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表内除法:第一种分法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于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计算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如分水果、分零食等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除法的算式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并讲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除法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除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础知识,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除法知识,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提前复习乘法知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如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除法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分配物品等,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四表内划分(I)第一课时认识平均分(1)教学内容:第42-43页示例1,示例2,“尝试”和“思考并做”问题1-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通过观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对象“一分多”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类方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思维能力,如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和根据每个数字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每份试卷的平均分了解评分方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造一个情境,理解“平均分数”1教学示例1。
(1)初步了解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
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
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手术:孩子们,让我们帮助小猴子,好吗?请拿出六个代表六个桃子的薄饼,自己把它们分成两堆。
让我们来谈谈如何划分它们。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观察:分为两个桩,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你能根据每种方法的数量将这三种方法分为两类吗?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指出这三种分类方法根据其数量的相同和不同可分为两类,其中三种和三种分类方法的数量相同。
每个人的相同分数称为平均分数:(黑板书写:每个人的相同分数-平均分数)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2)加深认识。
数学教案-表内除法-第一种分法
数学教案-表内除法-第一种分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第一种分法,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表内除法的第一种分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相等。
2.运用第一种分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第一种分法。
2.教学难点:运用第一种分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表内乘法,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除法吗?2.除法就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相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内除法的第一种分法。
二、新课讲解1.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对,每个小朋友能分到3个苹果。
这就是表内除法的第一种分法,也就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相等。
三、案例分析1.下面我们来分析几个案例,看看如何运用第一种分法解决问题。
案例1:小明有18颗糖果,要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颗糖果?案例2:一辆公交车有24个座位,每个座位坐一个人,公交车上有6排座位,每排有几个座位?案例3: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要分成5个小组,每组有几个学生?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汇报答案。
四、练习巩固1.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第一种分法的应用。
练习1:有15个香蕉,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练习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练习3:小华有20个球,要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组有几个球?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练习,然后互相检查答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第一种分法,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第一种分法?2.非常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巩固第一种分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案例分析1.下面我们来分析几个案例,看看如何运用第一种分法解决问题。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 表内除法《分一分》说课稿
《分一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分一分》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除法》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平均分以及几样平均分。
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一想分一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牵引。
上好这节课将为本单元《表内除法》及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分数的含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1.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游戏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在玩中建立起知识结构。
2.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动手把物品进行简单分类的经验,同时通过本册表内乘法单元的学习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能力基础。
3.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经有了浅略的表象,这是学习本课的基础,但学生的这种经验却是无系统、杂乱的,概括和升华学生原有“平均分”的经验也是本课的目的。
(3)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会用“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物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平均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2.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
(4)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5)说教法、学法。
数学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从生活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这节课的主导思想。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课件—2 表内除法(一)
?个纸盒 15÷5=3(个)
解答正确吗?
口答:要用3个纸盒。
3个纸盒,每个里有 5只,一共有15只,5×3 =15。对了!
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
(三)体会内在联系,理解数量关系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 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15只蚕宝宝
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 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15只蚕宝宝
?只
?只
?只
15÷3=5(只)
比较上面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 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个纸盒 15÷5=3(个)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再次体验。
12筒茶叶,每个盒子放6筒, 要用几个盒子?
12筒茶叶
把12筒茶叶平均放在2个盒子 里,每个盒子放几筒?
12筒茶叶
?个 12÷6=2(个)
?筒
?筒
12÷2=6(筒)
加法和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 4
3 + 3 + 3 + 3 = 12
返回
二、学习新知
(三)展示算法
乘法算式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 4
3×4=12
返回
二、学习新知
(三)展示算法
乘法口诀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 4 想:3和几相乘得12?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学会 了什么?
四、反馈评标
1. 6
12 2 6
四、反馈评标
2.
6
24 4 6
4
20 5 4
四、反馈评标
3.
