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阿房宫赋》说课稿

合集下载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高中语文必修一等六单元第一篇课文。

2. 课文内容:学习《阿房宫赋》的全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 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课文中的难句翻译。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阿房宫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阿房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3. 字词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句子翻译:对课文中的难句进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结构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6. 情感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课文。

7.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阿房宫赋》2. 板书内容:课文结构、重点字词、作者表达技巧、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

2. 作业答案:读后感应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表达技巧的分析、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阿房宫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高中语文必修一等六单元第一篇课文。

2. 课文内容:学习《阿房宫赋》的全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阿房宫赋的基本内涵和文化价值;2.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基本意思;3.掌握阿房宫赋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和表述;4.激发学生对于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及文化内涵;2.阅读课文并进行简单的理解;3.阐释文本难点及整体理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及文化内涵;2.阅读课文并进行简单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阐释文本难点及整体理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由教师介绍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和阅读;2.问答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和提问,梳理文章内容,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记忆;3.合作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对于文章中的难点进行探讨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或有关阿房宫的历史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教学内容:(1)讲解阿房宫赋的背景及文化内涵,对于作者、成书背景、主题思想等进行介绍并进行解读;(2)阅读课文并进行简单的理解,通过提问和师生互动,加深学生的理解;(3)阐释文本难点与整体理解,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和解读,梳理文章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课堂练习:进行小组合作,针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体现学生的思辨和创新;3.总结环节:回顾教学内容,梳理文章要点并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能够理解并把握阿房宫赋的基本内涵和文化价值;2.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基本意思;3.掌握阿房宫赋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和表述;4.培养学生对于古典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反思本次阿房宫赋教学的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5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5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5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枚赋体散文的比喻、铺排手法借古讽今的风格2、理解“华、兀、构、缦、霁、杳、逦迤、锱铢、负、族”等词语3、背诵全文,归纳多义词“而、夫”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题解:赋体特点,作者简介及本文目的2、熟读课文,理解“兀、构、缦、霁、杳、逦迤”等词语重点:理解词语难点:内容理解内容及步骤:一、解题:1、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铺采文,体物写志”。

内容上,要通过“体物”以“写志”;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由于注重铺叙和形容,在语言上就不免要使用华美的词藻,着上绚丽的色彩。

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形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本文属于文赋。

2、阿房宫及作者:见课本注释从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烧毁后,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牡牧也加入到其中来。

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1、正音:兀骊缦霁冥嫔媵嫱荧椒剽逦迤砾呕哑铛锱铢椽槛妍2、问题:①课后思考与练习一②本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A、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B、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C、用排比名式,尽情揭露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及奢靡结果D、总结历史教训,发出警告三、指导、结合注释理解一二段。

补充注释:蜀山兀:形容词用如动词,指树木被砍光了。

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活用作状语,从骊山。

四海一:数词用如动词,统一。

盘盘焉:助词,形容词尾,的样子。

气候不齐:一样。

雷霆乍惊:突然。

梳晓鬟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

燕赵之收藏: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珠宝。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这篇《阿房宫赋》说课稿是之前我在教到这篇比较重要的文言文的时候写的,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下。

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斗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佚、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难点、重点解析(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分析:要回答此问题,可参见自读提示。

《阿房宫赋》作于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翼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wei)险事态,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筑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份。

第一部份(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造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造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造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暗地里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第二部份(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阿房宫赋》说课稿(范文模版)

《阿房宫赋》说课稿(范文模版)

《阿房宫赋》说课稿(范文模版)第一篇:《阿房宫赋》说课稿(范文模版)必修二·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阿房宫赋》说课稿一、说教材《阿房宫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第一板块“后人之鉴”的第一篇文章。

本课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本课在“历史的回声”这个专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们学习本课应立足当代,寻找历史在当今的意义,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读懂了文本,读活了文本。

二、说学情学生对“赋”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深入,读文章也往往只是蜻蜓点水,很难读透文章。

本文无论是从语言本身还是结构意蕴上都有较典型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理解文本时,应让学生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领悟。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①体会赋的特点,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句式。

②在诵读中抽丝剥茧,逐步把握文中“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逐步把握文中“形象”,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学法上主要采取诵读法、探究法、读写结合和联想想象法。

诵读法:旨在让学生能在读中再现阿房宫的显性和隐性形象,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由浅入深,逐步深入,读出文本内涵,培养阅读和思考能力。

