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复习考试资料重点
建筑环境学 考试要点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受到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两部分作用,将二者合而为一,称为“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计算温度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
2.热岛现象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3.冷负荷、热负荷冷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两部分。
热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向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两部分。
4.通风指把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5.掩蔽效应人耳只对最明显的声音反应敏感,而对于不敏感的声音,反应则较不为敏感。
6.气流组织就是在空调房间内合理地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经过净化和热湿处理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室内后,在扩散与混合的过程中,均匀地消除室内余热和余湿,从而使工作区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
狭义的气流组织指的是上送上回或置换送风、个性送风等具体的送回风形式,而广义的室内气流组织指的是送风口形式和松风参数所带来的室内气流分布。
7. 置换通风①借助室内热源的热羽流形成近似活塞流进行室内空气置换②常见于工艺用的结晶空间通风8,暴露评价对暴露人群中发生或预期将发生的人体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
10. 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
11. 热感觉人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
12. 热平衡方程式M-W-C-R-E-S=0M—人体能量代谢;W—人体所做的功;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E—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S—人体蓄热率13.室内空气品质其定义在近20年中经历了许多变化。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建筑环境学的课程内容: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光环境七个主要部分组成2.时差:真太阳时与当地平均太阳时的差值3.真太阳时:太阳在当地正南时为12点,地球自转一周又回到正南时为一天4.太阳时角:将真太阳时用角度表示,称太阳时角。
指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真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
5.太阳方位角: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在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6.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的年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为i0= 1353W/m²。
7.大气压力定义:物体表面单位面积所受的大气分子的压力称为大气压强或气压。
气压随高度按指数降低。
海平面大气压力称作标准大气压8.气象站所记录的风速为当地10m高处的风速。
9.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率分布图、风速频率分布图①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地方的风向和风速②除圆心以外每个圆环间隔代表频率为5%类型:季节变化、主导风向、双主导风向、无主导风向、准静止风10.霜洞: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导致现象,其极端形式称为...11.降水:从大地蒸发出来的水进入大气层,经过凝结之后又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分。
降水性质:①降水量:指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融化后,未经蒸发或渗透流失而积累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以mm为单位;②降水时间③降水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降水强度的低等级以24小时的总量来划分。
小雨<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
12.城市气候特点:①.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
除风向改变以外,平均风速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②.气温较高,形成热岛现象;③.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
《建筑环境学》重点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
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
=1353 W/㎡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20、风向在陆地上常用16个方位来表示。
21、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行进的距离,以m/s来表示。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建筑环境学1、自然通风优点:1)经济; 2)通风空气量大;3)不需空调机房;4)不需维修人员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是树居和岩洞居;后来变为巢居与穴居。
3、人类对建筑的要求:1)安全性:能够抵挡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和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3)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舒适与健康。
4)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映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4、建筑环境学的任务: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2)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与原理5、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地理经度与纬度来表示。
6、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赤纬δ;赤纬从赤道平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春分与秋分时,赤纬为0;夏至最大,为+23.45;此时太阳直射地球北纬23.45(北回归线);冬至最小;为-23.45(南回归线)7、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时间。
8、国际规定,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称为“世界时”。
全世界共分为24个时区,每区15度,1个小时。
我国早于世界时。
9、真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
10、太阳时角: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的投影与当地真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
真太阳时为12点时的时角为零。
11、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称为太阳位置。
可以用太阳高度角β与太阳方位角A 来表示。
太阳高度角β: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A :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的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12、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1)赤纬(δ); 2)时角(h ) 3)地理纬度(ϕ)δϕδϕβsin sin cos cosh cos sin += βδcos sinh cos sin =A 13、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来表示。
建筑环境学知识点
建筑环境学知识点
以下是 9 条建筑环境学知识点:
1. 温度对我们的感受那可太重要啦!你想想,大冬天要是室内冷得像冰窖,你能待得舒服吗?比如学校的教室,要是温度不合适,同学们能专心学习吗?这就是温度对建筑环境的巨大影响呀!