20÷5=4
五、互惠提升
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表内除法(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大单元教学设计
环节二:自主探究尝试不同分法,感知平均分的特殊之处。
师:下面,我们先来分糖果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P8例1。
教师活动:1、请大家拿出6个小圆片代替6颗糖果,分成3份,自己动手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
2、师:如果将6颗糖分给3个同学,可以怎样分?师:想到了用乘法的知识来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你真聪明!3、初步感知平均分,抓住重点。
师:观察三种分法,如果让你选择合适的方法把这些糖果分给三位小朋友,你会选哪一种?4、师:说一说这种“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点。
5、师:像这样分的方法,大家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方法,在环节二: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2。
环节三: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
教师活动:1.师:你从题中看到了什么?这次有什么样的要求呢?2.师:与我们之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呢?师:每2袋一份,大家都理解了是什么意思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深入理解。
师:用8根小棒代替8袋饼干,按每2根一份的方法平均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上台分,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师: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分的?师:这样2根2根地放,最终发现了8里面有几个这样的2?4.再探新知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各自对这幅图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情境图)5.发散思维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尝试着照“每几个一份”的方法分一分香蕉吧。
(出示课件)师:大家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师:请拿出自己的学具,大家尝试着分一分,一会儿请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
师:谁来演示一下分的过程?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引导学生做完整、简洁的表达分的过程。
师:如果没有小棒,只有图,你会选择什么方法?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或者每4根一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这样的分法可以概括为“每几个一份”。
环节二: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课件出示教科书P13例4。
怎么办呢?师:在数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有这样的一种表示方法——除法。
人教版《表内除法(一)》优质课件3
把12张卡通图片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哪种分法 是正确的?在括号里画“√”。
( ) ( ) (√ ) ( )
一共有( 16 )片枫叶,每( 4 )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4 )份。
填一填
(1)把10个松果平均分给2只小松鼠,每只 小松鼠能分到( 5 )个松果。
说一说:“每2个一 份”是什么意思? 你想怎样分?
小组讨论:应该怎样分,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试一 试,并展示你的答案。
方法1:画
一份画2个圆圈,共画了4份圆圈。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方法2:摆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方法3:乘法意义
根据乘法的意义, 2个2个地数,8里 面有4个2。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写出除法算式。
20÷5=4
说一说:观察上图,你 发现了什么信息,能提 出什么问题?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思考:“每4个 放一盘”是什 么意思?
举手回答: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5 )盘。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5 )盘。
要知道平均分 后每份几个, 可以分分试试。
分的时候可以 一个一个的分, 也可以几个几 个的分。
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 都相同,只要每份分得同样 多,就是“平均分”。
试一试: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5 )盒。
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 ( 4 )个。
把12根胡萝卜平均放在3个篮子里,每个篮子 里放( 4 )根。
3个3个的分。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表内除法(一)》教案二年级数学上《表内除法(一)》教案年级:二年级执教者:课题:课题:平均分(1)课时:1课时页码:P42—43页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目标: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补充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学生操作摆桃子。
2.报告并认识“平均分”谈话:同砚们,你们开动脑子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能够分成两份,每份三个……那么,你们按照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分歧,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小组或全班交流提问:你们是如何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来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老师小结:同砚们通过自己着手摆,不仅匡助了XXX解决问题,还晓得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味平均分的特点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如何分呢?请同砚们先考虑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
分完后给同砚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情境导入,教学例1。
(1)、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
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
(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2个是一份。
(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4)、学生交流、汇报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单元,是小学二年级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
对于除法,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除法的相关概念,为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时,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进行多次的对比与辨析,突出对除法概念本质的认识。
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
经过科学分析,建议用10课时进行教学,安排如下:第1课时:平均分(一)第2课时:平均分(二)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第4课时: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第5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第6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第8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课第10课时: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例1、例2【环节一:情境导入】1.情境导入,建立“平均分”概念。
师: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我们来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吧!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请动手把糖果一分。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1)各小组动手操作:边分边记录(2)各小组汇报情况。
生1:我第一份和第二份各分1个,第三份分4个。
生2:我第一份分1个,第二份分2个,第三份分3个。
生3:我们是这样分的,三份各分到2个。
教师板书。
2.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1)师: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生:我喜欢第三种分法,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样更公平(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学生给这样公平的分法取不同的名字。
