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灭火系统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及防护区灭火剂用量与温度的关系

合集下载

气体灭火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IG541混合气体和热气溶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1.0.3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设计采用的系统产品及组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1.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防护区protected area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2.1.2 全淹没灭火系统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2.1.3 管网灭火系统piping extinguishing system按一定的应用条件进行设计计算,将灭火剂从储存装置经由干管支管输送至喷放组件实施喷放的灭火系统2.1.4 预制灭火系统pre-engineered systems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灭火剂储存装置和喷放组件等预先设计、组装成套且具有联动控制功能的灭火系统2. 1.5 组合分配系统combined distribution systems用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通过管网的选择分配,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2.1.6 灭火浓度flame extinguishing concentration在l0 1k 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某种火灾所需气体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2.1.7 灭火密度flame extinguishing density在1O 1k 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单位容积内某种火灾所需固体热气溶胶发生剂的质量。

2.1.8 惰化浓度inerting concentration有火源引入时,在lO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能抑制空气中任意浓度的易燃可燃气体或易燃可燃液体蒸气的燃烧发生所需的气体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气体灭火系统一般规定及安全要求

气体灭火系统一般规定及安全要求

气体灭火系统一般规定及安全要求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气体灭火系统是传统的四大固定式(水、气体、泡沫和干粉)之一,应用广泛,灭火效率高,灭火速度快,保护对象无污损等特点。

今天我们分享气体灭火系统的一般规定及其安全要求。

一、一般规定1. 浓度确定1)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其灭火剂设计用量或惰性设计用量,应根据防护区内可燃物相应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经计算确定。

2)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

3)几种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时,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应按其中最大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确定。

2. 组合分配系统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

2)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

3. 预制灭火系统1)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

2)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

4. 喷头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1)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

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

喷头安装高度小于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

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

2)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m。

5. 其他规定1)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设计用量与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和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之和。

