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合集下载

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及问题

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及问题
析研 究,以便更好地推动 当地农业又好 又快发展 。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玉米 ;栽培技 术;推 广 中图分类号 :¥ 5 1 3
文献标识码 :A
1 地膜覆盖技术概述
地 膜 覆盖 是 一 种通 过 隔 断 土壤 与 大 气 之 间 的交 流 而 保持 了土壤 的热 能,使其 不会 因为太 阳的长波 辐射 而导致 土壤 中的水 分汽化 ,导致 土壤缺 水 。在 土壤与 地膜 之间 , 通 过地膜 覆盖 使得 土壤理 化反应 生成二 氧化碳 聚集在 土壤 表层,形成了一个局部的温室效应 。玉米种植在地膜覆盖 作 用 下, 日均温 可提 高 3 ℃左右 ,水分 则相 当于每 天 降 雨 6 . 5 mm, 这 使得土 壤 中的水分和 热量得 以保 持充分 的利用 。 土壤中水分和热量的改善能够有效地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 解释放,降低土壤中有机养分 的挥发和流失,从而o 1 5 , V o 1 . 3 5 , N o . 0 6 1 0 9
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 的推广及 问题
朱秋 云
( 辽宁省沈阳市农业科 学院,辽 宁 沈阳 1 1 0 0 3 4)
摘 要 :随着农业经济社会和科技 的迅速发展 ,农作物种植水平得到 了较快的提 升 ,为农村 节省劳动 力、降低 生产 成本提供 了一定 的技术手段。在推广地膜覆盖玉米栽培过程 中,也需要 对该技 术应 用过程 中应该 注意的问题进行 分
以上,以便能够较好地保持土壤肥力, 保障铺膜的质量 ,
充 分 的激 发 出地膜 覆盖玉 米 的增产 增量潜 能 。 2 . 2 前作的合理安排 地膜覆盖的玉米要求其必须与分带轮作技术相结合, 这 样 有利 于 提 高 整体 的 经济 效益 。分 带 轮 作 中 的小 麦 和 洋芋一般都需要根据玉米的种植安排来进行播种 ,作业 人员需要根据当地 的海波高度和玉米 的生长生 育期长短 进 行轮 作 。一般 而 言 ,前 作 应 该要 给 地膜 覆 盖 玉 米 留足 1 1 0 m 以上 的空行 来铺膜 ,这 便于 玉米幼 苗 的生长 。 2 _ 3 选用 良种 要想获得较为满意的收成,就必须对玉米种子的选 择花费心思。由于地膜覆盖玉米的种植期要提前,因此,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种现代化、高效率的种植方式,它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和农药使用量。

目前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下面将从技术难点、经济难点和政策难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

技术难点:1. 地膜的选择和使用: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膜。

在地膜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结构和尺寸,以保障地膜的使用效果。

对策: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供地膜选择和使用的指导,帮助农民正确选择和使用地膜。

2. 灌溉和排水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水量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并保证排水良好。

由于技术水平和设施条件的限制,部分农民在灌溉和排水方面存在困难。

对策:政府可以加大对农田灌溉和排水设施的投入,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其灌溉和排水技术水平。

经济难点:1. 技术成本较高: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需要使用一定数量的地膜和相应的农田设施,而这些设施价格较高,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对策:政府可以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降低农民的成本压力,鼓励更多的农户采用该技术。

2. 市场销售和利益分配问题:玉米是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市场竞争激烈。

在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但市场需求有限,导致产销矛盾。

对策:政府可以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和利益的合理分配。

政策难点:1. 政策支持不足:当前,虽然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被列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点项目,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推广进展缓慢。

对策: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宣传力度,加强政策扶持,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推动该技术的广泛推广。

2. 农民的认知和接受度较低:由于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一些地区还比较新,农民对其认知和接受度较低,不愿意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重点与推广策略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重点与推广策略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它使土地增产幅度增大、农民经济效益提高、而且适应范围广,所以是农业生产上少有的增产增收措施。

玉米地膜覆盖最突出的效应就是增温保墒、弥补温、光、水源的充足。

由此必须要加大力度推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的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从而适应我国人民粮食的需求量,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推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重要性1、在提升温度上提高玉米产量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在农业中应用,对土壤的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播种温度一般在10℃以下,土壤田持水量在60%-80%,这样能为玉米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生长空间,从而促进玉米的发芽率。

