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 乙烯、烯烃
高中化学第三节--乙烯-烯烃ppt课件
![高中化学第三节--乙烯-烯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a5e154fad6195f312ba699.png)
七、烯烃(单烯烃)
•1、概念: 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烯烃。
•2、烯烃的通式:CnH2n (n≥2)同环烷烃通式 最简式:CH2
结构特征: 与C=C双键相连的四个原子在同一个面上, .
其余的可能共面,也可能不共面。
3、烯烃的同分异构体
⑴ 碳链异构: 在分子中由于支键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
实验1 :在空气中点燃乙烯
现象:点燃纯净的乙烯,它能在空气里 燃烧,有明亮的火焰。
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C 2 C H 2 3 O H 2 点 燃2 C 2 2 H O 2 O ( L )
.
实验2:把甲烷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实验3:把乙烯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现象: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 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逐渐褪色。 说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乙烯 能被氧化,具有还原性,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而甲烷比较稳定。 结论1: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区别乙烯和 甲烷等饱和烷烃。
.
如果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碳碳双键发生断裂 了,但又没有其它原子存在,这时会发生什 么变化呢?
CH2=CH2 CH2=CH2
―→ ―CH2 ― CH2― ―→ ―CH2 ― CH2―
…… ……
.
催化剂
nCH2=CH2
[CH2—CH2] n
乙烯聚合过程
聚合反应: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分子(单体)互相 结合成分子量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
H OH
浓硫酸 170 ℃
CH2=CH2 + H2O
分子内脱水
乙醇(酒精) 注意:浓硫酸与乙醇的体积比为3:1.将浓硫酸注入乙醇, 浓硫酸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
3装置:液+液→气体(乙烯)
化学 必修2 乙烯 烯烃
![化学 必修2 乙烯 烯烃](https://img.taocdn.com/s3/m/360d00aaf524ccbff1218424.png)
四、乙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1.25g/L)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2、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①燃烧 实验 和O2反应 实验现象
明亮火焰伴有黑烟
产生黑烟是因为: 含碳量高,燃烧不充分;火焰明亮 是碳微粒受灼热而发光 CH2=CH2+3O2
点燃
2CO2 +2H2O
4、装置类型: 液+液→气体(乙烯)
水银球插 到液面以下
碎瓷片:防 止溶液暴沸
实验注意事项:
1.原料是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按体积比约是1:3, (将浓硫酸缓慢地注入到乙醇中,边注入边轻轻摇动) 2.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热时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溶液暴沸, 4. 加热时温度要迅速升到170℃以防副反应发生,温 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到液面下,但不接触烧瓶底部
催化剂
[ CH2-C=CH-CH2]n CH3 聚异戊二烯 (天然橡胶)
nCH2=CH2 + nCH2=CH-CH=CH2→
催化剂
[ CH2-CH-CH2-CH=CH-CH2 ]
|
n
CH3
不同单体加聚时还要考虑可能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苯乙烯与乙烯间的加聚反应:
8、烯烃的同分异构体
① 官能团异构: ② 碳链异构(先定碳链,后移双键): ③ 官能团位置异构: 写出分子式为C5H10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④顺反异构
产生顺反异构体的原因:
双键的化合物——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如
果每个双键碳原子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 或原子团,双键上的4个原子或原子团在
空间就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产生两种
不同的异构,即顺反异构 。
[思考与交流】产生顺反异构体的条件是什么? ①分子中具有碳碳双键(C=C)。 ②组成双键的每个碳原子必须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 原子团.即a b ,a’ b’ 。
高中化学5.3乙烯烯烃第一课时课件旧人教必修2.ppt
![高中化学5.3乙烯烯烃第一课时课件旧人教必修2.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8a6f9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f.png)
I
II
IIII
IV
①如图上所示,I、Ⅱ、Ⅲ、Ⅳ装置可盛放的试 剂是:(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I A ,Ⅱ B ,Ⅲ A ,Ⅳ D 。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H2SO4 D.酸性KMnO4溶液 ②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I中品红褪色。
③使用装置Ⅱ的目的是 除去SO2 。 ④使用装置Ⅲ的目的是 验证SO2是否除。净 ⑤确证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IV中紫色KMnO4褪。色
小结: 一 、 乙烯的分子结构
n 分子式: C2H4
n 电子式: n 结构式: n 结构简式:
CH2=CH2 H2C=CH2
n 模型:
n 空间构型:
平面(矩形)
二、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再见
2、迅速升温至1700C目的?
1400C乙醇会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副产品乙醚。
3、温度计水银球所在的位置?
温度计的水银球必须伸入液面以下,因为温度计 指示的是反应温度。
4、能否用排空法收集乙烯? 不能,因为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
5、实验结束是先撤酒精灯还是先撤导管? 先撤导管,防止倒吸。
6、加热过程中混合液颜色如何变化?