2. 采光好不好简直太关键啦!你去过那种暗暗的房间没,待久了心情都压抑。
像咱家里的客厅,如果采光不好,那多难受呀!
3. 通风不畅可不行啊!就像在一个封闭的小空间里,空气都不流动,多憋闷呀!就好比公交车上人很多但窗户不开的时候,多让人烦躁呀!
4. 噪音能让人抓狂呀!你住的地方要是天天有巨大的噪音,你还能好好休息吗?就像住在工地旁边,那吵得脑壳疼!
5. 湿度也会影响我们的舒适度呢!太潮湿让人感觉黏糊糊的,太干又会觉得皮肤紧绷。
你说下雨天的地下室是不是感觉湿哒哒的很难受呀!
6. 建筑布局也很有讲究的哦!不合理的布局会让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就像商场里的店铺乱七八糟的,那顾客逛起来都没头绪呀!
7. 建筑材料选不好危害大着呢!劣质的材料可能会释放有害气体。
这就好比你穿了一件质量很差还掉色的衣服,多烦人啊!
8. 建筑的朝向也不能忽视呀!要是都晒不到太阳,那屋里得多阴冷。
好比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建筑也得找个好朝向呀!
9. 绿色植被对建筑环境的作用可不小!它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你想想公园里有很多树和花草,是不是感觉特别惬意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建筑环境学的这些知识点真的都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我们在建筑中的生活和感受,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呀!。
建筑环境重点复习资料
《建筑环境学课程》习题集第一章1.建筑环境学面临的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3.阐述建筑环境学的产生背景?第二章1.分析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大小取决于什么因素。
2.分析太阳辐射到达大气层的传播机理。
3.最低日照标准的概念。
4.什么是“微气候”?5.不同下垫面空气的温度遵循什么样的变化规律?6.影响地面附近气温变化的因素是什么?7.解释“霜洞”效应。
8.简述当地风向在建筑环境与设备过程专业设计中的应用9.城市气候的特点是什么?10.分析建筑物的外形配置与日照的关系。
11.设置楼间距的依据是什么?12.为什么我国规定维护结构的传热阻不得小于最小传热阻?13.从节能角度分析,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正方形平面与长方平面何者有利?14.从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到空调负荷的计算,谈谈我们如何做到更好的建筑节能?15.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座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16.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17.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18.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19.为保证日照时间满足规范要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要求的最小住宅楼间距是否相同?为什么?20.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对住区微气候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21.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第三章1.为什么人们感觉到研究室内空气环境的比较重要与紧迫?2.什么是阈值?什么是加权平均阈值?3.阐述室内空气品质的发展历程。
4.什么是室内环境品质,它与室内空气品质的关系是什么?5.试阐述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
6.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都有那些?7.室内主要的气体污染物有哪些?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各是什么?8.解释气味---分子污染。
9.自然通风有哪些特点?10.什么是热压,余压,风压?14.如何根据卫生标准确定换气量?15.阐述新通风标准概念的提出背景及概念。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重点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16建能---闲饕第一章1.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是树居和岩洞居,最后发展为巢居和穴居2.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3.建筑环境学的目标:创造和控制人工因素形成的物理环境,包括建筑室内环境、建筑群内的室外微环境、以及各种设施、交通工具内部的微环境。
4.建筑环境学的任务: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2)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第二章1.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2.太阳方位角: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3.太阳辐射照度:指1m³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W/m²,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大小。
4.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的年平均距离处,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太阳的辐射照度Io=1353W/m²。
5.太阳辐射波长的辐射能转化为热能的主要是可见光和红外线6.太阳的总辐射能:7%波长0.38μm以下的紫外线,45.6%波长0.38~0.76μm的可见光,45.2%波长0.76~3.0μm的近红外线,2.2%波长3.0μm以上的长波红外线。
7.大部分的长波红外线则被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温室气体所吸收,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主要是可见光和近红外线部分,即波长为0.32~2.5μm部分的射线。
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取决于射线在大气行程的长短及大气层质量。
9.P=I L/Io=exp(-a),称作大气透明度,衡量大气透明度的标志,P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
10.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以及大气透明度。
11.空气的分子数随高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减少,所以气压大体上也是随高度按指数降低的。
空气的密度有温度成反比,所以在陆地上的同一位置,冬季的大气压力比夏季的高。
建筑环境学复习资料(总)
1 建筑环境学:建筑内环境,就是指在建筑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
课程内容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部分组成。
2.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的影响(地理位置):h,&一定,%上升,则B减小,太阳辐射强度减小;纬度&的影响(季节):北半球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增大;时角h(昼夜),大气透明度3.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粗糙的下垫面对室外气候有什么影响?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
粗糙的下垫面对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平均风俗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不利于热量向外扩散。
