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gged 1在生理性和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变化
grem1蛋白结构 -回复

grem1蛋白结构-回复Grem1蛋白结构蛋白质是生命的基本组成单元之一,扮演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角色。
其结构多样,其中包括Grem1蛋白。
Grem1蛋白是一种由人类基因Grem1编码的分泌性蛋白,它在胚胎发育、组织再生以及癌症等多个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Grem1蛋白的结构进行详细探讨。
Grem1蛋白的基本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氨基酸序列、三维结构以及功能域。
1. 氨基酸序列:Grem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含有数百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组成的。
通过由Grem1基因进行转录和翻译,这个蛋白合成出来。
Grem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对于其后续的三维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三维结构:Grem1蛋白的三维结构是指该蛋白分子的立体构型。
通过如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科学家们可以获取到Grem1蛋白的具体结构信息。
三维结构揭示了蛋白分子的形状以及各个功能域的相互作用方式。
对于Grem1蛋白而言,其三维结构对于了解其功能和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3. 功能域:Grem1蛋白在其氨基酸序列中存在着多个功能域。
功能域是指蛋白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区域。
在Grem1中,有报道指出其N端含有一个肌动蛋白相关结构域(ARM)和一个胚泡发育蛋白结构域(EPD)。
这些功能域在Grem1的生物学功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Grem1蛋白的结构中,科学家们不仅关注其原子级别的结构,也非常重视其长梯度结构特征。
张力梯度被认为在胚胎发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Grem1蛋白扮演了其维持和调控张力梯度的关键角色。
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模型和实验验证,揭示了Grem1蛋白在胚胎发育中对于组织形态的调控。
不仅如此,Grem1蛋白的结构还与其功能紧密相关。
研究发现,Grem1蛋白通过与其他蛋白发生结合,从而对信号通路的激活和抑制产生影响。
具体而言,Grem1蛋白与胚泡发育和生长因子家族等一系列蛋白发生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分化和增殖。
疾病病理学的分子机制和研究方法

疾病病理学的分子机制和研究方法疾病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学科,它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疾病的病理过程涉及很多复杂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机制,这些机制与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化学反应息息相关。
因此,疾病病理学的分子机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对医学治疗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疾病病理学的分子机制从根本上说是由各种不同的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化学反应造成的。
这些反应可以涉及不同的蛋白质、酶或其他化学分子。
例如,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被认为是一系列精细调控的信号传导通路复杂互动的结果。
血管生长因子(VEGF)是参与血管生成的主要因子,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提升,会引起由于缺氧所激活的转录因子上调表达。
这导致肿瘤细胞极可能向四周成长并转移。
细胞周期调控也是肿瘤细胞增殖的关键因子。
周期蛋白D1(CD1)是在肿瘤细胞中被过度表达的一个基因,它能够启动细胞周期的G1/S转换,加速肿瘤细胞的增殖。
对于疾病病理学的分子机制研究,科学家们使用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其中,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对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的研究,包括定量实时PCR、DNA芯片和RNA测序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检测基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情况。
例如,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基因表达,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肿瘤细胞至关重要的基因信号通路,从而为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在遗传学研究中,科学家们将探索疾病病理学的分子机制与遗传学的联系。
通过研究特定的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能够确定有哪些基因异常可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遗传基因的突变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前体(SAPP)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T)的基因突变事件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因素。
此外,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方法还可以为治疗疾病提供基础。
例如,在抗肿瘤治疗中,抑制VEGF的药物(如贝伐单抗)已成为采用抗VEGF治疗的常用药物,可以用于阻止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抗癌作用、同时还可以结合别的免疫调节药物使用。
血管重塑的名词解释

血管重塑的名词解释血管重塑是指在人体的血管系统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及适应性调整的过程。
这一概念最早是在心血管领域中被提出的,但现在已经逐渐被应用于其他领域,包括肿瘤研究和神经科学等。
血管重塑通常被视为一种适应性的生物学反应,旨在满足机体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
通过此过程,血管可以重新组织并调整其结构和功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血管重塑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理和病理因素。
在生理状态下,血管重塑可能是由于运动、妊娠和新生儿发育等因素引起的。
在病理状态下,血管重塑可能是由于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和炎症等引起的。
血管重塑过程主要包括两种机制:血管生成和血管重建。
血管生成是指新的血管形成,通常发生在新组织形成的过程中。
这种新生血管能够从已存在的毛细血管中分化出来,填补供血不足的区域。
血管生成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至关重要。
血管重建则是指已有血管结构的重组和改变。
在某些情况下,原有的血管结构无法满足机体对养分和氧气的需求,例如在肿瘤生长过程中。
为了满足肿瘤的需求,周围的血管可能会重新排列、扩张或增加密度,以提供更多的供血。
这种血管重塑现象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的研究领域。
血管重塑的研究对于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心血管领域中,了解血管重塑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指导。
对于肿瘤研究而言,血管重塑的研究可以为抗肿瘤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在神经科学领域,血管重塑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的发生机制,为治疗这些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虽然血管重塑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但通过研究和深入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血管重塑的机制,从而改善人体健康。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血管重塑研究将更加深入,我们对其了解将更加全面,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新的突破和发现。
总而言之,血管重塑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适应性调整的过程。
蛋白激酶SGK-1在高血压性心脏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影响

心肺血管病杂志 2 1 0 2年 3月第 3 1卷第 2期
Junl f a ivsu &P loayDsae Ma c 01 Vo . 1. . ora o r 0acl cd um nr i ss r h 2 2. 1 3 No 2 e
.
