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力矩1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学平衡方程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此也是按 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进行的,但为不定解。在 工程实际中,通常是分解为方向互相垂直的 两个分力 运用力系加减原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 以得到下面的推论: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此三个力的作 用线必汇交于一点。此推论称为三力平衡汇 交定理。 请自行证明。
6、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并分别 作用于这两个物体。这个公理概括了自然界 的物体相互作用的关系,表明 了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必须强调指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 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的,因此,决不能认 为这两个力相互平衡,这与两力平衡公理中 的两个力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柔索约束 由绳索、胶带、链条等形成的约束称为柔索 约束。这类约束只能限制物体沿柔索伸长方 向的运动,因此它对物体只有沿柔索方向的 拉力。
2、光滑面约束 当两物体直接接触,并可忽略接触处的摩擦 时,约束只能限制物体在接触点沿接触面的 公法线方向约束物体的运动,不能限制物体 沿接触面切线方向的运动,故约束反力必过 接触点沿接触面法向并指向被约束体,简称 法向压力。
2力的三要素实践证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决定于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点的位置这三个因素就称为力的三要素1力是矢量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而且又满足矢量的运算法则因此力是矢量或称向量2力的单位力的国际制单位是牛顿或千牛顿其符号为n或kn3集中力均布力均布载荷集中力
第一篇 工程力学基础 概 述
第一节 静力学基本概念
一、 力的概念及作用形式 1、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 用将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者 使物体产生变形。前者称为力的外效应;后 者称为力的内效应。 2、力的三要素 实践证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决定 于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 用点的位置,这三个因素就称为力的三要素
1-2 力矩、力偶、力的平移
汽车制动踏板 力矩平衡实例
绕定点转动的物体平衡的条件是 :各力对转动中心 O 点的矩的代数和等于零,即合力矩为零。用公式表示为:
力矩平衡实例
双动气缸均压式夹紧装置
双动气缸均压式夹紧装置
二、力偶
力偶实例
攻螺纹 观察思考 力偶实例
1.力偶的概念 力偶—— 一对等值、 反向且不共线的平行力, 用符号 (F, F′) 表示。 两个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两个力作用线 所决定的平面称为力偶的作用面。
2.力偶的特性
(1)力偶中的两个力在力偶的作用面内任一坐标轴上 的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因而力偶无合力,同时也不能和 一个力平衡,力偶只能用力偶来平衡。
(2)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矩恒为常数,且等于 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力偶在作用面内移动和转动
推论1: 力偶可在它的作用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而 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推论2: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只 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力偶的转向不变,就不会改变力偶 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1—2
力矩、力偶、力的平移
了解力矩、力偶、力向一点平移的结果。 一、力矩 1.力对点的矩
推门
拧螺母
力 F对点 O 的矩定义为:力的大小 F 与力臂h的乘积 冠以适当的正负号,用符号 MO(F)表示。通常规定:力 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为正,反之为负。
力矩的单位名称为牛顿米( N·m)。
MO(F)=±Fh
力矩总是相对于矩心而言的,不指明矩心来 谈力矩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即:作用于物体上 的力可以对任意点取矩,矩心不同,力对物体的 力矩也不同。
观察思考
2.合力矩定理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 等于力系 中各分力对同一点力矩的代数和。 即:
1-2力矩力偶力的平移
力矩为零的情形:
1)力等于零;
2)力臂等于零。
应当注意:一般来说,同一个力对不同点产生的力矩是不同的,因此不指明矩心而求力矩是无任何意义的。在表示力矩时,必须标明矩心。即力矩与矩心的位置有关。
