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合集下载

《沁园春 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 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罗江县七一潺亭中学骆绍华2011 09 03上午第三节高2014级6班教室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的确如此,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

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

(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九二五年)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语言,领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文字投影:意境的定义),同时感受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二、写作背景介绍。

师:这首词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请同学们重温历史的画面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播放多媒体课件之一:“时代背景”介绍]三、教师范读。

师:接着,大家同学们边看课文边看画面边听老师读,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播放多媒体,教师范读课文]四、朗读、领会,品评、鉴赏。

师: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读懂诗句的意思,还得靠读者自己通过想象,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

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就是这样。

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生: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师:说得不错。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生:不行。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

)师:对。

联系当时的背景,诗人独自来到橘子洲头。

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唐朝柳宗元有一首题为《江雪》的绝句,谁还记得吗?(生齐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背得很好。

这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

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意境相似。

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6篇)《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我们的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板书:展示)(生1上讲台展示自己制作的课文预习课件并讲解,同学们热情鼓掌。

)生1:大家好!现在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相关情况。

我将从这首词的词牌名、写作背景、作者情况、诗词朗诵以及内容简析等方面进行介绍。

(生1开始结合课件画面内容,由毛主席的两首绝句《立志》、《咏蛙》引入讲解,课件画面制作精美生动,同学们为他的精彩制作喝彩、鼓掌)生1:“沁园春”这个词牌名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名,后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于是得名。

这首词是毛主席写于1925年10月,当时毛主席从韶山前往我们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秋景,想到目前的大好革命形式,回忆起往昔岁月,不禁心血来潮,写下此词。

(看着展示出的橘子洲美丽画面,同学们十分感兴趣,发出惊叹声。

)生1: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

(全班听朗诵录音,品味诗歌的音乐节奏,并结合所展示课件上的生字词进行正音。

)生1:刚才我们听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能感觉到作者的豪情壮志。

在词中,作者引用了很多以往经典中的句子,并将其化用。

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就从“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化用而来,这也是我们刚刚学过的庄子的《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的化用。

这是古典诗词语言“雅”的体现,而这在外国诗歌中是无法体现的,我也将这首词翻译成了英文,让我们为大家读一遍。

(展示译文课件并朗读,同学们觉得很新奇,发出了笑声,也响起了掌声。

)生1:这首词的内容写了什么呢?其实在写作背景介绍中我们就基本上能体会出来。

我在此简单分析一下。

词的上阕是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幅橘子洲上绚丽秋景;下阕是以抒情为主,主要是抒发词人想到当前的大好革命形式而雄心壮志,要主宰大地的豪情。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长沙》。

(2)理解诗中的意象、典故和比喻,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毛泽东的诗词风格,拓宽文学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3)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2.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3.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价值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典故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沁园春长沙》。

2. 参考资料:有关毛泽东诗词的评论、背景介绍等。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意象、典故和比喻。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3)解读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价值意义。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提问回答:让学生回答课堂预设的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6. 作业布置(1)背诵《沁园春长沙》。

(2)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读后感。

7.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沁园春 长沙教学实录(自用)

沁园春 长沙教学实录(自用)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自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全班同学拿出随堂练习本默写《沁园春长沙》上阕或下阕,并单独选两名学生到黑板上默写,默写完毕,同学间交换批改点评。

学生开始评论,自主发言。

(师)字如其人,XX同学的字写的端正,一笔一划清晰明白,平时为人仔细踏实,这位同学的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性格可能比较随意。

有时候我们从细微处可以窥探人的一些性格。

2、看一幅书法作品,猜测人物性格。

PPT展示《沁园春雪》手迹(师)这是草书,同学们看得清楚吗?虽然看不懂草书,但是我们初中学过,所以可以一起朗读一遍。

通过这幅书法作品,你们想说什么?(生)看到了了狂放的性格,霸气。

有领导才能,有领袖气质。

3、PPT展示青年毛泽东的照片。

4、请同学说一说你心中的毛泽东。

PPT展示作者简介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领袖,人民心中的“红太阳”,而且是优秀的书法家、诗人。