D Il.9 9 jin 10 0 2 2 1 .2 00 O :0 36 /.s .0 %56 .0 20 .3 s
i l ia e 1 i a c t a lc l o e l r l e ai n a d s r ia .I h ssu y e ame o e p o e te r - be k n s s r c moe u e frc l p o i r t n u vv 1 n t i td ,w i d t x lr h e i l i f o l t n hp o GK1 a d h p r n i n i d c d c r ic f r ss ai s i f o S n y et so — u e ad a i o i .M e h d : 0 C 7 / c e e if s d fr 7 e n b t o s 4 5 BL 6 mie w r n u e o
S K 可能是高血压导致心脏纤维化的关键信号分子 , GI 并且 S K G 1可能通过调节炎症 反应促进心脏纤维
化 的进展 。
[ 关键词 ]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 的蛋 白激酶一; 1 炎症反应 ; 高血压 ; 心脏纤维化 ; 血管紧张素 Ⅱ [ 中图分类号] R5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0 2 2 1 )22 40 0756 ( 02 0 -0 -5
a d t eh a t e ee cs d a d i n h e rsw r x ie n mme itl r c s e rmo p oo ia n e ee p e so ay i.HE sa- d aey p o e s d f r h lgc a d g n x r s in a lss o l n t i n n ,i i g mmu o itc e s y a d Ma s n s i i g w r s d t n y e if mmaoy e l i l ain,c l g n n h s h mit n s o t n n e e u e o a a z n a o r a l l tr e n t t i f r o ol e a d p st n a d c r icf rss h e e so e o i o ad a b o i.T el v l fmRNA a d p oen o G e e me s r d b a-i C a d i n i n rt i f lt s n bo .Re u t : mp r d w t o ma ai et ame t r u b o d p e s r s in f a t n r a e e s l Co a e h n r l s n e t n o p, lo r s u ewa s i c n yi c e d s i l r g g i l s
TWIST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生物技术进展2022年第12卷第1期142~148Current BiotechnologyISSN 2095‑2341研究论文ArticlesTWIST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中的作用谢月樵,郭丹,王楠,尤娜,黄琬玲,马小彤*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天津300020摘要:探讨TWIST1在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增殖、迁移及体外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用有靶向人TWIST1基因shRNA (pLL3.7-shTwist1-GFP )的慢病毒液感染试验组细胞,同时以携带Scramble shRNA 的慢病毒液(pLL3.7-shCtrl -GFP )感染对照组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qRT -PCR )检测shRNA 的基因沉默效率。
通过制作细胞生长曲线、Annexin V/7AAD 染色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小管形成实验、qRT -PCR 检测TWIST1表达降低对HUVECs 的增殖、凋亡、迁移、血管形成能力以及血管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基因表达的影响。
试验组TWIST1基因表达下降为对照组的30%,表明shTWIST1能有效降低TWIST1基因的表达。
与对照组相比,敲降TWIST1能明显抑制HUVECs 的增殖(P <0.01),诱导细胞凋亡(P <0.05)。
试验组HUVECs 划痕愈合率、体外生成的血管样结构数目和总小管分支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HUVECs 中VEGFR2的表达显著降低(P <0.01)。
新生血管的类型病理

新生血管的类型病理新生血管的类型病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生血管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对新生血管的类型病理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新生血管类型病理及其相关疾病。
一、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扩张是一种新生血管类型病理,它的血管腔直径较正常毛细血管大,并伴有膨出和扩张的表现。
毛细血管扩张病理常见于神经纤维瘤、异色癌等疾病。
二、毛细血管增生毛细血管增生是指毛细血管数目的增加,与其他新生血管类型病理不同的是,它的血管腔直径与正常毛细血管相当。
毛细血管增生病理常见于肝硬化等疾病。
三、毛细血管异常重构毛细血管异常重构是指毛细血管的大小和形态异常,不仅存在扩张和增生的现象,还伴有分叉、环形或者两端膨出的情况。
毛细血管异常重构病理常见于肿瘤、炎症和其他疾病。
四、葡萄状新生血管瘤葡萄状新生血管瘤是一种表面较为光滑的血管肿瘤,它的血管壁薄且容易破裂出血。
葡萄状新生血管瘤病理常见于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等。
五、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是新生血管类型病理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具有富血管网的结构,可以细分为母细胞型、乳头状型和圆血管型等多种类型。
毛细血管瘤病理多见于皮肤、口腔和消化道等部位中。
以上是新生血管的类型病理的介绍,它们都与不同的疾病发生有关,对医生诊疗相关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同的新生血管类型病理,它们的治疗方式也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新生血管病理的研究也将越来越深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Notch信号通路在肝再生中的作用

Notch信号通路在肝再生中的作用肝脏是损伤后能够快速再生的实质性器官,但是这种再生能力并不是无限的。
在许多疾病条件下,由于各种病理因素的影响,其再生能力并不能完全代偿肝细胞及肝功能的缺失,这使得移植仍是治疗爆发性肝衰竭及末期慢性肝病的最终选择,在肝源愈发短缺的今天研究肝再生非常必要。
1 肝再生过程肝再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生成的结构复杂,而且参与再生的细胞类型多样。
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是首先进行分裂的细胞类型,在各种因子的刺激下,细胞表达多种与再生有关的基因,由 G0 期进入分裂期,通常在 2 ~ 3 d内就能完成 1 ~ 2 次细胞分裂周期。
随后,肝星状细胞、Kupffer 细胞和胆囊上皮细胞先后进入细胞分裂周期。
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出现血管再生,有助于重建肝脏的血管结构。
另外,肝脏受损会激活肝祖细胞( hepatic progenitor cell,HPC) ,后者能够分化为肝细胞或胆管上皮细胞。
