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简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69-2015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其成就简介,这有助于同学了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进程,关注不同时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69-2015)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其评选标准与其他奖项相同。
诺贝尔在1895年的遗嘱中并未设立经济学奖,不过瑞典央行为了纪念诺贝尔,在1968年增设此奖项,1969年起才开始颁发。
下面是1969年以来历年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及其贡献。
1969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挪威人 (1895-1973)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荷兰人 (1903-1994)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
前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后者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1970保罗·安·萨默尔森(PAUL A SAMUELSON )美国人 (1915- )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西蒙·库兹列茨(SIMON KUZNETS )美国人 (1901-1985)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2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英国人 (1904-1989)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 ARROW)美国人 (1921-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1973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苏联人 (1916- )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4弗·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澳大利亚人 (1899-1982)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瑞典人 (1898-1987)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汇总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
本文收集了自开始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1969年至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可以在需要时进行查阅和学习。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市场大部分交易都是为贸易而进行的,当然会出现一些贸易摩擦,买者很难得到想要买的买品,而卖者很难找到消费者。
在劳动力市场上许多公司也发现会有许多工作空缺,而一些失业人员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开发的理论是解释了市场上这种冲突,他们的理论是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也就是市场合理产出,他们的工作也就是意味着雇佣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人员和需求工作应该提供合理的机制。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森威廉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著名学者。
他的研究表明,市场和诸如公司等层级组织代表着不同的治理结构,在解决利益冲突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
艾利诺·奥斯特罗姆奥斯特罗姆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
她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为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而共同分享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值得敬仰,值得珍藏)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是为了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先生而颁发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授予那些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重大价值贡献的人。
经济学奖的评选标准与其他诺贝尔奖的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举行颁奖仪式,奖品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09年约为140万美元)。
以下即为历年获奖情况:#1969年(第六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拉格纳·福李希(挪威)、简·丁伯根(荷兰)#1970年(第七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保罗·萨缪尔森(美国)#1971年(第七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西蒙·库兹涅茨(美籍俄国人)#1972年(第七十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约翰·希克斯(英国)、肯尼斯·阿罗(美国)#1973年(第七十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华西里列昂惕夫(美籍俄国人)#1974年(第七十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奥地利)、刚纳·缪达尔(瑞典)#1975年(第七十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前苏联)、加林·库普曼斯(美国)#1976年(第七十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弥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77年(第七十七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哥特哈德·俄林(瑞典)、詹姆斯·米德(英国)#1978年(第七十八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赫伯特·西蒙(美国)#1979年(第七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威廉·刘易斯(美籍英国人)、西奥多·舒尔茨(美国)#1980年(第八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劳伦斯·克莱因(美国)#1981年(第八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詹姆斯·托宾(美国)#1982年(第八十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乔治·斯蒂格勒(美国)#1983年(第八十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罗拉尔·得布鲁(美国)#1984年(第八十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理查德·斯通(英国)#1985年(第八十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弗兰克·莫迪利安尼(意大利)#1986年(第八十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詹姆斯·布坎南(美国)#1987年(第八十七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罗伯特·索罗(美国)获奖者:莫里斯·阿莱斯(法国)#1989年(第八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特里夫·哈维莫(挪威)#1990年(第九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莫顿·米勒(美国)、哈利·马克维茨(美国)、威廉·夏普(美国)#1991年(第九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罗纳德·科斯(英国)#1992年(第九十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盖瑞·贝克(美国)#1993年(第九十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