如果把青桔子和熟苹果放在同一个
? 塑料袋里,系紧袋口,这样一段时间后青
桔子就可以变黄、成熟。
这种气体是:
乙烯
一 、 乙烯的分子结构
.H. H.. H :C.. : C..: H
HH
不饱和烃:
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碳原子所结合 的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里的氢原子数,这样的 烃叫做不饱和烃。
CH2=CH2 乙烯 CH3CH=CH2
溶液由无色变成棕色最后43;C2H5OH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b28c3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4.png)
【导语】对⾼⼀有机化合物的知识点学习,主要集中在化学必修⼆的第三章中。
下⾯是为您带来的⾼⼀化学必修⼆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仔细地记忆能给你的考试建⽴更多的得分基础。
⾼⼀化学必修⼆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1. 烯烃、炔烃、⼆烯烃、苯⼄烯的加成: H2、卤化氢、⽔、卤素单质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3. 不饱和烃的衍⽣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5. 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级脂肪酸⽢油酯)的加成物质的加成: H2注意:凡是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加热6.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
条件:光照.7.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溶液):条件-- Fe作催化剂(2)浓硝酸: 50℃-- 60℃⽔浴 (3)浓硫酸: 70℃--80℃⽔浴8. 卤代烃的⽔解: NaOH的⽔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新制氢卤酸9. ⼄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反应. 6.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10.酯类的⽔解: ⽆机酸或碱催化 6. 酚与 1)浓溴⽔ 2)浓硝酸四、能发⽣加成反应的物质⾼⼀化学必修⼆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1.常见20种⽓体:H2、N2、O2、Cl2、O3、HCl、HF、CO、NO、CO2、SO2、NO2、N2O4、H2S、NH3、CH4、C2H4、C2H2、CH3Cl、HCHO、记住常见⽓体的制备反应:H2、O2、Cl2、NO、CO2、SO2、NO2、NH3、C2H4、C2H22.容易写错的20个字:酯化、氨基、羰基、醛基、羧基、苯酚、铵离⼦、三⾓锥、萃取、过滤、蘸取、砷、锑、硒、碲、坩埚、研钵3.常见的20个⾮极性分⼦⽓体:H2、N2、O2、Cl2、F2、CO2、CH4、C2H4、C2H2、BF3液体:Br2、CCl4、C6H6、CS2、B3N3H6固体:I2、BeCl2、PCl5、P4、C604.20个重要的数据(1)合成氨的适宜温度:500℃左右(2)指⽰剂的变⾊范围甲基橙:3.1~4.4(红橙黄) 酚酞:8.2~10(⽆粉红红)(3)浓硫酸浓度:通常为98.3% 发烟硝酸浓度:98%以上(4)胶体粒⼦直径:10-9~10-7m(5)王⽔:浓盐酸与浓硝酸体积⽐3:1(6)制⼄烯:酒精与浓硫酸体积⽐1:3,温度170℃(7)重⾦属:密度⼤于4.5g•cm-3(8)⽣铁含碳2~4.3%,钢含碳0.03~2%(9)同⼀周期ⅡA与ⅢA元素原⼦序数之差为1、11、25(10)每⼀周期元素种类第⼀周期:2 第⼆周期:8 第三周期:8 第四周期:18第五周期:18 第六周期:32 第七周期(未排满)(最后⼀种元素质⼦数118) (11)⾮⾦属元素种类:共23种(已发现22种,未发现元素在第七周期0族)每⼀周期(m)⾮⾦属:8-m(m≠1)每⼀主族(n)⾮⾦属:n-2(n≠1)(12)共价键数:C-4 N-3 O-2 H或X-1(13)正四⾯体键⾓109°28′ P4键⾓60°(14)离⼦或原⼦个数⽐Na2O2中阴阳离⼦个数⽐为1:2 CaC2中阴阳离⼦个数⽐为1:1NaCl中Na+周围的Cl-为6,Cl-周围的Na+也为6;CsCl中相应离⼦则为8 (15)通式:烷烃CnH2n+2 烯烃CnH2n 炔烃CnH2n-2 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元醇CnH2n+2O 饱和⼀元醛CnH2nO 饱和⼀元酸CnH2nO2有机物CaHbOcNdCle(其他的卤原⼦折算为Cl)的不饱和度Ω=(2a+d+2-b-e)/2 (16)各种烃基种类甲基—1 ⼄基-1 丙基-2 丁基-4 戊基-8(17)单烯烃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有机化合物中H的质量分数为25%(18)C60结构:分⼦中含12个五边形,25个六边形(19)重要公公式c=(1000×w%×ρ)/MM=m总/n总 M=22.4×ρ标(20)重要的相对分⼦质量100 Mg3N2 CaCO3 KHCO3 C7H1698 H2SO4 H3PO478 Na2O2 Al(OH)3 C6H616 O~CH45.20种有⾊物质⿊⾊:C、CuO、MnO2、FeO、Fe3O4黄⾊:Na2O2、S、AgI、AgBr(浅黄)红⾊:红磷、Cu2O、Cu、NO2、Br2(g)、Fe(SCN)3蓝⾊:Cu(OH)2、CuSO4•5H2O绿⾊:Cu2(OH)2CO3、CuCl2溶液、Fe2+6.常见的20种电⼦式H2 N2 O2 Cl2 H2OH2O2 CO2 HCl HClONH3 PCl3 CH4 CCl4NaOH Na+ - Na2O2 Na+ 2-Na+ MgCl2 -Mg2+ -NH4Cl + - CaC2 Ca2+ 2--CH3 —OH7.20种重要物质的⽤途(1)O3:①漂⽩剂②消毒剂(2)Cl2:①杀菌消毒②制盐酸、漂⽩剂③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3)N2:①焊接⾦属的保护⽓②填充灯泡③保存粮⾷作物④冷冻剂(4)⽩磷:①制⾼纯度磷酸②制烟幕弹和燃烧弹(5)Na:①制Na2O2等②冶炼Ti等⾦属③电光源④NaK合⾦作原⼦反应堆导热剂(6)Al:①制导线电缆②⾷品饮料的包装③制多种合⾦④做机械零件、门窗等(7)NaCl:①化⼯原料②调味品③腌渍⾷品(8)CO2:①灭⽕剂②⼈⼯降⾬③温室肥料(9)NaHCO3:①治疗胃酸过多②发酵粉(10)AgI:①感光材料②⼈⼯降⾬(11)SO2:①漂⽩剂②杀菌消毒(12)H2O2:①漂⽩剂、消毒剂、脱氯剂②⽕箭燃料(13)CaSO4:①制作各种模型②⽯膏绷带③调节⽔泥硬化速度(14)SiO2:①制⽯英玻璃、⽯英钟表②光导纤维(15)NH3:①制硝酸铵盐纯碱的主要原料②⽤于有机合成③制冷剂(16)Al2O3:①冶炼铝②制作耐⽕材料(17)⼄烯:①制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②植物⽣长调节剂(果实催熟)(18)⽢油:①重要化⼯原料②护肤(19)苯酚:①制酚醛树脂②制合成纤维、医药、合成⾹料、染料、农药③防腐消毒(20)⼄酸⼄酯:①有机溶剂②制备饮料和糖果的⾹料8.20种常见物质的俗名重晶⽯-BaSO4 明矾-KAl(SO4) 2•12H2O 蓝矾、胆矾-CuSO4•5H20熟⽯膏-2CaSO4•H2O ⽯膏-CaSO4•2H2O ⼩苏打-NaHCO3纯碱-Na2CO3 碳铵—NH4HCO3 ⼲冰-CO2 ⽔玻璃(泡花碱) -Na2SiO3氯仿-CHCl3 ⽢油-CH2OH-CHOH- CH2OH ⽯炭酸-C6H5OH福马林林(蚁醛)-HCHO 冰醋酸、醋酸-CH3COOH 