,处于全楼的核心地 位。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即是全楼居民祭祀 列祖列宗的场所,又是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 有限的生存空间是土楼客家人建造土楼,聚族 而居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内通廊式土楼(客家土楼):土楼内 住户拥有从底层到顶层的单元,各从二层 以上,各房间门前有环形走马廊,每层有 四五部公用楼梯。内通廊式土楼主要分布 在福建省客家人聚居的永定县,又称为客 家土楼,以永定县湖坑镇振成楼为代表。 单元式土楼(闽南土楼)。单元式土 楼各层没有连贯各户的走马廊;土楼分割 为一套套垂直单元,各单元有独立的门户, 有独立的庭院,有独立上下楼梯。单元式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南闽南民系聚居 的地区,又称为闽南土楼,以华安县二宜 楼为其代表。
在客家土楼建造中,八卦的运用可谓 精彩绝伦,不仅八卦土楼完全以八卦精髓 为建楼指南,而且其他类型的土楼建造亦 多用八卦择地定位,镇宅禳邪,出煞保安。 在田楼,建于樟州市诏安县官陂乡大边村, 其建造完全按八卦精义进行。主楼共分八 卦、八大部分,每卦八开间,合六十四卦 六十四开间。八卦八等分匀称,每等分之 间从一层直起泥墙作防火墙。八卦楼内门 户讲究,每家的家门都有门楣和堂号。门 框悬帖各种八卦平安符,楼上楼下除精美 镂雕花窗外,还有特殊的八卦保安厌胜吉 符意义的门窗彩画。
1 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 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 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 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 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 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 位置亦十分突出。 3 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 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 为数极个别。

福建土楼知识点

福建土楼知识点

福建土楼知识点福建土楼是福建省独特的建筑形式,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不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福建土楼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福建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一、起源福建土楼起源于清朝,特别是明清时期。

它最早出现在福建省南部的山区,是少数民族土著人民根据自身居住和防御需求而创造出的建筑形式。

在当时,福建的山区频繁受到外来侵略,人们为了保护自身财产和家族,开始建造这种坚固耐用的土楼。

二、特点1. 坚固耐用:福建土楼是以土、石、竹木等自然材料为主体,通过夯土的方式建造而成。

土楼的墙体厚度可达到数米,能够抵御外来的袭击和自然灾害,形成了坚固耐用的特点。

2. 独特的结构:土楼通常呈圆形或方形,楼内分为多个楼层,每一层都可以独立居住。

楼内设有厨房、厕所、洗衣间等功能区,满足居民日常需求。

而楼外有走廊和休闲区,方便居民交流和休息。

3. 具有防御功能:土楼的围墙高大厚实,楼内外均设有枪眼和防御洞口,方便居民防御外敌。

在过去的岁月里,这些土楼曾起到了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成为家族和部落的堡垒。

三、福建土楼的重要地位福建土楼不仅是福建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更是世界建筑历史上的瑰宝。

它不仅体现了福建人民对于家族和家庭的重视,更展现了他们智慧的结晶。

此外,福建土楼还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它承载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福建土楼在保护和传承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政府加大了对土楼的保护力度,修复了一大批老旧土楼,并加强了宣传和普及工作,以增强人们对土楼文化的认同感。

结语福建土楼是福建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展现了福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体现了他们对家族和部落的重视。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福建土楼,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和贵楼
和贵楼又称山脚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跟 南靖县城53千米。建于清代雍正十年,由简次屏公 建造的,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是座占地1547平 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楼。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 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 定,保存完好 。和贵楼高五层,21、5米,别小看 这个数字,这是个“世界之最”,也就是说和贵楼 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
典型代表
振成楼 承启楼 裕昌楼 和贵楼 奎聚楼 馥馨楼
振成楼——土楼王子
永定客家土楼中,许多土楼是按八卦图设计的,中 华传统文化铬印深深地铭刻其中。而最为典型的代 表当属振成楼。振成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 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 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 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 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1995年它 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 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 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土楼的分布
主要分布地区 以中国福建西 南山区,客家 人和闽南人聚 居的福建、江 西、广东三省 交界地带,包 括以闽南人为 主的漳州市, 闽南人与客家 人参半的龙岩 市。
土楼的分类
以其外观区分,主要有圆形、方形、五凤楼(宫 殿式 )等三大类型。
土楼的建筑特色
经济性
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 聚居的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黄土取自山坡, 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拆除重建则墙土可 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大量建 筑垃极。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 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 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 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 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 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 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 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 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 被称为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瑰宝。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
福建土楼,又被称为“云墙土楼”,是中国福建省特有的建筑风格。