4.我国气候分区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由于纬度、地势和地理条件不同,气候差异悬殊。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为了满足炎热地区的通风、遮阳、隔热、寒冷地区的采暖、防冻和保温的需要。
将全国划分成五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5.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不是。
在工程上把太阳辐射、长波辐射、风速、室外温度等对热作用有影响的参数采用一个综合的参数来反映,这就是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而其中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中的长波辐射反映了维护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和周围物体的材料性质也有关系,所以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不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
6.玻璃是半透明体:玻璃对不同波长的辐射有选择性,普通玻璃对于可见光和波长为3微米以下的近红外线来说,几乎是透明的,但却能够有效地阻隔长波红外辐射,所以玻璃对辐射有一定的阻隔作用。
()()()()()()()()()()()()22,,044,10,|,,| ,0in a out sol lw out xmin a in j j j shw xja xt t ta xx x xtt t Q Q xxt t t x T T Q xxt x f xδταττλαδττσεδττλ===∂∂∂∂=+∂∂∂∂∂⎡⎤-++=-⎣⎦∂∂⎡⎤⎡⎤-+--=-⎣⎦⎣⎦∂=∑8.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答:在计算白天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时,由于太阳辐射的强度远远大于长波辐射,所以忽略长波辐射的作用是可以接受的。
建筑环境学考试重点
1建筑环境学的课程内容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混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光环境。
2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赤纬,全年赤纬在+23.45 ——23.45之间变化。
3所谓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4真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度为一小时。
5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称为太阳位置。
太阳位置用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和太阳方位角(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来表示。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表明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地理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6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来表示。
它是指1平方米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单位为W/m27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被称为太阳常数。
10=1353W/M28 a=KL值乂称为大气层消光系数,大气层消光系数a的大小与大气成分,云量等有关。
9大气透明度: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
地球上气候的形成,是由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作用决定的。
B海平面大气压力称作标准大气压,为101325pa10.北纬40。
全年各月水平面、南向表面和东西向表面每天获得的太阳总辐射照度。
对于水平而来说,夏季总辐射照度达到最大;而南向垂直表面,在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图P14)11.建筑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大气压力、风、空气温湿度、地温、有效天空温度、降水等。
12.在陆地上的同一«位置,冬季的大气压力要比夏季的高,但变化范围仅在5%以内。
13.气象台一般以距平坦地面10m高处所测得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
14.为了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地方的风向和风速,通常用当地的风玫瑰图来表示。
15.山谷风:白天风从谷地吹响温度较高的山坡,夜间风乂从降低了温度的山坡吹向谷地。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表示,它指1平方米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单位w/m2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的年平近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I0=1353W/m2云量:将天空分为10份,被运遮盖的份数。
同一位置冬季大气压力比夏季高(海洋则相反)。
风: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
风的要素:风向,风速。
风玫瑰图:反映一个地方风向,风速,包括风向频率图与风速频率图。
大气边界层:地表500—1000m。
室外气温: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气温日较差:一年内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达。
霜冻效应:洼地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受地面反射率,夜间辐射,气流,遮阳等因素影响,离建筑物越远,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
霜洞: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置现象,其极端形式为霜洞。
有效天空温度:不仅与气温有关,且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云量及地表温度等因素有关,大致在230k-285k之间。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与空气水汽量有关。
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绝对湿度:在标准状况下,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既水蒸气密度。
一天中绝对湿度较稳定,相对湿度有较大变化。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的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晴朗等影响,大陆低于海面,夏天高于各天,晴天低于阴天。
城市气候的特点;1平均风速低于远郊来流风速2气温高3云量比郊区低,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弱。
风洞效应:在建筑群特别是高层建筑群内产生局部高速流动。
产生热岛效应原因: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的人为热等原因。
热岛强度:城市热岛效应强弱,热岛中心温度减法同时间同高度附近郊区温差值。
日照:物体表面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
最低日照标准:以冬至日底层住宅得到的日照时间为标准。
建筑环境学复习资料