地膜覆盖玉米种子时不仅能减少水分的蒸发,还可以在雨天保持种子用水量的均衡,从而使玉米有了更好的成长环境,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

2、增加土壤肥量,提升玉米种植产量在选好土地后,就要考虑底肥的用量,不是越多的肥量越多好,是有科学的施肥剂量。

在覆盖前要施入优质有机肥1500千克以上,尿素50千克,磷肥40-50千克适量的钾肥。

这样能很好的把土地中的营养成分更好的转化出来,使土壤土质变得更疏松,从而发挥肥料的作用,让玉米的生长期间能有足够的养分,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

3、阻碍害虫和杂草的生长由于地膜处于封闭状态,所以膜内温度较高,杂草在地膜内很难生长,虫子也会因为温度过高而被烧伤然后死亡。

但是膜内的温度适宜玉米的生长,让玉米更高效率的提高产量。

二、地膜玉米栽培的技术重点1、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地膜玉米栽培技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和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在播种时要避开晚霜期,一般以当地的玉米播种时间为准,在基础上提早10天进行播种。

但是也要根据当地的土地湿度情况决定播种时间,如在某乡往年是在4月初进行播种,但是由于今年处于比较干旱的情况,就在4月10以后进行播种。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大量生产所带来的难题就是对土壤的消耗和污染。

为解决这一问题,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改善土壤水分和肥力状况,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点,本文将尝试从技术、政策、经济和市场等方面分析这些难点,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技术难点1.1. 地膜质量不稳定地膜质量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但是由于市场上地膜品牌众多,质量良莠不齐,栽培过程中地膜的强度、透气性、耐候性等特性也各有不同。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供应商管理、选择优质地膜和建立相关检测标准等途径来保证地膜质量的稳定性。

1.2. 土壤养分淋溶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目的之一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但是在雨季或灌溉时,土壤中的养分容易被淋溶,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选择合适的施肥时间和量、使用生物肥料、采用覆盖草、混种等方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

1.3. 土壤酸碱度失衡地膜覆盖会使土壤水分保持较高的含水量,从而导致土壤生理酸碱度失调。

当土壤pH 值过低或过高,在土壤中便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生物质降解减缓、养分释放减少等,进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我们需要做好土壤酸碱度的调整工作,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土壤保持中性,如使用中性化肥料。

二、政策难点2.1. 政策宣传不到位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方面,政策宣传的不到位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政府应当推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普及,通过财政补贴、技术指导以及培训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农民了解这项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从而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2.2. 缺乏综合配套政策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需要借助综合配套政策来促进其发展,如支持农民使用先进种子、肥料和农药等现代化生产工具,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并建立玉米生产质量检测和监管机制。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对于提高玉米产量、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以保障技术的顺利推广和应用。

一、存在的问题1. 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农民还停留在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上,对于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了解和认识较少,农技人员在这方面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还不够。

2. 技术推广难度大: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耕作方式来说,需要农民在土壤保护、机械操作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储备,而我国大部分农民对于这方面的技术了解较少,因此存在一定的推广难度。

3. 技术成本较高: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使用一定的农业机械设备和覆膜材料等,这增加了技术的成本,部分小农户可能无法承受这样的成本压力,从而影响了技术的落地。

4. 地区差异性大: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地域、气候条件各异,不同地区的农民对于技术的接受程度和实际应用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推广对策。

二、对策建议1.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农民了解技术的概念和作用,增强农民对于技术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2. 完善培训机制:针对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压力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于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通过一定的补贴政策降低农民应用技术的成本。

3. 引导农民联合种植:对于技术成本较高和地区差异性大的问题,可通过引导农民进行联合种植,共同维护、共同使用农业机械设备和覆膜材料,从而降低了成本压力,增强了农民的实际应用积极性。

4. 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政策: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制定更为有利的补贴政策,提高技术在当地的实际应用效果。

刍议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难点及对策

刍议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难点及对策

2017 年第 4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144科研◎技术推广玉米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也较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在山东济宁市,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50%以上。

山东济宁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年均无霜期约为208天,年均日照数量为2450小时左右,年平均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玉米生长土壤为潮褐土。

济宁市的整体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于玉米生长,后期降雨较少,且光照较为充足,其自然灾害相对较少,能真正落实优势区域的管控效果。