当肝细胞启动再生过程受阻或肝脏损伤严重时,肝脏肝细胞库将被激活,生成卵原细胞。
生理状态下卵原细胞数量极少,但是一旦被激活,这些位于门脉周围的卵圆细胞将大量增殖。
动物研究证实,部分肝切除后约 22 d,卵原细胞生成的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将逐渐恢复原有的肝组织质量。
肝再生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 Notch 信号通路几乎涉及所有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活动,因此 Notch 信号通路在肝再生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 Notch 信号通路Notch 指果蝇翅缘缺口( notch) 表型,由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 Morgan 在果蝇的大规模突变研究中首先鉴定。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果蝇 Notch 为一个相对分子质量( Mr) 约 300 000 的单次 1 型跨膜受体蛋白,由 2 条链通过二硫键连接组成。
Notch 信号转导通路由受体、配体和 DNA 结合蛋白 3 部分组成。
Notch 信号从分泌到释放出 Notch 胞内段共发生 3 次裂解,分别被称为 S1、S2 和 S3 裂解,在发生 S1裂解后形成的异源二聚体,共有 4 个类型( Notch 1 ~ 4) ,Notch 的配体( Delta 家族蛋白) 共有 5 类,分别为Dll-1、Dll-3、Dll-4,Jagged-1 和 Jagged-2,也属于跨膜蛋白。
Notch信号通路与血管发育

Notch信号通路与血管发育【关键词】血管形成; Notch信号; 血管发生血管发育是复杂的血管网络形成的过程,在个体发育、组织再生、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以往研究已经证明,血管发育与细胞因子、组织缺氧、基因调控等多种因素有关。
现就Notch信号通路在血管发育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Notch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是进化中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通路,其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功能涉及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1]。
哺乳动物中有4个notch基因,编码4种Notch受体(Notch1, 2, 3, 4)。
Notch前体蛋白经内质网O�惭以逄腔�转移酶(POFUT1)作用后,在高尔基体中被Furin蛋白酶裂解成两部分,二者通过非共价键相连,形成细胞表面的异二聚体受体。
胞外结构域(NECD)含29~36个EGF样重复序列(EGF��like repeats)和3个富含半胱氨酸的Notch/LIN��12重复序列(Notch/LIN��12 repeats),其中, EGF样重复序列是配体结合所必需的,而Notch/LIN��12重复序列与抑制配体非依赖的Notch信号活化有关。
胞内结构域(NICD)主要由核定位信号序列(NLS), 6个串联的富含天冬酰胺的锚蛋白重复序列(tandem ankyrin repeats)和羧基端的PEST序列组成,其中锚蛋白重复序列介导胞内结构域与下游信号分子结合, PEST序列有助于加速蛋白水解酶对NICD的降解。
目前在哺乳动物发现5种Notch配体,分别为Delta��like1、 3、 4(Dll1、 3、 4)和Jagged1、 2(与果蝇Serrate/Lag��2蛋白同源),亦可被共同称为DSL(Delta/Serrate/Lag��2)。
该配体的胞外部分由氨基端的DSL结构域和下游数目可变的EGF样重复序列构成, DSL结构域主要介导与受体的结合,该结构域的泛素化是Notch配体活化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需要E3泛素连接酶Mindbomb(Mib)的催化。
VEGF与肿瘤手术关系-彭维真,张勇,孙珏

66第16卷 第4期 2014 年 4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6 No. 4 Apr .,2014VEGF与肿瘤手术关系彭维真1,张勇1,孙珏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62)摘 要:手术是治疗实体肿瘤的最佳选择,切除肿瘤可以减轻机体肿瘤负荷,并清除肿瘤转移的主要来源。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原发肿瘤的切除实际上可能会促进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其具体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先后有很多理论试图解释这一现象,比如肿瘤稳态、免疫抑制,及最近提出的基于血管生成的肿瘤休眠学说等。
目前认为肿瘤手术触发肿瘤血管生成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与血管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探明VEGF 与肿瘤手术之间的关系,及这一关系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该文将对以上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以便为以后临床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VEGF;肿瘤;手术;复发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4) 04- 0066- 04收稿日期:2013-09-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3733)作者简介:彭维真(1990-),女,河南信阳人,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肿瘤。
通讯作者:孙珏(1960-),女,江苏南京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肿瘤。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F and Tumor SurgeryPENG Weizhen 1,ZHANG Yong 1,SUN Jue 2(Putuo Hospital,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062,China)Abstract:Surgery is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s,in order to reduce the tumor burden of the body,and clear the main source of tumor metastasis,tumor must be removed. But in recent years,a grow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removal of the primary tumor may actually promote tumor metastasis,and the exact mechanism is not entirely clear. There have been many theories attempting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such as tumor homeostasis,immune suppression and recently proposed tumor dormancy doctrine that based on the angiogenesis and so on. Most of people considered tumor angiogenesis triggered by tumor surgery a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As the most important angiogenic facto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s closely related to angiogenesis. And thus proving the relationship 起重要的作用,治疗组中碱性磷酸酶升高,表明强骨饮有直接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和加强其活性的作用。