3.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选题单元复习讲义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知识回顾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优选精练一.选择题(共8小题)1.除数是6的算式是( )A.6÷3=2B.12÷6=2C.2×3=6 2.下面三个算式中,和24÷4用的不是同一句乘法口诀的是( )A.24﹣6B.4×6C.24÷6 3.下面哪种分法表示平均分?( )A.B.C.4.把12个平均分成3份,下面分法正确的是( )A.B.C.5.小鸡有9只,它的只数是小鸭的3倍,小鸭有几只?列式正确的为( )A.9×3B.9÷3C.9+36.计算“6÷2=3”用到的口诀是( )A.二六十二B.三六十八C.二三得六7.把一根12米长的木材锯3次,锯下的木材每段一样长,每段木材长( )米.A.6B.4C.38.( )只有20条腿.A.4B.5C.6二.填空题(共8小题)9.口算20÷5时,可以想乘法口诀 五二十,商是 。
表内除法---第一种分法_小学二年级教案
表内除法---第一种分法_小学二年级教案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45~46页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2.建立除法的观念,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操作第一种分法“分”的过程.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除的概念,理解除法的第一种分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认识“平均分”1.贴出图片:6个桃,3个盘子.提问:(1)老师这儿有6个桃,要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板书:平均分)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2)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3)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苹果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板书:同样多)2.说明: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3.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4.判断.投影出示一组图形.(1)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2)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3)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5.演示并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二、揭示课题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板书:除法)三、认识除号1.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板书:除号)2.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3.练习.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四、列式计算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1)我们把几个桃平均分?(把六个桃平均分.)“6”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2)平均分成了几份?(生:平均分成了3份.)“3”写在除号后面.(3)每盘分得几个?(生:每盘分得2个.)就等于2.板书:6÷3=2.(4)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教师指算式,领读两遍)板书:读作6除以3等于2.2.练习.(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卡片出示)10÷58÷220÷415÷516÷216÷4(2)根据图意说出算式.(投影出示前面用过的图)(6÷2=3)(6÷3=2)(8÷4=2)(12÷4=3)(3)先说出图意,再列式.(投影出示实物图)①(10个苹果,2个盘子.)□÷□②(12个球,4个盒子.)□÷□(4)根据题意,说出算式.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②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板书:20÷5 12÷2五.讲解意义1.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你们能不能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呢?“6÷3=2”表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教师领读两遍.2.练习.(1)填空:8÷4=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12÷6=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2)看算式说出意义.(卡片出示)8÷2=4 12÷2=612÷4=3 20÷4=53.小结.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板书: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4.质疑.六、巩固练习1.读出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8÷2=□10÷5=□12÷3=□2.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1)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span lang=EN-。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小组活动和课堂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协作,提高团队沟通能力。
三写方法,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除法的运算:教授学生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使其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将除法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平均分配等。
举例:在教学分数读写时,强调分子、分母的概念及其在分数中的作用;在除法运算中,重点讲解“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通过例题巩固运算步骤;在应用环节,设计实际情境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除法计算单价、总量等。
2.教学难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突破概念上的难点。
最后,今天的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分数与除法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能够联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理解这些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过,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程的进度。
谈到实践活动,我觉得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部分非常成功。孩子们在小组内积极讨论,通过实际分物操作来体验分数与除法的应用。这种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采用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的学生刚开始比较害羞,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我通过提问和鼓励,逐渐让他们打开话匣子。看到他们最后能够自信地分享自己的成果,我感到非常欣慰。这也提醒我,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基本概念。分数是用来表示整体被等分的每一部分,而除法则是一种运算,用来解决等分的问题。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购物时计算单价、分享食物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知识点讲义+典型例题【含答案】
知识点回顾优选精练一、单选题(共8题)1.下列算式中,余数是3的算式是()。
A. 15÷5B. 15÷3C. 18÷52.15÷5=3和15÷3=5的意义()。
A. 相同B. 不同C. 不能确定3.一张10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A. 5B. 10C. 204.小明、小军、小华一共植树12棵,他们平均每人植树()棵。
A. 4B. 3C. 125.下列算式中商最大的是()A. 10÷5B. 36÷6C. 9÷3D. 12÷46.下面皮球的质量是相同的,买哪种最划算?()A. 4个16元B. 2个12元C. 每个5元7.10÷2=5和10÷5=2的意义()。
A. 不同B. 相同C. 无法确定.8.十二生肖参加歌唱比赛,平均分成6组,每组()名队员。
A. 6B. 1C. 2二、判断题(共5题)9.把16颗糖分成2份,每份一定有8颗。
()10.计算5×3和15÷5,都想口诀三五十五。
()11.把8个萝卜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4个。
()12.把8块糖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一定分得2块。
()13.24÷4=5……4 ()三、填空题(共8题)14.在算式30÷5=6中,被除数是________,商是________。
15.美术组有二十几个学生,把这些学生平均分成几组,每组人数和组数正好相等,这个美术组共有________个学生,平均分成了________组。
16.在横线上填上“>”、“<”或“=” 。
30 ________ 6×6 5+5________255×1________3×2 18÷3________4+117.看图写三个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小丽有22本书,小花有10本书。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表内除法(一)
我有10元钱,想买5枝花。可以买什么花?