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优势分析在实际玉米种植过程中,借助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在优化种植效果和实际技术特征的基础上,保证推广技术方案的制定结构贴合实际需求,并且一定程度上满足执行要求[1]。

另外,利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对地面进行系统化保护,保证地面能最大化的吸收到太阳能,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地面温度的消散,有效的管控温度能量,并且为土壤温度改善性能以及保肥操作,顺利升级相关技术结构。

针对于山东济宁市,当地在农业发展进程中,结合相应问题建构了系统化管理模型,并且在品种选取和栽培技术优化方面都建立了相应的管控机制和运行措施。

不仅提高了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效果,也为科技部门践行示范化管理层级措施奠定坚实基础,无论是在品种选择方面,还是在品种产量潜力的挖掘方面,都实现了品质标准的进一步优化。

2 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推广难点利用玉米地膜覆盖技术,重点就是对技术推广机制和生产过程的维护,由于其技术模型涉及到政府、农民和基层单位。

因此,只有建成相应的管控理念以及合力,才能保证探索性问题得到有效落实,这就需要相关种植技术管理人员结合地方实际农业特征和技术要求,建构系统化的运维模型和管理体系。

在山东济宁市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技术,会遭遇相应的瓶颈问题,其一,政府技术支持以及推广项目运行维度不符合标准。

由于在实际经济结构和应用模型建立过程中,政府缺乏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还没有实现补贴制度的全面推广,就导致一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受到影响[2]。

推广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推广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70·农技服务农技推广2017,34(22)地膜覆盖是玉米在实际种植栽培过程中所应用的一项新型技术,对于解决玉米在种植过程中产量较低,容易减产,质量不佳等问题具有明显效果。

积极推动这项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形势。

本文就这一议题进行重点分析。

1 存在问题1.1 观念问题推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在于农田管理的主体人员农民,由于其技术推广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农业工作者对其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了解不够深入,受到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等等因素造成在推广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1]。

地膜覆盖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对于操作流程的技术性要求较高,农民的知识接受水平平均较低,而在进行使用这项技术时,还需配备对相关农药配置的基本知识,田间管理的操作水平,玉米情况的分析水准。

因此大部分的农民不愿意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到这项技术的使用之上,由此造成推广困难的现状[2]。

1.2 技术问题而地膜技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由于技术不专业导致预期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并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

其一,由于玉米的种植条件不理想,施肥不到位等等原因造成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早衰情况。

一般而言,使用地膜覆盖的农作物在生长的初期发育较快[3]。

而在后期,如果土壤中营养或水分供应不上就会影响到地膜之上玉米的生长,从而导致早衰情况的产生。

其二,在地膜覆盖技术的使用途中,有部分情况会出现玉米倒伏问题,从而影响玉米的后期生长,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最主要是由于在种植之初,玉米的间隙较为密集,在进行田间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做好预防工作,如,加深耕层,合理施肥等等。

1.3 污染问题而进行地膜覆盖技术的使用中,与以往种植技术最为不同的则是在种植之后对残留地膜的回收处理问题。

地膜本身是无机制品,不能够正常的溶解到土壤之中,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土壤造成严重的伤害。

在地膜揭开之后,铺设地膜的地方会残留大量的破碎膜,这些残留的地膜本身由于不可降解的原因会对作物生长区域的土壤产生一定危害,从而影响到作物的生长。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近年来普及和推广的新技术,它通过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使用塑料膜覆盖,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能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然而,该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点。

本文将针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难点一:覆盖材料成本高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需要使用专用的塑料膜进行覆盖,而这种膜材料价格较高,导致很多种植户无法承受。

如何降低覆盖材料成本,是当前推广该技术所面临的一大难点。

对策一:引进廉价覆盖材料目前,国内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开发出成本较低的覆盖材料,可以提供给玉米种植户使用。

政府可以开展相关的资助和政策扶持,鼓励种植户采用便宜的覆盖材料进行种植,推广该技术。

难点二:技术应用难度大由于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相比传统种植技术存在较大的改变,很多种植户在技术应用方面存在难度,并难以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对策二: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政府和相关企业可以联合举办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向玉米种植户普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技术要点,有针对性地解决技术难点,加快该技术的推广速度。

难点三:地膜废弃物处理不当塑料膜被废弃后的处理问题也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中必须面对的难点。

