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4268b0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e.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危急值报告是医院内部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用于及时通报医院内发生的危急情况,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能够确保危急情况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明确各种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涵盖各种危急患者的状况,如临床病情紧急、器官衰竭、意识状态异常等。
2.危急值报告的责任人和责任分工:明确危急值报告工作的责任人,包括医生、护士、检验科技师等,并明确各个责任人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
3.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和时间要求:规定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如从发现危急状况到报告的具体流程和环节,并要求报告的时间要求,以确保及时报告。
4.危急值报告的记录和归档:要求对危急值报告进行记录和归档,以便日后的查阅和跟踪。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发现危急值:发现危急值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紧急处理,并立即向危急值报告负责人报告。
2.报告危急值:危急值报告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实并确认危急值,并按照规定通知相关人员,如医生、护士、实验室技师等。
3.处理危急值:经确认的危急值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开展紧急治疗、采取适当的检查等。
4.归档和跟踪:对于发生的危急值报告,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归档,并进行后续的跟踪检查和回访。
1.临床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血压过高、心电图异常等。
2.化验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生命体征异常、药物过敏等。
3.影像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肺部疑似感染、脑部出血等。
4.手术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等。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项目和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细化。
总之,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是医院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规范和严谨的操作,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急情况,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1221db6e45c3b3566ec8b4f.png)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一、制度1、“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2、各医技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在确认检查结果为“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确保医疗安全.4、具体操作程序:(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或门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一天以上,以便复查。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5、“危急值”报告涉及所有门、急诊及病区病人,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a6cbcf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3.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是指对病人生命健康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或临床表现,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建立科学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危急值报告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对患者生命健康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或临床表现。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实验室检测结果:如血液生化学检查、血气分析、心电图、脑电图等。
2. 临床表现:如呼吸窘迫、意识障碍、高热、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危急值的判定标准应当采用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通常包括采集、鉴定、确认、报告和跟踪等环节。
1. 采集实验室检测人员或临床医生在进行检测或治疗过程中,对可能产生危急值的检验项目或临床表现进行监测,并及时将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2. 鉴定检验人员在发现可能产生危急值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时,应当及时核对样本、检查仪器运行情况和检测方法等,以防止因错误操作或技术原因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3. 确认实验室检测人员或临床医生在发现可能产生危急值的检测结果或临床表现时,应当及时通知已授权确认危急值的医师,进行再次确认。
4. 报告确认危急值后,医生应当及时向患者、责任护士、病区负责人等报告,并记录到病历上。
医生应当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危急值的意义和可能的危害。
5. 跟踪医生应当对危急值的处理过程进行跟踪,确保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有效,并及时反馈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应注意的事项1. 报告负责人的选择医院应当设立危急值报告负责人,负责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审核危急值的识别标准和确认标准、解决危急值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和纠错等。
卫生院、诊所等医疗机构也应当设立相应岗位,保障卫生服务质量。
2. 记录完整医生应当在病历中记录危急值的检测结果、确认的医生、采取的救治措施和患者的反应等,以备查验。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e249e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e.png)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是医院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制定的一套重要且紧急的报告机制。
它涉及到医疗过程中遇到的危及患者健康或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医务人员立即采取行动。
下面是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制定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危急值的定义和具体内容。
危急值是指对患者健康或生命构成严重危害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检查结果。
具体的危急值项目包括血压过高或过低,血糖过高或过低,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降低等。
2.确定危急值判定的标准。
即危急值的判定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避免主观性的判断和错误的报告。
3.明确危急值的报告责任人和报告渠道。
医院应明确危急值的报告责任人,包括医生、护士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等,并明确危急值的报告渠道,确保能够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
4.制定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和时间要求。
医院应制定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流程和时间要求,确保报告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医院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具体步骤1.患者危急值的发现。