推论一: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转移,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推论二: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三、力的平移定理
力的平移定理——若将作用在刚体某点(A点)的力(F)平行移到刚体上任意点(O点)而不改变原力的作用效果,则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这个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来的力对新作用点之矩。
力偶矩是代数量,一般规定:使物体逆时针转动的力偶矩为正,反之为负。力偶矩的单位是N•m,读作“牛米”。
4.力偶的性质
性质1:力偶中的两个力在其作用面内任意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因而力偶无合力,也不能和一个力平衡,力偶只能用力偶来平衡。
性质2: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恒为常数,且等于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作业
教学反思
2.合力矩定理
3.力矩的平衡条件
二、力偶的概念
1.定义:
大小相等、方向反向、作用线平行但不共线的两个力。用符号(F,F′)表示。
两个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偶臂;
两力作用线所确定的平面称为力偶的作用面。
2.力偶的作用效应
使刚体产生转动效应。
3.力偶矩
力偶矩是力偶中的一个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乘积并冠以正负号。用来表示力偶在其作用面内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的度量,用M或M(F,F′)表示。
2021年整理 1.2.1 力的投影与力矩
第二页,共四页。
1 新课导入
二、力矩的概念
一个力作用在具有固定轴的物体上,假设力的作用线不通过固定轴时,物体就会产生转动效果。
显然,力F对物体绕O点转动的效应,由以下因素决定:
第四页,共四页。
1 新课导入
一、力的投影、力矩 1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y
B ’
Y
F
A
a’
O aX b x
投影正、负号的规定: 当从力的始端的投影a到终端的投影b的方向与坐标轴的正向一致时,该投影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图中力F的投影、Y均取正值。
第一页,共四页。
1 新课导入
一、力的投影、力矩及力偶 两种特殊情形: 〔1〕当力与坐标轴垂直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为零。 〔2〕当力与坐标轴平行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的绝对值等于该力的大小。
〔1〕力F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
〔2〕力F使物体绕O点的转动方向。
d
F
.
O M
• 力矩符号规定:使物体绕矩心产生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为正,反之为负。
• 单位:是力与长度的单位的乘积。 常用N·m或N·m。
第三页,共四页。
内容总结
投影正、负号的规定:。当从力的始端的投影a到终端的投影b的方向与坐标轴的正向一致时,该投影取正值。一、力的投影、力矩。1 新课导入。〔2〕当力与坐标轴平行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的绝对值等于该力的大小。特别强调:力沿直角坐标轴方向的分力与该力的投 影不同:力的投影只有大小和正负,是标量。而力的分力为矢量,有大小、方向,其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或作用线有关。一、力的投影、力 矩及力偶。〔1〕力F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
力矩分配法-1
20/7
30/7
M图(kN· m)
解:
S BA 4i
S BC 3i
S BA 4 7
BA
S BA S BC
BC
S BC S BA S BC
3 7
M
BA
4 7
10kN m 20 7
M
BC
3 7
10kN m
M
AB
1 2
M
BA
kN m
例题6-11 计算图示结构,作弯矩图。
0
放松状态:
M
M
d BA
d BC
M
B
u B
BA ( M B ) 57 . 1
BC ( M
u B
C
) 42 . 9
A ql
2
/ 12 M
u B
M
M
C AB
C CB
CM
0
BA
28 . 6
A B
C
最终杆端弯矩:
M M
M M
AB BA
BC CB
100 28 . 6 128 . 6 100 57 . 1 42 . 9
42 . 9 42 . 9
0
最终杆端弯矩:
M M
M M
AB BA
BC CB
100 28 . 6 128 . 6 100 57 . 1 42 . 9
0 42 . 9 42 . 9 0
M
128 . 6
例6-12.计算图示梁,作弯矩图.
40 kN
10 kN/m
7.2.1力矩及计算
20
D
F
(2) Fx = Fcos = 5 × 0.6 = 3
Fy
Fy = Fsin
= 5 × 0.8 = 4
A
B
Fx
mo(Fx) = - BD · Fx
= -15 × 3 = -45 mo(Fy) = AD · Fy = 20 × 4 = 80
D
20
mo(F) = mo(Fx) + mo(Fy) = -45 + 80 = 35
例1:简支刚架如图所示,荷载F=15kN,α=45 , 尺寸如图。试分别计算F对A、B两点之矩。
Fα A d o
α 4m
B 1m 1m
力矩计算
例1:简支刚架如图所示,荷载F=15kN,α=45 ,尺 寸如图。试分别计算F对A、B两点之矩。 Fα 解: 1、力F对A点的力矩 。 力臂d = 4m × sin α = 4m × sin45
图中所示的拉力实验机上的摆锤重 G,悬挂点到摆 锤重心C的距离为l ,摆锤在图示三个位置时,求重力G 对O点之矩各为多少?
