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使用

合集下载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应注意几点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应注意几点

派 。 塞 诗 多反 映 边 塞 的 山川 景 物 和 风 土人 情 . 现将 士 杀 敌 边 表 报 国 的意 志 和 不 畏辛 劳 的 战斗 精 神 :或 描 写 将 士 对 亲 人 的 思 念, 讽刺 穷 兵 黩 武 的 统 治 者 , 以雄 浑 豪 放 、 腾 峻伟 见长 。 多 奔 ( ) 水 田 园诗 2山 诗 人 把 审美 对 象 或 投 向静 谧 的 山林 , 投 向悠 闲 的 田野 . 或 创 造 出一种 田 园牧 歌 式 的 生 活 , 以表 达 对 现 实 的 不 满 , 宁 借 对 静 平 和 生 活 的 向往 () 3 闺怨诗 闰 怨诗 指 的 是 以 闺 中思 妇 的情 怀 或 愁 绪 为 主 要 写 作 内 容 的 诗歌 。这 些 诗 或抒 发 别 离 苦 情 , 描 写美 人迟 暮 , 借 思 妇 或 或 闺情 寄 寓 作 者 自己 的人 生 感 慨 。 () 4 咏物 诗 咏 物诗 指 的是 诗 人 采 用 象 征 、 比喻 等 手 法 , 自己 的某 种 把 理 想 和 志趣 融 于 某 种 具体 事 物 的 一 类 诗歌 。 ( ) 史诗 5咏 咏 史 诗 以 历 史 人 物 、 件 、 迹 为 题 材 来 感 慨 兴 衰 、 托 事 陈 寄 哀 思 、 古讽 今 。 托 这类 诗 由于 多 写古 人 往 事 , 多 用 典 故 . 法 且 手
2 古 代诗 词 中常 见 的 思 想情 感 . ( ) 国 伤 时 1忧
① 揭 露 统 治 者 的 昏庸 腐 朽 。 :长 安 回望 绣 成 堆 , 千 如 “ 山顶 门次 第 开 。 骑 红 尘 妃 子 笑 , 人 知 是荔 枝 来 。”杜 牧 ,过 华 一 无 ( 《
清宫》② 反映离乱 的痛苦。如 : 国破山河在 , 春草木深。感 ) “ 城 时花 溅 泪 , 别 鸟 惊 心 。 烽 火 连 三月 , 书 抵万 金 。 白头 搔 更 恨 家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 ——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评价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 ——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评价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 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 价。要努力忠于原诗(词),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 “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 的问题。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向一 思想内容类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向二 观点态度类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词)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有人认为××, 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 (词)予以分析。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先通 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前两 句作者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时间是夜,地点是洞庭湖,遥 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茫茫 一片,作者的孤独之情、羁旅之思可想而知。结合题目中的“舟 中”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际上是作者在船舱中所 获得的听觉印象,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朔风使作者生发了“吹 老梅花片”的联想,推篷而出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 惊喜顿生,豪兴迸发,挥毫成诗。狼毫一落,作者“一笑琅然”, 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凉一扫而光,代之以乐观旷达之 情。




,“








住宿在渔家所感到 温暖、愉悦之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四)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10
@《创新设计》
目录
突破二 评价观点态度
11
@《创新设计》
目录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悟,等等。所谓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
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 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
目录
2.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完成题目。
纵笔三首 ①
苏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②吾。
【注】 ①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今海
18
@《创新设计》
目录
组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①第一首以一笑否定小儿误喜自己容颜未老,以风趣面对衰老,体现超旷闲逸; ②第二首将身世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平蕴藏在父老相迎的热闹与独立数过人的寂寞中, 不显沉痛,体现超旷闲逸;③第三首直写诗人久困中喝酒思肉,期待邻人送上酒菜, 以真率写与邻人的深厚感情,不以久困为意,体现超旷闲逸。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乐景、哀景和乐情、哀情可以是正衬也可以是反衬)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 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的这两首绝句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何? 答: 前者是乐景衬乐情,后者是乐景衬哀情。
6
@《创新设计》
目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
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或者说社 会总是不断往前发展的。

高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的。②建功报国。有抒写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 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
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③思乡怀人。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
内容。
(4)评技法。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有利于更加深 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态度,是指诗歌的主旨,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融入主旨、意境中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讥讽什么、赞美 什么;在诗人创造的意境中,诗人是愉悦还是苦恼,是开朗还是抑郁,是愤激还 是平和,是冷眼漠视还是热心关注„„所有这些,都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 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 的烙印,因此,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 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理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 任何人写作总是有其目的,都是为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详解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详解