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

对策三:加大环保宣传和监管力度政府需要加大对该技术推广过程中环保问题的宣传和监管力度,推广环保型的处理方式,如回收、再利用等,想办法解决地膜废弃物处理问题,杜绝产生二次污染问题,提升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性。

总结:针对以上难点,政府与相关企业需要共同协作,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推进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促进该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推广和应用,实现玉米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并在科学农业领域占据更大的发展空间。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是利用地膜覆盖栽培后能增温保湿,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土壤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光合生产率;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和减轻病虫害、土壤返盐、抑制和减轻杂草危害的原理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技术措施。

一、精细整地,规格种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土地,整地必须要精细。

土壤要深翻细碎,土细墒平,彻底清除前作残留物和石块。

墒面做成板瓦形为宜,一方面利于地膜紧贴地面,另一方面可以增大地膜采光面。

开沟理墒要拉线进行,做到沟直墒匀,一般墒面宽70厘米,墒高10厘米。

栽培亩株数一般要比露地栽培增加20%—40%,平均为3000—3600株,紧奏形玉米要达到4000株以上,最少收获株数不能低于3000株二、精选种子,施足底肥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大大改善了玉米的生长发育条件,这是玉米增产的外部因素。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增产的内部因素是品种和种子质量。

因此选好优良品种是地膜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杂交种比地方种有明显增产优势;晚熟、中熟的杂交种的增幅度又比早熟种大。

所以选种一般以发芽率高适宜性强的晚熟品种为宜。

田间覆盖地膜后,地温升高,水分充足,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养分分解快,加之全生育期覆膜给中后期追肥带来困难,因此播种必须施足底肥,做到氮、磷、钾三要素齐全。

一般亩用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千克,磷肥25—30千克,尿素10千克。

农家肥以分层施用为好,60%施于塘底,40%盖塘,化肥量最好施于塘底。

三、适时播种,保证质量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比露地栽培早播7—15天。

当耕层5—10厘米深处温度稳定在8—10℃时就可播种。

高寒山区的水浇地或夜潮地,可在春分至清明节令采用“三潮”(种子潮、肥料潮、土壤潮)播种。

中海拔地区有水浇条件的,小春作物收后及时“三潮”播种,没有水浇的旱地,要在播种前做好整地工作,等雨水透地后抢墒播种,以防止过早播种接不上雨水而造成的缺苗或苗弱。

播种的每塘种子的数量要均匀,籽粒分散于塘底,不能积堆,更不能播在塘壁。

【浅议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措施】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浅议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措施】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浅议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措施】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是使用化肥和推广杂交种以来玉米生产的又一突破性增产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

通过大面积推广实践证明,地膜覆盖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适应范围广,是农业生产上一项重要的增产、增收措施。

一、播前准备1、选地。

要选择地势平坦、肥力较好、土质疏松、有一定保水和保肥能力的地块。

切忌造反坡地、沙土地、涝洼地、冷渍田、瘠薄地、重盐碱地和无不源的严重干旱地。

此外,风口地块也不宜选用。

2、整地。

地膜覆盖玉米整地时,最好采取秋季深松整地,深松深度在25公分左右,使土壤疏松,垅型均匀一致,垅面平整,土壤细碎,没有残枝残茬,保证地膜与垄面贴合,防止薄膜破裂,以充分发挥覆膜增温保墒作用。

3、起垄。

旱地平垄播种,浇水地、下湿地、轻盐碱地,要起垄播种,一般垄高8~10厘米,垄面宽度可根据使用地膜的宽度而定。

一般采用大小行播种方式,小行40~50厘米,大行70~80厘米。

地膜覆盖小垄,垄面宽度一般为50~60厘米。

坡地起垄,一般沿等高线水平起垄。

4、增施底肥。

玉米覆膜增产帐度高,一定要增施底肥。

一般亩施优质农肥3000~4000公斤以上,磷酸二铵10~2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尿素10公斤。

