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课程的第15课。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方针、战场和战争进程,以及北伐战争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革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对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深入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的特点和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资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资料:收集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伐战争》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胜利果实。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北伐战争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和地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记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谈话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漫画、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再革命一、再革命之可能——国共合作的实现二、再革命之高潮——北伐战争三、再革命之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一幅漫画导入新课《民众的力量》观察漫画,回答问题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一、再革命之可能——国共合作的实现1.解释国民革命的概念,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的关系,引用材料说明“再革命”这一主题的由来。
(一)国共合作的原因2.讲解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
(二)国共合作的建立3. 讲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意义。
(三)国共合作的成果4. 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说明黄埔军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创立的历史意义。
1.阅读教材和PPT的材料,掌握国民革命的概念,理解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的关系。
2.阅读PPT的图文材料,理解国共合作的原因,知道黄埔军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意义。
掌握相关的概念、史实,理解国共合作为北伐战争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能,落实教学目标1。
二、再革命之高潮——北伐战争(一)北伐战争的经过1.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设计表格让学生完成。
任务一:认真观察示意图,结合课本知识,完成表格。
(二)北伐战争的影响2.展示历史漫画、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PPT和学案的材料,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
任务二:根据PPT的材料9—11和学案的材料2—4,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3. 展示历史漫画、文字材料并对一些材料进行必要的解读,引导学生结合PPT和学案的材料,分析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
任务三:(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当时的民众,你会支持哪一方?结合PPT的材料12—27及学案的材料5—7说说你的理由。
1.观察形势图,完成表格。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第15课,题目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国共合作的内容及其影响,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了解国共合作的具体内容,并能够对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意义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思考。
本教案分为五个部分:状态导入,课件展示,课堂演练,课后延伸和作业检查。
二、状态导入通过导入状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在导入状态时,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引导学生:1.你知道中国的历史吗?2. 你了解北伐战争吗?3.你了解国共合作吗?4.你认为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三、课件展示通过课件展示,可以更好地呈现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在课件的呈现时,可以通过下列几点进行展示:第一,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图片和文字,以帮助学生了解此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的内容,例如通过给学生展示国共合作协定和具体协商内容等来让他们了解国共合作的形式和具体内容。
第三,教师可以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例如解释北伐战争的起因、目的、过程等,然后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图片和文献,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与过程。
第四,教师可以聚焦于北伐战争的影响,例如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影响,以及引发的变革。
通过以上课件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四、课堂演练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演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第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程的背景文献或者通过小组讨论来了解国共合作的内容。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后,通过小组演练等形式,让学生模拟北伐战争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比如长沙战役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的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材从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北伐战争爆发、国民革命的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共合作的意义,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代中国的革命、辛亥革命等历史背景。
但对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具体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知的历史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的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人物关系等,可能还存在混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事件的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
3.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历史视频、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2019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讲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北伐战争》。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北伐战争》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五学习主题“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第1课。
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见证,也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之一。
它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为先进中国人进一步的救国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教训。
(二)课标要求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三个子目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遵照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高潮到失败的完整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时序和逻辑性。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案分析总结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挫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15《北伐战争》教案一、课标内容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
因此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和对国民革命失败的理解较难。
但是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但有极少数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所以本课教学采用观看视频、问题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对难点的探究,从而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即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国共合作的实现为北伐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则揭示了国民革命失败这一结果及其主原因。
学习本课,应注意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把握其内在联系。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识读示意图、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能够简述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简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人物、内容、意义;结合材料,能够分析出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简述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校领导及意义。
培养综合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目标3:阅读教材,说出北伐的时间、总司令、北伐的对象、主要战场在哪里;通过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出北伐战争进军路线,培养读图识图能力;通过讲述北伐战争小故事,培养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小组探讨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和合作探究能力。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北伐战争》本课是新人教部编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
课标这样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它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一课:上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二、进入新课(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共合作的实现展示材料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
1、原因: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中共三大的召开
时间:1923年6月
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和标志
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时间:1927年4月
地点:南京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3、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肆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多媒体展示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
4、黄埔军校的成立
掌握黄埔军校成立的时间、地点、全称、领导和历史功绩。
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出示材料:“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引导学生要善于思考问题
习题
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B)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赛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5课 北伐战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己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本课涉及的内容为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而进行的国民革命运动。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政府的成立。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事实的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认识到: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通过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认识到: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和则民族兴,国共分则战乱生。
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2.中共一大上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4.中国二大制定的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二、导入1.播放《国民革命歌》请同学们注意听,回答:歌词中的两个口号是什么?歌词中涉及的革命名称是什么?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第15课 北伐战争)三、新课(一)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出示学习提纲,明确学习内容。