学习课文内容主要采取“诵读法”,语言学习的规律是模仿,模仿很大成分上要背诵,实践证明背诵确实提高了语言学习的质量。

文言文学习必须强化背诵,这样做是事半功倍的。

背诵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时期,记诵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教师的示范朗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阿旁宫赋教案及说课稿

阿旁宫赋教案及说课稿

《阿房宫赋》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思想;(3)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阿房宫赋》;(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2)认识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字词解释和诗句翻译;2. 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3. 领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句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 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阿房宫赋》的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相关背景资料,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唐代历史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思想;(2)阐述《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阿房宫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句的意义;(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和象征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诗人的悲愤;(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杜甫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

16-1《阿房宫赋》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6-1《阿房宫赋》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来之赋,此为第一——《阿房宫赋》说课稿说课人:xxx各位老师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阿房宫赋》位于人教版老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人有别”主题。

《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本文从文字、结构和意义等各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来鉴赏的。

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杜牧的诗作,对杜牧其人及其作品的讽谏风格已有初步了解。

然而本赋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能力尚浅,难以深刻理解赋文“铺采摛文”的写作艺术。

通过诵读吟咏、教师点拨,把握本赋的语言风格。

二、说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特点,学习文中形象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

2.培养学生疏理文章结构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4.本文打算用3个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2.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来分析本文的结构层次,通过分析活动而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

三、说方法(一)教法:主要采取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协助。

(二)学法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四、说设计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西安卫视正在策划一档电视节目——话说“阿房”。

旨在结合杜牧的《阿房宫赋》,从不同角度评价阿房宫,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

作为一个团体的学生,接到了相关任务,要求分组完成以下任务。

(把学生分为皇帝组、宫人农夫组、杜牧组、观众评价组和诵读组5个小组)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稿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稿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阿房宫赋》本课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我们学习本课应立足当代,寻找历史在当今的意义,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读懂了文本,读活了文本。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及“三维目标”教学设计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特点,学习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

(2)通过诵读、研讨,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的含义,词类活用及特殊文言句式;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学完课文后要求背诵全文。

(3)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以浪费为耻,引以自戒。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文言字词句知识及背诵。

教学难点是:本文借古讽今的写法。

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在本课教学中,我准备主要运用引导法、点拨法。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背诵时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时期,记诵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在学生研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2.说学法《阿房宫赋》是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发现法。

采用诵读法主要因为本文是篇韵文,同时要求背诵;用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这是练习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用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由秦始皇统一天下,成为千古一帝,而秦朝却只历经两代,迅速灭亡说起来探究秦朝速亡的原因,引出杜牧的文章。

2.介绍本文文体特点及古今赋的区别。

因为学生对“赋”这种文体初次接触,而“赋”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古今含义不同。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阿房宫赋》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十一课的《阿房宫赋》全文,重点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历史背景和作者观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阿房宫赋》的生字词、句式和文学特点;2. 领悟文章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了解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3.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理解作者观点,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

难点:对文章中复杂句式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作者观点的深入剖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阿房宫赋》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阿房宫的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宫殿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诵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同时注意纠正发音,理解生字词。

3. 讲解: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如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讲解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观点。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难点句子,解释句式结构和词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阿房宫赋》2. 文学特色: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3. 历史背景:秦朝阿房宫的兴衰4. 作者观点:对秦朝暴政的批判,对民生的关怀5. 重点句子:文章中的难点句子及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文章中的五个重点句子,并分析其句式结构。

答案:见附录。

2. 课后思考: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深入了解秦朝的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阿房宫赋》,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节的内容,详细讲述了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及其背后的历史沧桑。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赋的特点,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句型,了解赋的文学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赋的文学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体现,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词汇、句型的掌握,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词汇表、练习册、作文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阿房宫的遗址,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标注生词、难句。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境。

5.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翻译等题型,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阿房宫赋》2. 内容:课文结构、赋的文学特点、重点词汇、句型、作者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3)谈谈你对阿房宫背后的历史沧桑的理解。

答案:(1)重点句子翻译见附件。

(2)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形象地描绘了阿房宫的宏伟壮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3)阿房宫背后反映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丰功伟绩,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繁荣与衰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赋文,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进一步了解赋的文学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阿房宫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

这篇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从文体上看,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它往往采用铺陈夸张的手法来描绘事物,讲究文采和韵律。

