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人教)讲授式教学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人教)讲授式教学律,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在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结束元素化合物等感性知识的学习,进入逻辑性很强的理论知识学习。
◆思路分析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引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Na、Mg、Al与水反应的反应现象,判断出以上元素和水反应的难易程度。
比较Na、Mg、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强弱。
借助多媒体和试验,让学生自主构建化学知识,自主发现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能够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预设个性化批注一、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二、推进新课[自主学习]“要点导航”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而呈周期性变化[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
1.实验:(1)请一个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再请一个学生前来观察实验现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说课稿高一化学组李文燕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②.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②.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③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1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本节教材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再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发现周期表中元素排布的规律,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为下一节学习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奠定基础;同时,以铁元素为例,展示了元素周期表中能提供的有关元素的信息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最后以IIA 族、VA 族、过渡元素为例分析了同族元素结构与性质的异同。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利用图表(直方图、折线图)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作图、处理数据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
原子最外电归纳出周期表的认识IIA VA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表现为原子半径变元素化合价周期表的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
2.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和族的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3.让学生了解IIA族、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直方图、折线图)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元素周期律,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第一课时。
主要是使学生在掌握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了解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教材安排上,在原子结构后,元素周期表前,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过渡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因此在本章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如碱金属、卤素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同时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今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如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学习。
因此,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同时,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了解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能力目标:通过对元素核外电子、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总结,使学生掌握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3.情感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且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教学重点: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
教学难点:原子半径的判断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型期,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前期。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知识;初步接触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创造了必要条件。
但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及灵活运用,须加强演练。
三、教法分析鉴于高一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采用“启发诱导式“展开教学,为增强启发性,教师不是直接给出周期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周期律,并对比大量数据和事实,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知识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德育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情景]放映钟表,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的flash.[引入]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语,都体现了时间变化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周期性,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来研究元素性质的变化特点,总结其规律。
[幻灯片]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讲述]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幻灯片]一、原子序数按照核电荷数有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提问]根据原子序数的概念,思考:它与原子组成粒子的数量有什么关系?数值上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意义上并不相同二、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练习)]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幻灯片]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得对不对。
[讲述]今天要讲的是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我问什么要大家写原子结构是意图呢?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所以要研究性质必须先研究结构。
[总结学生的回答]很好,说得全面。
就构决定性质![提问]那么,现在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元素的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原子结构够示意图,总结其变化规律。
[幻灯片]1~18号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学生回答](填表)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使得最外层电子数1-211-22或83-1021-8811-1831-88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呈现周期性变化[总结]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每隔一定数目就增加一层,最外层电子数则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上网查阅,14 6C 在考古上的应用;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搜集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提问】有那位同学知道到目前位置人类已发现了多少种元素?【学生回答】112种,投影元素周期表。
【导入新课】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100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主族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三对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
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抢答对身边元素有所了解和重视,分组画曲线培养理性思维能力;(3)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和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并且使学生认识化学美。
(2)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材料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的背景】:我校实行368教学模式,创设优质高效课堂,高一化学教研组在学校368教学模式下,结合学科的特点,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实行问题驱动型教学模式,其原理是将主干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答学案上设计的问题,将主干知识构建成统一体系。
【教学的课题】:《化学必修2》(鲁科版)2007年7月第3版2011年第13次印刷。
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教材的分析】: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内容。
本节教材在编写上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学会总结归纳,具有一定的绘图和识图能力。
教材在设计材料时,注意让学生进行探究,然后总结归纳出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原子结构的关系,随着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编排的基础,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要为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元素周期律学习对于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的学习也起重要的作用,在帮助学生建立“位-构-性”三者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使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精讲点拨。
【学习过程】【预习学案】1、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原子序数是 ,它与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均呈的变化,在大量科学研究基础上,人们归纳出一条规律,元素性质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其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3、1-18号元素①一般情况下,电子层数性同时,随着核外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②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③稀有气体原子半径与相邻原子半径比较,半径特别大。
4、1-18号元素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特征:(同一行即电子层相同)元素原子的最高化合价由逐渐增大到;最低负价由逐渐增大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和最高负价的绝对值之和=【教学过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律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能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周期表对元素性质的预测和周期律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活动,学生们了解有哪些元素以及它们分别的性质,引发学生们对于元素性质变化的思考,为引入元素周期律做铺垫。
2. 色码表的制作,让学生自行收集不同颜色的小球,为下一环节的分类打下基础。
【展开】1. 通过对于普朗克、门捷列夫、柯西和门德里夫提出的元素周期律做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
2. 解释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方式,回顾周期表中元素分类的基本方式和命名规律,让学生们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3. 进一步讲解元素周期律中元素性质的预测,让学生了解周期表的应用和实用价值。
4. 分组或自由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以及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探究元素周期律的更深层次的规律。
同时以简单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规律。
【总结】1. 回顾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课程内容,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对元素周期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做简单介绍。
四、教学反思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重点强调了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以及周期表的组成,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元素性质的预测和周期律的历史背景。