婴幼儿型血管瘤细胞学研究进展

婴幼儿型血管瘤细胞学研究进展张家红;张新月;叶晓星;肖海;徐仙赟;刘潜【摘要】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探讨IH的组织形态特点对阐明其增生和消退的机制有重要作用.肿瘤的组织学成分包括肿瘤细胞和间质成分,目前研究显示血管瘤干细胞、血管瘤内皮细胞、周细胞、脂肪细胞及肥大细胞是构成IH的主要细胞成分.本文将总结这些细胞在IH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IH中可能的变化和作用,为深入研究IH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7)006【总页数】5页(P974-978)【关键词】婴幼儿型血管瘤;血管瘤干细胞;血管瘤内皮细胞;周细胞;脂肪细胞【作者】张家红;张新月;叶晓星;肖海;徐仙赟;刘潜【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2014级临床本科11班,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2014级临床本科11班,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江西省儿童脉管异常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江西省儿童脉管异常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31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在出生后1~4周被发现,好发于头面部。
IH在增生时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如溃疡、出血,甚至毁容[1]。
IH具有先迅速增生后自发性缓慢消退的独特生物学特性,临床上表现为3个发展阶段:增生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2]。
IH在组织学上为以血管瘤干细胞(hemangioma stem cells,HemSCs)、血管瘤内皮细胞(hemangioma endothelial cells,HemECs)、周细胞(Hemangioma pericytes)、肥大细胞(Mast cells,MC)等多种细胞组成的血管源性肿瘤。
血管生成的分子生物学调控机制研究

血管生成的分子生物学调控机制研究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分子生物学调控机制。
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方面,对血管生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本文将从血管生成的定义、分子机制的发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血管生成的定义血管生成是指在生物体内形成新血管的过程,是组织生长和再生的基础。
血管生成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形成新的血管,另一种是重建 arteriolar 和capillary 网络。
这两种过程包括内皮细胞分裂、血管生成素的作用、基质分解蛋白酶的分泌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
基本发现关于血管生成的基本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当时,科学家们发现,肿瘤的生长需要血管的供应。
在二十世纪末,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血管生成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以下是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分子机制的一些发现。
VEGFVEGF 是血管生成的主要诱导因子,它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和血管的增殖,并且参与基质分解和肿瘤血管的重建。
VEGF 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VEGF 的表达和生物学功能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
例如,雌激素会促进VEGF 的表达。
VEGF 在选择性地下调调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1 的表达和活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癌药物 Sunitinib 可以通过阻断 VEGF 的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Sunitinib 对一些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因此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mTOR 信号通路mTOR 信号通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mTOR 信号通路是一个与细胞增殖和代谢有关的复杂机制。
在血管形成中,mTOR 可以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分裂来增强血管生成,因此成为了治疗肿瘤的目标。
PDGFPDGF 对血管生成也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促进肌管的增殖和造血干细胞的扩增,从而促进血管的形成和修复。
PDGF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逆转和修复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microRNAmicroRNA 也可以调控血管生成,通过调节血管生成素和其它信号分子的表达来影响血管芽的形成和内皮细胞的增殖。
子痫前期sFlt-1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3-6946(2021)02-0105-04子痫前期sFlt-1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高尚综述,程蔚蔚审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上海200030)【摘要】子痫前期是一种产科常见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众多研究表明子痫前期孕妇胎盘分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l)异常增多,已成为子痫前期的重要发病因素。
目前子痫前期的有效治疗方法以终止妊娠为主,近几年更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降低子痫前期孕妇体内sFlt-1水平,从而恢复血管生成平衡。