《阿房宫赋》在语言表达上极具特色,句式整齐,骈散结合,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从内容上看,作者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借古讽今,深刻地揭示了秦王朝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同时也对晚唐统治者发出了警示。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赋这种文体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比如文中的生僻字词、复杂的句式以及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赋的特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学习本文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翻译,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本质,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繁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铺陈夸张、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为《阿房宫赋》的原文及注释,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赋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对阿房宫的描绘及所抒发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阿房宫赋》。

2. 理解并掌握赋的文体特点,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赋的文体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体现,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背诵及对阿房宫描绘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相关文学常识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赋的韵律美,引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阿房宫的背景及作者创作意图。

(2)逐句解析课文,分析赋的文体特点,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阿房宫描绘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检验并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阿房宫赋》作者:杜牧2. 赋的文体特点3. 课文重点句子及修辞手法4.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运用赋的文体特点,写一篇描绘家乡名胜古迹的短文。

2. 答案示例:以家乡的某一名胜古迹为例,运用赋的文体特点进行描绘,注意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及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著名的赋文,了解赋的文体发展历程,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家乡的名胜古迹,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赋的文体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一、说教材《阿房宫赋》是我国古代辞赋的瑰宝,为唐代大文学家杜牧所作。

本文在课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杜牧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体现了唐代辞赋的繁荣。

作为一篇描写宫殿的辞赋,它通过对阿房宫的描绘,展现了秦朝的奢华与辉煌,同时也寓意着秦朝的灭亡。

本文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阿房宫的宏伟描绘;二是对秦始皇荒淫无度的批判;三是对秦朝灭亡的感慨。

1. 作用与地位《阿房宫赋》在教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传承文化: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古代辞赋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提高审美:通过阅读本文,学生可以领略到作者对宫殿的精细描绘,提高审美能力。

(3)批判精神:本文通过对秦始皇的批判,教育学生要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历史启示:通过对秦朝灭亡的感慨,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教训,珍惜当下。

2.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描绘阿房宫的宏伟壮观,展示秦朝的繁荣。

(2)批判秦始皇的荒淫无度,揭示其亡国的根源。

(3)表达作者对秦朝灭亡的感慨,以史为鉴,启迪后人。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辞赋的特点。

(2)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2)运用启发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辨是非。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辞赋的特点。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3. 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体会其批判精神和历史启示。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突破这些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涵。

《阿房宫赋》 说课稿

《阿房宫赋》 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阿房宫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经典作品,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

这篇赋文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

从文体特点来看,《阿房宫赋》具有赋体“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特点,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华丽,气势磅礴。

同时,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是一篇很好的文言文写作范例。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阿房宫赋》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对历史的思考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能够读懂简单的文言文,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句式和词汇仍存在理解困难。

在文学鉴赏方面,学生对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背景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这会影响他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准确流畅地翻译全文;能够欣赏文章的语言艺术,分析其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和文学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必然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历史教训和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说课稿(通用4篇)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说课稿(通用4篇)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说课稿(通用4篇)高中语文《阿房宫赋》篇1诗在古代文坛中独领风骚,唐朝也有一些流传千古的名作,今天我的说课就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

一、分析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为晚唐文赋,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2、教学目标和确立的依据: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知识目标:了解赋的特点,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学习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深度的写作特色。

本课作者极尽铺陈秦始皇的奢侈和残暴,在结尾处点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作者借秦始皇讽喻唐朝皇帝吸取教训,这篇文章是指向统治者的。

学生从中学到的是要艰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

3、教材重点、难点:①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何在?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

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② 本文的结构层次二、说教法。

《阿房宫赋》在现行教材是讲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取讨论法、发现法、联想法。

用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法练习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为创造思维打下基础。

学习课文,内容主要采取诵读法,三、说学法。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第一篇:阿房宫赋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

《阿房宫赋》是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本文从文字、结构和意义等各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来鉴赏的。

(二)、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特点,学习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

2、培养学生疏理文章结构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以浪费为耻,引以自戒。

(三)、教材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2、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来分析本文的结构层次,通过分析活动而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

二、说教法主要采取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协助。

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互相交流的好习惯,这是练习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

点拨法是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提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多媒体手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对已经成为历史遗迹的阿房宫重新建立一个大概的形象认识,并可以使文章结构一目了然。