道格拉斯·诺斯(美国)、罗伯特·福格尔(美国)#1994年(第九十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约翰·纳什(美国)、约翰·海萨尼(美国)、莱英哈德·泽尔腾(德国)#1995年(第九十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小罗伯特·卢卡斯(美国)#1996年(第九十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詹姆斯·莫里斯(英国)、威廉·维克瑞(美国)#1997年(第九十七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罗伯特·莫顿(美国)、麦伦·斯科尔斯(美国)#1998年(第九十八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阿玛蒂亚·森(印度)#1999年(第九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罗伯特·蒙代尔(加拿大)#2000年(第一百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詹姆斯·赫克曼(美国)、丹尼尔·麦克法登(美国)#2001年(第一百零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乔治·阿科洛夫(美国)、迈克尔·斯宾塞(美国)、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2002年(第一百零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丹尼尔·卡纳曼(美国)、复农·史密斯(美国)#2003年(第一百零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克莱夫·格兰杰(英国)、罗伯特·恩格尔(美国)#2004年(第一百零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芬恩·基德兰德(挪威)、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美国)#2005年(第一百零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托马斯·谢林(美国)、罗伯特·奥曼(以色列)#2006年(第一百零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埃德蒙·菲尔普斯(美国)#2007年(第一百零七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莱昂尼德·赫维奇(美籍俄国人)、埃里克·马斯金(美国)、罗杰·迈尔森(美国)#2008年(第一百零八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保罗·克鲁格曼(美国)获奖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奥利弗·威廉姆森(美国)。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诺贝尔奖项中的一项,是为了纪念斯维尔德·瓦斯特里克·诺贝尔(Alfred Nobel)的事业和贡献而设立的。
自1969年起,诺贝尔经济学奖开始颁发,每年皆有一至三位得奖者。
本文将回顾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和他们的贡献。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首位获得者是荷兰经济学家约翰内斯·托赫特。
他因为他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获得了这一殊荣。
托赫特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相互关系,对于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继1969年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中涵盖了许多不同领域的经济学家,他们的贡献推动了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
在1970年,保罗·萨缪尔森获得了该奖项。
他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其著作《经济学》被广泛用作大学经济学教材。
他的研究对于理解宏观经济现象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另一位获奖者罗纳德·科斯则是在1991年获得奖项的。
科斯因为他对公司治理和合同理论的研究而被授予这一殊荣。
科斯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公司内外部分权和治理结构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并提出了“科斯定理”。
经济学奖项的获得者还包括许多其他领域的经济学家,例如,博弈论、市场设计、信息经济学等。
其中之一就是约翰·纳什,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是博弈论的开创者之一,他研究了非合作博弈的理论,对于理解策略决策和竞争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我们也不能忽略两位女性获得者的贡献。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2009年获得了这一奖项,她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奥斯特罗姆的研究关注于组织与市场、合作与契约之间的关系,她对于理解经济制度的演化和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最近的一位女性得主是埃斯特·迪弗洛,在2019年获得奖项。
迪弗洛是发展经济学领域的杰出学者,她的研究涉及贫困陷阱、教育投资以及性别不平等等问题。
她的贡献对于制定和实施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拉格纳·弗里希拉格纳·弗里希拉格纳·弗里希(1895年—1973年),1895年3月3日生于挪威奥斯陆,是数理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主要致力于长期经济政策和计划,特别是关于发展中国家问题。
弗里希教授发展了经济规划的决策模型,设计了设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数学规划方法。
中文名:拉格纳·弗里希国籍:挪威出生地:挪威奥斯陆出生日期:1895年3月3日职业:经济学家毕业院校:奥斯陆大学主要成就:荣获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生平简介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1895年生于奥斯陆,是数理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主要致力于长期经济政策和计划,特别是关于发展中国家问题。
1969年与简·丁伯根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19年,弗里希毕业于奥斯陆大学经济系。
只是在这个时候,他对经济学才发生了兴趣,从而促使他决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这门科学。
弗里希于20年代初离开挪威,先后到法、德、英、美、意等国的大学学习经济学。
弗里希教授发展了经济规划的决策模型,设计了设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数学规划方法。
他首先提出了经济计量学的定义,并第一个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首创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数学模型,最早把导致经济波动的因素区分为扩散作用和冲击作用两大类,将两者结合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为当代经济周期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在把经济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应于社会经济活动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
由于其在经济计量学及其应用方面做出的贡献,1969年,他被授予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1961年弗里希获意大利林西国家学院安东尼奥·弗尔特林纳里大奖。
他是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美国科学与技术协会、美国经济协会名誉会员,英国科学院、英国皇家经济学会通讯院士,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名誉博士。
1965年退休后,他仍然继续从事研究和写作,直到他1973年逝世。
1969—2017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完整资料).doc
(加拿大)
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国际宏观经济学
2000
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46](美国)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一般均衡理论,
局部均衡理论
1971
西蒙·库兹涅茨
Simon Kuznets[5]