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类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元素周期律所涉及的知识点。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教学重难点与生活联系的整合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保障学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篇一: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必修2 第一章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根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根底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根本的物质构造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根底。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好。
通过《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关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展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构造的根底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复原反响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穿。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化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根底。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二、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明白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才能目的: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才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构造决定性质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明白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根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根底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根本的物质构造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根底。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预备:学生学习预备:导学案- 1 -教师教学预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不明白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的:教师:原子构造大家在初中就已经理解了,刚刚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构造理解的不成征询题了,那么核外电子详细如何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可以表达出哪些构造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络,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内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三课时,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分析教材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使用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
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如Na、Mg、Al、Fe、Cu和一些非金属如C、N、Si、S、Cl、Br、I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在前面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掌握了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而且,在曾经对化学元素的学习是分散的,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元素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所以,本课时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理解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时的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能得出并熟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能分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归纳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师招聘高中化学面试说课稿《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教师招聘高中化学面试说课稿《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招聘高中化学面试说课稿《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本店铺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资料] [学科专业知识备考] [面试技巧]说教材《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3课时:
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他元素
下面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关于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
在本节的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已经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
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学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课标及学生实际,本节课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②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有机的结合起来,分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律。
③理解元素的位、构、性关系等内在规律,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成表规则;
②通过对已有元素周期律的认识,进一步归纳和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
③通过对周期表内在规律的归纳,学会“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组织开展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和发现规律,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
②通过认识周期表的成表规则和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辩证唯物主义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3、重、难点分析:
基于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课时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体现。
难点:元素的“位、构、性”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的,故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
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诱思探究法进行教学,致力于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主要采用发现、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
1、基本思路:以问题诱思→观察分析→归纳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2、元素周期表作为教学的主题背景,使课堂教学“学不离表,表不离学”,突出重点。
3、将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有机结合在一起,设疑诱思,步步深入,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以发现、探究为重点,致力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
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能力。
1、基本学习环节:问题导入→分析归纳→理论升华→具体应用→作业中的研究性课题。
2、本节课的基本结论较多,要始终让学生主动参与结论的发现和探索,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知识的研究者。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显得比较枯燥。
作为高一学生,化学知识的自主构建能力水平较低,而充分的准备与合作交流可弥补其不足。
为此,在课前将教材中“交流·研讨”栏目前置,作为学生的预习作业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在前一课时已完成“元素周期律”教学的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主要由以下五个阶段组成:
1.概念形成阶段——创设情景、直观导学
(1)创设情景:1、目前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的周期性,如何用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2、为解决这一问题,哪位科学家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
(对这两个问题,学生在预习之后,一般都有正确结论,由学生自由交流预习成果,将他们的答案板书为课题,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
(2)观察发现:让学生观察分析周期表结构,讨论交流后,将自己对周期表结构的认识表达出来。
(学生对表结构的基本认识将是正确的,在肯定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概括板书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族的分类。
此时,特别强调短周期的概念,并说明不完全周期是自然科学给同学们预留的发展空间,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3)导入下一阶段:短、长、不完全周期的周期序数和元素起止、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
2.规律发现阶段——设疑诱思、自主探究
(1)提出疑问:对元素周期律在周期表中怎么体现?
问题: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排列规则是什么?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排列规则是什么?
引导:引导学生绘制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参考IA、VIIA、0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已有认知或周期表相关内容,循序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表述的问题基本内容一般是较准确的,此时,要针对问题实质渐进地鼓励学生将表述趋于科学准确后,将其板书为周期表的成表规则。
让他们收获成功。
)
(2)深化认识: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位、构关系
问题: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如何变?
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如何变化?
(对于问题3和问题4的第一部分,学生可得出准确完整的结论,应予以板书肯定。
对于问题4的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规律,学生会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视角进行探讨分析,但得出的结论又不尽相同,这时要诱导学生计算各主族相邻元素原子序差)
3.理性认识阶段——学用结合、深化内涵
(1)创设情景:展现第3周期和ⅠA 、ⅦA
问题:5、第3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变化规律?
6、ⅠA 的碱金属元素、ⅦA 的卤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有什么特点或递变规律?
(这两个问题的主体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再现。
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升华,以便进一步进行理论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2)设疑诱思、总结归纳
问题:7、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为什么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8、金属性最强或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个位置?
9、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
引导:引导学生对第3周期和ⅠA 、ⅦA 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点和递变规律与元素性质(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的关系依次进行分析探讨,并要求表述结论。
(在学生思考、探究后表述的结论中很可能会出现离题较远的对映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面对挑战,在他们达到或接近问题实质时,进行点评归纳来。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4.巩固应用阶段——反馈练习、检测效果
目的:检测学生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的关系。
设计:引用20XX 年高考9题
小结: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和预期目标进行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时,首先提醒学生通过回忆,想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然后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学生参照学习目标自主小结并表述小结内容。
)
5.教学延伸阶段——课外拓展、提升能力
目的:在于强化主干内容,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学生的学习具
有连续性和开拓性。
设计:1、教材习题练习:一、1-7,三、1-3; 2、课外探究题:绘制主族元素周期表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族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 二、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电子层结构
原子序数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副族 第VIII 族 0族 主族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