已有研究表明血液sFlt-1单采术、质子泵抑制剂等治疗方法以sFll-1为作用靶点,能够改善子痫前期孕妇和新生儿的预后,提示降低子痫前期孕妇体内sFlt-1浓度相关的治疗方法在子痫前期的未来临床治疗和预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sFlt-1:子痫前期;治疗;发病机制中图分类号:R714.24*4文献标识码:B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危及孕产妇多个系统的疾病,是影响孕产妇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疾病之一,全球每年约76000例孕妇和50000例胎儿因为PE而死亡「】。
PE的发病机制复杂,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被认为是PE发病的重要因素。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可溶性内皮因子(soluble endoglin.sENG)是与PE相关的主要抗血管生成因子,其中sFlt-1和Flt-1均是VEGFR家族成员,它们与促血管生成因子的扩血管作用相反.可使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并致使血管收缩.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
尤其是sFlt-1被视为胎盘缺血和母体症状的重要介质,对其研究较多。
现在,sFlt-1在分子水平和疾病的病理生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有了快速的发展,在PE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也逐渐显露出来,而相应针对降低PE孕妇体内sFlt-1的浓度从而恢复血管生成平衡的干预措施也得到了深入研究。
collagen i的蛋白表达

collagen i的蛋白表达Collagen I蛋白表达是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Collagen I是一种结构蛋白,它在人体中广泛存在于皮肤、骨骼、血管、肌肉等组织中。
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组织的结构支持和力学强度。
Collagen I的蛋白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在细胞水平上,Collagen I的合成和分泌主要由胞外基质合成的成纤维细胞和骨细胞等细胞类型负责。
这些细胞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Collagen I 的前体蛋白,然后通过高尔基体和高尔基体网络系统进一步修饰和折叠,最终在细胞外形成成熟的Collagen I蛋白。
Collagen I的蛋白表达水平可以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控。
在内源性调控方面,转录因子如SP1、AP-1和RUNX2等能够结合到Collagen I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促进其转录过程。
另外,细胞外基质中的一些信号因子如TGF-β、PDGF和FGF等也能够通过细胞表面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影响Collagen I的合成和分泌。
外源性因素也可以影响Collagen I的蛋白表达。
例如,外界环境的力学刺激能够通过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激活,调节Collagen I的合成和分泌。
Collagen I的蛋白表达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Collagen I的合成和分泌维持了人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然而,在一些疾病如纤维化、肿瘤和创伤愈合中,Collagen I的蛋白表达受到异常调控,导致组织结构的改变和病理性功能的异常。
因此,研究Collagen I的蛋白表达机制对于理解细胞生物学和生理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索Collagen I的调控因素和信号转导途径,可以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同时,深入了解Collagen I的合成和分泌机制,也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
Collagen I的蛋白表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控。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92食品与药品Food and Drug2021年第23卷第1期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尤燕打牟卫伟2(1.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62; 2.烟台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山东烟台264670)摘要: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恶性肿瘤和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逐渐被揭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也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成功获批上市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已达十余种,主要包括小分子多靶点血管靶向药物、大分子单靶点血管靶向药物、内源性泛靶点血管靶向药物3类。
本文对抗血管生成策略的理论基础、近年相关药物的研发进展,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单抗药物中图分类号:R969R4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21)01-0092-06DOI:10.3969/j.issn.l672-979X.2021.01.019Research Progres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angiogenic AgentsYOU曲,MOU Wei-wei2(1.Chiatai Tianq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Ltd.,Lianyungang222062,China;2.Yantai Centre f or Food andDrug Control,Yantai264670,China)Abstract:Angiogene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diseases such as malignant tumors and retinopathy. With the gradual disclosure of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angiogenesis,new breakthroughs have also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nti-angiogenic drugs.Currently,there are more than ten kinds of anti-angiogenic targeting drugs successfully approved for marketing,mainly including small molecule multi-target vascular targeting drugs,macromolecular single-target vascular targeting drugs,and endogenous pan-target vascular targeting drug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anti-angiogenesis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drugs in recent year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angiogenesis;anti-angiogenic drug;small molecule targeting drug;monoclonal antibody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指在已有的血管上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的毛细血管,是一个动态过程,受机体的严密调控。