它是福建土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

福建土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以坚固耐用、防御功能强大而闻名。

土楼的外墙由坚实的土坯砌成,厚度可达一米以上,具有很强的抗震和防火能力。

土楼的内部则由多个圆形或方形的楼层组成,每个楼层都有自己的功能。

大部分土楼都有一个中央庭院,用于集会和社交活动。

福建土楼的设计也非常独特。

它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土楼通常建在山坡上,背靠大山,面朝河流或田野。

这样的位置选择既能提供良好的防御条件,又能使居民享受到自然的美景。

土楼内部的布局也非常精巧。

每层楼都有多个房间,供不同的家庭居住。

楼层之间通过楼梯相连接,方便居民来往。

每个房间都有窗户,使得室内充满了自然光线。

房间的墙壁上还常常挂满了各种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示了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福建土楼是土族人民生活的象征,也是他们团结和谐的象征。

在土楼中,人们相互帮助、共同生活,形成了一个亲密的社区。

土楼里的人们经常一起吃饭、聚会、庆祝节日,共同分享欢乐和忧伤。

这种团结和互助的精神让土族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得更加坚强和
乐观。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珍品。

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和智慧,更体现了人类对于生活和社区的深刻思考。

福建土楼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福建土楼的介绍

中国福建土楼的介绍

中国福建土楼的介绍
福建土楼是一类独特的建筑,以其壮阔的外观、复杂的结构和长久的历史而闻名。

福建土楼通常由石墙、土墙和木质结构组成,被设计成可以防御外敌进攻的大型多层建筑。

它们通常是圆形或方形的,并且在周围有蛇形河流和山脉的保护下,专门用于保护村庄居民不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侵害。

作为福建土楼的代表,云水谣土楼群和鹤山土楼群成为了福建旅游的重要景点。

云水谣土楼群有四个主要土楼,其中最大的一座是高达五层,可容纳400多人,其建造始于明朝,大约于1644年完工。

整个土楼群分为四个村庄,总共有46个土楼,其中包括大型的方形土楼、圆形土楼和环形土楼。

鹤山土楼群是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景点,包括299个土楼,其中最大的一座为南二楼,高达五层,建于1796年。

鹤山土楼群呈现出唯美的景致,常被用作电影和电视剧的取景地。

福建土楼是中国南部最为独特的文化地标之一,以其壮丽的风景、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而著名。

它们独特的建造方式使其成为了中国建筑历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现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杰作,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省南部的永定、南靖等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

福建土楼建筑风格独特,外形宛如一个个巨大的圆锥形或方锥形的建筑,整体采用石材和土坯混合而成。

这种建筑结构凝聚了对自然环境、社会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精华。

福建土楼有着较为完备的防御系统,包括炮楼、环楼等。

在历史上,这种建筑曾被用作对抗外敌的堡垒,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安全的居住环境。

土楼内部布局合理,包括起居、餐厅、厨房等功能区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福建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精湛,也传达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中外建筑师和艺术爱好者借鉴和研究的对象。

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它们不仅是建筑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必将继续为后人所珍视和传承。

【总字数:261】第二篇示例:福建土楼,是古代福建饶平与古代广东南雄等地方汉族人建筑的传统建筑形式,是中国民居建筑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形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福建土楼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之最”、“中国传统建筑琼楼玉宇”。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部的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其中龙岩地区拥有最多的土楼,被誉为“中国土楼之乡”。