他的“毛体”,气韵生动,豪气冲天。

PPT展示《沁园春长沙》手迹(师)以上这两首词,让我们对毛泽东的风格有一个整体认识,就是豪放。

毛泽东自己也说过:“我的兴趣偏于豪放。

”今天我们来学习《沁园春·长沙》,更具体深入地感受一下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二、整体感知,梳清思路。

1、学生听配乐朗诵——学生自由朗读。

PPT展示读书的要求(1)读书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写作背景。

(2)读书尤其是读诗歌,要放开声音读,增强语感体会。

(3)读书要养成好习惯:圈画重点词句、段落,学会思考问题。

2、提问:从《沁园春长沙》中,你读出了什么?①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沁水公主园而得名,是双调,共114字。

(PPT展示)关于词的文体知识1、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②长沙——标题(标题为何叫“长沙”)(PPT展示)背景介绍(生)在长沙写的(师)长沙是毛泽东的家乡,毛泽东就是从湖南长沙湘潭韶山冲这样一个小山村里走出来的一代伟人。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3)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韵律和修辞手法;(4)能够解读并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文的韵律美;(3)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2)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激发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 诗中意象、节奏、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3. 诗词欣赏方法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的理解;2. 意象、节奏、韵律和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3. 诗词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文、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2. 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3. 安排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诗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毛泽东及其作品《沁园春长沙》;(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3)让学生思考诗文中的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中的意象、节奏、韵律和修辞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历史背景,加深理解;(2)分享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诗词作品,进行对比欣赏;(3)邀请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展示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培养文学素养;6. 课后作业(1)背诵《沁园春长沙》;(3)进行相关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如: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3. 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4. 教学难点的处理方式;5. 课堂拓展的适宜性。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

(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革命豪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具体词句和表达方式。

3.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体会诗歌节奏和韵律。

3. 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案例分析:挑选诗歌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美感和教育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2.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在家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必修上《沁园春 长沙》第一、二课时课堂实录

必修上《沁园春 长沙》第一、二课时课堂实录

必修上《沁园春·长沙》第一、二课时课堂实录《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导入青春是花样年华,是人生重要一步。

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是什么样的情怀与志向,才成就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三、齐读课文,读准字音P3:请大家翻到课本第2 页,老师先范读一遍。

大家边听边标注疑难字的读音。

读书需要有代入感,尤其是诗歌这种思维比较跳跃的文体,更需要我们展开联想。

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想像诗中描绘的画面,体悟作者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由景即情师:上片是由一个字领起的,是哪个字?生:看师:大家在读上片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生:山、林、江、舸、鹰、鱼师:这些事物在哪看到的?生:湘江师:是什么季节看到的生:秋天师:根据时间、地点、事物,能够用四个字概括画面?生:湘江秋景师:我们都知道学习诗歌要抓住意象,有没有同学能够告诉我意象的定义?生:含有作者情感的物象。

师:那你觉得刚刚看到的这些东西是意象吗?生:是师:你怎么看出来的?提示:用了哪些词描写这些事物。

明确:湘江——北去山——万、红遍林——层、尽染江——漫、碧透舸——百、争鹰——击鱼——翔概括景物特征:五彩斑斓、生机勃勃;问:与我们印象中的秋景一样吗?你能想到哪些描写秋景的诗句?总结:秋天一般是萧瑟的、肃杀的,诗人笔下的秋天却是生机勃勃的、五彩斑斓的,因此,这些事物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所以是意象。

师:在这些景物描写中,诗人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秋光,有近景,有远景,有上景,有下景,哪些是远景?哪些是近景?哪些是上景,哪些是下景?远——万山、层林近——漫江、百舸上——鹰下——鱼近——独立远——湘江北去师:在描写这些景物时,你觉得哪个或哪几个词用得最好?生1:“击”师:为什么用得好,用在这里有什么效果?生1:动态,力度。

师:用“飞”也能突显动态,换成“飞”行不行?觉得可以的举手。

生:举手师:请没举手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不行?生2:不仅要表现动态,还要突出鹰的特点,鹰是肉食性动物、是猛禽。

人教版高一上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一上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课堂实录

一.课堂导入:师:在20世纪的伟人当中,有这么一个人。

加拿大的援华医生白求恩说:他是一位世纪英才,他一定会改变这个世界。

美国作家史沫莱特说:他和列宁一样,改变了整个世界,并且正在创造着历史,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前苏联统帅斯大林说:中国是世界革命的中心,而他就是世界革命的领袖。