化马均匀混拌于农肥事于垄内。

5、选膜。

厚度、0.005~0.007毫米的地膜,膜宽80cm。

每667m23.8~4.5公斤,实际操作中一般5公斤。

二、播种1、品种选择。

要选择生育期较长、丰产性好、配合力高、适应性强、植株紧凑、耐密抗倒、并经审定通过的紧凑型、半紧凑型杂交组合。

播前要晾晒、精选亲本种子,推广亲本包衣。

包衣种子能有效防治幼苗地下害虫,成苗率高,幼苗素质好,促根壮苗,达到苗齐、苗全、苗壮的效果。

2、种子处理。

播前要精选种子,做好发芽试验(发芽率要达95%以上),然后进行种、种和药剂拌种。

地膜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地膜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地膜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张超来源:《科学种养》2012年第04期地膜覆盖是玉米高产栽培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作用发展玉米生产,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良好举措。

但是,仍有部分人对此存在异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推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分析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普及该项技术的当务之急。

一、存在问题1. 发展不平衡。

从运行情况来看,地膜玉米的发展还不够平衡。

凡是示范引导好、种植效益高的,群众积极性高,发展就相对较快;示范引导不够的,群众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发展很慢。

也有一些山区由于条件不好等原因导致效益较差,推广举步维艰。

2. 栽培措施不到位。

①重茬严重:不少地方玉米重茬4~5年的极为普遍,有的地块甚至达10年以上。

由于重茬导致玉米病害发生加重、后期脱肥明显、产量和品质下降。

②施肥水平低:近年施用有机肥的地块越来越少,加之后期追肥用量不足甚至不追肥,而导致玉米中、后期脱肥,根系生长差,茎秆细弱,造成倒伏和早衰减产。

③整地质量不高:由于农村劳动力不足,大部分地块不进行残膜清除或者只做部分清除,做得比较好的也只清除80%左右。

残膜在土壤中风化较慢,不但影响玉米的出苗、生长,而且造成土壤、环境污染。

另外,不捡拾前茬玉米或其他作物的根茬,这些根茬往往在覆膜时扎破或拉断地膜,堵塞播种机的播种脚,从而影响作业速度,降低播种质量,造成缺苗断行。

④播种质量差:对引进推广的地膜玉米起垄覆膜播种机的机械性能和作业技术不熟悉,作业过程中播种机脚堵塞频繁,造成缺苗断行严重,种植密度达不到要求。

⑤密度不合理:例如生产中常见的耐密植品种郑单958、榆单9号,在亩留苗3500株左右时产量仅600千克左右,而密度增加到4500株时产量可达800千克,有些农民便误认为密度越大产量就会越高,播种密度超过6000株/亩,因而造成倒伏减产,经济损失惨重。

3. 技术服务不力。

地膜玉米和露地玉米在栽培技术上有很大的差别,而大部分农民仍沿用露地栽培的传统方法来种植地膜玉米,致使地膜玉米产量受到影响。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农业生产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因其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和农业专家的关注。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难点,本文将从技术推广难点以及相关的对策进行浅析。

一、技术推广难点1. 技术认知不足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相对传统的栽培方式而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农户有一定的技术认知和掌握能力。

目前许多农户对这一技术的认知水平并不高,对其技术原理和具体操作流程了解不足,这就存在着技术推广难点。

2. 技术成本较高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相对传统的栽培方式而言,需要更多的投入,比如地膜、机具和专业技术等,这都会增加农户的经济负担。

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而言,技术成本是一个很大的难点。

3. 技术操作复杂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操作流程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农户在选择地膜、铺设地膜、穿孔播种等环节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经验。

目前很多农户对这些操作环节都不够熟悉,这也是技术推广难点之一。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技术宣传和培训针对农户技术认知不足的问题,可以加大技术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材料和现场指导等方式,向农户普及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知识,提高其技术认知水平。

也可以组织专门的技术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对农户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技术操作水平。

2. 减少技术成本针对技术成本较高的问题,可以向农户提供相关的补贴政策,比如购买地膜的补贴、租借机具的补贴等,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

也可以引导农户采取合作社或农业公司的经营模式,共同投入相关的技术设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 提供技术服务针对技术操作复杂的问题,可以建立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为农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包括地膜铺设、机具操作指导、病虫害防治等,帮助农户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也可以鼓励农户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和交流经验,提高操作水平。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食物需求的不断增长,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生产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其中一项重要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它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改善土壤质量。

然而,在推广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难点。

本文将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难点,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技术难点1. 地膜铺设不当:地膜的铺设不仅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还会产生污染。

有些农民铺地膜时不够细心,地膜可能出现损伤,污染土壤,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2. 膜质量不稳定:地膜的质量与农业生产紧密关联。

