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行业收入情况
中国的收入差距有多大
![中国的收入差距有多大](https://img.taocdn.com/s3/m/2762cb6125c52cc58bd6be2d.png)
中国的收入差距有多大?易秋霖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否认中国的收入差距很大。
中共中央最近颁布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收入差距问题有较多文字涉及,由此可见中央对此问题非常重视,也可见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但是,中国的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收入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收入差距加大有什么后果?对此,并非每个人都很清楚。
先来看看——中国的收入差距有多大?(一)全社会居民整体收入差距:先从从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来判断。
基尼系数: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等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在0~1(100%)之间。
联合国规定:基尼系数0.2以下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为比较平均,0.3~0.4为相对合理,超过0.4为警戒状态,0.4~0.5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超过0.6为危险状态。
再来看看1978-2005年中国基尼系数的变化(何娅,2007:《基尼系数:城乡历史政策的解构》,《中国信息报》,2007-4-11)1978年―1984年:改革起步,重农增收,1984年,达到建国以来最低水平,仅为0.241985年―1994年:改革推进,城镇加速,到1994年,基尼系数第一次突破了0.4,达0.40081995年―1999年:改革渐进,农业发展加快,基尼系数最小时为0.3706,到1999年攀升到0.38922000年―2005年:农村人均收入增加放慢。
2000年开始,基尼系数再次越过0.4。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51978年之前(?):估计也很大,因为当时的差距不完全体现在货币收入上,非货币的福利分配是那个时期差距的重要原因。
由上可知:只要农民收入上升的快,中国的整体收入差距就缩小,反之就加大。
2010年中国为0.5左右(中国社科院:《2011年社会蓝皮书》),已经是“差距悬殊”。
再来看看中国与其它国家的比较。
中国各阶层收入标准
![中国各阶层收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cce16c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4.png)
中国各阶层收入标准中国各阶层收入标准因地区、行业和职位而异,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划分:1. 低收入阶层:这个阶层的月收入普遍低于2000元,他们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一些城市中的非技术性职业。
在农村地区,他们通常是从事农业劳动或者一些简单的加工制造业,而在城市中,他们则在一些服务业或者零售业中工作。
这个阶层的生活质量往往较低,面临着许多生活困难和就业压力。
2. 中低收入阶层:这个阶层的月收入一般在2000元至5000元之间。
他们包括一些城市中的服务业人员、初级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
这个阶层的人往往有着一定的教育背景,但是他们的收入水平还不足以支持他们的生活和发展。
这个阶层的人面临着就业竞争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双重困扰。
3. 中高收入阶层:这个阶层的月收入一般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
他们包括一些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高级销售人员等。
这个阶层的人往往有着较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他们在职场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和收入。
这个阶层的人生活质量较高,但是他们也面临着职业发展的压力和竞争。
4. 高收入阶层:这个阶层的月收入通常超过1万元。
他们包括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企业家、专家等。
这个阶层的人往往有着极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他们在职场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收入。
这个阶层的人生活质量非常高,但是他们也面临着职业发展的压力和竞争。
实际收入水平还会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地区消费水平、行业特点等。
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些标准也会不断调整和变化。
例如,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产业升级的推进,一些传统行业的收入水平可能会下降,而一些新兴行业的收入水平可能会上升。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一些城市的消费水平可能会高于其他地区,从而导致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存在差异。
官方中国各阶层收入标准
![官方中国各阶层收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ad498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c.png)
官方中国各阶层收入标准中国的收入分配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它直接关系着不同阶层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中国的收入标准主要分为几个不同的阶层,如下所述:1. 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是每个地区政府设定的最低工资水平,用于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经济需要。
根据国家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应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费用和劳动者生活水平等因素进行评估和确定。
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有所差异,一般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标准。
例如,根据最新数据,中国大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2000元人民币左右,而农村地区则为每月1500元人民币。
2. 中等收入阶层: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中等收入阶层是指家庭年收入处于全国居民收入的40%到60%之间的人群。
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大致处于平均水平以上。
然而,中等收入阶层在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占全国人口比例约为30%左右。
3. 高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是指相对于一般人群而言,拥有较高收入的阶层。
这一群体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薪资、奖金、股权、投资回报等。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由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机会和财富累积所驱动。
而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通常比一般民众高出数倍,甚至更多。
由于高收入阶层的人数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收入分配曲线通常呈现显著的不平等现象。
4. 贫困阶层:贫困阶层是指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人群。