o
θ
3
l
2
1
C
G
图中所示的拉力实验机上的摆锤重 G,悬挂点到摆 锤重心C的距离为l ,摆锤在图示三个位置时,求重力G 对O点之矩各为多少?
o
θ
3
解:
MO(F) = Fd
位置1: MO(F) = Gd = 0
2
l
位置2: MO(F) = -G -Glsinθ
1
C
G
Gd=lsinθ
位置3: MO(F) = -Gl
d = 2 2m MA(F)= -F × · d= -15kN×2 2 m ·m = -30 2 kN × 2、力 F 对B点的力矩 A
高二物理选修1 力矩和力矩平衡
高二物理选修1 力矩和力矩平衡一.学习目的:.1.了解转动平衡的概念,理解力臂和力矩的概念。
2.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的条件3.会用力矩平衡条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学习要点1.转动平衡:有转动轴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明确转轴很重要:大多数情况下物体的转轴是容易明确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如此需要自己来确定转轴的位置。
如:一根长木棒置于水平地面上,它的两个端点为AB,现给B端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外力使杆刚好离开地面,求力F的大小。
在这一问题中,过A点垂直于杆的水平直线是杆的转轴。
象这样,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通过分析来确定转轴的问题很多,只有明确转轴,才能计算力矩,进而利用力矩平衡条件。
2.力矩: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积。
计算公式:M=FL单位:Nm效果:可以使物体转动〔1〕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力使物体转动的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臂有关,即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断定于力矩。
①当臂等于零时,不论作用力多么大,对物体都不会产生转动作用。
②当作用力与转动轴平行时,不会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计算力矩,关键是找力臂。
需注意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大小一定的力有最大力矩的条件:①力作用在离转动轴最远的点上;②力的方向垂直于力作用点与转轴的连线。
〔3〕力矩的计算:①先求出力的力臂,再由定义求力矩M=FL如图中,力F的力臂为LF=Lsinθ力矩M=F•L sinθ②先把力沿平行于杆和垂直于杆的两个方向分解,平行于杆的分力对杆无转动效果,力矩为零;平行于杆的分力的力矩为该分力的大小与杆长的乘积。
如图中,力F的力矩就等于其分力F1产生的力矩,M=F sinθ•L两种方法不同,但求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对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会简化解题过程。
3.力矩平衡条件:力矩的代数和为零或所有使物体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等于所有使物体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
力矩和扭矩计算公式
力矩和扭矩计算公式一、力矩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力矩是一个与力的作用点到旋转轴的距离和力的大小有关的物理量,它用来衡量力对物体产生旋转效应的能力。
1.力矩的定义和性质力矩的定义是:当力F作用在物体上时,其力矩等于力F的大小与力F作用点到旋转轴的垂直距离r的乘积。
力矩用字母M表示,其计算公式为:M=F*r其中,M表示力矩,F表示力的大小,r表示力的作用点到旋转轴的垂直距离。
力矩是一个矢量量,它的方向由右手法则来确定。
假设右手的大拇指方向与旋转轴的正方向一致,其他四个手指的弯曲方向则与力矩的方向一致。
力矩有一下几个性质:1)力矩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
2)力矩与力的关系是线性的,即力矩正比于力的大小。
3)当力矩为零时,物体不会产生旋转效应。