(美国)
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哈佛大学
经济增长,
经济史
1972
约翰·希克斯
John R.Hicks[6]
(英国)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2006
埃德蒙·费尔普斯
Edmund S. Phelps[61](美国)
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宏观经济学
2007
里奥尼德·赫维茨
Leonid Hurwicz[62]
(美国)
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了基本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微观经济学
埃里克·马斯金
Eric S. Maskin[63]
1991
罗纳德·科斯
Ronald H. Coase[32]
(英国)
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美国斯坦福大学
Theory of market
institutions
1992
盖瑞·贝克
Gary S. Becker[33]
(完整word)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获奖原因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获奖原因(1969~2011)1969。
1。
31)1903。
4.12~1994.6.9),因发展和应用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而共同获得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0因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因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2年~1989.5。
20)和经济学家。
8.23~)因“在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上的贡献”而共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3。
5~1999.2.5)因在投入产出方法及其应用上的贡献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4年。
6~1987。
5。
17);新自由主。
8~1992.3.23).因对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互相依赖性的敏锐分析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5(1912.1。
19~1986.4.7斯(1910.8。
28~1985。
2.26)。
他们因在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论方面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6年,。
31~2006。
11。
16)。
因在消费分析、货币史、货币理论以及稳定性政策方面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77年,1899。
4。
23~1979.8.31907.6。
23~1995.12.22)。
因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资本流动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8。
15~2001.2.9)。
1979年, 。
4。
30~1998。
2.26)。
1.23~1991。
6.15)。
因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特别是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0)因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模型,并将这些模型应用于经济波动、经济政策的分析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11918.3.5~2002.3.11)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简介(至2006年)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简介(至2006年)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1936年生于英国 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威廉·维克瑞1914-1996,生于美国 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1944年生于美国纽约,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197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迈伦·斯科尔斯1941年-1961年获McMasler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芝加哥MBA学位1969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1933年生于印度桑蒂克尼坦曾就读于加尔各答大学、剑桥大学。
1959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德尔1932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曾就读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195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进行了分析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 赫克曼1944 年生于美国芝加哥,曾就读于科罗拉多学院。
197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
现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
丹尼尔-L-麦克法登1937 年生于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的瑞雷,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
1962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
现为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 )生于194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 )生于1943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斯蒂格利兹(Joseph E. Stiglitz )生于1943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
历届诺奖得主
11
西 奥 多 · 舒 尔 茨 Theodore W. Schultz (美国) 1979 年 芝加哥经济学派 成员、芝加哥大学 教授及经济系系 主任 研究农业以及整个 经济的发展方面做 出了突出贡献 发展经济学 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 研究, 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 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他成为美国农业经济学领域的 一位重要人物
纲纳·缪达尔(瑞典) Karl· yrdal 1974 年 Gunnar· M
毕业于斯德哥尔 摩大学法学院;任 教于瑞士日内瓦 国际研究生院,斯 德哥尔摩大学
货币和经济波动理 论方面的开创性贡 献以及对经济社会 和制度现象的内在 依赖性进行的精辟 分析 宏观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是瑞典学派和新制度学派以及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 一。 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 波动, 并深入分析了经济、 社会 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9
在隆德大学,斯德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Bertil ·Ohlin(瑞典) 1977 年 哥尔摩商学院,剑 桥大学,哈佛大学 学习和深造。任职 于哥本哈根大学, 斯德哥尔摩商学 院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 国际资本运动理论 做出了开拓性的研 究 国际经济学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 现代国际贸 易理论的创始人, 提出的贸易理 论被认为是第一次较完整地阐 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区际 和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体系, 完成 了著称世界经济学坛的著作 《区 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 最终形成 俄林贸易理论体系