根据国家标准,贫困阶层的收入应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中国政府一直注重减少贫困人口的比例,通过制定贫困人口减少目标、实施扶贫政策和项目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阶层分析是基于官方的收入分类和标准,实际上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仍然存在。
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城乡之间的差异、行业之间的差异以及性别、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均衡。
全国餐饮行业收入
![全国餐饮行业收入](https://img.taocdn.com/s3/m/c381c9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f.png)
全国餐饮行业收入1. 引言餐饮行业是指以提供饮食服务为主要业务的行业,包括餐馆、快餐店、咖啡馆等各类饮食场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的餐饮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全国餐饮行业的收入情况以及其发展趋势。
2. 全国餐饮行业收入概述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餐饮行业收入逐年递增。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餐饮行业实现总收入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这标志着餐饮行业已成为全国继房地产、汽车之后的第三大消费领域。
3. 影响餐饮行业收入的因素餐饮行业收入的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观念等。
3.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影响餐饮行业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市场潜力也随之增大。
而且,人口的流动性也会对不同区域的餐饮行业收入产生影响。
3.2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直接影响人们消费能力的因素之一。
经济水平的提高将会带动人们对高品质、多样化餐饮服务的需求增加,从而推动餐饮行业的发展。
3.3 消费观念与餐饮行业收入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是影响餐饮行业收入的因素之一。
现代人对于餐饮服务的需求已经不再是简单满足基本需求,更加注重餐饮环境、菜品创新、服务质量等方面。
因此,餐饮行业需要不断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提供更加创新和个性化的服务。
4. 餐饮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餐饮行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和机遇。
4.1 外卖行业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发展,外卖行业迅速崛起,成为餐饮行业的重要一环。
外卖平台的兴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用餐方式,也为餐饮企业带来了新的销售渠道。
4.2 餐饮文化与差异化经营餐饮行业的发展也趋向于文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经营。
不同地区拥有独特的饮食文化,餐饮企业需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提供符合消费者口味的菜品,吸引更多的顾客。
4.3 绿色与健康餐饮的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绿色与健康餐饮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测度研究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测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78030028ea81c759f578d7.png)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测度研究從横截面角度入手,分析中国四种行业划分类型下的收入数据,通过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泰尔二次测度、对数收入的变异系数五种收入分配差异的测度指标,探讨各种情况下的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
标签:行业收入差距;差距测度;差距趋势1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状况为了更直观描述出中国行业间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行业收入差异的总体变化趋势,本文利用各种关于收入分配差异的测度指标,计算出各行业1993~2005年相关的收入差异系数。
1.1所有制性质原则下行业收入差距的测度从表1中可以看出,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二次测度以及对数收入的变异系数的变动证实了1993年以来,随着行业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所有制划分形势下的行业间职工平均收入差距的总趋势是在不断扩大的。
1993年变异系数为0.131974,到2005年已增长到0.178193,增加了0.046219,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幅度为35.02%。
1995年以后,行业收入基尼系数逐年上升,而且上升幅度增大了;自1997年开始测度系数缓慢缩小,1998年有略有回升。
从各个系数的变动过程表明:1993年以来,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比较缓慢:1998年以后,收入差距扩大速度加快了,而且1998—2004年这一阶段,行业收入差距扩大速度最快。
1.2三大行业划分方式下行业收入差距的测度(以上数据是根据国家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所有制分类以统计年鉴上的分类为标准)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各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程度曾出现过减弱趋势,在90年代末收入差距又要一些相对的缩小,但总体而言,在三大产业行业划分下我国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以泰尔指数为例,20世纪90年代三大产业划分下泰尔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2000—2008年,泰尔指数急剧下降,之后至今,又缓慢上升。
从1990—2001年,组内差距都是引成三大产业中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而从2002年开始至今,组间贡献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四左右上升至百分之四十左右。
江苏省行业收入标准
![江苏省行业收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d8cdc9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2.png)
江苏省行业收入标准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发达的经济体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的收入水平也各不相同。
本文将对江苏省各行业的收入标准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江苏省的制造业行业收入标准。
作为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制造业在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的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年收入在30万元至50万元之间。