2.力矩的应用力矩广泛应用在物理学、机械工程学等领域中。
例如,在杠杆的运用中,利用力矩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或减小。
此外,力矩的概念在静力学、动力学以及液体压力等问题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
二、扭矩的概念与计算公式扭矩是一个与外力作用在物体上引起物体转动的效应有关的物理量,也称为力矩的特殊情况。
扭矩用字母τ表示。
1.扭矩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扭矩的定义是:当一个力F垂直于物体的转动轴作用在物体上时,其扭矩等于力F的大小与力F与旋转轴之间的垂直距离r的乘积。
扭矩的计算公式为:τ=F*r其中,τ表示扭矩,F表示作用力的大小,r表示力的作用点到旋转轴的垂直距离。
与力矩类似,扭矩也是一个矢量量,其方向是垂直于力和扭矩臂平面的轴线。
2.扭矩的性质和应用扭矩具有以下性质:1)扭矩的大小等于作用力的大小与作用点到旋转轴的垂直距离的乘积。
2)扭矩与作用力的大小成正比。
3)当扭矩为零时,物体不会产生转动效应。
扭矩在工程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用于描述发动机的输出效能,描述电动机的输出扭矩等。
此外,力矩和扭矩还有一些重要的衍生概念和公式,如拉力矩、转动惯量、力偶等,它们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各种旋转运动的方程和理论模型。
第一章-工程力学知识【可修改文字】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五、简单力系分析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平面汇交力系:各力的作用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
汇交于同一点的力系,如图1-19。
图1-19 平面汇交力系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的几何法 用平面四边形法则或力三角形法求两个共点力的合
图1-12 光滑接触面约束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1)中间铰链约束,如图1-13 :用中间铰链约束的 两物体都能绕接触点转动,两物体相互转动又相互制约。
约束反力的确定:其约束反力用过铰链中心两个大 小未知的正交分力来表示。
图1-13 中间铰链约束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4)平面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 1)作用在物体同一平面内的各力偶组成平面力偶系。 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一合力偶,此合力偶的力偶矩等 于力偶系中各力偶的力偶矩的代数和,即:M=m1+ m2+…+mn=Σm; 2)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平面力偶 系中所有各力偶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即:Σm=0。
(1)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 上的两个力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 件是: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于同一个物体同一直线上。矢量式 可表示为:F1=-F2,如图1-5。
图1-5 二力平衡条件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二力杆件(或二力体):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杆件,
如图1-6。
F1
F2
(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力 内效应:使物体发生变形的效
应。 注:静力学只考虑外效应。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是矢量(用一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如图1-1表 示,单位为N或KN。