13
詹姆士·托宾 James Tobin (美国) 1981 年 学习于哈佛大学, 任教于耶鲁大学
阐述和发展了凯恩 斯的系列理论及财 政与货币政策的宏 观模型在金融市场 及相关的支出决 定、就业、产品和 价格等方面的分析 做出了重要贡献 宏观经济学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资料一览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资料一览(lihaim 整理2012.7)年度照片简介获奖缘由2011Thomas Sargent 萨金特1943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
196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71年至1987年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1991年至1998年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2003年任教于纽约大学至今。
因对“宏观经济因果关系上的实验法研究”上所做出的贡献而获奖。
他们解决诸如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如何受临时利率增长或减税的影响问题上研究出了方法。
Christopher Sims 西姆斯1942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
1968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4-1990年任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
1990年以来,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经济学教授。
2010Peter A. Diamond 戴蒙德美国经济学家。
1940年生,196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教学生涯。
自1966年起至今,戴蒙德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2002至2003年,戴蒙德被推选为美国经济协会主席。
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理论进一步分析。
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许多经济现象,包括“为何在存在很多职位空缺的时候,仍有众多人失业”。
三人建立的经济模型还有助于人们理解“规章制度和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职位空缺和工资”。
Dale T. Mortensen 莫特森1939年出生于美国。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维拉马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现任职于美国西北大学。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皮萨里德斯1948年出生在塞浦路斯,拥有塞浦路斯与英国双重国籍。
现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1973年获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6年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此后留校任职至今。
现任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教授。
2009Elinor Ostrom奥斯特罗姆(1933-2012)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政治经济学家、行政学家和政策分析学家。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弗农·史密斯 ( 2002 )
▪ 克莱夫·格兰杰 ( 2003 )
▪ 罗伯特·恩格尔 ( 2003 )
▪ 芬恩·基德兰德 (2004)
▪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 2004 ) ▪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 2005 )
▪ 罗伯特·约翰·奥曼 (2005) ▪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 2006 )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拉格纳·弗里希 ( 1969 )
▪ 简·丁伯根 ( 1969 )
▪ 保罗·萨缪尔森 ( 1970 )
▪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 1971 )
▪ 约翰·希克斯 ( 1972 )
▪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 1972 )
▪ 华西里·列昂惕夫 ( 1973 ) 1969-1980 ▪ 纲纳·缪达尔 ( 1974 )
▪ 约翰·福布斯·纳什 ( 1994 )
▪ 莱因哈德·泽尔腾 ( 1994 )
▪ 詹姆斯·莫里斯 ( 1996 )
▪ 罗伯特·默顿 ( 1997 ) 2000-2011
▪ 阿马蒂亚·森 ( 1998 )
▪ 詹姆斯·赫克曼 ( 2000 )
▪ 乔治·阿克尔洛夫 ( 2001 )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 2001 )
▪ 西奥多·舒尔茨 ( 1979 )
▪ 劳伦斯·克莱因 ( 1980 )
▪ 詹姆斯·托宾 ( 1981 )
▪ 罗拉尔·德布鲁 ( 1983 )
▪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 1985 )
▪ 罗伯特·索洛 ( 1987 ) 1981-1999
▪ 特里夫·哈维默 ( 1989 )
▪ 哈里·马科维茨 ( 1990 )
▪ 罗纳德·科斯 ( 1991 )
▪ 道格拉斯·诺斯 ( 1993 )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北京时间10月9日,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名单揭晓。
为表彰获奖者在女性劳动力市场中的研究建树,瑞典皇家科学院将此奖授予了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本届诺贝尔奖的收官奖项。
10月2日到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的得主已陆续揭晓。
正式颁奖仪式将于2023年12月10日举行。
戈尔丁是第三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学者。
和其他奖项相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极为稀少:2009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科学奖的女性;2019年,埃丝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因其在缓解全球贫困方面的研究而获奖,她是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得奖时仅47岁。
本届获奖者戈尔丁生于1946年,是美国经济历史学家和劳动经济学家,曾于2013-2014学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
她以在女性和经济领域的历史研究而闻名,研究涵盖奴隶制、战争的经济影响、女性劳动力、移民、新交易政策、收入不平等、技术变革、教育以及收入中的性别差异。
在该领域,她研究了几个世纪以来职业女性角色的变化,以及男女之间持续薪酬差距的原因。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现场“戈尔丁的发现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她可以解释为什么性别差距在上世纪80年代突然开始缩小。
”诺贝尔委员会成员RandiHjalmarsson表示,戈尔丁的研究表明,女性在就业市场中的作用并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随着社会规范、女性对自己在工作场所和家庭前景的看法而起伏不定,其中一些想法是在女性生命早期形成的。
经济科学奖委员会主席Jakob Svensson表示:“了解女性在劳动中的作用对全社会而言很重要。
正是因为戈尔丁的开创性研究,我们现在对潜在因素以及未来可能需要解决的障碍有了更多的了解。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名单汇总(1969-2022年)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名单汇总(1969-2022年)2022年获奖1、本·伯南克(英文:Ben Shalom Bernanke,1953年12月13日-)2、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男,1953年10月出生2021年获奖1、吉多·W·因本斯(Guido W. Imbens),1963年9月3日出生2、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生于1960年9月18日。