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年收入普遍较高,而传统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收入相对较低。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江苏省的服务业行业收入标准。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转型升级,江苏省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涵盖了金融、信息技术、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江苏省服务业行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普遍在20万元至40万元之间。
其中,金融业、信息技术业的从业人员收入较高,而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从业人员收入相对较低。
再次,我们来探讨一下江苏省的农业行业收入标准。
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江苏省的农业产业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农业从业人员的年收入普遍在10万元至30万元之间。
受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农业领域的从业人员收入存在一定的差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的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各不相同。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江苏省行业收入标准的特点和趋势。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存在一定的差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收入普遍较高,而农业领域的从业人员收入相对较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江苏省各行业的收入标准也将会随之发生变化,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和市场动态,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规划。
综上所述,本文对江苏省各行业收入标准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分析,希望能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收入标准只是一个参考指标,实际收入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能力、岗位职责、企业规模等。
中国农民工从事行业及月均收入情况
![中国农民工从事行业及月均收入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a9936bc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a.png)
中国农民工从事行业及月均收入情况
2019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
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比上年增加82万人,增长0.7%;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增长0.9%。
在外出农民工中,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500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5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其中,从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比重均为6.9%,分别比上年提高0.3和0.2个百分点。
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48.6%,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27.4%,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8.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农民工月均收入3962元,比上年增加241元,增长6.5%,农民工集中就业的六大行业月均收入均稳定增长。
其中,从事制造业农民工月均收入3958元,比上年增加226元,增长6.1%;从事建筑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567元,比上年增加358元,增长8.5%;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3472元,比上年增加209元,增长6.4%;从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667元,比上年增加322元,增长7.4%;从事住宿餐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3289元,比上年增加141
元,增长4.5%;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农民工月均收入3337元,比上年增加135元,增长4.2%。
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4427元,比上年增加320元,增长7.8%;本地农民工月均收入3500元,比上年增加160元,增长4.8%。
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比本地农民工多927元,增速比本地务工农民工高3个百分点。
中国文旅财务报告分析(3篇)
![中国文旅财务报告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c2d6c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e.png)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旅财务报告的分析,旨在揭示文旅产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发展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文化旅游产业是指以旅游活动为核心,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的产业。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旅财务报告的分析,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旅产业财务状况分析1. 营业收入分析根据我国文旅财务报告,近年来文旅产业营业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9年,我国文旅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64万亿元,同比增长8.4%。
其中,旅游营业收入6.06万亿元,同比增长8.3%;文化营业收入1.58万亿元,同比增长8.9%。
这表明文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 利润分析从利润角度来看,文旅产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强。
2019年,文旅产业利润总额达到1.15万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中,旅游利润总额0.84万亿元,同比增长9.4%;文化利润总额0.31万亿元,同比增长8.6%。
这表明文旅产业在为国家创造财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资产负债分析从资产负债角度来看,文旅产业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
2019年,文旅产业资产负债率为54.2%,较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这表明文旅产业财务状况较为稳健,负债风险较低。
三、文旅产业盈利能力分析1. 毛利率分析文旅产业毛利率相对较高。
2019年,文旅产业毛利率为18.3%,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其中,旅游毛利率为16.2%,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文化毛利率为23.6%,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这表明文旅产业盈利能力较强。
2. 净利率分析文旅产业净利率也相对较高。