福建土楼建筑采用了独特的土木结构,多为圆形或方形,高达几十米,层数多达三层五层,有的土楼还有内外两个院落,形成了“一楼一座城,两楼一座城,三楼一把城”的建筑奇观。

福建土楼以其稳固耐久、防盗防火、环境舒适等特点而备受瞩目。

土楼采用了坚实的石、土、木、竹等天然材料进行建造,其墙体厚实,结构坚固,能够经受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的考验。

土楼内部设计合理,楼上住宅楼下仓库、车房、生活用房等功能齐全,生活便利。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诏安土楼以在田楼为中心,附近还有12座土楼,即水美楼、石马楼、玉田楼、玉峰楼、庵边楼、田下楼、新 城楼、龙头楼、凤山楼、燕翼楼、凤鸣楼、光裕楼等。诏安土楼,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红星等 乡镇。现存的土楼有350多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有160多座。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其中较大的较出名的 有官陂大边村的在田楼、新坎村的溪口楼、秀篆陈龙村的龙潭楼、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楼等。在田楼被新加坡南洋 客属总会主办的杂志誉称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土楼”。199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它为 “国内仍住居民的最大直径的生土楼”。

平和七星土楼群 平和县现存476座明清时期的土楼。 著名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土楼群、芦溪镇绳 武楼、丰作厥宁楼、大溪庄上大楼、霞寨榜眼府、五寨乡思永楼等。 平和县的西爽楼,是福建最大的方楼 。
七星土楼群
七星土楼群分布在平和县坂仔镇,镇区附近排列着的七座土楼:环溪楼、宾阳楼、庆阳楼、薰南楼、黄墘楼、 后厝楼和五美楼,呈北斗七星之状排列。坂仔的北斗七星土楼群是因其位置所定的,七座土楼分建在铜溪两岸, 从五美楼到环溪楼的建设,时间跨度80年,到兴建最后一座环溪楼时,其楼联即包含“北斗祥光”、“南山佳气” 等字眼,道出了北斗七星土楼群的形成。
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楼,土楼建筑比较注重实用性,结构简练,缺少......
主要建筑
1
永定土楼
2
南靖土楼
3
华安土楼
4
平和土楼
5
诏安土楼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位于永定区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由玉成楼、庆成楼、振成楼、永源楼、福兴楼、 景阳楼、阳临楼、朝阳楼、庆福楼、光裕楼、九盛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万盛楼、尚德楼、辉萼楼、庆 宜楼、永昌楼、永成楼、福兴楼、集源楼等组成。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 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 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 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关于土楼的介绍

关于土楼的介绍

关于土楼的介绍
土楼,也称托楼、土团、土楼围、土楼寨,是福建土族建筑中的一种代表性建筑形式,具有完整、形态独特、历史悠久的文化价值和建筑风貌。

土楼建筑是层层相叠、环环相套,结构复杂,与众不同。

通常由多个环形或方形的楼组成一个庭院,被外围一圈圆柱体或方柱体外墙围绕,构成一个封闭的村庄。

土楼最高可达五层,总高度达到20至60米以上,外形宏伟壮观。

土楼内部的布局也非常特殊,楼内多设有楼梯、铁索、井道、象形图案等实用和装饰性的构件。

楼内楼外的环形走廊上则设有木窗、栏杆、花壁等,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古朴雅致的风格。

土楼的内部一般分隔为多个家庭住宅,每个家庭的楼层中都有万花筒、神明位、戏台等艺术呈现形式,使整个建筑充满了艺术气息。

土楼的建造使用灰土、石头、木材、芦草、竹子等材料,经过精细的工艺制造而成,有着极高的耐火性和抗震性,可以见证福建土族建筑古代建筑工艺的发展历程。

土楼作为中国古代民居的代表,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其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北部、广东省和台湾省,其中以福建省南靖县的永定土楼群最为著名,于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智慧、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国际上研究建筑科学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