我说,他不仅仅是为人民谋幸福的领袖,共和国的缔造者,而且他还是一位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首。

他的笔下有梅花瑞雪,战地黄花,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就是今朝的风流人物。

同学们说,他是谁?生:毛泽东!(ppt:毛泽东像)师:今天就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诗人宽阔的胸怀,走进诗人崇高的心境。

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

(板书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师:说到读啊,读的方法有很多,比方说有默读,诵读,朗读……此外,还有一种读,叫美读。

今天我就要和同学们一起来美读这首词。

通过美读,进行审美体验,从而理解全词,获得一种审美感受。

(PPT:学习重点)(板书:美读)二.课堂流程:师:我们之前已经布置的预习作业,现在看着这首词,首先我要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

(ppt:词的内容)生:范读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点评(这位同学在读的时候,字音基本读准,语句较为连贯,感情非常平淡,没有读出抑扬顿挫和高低起伏,没有读出毛泽东浓烈的感情。

)师:这位同学点评的很到位,可不可以请你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诵读呢?生:范读师:这位同学的范读就有了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和高低起伏了,也读出了毛泽东的革命豪情。

听到同学们的范读,我也忍不住了,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诵读。

师:范读师:谢谢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

对古诗词来说,朗诵是相当重要的,现在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诵读这首词。

生:诵读。

(两分钟)师:声音渐渐小了,我感觉到同学们的热情也高涨到这儿了,现在让我们深呼吸一下,酝酿感情,大家齐读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长沙》。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的思想感情,理解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人民大众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文化背景。

(2)诗歌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

(3)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

(2)诗歌的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沁园春长沙》。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沁园春长沙》。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朗读《沁园春长沙》。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

(2)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探究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

(2)学生展示探究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完成《沁园春长沙》的背诵和字词理解。

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长沙》的鉴赏文章,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深入研究毛泽东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含反思及点评)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含反思及点评)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学情分析初中时期,学生们就已经对词有所接触,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并且学习过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因此,通过知识迁移可以很好地完成本词的初步阅读任务。

但是,在“意象”,“语言品析”,“情景关系”,“知人论世”等方面的学习仍需老师的引导。

作为高中第一课,建立初高中知识的连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让学生初步接触思维训练也是十分必要的。

教材分析本课是毛泽东同志中年时期的作品,时值1925年,中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已经全面爆发。

赶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毛泽东,途径长沙,故地重游。

中年毛泽东,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站在橘子洲头看“万类霜天竞自由”,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不由得发出了“谁主沉浮”的“问天”之慨。

也正是这种胸襟、气度方能于寒秋之时写就壮怀篇章。

所以本篇的“情境关系”,以及吞吐天地的胸襟就成了探究品读的重点。

课前准备上课的前一天布置任务,让学生结合工具书,自主阅读《沁园春·长沙》,扫清文字障碍后,结合自己的认识,经过学习小组讨论,每组提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卡片上。

经过整合,得出以下几条具有代表性或特色的问题:1、这首词属于小令、中调,还是长调?2、《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有何不同?3、为什么“鹰击长空”一句用“击”而不用飞呢?4、这首词写了秋天湘江的哪些景色?5、作者在上片以问句结尾,问”谁主沉浮”有什么用意吗?那他的意思是让谁来主宰盛衰呢?6、了解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首先要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请问这首词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完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作者为什么先写景后抒情?若直接抒情岂不更能突出文章中心?8、《沁园春》中作者为何把秋天万物写得生机勃勃?为何不写春夏两季,这样不是更能体现出生机勃勃吗?何况他的题目是沁园“春”呢?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同学们,昨天我们自主学习了《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了本小组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品味文本,共同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时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教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掌握该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并且能够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

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以及对于古典诗歌语言风格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课的内容主要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

首先,老师应简要介绍该诗的背景和作者。

随后,老师提问方式探究学生对于长沙的认识和对于水乡文化的感触。

接着老师阅读并讲解每一句诗歌的意义,让学生重点注意诗歌韵律、构思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讨论本诗歌的思想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以及通过诗歌反映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最后,学生自己朗读、理解和赏析该诗歌,并根据感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估与实践:评估的方式应该是以开放性的调研问卷来进行的,考核思想的质量和严密性,关键性的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以及艺术的领悟。