YAP1、JAG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1 Y AP1和」A,丨在TNB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情况 IHC结果见图1。IHC结果显示,YAP1在 TNBC组织的表达明显,而在癌旁组织中未见表达, 且二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见表1。 较II级TNBC组织相比,YAP1在III级TNBC组织 中,无论是阳性细胞着色程度还是阳性细胞数量,均 有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JAG1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相比 呈现明显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另 夕卜,与YAP1的表达相似,JAG1的在III级TNBC组 织中的表达也明显强于II级TNBC,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见表2)。以上结果说明YAP1、JAG1参与 TNBC 发生发展。
癌旁组织
A
n 级TNBC
nr 级tnbc
WK?
D
三
4' 图1 YAP1和JAG1在癌旁组织和TNB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x200)
2021 年 6 月 第 42 卷 第 3 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Jun.2021 Vol. 42 No. 3 2021
JAG1作为Notch信号的配体之一,在乳腺癌、宫颈 癌、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作用[6]。TNBC 是一种缺乏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 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 receptor , PR ) 和人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 2 (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表达的浸润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病 例的10%〜20%[7]。由于其与其他亚型乳腺癌相比 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且远处转移能力强,且对激素 及化疗反应不敏感,寻找 TNBC 发生中的致癌因素 及影响其发展的分子对判断其预后及靶向药物开发
血管生成机制

血管生成机制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它涉及到多种细胞、分子和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
这一过程在胚胎发育、伤口愈合、组织修复以及多种疾病(包括癌症)的病理过程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血管生成的机制,从分子层面到细胞行为,再到整个生物体的宏观表现,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一、血管生成的基本概念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指的是从已有的血管中生长出新的血管网络的过程。
这一过程与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不同,后者是指从原始的间充质细胞中形成原始血管网络的过程。
在成年生物体中,血管生成主要发生在伤口愈合、组织修复和某些病理条件下,如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VEGF家族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这些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存活,从而推动新血管的形成。
VEGF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缺氧、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激素等。
2.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与Tie受体血管生成素通过与Tie受体(Tie1和Tie2)结合,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Ang1主要促进血管的稳定和成熟,而Ang2则在血管重塑和出芽过程中发挥作用。
Tie2受体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是Ang1和Ang2的主要作用靶点。
3. 其他信号分子除了VEGF和血管生成素外,还有许多其他信号分子参与血管生成过程,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
这些信号分子通过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共同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
三、血管生成的细胞机制1. 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在血管生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受到生长因子等信号分子的刺激,发生增殖和迁移。
这些细胞通过形成细胞间连接和基质降解等方式,从原有的血管中出芽生长,逐渐形成新的血管网络。
2. 周细胞的招募和分化周细胞(Pericyte)是包裹在血管内皮细胞外的一层细胞,对于维持血管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激肽原基HKNG1(-1742T〉C,Ile581Thr)多态性与血浆高分子量激肽原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 关键词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K G ; 基因多态性 N 1
Th l to s i e we n KNGI一 7 2 C. Ie 8 Th ) o y r h s n l s g o e u a eg tKi n g n, e Rea i n h p b t e ( 1 4 T> l 5 1 r P l mo p l ms a d P a ma Hi h M l c l r W i h ni o e
btentog us < . ) Kw r h hrn ae ru ,A T a l e i cs gop2 h ir u os f N I 14T C l 8T r e e r p( O0 ,H ee i e i cs gop P Tw so rn ae r .) ed lbtn G ( 7 2> ,I 51h) w w o 尸 5 g w u (T si i o K ~ e