人们在欣赏这些具有强烈地代表性的建筑之余,也必须承认,从中得到的建筑、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都是丰富、独特、具有深刻含义的,值得我们认真去学习和探究。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5、富有韵律的木构



内通廊式土楼的外围楼是土木结构楼房,其木结构构件完全清水 不施油漆彩绘,充分表现了木材的材质。简单朴实的梁柱相互穿 插、勾搭、咬合,承受着上部楼板与瓦顶的重量,清晰的结构逻 辑传达一种内在美的信息。此外,底层厨房每开间的内立面都有 统一的模式,厨房开间除了门扇之外是整片的木条直棂窗,不设 窗扇,既简洁明了又通风透亮。窗台上是突出的木柜,用作厨房 的碗柜。碗柜对室外一面采用“鲎叶窗”,即两片直棂窗扇叠合 推拉,可开可闭,又可掌握开启的大小,既简单又实用。 楼层每间卧房的木门窗也是统一的规格,由环周的回廊即走马廊 将卧房联系起来。较宽的回廊底层加木柱,多数土楼的回廊是完 全悬挑,但在廊沿立有木柱支撑。 福建土楼里木结构构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重复,以其独特的协 调性和条理性表现出一种韵律美,从而增强了它的艺术魅力,这 正是走进土楼时人们无不惊叹的原因。
2、选匠
建造土楼,要延请木匠师和泥 匠师各一人,或者延请泥木匠 师各一班。 因为土楼只有粗略的构架设计 而无详细图纸可循,施工过程 中,大量的具体问题必须泥、 木匠师协调一致、互相合作才 能解决,双方的工艺细节必须 吻合,工程才能进行下去。 因此,泥、木匠师在平起平坐 的情况下,彼此必须互相尊重, 绝不可各行其是、互相作弄斗 法。
明代土楼一般都是三、四层,外 墙用土夯筑而成,“土楼”之名由 此而来。由于防御上的需要,土楼 的外墙都很厚,底层厚度一般在 1.5米左右,向上逐层收缩。底层 不对外开窗而只向里开。楼上外窗 也很小,且窗孔剖面往往成梯形, 如同碉堡上的枪孔。面向内院的窗 子则较大。土楼内隔墙多用土坯砌 成,楼板用木构。屋顶用木构架, 坡顶,覆蝴蝶瓦。
(3)锦江楼—福建省漳州市漳 浦县绥安镇 锦江楼的特征乃内外三环由 内向外渐次降低,与华安县 「雨伞楼」都说是圆楼的特 例。外环单层共 36 间房。 中环26 间房,上层设瞭望 室、防御通道。内环三层12 开间,上层为大厅,亦设瞭 望室。

关于福建土楼的介绍

关于福建土楼的介绍

关于福建土楼的介绍
福建土楼是中国闽南建筑风格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的云霄、南靖、漳浦、建阳、永定、武平等县市。

土楼为砖木结构,以土为衬托墙体。

土楼分为圆土楼和方土楼两种,其中圆土楼又称为土坎楼,方土楼又称为斗笠楼。

土楼为福建闽南地区的村落建筑,是闽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内涵。

福建土楼具有以下特点:一、坚固耐用,可抗地震。

二、容易通风透气,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三、可以抵御台风暴雨和蚂蚁等虫害。

四、装饰华丽、色彩丰富、富有情趣。

五、占地面积大,可以容纳很多人居住。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它不仅是建筑史上的珍品,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奇迹。

它的独特魅力与其浓厚的文化底蕴紧密相连,彰显了中国古代村落建筑的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福建永定土楼