3、戴维·卡德(David E.Card),美国经济学家,1956年出生于加拿大圭尔夫2020年获奖1、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B.Wilson)2、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grom),男,1948年4月20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2019年获奖1、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生于1964年2、艾丝特·杜芙若(EstherDuflo),1972年10月25日出生于法国巴黎3、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1961年2月21日出生于印度孟买2018年获奖1、保罗·罗默(Paul M.Romer),生于1955年2、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2017年获奖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男,1945年9月12日2016年获奖1、本特·霍姆斯特罗姆(英语:Bengt Holmstrom;瑞典语:Bengt Robert Holmström),男,67岁,1949年4月18日出生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2、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1948年生于英国伦敦2015年获奖1、安格斯·迪顿(Angus Stewart Deaton),1945年10月19日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2、让·梯若尔(Jean Tirole)教授2013年获奖1、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2、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3、尤金·法玛(Eugene F. Fama,1939年2月14日-)2012年获奖1、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 Shapley ),1923年6月2日生于美国麻省剑桥2、阿尔文·埃利奥特·罗思(英语:Alvin Eliot Roth,1951年12月19日-)2011年获奖1、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1942年10月21日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2、托马斯·萨金特,1943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美国经济学家2010年获奖1、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男,1948年2月20日出生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2、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1939年2月2日-2014年1月9日)3、彼得·戴蒙德,美国经济学家。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森威廉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著名学者。
他的研究表明,市场和诸如公司等层级组织代表着不同的治理结构,在解决利益冲突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艾利诺-奥斯特罗姆奥斯特罗姆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
她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 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维奇马斯金迈尔森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为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而共同分享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他们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增加了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的理解。
他们的理论被广泛应用在解释社会中不同性质的冲突、贸易纠纷、价格之争以及寻求长期合作的模式等科学领域。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这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恩格尔和克莱夫·格兰杰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卡尼曼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史密斯则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1969 拉格纳·弗里希 1895-1973出生地:挪威奥斯陆,奥斯陆大学。
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发展了动 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
简·丁伯根 1903-1994出生地:荷兰海牙,莱顿大学物理学博士,荷兰经济学院教授。
经济计 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
1970 保罗·安·萨默尔森 1915-出生地:美国印第安纳州,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 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 西蒙·库兹列茨 1901-1985出生地:俄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教授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 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2 约翰·希克斯 1904-1989英国经济学家。
早年毕业于牛津大学,1926年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 1932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伦敦经济学院、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1946年起任 牛津大学教授。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1921-哈佛研究所特约高级研究员。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 福利理论。
1973 华西里·列昂惕夫 1916-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4 弗·冯·哈耶克 1899-1982生于澳大利亚。
纲纳·缪达尔 1898-1987生于瑞典。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 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1975 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 1912-1986,生于俄国比得堡,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在1939年创立了 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佳林·库普曼斯 1910-1985生于荷兰格来夫兰,毕业于乌特里特大学。
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 于经济计量学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获奖原因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获奖原因(1969~2011)1969~1973.1.31)1903.4.12~1994.6.9),因发展和应用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而共同获得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02009.12.13)因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1985.7.9)因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2~1989.5.20)~)因“在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上的贡献”而共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3(1906.8.5~1999.2.5)因在投入产出方法及其应用上的贡献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4~1987.5.17);~1992.3.23)。
因对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互相依赖性的敏锐分析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5奇·康托罗维奇(1912.1.19~1986.4.7)和美籍荷兰经济学家现代数理经济学的开~1985.2.26)。