实 ; 用 SS 3 应 P S1. 0软件 分析数 据。 结果 :) ( 两组研 究对 象之 间 A T 、H 1 P T K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 ) E V P 0 5,L D T组 H O K高于对 照组,A T PT 低于对照组。( 两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 合 H ryWe br 遗传平衡 (> . ) 3 N l 1 2 > ,I 51h 基 因型频率 、等位基 因频率在 2 ) ad- i e n g 尸 0 5。(K G( 7 T C l 8T r O ) -4 e )
两组间分布不同 (< . ) 结论 :) H p O 5。 O ( 血 K浓度升高可能是 L D T的独立危险因素。(K G ( 72 > ,I5 1h 基因与 A T 1 EV 2 N l 14T C l 8T r ) - e ) P T有关。( 3 )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信号通路图

本实验技术来源于SciMall科学在线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信号通路图
血管生成是通过人体中存在的诸多互补和复杂的信号途径调节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管生成素(Ang)-Tie2轴和Dll4-Notch这3个复杂的、相辅相成的信号传导通路可在调节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VEGF与内皮细胞上的两种受体KDR和Flt-1高亲和力结合后,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诱导其迁移和形成官腔样结构;同时还可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引起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外渗,并通过诱导间质产生而促进体内新生血管生成。
VEGF在血管发生和形成过程中起着中枢性的调控作用,是关键的血管形成刺激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TNF-α是一类具有血管活性的细胞因子,可诱导异位子宫内膜炎性细胞因子MCP-1,IL-6和IL-8等的释放,促进异位内膜及基质细胞增殖及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组织粘连,从而形成异位病灶。
(来源:Scimall科学在线)
本信号转导涉及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
HIF1α,PHDs,HIF1β,PI3K,Akt,mTOR,S6K,4E-BP1,eIF4E1,elF4E1,Ras,MEK1,MEK2,Erk1,Erk2,MNK,CBP,P300,TCEB1,TCEB2,Rbx1,Cul2,VHL,MMP,Cox2,PAI-1,VEGF,PDGFR-β,VEGFR2,Tie2,FGFR,IGFR,TGFα-R,SLIT,ROBO,Src,FAK,p38,MAPK,Smad2,Smad3,PLCγ,NOS等。
点击图中信号分子,自动寻找相关试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agged 1在生理性和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变化目的观察Jagged 1在生理性和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变化,为肿瘤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方法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Jagged 1的表达。
建立鸡胚尿囊膜动态血管发育模型,免疫荧光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尿囊膜血管中Jagged 1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大、中、小三种尺寸的结直肠癌肿块中Jagged 1的表达。
结果(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Jagged 1是细胞跨膜蛋白,表达于细胞膜上。
(2)成功建立鸡胚尿囊膜动态血管发育模型,其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Jagged 1随着血管的发育而表达,随血管密度、血流量增加而表达上调。
(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Jagged 1在结直肠癌中广泛表达,而在正常皮肤及结直肠组织中表达较少,Jagged 1的表达量同肿瘤的体积有关。
结论Jagged 1在内皮细胞、血管发育初期和肿瘤新生血管中表达上调,表明其可能是新生血管形成的早期事件,参与诱导下游新生血管形成基因的表达。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role of Jagged 1 i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neovascularization.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Jagged 1 were detected in endothelial cells by immunocytochemistry.The expression of Jagged 1 were detected in blood vessel of 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b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Western blot.The expression of Jagged 1 were detected in normal colorectal mucosa tissue and three colorectal cancers with large,median and small volume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 Results (1)Results of immunocytochemistry showed that Jagged 1 is a cell transmembrane protein and express in the cell membrane. (2)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the dynamic blood vessel developmental model of 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The dynamic blood vessel developmental model of 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showed that the vascular network in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develops gradually with embryo age and reveals the process of neovascularization,vigorous growth and wilt dynamically.Results of immunofluorescence and Western blot revealed that Jagged 1 has different expression profiling at different period of vascular development.The expression of Jagged 1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hysiologic vessels,vessel density,blood supply. (3)Result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performed on hemangioma and colorectal cancer,Jagged 1 was widely expressed in neonatal vessels originated from hemangioma proliferation and few expressed in normal skin tissue.The expression of Jagged 1 was related to the tumor size in colorectal cancer.