福建永定土楼
土楼概况土楼文化经典土楼土楼研究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土楼简介


土楼布局及特点
土楼作用
土楼文化内涵
特色土楼
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
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
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 其中有殿堂式楼、长方形楼、 正方形楼、三合式楼、五角 楼、六角楼、八角楼、日字 形楼、曲尺形楼、半月形楼、 前圆后方楼、前方后圆楼、 椭圆形楼等20多种建筑形式, 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 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在众 多的土楼中,其中最具代表 性的是五凤楼、圆楼和方楼。
谓字 如 并 方 “形 此 与 门建 环 主 形 中筑 绕 楼 土 有, 形 平 楼 门形 成 行 主 ,成 一 的 要 楼一 个 前 是 中个 大 楼 主 有独 “ 紧 楼 楼特 口 紧 左 ,的 ” 相 右 重“ 字 接 两 重回 。 , 端 叠” 里 围 分 叠字 面 成 别 ”形 又 一 垂 。整 有 个 直 体一巨 连 造组大 着 型小的 楼 。“方 房 所口楼 , ”,
圆形土楼又被当地人称为圆寨。这种圆楼外
高内低,楼内有楼,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 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 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 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 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 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其通 风采光、抗台风地震、防卫功能比方楼好,赢 得了许多中外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精彩纷呈的 赞颂。
如升楼是永定众多土楼中小巧玲珑的土圆楼,
俗称“米升楼”,建于公元1901年,距今近百 年。楼主林高林原先缺少住房,后得一梦:一 轮红日下落此地,他认为此地建房好,便千方 百计筹措资金,自己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时间才 建成这座最小的圆楼。为什么命名为如升楼? 是因楼小,像客家人昔时用竹筒做成的量米 “米升”,许多游客称之为“袖珍土楼”。 如升楼是单圈结构,楼周长只有56.6米,直径 为18.2米,屋内天井圆形,屋顶瓦面内侧连缘 为八卦形,外侧边缘为圆形。楼内住有六户人 家,家居紧凑,井然有序。取名“如升楼”还 有更深一层意思----如日东升,光明万年。

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是中国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其独特的形制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世界瞩目的宝藏。

本文将介绍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展示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

一、历史背景福建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但其鼎盛发展时期始于明清时代。

这些土楼通常位于福建南部的山区,作为土著少数民族土家、黄姓等的聚居地。

这些民族以团结互助为核心价值观,形成了所谓的“土楼文化”。

二、建筑特点福建土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结合了中国南方传统民居和城堡的特点。

土楼外观看起来像是一个庞大的圆形或方形堡垒,由厚重的土坯和石块构建而成。

楼内则分为多层,每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包括起居、厨房和储藏室等。

土楼还采用了精巧的水道系统,用于供水和排污。

三、文化内涵福建土楼作为土著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的象征,融合了多种文化因素。

它不仅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和社区互助的价值观,还彰显了农耕文化、宗教信仰和传统战争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土楼群还是世代相传的家族叙事和祖先崇拜的重要场所。

四、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福建土楼于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筑的杰出代表。

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建筑风格具有独创性,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居住区域的历史和文化。

这一荣誉使得福建土楼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保护和传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任务。

福建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些土楼,包括加强监管和规范建设活动、修复破损的土楼以及推动相关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教育和宣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促使年轻一代继承并传承土楼的历史和文化。

六、结语福建土楼作为中国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个富有凝聚力和表达力的符号。

它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福建土楼将继续发挥其在促进文化交流和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福建土楼的介绍资料

福建土楼的介绍资料

福建土楼的介绍资料
福建土楼是由“生土”和“瓦片”、“木构架”等建筑材料和
建筑工艺结合起来,在山区就地建造的民居。

它是一种独特的山区民居建筑,其主要特征是:选址科学,布局合理;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造型美观,装饰丰富。

福建土楼的“生土”即“泥土块”。

“生土”即用泥土、碎木屑和水拌匀后烧制而成的泥土,粘性强。

这种泥土经自然风干后,强度较高,不易腐烂,不会生虫、霉变。

而且它可塑性很强,可塑造成各种建筑风格,如圆形、方形、方型、半圆形、四角形等;可分为三层或五层。

楼的大小不一,最大的是圆土楼,一般的是方形土楼。

这些土楼一般建于山腰或山脚处。

这种建筑方式充分利用了山区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

在山区建造这样规模的建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这些材料是就地取材的。

如土、石、木等建筑材料可以就地取材,节约成本;而土木结构则需耗费大量的木材。

从材料上看,福建土楼就具有上述两个特点:一是取材容易;二是可以就地取材。

—— 1 —1 —。

世界遗产福建土楼

世界遗产福建土楼

世界遗产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建筑群体,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享有盛誉。