他们因在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论方面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6年,美国经济(1912.7.31~2006.11.16)。
因在消费分析、货币史、货币理论以及稳定性政策方面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7林(1899.4.23~1979.8.3)德华·米德(1907.6.23~1995.12.22)。
因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资本流动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8(1916.6.15~2001.2.9)。
1979年, ~1998.2.26)和英国经济学(1915.1.23~1991.6.15)。
因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特别是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0因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模型,并将这些模型应用于经济波动、经济政策的分析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盘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盘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69-2017)【2017年经济学诺奖得主理查德·塞勒】行为金融学奠基者,芝加哥大学教授,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塞勒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决策心理学。
在行为金融学方面,塞勒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
【2016年经济学诺奖得主哈特】Oliver Simon Arcy Hart,美国经济学家,他关注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公司金融和法律经济学等研究领域,是合同理论、现代厂商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的创立者之一。
专著《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是其代表作,书中他进一步发展了产权理论,提出了“不完全合同”理论。
【2016年经济学诺奖得主霍姆斯特罗姆】霍姆斯特罗姆现任麻省理工学院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教授,是一位知名的微观经济学家,他最知名研究领域为契约和激励理论,特别是将相关理论用于公司,企业治理及金融危机期间流动性问题的研究。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安格斯·迪顿】安格斯·迪顿因研究消费、贫困和福利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主要观点是: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无效。
【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梯若尔】让·梯若尔(JeanTirole)教授,1953年8月9日出生于法国,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担任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科研所长,同时在巴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并先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1984年至今担任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杂志副主编。
因为他在“市场力量及管制”的分析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被授予诺贝尔奖。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尤金·法马、拉尔斯·彼得·汉森和罗伯特·席勒】他们因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取得显著成就而获此殊荣。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尔文·罗斯及罗伊德·沙普利】阿尔文·罗斯及罗伊德·沙普利因在稳定配置理论及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69—2014)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69—2014)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69—2014)获奖时年份获得者(国家)得奖原因所在机构领域Affiliation at the time of the Field award1969 朗纳·弗里施Ragnar Frisch[2]他们建立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挪威奥斯陆大学计量经济学(挪威)济过程,前者是现代经济学的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3](荷兰)奠基人之一,后者是全综合性宏观经济模型的首创者。
荷兰经济学院(The NetherlandsSchool of Economics)计量经济学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保罗·萨缪尔森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Paul A. 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amuelson[4]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MIT)(美国)部领域西蒙·库兹涅茨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Simon Kuznets[5]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美国哈佛大学(美国)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 [6](英国)万灵学院(牛津大学)肯尼斯·约瑟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夫·阿罗和福利经济理论Kenneth J. 美国哈佛大学Arrow[7]美国)华西里·列昂惕夫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Wassily 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美国哈佛大学Leontief[8]运用(美国)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9](瑞典)弗里德里希·奥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古斯特·冯·哈耶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数据暂无克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Friedrich Augustvon Hayek [10] (英国)一般均衡理论,局部均衡理论经济增长,经济史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理论投入产出分析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美国)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Bertil Ohlin [14]西奥多·舒尔茨 Lewis[18]圣卢西亚)劳伦斯·克莱因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Lawrence R. 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 Klein[19]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美国)模型詹姆士·托宾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美国)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19751976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Leonid Vitaliyevich前者在 1939 年创立了享誉全球俄罗斯科学院Kantorovich [11] 的线形规划要点,后者将数理(苏联)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佳林·库普曼斯他们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Tjalling C. 