2019年,文旅产业净利率为15.1%,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2022-2026年我国白酒及各香型收入规模及占比情况统计
![2022-2026年我国白酒及各香型收入规模及占比情况统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659f3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8.png)
2.2021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清香型领跑,酱香型紧随其后
首先,从整体收入规模来看,2021年我国白酒行业市场规模已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增长了约8.7%。其中,清香型白酒的收入规模最大,达到了约1500亿元人民币,占比接近30%。其次为浓香型白酒,其收入规模约 为1300亿元人民币,占比约为26%。而酱香型白酒则以约10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规模,占比约为20%。
03
part four
白酒行业市场前 景
Market prospect of Baijiu industry
白酒及各香型收入规模及占比情况统计
白酒
liquor
市场规模
market size
占比
Proportion
"白酒各香型收入规模及占比 情况统计,揭示中国白酒市场
的多元化与竞争格局。"
香型
Fragrance type
2.各香型收入占比情况统计
在各香型方面,酱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和清香型白酒是我国白酒市场的主流香型。根据统计数据,2022年酱香型 白酒的收入占比为30%,浓香型白酒的收入占比为40%,清香型白酒的收入占比为30%。其中,高端白酒市场中, 酱香型白酒的收入占比为40%,浓香型白酒的收入占比为40%,清香型白酒的收入占比为20%。中档白酒市场中, 酱香型白酒的收入占比为30%,浓香型白酒的收入占比为40%,清香型白酒的收入占比为30%。低档白酒市场中, 酱香型白酒的收入占比为20%,浓香型白酒的收入占比为40%,清香型白酒的收入占比为40%。
中国各行业平均工资出炉石油人快看看自己处于哪个水平
![中国各行业平均工资出炉石油人快看看自己处于哪个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87b3cf1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6.png)
中国各行业平均工资出炉石油人快看看自己处于哪个水平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各行业平均工资情况,石油人的年收入达到了哪个水平?请先投票: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分岗位年平均工资情况”,2022年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1578元,比2022年增长7.3%。
其中,采矿业全部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6533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759元。
而在采矿业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的平均年薪为129591元,专业技术人员80472元(平均每月6706元),办事人员和有关办事人员69908元。
大部分一线人员(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平均年薪为59998元,相当于月薪5000元。
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年薪45786元。
就在前一天,国家统计局还发布了2022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318元,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采矿业去年平均工资为6950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14.8%的增速为所有行业中的最快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两次统计中的工资总额是指本单位直接支付给就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等。
也就是说,工资总额应为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个人应缴纳部分。
附:2022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分岗位年平均工资情况国家统计局对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16个行业门类的约98.3万家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单位调查显示,2022年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1578元,比2022年增长7.3%。
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131929元,增长6.5%;专业技术人员83148元,增长8.9%;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58211元,增长7.3%;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49502元,增长5.9%;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50703元,增长5.6%。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最高,是一套表平台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2.14倍;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平均工资最低,是一套表平台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80%。
各地区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分析
![各地区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3467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8.png)
各地区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分析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各地区各行业的工资水平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差距和特点。
首先,各地区工资水平的差距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工资水平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
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这也成为了这些城市发展的一大优势。
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工资水平较低。
此外,人口结构也是影响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工资相对较高,而年龄较大、技能较低的人群工资相对较低。
其次,不同行业之间的工资水平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这些行业通常需要较高的技能和知识储备,因此吸引了很多人才,也给予了员工相对较高的薪酬回报。
与此相对应,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工资水平较低。
制造业一般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服务业受到行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细分行业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此外,性别和地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工资差距。
长期以来,男性在职场上往往具备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相对地享受更高的薪酬水平。
特别是在企业领导和高级管理职位上,男性占据绝大多数,导致男性的平均工资水平更高。
同时,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行业结构的不同,也会影响到男女工资水平的差距。