建筑环境学复习资料建筑环境学复习资料第二章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β: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A:指太阳至地面上某个给定点连接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作用形式:a.对流换热(对流物质交换)b.导热(水蒸气渗透)c.辐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包括三部分:a.室外空气温度b.太阳对围护结构的短波辐射c.围护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建筑物外表面单位面积上得到的热量为:q=αout(t air-t w)+aI-Qlw=αout[(t ari+(aI/αout)-(Qlw/αout))-t w]=αout(tz-tw)式中αout——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W/(m2℃)t ari-----室外空气温度,℃t w------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a------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I------太阳辐射照度,W/m2Qlw------围护结构外表面与环境的长波辐射换热量,W/m2冷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两部分。
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两部分。
从三四个角度描述冷辐射空调与送风空调的相同与不同相同:在室内空气温度维持恒定的条件下,房间显热冷负荷均等于热源、渗透风、透光围护结构三项显热得热加上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显热量。
不同:在维持相同的室内空气温度的情况下,辐射空调方式的房间冷负荷要高于送风空调方式的房间冷负荷。
在维持相同的室内空气参数的条件下,辐射板空调方式的冷热负荷与常规的送风空调方式不同。
第四章人体对湿热环境的反应人体的热平衡公式:M-W-C-R-E-S=0M:人体能量代谢率,决定于人体的活动量大小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E:汗液政法和呼出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S:人体蓄热率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三种形式:对流辐射蒸发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空气湿度,垂直温差,吹风感,辐射不均匀性,其他因素第五章室内空气品质三类污染及常见污染物:物理污染(粉尘)化学污染(有机挥发物)生物污染(霉菌)室内空气品质定义:两种定义方式a.等价于一系列污染物浓度指标。
建筑环境学复习资料
复习提纲1地理位置的确定(经度,纬度)2赤纬: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3时角: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OP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真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
4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5太阳位置(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6影响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的因素:1、赤纬,它表明季节的变化,2、时角,它表明时间的变化,3、地理纬度,它表明观察点所在的位置。
7辐射照度:指1m2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单位为W/M2。
8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的年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I0=1353W/M2。
9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规律:一部分被大气层反射到宇宙空间;一部分被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小的水滴散射;一部分被大气层中的氧、臭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吸收。
其余的直接照射到地面上。
由于反射、散射、吸收的共同作用,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大为减弱。
辐射光谱也会发生变化10消光系数:11大气质量:12风(风速:单位时间风所行进的距离。
风向:风吹来的地平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
)13描述风特征的要素:风向和风速。
14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米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15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有年变化和日变化。
气温日变化中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
最高值通常出现在下午14时附近,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6影响地面附近气温的因素:1、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热量。
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地面的覆盖面,以及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3、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17地温的变化:日变化,温度日变化的层的厚度在1.5米左右,年变化,年变化的层能够达到10-15米,有的地方能达到15-30米。
建筑环境学复习资料
建筑环境学复习资料建筑环境学(单选10分判断10分)第一、二章:绪论+建筑外环境1、建筑环境发展过程经历的五个阶段?安全阶段-舒适阶段-节能阶段-健康阶段-生态阶段2、赤纬d的意义和范围?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45 ~ -23.4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太阳位置用什么进行表示?与什么因素有关?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采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三:地理纬度φ;赤纬d;时角h。
计算:sinβ=sinφsind+cosφcosdcoshcosA=(sinβsinφ-sind)/cosβcosφ4、城市气候特点?(1)城市大气污染(2)大气透明度低(3)气温较高(4)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5)城市地表蒸发减弱,湿度减小5、我国的气候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1、室外综合温度的含义和公式、计算?建筑物外围结构受到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两部分的作用,将两者合二为一称为“综合温度”,考虑到太阳辐射对表面换热量的增强,相当于在室外气温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
它是为了计算方便推出的一个当量室外温度/所谓综合温度是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tw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αs I/αw值,并扣除了物体本身与环境的有效辐射的当量温度εI y/αw值。
综合温度将围护结构外表面众多的因素综合成一个相当于室外的空气温度,并非实际的空气温度。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计算:tz=tw+αs I/αw -εI y/(°C)垂直面εI y/αw=0;水平面εI y/αw =3.5~4.0 I太阳总辐射强度αs围护结构外壁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系数αw围护结构外壁面换热系数,一般取18.6W/(m2·K)2、通过非透光和透光围护结构热传递的分析?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来源于两部分:室外空气与围护结构外表面之间的对流换热和太阳辐射通过墙体导热传入的热量。