医院临床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发现患者存在危急值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行动。
2.危急值的判定。
医务人员根据医院制定的危急值判定标准来判断是否属于危急值,并进行确认。
3.危急值的报告。
一旦确定患者存在危急值,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相应的责任人员报告,以便能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报告方式可以是口头、书面或电子的形式。
4.危急值的接收和确认。
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责任人员应立即确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等。
5.危急值的跟进和处理。
医务人员应跟进危急值的处理情况,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救助。
6.危急值的记录和总结。
医院应做好危急值报告的相关记录,包括报告的时间、处理情况和结果等,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以便改进工作和提高报告的效率。
三、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1.及时性。
报告存在危急值的患者要能够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91b8c9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b.png)
“危(wei)险值”报告制度为加强医学检查“危(wei)险值(征兆)”的管理,保证将“危(wei)险值(征象)”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科室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保证病人医疗安全,提髙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wei)险值(征兆)”指检查结果中与正常范围偏离较大的数值或者征兆。
当浮现此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wei)险状态,临床医生如果及时得到此结果,应当迅速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否则就可能失去最佳救治患者时机。
二、"危(wei)险值(征兆)”报告流程:(一)当检查结果浮现“危(wei)险值(征兆)”时,医技人员应先核查,确认检验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或者问询标本采集是否正确,在确认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报告:1.检查结果可通过LIS、HIS或者PACS系统发布的1.1工作人员审核结果并从LIS或者PACS系统发布危(wei)险值报告。
1.1.1门诊患者:工作时间,就诊科室分诊台护士工作站HIS系统自动弹出警示框,分诊台护士应及时通知接诊医生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危(wei)险值的记录;如超过30分钟门诊接诊医生仍未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致电分诊台护士,由分诊护士通知接诊医生,通话双方应在《危(wei)险值(征兆)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
接诊医生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诊室接受诊治,并将相应“危(wei)险值(征兆)”和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电子病历中。
如涉及非工作时间的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直接电话通知患者尽快返回医院相关科室或者急诊科就诊,并做好相应记录。
1.1.2住院患者:所在科室医生和护士工作站HIS系统自动弹出警示框,主管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若主管医师不在科室,由值班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若科室医师超过5分钟未能确认危(wei)险值,主班护士应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者值班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危(wei)险值的记录;如超过30分钟主管医生或者值班医、师仍未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即将致电主班护士,接听电话护士需回读患者及危(wei)险值信息,并负责通知主管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即将采取相应诊治措施,通话双方均应在《危(wei)险值(征兆)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并完善病程记录。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7c337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d.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是医疗行业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旨在迅速识别和处理患者危急状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是医疗机构内部的一套规范和程序,通过明确报告对象、报告内容和报告渠道,保证危急值的有效传达和及时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要点和操作方法。
一、危急值报告的定义和目的危急值是指具有重大临床意义且需要立即处理的检验结果、影像学或其他医学观察结果。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核心目的在于:1.提高患者安全:确保患者在发生危急值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减少可能的健康风险和并发症。
2.优化医疗协同:通过危急值报告,实现医护人员之间的快速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团队协作效率。
二、危急值报告的内容和准则1.危急值定义和分类: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危急值定义,并根据具体检验项目、影像学或其他医学观察结果的临床意义,将危急值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分类。
2.报告对象:危急值报告的对象通常包括下列人员或部门:- 主治医生或责任医生:负责危急值相关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 医务主管或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和推动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并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执行。
- 检验科、影像科或其他医学科室:负责进行相关检验和观察的实验室或医技人员,负责及时报告危急值,并确认报告的正确性。
- 护理科室: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和监测,收到危急值报告后需与主治医生协同处理。
3.报告内容和格式:危急值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码等。
- 危急值结果:具体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值和等级。
- 报告时间和报告人:记录危急值报告的时间和负责报告的医护人员。
- 处理措施和建议:包括主治医生针对危急值的处理行动和建议。
4.危急值报告流程的规范和细节- 规定报告时间:制定危急值报告的时间要求,如设定每日早晨8点前必须汇总前一天的危急值。
- 确定报告渠道:明确危急值报告的传递渠道,如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或特定的医疗信息系统。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bf56e2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3.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是指患者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状态。
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因此,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
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一、“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
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检验科必须在《检查(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简要提示标本异常外观性状,如溶血、黄疸、乳糜状等。
3、记录应有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诊断、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到标本时间、报告时间、检验报告者、通知方式、接收医护人员姓名。
4、对原标本妥善处理之后保存待查。