汽车机械基础项目1任务2力矩和与力偶的计算
PART 0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汽车发动机中的力矩计算
总结词
理解力矩在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在汽车发动机中,力矩是评估发动机性能的关键参数。通过计算力矩,工程师可以 了解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加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力矩的计算公式为M=F×d,其中 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d是力臂,即力和转动轴之间的距离。
力矩的定义
力矩
力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的物理量,用 字母M表示。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 (N·m)。
力矩的物理意义
力矩描述了力使物体 绕某点转动的效应, 是描述力的转动效果 的物理量。
力矩的物理意义在于 揭示力和转动之间的 内在联系。
当力矩作用在物体上 时,会使物体产生转 动或加速转动的效果。
PART 04
力矩与力偶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力矩与力偶的相似性
均描述力的转动效果
力矩和力偶都能描述力对物体转动的效应,是描述力的转动效果 的两种物理量。
单位相同
力矩和力偶的单位都是牛顿·米(Nm),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 单位。
遵循相似的计算法则
力矩和力偶的计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即力的作用点、转动 轴和转动角度是计算力矩和力偶的关键因素。
在汽车工程中,力矩和与力偶的计算是评估发动机、传动 系统和悬挂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对于提高车辆的动力性、 经济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力矩和与力偶的计算对于飞行器的设计 和优化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到飞行器的性能和安 全性。
1-4 力矩做功 动能定理 动量守恒定理
第一章 力学基本定律
1-4 力矩做功 动能定理 动量守恒定理
解:把飞船和排出的废气 看作一个系统,废气质 量为m。可以认为废气质 量远小于飞船的质量, dm/2
u Lg u r L0
dm/2
所以原来系统对于飞船中心轴的角动量近似地等于飞船自 身的角动量,即
L=J 0
在喷气过程中,以dm表示dt时间内喷出的气体,这些气体 对中心轴的角动量为dm r(u+v),方向与飞船的角动量相同。 因u=50m/s远大于飞船的速率v(= r) ,所以此角动量近似地 等于dm ru。在整个喷气过程中喷出废气的总的角动量Lg应为
当M z 0时, Lz J11 J 22 恒量
c.若系统内既有平动也有转动现象发生, 若对某一定轴的合外力矩为零,则系统对该 轴的角动量守恒。 例1: 一匀质细棒长为l ,质量为m,可绕通过O的水平轴转动 ,如图。当棒从水平位置自由释放后,它在竖直位置上与放 在地面上的物体相撞。该物体的质量也为m ,它与地面的摩 擦系数为 。相撞后物体沿地面滑行s而停止。求撞后棒的 质心C 离地面的最大高度h,并说明棒在碰撞后将向左摆或 向右摆的条件。
1 2 l E0 J mg (a ) 2 2
l a E m0 ga(1 cos ) mg (a cos ) 2
m0
势能零点
第一章 力学基本定律
1-4 力矩做功 动能定理 动量守恒定理 由机械能守恒,E=E0, 代入=300,得:
1 2 l 1 l 1 J mg (a ) m0 ga(1 ) mg (a ) 2 2 2 22
1 2 J 2
2n飞 2n电 d电 60 60 d飞
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 力矩 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力
矩练习(含答案)
1. 一个力矩为4 N·m的力作用在半径为0.5 m的杆上,求该杆的转动力
- 解析:力矩等于力乘以杆的长度,即 M = F × r。
所以可以计算得到转动力 F = M / r。
- 计算:F = 4 N·m / 0.5 m = 8 N