最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的深入,人们普遍对工资水平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在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流动下,人们更加注重工资水平与自身能力的匹配程度。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力度,提出了提高工资水平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工资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各地区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江苏各行业收入标准
![江苏各行业收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0bc3e4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4.png)
江苏各行业收入标准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经济发达省份,拥有着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在江苏省,不同行业的收入水平存在差异,下面将对江苏各行业的收入标准进行介绍。
首先,制造业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着完善的产业链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在制造业中,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行业的收入水平较高,其中,汽车制造业的平均收入水平在10万元以上,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业的平均收入水平也在8万元以上。
此外,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平均收入在5万元左右。
其次,服务业在江苏省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包括金融、物流、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在金融业中,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较高,平均收入在15万元以上。
物流行业的平均收入在8万元左右,教育和医疗行业的平均收入在6万元左右。
此外,餐饮、旅游等生活服务行业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平均收入在4万元左右。
再次,农业是江苏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但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农业劳动者的平均收入在3万元左右,其中种植业的收入略高于畜牧业和渔业。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有望得到提升。
最后,建筑业是江苏省的朝阳产业之一,建筑工人的收入水平较为稳定。
一线城市如南京、苏州的建筑工人平均收入在6万元以上,二线城市如常州、无锡的建筑工人平均收入在5万元左右,而三线城市的建筑工人平均收入在4万元左右。
综上所述,江苏省各行业的收入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制造业和金融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从业人员收入较高,而农业和生活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收入相对较低。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江苏省各行业的收入水平也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稳定化的趋势。
国内各行业薪酬体系研究现状
![国内各行业薪酬体系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74932f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d.png)
国内各行业薪酬体系研究现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内各行业薪酬体系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革,各行业的薪酬体系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薪酬体系是一个国家或企业用来激励员工和管理人员的一种重要管理工具,也是人才引进和留住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国内各行业的薪酬现状、薪酬体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国内各行业薪酬现状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各行业的薪酬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其中,金融、IT、互联网等高新技术行业的薪酬水平较高,而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
在同一行业内,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薪酬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在一线城市,同一行业的薪酬水平往往比二三线城市要高一些。
而不同企业的薪酬水平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规模、行业地位、发展前景等因素。
二、薪酬体系的构成薪酬体系是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奖金等多个方面组成的。
基本工资是员工的基本收入,主要根据员工的岗位、工作年限、学历等因素确定。
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评定结果来确定的,是对员工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种奖励。
津贴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一些补贴性福利,如工作餐、交通补贴等。
奖金是对员工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的一种额外奖励。
三、薪酬体系的影响因素薪酬体系的构建和调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业竞争力:不同行业的薪酬水平和体系受到行业竞争力的敏感影响。
一些高新技术行业由于需求量大、技能要求高,在薪酬方面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和投入。
2. 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形势对薪酬水平和体系的调整也有一定影响。
在国内经济增长强劲的情况下,企业通常在提高薪酬水平和调整体系方面更加灵活和宽松。
3. 人才市场供需情况:市场对人才供需情况也会影响薪酬水平和体系的调整。
在一些紧缺人才领域,企业通常会通过提高薪酬水平和完善体系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4. 政策法规: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薪酬水平和体系的调整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6e2168bcc22bcd126ff0c09.png)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随着CPI系数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另外,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
一、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最主要的高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
这仅仅是实际工资的对比,如果将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等相加起来,则这种差距将会扩大到6~10倍。
且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高收入行业要比建筑业、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高出很多。