5、各医技科室要在检查(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
临床检验科凡打印报告除加盖“危急值”提示章外,在项目结果后还有“HH”或“LL”的提示。
6、各医技科室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7、门诊检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门诊医生见到盖有“危急值”提示章的检验报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
8、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做好下一步的救治工作。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7ae171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b.png)
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立即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或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辅助检查科室“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辅助检查科室要将检验(查)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1、重复检查或复核,有必要时须请上级医生复核。
2、对于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检验(查)者应立即向送检临床科室报告检验(查)结果及检查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详细记录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查)结果(包括复核结果)、向送检科室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
4、检验科必要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三)临床科室“危急值”接警及处理工作流程:1、临床科室医生接危急值电话时同时在《危急值接警登记本》上做好记录,记录项目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接电话的时间、报告人姓名、接获人姓名、通知医师姓名及时间。
2、接电话的医生作完记录后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当日值班医生,主管医生,科主任。
特殊情况时,报医院行政值班人员。
3、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4、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30分钟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若为住院医师有向上级医师报告的内容、上级医师查看及处理情况记录。
2020年2月初稿2022年3月修订1。
“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4d082a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8.png)
“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是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对危重患者进行及时处理和干预的重要手段。
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可以保证医疗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具体如下:一、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1.危急值报告责任分工制度2.危急值报告培训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的相关培训,包括危急值的定义、判定标准、报告流程和要求等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危急值报告意识和技能。
3.危急值报告维护与更新制度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维护和更新,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保证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能够与时俱进。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危急值的判定医疗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危急值情况,如发现危急值,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稳定患者病情,并进行报告。
2.危急值报告人的选择与通知医疗人员应根据危急值报告责任分工制度,选择相应的报告人员,并及时通知其负责处理该危急值情况。
3.危急值报告的方式与要求4.危急值报告的记录与追踪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的记录和追踪系统,及时记录危急值报告的内容、处理情况和结果,并跟踪危急值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后续处理,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5.危急值报告的反馈与整改医疗机构应对危急值报告的反馈和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整改和改进措施,提高危急值报告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6.危急值报告的考核与总结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工作进行考核和总结,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和流程,提高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以上是针对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的一种常见规范,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危急值报告工作能够顺畅进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a47ac7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2.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
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检测人员必须立即复核确定——(危急值登记本)——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 ,双方核对结果——(危急值登记本)——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处理--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七、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一)超声科危急值项目1。
急诊外伤见大量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3。
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
怀疑黄体或宫外孕破裂并大量腹腔积液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心率异常,疑似胎儿宫内窘迫6.发现肺动脉内血栓7.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8.大量心包积液(前心包积液深舒张期深度大于3cm)合并心包填塞9.明确主动脉夹层.(二)心电图室危急值项目1.急性心肌缺血改变 2。
急性心肌梗死 3.室性心动过速(三)放射科“危急值"项目1。
临床危急值的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的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d9843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5.png)
临床危急值的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临床危急值是指指标或检查结果超过临界值,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威胁,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及时提供合适的治疗,医疗机构建立了临床危急值的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下面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危急值的定义:医疗机构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结合相关指标、检查结果的生理意义和疾病特点,设定了临床危急值的范围和临界值。
这些临界值常常与重要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结果等相关。
3.告知责任人:医疗机构明确告知相关医务人员在特定情况下需要接收和处理临床危急值的责任人和相应范围。
例如,大型医院的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相关科室的主管医生负责接收和处理临床危急值。