了贡献Koopmans [12] (美国)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 [13] 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美国耶鲁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宏观经济学19771978 (瑞典)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 Meade [15](英国)赫伯特·西蒙 HerbertSimon[16](美国)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国际经济学E. 英国剑桥大学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A. 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管理科学1981James Tobin [20] 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美国耶鲁大学宏观经济学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1979Theodore W. Schultz[17](美国)威廉·阿瑟·刘易斯 Sir Arthur美国芝加哥大学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发展经济学1980宏观经济学美国纽约城市大学金融经济学意大利)詹姆斯·麦基公共选择研究中心尔·布坎南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 Center for Study of JamesM. 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 Public Choice公共财政学Buchanan Jr. [25] 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位于美利坚合众国弗吉尼亚州(美国)费尔法克斯县)罗伯特·索洛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Robert M. 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Solow [26] 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MIT )(美国)的投入他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院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特里夫·哈维默马科维茨美国)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Stigler [21] (美国)罗拉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 [22](法国)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美国芝加哥大学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概括了帕累托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美国加州大学的存在定理约翰·理查德·尼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古拉斯·斯通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RichardStone [23]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证(英国)分析的基础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Modigliani [24]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产业组织一般均衡理论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学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 1990莫里斯·阿莱斯 Maurice Allais [27](法国)经济增长理论局部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TrygveHaavelmo [28] (挪威)建立了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计量学Harry Markowitz [29] M. 他们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默顿·米勒Merton H. Miller[30](美国)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31(]美国)1991 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32](英国)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H.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美国斯坦福大学性1992 盖瑞·贝克Gary S. Becker[33]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扩展到对于人类行为的分析上,包括非美国芝加哥大学1993 1994 1995美国)市场经济行为Theory of marketinstitutions微观经济学,社会经济学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 前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Fogel[34]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美国)“制度变迁理论”后者用经济史道格拉斯·诺斯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Douglass C. 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美国华盛顿大学North[35](美国)约翰·海萨尼John C.Harsanyi[36] (美国)美国加州大学约翰·福布斯·纳什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John F. Nash Jr. 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37]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美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德国波恩大学Selten[38](德国)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 Lucas Jr.[39](美国)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美国芝加哥大学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经济史博弈论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宏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1997 1998 1999 2000 2001詹姆斯·莫里斯JamesA. 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 Mirrlees [40](英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国)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威廉·维克里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William 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 Vickrey [41]献(美国)前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英国剑桥大学1996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罗伯特·C·默顿C.Robert Merton[42](美国)迈伦·斯科尔斯 Myron Scholes [43] (美国)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后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美国哈佛大学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然而得奖次年其以得奖理论经营的长期资产管理基金(Long-Term CapitalS.Management,LTCM )亦因其公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式失效而破产告终阿马蒂亚·森 Amartya Sen [44] (印度)罗伯特·蒙代尔A.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匮乏的研究等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殊荣 Robert Mundell [45](加拿大)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46](美国)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丹尼尔·麦克法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登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Daniel L. 