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Jagged 1 up-regulated in endothelial cells,primary period of vascular development and tumor angiogenesis,which may be an early event in neovascularization involved in in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downstream gene.[Key words] Jagged 1;Angiogenesis;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呈明显的新生血管依赖性。
因为新生血管是提供病理组织养分保证肿瘤生长增殖的基础,同时,肿瘤新生的血管使得肿瘤细胞与个体的血管循环系统直接相通,这也是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播散的必要条件。
在实体肿瘤中,微血管网络承担着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废物的作用,是肿瘤生长和复发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之一。
肿瘤要达到1~2 mm3以上[1],必须生成新的血管以阻止肿瘤细胞的凋亡。
因此,如何有效的截断肿瘤的血供、抑制新生血管,已经成为肿瘤治疗及防止肿瘤扩散的研究方向。
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很多,目前已有药物应用于临床,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其生长、复发和转移,其疗效不令人满意,因为血管生成的关键调控因素尚不清楚。
Jagged 1是哺乳动物中第一个被证实的Notch受体的配体,参与调控许多组织的生长发育,在肌肉形成、神经、血管发生和维持正常造血前体细胞及其增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Jagged 1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在新生血管形成与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研究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动态观察血管发育不同时期Jagged 1的表达,探讨Jagged 1与血管发育的关系,并在正常的结直肠组织和不同大小结直肠癌组织中观察Jagged 1的表达,为肿瘤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细胞中心引进。
种蛋购自衡阳联合养鸡公司,选用新鲜、大小适中的优质种蛋,半自动孵化箱自行孵育。
在解放军169医院批准同意和告知患者家属同意后,收集解放军169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旁正常黏膜组织5例,结直肠癌新鲜标本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8~75(平均56.9)岁;肿块直径≤3 cm患者、3 cm<肿块直径≤5 cm患者、肿块直径>5 cm患者各5例,手术切除的血管瘤旁正常皮肤组织和皮肤血管瘤新鲜标本各8例,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8~32(平均20.1)岁,所有标本均由病理组织学诊断证实。
1.2 实验方法1.2.1 细胞培养内皮细胞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于37℃、5% CO2的恒湿培养箱中。
细胞呈单层生长,铺满培养瓶后传代。
传代时常规吸去培养液,用2.5 g/L胰蛋白酶消化,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胞质回缩、细胞间隙增大后,立即倾去胰酶,加适量含血清培养液吹打成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用于实验。
1.2.2 鸡胚的培养及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的制备新鲜受精鸡卵以1‰新洁尔灭清洗后放入60%相对湿度的孵育箱内孵育,呈45°夹角,有气室的一头向上,1~10 d温度设定为37.8℃,11~19 d设定为37℃,20~21 d设定为36.8℃,每天翻蛋2~3次。
从鸡胚发育的第1天开始,每隔24 h剥开一批种蛋(每批5枚),观察鸡胚绒毛尿囊膜的生长情况,直到第21天。
剥制时,用眼科镊在种蛋的气室一端轻敲一个直径为0.5 cm的小洞,沿着洞的周围,用眼科镊慢慢夹掉卵壳,轻轻揭开卵壳膜,注意勿伤及血管,暴露整个尿囊膜部分。
以甲醇和丙酮混合液(1︰1)室温固定15 min,剥离尿囊膜,铺在培养皿中,阴干保存。
1.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染色方法按照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操作。
用已知阳性表达的组织做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结果以细胞膜和(或)胞浆出现黄色或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反应。
1.2.4 Western blotting 冰上称取组织100 mg,加蛋白裂解液进行蛋白抽提,应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每样本取30 μg进行SDS-PAGE电泳,然后电转移至PVDF膜上,5%脱脂奶粉-PBST室温封闭1 h,PVDF膜分别与Jagged 1抗体、β-actin抗体4℃孵育过夜,再与HRP标记的二抗体37℃孵育1 h,化学发光显色后用凝胶成像系统扫描,半定量分析显影带。
1.3 统计学处理实验均重复3次。
各组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Jagged 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中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Jagged 1主要在内皮细胞胞膜上呈阳性表达,胞浆中呈弱阳性表达,核表达为阴性。
2.2 鸡胚绒毛尿囊膜动态血管发育模型观察第4.5天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发育情况,胚胎继续发育,卵黄膜已覆盖大部分表面,肉眼可见鸡胚心脏跳动,尿囊膜开始发育,为一小水泡状,尿囊膜上可以看到细小的血管,但血管网不完善,只能观察到较细的血管和外周的血管环,血管内血液充盈不足,颜色偏淡不易观察,所以取第4.5天为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发育初生期的时间点。
第8天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发育情况,这时到了鸡胚器官发育末期,鸡胚绒毛尿囊膜已包围了大部分卵黄囊,尿囊膜上出现主干血管由胚胎向四周延伸,纹理清晰,大血管继续发育增粗,血管网进一步发育,可以观察到毛细血管网,小血管的数量及分支都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