- 答案:该杆的转动力为8 N。
2. 一个力矩为6 N·m的力作用在半径为0.3 m的杆上,求该杆所受的转矩
- 解析:转矩等于力乘以杆的长度,即 T = F × r。
所以可以计算得到转矩 T = 6 N·m。
- 答案:该杆所受的转矩为6 N·m。
3. 一个力矩为10 N·m的力作用在半径为0.8 m的杆上,如果力的方向与杆的方向垂直,求该杆的转动力
- 解析:力的方向与杆的方向垂直时,杆的转动力等于力的大小。
所以该杆的转动力为10 N。
- 答案:该杆的转动力为10 N。
4. 一个力矩为8 N·m的力作用在半径为0.2 m的杆上,如果力的方向与杆的方向平行,求该杆的转动力
- 解析:力的方向与杆的方向平行时,杆的转动力为零,因为力不会使杆转动。
- 答案:该杆的转动力为零。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 "力矩" 的练题及答案。
力矩单位换算表
1lbf·in=0.1130N·m
1lbf·ft=1.365N·m
力的单位
1kgf=9.807N
1kgf=2.205lbf
1N=0.1020kgf
1N=0.2248lbf
1lbf=0.4536kgf
1lbf=4.448N
(1lbf=16ozf)
长度的单位
1cm=0.3937in
1m=3.281ft
1in=2.540cm
1ft=0.3048m
(1ft=12in)
备注
1in=2.54cm/1ft=30.4cm/1lb=0.454kg/1in·lbs=1,153kgf·cm/
1ft·lbs=13.83kgf·cm/1kgf·cm=0.8673in·lbs
目前车间在用的 日本东日(TOHNICHI)扭力起子
1000
100
1
141.6
8.851
0.738
10197
10.2
0.102
1 ozf.in
7.062
0.706
0.007
1
0.0625
0.005
72
0.072
0.0007
1 lbf.in
113
113
0.113
16
1
0.083
1152.1
1.152
0.0115
1 lbf.ft
1356
1356
1.356
力矩单位换算表
重力单位(公斤·厘米)
SI单位系(牛顿·米)
英寸·磅单位系
力矩的单位
kgf·cm
kgf·m
gf·cm
N·m
电机提升重物力矩计算
电机提升重物力矩计算
咱来唠唠电机提升重物力矩的计算哈。
首先呢,你得知道啥是力矩。
简单说,力矩就像是一种“扭转的力量”,它等于力乘以力臂。
在电机提升重物这个事儿里,力就是重物的重力。
那重力咋算呢?重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这个重力加速度啊,在地球上大概就是9.8米每二次方秒。
比如说,有个10千克的重物,那它的重力就是10千克乘以9.8米每二次方秒,也就是98牛顿。
然后咱再说说力臂。
力臂就是从电机的旋转轴到重物悬挂点的垂直距离。
假设这个距离是1米。
那电机提升这个重物需要的力矩就是重力乘以力臂啦。
刚才算出来重力是98牛顿,力臂是1米,那力矩就是98牛顿乘以1米,等于98牛米。
不过呢,在实际情况里,你还得考虑一些额外的因素。
比如说电机自身的效率啊,有没有摩擦力啊这些。
要是电机效率不是100%,那你就得把计算出来的力矩再适当放大一点,这样电机才能稳稳当当地把重物提升起来。
就好像你本来能背10斤东西轻松走路,但是如果路上坑坑洼洼有阻力,那你可能就得有背12斤东西的力气才能顺利走下去一样。
截面二次轴矩
截面二次轴矩
截面二次轴矩又称截面惯量,或截面对某一轴的惯性矩,通常是对受弯曲作用物体的横截面而言,是反映截面的形状与尺寸对弯曲变形影响的物理量。
它和反映截面抗扭转作用性能的极惯性矩是相似的。
截面二次轴矩虽然也称“惯性矩”,但它和用以计算旋转物体角加速度的惯性矩(常称为转动惯量)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者有相同的名称,相同的符号I(I是英文中惯性inertia 的首字母),但依据上下文二者不致混淆。
而且二者的因次或单位不同:二次轴矩的因次是长度的四次方,而后者的因次是长度的二次方乘以质量。
在工程中,梁的截面二次矩是用于计算梁的挠度和计算施加在梁上的力矩引起的应力的重要属性。
均布载荷对某一点的力矩
均布载荷对某一点的力矩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儿高深,但其实没那么复杂的话题——均布载荷和力矩。
别担心,我会尽量把这些枯燥的术语变得生动有趣。
想象一下,我们在公园的秋千上,秋千的两头挂着小朋友们,一边是吃着冰淇淋的妹子,另一边是捏着气球的小弟。
这时候,力矩就像是那看不见的推手,决定了谁更容易把秋千摆动起来。
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这有趣的物理世界。