本课的实践应该以实际参观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形式来实施,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先辈的艰苦奋斗和创造。

同时,教育学生通过劳动来感受劳动的最高境界,了解劳动的伟大。

在实践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观点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共同探索真理,分享感悟,提高思考的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古典诗歌的美妙和深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同时,在实践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和劳动的伟大,从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价值。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讨论和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取知识和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1单元第1节《沁园春长沙》 教学实录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1单元第1节《沁园春长沙》 教学实录

以意逆志以志激情——《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l、导语设计中国梦,一个雄奇壮丽的梦。

东方睡狮古老中国一梦百年,醒于毛泽东。

毛泽东以他的大气,抒中国少年之风发意气,启少年中国强盛之旅。

初中时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诗人写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王者霸气。

这时江山己定。

其实早在1925 年年轻的诗人就已经初露锋芒,显示出王者的“大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迸《沁园春长沙》,反复品读,感受诗人的“大气”。

2、读一读,读“大气”。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基调是怎样的。

同学们读的很整齐,有几个字音需要注意:舸、寥廓、峥嵘、道、遏。

老师也为大家范读一遍。

同学们思考哪些地方需要重读?用笔画下来。

明确:领字要重读。

如独立、看、怅、忆。

动词需要重读。

如争、击、翔、粪土、击、遏等。

下面我们请男女同学比赛读,哪位同学愿意尝试一下?听来同学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豪迈、开阔大气的。

请同学们思考:你感受到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大气?(请同学们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并大声诵读。

明确:生:通过反复诵读,我可以感受到诗人卓然而立、中流砥柱的英气师: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

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诗人“独立”,表现出爱秋而不畏寒的卓然而立形象和中流砥柱的气概。

生:我感受到诗人写景视野的开阔豪气。

读“看”领起的七句。

师:远观近看,仰视俯视,大开大合,开阔大气。

生:我感受到诗人问江山问大地的情感大气读“怅”领起的三句。

师:是啊。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古今中外,谁有这样的豪迈?生:我感受到诗人藐视权贵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气!师: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沁园春 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 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1.品析炼字选词、情景交融等写景艺术,写点文学短评。

2.理解意象与意境,感受景美、情美与语美。

3.感悟词人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思路任务一:斗秋入境,领受赏雪之令任务二:初读文本,关照抒情主体任务三:品读秋景,体悟写景艺术任务四:走近雪国,完成赏析文字沁园春·长沙——当青春激荡秋光时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当青春激荡秋光时。

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品析炼字选词、情景交融等写景艺术,写点文学短评。

2.理解意象与意境,感受景美、情美与语美。

3.感受词人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任务一:斗秋入境,领受赏雪之令1. 看谁背的秋句多中国民间流传有“斗草”游戏,《红楼梦》中就有相关描写: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

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枇杷果”。

荳官便说“我有姊妹花。

”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

”模仿古人的“斗草”游戏,我们也来一场“斗秋”游戏,比一比:谁背的秋句多,尤其是背毛泽东的秋句。

好,大家背得很热烈,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毛泽东的秋句。

1.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2.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3.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忆秦娥·娄山关》4.万木霜天红烂漫。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诗句都写得非常的壮怀。

2.任务驱动赏雪令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徐徐老师我也有了自己的收获,那就是散文集《清风徐来》获了全国教师文学创作大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而且还是金奖。

可徐徐老师也有了甜蜜的忧愁,那就是:叶圣陶奖组委会拟在“校园文学研究”公众号上发文宣传,让选书中的一篇文字——《雪很简单》,文本见学习任务单,从写景艺术方面,注意从写景艺术方面,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 教学目标1.了解毛泽东的生平、理论和文学成就。

2.掌握《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情感、语言和艺术特点。

3.会欣赏、鉴赏、评价和喜爱《沁园春•长沙》这首优秀的文艺作品。

二. 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一首诗,写于1925年秋,在离开湖南后的上海所作。