美国加州大学 McFadden [47(] 美国)乔治·阿克洛夫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 George A. 奠定了基石他们的理论迅速得Akerlof [48-49(] 美到了应用,从传统的农业市场美国加州大学国)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他们的贡献美国芝加哥大学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国际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迈克尔·斯彭斯来自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A. Michael 部分Spence[50](美国)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51]美国)丹尼尔·卡内曼DanielKahneman[52(]美国)弗农·史密斯VernonSmith[53](美国)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一个新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L.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研究确定了标准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III[54](美国)克莱夫·格兰杰Clive W.J.Granger英国)芬恩·基德兰德经济心理学,实验经济学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Finn E. Kydland[55-56](挪威)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美国纽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Prescott [57](美国)罗伯特·约翰·奥Robert J.Aumann[58-59(]以色列)托马斯·克罗姆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理性分析中心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比·谢林ThomasC. Schelling[59-60](美国)博弈论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系和公共政策学院埃德蒙·费尔普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斯所取得的研究成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宏观经济学Edmund S.Phelps[61(]美国)里奥尼德·赫维茨Leonid Hurwicz[62]罗杰·梅尔森Roger B. Myerson[64-65] (美国)保罗·克鲁格曼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75][78] (塞浦路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2007 (美国)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了基本Maskin[63](美国)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微观经济学美国芝加哥大学2008 PaulKrugman[66-67]对经济活动的贸易模式和区域的分析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美国)埃莉诺·奥斯特2009 2010 罗姆ElinorOstrom[68-72](美经济治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尤其是对普通民众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作出的贡献和经济治理分析,奥利弗·威廉姆尤其是企业边际领域方面的贡森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宏观经济学中对成因及其影 响的实证研究
宏观经济计量学
创建“稳定分配”的理论,并 进行“市场设计”的实践。
博弈论
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
实证经济学
近十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其简介
年份 2000 获得者 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尔·麦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乔治·阿克洛夫 George A. Akerlof 迈克尔·斯彭斯 A. Michael Spence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丹尼尔·卡内曼 Daniel Kahneman 弗农·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2003 罗伯特·恩格尔 Robert F. Engle III 克莱夫·格兰杰 Clive W.J. Granger 芬恩·基德兰德 Finn E. Kydland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罗伯特·约翰·奥曼 Robert J. Aumann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 林 Thomas C. Schell 埃德蒙·费尔普斯 Edmund S. Phelp 里奥尼德·赫维茨 Leonid Hurwicz 埃里克·马斯金 Eric S. Maskin 罗杰·梅尔森 Roger B. Myerson 保罗·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Elinor Ostrom 奥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E. Williamson 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得奖原因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 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 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 奠定了基石他们的理论迅速得 到了应用,从传统的农业市场 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他们的贡献 来自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 部分 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 结合在一起,为创立一个新的 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 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 研究确定了标准 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 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 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 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 响 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 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 因素 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 与合作的理解 相关领域 计量经济学
2001
信息经济学
2002
经济心理学
实验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2004
宏观经济学
2005
博弈论
2006 2007
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 所取得的研究成就 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了基本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2008 2009
2010
对经济活动的贸易模式和区域 的分析 经济治理,尤其是对普通民众 作出的贡献和经济治理分析, 尤其是企业边际领域方面的贡 献 在"市场搜寻理论"中具有卓越 贡献理论, 劳动经济学
2011
2012
2013
戴尔·莫滕森 Dale T. Mortensen 克里斯托弗· 皮萨里德 斯 Christopher A.Pissarides 托马斯·萨金特 Thomas J.Sargent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Christopher Sims 埃尔文·罗斯 Alvin E. Roth 罗伊德·沙普利 Lloyd S. Shapley 尤金.法玛 Eugene Fama 拉尔斯·汉森 Lars Peter Hansen 罗伯特·希勒 Robert J. Sh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