草酸-HOOC—COOH硬脂酸-C17H35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油酸-C17H33COOH⽢氨酸-H2N—CH2COOH9.20个重要的化学⽅程式(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C+2H2SO4(浓) CO2↑+2SO2↑+2H2O(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4)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5)C+H2O(g) CO+H2 (6)3Fe+4H2O(g) Fe3O4 +4H2(7)8Al+3Fe3O4 9Fe+4Al2O3 (8)2Mg+CO2 2MgO+C(9)C+SiO2 Si+2CO↑ (10)2H2O2 2H2O+O2↑(11)2NaCl+2H2O 2NaOH+H2↑+Cl2↑ (12)4NH3+5O2 4NO+6H2O(13)2Na2O2+2CO2=2Na2CO3+O2 (14)4Fe(OH)2+O2+2H2O=4Fe(OH)3(15)N2+3H2 2NH3 (16)2SO2+O2 2SO3(17)2C2H5OH CH2=CH2↑+H2O (18)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19)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20)C2H5Br+H2O C2H5OH+HBr10.实验5题I.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0例(1)称量时,先两盘放⼤⼩质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2)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3)在试管中加药品时先加固体后加液体.(4)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5)⽤排⽔法收集⽓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6)制取⽓体时,先检验⽓密性后装药品.(7)做可燃性⽓体燃烧实验时先检验⽓体纯度后点燃.(8)收集⽓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后再收集.(9)除去⽓体中杂质时必须先净化后⼲燥,⽽物质分解产物验证时往往先检验⽔后检验其他⽓体.(10)焰⾊反应实验时,每做⼀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焰上灼烧到⽆⾊时,后做下⼀次实验.(11)⽤H2还原CuO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通H2.(12)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定量蒸馏⽔后再沿器壁缓慢注⼊浓硫酸.(13)做氯⽓的制备等实验时,先滴加液体后点燃酒精灯.(14)检验SO42-时先⽤盐酸酸化,后加BaCl2.(15)检验NH3(⽤红⾊⽯蕊试纸)、Cl2(⽤淀粉KI试纸)等⽓体时,先⽤蒸馏⽔润湿试纸后再与⽓体接触.(16)中和滴定实验时,⽤蒸馏⽔洗过的滴定管先⽤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液;先⽤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1~2分钟后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17)做⽓体的体积测定实验时先冷却⾄室温后测量体积,测量时先保证左右装置液⾯⾼度⼀致后测定.(18)配制Fe2+,Sn2+等易⽔解、易被氧化的盐溶液,先把蒸馏⽔煮沸,再溶解,并加少量相应⾦属粉末和相应酸.(19)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元素时,在⽔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20)检验蔗糖、淀粉等是否⽔解时,先在⽔解后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后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化学必修⼆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三)1.常见的10e-粒⼦和18e-粒⼦10e-粒⼦:O2-、F-、Ne、Na+、Mg2+、Al3+、OH-、HF、H2O、NH2-、NH3、H3O+、CH4、NH4+18e-粒⼦:S2-、Cl-、Ar、K+、Ca2+、HCl、HS-、O22-、F2、H2S、PH3、H2O2、CH3F、N2H4、CH3OH、CH3NH2、C2H62.常见物质密度对⽐密度⽐⽔轻的:苯、甲苯、⼄醇、氨⽔、⼄酸⼄酯、油脂、Na、K密度⽐⽔重的:CCl4、硝基苯、溴苯、苯酚、浓硫酸、浓硝酸3.极易溶于⽔的物质⽓体:NH3、HF、HCl、SO2、HCHO液体:CH3OH、CH3CH2OH、CH3COOH、H2SO4、HNO3、⼄⼆醇、丙三醇4.重要的电极反应式阳极:4OH--4e-=2H2O+O2↑ 2Cl--2e-=Cl2↑ M-xe-=Mx+阴极:Cu2++2e-=Cu 2H++2e-=H2↑负极:M-xe-=Mx+ H2-2e-=2H+ H2-2e-+2OH-=2H2O正极:2H++2e-=H2↑ O2+4e-+2H2O=4OH- O2+4e-+4H+=4H2O5.化学仪器上的“0”刻度(1)滴定管:“0”刻度在上.(2)量筒:⽆“0”刻度. (3)托盘天平:“0”刻度在刻度尺最左边;标尺中央是⼀道竖线⾮零刻度.Ⅳ棉花团在化学实验中的⽤途(1)作反应物①纤维素硝化反应时所⽤脱脂棉是反应物.②⽤棉花团包裹Na2O2粉末,然后通过长玻璃管⽤嘴向Na2O2粉末中吹⽓,棉花团能燃烧.(2)作载体①⽤浸⽤NaOH溶液的棉花吸收HCl、HBr、HI、H2S、Cl2、Br2、SO2、NO2等⽓体.②焰⾊反应时可⽤脱脂棉作盐或盐溶液的载体,沾取盐的固体粉末或溶液放在⽆⾊⽕焰上灼烧,观察焰⾊.(3)作阻挡物①阻挡⽓体:制NH3或HCl时,由于NH3或HCl极易与空⽓中的⽔蒸⽓结合,⽓压减⼩,会导致外部空⽓冲⼊,⾥⾯⽓体排出,形成对流,难收集纯净⽓体,在试管⼝堵⼀团棉花,管内⽓体形成⼀定⽓压后排出,能防⽌对流.②阻挡液体:制C2H2时,若⽤⼤试管作反应器,应在管⼝放⼀团棉花,以防⽌泡沫和液体从导管⼝喷出.③阻挡固体:A.⽤KMnO4制取O2时,为防⽌⽣成的K2MnO4细⼩颗粒随O2进⼊导管或集所瓶,堵塞导管.B.碱⽯灰等块状固体⼲燥剂吸⽔后变为粉末.在⼲燥管出⼝内放⼀团棉花,以保证粉末不进⼊后续导管或仪器Ⅴ检查⽓密性①微热法:如图甲.A.把导管b的下端浸⼊⽔中,⽤⼿紧握捂热试管a,B.导管⼝会有⽓泡冒出;C.松开⼿后,⽔⼜会回升到导管b中 ,这样说明整个装置⽓密性好.②液差法A.启普发⽣器:如图⼄.向球形漏⽃中加⽔,使漏⽃中的液⾯⾼于容器的液⾯,静置⽚刻,液⾯不变,证明装置⽓密性好B.简易发⽣器:如图丙.连接好仪器,向⼄管中注⼊适量⽔,使⼄管液⾯⾼于甲管液⾯.静置⽚刻,若液⾯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③液封法:如图丁.关闭活塞K从长颈漏⽃加⽔⾄浸没下端管⼝,若漏⽃颈出现稳定的⾼度⽔柱,证明装置不漏⽓.6. 分⼦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 烯烃和环烷烃;7. 分⼦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 炔烃和⼆烯烃;8. 分⼦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元醇和饱和醚;9. 分⼦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元醛和饱和⼀元酮;10. 分⼦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元羧酸和饱和⼀元酯;如n=7,有以下五种: 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乙烯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乙烯](https://img.taocdn.com/s3/m/11ce71ac783e0912a3162aaa.png)
体现了乙烯的什么性质? 现象是什么?