这首诗是毛泽东做了湖南临时省政府主席之后,以湖南为背景,以描写湖南古代英雄、名胜古迹为载体,表达自己的革命理想和爱国情感的一首诗。

三. 教学过程第一课前置知识导入1.让学生就湖南的历史、文化、特产和名胜古迹了解一些相关背景知识。

2.给学生一些“三湘四水”的名句,如“岳阳楼,群山四绝,钟灵毓秀……”,让学生感受湖南的奇山异水,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给学生一些《长江之歌》、《黄河之歌》等诗歌,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第二课课文导读1.听录音,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音、旋律和语气,了解诗歌的情感、语言和特点。

2.带领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结构、内容、风格和体裁。

3.戏曲和音乐的韵律统计和对比,让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音乐和节奏有更深的理解。

第三课文本分析1.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研究诗歌的言外之意。

2.运用修辞手法解读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3.分析诗歌的意蕴,理解毛泽东的人生经历和革命理想。

第四课鉴赏评价1.引导学生分析《沁园春长沙》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2.让学生欣赏《沁园春长沙》的其他版本,了解到不同版本的艺术表现和氛围气氛。

3.让学生自由发言和评论《沁园春长沙》,交流感受和体验,展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水平。

第五课复习总结1.梳理自己的思路和认识,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

2.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自由陈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想。

3.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提高。

高一语文《沁园春 长沙》课堂实录新人教必修1

高一语文《沁园春 长沙》课堂实录新人教必修1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新人教必修1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新人教必修1 上课师:今天,是同学们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课文。

我们只要在初中的基础上,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积累,就一定能能在三年后的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初中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沁园春·雪》等词的学习,说说有关词的知识。

生1: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生2: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师:《沁园春·长沙》,哪个是词牌名,哪个是标题?生:“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标题。

师:很好,下面,播放这首词的朗读录音带,请大家翻看课本,跟着轻声朗读。

生:轻声朗读课文.师:下面,请大家结合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并质疑:把难解的字、词、句写到黑板上,并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师生共同解决难题.师:要想真正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必须要了解时代背景。

请看大屏幕:〔投影时代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

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

“诗言志。

〞词是抒情性很强的文体.作者用词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秋色和形势的强烈感受,抒发了革命的抱负和豪情。

师:①上阕写了些什么?生: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这个单元指导学生品味、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这里所选编的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这些诗作的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错误》中闺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教学时用“情”这根红线来贯穿,学生必大有思想和情感的收获。

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如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要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但又要避免用时代背景去简单地印证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诗人的政治遭遇与作品内容一一对应;要注意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等。

当代翻译家辜正坤提出了中西诗歌鉴赏的十个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作者角度、作品角度、读者角度、年龄角度、性别角度、社会文化角度、阐释者角度和译者角度,这可供教学时参考。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鉴赏这些诗歌,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下面分别说说这两个方面。

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

中国是诗的国度,抒情诗极为发达,“情”是诗的内核。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钟嵘《诗品》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情性,形诸舞咏。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

”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

”众多论述表明,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

感情是诗歌的内容,人们可以把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个剧本的内容复述得头头是道,但是,要复述一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却非常困难,你只能说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思想。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5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5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5篇《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5篇《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1诗词教学内容怎样选择合适,教学方法怎样处理恰当?《沁园春。

长沙》的文体特征是什么?诗词中特有的形象性,简练性,音乐性如何落实?这些都是我们老师要考虑的问题。

《长沙》这首词,我们总会大讲特讲诗词中豪放大气的风格,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而少讲或不讲这种风格和胸怀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呈现的,如果丢失了语言形式,无异于买椟还珠,词中作者的主观情绪,语言变异,想象夸张,无理而妙,这些关键点落实不到位,导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只限于皮毛,流于表面,只记了譬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此类的术语,而没有真正进入诗词的内核和文字的奥秘。