但是,由于市场上的地膜质量参差不齐,农民也难以分辨好坏。

有些农民想尽办法省钱,购买低廉的地膜,造成玉米生长发育不稳定,产量下降。

3. 缺乏科学知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农民可能没有充分理解地膜技术,无法理性使用地膜。

他们可能会撤膜太早或太晚,造成不良后果。

二、解决对策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对于玉米地膜栽培技术,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这项技术。

政府和科研机构可以免费提供技术知识,组织农民培训。

2. 建立监督机制,维护农民权益: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和法律配套措施,规范地膜的质量,确保市场上销售的地膜符合国家标准。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规矩不守的厂商的打击力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3. 放宽技术门槛,提高管理水平:政府可以组织农民进行技术交流、观摩、学习,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

同时,可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得地膜技术得以顺利推广。

总之,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很好的生产潜力,但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各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以提高技术推广的效果和进展。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Hale Waihona Puke 为使用地膜覆盖栽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玉米种植初期的生 长速度,此时就会大量消耗土壤中的营养,而如果因土壤的营养 管理,很容易导致后期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进而令玉米根部提 前老化,进而引发早衰。
()推广过程中出现了倒伏 倒伏也是在推广玉米地膜覆栽培技术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 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玉米植株强度布置,同时遇到 了大风天气而引发的倒伏,而且倒伏最容易出现在大喇叭到抽 雄这一阶段。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对策 ()提升农民认知、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打下良好基 础 农民不了解、不相信是影响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应用最主要 的因素,因此让广大农民更好认识这项技术非常重要。因此想干 部们一定要做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普及工作,而且要对这项 技术的应用进行全程指导,为农民提供最专业的培训,保证地膜 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国家也应为这项技术的应用制定完 善的支持政策,可以通过加大补贴的方式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也可在各地成立地膜覆盖栽培的试验田,让农民亲眼看见这项 技术的效果,增强农民的信心。这样农民对地膜覆盖栽培的认知 就将更加充分,推广应用也将变得更加顺利。 ()合理选择栽培土壤、有效控制早衰 为了更有效地避免应用地膜覆盖栽培过程中的早衰问题, 首先就必须要做好栽培土壤的选择,要保证土壤有充足基肥,这 样因营养不足而导致的早衰就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要做好 土地的肥料管理工作,避免前期生长过生而导致后期复发正常 生长,同时在玉米生长的全周期都必须要做好肥水管理,这样可 令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保持养分充足。 ()倒伏问题的解决措施 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密 植,植株间的密度不能过大,这样可以令玉米保持良好的生长状 态,从而有效增强对倒伏的抵抗能力。另外当发现玉米出现倒伏 后要妥善解决,如果在大风天气常发的季节要做好防风处理,暴 雨天气要做好防涝,在病虫害高发季节可通过妥善的病虫害防 治来预防倒伏,但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那就是无论自然灾害还 是病虫害,都要提前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这样才可最大限 度减轻倒伏对产量的影响。另外深耕播种对倒伏也有非常好的 控制作用,这是因为深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玉米根系的强 度,而且也可以让玉米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营养,进而有效控制 倒伏。在进行肥水管理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一些抗倒伏的肥料,同 时要提升玉米生长阶段肥水管理的合理性,比如在出苗阶段的 肥水要是适量,在大喇叭口阶段不能的大量的施肥和浇水,肥水 能够满足玉米正常的生长需求即可。当玉米开之后对养分的需 求量开始增加,此时可提升肥水供给,倒伏和早衰等都可有效避 免。在选种阶段一定要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高产的品种,当前 比较受欢迎的玉米品种有必祥 、天农九等,在选择这些玉米 品种的过程中也要严格参考本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否则 和土壤以及气候发生冲突也很容易发生倒伏。 综上所述,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提升玉米产量方面有 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项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 很多困难,本文对此作了简要分析,希望对这项技术的推广有所 帮助。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青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作者:林长胜来源:《新农业》2019年第11期摘要:玉米种植是我国农业生产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玉米种植的收获成果尤为显著。

本文针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两个方面作出论述,并结合基层部门的落实情况,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农业科技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以保温、保墒、保肥理念为基础,以实现玉米高产为目标的新型农业科学技术。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科学的进行农业生产,符合当今时代的市场要求,也是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的有力保障。