性质:乙烯的可燃性 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碳含量较高,燃烧不充分)
反应方程式: CH2=CH2+3O2点→燃 2CO2+2H2O
体现了乙烯的什么性质?
现象:酸性高猛酸钾溶 液褪色褪色
性质:还原性
四、乙烯的化学性质
记录
1、氧化反应:
明亮火焰,少量黑烟 ⑴燃烧:CH2=CH2+3O2 点燃 2CO2+2H2O ⑵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被氧化)
a.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的产物是CO2 b. 此性质可用于鉴别烷烃和烯烃,但不能用于 除去烷烃中的烯烃(引入新的杂质CO2)
二、从石蜡油中获得乙烯的实验探究
1. 注意事项 ① 石蜡油:17个及其以上的碳原子的液态烷烃的 混合物 ② 碎瓷片的作用:催化剂,增大受热和反应面积 ③ 加热位置:碎瓷片,因为石蜡油沸点较低,试 管底部的余热足以使其挥发,当接触酒精灯直接 加热的碎瓷片就可立即分解
→聚乙烯纤维→无纺布
→乙醇→燃料、化工原料
乙
→涤纶→纺织材料等
烯 →洗涤剂、乳化剂、防冻液
→醋酸纤维、酯类
→增塑剂
→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聚氯乙烯塑料→包装袋、管材等
→合成润滑油、高级醇、聚乙二醇
记录
乙烯的产量作为衡量一个
国家化工产业发展的水平的标志。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原 料,也是最重要的石油产品。
在一定条件下,乙烷和乙烯都能制备氯
乙烷CH3CH2Cl。试回答: 1.乙烷制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
_C_H_3_C_H__3+__C_l_2 __光_照__C__H_3_C_H_2_C_l_+__H_C_l___取__代_;反应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e077613051e79b89680226ae.png)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塑料的主要原料。
一直以来,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水平的标志。
在高中化学必修二中,我们重点学习了乙烯的性质,在选修《有机化学基础》中,我们将由乙烯扩展到烯烃。
烯烃的化学性质是一个重要的高中化学知识点。
1.基本理论1.1概述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一类链烃,叫做烯烃。
2.通式:CnH2n(n≥2)说明:①烯烃的实验式相同,都为CH2,碳氢质量比为6:1,即含碳的质量分数都为85.7%,含氢的质量分数都为14.3%。
②烯烃与环烷烃的通式相同,但二者不是同系物。
当n≥3时,碳原子数相同的烯烃和环烷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3.物理性质一般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例如熔、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液态时的密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
2.性质应用2.1烯烃的官能团、通性和同分异构体1.官能团在烯烃分子里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里的氢原子数,烯烃分子中C=C双键里的一个键容易断裂,C=C双键里的这种碳原子还可以结合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C=C双键是烯烃的官能团。
2.通性:烯烃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等。
①加成反应CH3-CH=CH2+Br2→CH3-CHBr-CH2Br(1,2-二溴丙烷)备注:烯烃和卤化氢,卤素单质,氢气和水等四类物质发生加成。
②氧化反应a.烯烃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燃烧通式为CnH2n+(3n/2)O2→nCO2+nH2O③加聚反应丙烯在一定条件下聚合的化学方程式为:nCH3CH=CH2→[CH(CH3)-CH2]n3.综合应用1.烯烃的臭氧氧化分解规律烯烃在经臭氧氧化后在Zn存在下水解,可发生如下反应:R1-CH=C(R3)-R2→R1-CHO+R2-CO-R3此反应称为臭氧分解。
其反应规律是:“C=C”双键断裂,碳原子上各形成一个“C=O”双键,若原“C=C”上有氢原子,则生成醛(或进一步氧化成羧酸),无氢原子则生成酮。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人教版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26c4f7aaea998fcd220eca.png)
教学设计来自石油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的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产品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乙烯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发展化工水平。
所以从乙烯的用途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出发,使学生有亲切感和重视感,学习中重视介绍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乙烯的性质和重要反应--加成反应。
乙烯的结构组成是研究乙烯化学性质的关键,乙烯的化学性质是重点,加成反应是乙烯的特征反应,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习时,注意从乙烯的结构角度深化学生认识,建立“组成--性质--用途”的关系,使学生能更加深入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相关性质,能从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但是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还不深刻,需要进一步深化。
甲烷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饱和烃,为不饱和烃乙烯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设计思路乙烯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物质,也是有机合成的基础原料,从生活各个领域正在使用的乙烯产品作为开篇引课,目的是显示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再利用多媒体辅助、动画模拟、实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乙烯的性质和结构,进一步加强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乙烯的加成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加成反应的原理,本节课开始先从探究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乙烯不同于甲烷的性质,引出乙烯及结构的介绍,再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加成反应的机理,加深学生对加成反应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烯的来源。
认识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特点。
2.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重点是加成反应。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认识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2.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乙烯分子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领会内因决定外因的辩证关系,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2.使学生感受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科学辩证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1537946aeaad1f347933f2d.png)
乙醇和乙酸
要点:1、乙醇的分子结构及反应机理:与Na、催化氧化、燃烧 、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机理
2、羟基与氢氧根的比较:前者不显电性、不能独立存在;后者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能独立存在于离子晶体或溶液中
3、不同环境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考点: 9、烷烃、烯烃、炔烃、苯、苯的同系物性质的比较
液溴
溴水
溴的CCl4溶液 KMnO4(H+)溶液
烷烃
溴蒸气、光照 下取代反应
不反应,液态 烷烃萃取
不反应,互溶 不褪色
不反应
烯烃 常温加成褪色 常温加成褪色 常温加成褪色 氧化褪色
炔烃 常温加成褪色 常温加成褪色 常温加成褪色
苯
一般不反应, 不反应,发生 不反应,互溶
乙烯和苯
考点:1、乙烯的氧化反应、加成反应中问题的比较: a.甲烷与乙烯燃烧现象的比较:烟 b.乙烯通入溴水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现象比较:前者褪色分层 c.甲烷和乙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比较:只有后者褪色 d.制氯乙烷用乙烯与HCl加成和用乙烷与Cl2取代的比较:后不纯 2、烃燃烧的计算规律:
不能发生反应
H2、X2、HX、H2O、HCN等加成 火焰明亮带黑烟 火焰很明亮带浓黑烟
KMnO4(H+)溶液褪色
发生反应
KMnO4(H+)溶液褪色
发生反应
鉴别 用途
Br2/KMnO4(H+)不褪色
Br2、KMnO4(H+)均褪色