《长沙》这首词有一种气势,读着读着会让人激动起来,能把人托起来了,也能把人带进去。

腾云驾雾,石破天惊,纵横驰骋,自我任性。

本人上了好几遍,每次总有不同的感受,总想做到所谓的满意甚至完美。

红字是设计意图,应该是有道理的。

(出示《沁园春。

雪》,因为是草书,毛泽东书写。

学生看不懂,但初中时候学过,朗读一遍)(同一个词牌名引入,用资料穿插来导入新课,亲切熟悉,从书法的字里行间看出人物的心胸和气度,也为文本讲读做情绪的铺垫。

)师:据说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看到这首词时,惊叹此词有帝王之气。

尤其是词的结尾,俱往矣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如此博大胸怀,冲天豪气是怎样炼成的呢?让我们回到十一年前,1925年的那个深秋,滚滚的湘江边,年轻的革命家望着滚滚东逝的江水,心中涌动着革命的激情,在这个深秋,他不得不离开留下求学踪迹和革命活动的长沙,橘子洲,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地方,今天,这位年轻人不得不和她来个真情告别。

(诗词朗读,初步感受,这一环节很重要)师:毛泽东写词就是不走寻常路,有人把这首诗的开头评为毛泽东诗词中最酷的开头,你认可吗?(课文开讲就直奔语言形式)生:我看就是个病句,句子颠倒了。

生:次序乱了,应是在寒秋,我站在橘子洲头,湘江北去,这样才合理。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结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3)能够解读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沁园春长沙》与其他诗歌的异同;(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2)领略长沙的自然风光和地域特色,增强对家乡的了解和自豪感;(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奋发向前的壮志豪情,树立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和分析;3. 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2)介绍《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翻译诗句;(2)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歌中的历史、文化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韵律、修辞等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2)对比其他诗歌,探讨《沁园春长沙》的独到之处;(3)分享学习心得,进行诗歌鉴赏。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子、段落;(2)剖析诗歌的主题、结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3)解读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2)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积极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了解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味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美读理解课文的情景关系,把握意象,体味词中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词中宏大的意境。

三、教学内容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沁园春长沙》是高中第一册的第一课,属于古典诗词。

这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学习兴趣的重任,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者,在这一课教与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本课是授人以鱼的最佳时机;同时,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相关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古典诗词鉴赏作准备。

总之,《沁园春长沙》是高中生学习鉴赏古典诗词的基础和门槛。

2.教学思路与方法:教学思路首先,学习诗词要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氛围,以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诗词形成一种感性认识。

在导人这一环节中,可以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读懂诗词的基础之上。

由此,要采用诵读方式,帮学生疏通字词解决词义,让学生对本词先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再次,在诗词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

即:景是情的肌肤,是可感,可亲的;情是景的灵魂,是轻灵,缠绕妙的。

因此,解读诗词的捷径就是从赏景入手,进而把握诗情画意,进而了解作者情感。

在教学中,应该着重落实对于本词的秋景赏析但又不能局限于对景的分析,更在于引导学生体察词情、词境。

第四,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对词的结构及特点的理解较初中的水平有所提高。

我们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如(《沁园春雪》),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试着归纳出词的一些特点,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关知识,并通过训练加以强化。

第五,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加强诵读,力求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

四、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上这节课之前,我先请同学看一段视频。

(插入秋天的视频)T:在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秋天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T: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T:这么多描写秋的诗句都在描写秋的什么?作者是带着什么感情来写秋天的?没错,正如刘禹锡《秋词》中所说:自古言秋多寂寥啊。

古代文人常常把“秋”与“悲”“愁”联系在一起,大都是为了表达一种凄凉、落寞、孤寂之感。

T:那么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又是如何的呢?他要表达的是哪种情感呢情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沁园春长沙》(二)初读T:首先,《沁园春长沙》是什么题材啊?S:词T:词兴起于__隋唐__,盛行于_宋_,配乐歌唱,始称“_曲子_”或“_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_长短句_”。

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又称为“诗余”。

T:九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沁园春雪》也是毛主席的作品。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试着回忆一遍,一齐背诵:S: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fèn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T:既然是词,必需有词牌。

词牌是什么?T: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这里的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后花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曲述说这件事情,沁园春的词牌由此得名。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T:了解了词的基本知识,接下来让我们正式进入本篇课文。