三、说学法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特别是在疏理全文结构这个环节,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既可以促进个人的思考,又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摆脱“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传统教学程式,抓住结构这一中心问题,进行有效且快乐的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阿房宫赋》,主要包括教材第二十一课《阿房宫赋》的阅读与解析。

具体内容包括:对《阿房宫赋》的背景了解,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修辞手法、名句赏析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会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宫殿的雄伟壮观,体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难点:对文章名句的深入赏析,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阿房宫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注难点、重点。

3. 课堂讲解:教师对文章的作者、背景、主题等进行讲解,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赏析,指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理解作者情感。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6.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分享学习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阿房宫赋》2. 内容:课文结构、修辞手法、名句赏析、主题思想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3)选取课文中的名句进行赏析,不少于300字。

答案:(1)文章主题:通过对阿房宫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2)修辞手法:对仗、排比、夸张、设问等。

(3)名句赏析:待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失”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德育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理解文句疑难,不断培养语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二、解题: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为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2、赋体概说赋:在古典文学中,与诗、词、歌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渊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
 唐诗在古典文学中独领风骚,唐朝一些散文也是千古流传的名作,今天我的说课就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

 一、分析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2、教学目标和确立的依据: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以浪费为耻,引以自戒。

 知识目标:了解赋的特点,学习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说课稿
诗在古代文坛中独领风骚,唐朝散文也有一些流传千古的名作,今天我的说课就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

一、分析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为晚唐文赋,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2、教学目标和确立的依据:
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赋的特点,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学习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深度的写作特色。

本课作者极尽铺陈秦始皇的奢侈和残暴,在结尾处点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作者借秦始皇讽喻唐朝皇帝吸取教训,这篇文章是指向统治者的。

学生从中学到的是要艰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

3、教材重点、难点:
①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何在?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

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② 本文的结构层次
二、说教法。

《阿房宫赋》在现行教材是讲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取讨论法、发现法、联想法。

用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法练习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为创造思维打下基础。

学习课文,内容主要采取诵读法,
三、说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背诵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导语:引出本文 ,讲文体特点及古今赋的区别
(二用课件展示课题《阿房宫赋》让学生背诵全文(课前已做过预习)
(二) 课文背诵小测试。

这是一个强化过程,学后马上检测,(用课件显示强化内容)
(四)由学生讨论总结主要内容: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来历,阿房宫的外在形势,阿房宫的建筑,突出阿房宫的雄心壮观。

第二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秦始皇的奢侈生活。

第三段秦朝的灭亡,揭露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第四段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

作者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

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课件设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段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如第三段用一幅画表述秦朝的灭亡,第四段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五)迁移练习。

采用联想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说出杜牧的诗。

《过华清宫》《秋夕》《江南春》《清明》《泊秦淮》等。

提问学生哪一首和本文的主旨相同。

(用课件放动画)
(六)布置作业。

(课件结尾)
板书
阿房宫赋
建筑生活灭亡
教训
雄伟奢侈残暴
《阿房宫赋》运用了互文、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而以互文和比喻更为突出。

下面就谈谈互文在《阿房宫赋》里的运用。

一、互文的运用。

互文,即“互文见义”。

有时因对偶、押韵、平仄、字数的限制,或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理解时又应合在一起。

这种修辞方法就叫互文。

《阿房宫赋》下面的名子都很好地运用了这一修辞方法。

①烟斜雾横……②直栏横槛……③朝歌夜弦……
④王子皇孙,辞楼下殿……⑤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例①应理解为“烟雾缭绕”,不能拆开理解。

例②应理解为“栏杆纵横”,不能理解为“直的栏杆和横的栏杆”。

例③应理解为“日夜弹唱”,不理解为“早上唱歌,晚上弹琴”。

例④中的“王子皇孙”是“六国王侯的女儿和孙女”,不是“国王的女儿,皇帝的孙女”。

“辞楼下殿”应理为“辞别自己国家的楼阁宫殿”,不能理解为“离开了自己的楼阁,走下了本国的宫殿”。

例⑤应理解为“楼阁很多,到处都是”,不能理解为“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

例⑥应理解为“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不能理解为“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

由于运用了互文,上面的语句都只能合起来理解,不能拆开理解。

用了互文后,语句工整,别有韵味;彼此互补,凝炼、含蓄。

增加了内容的含量,增强了表达效果,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