4.有效报告记录:医疗机构建立了完备的报告记录系统,包括危急值报告的时间、发送人、接收人等基本信息,并且要求相关医务人员将处理过程和结果记录到病历或相关文件中。
1.报告接收:当系统接收到临床危急值时,责任人(例如急诊医生)会立即接收到相关报告,并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情况。
2.报告确认:责任人将仔细审核报告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确保该报告确实代表了患者的临床危急状态。
3.通知医生:责任人立即通知患者的主治医生和相关科室的责任医师,将临床危急值的相关信息告知给他们。
4.制定处理方案:主治医生和责任医师仔细研究患者的临床情况和临床危急值的报告信息,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包括尽快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5.执行治疗措施:医生依据制定的处理方案,立即实施必要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合适的处理和抢救。
6.监测和再评估:医生对患者进行持续监测和再评估,确保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患者的病情改善。
7.治疗记录:医生将治疗过程、效果和进展等信息记录到病历或相关文件中,以备后续参考和评估。
总结而言,临床危急值的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的目的是确保患者在危急情况下能够尽快得到恰当的处理和抢救,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医疗机构通过建立完善的报告系统和流程,确保危急值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医务人员,并由他们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并实施治疗措施。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f289a5a561252d380eb6ef4.png)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为加强对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杜绝医疗隐患和纠纷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四、操作流程(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门、急诊护士(分诊员),护士(分诊员)在最短时间内通知接诊医生(或直接通知接诊医生),并做好登记,由接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住院病人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在病区,病区接收人员做好登记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三)登记程序“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照“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医技科室与门急诊、病区均建立《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四)处理程序1、医技科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c08624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60.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现出现具有紧急危险性和重要意义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报告并处理的一项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实行,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医疗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减少医疗损害和纠纷,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危急值报告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危急值定义和分类医疗机构应制定危急值定义和分类标准,明确哪些检查结果或指标需要报告,以及属于哪一级别的危急值。
一般情况下,危急值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级危急值(危及生命)、二级危急值(可能危及生命)和三级危急值(需要紧急处理)。
二、危急值检测和核对医疗机构应对检测结果进行核对,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如果出现不确定的情况,需要及时通知患者重新检测,避免误诊导致患者损害。
三、危急值报告当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医疗机构应立即向相关临床科室发出紧急通知,确保医务人员快速响应,减少危害。
四、危急值处理当医务人员收到危急值报告后,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一方面,需要及时告知患者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另一方面,需要严格遵照医疗机构的危急值处理程序,及时将处理情况记录在病历中,以备后续查询和追责。
以上流程是危急值报告的基本流程,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确保流程有序、流畅。
除了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还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准确、及时、全面医疗机构在进行危急值报告时,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避免因误报或漏报导致患者发生不必要的损失或纠纷。
二、妥善保密医疗机构在处理危急值报告时,应遵循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保障患者个人隐私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三、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及时跟进危急值处理情况,评估效果和满意度,不断完善和改进制度。
总之,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一环,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流程,确保危急值的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b5df0040066f5335a8121b5.png)
ppt课件
4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 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 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 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ppt课件
5
“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 • • • • • • • • • • • • • • (一) 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 3、急性心肌损伤; 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律失常: ①心室扑动、颤动; ②室性心动过速; 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⑦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 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ppt课件
2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 “危急值”的目的:第一时间将某一病人的某一 项目或几项检验、检查“危急值”通知临床, 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 施,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生命安全。
ppt课件
3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 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 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 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 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ppt课件 17
“危急值”报告程序