2)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

3)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

4)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应相同。

5)同一防护区,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可分别设置,系统启动装置必须共用。

各管网上喷头流量均应按同一灭火设计浓度、同一喷放时间进行设计。

7.1.气体灭火系统案例知识点

7.1.气体灭火系统案例知识点

气体灭火系统案例知识点2.其他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七氟丙烷和IG5411.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系统设计2.一般规定3.七氟丙烷1.一般规定2.全淹没灭火系统设计3.局部应用系统灭火设计4.IG541混合灭火系统1.用于扑救不需要封闭空间条件的非深位火灾1.组合分配的储存量,>=最大的一个防护区2.需要有备用量,且备用量不应小于系统的设计的储存量1.组合分配系统保护5个及以上防护区或者2.48h内不能恢复1.对于气、液、电气、固体表面火灾,喷放二氧化碳不能关闭的开口<=3%防护区总内表面积2.对固体深位火灾,除泄压口以为的开口,喷放前自动关闭4.通风机、管道的防火阀,喷放前自动关闭5.设计浓度:二氧化碳的设计浓度>=灭火浓度的1.7倍,并不得低于34%,当防护区内存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可燃物时,防护区的二氧化碳设计浓度应采用可燃物中最大的二氧化碳设计浓度6.喷放时间: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min,当扑救固体深位火灾时<=7min,并应在2min内是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30%2.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宜大于3m/s3.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页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150mm4.喷放时间:喷射时间>=0.5min,对于燃点温度低于沸点温度的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的火灾,喷射时间>=1.5min1.一个组合分配系统保护的防护区数量<=8个2.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h不能恢复工作,原储存量100%设备用量3.官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4.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最小不应小于0.3m喷头安装高度<1.5m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喷头安装高度>=1.5m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5.喷头宜接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离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m6.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两台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10m(直接放在防护区,充装压力不能太大,<=2.5Mpa,危险;实用角度看只能用七氟丙烷了,IG541没有多少气体)7.同一防护区的预制系统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动作响应时差<=2s10.泄压口宜设置在外墙上,七氟丙烷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喷放灭火剂前,除泄压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3.设计浓度2.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5.8%3.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火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4.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放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5.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机房,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2.设计喷放时间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设计喷放时间<=8s其他防护区,<=10s4.灭火浸渍时间1.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2.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的电气设备火灾,应采用5min3.其他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4.气体和液体火灾,不应小于1min1.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28.1%2.当喷放至设计用量95%,喷放时间不应大于60s且不应小于48s4.灭火浸渍时间1.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2.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的电气设备火灾,宜采用10min3.其他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1.二氧化碳系统1.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2.液体火灾或石蜡、沥青等可熔化的固体火灾3.固体表面火灾及棉毛、织物、纸张等部分固体深位火灾(降温效果比较差,只能灭固体表面火灾,二氧化碳气话,吸热,所以可以灭一些深位火灾)4.电气火灾(水不能灭电气火灾)2.七氟丙烷和IG541(七氟丙烷作用产生二氧)1.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2.液体火灾或石蜡、沥青等可熔化的固体火灾3.固体表面火灾4.电气火灾1.二氧化碳1.高压二氧化碳环境温度为0 ~ 49度(储瓶间的环境,高压是常温下储存)2.低压二氧化碳为-23 ~ 49度 ,灭火剂在-18 ~ -20度(低压灭火剂温度控制在-18-20,要有制冷装置)3.二氧化碳管网起点压力1.高压系统应取5.17Mpa(5.17Mpa是环境温度在20,如果达到49可以达到15Mp)2.低压系统应取2.07Mpa2.七氟丙烷和IG5411.环境温度为-10 ~ 50度2.管网起点压力1.七氟丙烷:2.5,4.2,5.6(七氟丙烷10%就可以了,化学抑制效果好,三个级别,2.5Mpa用焊接的钢瓶就行,5.6必须是无缝钢瓶了)2.IG541:15,20(IG541是气态储存的,一级储压15Mpa)3.二氧化碳是吊着的,随时称重,低于31.4度是气液两态1.二氧化碳储瓶间1.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储存容器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距储存容器间地面高度不宜大于0.5m(二氧化碳比较沉,在下面)2.排出口应直接通向室外3.正常排风量宜按换气次数不小于4次/h , 事故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8次/h确定2.七氟丙烷、IG541储瓶间1.储瓶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下储瓶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2.排风口应设在下部,可通过排风管排出室外1.适用范围2.气体灭火系统的储存温度和压力3.储瓶间5.防护区的设置要求4.系统分类1.预制灭火系统(无管网灭火系统)2.管网灭火系统1. 无管网灭火系统(预制灭火系统)是指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灭火剂储存装置和喷放组件等预先设计、组装成套且具有联动控制功能的灭火系统;分为柜式和悬挂式两种类型,适应于较小的、无特殊要求的防护区。

消防工程—气体灭火系统控制方式及防护区的设置要求

消防工程—气体灭火系统控制方式及防护区的设置要求

消防工程气体灭火系统控制方式及防护区的设置要求一、气体灭火系统控制方式自动控制方式控制器上有控制方式选择锁,当将其置于“自动”位置时,灭火控制器处于自动控制状态1.当只有一种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时,控制器即发出火警声光报警信号,通知有异常情况发生,而不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

如确需启动灭火装置灭火时,可按下“紧急启动按钮”,即可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2.当两种探测器同时发出火灾信号时,控制器发出火灾声光信号,通知有火灾发生,有关人员应撤离现场,并发出联动指令,关闭风机、防火阀等联动设备,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后,即发出灭火指令,打开电磁阀,喷放气体打开容器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如在报警过程中发现不需要启动灭火装置,可按下保护区外的或控制操作面板上的“紧急停止按扭”,即可终止灭火指令的发出手动控制方式将控制器上的控制方式选择锁置于“手动”位置时,灭火控制器处于手动控制状态。

当火灾探测器发出火警信号时,控制器即发出火灾声光报警信号,而不启动灭火装置,需经人员观察,确认火灾已发生时,可按下保护区外或控制器操作面板上的“紧急启动按钮”,即可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但报警信号仍存在。

无论装置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按下任何紧急启动按扭,都可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同时控制器立即进入灭火报警状态应急机械启动工作方式用于控制器失效时,当职守人员判断为火灾时,应立即通知现场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在确定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后,方可按以下步骤实施应急机械启动:手动关闭联动设备并切断电源;打开对应保护区选择阀;成组或逐个打开对应保护区储瓶组上的容器阀,即可实施灭火紧急启动/ 停止工作方式用于紧急状态1.当值守人员发现火情而气体灭火控制器未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时,应立即通知现场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在确定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后,方可按下紧急启动/停止按钮,系统立即实施灭火操作2.当气体灭火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正处于延时阶段时,如发现为误报火警时可立即按下紧急启动/停止按钮,系统将停止实施灭火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二、防护区的设置要求划分1.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2.管网灭火系统,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³3.预制灭火系统,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³耐火耐压性能1.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2.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泄压能力1.应设置泄压口,并宜设置在外墙上,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2.有防爆泄压设施等可不设泄压口封闭性能喷放灭火剂前,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2020年学天教育案例分析精讲强化班19节 设施篇-气体灭火系统(阅读版)