不难看出,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垄断行业才有能力大幅度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由此也就形成了一种工资分配秩序的“潜规则”。
2、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税收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的税收流失额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措施最先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方面的公平缺失,但对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而言,却有着“逆向调节”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总体收入的一小部分,而中低收入者则是纳税主体,很多高收入者却没有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3、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尤其是近年来,东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还在不断上升。
由于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居民自然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湖南2023年各行业收入标准
![湖南2023年各行业收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a700b4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6.png)
湖南2023年各行业收入标准湖南省作为中国经济南大门户之一,其各行业收入标准一直备受关注。
2023年,湖南省各行业的收入标准得到了全面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就湖南省各行业的收入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首先从制造业开始谈起。
作为湖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制造业在2023年的收入标准上有了一定的提升。
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从业者普遍享受到了较高的收入,这也体现了湖南省在未来发展中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
与此同时,传统制造业的从业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在新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支持下,湖南省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前景看好。
其次,来看一下湖南省的服务业。
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服务业在湖南省的经济中所占比重也在逐年提高。
2023年,湖南省的服务业收入标准较往年有了较大的提升。
特别是金融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领域,从业者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
此外,随着湖南省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旅游服务业的从业者也在收入上得到了提升。
可以说,湖南省的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这也为各类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再来看一下农业和农村经济。
虽然湖南省的农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小,但是农业在民生保障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
2023年,湖南省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首先是农业技术的进步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其次是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致富机会。
此外,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等的扶持力度,也为农民增加了额外的收入。
可以说,在湖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在向着更加科学、多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最后,来分析一下湖南省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作为支撑经济的重要行业之一,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在湖南省的收入标准也备受关注。
2023年,受国家政策的调整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湖南省的房地产市场整体趋于平稳。
与此同时,建筑业在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各行业平均利润率-中国十大高收入行业
![各行业平均利润率-中国十大高收入行业](https://img.taocdn.com/s3/m/9d2e2fe7941ea76e58fa04f3.png)
各行业平均利润率-中国十大高收入行业中国行业收入差距金融业工资最高报告称中国行业收入差距:1 金融业工资最高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感到当前工资收入差距大。
差距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造成工资差距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劳动论坛在京举办。
此次论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题,从劳动关系、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展开交流研讨。
论坛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公布了相关报告。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工资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行业企业间差距、城乡间差距、地区差距、高管和普通职工差距,这四方面的工资收入差距近年来都在不断扩大,应引起社会重视。
4个方面差距扩大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副所长杨黎明介绍说,改革开放初期,工资改革的重点是打破“平均主义”。
现在,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工资分配体制初步建立,但面临新的问题,就是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差距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行业、企业间工资差距扩大。
2016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6539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759元。
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70146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16717元。
最高与最低之比为∶1。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基本保持在—倍左右。
世界上多数国家行业间差距在—2倍左右。
企业间工资差距更大。
2016年调查上海某银行员工工资及奖金人均为万元,员工的其他福利人均万元,合计万元,是当年城镇单位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倍。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201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919元,二者之比达∶1。
1990年,这一比例为∶1。
世界上多数国家这一比例在以下。