燃料、化工原料 植物生长调节剂、原料 | 氧炔焰、化工原料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
考点: 14、苯、甲苯、苯酚的性质比较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乙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乙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95a592ea58da0116d17496f.png)
分层次作业和研究性学习作业 1.完成课本第 72 页第 1、3、6 题。 2.查阅乙烯相关材料,开展以“身边的乙烯”为主 题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根据需求自主完成作业,自评互评。 巩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运用 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解释)双键两侧的碳原子分别与溴原子相连,像 乙烯这样,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侧的碳原子 分别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连形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叫加成反应。
<迁移应用> (资料在线)原子的经济利用 提供新的认识视角,从原子利用率上来看,加成反 应是最经济实惠的。 (真人模仿)乙烯加聚反应 【应用拓展】乙烯的其他重要应用;(展示图片) 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可以得到燃料乙烷,快速止疼制剂 氯乙烷和酒精等产品,也可以自身加成得到聚乙烯。 (实物展示)对比储物瓶密封的青橘与成熟苹果共 处若干天后的变化。 小组讨论交流,将核心知识记录在学案上。 学生合作实验,讨论交流,并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 举例说明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学生积极思考,体会乙烯碳碳双键在化学反应中的 断键情况。 学生观看录像,对比思考加成反应的特点 学生展示共识,简要整理。 通过真人模仿,加深对加聚反应原理的认识。
高二化学第二册第五章乙烯烯烃知识点
![高二化学第二册第五章乙烯烯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c690920b4e767f5bcfce15.png)
高二化学第二册第五章乙烯烯烃知识点
烯烃是指含有C=C键(碳-碳双键)(烯键)的碳氢化合物。
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整理的第五章烷烃知识点,请大家认真
学习。
1、乙烯结构特点:
①2个C原子和4个氢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②乙烯分子里的双键里的一个键易于断裂
2、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可使溴水褪色
(2)氧化反应:1)可燃性:空气中火焰明亮,有黑烟;2)可以使KMnO4(H+)溶液褪色
(3)聚合反应:乙烯加聚为聚乙烯
3、用途:制取酒精、塑料等,并能催熟果实。
4、工业制法:从石油炼制
实验室制法:
原料:酒精、浓H2SO4(浓H2SO4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收集:排水集气法。
操作注意事项: 1.乙醇和浓硫酸按体积比1:3混合可提高乙醇利用率,混合时应注意将硫酸沿玻璃棒缓缓加入乙醇中边
加边搅拌.2.温度计要测量反应物温度所以要插入液面以
下.3.为防液体爆沸应加入碎瓷片 4.为防止低温时发生副反
应所以要迅速升温到170℃5.烧瓶中液体颜色逐渐变黑,是由于浓硫酸有脱水性;6.反应完毕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灭酒
精灯.
5、烯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CnH2n(n2)
(2)烯烃的通性:①燃烧时火焰较烷烃明亮
②分子里含有不饱和的双键,容易发生氧化、加成和聚合反应。
第五章烷烃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持
续关注查字典化学网。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中化学新课突破(人教必修2):3.2 第一课时 乙烯【自主预习、课堂达标】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中化学新课突破(人教必修2):3.2 第一课时 乙烯【自主预习、课堂达标】](https://img.taocdn.com/s3/m/68d7ce1b84868762cbaed547.png)
人教版必修2:——乙烯知识点一烯烃1.不饱和烃与烯烃2.烯烃的实验探究(1)实验操作(2)实验现象B处:溶液紫色褪去。
C处:溶液红棕色褪去。
D处:点燃时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3)实验结论①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石蜡油分解产生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气态产物。
②气态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实际是烯烃和烷烃的混合物。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烃的分子式为C3H6,符合通式C n H2n,故该分子属于烯烃(2)某无色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烯烃(3)某无色气体能使溴水褪色,该气体可能是烯烃答案(1)×(2)×(3)√2.下列物质属于不饱和烃的是解析分子中含或—C≡C—的烃属不饱和烃,B项不是烃,D项C8H18符合烷烃通式是饱和烃。
答案 C知识点二乙烯1.乙烯的组成与结构(1)乙烯的组成及表示方法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C2H4H··C··H····C··H··H分子结构空间构型乙烯为平面结构,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共平面2.乙烯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无色气体稍有气味难溶比空气略小3.(1)氧化反应(2)加成反应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的加成反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乙烯的用途(1)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2)在农业生产中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催熟剂。
[探究思考]如何区分甲烷和乙烯?甲烷中有乙烯如何除去?提示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褪色,由此可区别甲烷(烷烃)和乙烯(烯烃)。
另外根据乙烯分子中含碳量大,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浓黑烟,而甲烷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也可以区别。
高中化学必修二 乙烯、烯烃54页PPT
![高中化学必修二 乙烯、烯烃54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617cfa2f60ddccdb38a00c.png)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高中化学必修二 乙烯、烯烃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第1课时乙烯 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第1课时乙烯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90c348ee06eff9aef807d0.png)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1课时乙烯[学习目标定位] 1.会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知道乙烯的结构特点,了解烯烃的概念。
2.知道乙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3.知道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会写乙烯与H2、HCl、Cl2、H2O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石蜡油分解产物的实验探究1.按表中实验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B中溶液紫红色褪去C中溶液红棕色褪去D处点燃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实验结论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上述实验结果显示,石蜡油(烷烃)分解产物中有不同于烷烃的物质产生,即烯烃。
2.请说明上述实验石蜡油(烷烃)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烯烃可以归纳总结1.不饱和烃与烯烃2.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它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从石油中可以获得大量乙烯,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标志;它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1.下列物质属于不饱和烃的是()A. B.C.CH2===CH—CH3D.C8H18答案 C二乙烯的分子结构按要求填空归纳总结2.关于乙烯分子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 2===CH 2B .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C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D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 D三 乙烯的化学性质1.乙烯的氧化反应 (1)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2)写出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什么甲烷燃烧没有黑烟,而乙烯燃烧有较浓的黑烟? 答案 C 2H 4+3O 2――→点燃2CO 2+2H 2O ,乙烯燃烧时有较浓的黑烟是因为乙烯分子里含碳量(85.7%)比较大,未完全燃烧,产生碳的小颗粒造成的。