• 2、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 话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 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 检进行复查。如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 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检验 科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临床科 室应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管床 医生或值班医生。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接报告 后,应立即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并结合临 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ae7606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c.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为了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急值情况,减少病人的风险和医疗纠纷,建立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相应的流程。
以下是一种典型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包括定义危急值、报告人员、接收人员、报告渠道、报告内容及处理流程等方面的要点。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对病人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检验结果,即时通知相关医务人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的情况。
二、报告人员1.检验科医师/技师:负责检验过程中对危急值的筛查和检验结果的判读。
2.报告医师/临床医生:负责接收并处理危急值情况,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3.护理人员:负责记录危急值的日志,保留相关资料和处理记录。
4.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审阅危急值报告的合规性和及时性。
三、接收人员1.临床医生:危急值通知会直接发送给患者的主治医生或者接班医生。
2.医疗安全科主任:危急值通知同时发送给医疗安全科主任,以便做后续的跟进和处理。
3.急救中心/急诊科主任:如危急值是在急诊就诊过程中发现,则需及时汇报给急诊科主任。
四、报告渠道1.系统自动报告:检验仪器连接到医院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发出危急值报警,并发送给相关人员。
3.电子邮件:将危急值报告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相关人员,可作为备份和记录。
五、报告内容1.病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等。
2.检验结果:详细描述危急值的检验结果,包括数值、单位、参考范围等。
3.报告时间:标注危急值发现的确切时间。
4.发现人员:记录发现该危急值的人员姓名或者工号。
5.报告人员:记录实际进行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姓名或者工号。
六、处理流程1.检验过程中危急值发现:当检验过程中发现危急值时,检验科医师/技师负责筛查和判读,确认危急值后立即向报告医师/临床医生报告。
4.相关记录和报告:危急值处理完毕后,护理人员负责记录相关内容和处理过程,并保留相关资料作为备案和分析参考。
以上是一种典型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简要描述,不同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患者出现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生命体征、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微生物学等检查结果出现严重异常(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情况,此时需要及时提供有效而迅速的救治措施,以有效避免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因此,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制定及实施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如期救治非常重要。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在临床治疗中将患者所有可能的迅速发展的危险状态列表化,确保及时高效的处理。
危急值报告流程的简化,将医务人员对大量危急值评估、判断和处理的工作简洁化,从而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危急值的定义及分类
危急值临床上一般定义为当检查结果超出普遍临床参考范围时(通常是正常值的两倍以上),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重症的值。
因此,对于临床检验,生命体征值、微生物学检查等的各项指标,医学专家为每种指标设定了严格的标准值来作为参考。
一旦患者的检查结果超出此标准,我们便需要启动危急值处理流程。
危急值的分类主要包括:
1.生命体征值
生命体征监控是一种快速监测患者疾病进展的方法。
生命体征值包括但不限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危急值通常被定义为:收缩压≤90mm Hg、舒张压≤60mm Hg、心率≤40次/分或≥140次/分、呼吸频率≤8次/分或≥30次/分、SpO2≤90%。
2.生化指标
生化检测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酶学等项目。
危急值一般被定义为:糖≤2.2mmol/L或≥30mmol/L、钙≤1.5mmol/L 或≥3.5mmol/L、镁≤0.5mmol/L或≥3.0mmol/L、肌酐
≥500μmol/L、血肌酐清除率<10ml/min、尿素氮≥30mmol/L、血钾≤2.5mmol/L或≥6.5mmol/L、肝酶(ALT)≥1000U/L或(AST)≥1000U/L。
3.血液学指标
血液学检查需要对血细胞量和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等进行检测。
危急值定义为:血小板计数≤10G/L、白细胞计数≤1.0 G/L或≥50 G/L、红细胞压积≥0.60或≤0.20、血气分析pH≤7.20或
≥7.60、凝血酶原时间≥30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5。
4.微生物学
如白细胞计数、厌氧细菌、革兰氏染色、抗生素敏感性和特殊诊断结果等。
此类结果往往具有紧急性和临床意义。
微生物学指标危急值注重分级,根据患者隔离情况和病情判定相应危急
值等级。
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系统的制定是针对各医疗机构对危急值患者发现、通报、传达、解决和纠正等方面的处理流程,这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患者安全的质量控制措施。
实行危急值管理制度,对于及时发现患者的危急值变化,预防危急情况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需要立即采取救援行动的患者,危急值因此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我们需要了解当前医院的特点和传统问题,并充分考虑到存在的缺点和局限性,制订一个较完善的危急值报告系统。
制度包括危急值的定义、提醒和通知、质量管理、监控和评价、数据记录等要素。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
1.检查项目设置
首先,医院需要对危急值的检查项目进行调查,整理出所有可能出现危急值的检测项目。
然后通过医学专家讨论,针对每个可能的危急值,制定详细的处理计划和流程,并整理成相应的报告表。
2.检查结果评估
在卫生检验结果的出具时,实行自动化计算危急值的评价。
评
估危急值的标准通常是医学专家以及相关行业的标准。
与此同时,当患者出现危急值情况时,需要医生和医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结果进行复查。
3.危急值通知
当患者的检查结果达到危急值标准时,实现自动危急值报告,医生和相关护理人员可以同时接收通知。
(涉及内部网络通知系统的通知参见“危急值报告监测技术实施”)。
医生接到通知后需立即上门进行开药、拿取检查结果,并向患者/家属详细说明检查结果和相关医疗知识。
4.医务人员处理
当患者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医生和护士应立即联系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医生详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发展,并根据危急值情况制定救治计划。
护士负责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监控医疗设备,并在医生指导下实施治疗计划。
5.危急值处理记录
在整个流程中,相关卫生工作人员需要记录所有关键过程和涉及的信息,包括危急值通知及处理、医生/护士接收通知及处理、结果反馈等记录。
这些记录对全面评估危急值报告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此外,提供及时反馈,使制度得以更好发扬其应有的效用。
总结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制定的实施对患者的安全和如期救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危急值报告流程主要包括检查项目设置、检查结果评估、危急值通知、医务人员处理和危急值处理记录等内容。
通过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医院能够提高患者安全保障水平,同时也为医疗工作人员提供了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指导标准,不仅会提高工作效率,更能提高整体的工作质量和医院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