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原则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原则与方法

乔森51070803030 资环院城区系人文地理学一、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布局,一般多采用土地利用分区和用地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我国幅员辽阔,规划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着区域差异性,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结构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也具有区域差异性,即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土地资源优势,密切结合区域特点,提供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开发土地,必须以区域为基本单元,进行土地利用分区。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地利用分区就是根据地域分异规律,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利用方式、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规划区内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域,为土地利用的调控和管理提供依据。土地利用分区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客观发展的规律性,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方法。

二、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

1.土地利用分区最直接的目的在于合理、科学、导向性地开发利用土地,即在查清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归纳共性,区别差异,科学地综合研究,揭示区域性差异的客观规律。

2.通过土地利用分区,阐明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资源优势,土地利用属性、结构、现状、特点、经验及问题,土地开发利用方向、潜力、途径和措施。

3.完成土地利用分区规划,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以指导全国及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宏观决策,同时为制定全国综合自然区划、土地资源区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大农业生产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4.土地利用分区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增进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

分区原则是划区的基本准绳,也是在分区过程中处理矛盾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在分区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保护耕地体现的是以公益性目标为主的社会效益。土地用途分区作为土地管理的重要调控手段,应以公益目标为主,突出对耕地资源,尤其是对优质耕地资源的保护,从而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纠正土地利用的“外部不经济”行为,促进土地的持续利用。为体现这一原则,在划区过程中,把质量最好的高效农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予以特别保护。

2.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的大事。保护生态环境是土地合理利用,体现公众利益的一个重要方略。发达国家近年来编制土地规划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越来越强调生态建设。用途分区作为土地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体现保护生态的思想。我国在土地利用中,目前仍存在着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污染、土地盐碱化、草场退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引发出的沙尘暴天气、旱灾、洪灾等各种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损坏了公众的身体健康,给人类带来了长期的难以消除的危害。为避免这些灾害的蔓延,创造优美、舒适、和谐的人类居住环境,

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目标,在划区过程中,一定要在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如林业用地与一般农用地的界限发生不一致时,要优先用于林业,并对环境敏感的地段,进行专门划区,给予特别保护。

3.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另一方面,土地利用中又存在着宽打宽用、土地资源闲置、耕地撂荒等问题。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土地利用的重要途径。在划区过程中,要本着有利于生产的空间组织,有利于土地利用的规模经营,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尽量使工业用地向高新技术开发区集中,乡镇企业用地向工业小区集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向中心村集中,做到每个区域的主导用途明确,促使非主导用途土地向主导用途转变。

4.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并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方向、方式、深度和广度,土地利用形成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应结合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充分考虑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土地资源实际的土地用途管制分区方案,增强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实际应用效果。在分区类型、指标、方法、用途管制规则等方面均要体现地方特点。

5.公众参与的原则。在土地用途管制分区过程中,需要采用所涉及到的土地利用部门的规划等资料,需要与他们对出现的矛盾进行反复协调,需要与各乡镇、村的干部和群众进行广泛的交流,需要实地去核对土地的利用状况。最终形成的土地用途分区结果,不是所有部门要求的用地要求都满足的,但从整体上是最优和最合理的。因此,分区过程是公众参与的过程,是宣传、落实用途管制措施的过程,只有公众的参与,才能制定出公众认可和接受的分区方案。

6.行政和图斑界线完整性原则。分区划线的目的是为了科学有效地控制土地用途。因此,在分区划线的过程中,既要避免将同一权属的土地分割为多种不同的用途,尽可能不打破行政权属界线;又要避免将一个完整的图斑分割为不同的用途区,还要注意交通干线、工程管线、构筑物走向、自然地形界线的完整性,以利于土地用途管制措施的连续贯彻。

7.一致性原则。一致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土地用途与规划用途的一致性,在分区划线时,要紧紧围绕土地规划对土地用途的要求,对有争议和不明确的地段,要与规划及有关部门协商确定,不可随意改变规划用途。二是保持本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限制用途、可转化用途的一致,避免同一地区内土地用途交叉,限制用途模棱两可,转换用途含糊不清。

四、土地利用分区方法

目前,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还不完善,对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较少,以往划区方法基本采用德尔菲法,依靠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土地的现状用途和规划用途划区。采用的其他方法还有:指标法、因素限制法、聚类分析法、星座聚类法、叠图法等。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叠图法

本法是将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各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图等图件叠加,基本一致的图斑形成的封闭图即为一定土地用途的图斑,若图斑面积小于最小上图面积则应进行归并。具体做法是:根据各有关部门已有的图件资料,如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农业区划图、城镇(城乡)建设规划图、工业发展规划图、果园建设规划图、林业发展规划图、牧业发展规划图、旅游景物布局图、重点工程布局图等,在对各种图件整理、核实的基础上,将它们依次叠加在一起,对原有的各种分区界线的套合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全部重叠或基本重叠的界线可直接作为土地利用分区的界线,不重叠部分则要分析这些土地的主要用途是什么,这种用途与周围哪个区的土地用途一样或更相近,就划归到哪个区。这种方法的关键技术环节是不重叠界线的处理问题,由于不同的区域大小涉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