本文将从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文化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
福建土楼,又称土坯楼或土库楼,是指福建省南部山区的一种古老民居建筑形式。

它的形成主要是为了应对战乱和盗匪的侵袭,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楼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并且在清朝时达到了鼎盛时期。

二、福建土楼的建筑特点
福建土楼以其特殊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首先,土楼通常由花岗岩和石灰土等材料建造而成,结构坚固耐久。

其次,土楼多以圆形或方形为主,高达四至五层,层数多达几十层。

每层楼都设有门窗,便于居民进出。

此外,土楼的内部还设有防御工事,如弓箭洞和密集的楼梯,以便应对外敌的进攻。

三、福建土楼的文化意义
福建土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传统文化的象征。

首先,土楼是华夏文明与闽南文化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次,土楼里的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也展现了独特的福建民俗和传统价值观。

最后,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彰显了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总结起来,福建土楼是福建山区独特的建筑群体,凭借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备受瞩目。

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文化意义的介绍,使我们更加了解和欣赏这一世界遗产的瑰宝。

未来,我们应积极保护和传承福建土楼的独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文化交流和传统文化的传播。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字形、回字形走马楼系由方形楼演变而成。这种楼以2层楼为多数,一层为卧室、仓库。其 有一个共同特点:在二楼的外部以木料架设一条外伸悬空的走廊。这种土楼是永定客家人在 南迁过程吸收了南方土著“干栏”式民居的优点、创造性地运用中原先进的夯土技术构筑而 成的,它能适应山区的复杂地形和多雨潮湿的气候,且简单易建、省工省料。
返回
土楼的起源和现状
土楼的起源,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 纪(唐末宋初)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形成 的时候。客家人在抗元中,土楼得到了发展, 并向外衍播,到明清时期成熟,在闽粤地区 广泛应用于抗倭和御寇。
返回
土楼的分类及种类
• 按建筑内部结构分类 内通廊式土楼 单元式土楼
• 按建筑外形分类 圆楼 方楼
屋的进出口。天面为小青瓦汉代九脊屋顶。主楼高,出檐大,主次分明。
• 方形楼这类土楼在永定为数最多,结构较简单,或封闭式,或开放式(所有门朝外,
店式,一字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二三层,或四五层,或面阔二三间,或面阔多达 十几间,或单独呈“口”字形,或“目”字形。通廊式平面。
• 走马楼大多倚山而筑,错落有致。形式有一字形、曲尺形、凹字形和回字形,其中凹
• 府第式方楼 “三堂二横”式结构,又称“三堂屋”,建筑平面与五凤楼相似,但
一般规模较大,各种设施较齐全,门坪外还筑有围墙。在中轴线上的3座楼房,前低后 高,间隔天井,天井两边为厢房。前座楼设前厅,出口为大门,中座楼设中厅,或称 大厅,系全楼公共活动中心,后座为主楼,设正堂。中轴线两侧建前低后高的两落横 屋,互相对称,横屋的房门均朝中轴线,与“三堂”相呼应。“三堂”与横屋之间分 别有一长方形天井,前后以走廊与厅堂连接。前堂大门两侧廊厅分别设一小门作为横
楼 田螺坑土楼群,更多的是2环以上的多环同心圆楼。多环同心圆楼外高内低,楼内 有楼,环环相套。据粗略调查,永定县现存的圆楼就有360多座。其中有年代最久、环 数最多的承启楼;以富丽堂皇著称的振成楼;直径最长的永福楼;直径最短的如升楼; 圆中有方的永康楼和衍香楼;单无式的集庆楼等等。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敬 谢 观 赏
承启楼—土楼之王
点击添加文本
承启楼直径73 米,外墙周长 1915米,走廊周 长229.34米,全 楼为三圈一中心。
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 间,是用来居住的;第二圈二层,每层设 40个房间,是用来会客的;第三圈为单层, 设32个房间,有学校可供孩子上学;中心 为祖堂。
承启楼—土楼之王
自驾游路线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3.土楼的保护与管理
管理模式
保护与开发
部门分工
3.1管理模式
县级 文化体育局 县级文物局 乡镇 土楼保护管理所
村一级
土楼保护管理小 组 楼长 安全员 卫生员
县 级 的 土 楼 保 护 管 理 模 式
土楼
3.1管理模式
文物部门
旅游局
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俗称“四菜一汤”)位于 南靖县书洋镇上坂寮村的一条狭长小山沟里, 在高耸入云的半山腰处由1座方形、3座圆形 和1座椭圆形共5座土楼组成。 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 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 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 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令人叹为观 止,是民居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1.2历史由来
中 原 汉 人 迁 徙 闽南 福佬民系 交汇处 地势险峻, 人烟稀少, 野兽出没, 盗匪四起。
闽西
客家民系 中原儒家 传统观念
聚集力量 共御外敌
福建 土楼
1.3建筑特色
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 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 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 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 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 同楼聚居。