首先,同学们先对照注释,自己自由朗读全诗,并作脚注。

读完后我会请两位同学试着带着感情来读一读。

初步感受毛泽东在这首诗中的情感。

(巡回指导)1、好,哪位同学先读一遍?再请一位男生(女生)读2、很好,两位同学都花了一定的心思来读。

但离毛主席的情感还有一定的距离。

(PPT放出本词的韵味示意图)我们说这是老师给你们的参考,你们再结合自由朗读,3、好,来大家试着齐读。

4、读得很好,读出了词中的停顿和轻重音,接下来我们再听听名家的朗读(播放音频朗读),并结合韵味示意图作标注。

5、再来齐读(三)研读T:很好,经过多次朗读,我们知道词要按照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那我们读出来就有一种音韵美。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读呢?接下来就来仔细研读这首词,一起走近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上片(女生齐读)。

T:上片主要写了什么?S:景物T:没错上片重在写景。

那么作者由哪一个字开始写景?(看)在诗中称为什么字?T:在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2.作者在描绘这些景物时,你觉得哪些词用得比较独到或比较传神?(提醒:动词,为什么用得好)。

等会儿请同学回答。

T:哪位同学来说说景物?请同学上黑板分别标注出来(两个同学,再请同学补充)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鹰击长空(强劲有力之势),鱼翔浅底,(自由轻快)(仰视,俯视)万类霜天竟自由。

T:这么多的景物,作者用了几句话来描述?T:在这短短的7句中作者就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我们读起来乱不乱?S:不乱T:那为什么不乱呢?作者是用了什么顺序呢?诗人怎样看的?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T:很好,由远及近,有俯视有仰视,真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T:那么这里那些动词用得比较独到呢?来,大家来说一说。

原因?T:“染”为什么用得好?T:其实古人早就用过“染”这个词,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

这两个“染”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S:用拟人手法,比喻手法。

写出了层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漫山遍野的枫叶像火一样T: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什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还会让人联想起哪句诗?T:“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意境开朗,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

这里就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

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

T: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你联想到什么?T:对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让我们联想到了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T:还有什么动词?击?T:“鹰击长空”其实是说雄鹰在天空翱翔,那么,“击”改成“飞”可以吗?S: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之势。

T:“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怎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呢?“浅底”是指“水浅”吗?S:从物理学上讲,“翔”比“游”受的阻力小,当然更轻快自由了。

“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

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像在天空中游动,在天空中游动不是很像飞翔一样吗?T:所有这些词,都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用词是多么精妙,多么生动传神。

据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写作时,常在屋里踱来踱去,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昂首吟哦,时而坐下来写几句,又摇摇头,把纸揉成一团。

第二天清晨,工作人员发现纸篓里已装满了大半。

毛主席锤炼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值不值得学习?T:我们分析完了景物,那么在诗歌当中我们称这些景物为意象?意象指什么?T:“意象”指言意之象“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通俗的说就是词人眼中所看的或想象出的用以表达心意、情志的景物)T:那么我们说诗词当中很多意象会构成什么?(意境)T:那么在这里构成了怎样的意境、画面?(湘江秋景图) T: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展开想象,带着背景音乐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第一步,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变为彩屏,火红的枫林,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江水……让画面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金风送爽,满山的枫叶,像烈火熊熊燃烧,江水缓缓流淌,千百船只竞相踏浪穿波,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嬉戏……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上被风鼓紧的白帆,游鱼闪闪的细鳞,水底的沙石……T:好,如果你是作者当你看待这样的风光时,你会怎样站在橘子洲头?来,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

T:那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该怎样翻译呢?S:在寒秋之际,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T:没错,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S:运用了倒装。

有什么效果?“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T:这个“独”字让我想起了柳宗元的《江雪》,还记得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T:背得很好。

这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

而我们刚刚说到本词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词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T:对。

当时,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

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

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身处险境的诗人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就像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T: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毛泽东在这里是像古人一样悲秋吗?S:不是T:那表现出作者什么一样的心情?齐读上片的最后三句T: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什么问题?S:“谁主沉浮?T:毛泽东有没有作出回答?这个谁指的是谁?下面请男生齐读下片,大家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T:这个谁指谁?T:下面再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下阕,思考以下问题: 1.下片的领字是哪个?“忆”“峥嵘岁月”1.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2.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3.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4.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2.这些“同学少年”是怎样的一群人?“风华正茂“--青春年少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才华横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热情奔放3.结尾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结尾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以拼搏为乐的凌云壮志,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