2020年学天教育案例分析精讲强化班19节 设施篇-气体灭火系统(阅读版)

储存装置设计要求
项目Βιβλιοθήκη 技术要求1.低压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安全泄压装置、 压力表、压力报警装置和制冷装置等组成。 2.储存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2.5MPa,并应采取良好的绝热 措施。储存容器上至少应设置两套安全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 压力应为2.38MPa±0.12MPa。储存装置的高压报警压力设定 值应为2.2MPa,低压报警压力设定值应为1.8MPa。 低压系 3.储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装置系数应按国家现行《压力容器安 统的储 全技术监察规程》执行;容器阀应能在喷出要求的二氧化碳量后 存装置 自动关闭。 4.储存装置应远离热源,其位置应便于再充装,其环境温度宜 为-23℃~49℃。 5.储存装置应设称重检漏装置。当贮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 质量损失达到10%时,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检漏装置应正确报 警。
2020年一级消防工程师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精讲课程
主讲人:葛磊
气体灭火系统
气体防护区
项目
技术要求
1.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 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 2.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m2, 且容积不 宜大于3600m³ 。 3.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500m2,且容积不 宜大于1600m³ 。 防护 4.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 区设 限不宜低于0.25h。 置要 5.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求 6.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温度太低会影响气体的扩散 速度)。 7.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二氧化碳、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 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 8.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 系统设计规定计算。 9.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

档案室气体灭火方案

档案室气体灭火方案

档案室气体灭火方案一、档案室火灾风险分析档案室存放着大量的纸质档案、电子存储设备以及其他易燃物品。

这些物品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并且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

此外,档案资料具有不可再生性和极高的历史价值,一旦受损,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气体灭火系统的选择目前,常见的气体灭火系统有七氟丙烷灭火系统、IG541 灭火系统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等。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具有灭火效率高、清洁无污染、对设备损害小等优点,适用于档案室这类对灭火速度和灭火效果要求较高的场所。

IG541 灭火系统由氮气、氩气和二氧化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属于纯天然气体灭火系统,对环境友好,适用于有人工作的场所。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灭火能力强,但在灭火过程中可能会对人员造成窒息危险,一般适用于无人值守的档案室。

综合考虑档案室的特点和需求,建议选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作为主要的灭火手段。

三、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主要由灭火剂储存瓶组、驱动气体瓶组、选择阀、喷头、管网以及控制装置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当火灾发生时,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经过判断确认火灾后,启动驱动气体瓶组,打开选择阀,使灭火剂储存瓶组中的七氟丙烷灭火剂通过管网和喷头释放到防护区内,迅速灭火。

四、档案室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要点1、防护区划分根据档案室的布局和面积,合理划分防护区。

每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过大,以确保灭火剂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均匀分布,达到灭火效果。

2、灭火剂用量计算根据防护区的容积、温度、海拔高度以及防护区内可燃物的类型等因素,准确计算灭火剂的用量,确保灭火浓度达到规定要求。

3、喷头布置喷头的布置应保证灭火剂能够均匀地喷洒到防护区内的各个部位,不留死角。

喷头的安装高度和间距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泄压口设置为了防止灭火时防护区内压力过高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应设置泄压口。

泄压口的面积应根据防护区的容积和灭火剂喷放时的压力进行计算确定。

第四章灭火剂用量确定

第四章灭火剂用量确定
20 20 20 20 10 -
二、二氧化碳灭火剂用量的确定
1.二氧化碳的应用形式、灭火原理
当空气中的氧含量低于某一值时,燃烧将不能维持, 此时的氧含量称为维持燃烧的极限氧含量。
可燃物不同,维持燃烧的极限氧含量也不同。
二氧化碳的最低灭火浓度(理论值)
式中
min