2. 均布载荷是什么?2.1 定义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均布载荷”到底是个啥。
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个结构上均匀分布的重量,比如一块大板上面放着很多个苹果,重心就差不多在每个苹果的正下方。
这样一来,不管我们从哪个方向看,这个苹果的重量都不会让板子一边沉下去,而是平平稳稳地待着。
2.2 实际应用想象一下,如果你正在搬家,搬运一个长长的沙发,沙发的一头有个小伙伴在帮你,另一头你自己提着。
沙发的重量就均匀分布在你们两个人身上,这样就没那么费劲儿了。
反过来说,要是你的朋友突然放手,那沙发的一头就会重重地砸下去,这时候的力矩可就不一样了。
3. 力矩的概念3.1 力矩的定义力矩呢,就是对某一点的旋转效果。
简单来说,你想象自己在旋转一个门,施加的力和门把手到铰链的距离就决定了门旋转得快不快。
公式上说得简单,力矩 = 力× 距离。
要是距离长,力再小,门也能转得飞起。
3.2 力矩的计算假设你站在一个木板的边缘,木板的另一头是个小矮子(当然不是我!)。
如果小矮子用力推你,那么他离你越远,推的效果就越明显,木板就越容易翘起来。
这就是力矩的魅力!所以说,力矩不只是力的叠加,而是距离和力的完美结合。
4. 均布载荷的力矩分析4.1 均布载荷的力矩计算在均布载荷的情况下,计算力矩就更简单了。
想象一下,整个木板上都有均匀的苹果分布。
假设每个苹果的重量都是相同的,木板的长度就是个大土豆,咱们的力矩就可以用中心点来算。
就好比大家都坐在公交车上,最后在车门那边下车,那种感觉真是千辛万苦也得找个舒服的姿势。
均布荷载力矩计算公式
均布荷载力矩计算公式
1. 均布荷载力矩的基本概念。
- 均布荷载是指荷载连续作用,且大小各处相等的荷载。
力矩是力与力臂的乘积,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求力矩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形式和荷载作用情况来计算。
2. 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力矩计算公式(以梁长为L,均布荷载集度为q为例)
- 对于简支梁,跨中弯矩(力矩)M=(1)/(8)qL^2。
推导过程如下:
- 根据静力平衡方程求出梁的支座反力。
对于简支梁,两端支座反力相等,均为R = (1)/(2)qL。
- 然后,取梁的一半进行分析(以左半部分为例)。
在距左端x处取一微段dx,此微段上的荷载为qdx,它对左端的力矩为qxdx。
- 对整个左半部分梁积分求力矩,M=∫_0^(L)/(2)qxdx=(1)/(8)qL^2。
3. 悬臂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力矩计算公式(梁长为L,均布荷载集度为q)
- 固定端弯矩(力矩)M = (1)/(2)qL^2。
推导过程:
- 对于悬臂梁,固定端要抵抗整个梁上均布荷载产生的弯曲效应。
- 在距固定端x处取一微段dx,此微段上的荷载为qdx,它对固定端的力矩为q(L - x)dx。
- 对整个梁积分求力矩,M=∫_0^Lq(L - x)dx=(1)/(2)qL^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由徐变、收缩引起的次内力计算徐变的基本特性:
混凝土徐变和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1 徐变增大梁、板的挠度;
2 徐变增大偏压柱的弯曲,降低柱的承载能力;
3 徐变导致预应力损失;
4 徐变使组合截面的应力发生重分布;
5 徐变和收缩在超静定结构中引起次内力;
6 收缩使厚长条构件表面开裂。
一、混凝土徐变系数和收缩应变量的计算
徐变理论:
1 老化理论
基本假定:
不同加载龄期τ的混凝土徐变曲线在任意时刻t (t>τ),徐变增长率相同。
徐变系数的计算公式:
2 先天理论
基本假定:
不同加载龄期τ的混凝土徐变增长规律都一样。
徐变系数的计算公式:
3 混合理论
0,,,ττττϕϕϕ-=t t )
(0,τϕϕτ-=t t
在加载初期为老化理论,加载后期为先天理论。
徐变系数的计算公式:
三种计算表达式:
(1)1970年CEB-FIP 建议公式
徐变系数:
应变量计算:
(2)联邦德国规范
徐变系数:
应变量计算:
(3)1978年国际预应力协会(FIP )
徐变系数:
应变量计算:
二、结构因混凝土徐变引起的变形计算
基本假定:
(1)不考虑结构内配筋的影响;
(2)混凝土弹性模量为常量;
t
e b d c K K K K K t =),(τϕt
u s b c st K K K K εε=)}
()({)(4.0),(0τϕττϕf f v k t k t K t -+-=)}