(3)乙烯可以作为水果的催熟剂,可以使生果实尽快成熟,但是用浸泡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与果实或花朵放在一起,可以延长果实或花朵的成熟期,达到保鲜的目的。
乙烯-烯烃知识点汇总(全)
![乙烯-烯烃知识点汇总(全)](https://img.taocdn.com/s3/m/27ebe0392cc58bd63086bd7a.png)
乙烯 烯烃知识点总结一、乙烯的组成和结构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CH 2 〓 CH 2乙烯分子的结构:键角约120°,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属平面四边形分子。
二、乙烯的制法工业上所用的大量乙烯主要是从石油炼制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中别离出来的。
实验室制备原理及装置① 浓H 2SO 4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② 浓硫酸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3∶1。
配制该混合液时,应先加5 mL 酒精,再将15 mL 浓硫酸缓缓地参加,并不断搅拌。
③ 由于反响温度较高,被加热的又是两种液体,所以加热时容易产生暴沸而造成危险,可以在反响混合液中加一些碎瓷片加以防止。
〔防暴沸〕④ 点燃酒精灯,使温度迅速升至170℃左右,是因为在该温度下副反响少,产物较纯。
⑤ 用排水法收集满之后先将导气管从水槽里取出,再熄酒精灯,停止加热。
〖讨论〗此反响中的副反响,以及NaOH 溶液的作用①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液加热会出现炭化现象,使生成的乙烯中含有CO 2、SO 2等杂质。
SO 2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因此,检验乙烯气体之前,应该使气体先通过NaOH 溶液,除去CO 2和SO 2。
②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到140℃,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C 2H 5-O-C 2H 5〕三、乙烯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2.化学性质〔1〕氧化反响a.燃烧 CH 2=CH 2+3O 2−−→−点燃2CO 2+2H 2O 〔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b.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2〕加成反响: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响。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红棕色褪去〕乙烯除了与溴之外还可以与H2O、H2、卤化氢、Cl2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响,如工业制酒精的原理就是利用乙烯与H2O的加成反响而生成乙醇。
〔见?自主学习能力测评?P633〕聚合反响nCH2==CH2EMBED−−−→−催化剂—CH2—CH—n〔聚乙烯〕其中 CH2=CH2 为单体—CH2—CH2—为链节 n为聚合度聚乙烯的分子很大,相对分子质量可到达几万到几十万。
高二化学烯烃的化学性质
![高二化学烯烃的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a124e218de80d4d8d15a4f8b.png)
加聚反应
1 加聚反应 不饱和单体间通过加成反应相互结合生成 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①单烯烃(包括它们的物生衍)式
如:制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 有机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等
② 共轭二烯烃(包括它们的物生衍)
单体的二个双键同时打开,形成含有一个新的双健的链节
③两种不同单体(包括它们的物生衍)
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 燃烧: (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催化氧化: 2CH2=CH2+O2 2、加成反应:
催化剂 加热、加压
2CH3CHO 乙醛
3、加聚反应:
常见的加成反应:
烯烃 CH2=CH2 + H-H CH2=CH2 + H-Cl CH2=CH2 + H-OH
催化剂 △ 催化剂
例、某高分子化合物可以表示为,
则合成该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D
)
例、工程塑料ABS树脂(结构简式如下),合成时 用了三种单体,ABS树脂的结构简式:
这三种单体的结构简式分别 CH2=CH—CN CH2=CH—CH=CH2
是:
.
炔烃的化学性质
碳碳三键由一个单键和两个键能小于单键 的弱键组成。反应时弱键容易断裂。易发生加 成、氧化、加聚等反应,能和溴水、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反应。 C≡C与H2、X2、HX、H2O:
CH3-CH3 (乙烷) CH3-CH2Cl(氯乙烷)
催化剂
催化剂
△,加压CH3-CH2-OH(乙醇)
CH2=CH2 + H-CN
△,加压 CH3-CH2-CN (丙烯腈)
CH2=CH-CH=CH2 +Br2
1,2加成
CH2=CH-CH=CH2 +Br2
高二化学乙烯烯烃课件 人教
![高二化学乙烯烯烃课件 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15273a9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8.png)
分子式: 电子式: HH
C2H4 H ∶¨C ∷¨C∶H H
结构式: 结构简式: HH C C H CH2 CH2
分子几何构型: 六原子共平面
二、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
CH2 CH2
H
OH
乙醇
浓硫酸
170℃
CH2
乙烯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脱水剂
CH2↑+H2O
讨论1.反应方程式中为什么要标明温度?
讨论10.一个完整的气体制备装置应包括几个部分?
发生 装置
净化 装置
收集 装置
尾气处 理装置
实验室制取乙烯发生装置与除杂装置连接顺序如何?
动画
三、乙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的 气体,难溶于水。在标准状况时密度为1.25g/l与空气接 近
提问:用什么方法收集乙烯?点燃乙烯时,火焰与甲烷有
CH2 CH2
浓硫酸
170℃
H
OH
CH2 CH2↑+H2O
CH2 H
CH2 + CH2
OH
H
CH2
浓硫酸
140℃
C2H5OC2H5 +H2O
OH
讨论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请同学们思考: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装置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种气体的 发生装置类似?
固-液、液-液加热
液-液、固-液不加热
什么不同?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乙烯能否使酸性KMnO4(aq)或溴水褪色?
为什么?
2、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与酸性KMnO4(aq):可被酸性KMnO4(aq)氧化(利用此反应 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
高中化学必修二乙烯烯烃
![高中化学必修二乙烯烯烃](https://img.taocdn.com/s3/m/7c0ac63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1.png)
问:乙烯、丙烯1:1混合所得的加聚反应产物有几种
试写出C4H8的同分异构体
1、碳链异构:由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异构
烷烃同分异构体书写的实质就是写碳链异构
CnH2n+2 n≥1整数
单键
氢
烯烃通式为CnH2nn≥2整数
含有C=C的烃叫做烯烃
烯烃是不饱和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少于饱和烃里的氢原子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含有C=C 或 C≡C
不饱和烃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2、乙烯的结构:
A
B
A
D
△
① ② ③ ④
装置①中品红溶液褪色
除去SO2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性质实验
检验SO2是否除尽
装置③不褪色装置④褪色
2能说明二氧化硫存在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确认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H2SO4
1700C
问题三: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
问题四: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吗
不可以因为乙烯M=28g/mol密度和空气M均=29g/mol密度接近.