21[O2 ] 100% 21
min ——二氧化碳最低灭火浓度;
[O2 ] ——维持燃烧的极限氧含量。
二氧化碳的灭火浓度应通过实验测定。
冷却作用
灭火时,喷射出的液态和固态二氧化碳在汽化时吸收 热量,具有一定的冷却作用,但与水相比,其冷却作用很 小。
窒息+冷却
2. 二氧化碳系统的应用条件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可以分为全淹没灭火 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
抑制时间(inhibition time)
维持设计规定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固体深位火灾完全熄灭所需 的时间。
浸渍时间 soaking time
在防护区内维持设计规定的灭火剂浓度,使火灾完全熄灭所 需的时间。 物质系数(material factor):可燃物的二氧化碳设计浓度对 34%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折算系数。
4)喷嘴非垂直布置时的设计流量和保护面积应与垂直时相 同。
5)喷头宜等距布置,以喷头正方形保护面积组合排列。
M NQit
喷头数量
单个喷头设计 流量kg/min
喷射时间
3.3 体积法
适用对象:变压器及其类似物体,宜采用体积法。
保护对象的计算体积应采用假定的封闭罩的体积。封闭 罩的底为实际保护对象的底,封闭罩的侧面及顶面当无实 际围封结构时,它们至保护对象的外边缘不应小于0.6m。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的喷射时间不应小于0.5min。 对于燃点温度低于沸点温度的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的火灾,喷 射时间不应小于1.5min。

七氟丙烷气体消防系统规范

七氟丙烷气体消防系统规范

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1 总则第条为了合理设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置的七氟丙烷全淹没灭火系统。

第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设计,应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第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下列火灾:1、电气火灾;2、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3、固体表面火灾;4、灭火前应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第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不得用于扑救下列物质的火灾:1、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及混合物,如硝化纤维、硝酸钠等;2、活泼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铀等;3、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钾、氢化钠等;4、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如过氧化氢、联胺等。

第条灭火剂七氟丙烷hfc227ea的化学分子式为cf chfcf,其质量应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2术语、符号术语第条防护区能满足七氟丙烷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第条全淹没灭火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射一定浓度的七氟丙烷,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第条预制灭火装置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七氟丙烷储存装置和喷放喷头等部件预先组合成套的灭火装置。

第条组合分配系统用一套七氟丙烷储存装置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灭火系统第条灭火浓度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某种火灾所需七氟丙烷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第条惰化浓度当引火源加入时,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能抑制空气中任意浓度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的燃烧发生所需的七氟丙烷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第条浸渍时间在防护区内维持设计规定的七氟丙烷浓度,使火灾完全熄灭所需的时间。

第条充装率充装在储存容器中的七氟丙烷质量与容器的容积之比,单位为kg/m3。

第条泄压口七氟丙烷喷放时,防止防护区过压的开口。

2.2 符号第条防护区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护区宜以固定的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当同一区间的吊顶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2、当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m2;容积不宜大于2000m3;3、当采用预制灭火装置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100m2;容积不宜大于300m3;第条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gas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标准号:GB 50370-2005发布日期:2006 年03 月02 日实施日期:2006 年05 月01 日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摘要: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269 5- 文《2001 —— 2002 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要求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共分六章内容包括: 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要求、系统组件、操作与控制、安全要求等。

其中,第 3.1.4、3.1.5、3.1.15、3.1.16、3.2.7、3.2.9、3.3.1、3.3.7、3.3.16、3.4.1、3.4.3、3.5.1、3.5.5、4.1.3、4.1.4、4.1.8、4.1.10、5.0.2、5.0.4、5.0.8 等条为强制性条文。

1 总则1.0.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IG541 混合气体和热气溶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1.0.3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设计采用的系统产品及组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1.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防护区protected area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2.1.2 全淹没灭火系统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2.1.3 管网灭火系统piping extinguishing system按一定的应用条件进行设计计算,将灭火剂从储存装置经由干管支管输送至喷放组件实施喷放的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设计规范

七氟丙烷设计规范

来源:中国绿色数据中心作者:机房360更新时间:2009/5/28 14:14:48摘要:为了合理设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置的七氟丙烷全淹没灭火系统。

第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术语第条防护区能满足七氟丙烷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第条全淹没灭火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射一定浓度的七氟丙烷,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第条预制灭火装置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七氟丙烷储存装置和喷放喷头等部件预先组合成套的灭火装置。