——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2016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上海市为66115元,最低的黑龙江省27735元,最高最低之比为∶1。
1990年我国地区间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比为∶1。
中国行业平均工资增长曲线
![中国行业平均工资增长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1fa765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d.png)
中国行业平均工资增长曲线摘要:一、引言二、中国行业平均工资增长的趋势1.总体增长情况2.各行业之间的差异三、影响行业工资增长的因素1.宏观经济环境2.行业自身特点3.政策因素四、行业工资增长带来的影响1.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2.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3.社会公平与和谐五、应对行业工资增长的建议1.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2.优化产业结构和行业布局3.强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文: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行业平均工资增长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行业平均工资增长的趋势,探讨影响行业工资增长的因素,以及行业工资增长带来的影响和应对建议。
一、引言行业平均工资增长是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重要指标。
了解行业平均工资增长的趋势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政策,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行业平均工资增长的趋势1.总体增长情况近年来,我国行业平均工资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但行业平均工资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2.各行业之间的差异在行业平均工资增长过程中,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
一般来说,金融、科技等高附加值行业工资增长较快,而传统制造业、低端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增长相对较慢。
三、影响行业工资增长的因素1.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工资增长具有直接影响。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状况等因素都会对行业工资增长产生影响。
2.行业自身特点行业自身特点也是影响工资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利润的行业工资增长较快,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利润的行业工资增长较慢。
3.政策因素政府在收入分配、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政策会对行业工资增长产生影响。
例如,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税收政策的调整等都会对行业工资增长产生直接影响。
四、行业工资增长带来的影响1.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行业工资增长会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工资增长较快的行业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涌入,从而影响行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些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己经走到亟须调整的“十字路口”,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
分配差距呈现“穷降富升”从基尼系数看,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介绍,对我国的基尼系数目前各机构认识不一,被学界普遍认可的是世界银行测算的0 .47。
“我国基尼系数在10年前越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后仍在逐年攀升,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
他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干得多,挣得少”是记者在采访中许多工薪阶层的共同感受。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从统计数据看,近几年穷人和富人的收入都在增长,但考虑到他们在消费支出上的差异,大量贫困家庭的支出集中在最易涨价的食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上,分配差距正呈现危险的‘穷降富升‘两头拉大趋势。
”房地产、矿产、证券成为暴利行业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发挥了巨大的财富调整力量。
房地产、矿产、证券等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少部分人借此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的顶端。
据2009年福布斯中国财富排行榜统计,前400名富豪中,房地产商占154名;在前40名巨富中,房地产商占19名;在前10名超级富豪中,房地产商占5名。
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中国财富的主要集中地。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钧认为,房地产业的基本要素就是土地,卖房子实际上是卖土地。
而对于土地,按现行土地用途管理政策,政府和房地产商既是“垄断买方”,又是“垄断卖方”,一方面从农民手里低价征地,另一方面向群众高价售房。
房地产业产生的级差暴利,除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外,都被少数房地产商拿走了。
唐钧说,随着房价暴涨,“没有房子的人”已被远远甩出财富形成的大门之外。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也被少数人占据、利用并迅速暴富。
在全国产煤大县山西左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这里诞生了数以百计、身家亿万的“煤老板”,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35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00多元。
“资源要素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说,这与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缺失有很大关系,突出表现在资源价格成本构成不完全,资源税额低、开采成本低、不承担环境恢复责任……这是“煤老板”超常致富的“秘诀”,也是分配手段调节失灵、贫富差距拉大的“症结”。
许多专家还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火热”表现,尤其是投机性投资行为的盛行,也进一步强化了资本财富的累积效应,拉大了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实业收益的差距,造成了“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的局面。
而且,资本与土地、资源三者之间互相拉升,加剧了贫富差距。
一直存在“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清华大学教授魏杰、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等人说,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
如果能“抢”到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或是“抢”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就等于“抢”到了高收入、高福利、高阶层。
采访中,许多人对以垄断和“身份”为代表的“权力分配”表示极端不满。