防止暴沸
问题五:液体混合顺序
问题七:撤除仪器步骤
先撤管再灭灯
碱石灰干燥不用浓硫酸
浓硫酸缓缓倒入乙醇中
问题六:如何得到干燥的乙烯
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2SO4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 C+2H2S04浓=2SO2↑+CO2↑+2H2O 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1下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①______;②______; ③______;④______ 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H2SO4 D.酸性KMnO4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乙烯(提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乙烯(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9d8b5e2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1.png)
⼈教版⾼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烯(提⾼)H 两个未成对电⼦C C 精品⽂档⽤⼼整理⼈教版⾼中化学必修⼆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烯【学习⽬标】1、以⼄烯为例,加深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结构—性质—⽤途的关系;2、了解⼄烯的分⼦结构,熟悉其主要性质和重要⽤途;3、初步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
【要点梳理】【⼄烯 ID :402314&⼄烯的分⼦组成及其结构】要点⼀、⼄烯的组成和结构1、⼄烯的组成⼄烯的分⼦式为 C 2H 4。
⽐较 C 2H 4 与 C 2H 6(⼄烷)可知,⼄烯分⼦⽐碳原⼦数相同的⼄烷分⼦少两个氢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HH HH HHHCC H每个碳原⼦上失去1个氢原⼦H..结合成共价键 HCCHHH⼄烯即⼄烯分⼦中碳碳之间为双键,⼄烷分⼦中碳原⼦是“饱和”的,⼄烯分⼦中碳原⼦是“不饱和”的。
⼄烯的电⼦式为。
2、⼄烯的结构⼄烯的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 CH 2=CH 2。
其分⼦中的 2 个碳原⼦和 4 个氢原⼦都处在同⼀平⾯上,它们彼此之间的键⾓为 120°,空间结构为。
⼄烯的两种分⼦模型如下图所⽰:要点⼆、⼄烯的性质1、⼄烯的物理性质⼄烯是⽆⾊、稍有⽓味的⽓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1.25g ·L -1(略⼩于空⽓的密度),难溶于⽔,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2、⼄烯的化学性质与只含碳碳单键的烷烃相⽐,⼄烯分⼦中因碳碳双键的存在⽽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装置:实验步骤与现象:实验步骤将⽓体通⼊酸性⾼锰酸钾溶液中将⽓体通⼊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排⽔法收集⽓体验纯后,点燃实验现象溶液褪⾊溶液褪⾊⽕焰明亮,伴有⿊烟结论⼀:⽯蜡油分解产⽣了能使⾼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的⽓态产物,由此可知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烷烃不能使酸性⾼锰酸钾溶液褪⾊)不同的烃。
结论⼆:研究表明,⽯蜡油分解的产物主要是⼄烯和烷烃的混合物。
要点诠释:a.碎瓷⽚起催化作⽤。
高中化学必修二考点知识讲解与同步练习17---烃 有机高分子材料
![高中化学必修二考点知识讲解与同步练习17---烃 有机高分子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72197b1fba0d4a7303763adb.png)
高中化学必修二考点知识讲解与同步练习烃有机高分子材料[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了解烃的概念及分类,了解常见烃的组成及结构,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2.初步认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组成、性能,了解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性能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
一、烃1.烃的概念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依据:烃分子中碳原子间成键方式的不同及碳骨架的不同。
3.常见烃分子结构探究目的:通过学习甲烷、乙烯、乙炔的分子结构,理解常见烃的分子结构特点。
活动记录:烃甲烷乙烯乙炔电子式化学键C—H共价单键C—H共价单键和共价键C—H共价单键和—C≡C—键球棍模型分子结构特点碳原子4个单电子完全和4个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单键,形成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碳和碳形成碳碳双键,剩余价键完全和氢原子形成C—H单键,键和键夹角为120°,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内碳和碳形成碳碳三键,剩余价键和氢原子形成C—H单键,键和键夹角为180°,2个氢和2个碳原子成直线结构(1)含有碳和氢两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就属于烃( ×)提示烃是分子中只含C和H两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2)属于烃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氢原子个数可以为奇数( ×)提示根据碳原子的4价键理论,烃分子中的氢原子一定为偶数。
(3)甲烷、乙烯和乙炔分子中都只含有碳和氢两元素,故它们是同系物( ×)提示三者的结构不同,甲烷分子中全部为单键,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炔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而且分子组成上也不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故不为同系物。
(4)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故分子组成为C6H12的烃一定属于烯烃( ×)提示分子组成为C6H12的烃,可以是烯烃,也可能属于环烷烃,如环己烷。
(5)苯的分子式为C6H6,结构简式为,分子高度不饱和,故苯分子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属于烯烃( ×)提示苯分子中含有,结构简式是一种习惯写法,分子中不含有,属于芳香烃。
高二化学乙烯-烯烃3
![高二化学乙烯-烯烃3](https://img.taocdn.com/s3/m/8c097f5ba6c30c2259019e74.p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成的1,2-二溴乙烷的质量是 ( D)
A、2.8 g
B、4.6 g
C、9.2 g
D、28.2 g
15、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D )
A、CH4
B、C2H6
C、CCl4
D、C2H4
16、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D)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由丙烯之间的相互加成可得到聚丙烯
一、乙烯
1、乙烯的来源及其在石油化工中的地位
A 、来源——石油及石油产品的分解 B、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 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石蜡油分解实验
饱和烃
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
单结键合,剩余价键
均与
原子结氢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已达到“
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也称为烷烃。
烷烃通式: CnH2n+2 (n≥1整。数)
乙烯 溴分子
1,2-二溴乙烷
★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双键(或三键)
两端的碳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 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1、在一定条件下,写出下列反应:
CH2 = CH2 + H2 → CH2 = CH2 + HCl→ CH2 = CH2 + HClO→
CH2 = CH2 + Cl2→ CH2 = CH2 + H2O→
A.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B硫酸的洗气瓶
B.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气瓶 C.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 D.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3.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
A.CH3CH3
B.CH3CHCl2
B
C.CH3CH2OH D.CH3CH2Br
4、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酒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制乙烯, 其副反应常伴有SO2产生,SO2也能使溴水或 KMnO4(H+)溶液褪色。请回答:
①
②
③
④
总结乙烯的化学性质
氧化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H2=CH2
2CO2+2H2O
H2
Ni
CH3—CH3
加成
Br2
CH2Br—CH2Br
HCl
催化剂、加温、加压
CH3—CH2Cl
H2O
CH3—CH2OH
聚合
[ CH2—CH2]n
练习: 1.工业上的乙烯主要来源于 ,它是一种 色、 味 的气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乙烯时用 法收集。 2.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还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 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
H
H
空间构型:
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120°,平面型分子。
3、乙烯的物理性质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 于水,比空气轻,可用排水法收集 (不用排空气法)。
4、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烯分子内碳碳双键的键能(615KJ/mol) 小于碳碳单键键能(348KJ/mol)的二倍,说明 其中有一条碳碳键键能小,容易断裂。
鉴别乙烯 和甲烷
⑵加成反应: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红棕色褪去
HH H C C H + Br—Br
HH
HC CH
Br Br
1,2-二溴乙烷
HH H C C H + Br—Br
HH HC CH
Br Br
碳碳双健中两个化学键的强度不同
1,2-二溴乙烷 无色液体
反应实质: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断开一个, 2个Br 分别直接与2个价键不饱和的C结合。
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 氧化硫。 (1)下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①__A____;②____B__;
③__A____;④___D___
(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H2SO4 D.酸性KMnO4溶液
(2)能说明二氧化硫存在的现象是 __装__置_①__中__品__红__溶_液__褪__色____。
控制反应温度, 防止制取的乙烯不纯, 因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气体杂质.因此 反应得迅速加热到1700左右;温度计插入液面 以下.