(完整word版)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解答+课后思考题+补充习题)
第一章绪论1.何谓建筑环境学?P5所谓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及其相互间组合后产生的效果, 并对此作出科学的评价,为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2.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P5建筑环境学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室内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等若干个部分所组成。
3.建筑环境学的任务是什么?P5任务一: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外环境任务二: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任务三: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4。
至今人们仍希望建筑能满足人类的哪些要求?P2安全性:能够抵御飓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说引起的危害或认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与舒适。
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应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5。
建筑环境学在本专业学科中的地位是什么?P4专业基础平台之一,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第二章建筑外环境室外气候的七个参数:大气压力、地层温度、空气温度、有效天空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1。
何谓地方平均太阳时、真太阳时、时角、时差、世界时、北京时间。
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P9—P10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该地的子午线时为正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真太阳时: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度为一小时。
北京时间:东8时区的时间,即以东经120度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
(北京时间=世界时+8h)时角h:时角是指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前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建筑环境学1、自然通风优点:1)经济;2)通风空气量大;3)不需空调机房;4)不需维修人员2、人类最早的居住式是树居和岩洞居;后来变为巢居与穴居。
3、人类对建筑的要求:1)安全性:能够抵挡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和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3)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的舒适与健康。
4)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映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4、建筑环境学的任务: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外环境2)了解各种外部因素是如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法与原理5、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地理经度与纬度来表示。
6、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赤纬;赤纬从赤道平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春分与秋分时,赤纬为0;夏至最大,为+23.45;此时太阳直射地球北纬23.45(北回归线);冬至最小;为-23.45(南回归线)7、地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时间。
8、国际规定,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称为“世界时”。
全世界共分为24个时区,每区15度,1个小时。
我国早于世界时。
9、真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
10、太阳时角: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的投影与当地真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
真太阳时为12点时的时角为零。
11、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向,称为太阳位置。
可以用太阳高度角β与太阳位角A 来表示。
太阳高度角β:太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位角A :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的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12、影响太阳高度角和位角的因素:1)赤纬(δ); 2)时角(h ) 3)地理纬度(?)δ?δ?βsin sin cos cosh cos sin += βδcos sinh cos sin =A 13、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来表示。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复习要点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 . 与建筑有关的外部环境要素有哪些?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天空辐射、土壤温度等第三节1.什么是风玫瑰图为了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地方的风向和风速,通常用当地的风玫瑰图来表示,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率分布图和风速频率分布图。
2.逆温层的定义在某个高度范围内,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因为他对自然对流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时空气层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空气层称为逆温层3.室外气温定义一般指距离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4.影响地面附近其温度的因素1.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起决定性的作用2.地面的覆盖面。
例如草原、森林、沙漠、河流等,一集地形对气温的影响3.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5.室外气温霜洞效应寒冷、晴朗的夜晚,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地会出现温度局地倒置现象,其极端形式成文霜洞效应。
第四节1.城市气候的特点1.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
除风向改变以外,平均风速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现象3.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