例3
• 台城 韦庄 •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问】“六朝如梦鸟空啼”抒发了作 者怎样的感慨?
参考
• “六朝如梦鸟空啼”写在霏霏细雨中、如茵 碧草间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当 年豪华壮丽的台城现在已经成为历史遗迹, 荒凉颓败,只有不解人世沧桑的鸟儿在发出 欢乐的啼鸣(步骤一)。作者运用比喻、对 比、联想的方法。抒发了忧国之情,担心唐 王朝会重演六朝悲剧,缥缈的意境中流露出 浓重的伤感情绪(步骤三) 。
例8
• 谢亭送别 许浑 •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问】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
• 本文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步骤一)。 这首诗通过“劳歌一曲”,“解舟行”,“ 西楼”等带有离别特征的词写离别(步骤二 )。本诗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 绪,后联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 笔法富于变化(步骤三)。
参考
• 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 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 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 ,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例17
• 江城子 欧阳炯 •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 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 【问】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例6
• 看叶 罗与之 •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 【问】诗的最后一句“绿影扶疏意味长” 中的“意味长”包含哪两层意思?体现了 作者怎样的情趣?
考参
• 一是说,这种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 闲雅的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一是说绿 叶不像鲜花那样生命短暂。通过这一 包含哲理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历尽荣 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和不趋附众 人的审美趣味。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专题教案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专题教案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专题教案第一章:诗歌与思想内容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1.2 诗歌与思想内容的关系1.3 诗歌的形式与风格第二章:作者的观点态2.1 作者的生平背景2.2 作者的创作动机与目的2.3 作者的观点态与诗歌创作第三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3.1 理解诗歌的主题与意境3.2 分析诗歌的情感与思想3.3 评价诗歌的社会意义与价值第四章:评价作者的观点态4.1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与创作背景4.2 解读作者的观点态与诗歌表达4.3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与时代背景第五章:实践与案例分析5.1 诗歌案例分析一:杜甫《月夜忆舍弟》5.2 诗歌案例分析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3 诗歌案例分析三:李清照《如梦令》第六章:诗歌的形式与风格分析6.1 古典诗歌的韵律与节奏6.2 诗歌的修辞手法与象征意义6.3 不同风格诗歌的特点与鉴赏第七章:诗歌的思想内容解读7.1 诗歌中的意象与主题7.2 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7.3 诗歌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影响第八章:作者观点态的体现8.1 作者的个人经历与创作风格8.2 诗歌中的隐喻与讽刺8.3 作者观点态与诗歌主题的关系第九章:诗歌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的综合评价9.1 诗歌思想内容的深度分析9.2 作者观点态的认同与批判9.3 诗歌价值与时代意义的探讨第十章:实战演练与批判性思维培养10.1 学生自主分析诗歌案例10.2 小组讨论与观点分享第十一章:诗歌与文化背景11.1 古代诗歌与社会历史背景11.2 诗歌与哲学、宗教等思想体系11.3 诗歌与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关联第十二章:诗歌的传承与影响12.1 古代诗歌在历史上的传承12.2 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影响12.3 诗歌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第十三章:比较研究13.1 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间的比较13.2 不同作者之间作品的比较13.3 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比较第十四章:诗歌教学与研究方法14.1 诗歌教学的理念与策略14.2 诗歌研究的方法与途径14.3 诗歌研究领域的新动态与趋势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评价的重要性和意义15.2 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与反思15.3 未来研究方向与教学改进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进行深入探讨。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JX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JX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 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 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 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 ①。 要得一犁水 足望年丰。 【注】 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片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 发的思想感情。
• 解题思路: • (1)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 活情景。(写了什么) • (2)抓住“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 浓”“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等特征。 (抓住了什么特征) • (3)“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 年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
例4、阅读杜牧《初冬夜饮》,回答文后问 题。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
多次被流放。 ⑵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 以点评。
⑶简析“明年谁此凭栏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用。
• ⑴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 的诗人形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怀才 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诗题中的“饮” 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 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 • ⑵“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 霜、风尘之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 “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 • ⑶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 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⑥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 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 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 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 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掌握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古诗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隐喻。

2. 如何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古诗文本材料。

2. 与本节课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古诗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古诗的基本内容和结构,讲解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

3. 实例分析:选取一首古诗,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 练习与反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和推荐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案设计者:教案编辑专员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古诗基本内容和结构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七、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古代诗歌,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与古诗相关的活动,如古诗朗诵比赛、古诗知识竞赛等,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综述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考查的形式为:(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2)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3)评价诗歌中蕴含的观点态度。