福建土楼永定土楼的介绍资料

福建土楼永定土楼的介绍资料

福建土楼永定土楼的介绍资料1. 什么是福建土楼福建土楼,顾名思义,就是福建省那种特别的土楼。

听着就让人觉得很有意思吧?这土楼可是独特得很,主要分布在福建的永定县。

土楼外形圆滚滚的,像个大蛋壳,里面却能容纳好几户人家,真是个“大容器”啊!你想啊,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居住着几十口人,大家一起吃饭、过日子,像一个大家庭,热热闹闹的。

土楼的历史可悠久了,早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

那时候,地方不太平,土楼不仅是家,还像个小堡垒,能保护大家安全。

想想看,外面一片狼藉,里面却是温馨的港湾,真是个好主意!而且,土楼的建材主要是土、木和石头,都是自然的材料,环保又实用。

1.1 土楼的结构与特色说到土楼的结构,真的是让人拍手叫绝。

一般来说,土楼都是环形的,外面高高的墙壁,里面是一层层的小房间。

每个土楼都有个大院子,院子里有花有草,夏天的时候,坐在那儿乘凉,真是惬意极了。

墙壁厚厚的,可以抵挡风雨,冬暖夏凉。

你想啊,到了冬天,外面呼啸的寒风,里面却温暖如春,真是舒服得不要不要的!另外,土楼还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窗户!窗户不大,但每一扇都有故事。

阳光透进来,照在墙上,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光圈,感觉就像大自然在给你打光,随时随地都是个“网红”打卡点。

更有趣的是,土楼的墙壁上有些地方会刻上字,像是对祖辈的敬仰,又像是对生活的感悟,这种文化气息可真是让人沉醉。

1.2 土楼的文化与民俗说到土楼,不得不提的是它的文化和民俗。

这里的人们大多是客家人,讲着一口流利的客家话,嗓音里带着一种特别的韵味,听得让人心里暖暖的。

每年,他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比如春节、中秋节,还有丰收节,热热闹闹,特别有意思。

而且,土楼里的美食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想象一下,吃着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配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真是让人觉得生活美好到飞起。