第条组合分配系统用一套七氟丙烷储存装置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灭火系统第条灭火浓度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某种火灾所需七氟丙烷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第条惰化浓度当引火源加入时,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能抑制空气中任意浓度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的燃烧发生所需的七氟丙烷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第条浸渍时间在防护区内维持设计规定的七氟丙烷浓度,使火灾完全熄灭所需的时间。

第条充装率3 防护区第条防护区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护区宜以固定的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当同一区间的吊顶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2、当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m2;容积不宜大于2000m3;3、当采用预制灭火装置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100m2;容积不宜大于300m3;第条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第条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应低于;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第条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 KP a。

第条防护区灭火时应保持封闭条件,除泄压口以外的开口,以及用于该防护区的通风机和通风管道中的防火阀,在喷放七氟丙烷前,应做到关闭。

气体灭火

气体灭火

气体灭火二、计算依据及灭火方式1.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计算。

W=K*V/S*C1/100-C1式中:W--灭火剂设计用量(kg);V--防护区净容积(m³);S--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m³/kg);K--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附录B表取值,如海拔高度为0~1000m,取值K=1.000 ;C1--灭火设计密度(%);2.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S=K1+K2*T式中:T--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对于采取空调或冬季取暖设施的防护区,可按20℃计算;K1--0.1269;K2--0.000513;三、产品选型设备选用QMQ4.2/(70、90、120)N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该系统需要单独设置钢瓶间,同一套系统可保护多个防护区,设置管网经喷头均匀喷放,灭火效果好灭火速度快,对设备无污损。

四、操作说明1.系统构成形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由火灾报警系统、灭火控制系统及七氟丙烷灭火装置三部分组成。

火灾报警系统设置感烟、感温两路报警,通过气体灭火控制器进行控制,七氟丙烷灭火装置贮瓶充装压力为4.2MPa(20℃)。

2.启动方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有以下三种控制方式:1)自动控制当感烟、感温两路同时报警后,气体灭火控制器启动声光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并向控制中心发出灭火信号,经过一段时间后下达灭火指令,按下列程序工作:①联动关闭开口密闭装置、通风机、防火阀等设备。

②延迟30s后打开电磁阀,释放N2氮气,N2氮气驱动相应的储瓶瓶头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2)手动控制若操作人员将气体灭火控制器的控制键拨“手动”位置,当感烟、感温两路同时报警后,气体灭火控制器启动声光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但并不启动灭火装置,操作人员可按下气体灭火控制器上的“紧急启动”按钮或旋动防护区门外的手动控制盒上的钥匙至“启动”位置启动灭火装置。

2019年一消习题解析(四)

2019年一消习题解析(四)

1.某一级纸绢质文物的陈列室设置了预制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装置。

下列关于该装置设置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七氟丙烷灭火装置最多不得超过10套,并应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间差不得大于4sB.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七氟丙烷灭火装置最多不得超过10套,并应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间差不得大于2sC.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七氟丙烷灭火装置最多不得超过4套,并应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间差不得大于4sD.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七氟丙烷灭火装置最多不得超过4套,并应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间差不得大于2s【答案】B【解析】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2005 3.1.14 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

3.1.15 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

故选项B正确。

2.某4层的省级图书馆,层高5m,每层有1000㎡的特藏库,设IG541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保护。

该建筑的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最少应划()个。

A.5B.8C.4D.6【答案】B【解析】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3.2.4 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2 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m²,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³。

防护区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因此不宜跨楼层,所以按面积算:不能4层的面积加在一起再除以800,而应该是每层面积除以800,再乘以4,即:1000/800=1.25 取整时,小数点后均需进位,因此取2,2×4=8个;同理,按体积算每层体积:1000×5/3600=1.4,取2,2×4=8个。

故选项B符合题意。

3.某室内净高为3.6m的电子计算机房拟设置组合分配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该气体灭火系统的下列设计方案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

第一章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以《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为依据,根据保护对象、系统设置类型、灭火剂种类等不同,确定设计基本参数。

一、防护区的设置要求(一)防护区的划分防护区的划分应根据封闭空间的结构特点和位置来划分,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 ³;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³。