他们认为,国家必须弱化权力在分配格局中的作用,合理调整各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才能降低社会矛盾“燃点”,实现和谐与稳定。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的2倍到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差距可能更大。
截至2008年底,机关公务员退休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的1.8倍。
专家们认为,这种依赖于政策保护和资源垄断的“权力分配”,有悖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严重侵害了个人发展权,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
其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间造成收入悬殊落差的同时,也在人们心里划上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争抢“吃皇粮”,甚至出现千余人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的现象。
同时,垄断行业的高工资也屡屡遭到质疑。
专家认为,国家应通过多个途径,减轻“权力决定收入”的消极影响,平复社会失衡心理。
收入分配五花八门白黑灰血金“五色炫目”“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造成了国民大量“隐性收入”的存在,使得社会财富底数不清。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2007年曾发表过一项研究,推算当时每年至少有4万亿元以上的不规范“隐性收入”。
还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只有1/3,国家能够监控的只有“白色收入”,这意味着大量收入脱离了所得税调节范围,游离于监管之外。
由于收入分配渠道复杂,同时缺乏基础性的国民收入记录制度,我国居民的收入渠道也呈现五花八门的状态。
近日,记者在全国15个省区市采访了大量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群众,大家比较认同可以用白色、黑色、灰色、血色、金色5种“颜色收入”来概括当前形形色色的收入。
5种“颜色收入”既相对独立,也有交叉的地方。
具体来讲,“白色收入”指正常的工资、福利等企法收入;“黑色收入”指通过贪污受贿、偷盗抢劫、欺诈贩毒等违法手段获得的非法收入;“灰色收入”指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收入,在我国当前非常普遍;“血色收入”指那些突破人类文明底线,以牺牲他人的生命和用鲜血榨取的收入,如黑砖窑、黑煤窑等;“金色收入了”指利用黄金、股票、期货等资本获得的收入。
专家认为,这5种“颜色收入”既依据了收入的合法性,也参考了社会道德标准,基本概括了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主要渠道和方式,是一种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形象化的描述当前收入的表达方式。
白色收入指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中有据可查的收入,出身清白,可见、可控、可预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说,“白色收入”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渠道,所以必须不断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建立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养老金等转移性收入,让“白色”成为收入主色调,彰显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黑色收入既包括一部分人依靠权力获取的非法收入,也包括走私、贩毒、偷盗、抢劫、绑架等违法犯罪活动获得的收入。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等专家认为,“黑色收入”使大量公共财富流进了权力拥有者、违法犯罪者的腰包,应坚决打击。
血色收入指那些突破人类文明底线,以牺牲他人的生命和用鲜血榨取的收入。
对“血色收入”也应严厉打击,如山西黑砖窑事件、哈尔滨呼兰区奴工事件等,这些行为践踏了人性与文明底线,影响了国家形象,必须坚决予以取缔。
金色收入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而日显重要的一种收入,以资本收益为主要表现形式,也可以理解为财产性收入。
近年来,不少人从股市、楼市中获得资产增值,财富成倍增长。
一些专家认为,“金色收入”值得鼓励,但也要注意做好调控和引导,使其走上理性轨道,减少投机性。
同时,要注意通过税收等配套政策对“金色收入”加以调节,防止“马太效应”加剧贫富差距。
灰色收入的概念最难定性。
目前,学界对“灰色收入”的定义也不统一,有的专家定义为来路不明、没有记录在案、没有纳税、游离在申报之外的个人隐秘收入。
也有学者认为收入“非白即黑”,无论如何冠冕堂皇,其本质是公权与私利交易而产生的“黑色收入”。
目前,“灰色收入”己经渗透到了社会各行各业,返点、好处费、感谢费、劳务费、讲课费、稿酬、礼金等名目繁多。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说,“灰色收入”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正灰色”的,即违章不犯法的收入;二是名为“灰”实为“黑”的收入,比如商业回扣、年节收礼、小金库私分、庆典礼品等,属变相受贿;三是“浅灰色”收入,这一部分本来应该归到“白色收入”里,但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虽然渠道正当,但缺乏税务监管。
部分高收入居民存在大量“隐性收入”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长期研究“灰色收入”问题,几年前,他曾对全国几十个市县的2000多名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家庭收支情况做了调查,发现部分高收入居民存在大量“隐性收入”。
调查证明,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被统计到的收入估计高达4.8万亿元,遗漏主要发生在占城镇居民家庭10%的高收入户,占全部遗漏收入的3/4。
一些专家认为,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腐败问题,包括大量的“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
调查证明,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被统计到的收入估计高达4.8万亿元,遗漏主要发生在占城镇居民家庭10%的高收入户,占全部遗漏收入的3/4。
与此同时,频发的腐败案也暴露出个别干部对公共财富的巨额侵占。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仅2009年,全国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191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70人,其中厅局级204人、省部级8人。
中石化原董事长陈同海受贿近2亿元,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单笔受贿额1.6亿元的纪录。
专家认为,腐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扰乱了分配秩序,初次分配市场调节失灵,再分配领域又形成“逆向分配”,使本该用于低收入群体的资金通过非正当途径转移到权力相关者手中,加剧了分配不公;二是导致个人收入无法核清,制度设计失去基本前提;三是处于既得利益集团的腐败分子,有能力、也必将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最大“拦路虎”。
多位采访对象反映,虽然腐败不直接属于收入分配范畴,但它却渗透和影响着分配格局。
西安一家动漫公司的总经理李斌说,现在,不管是搞房地产、办煤矿,还是想进垄断企业或当公务员,要想借此进入高收入阶层,往往要靠“关系”和“票子”开道。
只要这种腐败“潜规则”存在,收入分配就无法“阳光”。
分配面临“十字路口”“虽然现在社会对贫富差距的忍受力比过去提高了,但如果不遏制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加剧的势头,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去年我国人均G D P已接近3700美元,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结构重塑都进入了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