复习思路复习本讲应先预习[学之窗]中的常见思想情感的主要类型,从整体上对古代诗歌的感情表达方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于[师之说]中的题目,要先看[思路分析],接着尝试解题,最后校正自己的思路。

要用好[梦之旅],这一部分的题组对训练解题思路比较实用。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表解术语解释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含蓄,耐人寻味。

二、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表解[第一组(按诗体分类)](一)咏史类思想情感示例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二)边塞诗思想情感示例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范仲淹《渔家傲》(三)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示例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四)离别诗思想情感示例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3分)
(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 全诗简要分析。(5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 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 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指群星。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 度进行赏析。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小结: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 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鉴 赏 诗 歌考 的点 思一 想 情 感
一、分清诗歌题材,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即景感怀诗
闺情宫怨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诗是作者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途中所作, 是游遍庐山后带有对庐山全貌的总结性的题咏。)
方法总结
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三:
知人论事
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
作风格,才能做到依人察情。 答题步骤:
1.指出思想感情 2.说明分析依据
典型例题

例5.下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例6.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典型例题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 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问:这首词以“说愁”贯穿始终,作者说“如今识尽愁 滋味”,作者愁什么? 答: 诗人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但一直被投降派排挤, ②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①

自强不息,①由诗句“落日心犹壮”可以看出;②
怨愤之情,①由诗句“不必取长途”可以看出。②
方法总结
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一:
忠于原诗
答题步骤:
思想感情从诗句中分析得来,不可想当然。
1.指出思想感情
2.说明分析依据
典型例题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 情有何变化? 【答案】 ①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 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 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 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 ②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 鹤楼的舒畅心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度”【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2.掌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读懂诗歌】把握高考七大热点诗歌题材特征一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题材特征】严格地讲,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

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流连与热爱。

其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

田园诗主要指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其通过对山林田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

其鼻祖是陶渊明。

到了唐代,山水诗与田园诗常常融为一体,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

【内容情感】山水田园诗表现的情感思想主要是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方面,具体表现为三点:(1)寄情山水的豪放激情。

或描写大自然之雄奇壮丽,表达诗人的宽阔心胸与高远志向;或描写山水之雄伟壮阔,展现诗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或借奔腾的江河,变幻的景物,反映诗人热爱山川风物、追求自由的精神。

(2)心物相融的恬淡幽情。

或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或以淡泊之语描摹闲淡心境,或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依恋、追求与热爱,或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或表达对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

或由灿烂之景引发诗人对山川永恒、人生短暂之叹;或借缥缈凄迷之意境,透露诗人失意怅惘心绪;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或借眼前山水,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或借瑰丽壮景、盎然春意反衬悲时伤世之痛。

古代诗歌阅读复习(五)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阅读复习(五)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羁旅诗 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
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 眼中有所见,耳中有所闻,心中有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 下的诗篇就叫作羁旅诗。
其思想感情大致有三类: 1. 天涯漂泊的思乡之情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 途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 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全诗抒写羁旅途中淡淡的愁 思。客愁本来存在于诗人心中,当日落黄昏、江岸烟霭 迷离时,思乡的感情更切。后两句写景绝妙,平野空旷,远 树好像反比天高;江水澄清,水中月影更加分明,与旅人也 更加亲近。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同时又有了些许的慰藉
2. 托物言志(寓意) 名为咏物,实则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
与精神,融入个人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 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 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别 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耿耿不忘抗金、一心只为社稷苍 生的心志。 3. 托物喻理
分为四类: 1. 相濡以沫的深厚之情
要么表现夫妻相濡以沫的生活,要么表现夫妻别离后的真挚思 念,要么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要么表现夫妻间至死不渝 的爱情。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滞留在有着崇山 峻岭的巴蜀地区,在秋雨淅沥的夜里,作客异乡的诗人读着妻子询 问归期的书信,陷入了沉思。他憧憬着夫妻秉烛对坐,互诉别后相 思的温馨时刻,表现出二人的伉俪情深。
专题
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备考指津
【考点透析】固根基 [图解考点]

诗歌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七个“抓手”

诗歌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七个“抓手”

诗歌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七个“抓手”高考诗歌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考点之一,属较高的能力层级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在复习备考中必须确立“宏观把握,微观切入”的备考策略。

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关注诗歌的类别。

如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思妇闺怨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要关注古诗中常常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羁旅愁思、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

要做到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掌握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掌握作家的时代风貌,从而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特征。