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1.1 农业生产者对投资风险的担忧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传统耕作经验根深蒂固,因此大部分的农业生产者对新技术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成本,同时技术引入后能否取得理想的经济收益也无法得到保障,这也加大了农业生产者对投资风险的担忧。

1.2 农业生产者对栽培技术的误区由于大部分农业生产集中区域的文化知识水平不高,致使农业生产者在接触技术推广时,易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造成理念认知上的误区,认为该技术会造成玉米倒伏。

而现实情况是,绝大部分的玉米倒伏问题均是由生产者种植密度过大所引起,即使不使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也会出现倒伏现象。

所以对新技术缺乏信任度是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残余薄膜对土地生产环境的破坏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土质的育苗能力,并能够通过农业药剂等手段提高玉米秧苗的抗病抗害能力,從而实现玉米的单位面积高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但我国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地膜材料主要为PE、PVC等,随着该项技术的大量应用,也就意味着将有大量的薄膜会留在土壤里。

这些都是不可分解材料,留在土壤里必然会对土地生产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摘要】玉米是中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不仅播种的面积非常大,而且粮食的产量也很高。

玉米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玉米种植中应用地膜,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是,在应用地膜对玉米进行覆盖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难点,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

本论文针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对策玉米播种范围非常广,特别是中国的北方地区,在所有的粮食作物中,玉米的播种面积占地一半以上。

以山东为例。

河北省是温带大陆性季风尚候,这里降雨量少,日照充足,生态环境非常适合于玉米的生长。

随着中国的北方推行地膜覆盖技术,河北省也大面积使用这种技术。

面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难点问题,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玉米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中所存在的难点1.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中所存在的农民意识问题农民在玉米种植中存在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严重不够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民对于地膜覆盖存在着不信任态度,当然也不愿意在地膜栽培技术上投资。

当春季播种的时期,就需要对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投入一定的本钱,包括所使用的薄膜以及肥料等等。

对于这项技术,即便国家已经出台了各项政策对农民进行扶持,而且还发放补贴,但是农民依然不愿意在农业生产上投入资金,不愿意花钱冒风险。

农民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不愿意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主要的原因是对于这个技术需要重新熟悉,而且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中,对于整理田地的技术要求和作垄技术要求很高,还需要采用喷洒除草剂等各种药物,这这些都需要农民学习,不仅耗费时间,还非常费劲,使得多数的农民不愿意接受膜覆盖栽培技术。

1.2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中所存在的早衰现象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中会存在早衰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对于玉米种植没有选择适宜的土地。

在给土地施肥的时候,会存在肥料缺乏或者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加之没有进行后期管理,就会导致玉米早衰的现象。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杨金梅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14(031)008
【摘要】近年来,随着地膜在玉米种植中的广泛应用,玉米的产量和收获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使用地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农民的利益.本文主要针对玉米地膜栽培技术推广的难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积累经验,大力推广地膜玉米.【总页数】2页(P58-57)
【作者】杨金梅
【作者单位】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玉屏5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J], 张玉麟
2.贵州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回顾与发展对策 [J], 刘桂华
3.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 [J], 刘玉红;高瑞红
4.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J], 范海霞
5.浅谈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J], 彭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DOI:10.19904/14-1160/s.2021.10.056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范海霞(博兴县种子服务站,山东滨州256500)摘要:主要探究了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存在的推广难点,如推广方式单一、投入经费不足、种植户思想保守、残余薄膜破坏环境等问题,以此为研究基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加大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从而提高玉米产量,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对策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0-0119-02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文献标志码:A玉米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被称为“饲料用粮之王”“铁杆庄稼”“五谷之王”,在居民生活与农作物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国玉米种植已有500多年历史,截至2018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213万hm2,可用于工业原料、饲料与食材,广受市场欢迎。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遵循保墒、保温和保肥原则,属于新型玉米高产科学技术,符合市场需求,应加强该技术的推广,为我国粮食稳定生产提供保障。

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特点在玉米种植中,西北、西南山区与东北地区易受环境影响,玉米产量降低,通过各地推行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可实现增温、保肥、保墒效果,可提高玉米产量150kg/667m2。