(二)耐火性能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

全淹没灭火系统防护区建筑物构件耐火时间(一般为30min)包括:探测火灾时间、延时时间、释放灭火剂时间及保持灭火剂设计浓度的浸渍时间。

延时时间为30s、释放灭火剂时间对于扑救表面火灾应不大于1min;对于扑救固体深位火灾不应大于7min。

(三)耐压性能在全封闭空间释放灭火剂时,空间内的压强会迅速增加,如果超过建筑构件承受能力,防护区就会遭到破坏,从而造成灭火剂流失、灭火失败和火灾蔓延的严重后果。

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四)泄压能力对于全封闭的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

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

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定计算。

对于设有防爆泄压设施或门窗缝隙未设密封条的防护区可不设泄压口。

(五)封闭性能在防护区的围护构件上不宜设置敞开孔洞,否则将会造成灭火剂流失。

在必须设置敞开孔洞时,应设置能手动和自动关闭的装置。

在喷放灭火剂前,应自动关闭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

(六)环境温度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基本要求【最新版】

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基本要求【最新版】

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基本要求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中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是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目前应用成熟的是七氟丙烷、IG541气体灭火系统,而热气溶胶中60%以上是由N2等气体组成,其中含有的固体微粒的平均粒径极小,并具有气体的特性,故在工程应用上可以把热气溶胶当做气体灭火剂使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适用于局部应用灭火系统,规范中只规定了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方法。

因此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不在此范围内,因此本文中所讲的气体灭火系统包括七氟丙烷、IG541气体灭火系统、气溶胶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基本要求:1、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

此要求是需要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必须能够抵御初期火灾,使得灭火剂在在防护区内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足够的浓度,达到浸渍时间要求。

2、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气体灭火系统喷放时,防护区开口均自动关闭,防护区内压强增加,必须能承受一定的压强。

防护区的泄压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是以防护区围护结构能承受的允许压强为基础计算的。

3、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

对防护区的封闭要求是全淹没灭火的必要技术条件,因此不允许除泄压口之外的开口存在,防护区开口包括门、窗、防火阀等都必须自动关闭。

自动生产线上的工艺开口,也应做到在灭火时停止生产、自动关闭开口。

4、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

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少于每小时5次。

目前的气体灭火剂都较空气重,因此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排风口应该直通室外,不具备条件的场所,必要时必须增加排风管。

对于地上防护区,当防护区有开启的外窗时,可根据情况确定是否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经常有人员出入,且设备重要,因此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少于每小时5次。

七氟丙烷灭火剂设计用量如何计算

七氟丙烷灭火剂设计用量如何计算

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知: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其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根据防护区内可燃物相应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经计算确定。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广泛应用于数据机房、档案中心、变配电室、储能集装箱等不能用水灭火的重要区域。

海汐小编总结了下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用量的计算方法如下:第一步:弄清楚该工程的防护区的净容积V是多少(m³)?第二步:根据您的工程类型确定灭火设计浓度C1(%)1、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2、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

3、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说明:以上常见场所的灭火设计浓度的取值为现行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中的推荐取值,其他情况下的灭火设计浓度请参考规范取值。

第三步:了解防护区的最低温度T是多少(℃),据此算出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S(m³/kg)第四步:查出您所在地区的海拔修正系数K,K值可根据规范GB50370-2005 附表查询。

第五步:把防护区容积V、灭火浓度C1、比容S、海拔修正系数K代入公式W即七氟丙烷的设计使用量。

举个例子某档案室长为11.5m,宽为9m,高为3m,最低环境温度为20℃,海拔高度不超过500m,采用柜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进行全淹没灭火,计算灭火剂的设计用量。

1)防护区容积V=11.5x9x3=310.5m³;2)档案室灭火设计浓度C1=10;3)查表得海拔修正系数K=1;4)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S=0.1269+0.000513T=0.1269+0.000513x20=0.137165)灭火剂灭火设计用量温馨提示:在一般情况(指最低温度为20℃,海拔高度不超过1km)下,公式里的K值取1、S取0.13716即可。

SDE气体灭火系统规范

SDE气体灭火系统规范

编制说明SDE是当今开发用以替代哈龙的洁净气体灭火剂,系目前已开发出来的替代物中的较优者,它对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ODP=0,温室效应潜能值GWP≤0.35,灭火设计基本浓度C=6%,且具有良好的清洁性--在大气中完全气化不留残渣,良好的气相电绝缘性及系统使用中良好的物理性能。