每逢佳节,亲朋好友围在一起,边吃边聊,笑声不断,这种亲情的滋味可比什么都珍贵。

2. 永定土楼的旅游价值2.1 自然风光说到旅游,永定土楼可是个好去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 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
在一般的地震下,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土楼最大
的危险之一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用大块卵石筑基。 土墙在石基以上夯筑,墙顶则设出挑达3米左右的大屋 檐,以确保雨水甩出墙外。
土楼的建筑特色
经济性 坚固性
布局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 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
(1)中轴线鲜明 (2)以厅堂为核心 (3)廊道贯通全楼
(1)中轴线鲜明
殿堂式围屋、五凤楼、 府第式方楼、方形楼 等尤为突出。厅堂、 主楼、大门都建在中 轴线上,横屋和附属 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 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 格。圆楼亦相同,大 门、中心大厅、后厅 都置于中轴线上。
左倾右斜。经过风霜雨雪,造成三楼四楼回廊支柱朝一个方向(顺时针)
倾斜,五楼回廊支柱又朝另一个方向(逆时针)倾斜,最大的倾角达到15
度,似乎只要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就会轰隆一声倒下。但是裕昌楼建成
600多年来,经历多次地震,经历无数风雨,有惊无险安如山。因此, 被称作“东歪西斜楼”,裕昌楼有东歪西斜700年之说。
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 人聚居的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黄土取自
坚固性
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拆除重建
物理性 防御性
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 产生大量建筑垃极。
艺术性
土楼的建筑特色
经济性
坚固性
物理性 防御性 艺术性
圆寨是3种典型中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崇山峻岭之间,它 以浑然一体的纯粹形态出现,宛自天然,震撼人心,在土楼旅 游中,圆寨具有最强的吸引力。
裕昌楼---南靖县现存最古老的土楼

建于1350年的比萨斜塔闻名世界。它的出名,在于斜而不倒。六百
多年来,塔身缓缓向南倾斜,近一个世纪倾斜似有加速之势,尤其是经过
土楼的分类
以其外观区分,主要有圆形、方形、五凤楼(宫殿 式 )等三大类型。
土楼与八卦
永定客家土楼中,许多土楼是按 八卦图设计的,中华传统文化铬 印深深地铭刻其中。而最为典型 的代表当属振成楼。
振成楼的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 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前门是 “巽[xùn] 卦”,而后门为“乾 卦”。
历史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 民国时期。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 大迁徙相关。
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 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 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
土楼的分布
主要分布地区 以中国福建西 南山区,客家 人和闽南人聚 居的福建、江 西、广东三省 交界地带,包 括以闽南人为 主的漳州市, 闽南人与客家 人参半的龙岩 市。
物理性
防御性 艺术性
客家土楼的墙体 厚达1.5米左右, 从而热天可以防
止酷暑进入,冷
天可以隔绝洌风
侵袭,楼内形成
一个夏凉冬暖的 小气候。
土楼的建筑特色
经济性 坚固性
物理性
防御性
艺术性
厚墙是土楼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国传统住宅内向性 的极端表现。以常见的4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均不 辟外窗,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
挑台。土墙的薄弱点是入口,加强措施是在硬木厚门
上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这 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
土楼的建筑特色
经济性 坚固性 物理性 防御性
艺术性
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阳处,其立面中轴线上,下堂、中堂、 上堂高度递增,作为主体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
方楼的造型特征与五凤楼近似,唯其外墙另厚升高,形成更为 壮观的整体。
谢谢!
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 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 卦之间以拱门相通。
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 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 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 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
卦与卦之间市隔火墙,一卦失火, 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 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 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
东方古城堡
-----福建土楼
土楼介绍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因其大多 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土楼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功能 齐全、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 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 建筑奇葩。
土楼大多为方形或圆形,主要分布在闽西与 闽南一带。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厅堂为核心
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 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 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3)廊道贯通全 楼
可谓四通八达。 但类似集庆楼这 样的小单元式、 各户自成一体、 互不相通的土楼 在永定乃至客家 地区为数极个别 。
土楼的建筑特色
经济性

1972年大地震后,它的斜度现今已达8度。比萨斜塔的斜,是塔身整体的斜。
单从塔体来看,每一处结构还都是横平竖直,中规中矩的。

在中国福建南靖县境内,有一处堪与比萨斜塔叫板的古建筑,它就是
号称“东歪西斜”的裕昌楼。裕昌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元末明初,建
造年代较比萨斜塔仅晚十几年。裕昌楼共有五层,房室270间,在部分支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