2.风场:指风向、风速的分布状况3.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大量伪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相似。
第三章建筑环境中的热湿环境第一节1低辐射玻璃的特点看上去无色,有良好的透光性能,可见光透过率保证在70%~80%,但具有较低的长波红外发射率和吸收率,反射率很高。
低达0.1.对波长为0.76~3μm的近红外线辐射的透射率比普通玻璃低得多。
2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基本定义式指综合表达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围护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的一个综合热作用3夜间辐射的定义,如何估算夜间没有太阳辐射的作用,而天空的背景温度远远低于空气温度。
因此建筑物向天空的辐射量是不可以忽略的,尤其是在建筑物与天空之间的角系数比较大的情况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时间,即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
北京时间=世界时间+8小时
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以及大气透明度。
风场——指风向,风速的分布状况。
风——风是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
气象台一般以距平坦地面10m 高出所测得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
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谱图和风速频谱图
地方风是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所引起
海陆风——局部地方昼夜受热不均引起的。
大气边界层——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层空气叫大气边界层,其厚度主要取决于地表的粗糙度。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一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空气与地面间因辐射换热而增温或降温,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因素影响。
一般是大陆低于海面,夏季高于冬季,阴天高于晴天。
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相反。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为散射辐射,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对地面的总辐射。
辐射能量的强弱取决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天空中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粒水粒对阳光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共同影响。
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映偏离南向的角度A。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温度由原来的空气温度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并考虑了长波辐射的影响。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气象参数与围护结构表面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
()
()()
()
()
()分;
境的长波辐射换热量,—围护结构外表面与环—分;—太阳的辐射强度,—分辐射的吸收率;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分;℃流换热系数,—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对—分—室外空气温度,℃;—式中:分空气综合温度5.0m W/5.0m W/5.05.0m W/5.05.3:
222L out air out L out air Z Q I a t Q aI t t ⋅-+=ααα影响地面气温的因素: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地面的覆盖面;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风洞效应在楼宇密集的城市出现,因强风不能顺利通过楼宇之后的空位而形成风洞。
逆温层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的出现主要是空气下沉,绝热增温所引起。
城市气候主要特点:
1) 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
除风向改变以外,平均风速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
2) 气温较高,形成热岛现象。
3) 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地低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
热岛现象——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
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
一样。
如果绘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
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
热岛现象产生原因: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
微气候是指在建筑物周围地面上的及屋面、墙面、窗台等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压力、风速、阳光、辐射等。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我国一般民用住宅中,部分地区要求大寒日的满窗日照不低于2小时,部分地区要求冬至日的满窗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从建筑热工设计的角度出发,将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为五个区,其目的就在于使用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方针。
因此用累年最冷月(一月)和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作为分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5摄氏度》=25摄氏度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将我国气候分为五个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日照与建筑物的配置:建筑队日照的要求主要根据它的使用性质和当地气候情况而定。
对于住宅室内的日照标准一般是由 日照时间 和 日照质量 来衡量。
正方形和长方形是最常用的较简单的平面形体,其最大的优点都是没有永久阴影和自身阴影遮蔽情况。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三:地理纬度( ),它表明观察点所在的位置;赤纬(δ),它表明季节的变化;时角(h ),它表明时间的变化。
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I 0=1353 W/m2
遮阳的方式:内遮阳、外遮阳、窗口中置式遮阳、绿化遮阳、玻璃自遮阳、
气温日较差 气温在一昼夜内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分别称为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二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霜洞 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局地倒置现象的极端形式称为“霜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