目前,国内用以替代哈龙系统应用的越来越多,并且从应用实践中表明,开发的SDE灭火系统设计是合理、可靠的,经受起了考验,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本规范规定了根据国家政策进行工程建设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以安全为本,要求必须达到预期目的:"技术先进"则要求火灾报警、灭火控制及灭火系统设计科学,采用设备先进、成熟;"经济合理"则是在保证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前提下做到节省工程投资费用。

编制组遵照国家工程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对SDE灭火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开展了部分试验工作,在总结已有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参考了相关国家标准和美国、俄罗斯等国外标准,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编制出本规范,最后由有关部门会审定稿。

本规范共有六章和十七个附录。

包括总则、定义和符号、分类、系统的设计、系统的施工、系统的验收等内容。

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江苏省公安厅消防局以便今后修订。

(地址:南京市草场门龙江小区江苏省公安厅消防局)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SDE灭火剂及其灭火系统,是以惰性气体灭火的新型灭火系统。

在生产过程中无污染、无公害,实施灭火过程中效率高、压力低、安全性强。

其灭火原理、产品结构、启动方式、器件选用及惰性气体在管网系统中的流动状况,受到管道的摩擦阻力,从喷嘴内向保护区的喷射状态等方面,都有别于现有的其他气体灭火系统,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现有的一些气体灭火技术规范、标准也不完全适用。

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3 设计要求3.1 一般规定3.1.1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其灭火剂设计用量,应根据防护区内可燃物相应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经计算确定。

3.1.2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

3.1.3几种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时,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应按其中最大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确定。

3.1.4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

3.1.5 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

3.1.6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设计用量与储存容器的剩余量和管网内的剩余量之和。

3.1.7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

3.1.8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

3.1.9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应相同。

3.1.10同一防护区,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可分别设置,系统启动装置必须共用。

各管网上喷头流量均应按同一灭火设计浓度、同一喷放时间进行设计。

3.1.11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

3.1.12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2 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3 m;3 喷头安装高度小于1.5 m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 m;4 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 m。

3.1.15 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

3.1.16 单台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保护容积不应大于160m3;设置多台装置时,其相互间的距离不得大于10m。

3.2 系统设置3.2.1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1 电气火灾;2 固体表面火灾;3 液体火灾;4 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2024年一级消防工程师:第七章.气体灭火系统

2024年一级消防工程师:第七章.气体灭火系统

低压系统
存 装
储存环 境 温 度 宜为-23~49℃;冷 却 温 度 -20~-18℃

在多 个 保 护 区 域 的 组 合 分 配 系 统 中,每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 在集流管的排气支管上应设置与该区域对应的选择阀。 应设置在储存容器间内,并应便于手动操作,方便检査维护。 上应设有标明防护区的铭牌。
③防 护 区 的 门 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区内打开。
III.七氟丙 烷和IG541 系统
1.有 爆 炸 危 险 的 气 体 、 液 体 类 火 灾 的 防 护 区 ,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无 爆 炸 危 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
④安全阀
储瓶间和设置预 制 系 统 的 防 护 区 :-10~50℃ 储存装 置 操 作 空 间 ≥1m,且≥储存容器外径的1.5倍
储存容器、驱动气体的设计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在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安全泄压装置。 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应设安全泄压装置。 在通向每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主管道上,应设压力讯号器或流量讯号器。
储存容器的工 作 压 力 ≥15MPa, 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泄压装置,其泄 压 动 作 压 力 应为19MPa±0.95MPa; 储存装置的环 境 温 度 应为0~49℃。
高压系统
① 灭 火 剂
储存容器的设 计 压 力 ≥2.5MPa,并应采取良好的绝热措施。

储存容器上至少应设置两套安全泄压装置,其 泄 压 动 作 压 力 应为2.38MPa±0.12MPa; 储存装置的高 压 报 警 压 力 设定值应为2.2MPa,低 压 报 警 压 力 设定值应为1.8MPa;

七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七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七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摘要:为了合理设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置的七氟丙烷全淹没灭火系统。

主编单位:深圳市消防局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1总则第1.0.1条为了合理设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置的七氟丙烷全淹没灭火系统。

第1.0.3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设计,应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1.0.4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下列火灾:1、电气火灾;2、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3、固体表面火灾;4、灭火前应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第1.0.5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不得用于扑救下列物质的火灾:1、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及混合物,如硝化纤维、硝酸钠等;2、活泼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铀等;3、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钾、氢化钠等;4、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如过氧化氢、联胺等。