()({0τεεs s s st k t k -=)}
()({)()(),(τββϕτβϕτβτϕf f f d d a t t t -+-+=})(1{8.0∞
-
=c c a f f τβ)}
()({0τββεεs s s s t t -=)
,(,τϕϕτt t =
(3)采用徐变线性理论。
1 应力不变条件,徐变变形计算
应力不变条件下,徐变变形为:
总变形为弹性应变和徐变应变之和,即:
应用虚功原理:
若只考虑弯矩项,则:
对悬臂节段法施工,总变形为:
2 应力变化条件,徐变变形计算
应力变化条件下,总变形增量为弹性应变增量和徐变应变增量之和,即:
总变形为:
同样可采用虚功原理方法计算,但总变形的后项积分很难计算。
所以,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松弛系数法”和“换算弹性模量法”。
引入时效系数:
这里,将
e
t c εϕε=)
1()1(t t e c e b E ϕσ
ϕεεεε+=+=+=E
t d d b /)},(1{τϕσεττ+=⎰+∂∂++=t b d t E
t E t 0)},(1{1)()},(1{)()(00τττϕττστϕτσε⎰⎰=∆L F
kp dFdx
y x y x ),(),(σε⎰+=+=∆L kp k p kp t dx x EI t x M x M )}
,(1{)()},(1){()(τϕδτϕ∑+=∆)}
,(1{)
(τϕδt i i kp kp ),()]()([),()(),(0000
τϕτσσττϕττστρτt t d t t t -∂∂=⎰)]()()[,()(),(),()(0000
0τσστϕτττστϕττϕττσττ-=∂∂≈∂∂⎰⎰t t d t d t t t )]()()[,(),(),()(0000τσστϕτρττϕττστ-=∂∂⎰t t t d t t
代入总变形计算公式:
又引入换算弹性模量:
则:
若只考虑弯矩项,则徐变变形为:
同样,对于加载条件复杂的悬臂法施工,徐变变形计算则需要逐段分别累加计算。
四、结构因混凝土徐变引起的次内力计算
(一)狄辛格方法
在前面介绍的徐变理论,都是为最终确定一个徐变基本曲线函数式。
早在30年代,狄辛格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式,即:
用于老化理论,
用于先天理论,
⎰⎰⎰∂∂+∂∂++=+∂∂++=
t t t b d t E d E
t E d t E t E t 000),()(1)(1)],(1[)()},(1{1)()},(1{)()(0000τττττϕττστττστϕτσττϕττστϕτσε)]
,(),(1[)
()()},(1{)
()(00000τϕτρτσστϕτσεt t E t t E t b +-++=)]
,(),(1[00τϕτρϕt t E
E +=ϕ
τσστϕτσεE t t E t b )
()()},(1{)
()(000-++=dx x I E x M t M dx x EI t x M x M L L
k k p kp ⎰⎰++=∆)()()()()},(1){()(ϕτϕ)
1(00,βϕϕt k t e --=]
1[),()(τβτϕτϕ---=t k e t ]
1[),()(0τβϕτϕ---=t k e t
由上可见,该函数式极为简单,故获得广泛应用。
下面以一个计算示例来讲述次内力计算方法。
如图所示为一个两跨的连续梁桥,采用二个阶段施工。
第一个阶段:架设单伸臂梁段①,混凝土加载龄期为τ1;
第二个阶段:架设梁段②,与梁段①相连接。
该混凝土加载龄期为τ2
(τ2<τ1)。
狄辛格方法是采用建立增量变形协调微分方程,求解结构徐变次内力。
1 变形增量
当混凝土经过一个时间增量dt ,混凝土总应变也会产生一个增量d εt 。
总应变增量等于应力增量引起的弹性应变和该应力状态下产生的徐变应变增量的之和,即:
采用虚功原理,便可求出结构的变形增量:
2 增量微分方程
取简支梁为基本结构,则在中间支座赘余力用X 1t 表示,则在支座上增量变
形协调条件为:
按公式求解,则:
采用分段积分:
),(τϕσσεt d E
E d d t t t +=⎰⎰⎰++=∆L L L
k k k kb t dxd EI M t M t dxd EI M M dx EI M t dM d ),()(),()(1τϕτϕ0
=∆kp d t
t
dX M t dM X M t M 1111)()(==p
M X M M +=1010
3 方程求解
(二)扩展狄辛格方法
(三)换算弹性模量法
(四)矩阵方法
五、结构因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次内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