(三)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参照学习提纲快速阅读课文,圈画有关知识,并做好标注,教师巡视,并指导。
(四)学习新课学生依照学习提纲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订正、补充。
知识点一: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师简介国共合作的背景: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因此,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共三大)【板书:中共三大】(1)时间:1923年6月(2)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北伐的过程、战争成果以及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存在疑问,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史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任务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北伐战争?它为什么重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国民革命军的组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本课主要内容有: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对、共和观念有所认识。
但对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这些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相关的资料,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于北伐战争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关键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给出几个讨论题目,如:a.北伐战争的原因是什么?b.北伐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c.北伐战争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分析能力。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基本过程以及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北伐战争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内容。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如国内外形势、民众需求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概述北伐战争的过程,重点讲解重要战役和战果,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经过,以及北洋军阀的覆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叙述较为熟悉,但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可能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2.北洋军阀的覆灭过程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基本信息,阐述其历史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的覆灭过程及其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讲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
在此过程中,强调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5课 北伐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介绍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以及北伐战争的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接着,教材详细描述了北伐战争的进程,包括各路军队的战绩和重要战役。
最后,教材阐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情况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课件。
4.史料: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北伐战争的过程,包括重要战役和人物。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主要介绍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及合作后的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史实,这部分内容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本课内容重点在于强调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带来的成果,讲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学习历史的经历,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但在大历史背景中了解历史事件的意识还不够强;掌握了一定的历史表述能力,但总结和动手能力还须提高;对胜利的原因分析有了一定的直接经验,可以给他们机会自己总结;对于历史事件的成功与否有了一定的判断标准的认识,有利于独立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思路】本课的史实包括: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对这些基本史实的内容,采取的处理方式是让学生课前预习,独立完成导学案,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如国共两党为什么合作、北伐为什么会胜利进军、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等深层次问题,采取的处理方式是教师提示思考思路或提供材料,让学生思考、交流、解答,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探讨“今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该怎么做?”及从“国共两党从合作到破裂,我们得到什么认识?”等问题,升华教学主题。
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3.通过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国共合作走向国共对峙
第15课北伐战争
课程
目标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目标细化
目标层级
结果性目标感悟性目标
了
解
理
解
评
价
迁移
运用
家国
情怀国共合作的实现√√
黄埔军校的建立√√
北伐战争的过程概况√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重点国共合作的实现与破裂难点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核心
问题
北伐战争
教法
讲解、问题导向
图片展示学法
自主学习、表格列举、
归纳概括、合作探究
教学资
源
多媒体
板书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旧知导入出示复习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思想、阶级、组织、外部条件)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
(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
意义);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课前复习知识点
课中回答问题
巩固学生上节课所学
的知识点,加强与本
节课的知识体系联
系。
二、
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识记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原因、政治基础
和军事基础;
2.概述北伐进军的基本史实,探究北伐胜利进
军的原因;
3.概述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分析国民
革命失败的原因。
朗读学习目标
初步熟悉本节课需要
掌握得内容,便于学
习内容抉择。
三、新课讲授(一)
国共合作的实现出示自主学习问题:
1.中共三大:
时间:1923年
主要内容: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
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2.国民党一大召开
的相关信息。
时间1924年,广州
参会
人员
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
泽东等共产党员
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
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
政策
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
式建立
3、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1924年5月,广州
人物::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
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
准备。
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
子目知识,完成自学反
馈,并将疑惑点记录反
馈给老师,并在反馈后
备注相关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锻炼学生的思
维能力。
新课讲授(二)
北伐胜利进军一、展示自主学习问题:
北伐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总指挥:蒋介石
主战场:湖南、湖北
北伐路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
前期成果: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
二、创设情境—展示合作探究问题及材料:
问题:北伐军节节胜利的原因
史料情境:
材料一: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
1924~1927年的革命。
……广东革命根据地
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这是两党结成了统
一战线的结果。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
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
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势力。
——摘自《川教社历史课程网》
材料三: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先头
部队,奋勇当先,……从进军湖南到占领武
昌,……屡建奇功,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
的殊荣。
----范前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
材料四: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
命运动蓬勃发展。
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
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
持。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
展。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发
动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
——八下教材
问题一:结合教材,自
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
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
惑点记录反馈给老师。
问题二:小组讨论分析
材料,归纳北伐军节节
胜利的原因。
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作战方针正确
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
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
锋模范作用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
展,有力的配合了北
伐。
其一是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
其二是通过教师所创
设的史料情境培养学
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的理解,提
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新课讲授(三)国民
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国民革命失
败的标志及原因?
2.教师讲述: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
民政府,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
时,继续北伐。
3.教师提问: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
伐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
回答问题一:1927年,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原
因:蒋介石与国内反动
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
结,叛变革命;中国共
产党只掌握有一小部
分武装,还没有掌握革
命的领导权,力量弱
小。
回答教师提问3:统一
中国。
最终结果是
1928年张学良宣布
“服从国民政府,改易
旗帜”。
南京政府名义
上统一了全国。
培养学生在教师提问
下的思考能力和应变
能力。
四、
课堂小结教师讲述:
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
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
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
情感;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
的史实,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学生朗读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
怀,促使历史核心素
养家国情怀的发酵。
五、
课堂巩固展示巩固习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孙中山对李大钊说:“你尽管一面做共产党
员,一面加入本党(国民党)帮助我。
”李大
钊拥有国共两个政党党员身份的时期
()
A.抗日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
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
下列
口号中,最能体现国民革命时代诉求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雄赳赳、气昂
昂,跨过鸭绿江”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五十六个民族
是一家”
举手完成习题作答
当堂检查学生所学知
识的接受度。
板书设计板书:
一、战争准备:
1、政治准备: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2、军事准备:黄埔军校的建立
二、战争过程:
1、目标: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主要战场:湖南、湖北,汀泗桥、贺胜桥之战
3.前期战争结果: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
三、战争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