第1.0.6条灭火剂七氟丙烷HFC227ea的化学分子式为CF3CHFCF3,其质量应符合下列技术指标。

性能技术指标纯度≥99.6%(摩尔/摩尔)酸度≤3ppm水含量≤10ppm不挥发残留物≤0.01%悬浮或沉淀物不可见第1.0.7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第2.1.1条防护区能满足七氟丙烷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第2.1.2条全淹没灭火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射一定浓度的七氟丙烷,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第2.1.3条预制灭火装置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七氟丙烷储存装置和喷放喷头等部件预先组合成套的灭火装置。

第2.1.4条组合分配系统用一套七氟丙烷储存装置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灭火系统第2.1.5条灭火浓度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某种火灾所需七氟丙烷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灭火系统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及防护区
灭火剂用量与温度的关系
目录
1.前言
本文气体灭火系统是指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IG541气体灭火和气溶胶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单独讲解,请关注后续文章。

图1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图2 IG541气体灭火系统
2.存储装置的环境温温度要求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对防护区和存储装置环境温度做了规定,相关条文如下:
3.2.10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
4.1.1储存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管网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储瓶间内。

储瓶间宜靠近防护区,并应符合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有关规定及有关压力容器存放的规定,且应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的出口。

储瓶间和设置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的环境温度应为:0℃〜50℃。

根据条文,管网七氟丙烷灭火系统、IG541灭火系统的储瓶间和预制灭火系统(柜式七氟两烷,悬挂式七氟丙烷)防护区的环境温度应为・10℃〜50℃,管网灭火系统的防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最高温度没有明确规定。

图3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
3.灭火剂设计用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条文
3.1.8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

七氟丙烷、IG541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灭火剂用量计算,跟温度有关,相应的计算公式如下:
33.14设讣用量店符合下列规定:
I坊护区灭火设计用量或情化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C—灭火设计浓度或恰化设计浓度(%):
S—灭火液汽在lOlKPa I J口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咨⑴】"日:
r—防护区的净容积(m)
人一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取值.
2灭火剂过热蒸汽在lOI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段低环境沮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
S= K\+ KJ(3.3.14-2) 式中T—防护区,低环境潟度(C): | -
——0.U69: ~~
K.——0.000513,
3系统储存量应按下式计应:
呢(3.3.14-3)
式中名—系统储存量(kg):
Jff:—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病余量(kg):
—管道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
七氟丙烷防护区灭火剂用量计算公式
3.4.7 设计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或情化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100
71n(二皿) (3.4.7.I)
式中/r—灭火设计用量(4):S 八00-£,
(33.14-1)
S lOv - C x
式中w—灭火设计用量(kg):
G—灭火设计浓度或恺化设计浓度(%卜
V—防护区净容职(m>
S—灭火剂气体在lOI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n? kg"
K—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取假.
2灭火剂气体在lOI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
________ S = +《7 (3.4J-2) 式中T—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QJ
《二——0J6575T
K.——0.0024.
3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灭火设计用策及系统灭火剂剩余量之和,系统灭火剂剩余量应按下式计算:
叱 > 2.74 + 2.0^ (347-3) 式中叱一系统灭火剂剩余量(kg):
K—系统全部储存容器的总容枳(m%
乙一系统管网管道容积(nP)・
IG541灭火系统防护区灭火剂用量计算公式
在系统设计和管网计算时,必然会涉及到一些技术参数。

例如与灭火剂有关的气相液相密度、蒸气压力等,与系统有关的单位容积充装量、充压压力、流动特性、喷嘴特性、阻力损失等,它们无不与温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因此采用同一的温度基准是必要的,国际上大都取20c为应用计算的基准,本规范中所列公式和数据(除另有指明者外,例如:应按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计算灭火设计用量)也是以该基准温度为前提条件的。

根据条文和条文解释,除另有指明者外,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都可采用20℃o
如对于采用了空调或冬季取暖设施的防护区,公式中的S值,可按20℃进行计算。

七氟丙烷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
S = 0.1269 0.000513*T
式中
T——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C)。

IG541灭火剂在lOl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S),应按下式计算:S=K1K2*T
式中:
T-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
K1 - 0.6575
K2 - 0.0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