该技术主要在地面覆盖保护层,借助太阳辐射减少土壤热能散失,提高地温与积温;可阻隔雨水冲刷,减少水分蒸发,具有防溃保墒的作用,借助微生物活力加快分解养分速度,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实现土壤供肥保肥,将肥效充分发挥,为玉米生长提供养分;可防治虫、鼠、雀为害种子,抑制杂草生长,达到苗齐、苗全、苗壮及适时早播的目的。

在地膜覆盖技术应用中,可改善土壤环境,增加积温,提高根系生长的土壤温度后,加快根系生长。

在多雨期,特别是西南地区,易出现暴雨或大雨,通过地膜覆盖可避免雨水冲刷植株,集中雨水与肥料在垄内深入植株根茎,有助于微生物繁殖活动,提高土壤供肥力。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在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在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在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6期韩生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在黑龙江省已推广应用多年,为粮食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在生产当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施肥少且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亩施化肥30多斤,且多为氮、磷肥,农肥,钾肥,微肥用的相当少。

2、土地板结,整地质量差。

3、苗期草荒比较重严,把膜顶破,影响覆膜效果。

4、农机,农艺结合的不够。

生产中只有整地一项是农机作业,其余均为手工操作费工费时,影响播种进度。

5、一些重要的田间管理措施应用的不够如追肥不及时甚至不追。

没除掉无效分蘖和扒皮晾晒等。

6、品种选择面窄及应用的不尽合理。

可供选择的品种较少且多为吉字号品种广在实际应用时,良种良法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

突出表现为:密度均一致,亩保苗4,400株左右,没有充分发挥紧凑型品种的增产潜力。

7、间作比例不合理,一般要求为4:6(即4条大垄比6条小垄,实质是1:1的比例),造成间作的矮秆作物减产。

二、对策:由于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生产模式,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致使其增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所以,从黑龙江省1996年玉米保护地栽培发展到1000万亩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

1、加强物资和资金投入。

这项技术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密度大,所以必须增施肥料以肥保密。

亩施种肥二铵25公斤,尿素25公斤佣2.5公斤做种肥,其余做追肥),钾肥2.5公斤。

在碳酸盐黑钙土等缺锌地区必须全部施用锌肥,亩用2公斤。

同时重视施用农肥亩施优质农肥2000公斤于秋季整地时破垄夹入。

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解决好农户所需地膜、玉米种子、化肥等主要物资所需资金保证这项技术落到实处。

2、狠抓“三制”的落实,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三年必保深翻一次,并结合深松等其它措施,达到“平整细碎无根茬,上松下实无坷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指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通过覆盖地膜来保温保湿、促进作物生长的一种先进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

随着技术推广的深入,也暴露出了一些推广难点。

本文将从技术推广难点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促进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1. 技术推广成本高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需要一定的投入,包括地膜材料、覆盖机械、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成本较高,这是许多农民所难以接受的。

特别是一些小农户,由于资金有限,无法承担这些成本,因此难以推广该技术。

2. 技术操作复杂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需要配备相应的机械设备,并需要农民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和操作。

许多农民对这项新技术缺乏了解和掌握,技术操作过于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无疑增加了技术的推广难度。

3. 技术支持不足
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许多农民在技术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导致推广不畅,技术效果不理想。

4. 土地资源短缺
我国的耕地资源本来就较为紧张,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需要较大的土地资源来进行覆盖,但其覆膜后的土地利用率较低,这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也是技术推广的一大障碍。

1. 政府补贴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和推广该项技术。

可以建立相关的扶持政策,降低技术推广成本,提高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2. 加强技术培训
针对农民缺乏的技术知识和培训,可以通过农村技术推广站等渠道,加强对玉米地膜
覆盖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对该项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的技术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技术的推广率和效果。

3. 健全技术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后续服务。

可以通过成立技术服务
合作社、农技示范站等途径,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为农民解决技
术中遇到的问题,以确保技术的顺利推广和应用。

4.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在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应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规划,充分利
用覆膜后的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覆膜技术
对土地资源的浪费。

5. 发扬试点示范作用
在一些示范场和试点农场,可以进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试验和示范,借助先进
的农业科技手段,对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技术效果和推广率,同时通过实地示范,向农民展示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效果,使他们更加愿意接受和推广。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点和挑战,需要政府、农业科技部
门和农民共同努力,通过多方合作,建立健全的推广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支持,以
应对技术推广中的难点,促进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实现农业生产
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