问题二:浓硫酸的作用?反应中体现了浓 硫酸的什么性质?
CCHH23=-CCHH22-↑O+浓1HH7H0220OSCO4 浓硫酸起催化剂、脱水性作用
问题三: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 防止暴沸。
A、3:1
B、 1:3
C、2:3
D、 3:2
19、将烷烃、烯烃按体积比5:1混合,混合气体体积
是相同状况下等质量氢气体积的1/16,则混合气体的
组成是 ( )
B
A、甲烷、乙烯 B、乙烷、丙烯
C、丁烷、乙烯 D、甲烷、丁烯
20、下列物质能够使溴水褪色,且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C
A.CH4
B.SO2
C.C2H4
D. H2S
21、1 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完全后,再与氯气发
生取代反应,整个过程中最多消耗氯气 (C )
A、3 mol
B、4 mol
C、5 mol
D、6 mol
22、一种气态烷烃和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 10 g,混合气体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2密度 的12.5倍,该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溴水的试剂 瓶时,试剂瓶总质量增加了8.4 g,组成混合
10、下列分子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的是(AD )
A、CO2 B、P4 C、CH4 D、C2H4
12、1molCH2=CH2与氯气完全加成后再与氯气取代,整个
过程最多需Cl2的物质的量为(C
)
A.1mol B.4mol C.5mol
D.6mol
13.四氯乙烯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干洗衣服的干洗剂
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家用不粘锅内侧涂覆物质的主
CH3—CH = C︳—CH2—CH3 CH3
3-甲基-2-戊烯
CH2=C︳—CH2—CH =CH2
CH2CH3
2-乙基-1,4-戊二烯
14、向装有溴的玻璃瓶中通入乙烯,结果玻璃瓶质 量增加4.2 g,则溴吸收的乙烯在标况下体积是
( C)
A、22.4 L
B、11.2 L
C、3.36L
D、4.48L
问题四: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吗?
不可以,因为乙烯M=28g/mol密 度和空气M均=29g/mol密度接近.
问题五:液体混合顺序? 浓硫酸缓缓倒入乙醇中
问题六:如何得到干燥的乙烯? 碱石灰干燥,不用浓硫酸。
问题七:撤除仪器步骤? 先撤管,再灭灯。
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 H2SO4C反+应2生H成2S少04量(浓的△)二=2氧S化O硫2↑+。CO2↑+2H2O。
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下列关于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
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它们都属于纯净物
B、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它们的分子中都不含氢原子
D、它们都可由乙烯只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二、烯烃(单烯烃)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
2、烯烃的通式:CnH2n (n≥2) 同环烷烃通式
3、烯烃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①SO2、C2H4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 。 ②如何检验C2H4中混入SO2?如何除去?检验SO2 除尽的方误的是(C )
A.乙烯分子里含有C=C双键;
B.乙烯分子里所有的原子共平面;
C.乙烯分子中C=C双键的键长和乙烷分子中C-C单键的键 长相等。
D.乙烯分子里各共价键之间的夹角为120。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 除_去__S_O_2_气__体_,__以__免__干_扰__乙__烯__的__性_质__实__验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检_验__S_O_2_是__否_除__尽___。 (5)确认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_____装__置__③_不__褪__色__,_装__置__④__褪__色________。
17、将19 g乙烯和甲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
溴水后,溴水增重7 g,则混合气体中乙烯的
体积分数是( D)
A、75%
B、50%
C、30%
D、25%
18、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它们分子里的 碳原子数相同。将1.0体积的这种混合气体在氧 气中充分燃烧,生成2.0体积的CO2和2.4体积的 水蒸气(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则混 合气中烷烃和烯烃的体积比为( C)
聚乙烯
说明:1、聚乙烯是高分子有机物、混合物,无固定的分子式, 无固定熔沸点。
2、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废弃物,微生物不能降解,是白色污染 物。
由不饱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 合物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化 合物的分子,这样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同时又是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5、乙烯的用途
⑴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
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⑵植物生长调节剂
西红柿或香蕉的催熟实验
6、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 、试剂:浓硫酸与无水乙醇(体积比3:1) 23、、装原置理::CC液HH+23=液-CC→HH气22-↑O+浓1HH7H0220OSCO4
问题一:实验中温度计的作用?温度计插入位置?
CCHH23=-CCHH22-↑O+浓1HH7H0220OSCO4
不饱和烃
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少于饱和烃里的氢 原子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含有C=C 或 C≡C)。
含有C=C的烃叫做烯烃。
烯烃是不饱和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烯烃通式为CnH2n(n≥2整数)
2、乙烯的结构: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 :
HH H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