在做到“宏观把握”的同时,还必须要能从“微观切入”,也就是在评价某一首具体的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时要有行之有效的便于掌握的方法或技巧。

我认为以下七个方面可以作为很好的抓手,试作例析。

1. 从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

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

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5年江苏卷)题目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全篇紧扣“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问题:试简析“倦”字是如何贯穿全篇的,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凉气侵袭卧室,月光洒满庭院,风吹露滴,月朗星稀,飞萤自照,宿鸟相呼,这幅“秋夜图”,暗示了作者彻夜未眠,实写“身倦”。

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原来是为国事而忧心,点出“心倦”。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言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神财富。

古代诗歌不仅具有音乐性和韵律美,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内容和态度。

因此,鉴赏评价古代诗歌时,不仅要注重表面的艺术特征,更需要深入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瑰宝,其思想内容多元丰富。

它既能表现作者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能反映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以下几个方面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内容。

情感表达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音乐艺术和韵律美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等价值的领悟和追求。

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极为丰富,有的是对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有的是对乡土亲情的怀念,有的是对大自然的景色所引发的浪漫情怀。

无论表现的是什么,古代诗歌都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使读者在文学艺术中感受到真情和美好。

心灵鸣响古代诗歌在表现情感的同时,也能够深入地描绘人类内心的世界。

很多时候,其表达的情感不是给人以简单的情绪上的刺激,而是能够引起内心最深层次的共鸣,唤起人们对内在存在的感知和关注。

在读古代诗歌的过程中,人们能感受到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回响,进一步认识和领悟自己的内心世界。

社会意义古代诗歌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往往能够通过诗人的视角来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况。

古代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意义包括了人们对社会变迁的反思、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对个人命运的探索等。

正是通过这些诗歌,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古代社会和生活,进一步反思现代社会与生活的种种问题。

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大多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冀。

这些思想和态度,即便与现代的语境不尽相同,但依然具有很强的思想品质和启示作用。

对世道的反思作者在古代诗歌中多次反思当时的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

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分析,诗人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的苦痛和矛盾,进而表达自己对这种现实的种种不满和愤慨。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考查角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 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 点态度和思想倾向。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第一,概括全诗的主旨。主旨指的是全诗表达的某种感情,或是 作者阐述的某种哲理,或是诗人对社会、 对人生、 对历史的某种感情 所作出的总结。
方法归纳 一、准确地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 古代文论在解读诗歌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时,强调“知 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掌握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 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掌握作家的时代风貌,从而把握同时代作家 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做题时,易于从“微观切入”。
1.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 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等, 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例如杜甫的《倦夜》:“竹凉侵卧 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题目中的“倦”就已经透露出诗人的思想 情感了。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凉气侵袭卧 室,月光洒满庭院,风吹露滴,月朗星稀,飞萤自照,宿鸟相呼,这幅“秋 夜图”,暗示了作者彻夜未眠,实写“身倦”。 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原来是 为国事而忧心,点出“心倦”。全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
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 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 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抓住对 “数峰”描写的两个关键词“清瘦”和“出”,解说其表达技巧、表达效果。 “精神内涵”可以由物及人,结合注释的提示“知人论世”。 参考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 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 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 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 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第二步,找准角度,分析结构。
抓角度 找对应,细分析 看注释, 从题目中的“戏赠”来看,这首诗的语言应该是诙谐幽默的;结 定基调 合注释①也能看出这一点。 这首诗的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 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 品词句, 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 悟感情 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 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 看背景, 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 巧判断 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 第三步,汇总角度,组织答案。
古人因各种原因长期在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 外,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 内 内 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 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 涵 容 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 思,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 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寞或对亲人的思念 思乡 怀人 诗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 舍”“登高”“望月” 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 “忆”“寄”“行”“思 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 ”等词语以及元宵、中 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 标 秋 、 重 阳 、 除 夕 等 节 日 情 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 志 名。②常见意象:月亮、 感 幽 怨 之 情 。 或 表 达 人 生 感 秋风、秋霜、杜鹃、猿 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 啼、沙鸥、孤雁、浮云、 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 梧桐叶落、西楼、高楼、 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 危栏等 幽怨愤慨之情
诗歌题材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咏物 言志 诗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 ( 寓 内 通过描绘自然之物,寄 内 意 ) 、托物喻理、托物讽 ①从具体描写 涵 托作者思想感情 容 世 的方法看,主 要是正面描写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 (绘形绘色)与 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 侧面烘托。② 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 国 家 。 ② 寄 寓 高 尚 的 节 从表现手法 特征、功能进行刻画, 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 看,主要是比 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 标 情 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 喻(比况)、象 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 志 感 华 易 逝 与 理 想 破 灭 的 哀 征、拟人和对 咏。②从题目上来看, 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 比。③从抒情 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 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 方法看,主要 以“咏某物”“题某 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 是托物言志 物”“某物吟”等为题 冷嘲热讽 目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情感: 1.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 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保家卫国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
2.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控诉战争痛 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如 范仲淹 《 渔家傲 秋思》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 踯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 苦;亡,百姓苦。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 历代兴亡,想到了无论盛世和乱世百姓所受的苦难。 问: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作者可贵的人文主义情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可贵之处在于它 有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 怀。 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三、送别悼亡
内容:送别诗,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 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 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送别诗常见的意象:长亭、短亭,阳关、古道,北梁、 南浦,芳草、杨柳,明月、夕阳,青灯、美酒等。 思想情感: 1.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和关切之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深切地表达了李白对挚友王昌龄的同情和怀念。
上邪 (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 与君绝 ! 【析】这是汉乐府中的一首情歌,是一篇爱情的誓词。 主人公通过选取一系列自然界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 向冥冥上苍发誓的方式十分坚决地对自己所爱的人 表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变故,自己都要 和对方相爱到底,世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使自己对 爱人真挚热烈的感情发生丝毫的动摇。
五、爱情怨女
内容:爱情诗是以爱情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怨女诗,又可以分为宫怨诗和闺怨诗。宫怨诗, 主要描写帝王后宫的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生 存困境;闺怨诗,则多是抒写闺中妇女对丈夫的思 念或抒写独居闺中的孤独等内容。 思想内容:(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 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 幸福生活的向往。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 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 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悼亡诗:多借追怀往事表现伤逝之情。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 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 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评价古代诗歌的
思想内容
“诗歌思想内容”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 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 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 景物、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 这样才能够顺利地解读、体味作者的创作意 图。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 为最终目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对其 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揣摩,都是为了 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情 感:

背景:南宋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因为黄河以北的 大部分地区被异族金人占领,因此南宋的很多诗词抒 发了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但由于南宋统治者懦 弱,不想抗战收复失地,所以很多有识之士的诗歌中 又有许多英雄报国无门的感慨和对统治者苟且偷安和 不能任贤唯能的讽刺和谴责。辛弃疾的许多词都有这 方面的思想与情怀。
2.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表达了诗人在友人离去后的孤寂之感和对洛阳亲友 的深情坦陈告白。 3、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抒发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单寂 寞、忧怨、愤慨之情。
例 1: 春日思归(唐· 李频)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例 2: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 人。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析】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选取空山、新 雨、明月、松树、清泉、石、竹、浣女、莲、 渔舟等意象,营造了清幽静寂的意境 ,反映 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 厌恶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闺 怨 (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六、边塞征戍
思想内容: 以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 其他边塞问题为题材。常出现大漠、烽烟、长城、 落日、黄沙等景物。 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出现下列意象的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 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 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 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 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李 广(飞将军)、龙城、烽火„
3、思想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 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 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 正义的气节。 4.把握特殊意象,体会象征意义 如松、竹、梅、荷、芳草等。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 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七、咏物抒怀
通过细致地描绘自然之物,寄托诗人思想感情。 常与言志连在一起,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理想。 即写物就是抒发自己的志向与理想。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咏物诗,写所咏之物的形 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不但要形似,而 且要神似。 读此种诗,还要了解诗人所咏之物与诗人的关系怎 样,诗人对物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 正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揭示的人生感悟。 2、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拟人、 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3.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析】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 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 限的乡思。 “一夜”和“尽望”则道出征人望乡 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4.反映独具风格的塞外风光和塞外的风土人情。
二、山水田园
内容: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 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以田园风光以及农民、牧 人、渔父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特征有:高山、流 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多用白描手法。 思想情感: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有的 表达自己的隐逸情怀,即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诗人往往从山水中或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 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一、咏史怀古
咏史诗: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 作。怀古诗: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 抒发感慨而创作。这类作品多用典故。 思想情感: 1、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达到借古讽今或者感 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目的。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 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 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雄 心。

【析】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赞扬历史人物 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 ,表达了自己想要 仿效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去干一番伟大事业的雄 心壮志,希望能有朝一日为国效力,讽刺南宋 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 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恰当传达了词人当 时那种壮志犹存、报国无路而深感悲愤的复杂 情绪,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思想情感: 1、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 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 “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 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 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 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 老矣,尚能饭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