10 ÷5=2(元)
答:菊花每枝2元,可以买5枝菊花。
探究新知
也可以这样买:
先买2枝剑兰: 1×2 =2(元) 再买2枝菊花: 2×2 =4(元) 还剩10-2-4 =4(元),还能买1枝康乃馨。 答:可以用10元钱买2枝剑兰、2枝菊花和1枝康乃馨。
练一练
4 .
(1)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 8 )块。 16 ÷ 2 = 8 (块)
(2)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 4 )块。
16块
16 ÷ 4 = 4 (块) *(3)平均分给5人,每人最多分得( 3 )
块,还剩( 1 )块。
课堂小结
除法的意义: 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
义务教育冀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表 内 除 法 ( 一 )
5.1 平均分
情境导入
你能将这些糖分成3份吗? 请你来分一分。
情境导入
1
1
2
1
2
2
4
3
2
这么每多份种都分是法2块,糖哪,种同最样公多平。?
探究新知
分一分。 (1) 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
分得几颗松果?
你能将这些松果分成2份吗? 请你来分一分。
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并解答。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买5枝百合需要多少元? 6×5=30(元) 或 5×6=30(元) 答:买5枝百合需要30元。
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并解答。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复习导入
口算,说出口诀。
4×2= 8
6×5= 30
5×5= 25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学案例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学案例分析朱堂乡刘楼小学袁兰兰一、案例背景:《平均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为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打基础的的一节课,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虽然“平均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经验,接触过“平均分”的概念。
因此,在设计教案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分东西的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平均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平均分”,用学具操作理解“平均分”。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
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会知识共享,思维互相碰撞,把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
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具小圆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在交流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
二、案例描述:案例一:情境引入,认识平均分。
师: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门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他们正在分东西呢!同学们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生:学生按要求在小组内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组长统计分法。
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分法真多!在这些分法中,哪种分法最公平、最公正?生:第三种,每份都是2颗。
师:为什么这种分法最公平?生:每份都一样。
小组再次合作交流,聚焦分法,突出第三种分法每份都是2颗,每份分的都是同样多。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教师版)-2022-2023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讲义(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知识点01: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3.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知识点02: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知识点03: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①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②用乘法算式求商;③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3.解决问题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
4.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①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②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考点01:平均分与除法【典例分析01】分一分: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3个。
列算式:12÷4=3(个)。
【分析】用苹果的总数除以人数,即可求出每人分的个数。
【解答】解:12÷4=3(个)答:每人分3个。
故答案为:3;12÷4=3(个)。
【点评】本题考查表内除法的计算及应用。
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
【变式训练01】24个同学去公园划船,如果每4个同学坐一条船,需要多少条船?如果有8条船,那么平均每条船上可坐几个同学?【分析】根据题意,用划船的总人数除以每条船可以坐的人数,即可求出需要多少条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时《平均分》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其他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除法的认识还为空白,对平均分的概念也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物品平均分给每个人,每个人得到的数量一样。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物道具,如苹果、糖果等。
3.准备除法算式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分苹果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每个人分到的苹果数量一样多?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情境:有12个苹果,要分给3个小朋友,怎样分才能使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一样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如12÷3=4。
让学生多次进行类似的操作,巩固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表内除法:第一种分法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45~4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建立除法的观念,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操作第一种分法分的过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的概念,理解除法的第一种分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均分
1.贴出图片:6个桃,3个盘子.提问:
(1)老师这儿有6个桃,要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板书:平均分)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
(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
(2)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3)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苹果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板书:同样多)
2.说明: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3.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
4.判断.
投影出示一组图形.
(1)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
(2)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
(3)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
5.演示并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板书:除法)
三、认识除号
1.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板书:除号)
2.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
3.练习.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
四、列式计算
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1)我们把几个桃平均分?(把六个桃平均分.)6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
(2)平均分成了几份?(生:平均分成了3份.)3写在除号后面.
(3)每盘分得几个?(生:每盘分得2个.)就等于2.
板书:63=2.
(4)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教师指算式,领读两遍)
板书:读作6除以3等于2.
2.练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卡片出示)
105 82 204
155 162 164
(2)根据图意说出算式.(投影出示前面用过的图)
(62=3)(63=2)(84=2)(124=3)
(3)先说出图意,再列式.(投影出示实物图)
①(10个苹果,2个盘子.)□□
②(12个球,4个盒子.)□□
(4)根据题意,说出算式.
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②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板书:205 122
五.讲解意义
1.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你们能不能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呢?63=2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教师领读两遍.
2.练习.
(1)填空:
84=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126=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2)看算式说出意义.(卡片出示)
82=4 122=6
124=3 204=5
3.小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质疑.
六、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82=□ 105=□ 123=□
2.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