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合集下载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09.25•【文号】学位〔2020〕20号•【施行日期】2020.09.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正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学位〔2020〕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位委员会,军队学位委员会,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已审议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20年9月25日附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加快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就与挑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

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我国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一是完善了我国学位制度,开辟了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通道,实现了单一学术学位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的历史性转变。

二是探索建立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三是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人才。

截至2019年,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21.8万人、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

四是有力支撑了行业产业发展,针对行业产业需求设置了47个专业学位类别,共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9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个,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行业产业,部分专业学位类别实现了与职业资格的紧密衔接。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目前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进行和完善。

为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实践能力,我提出以下意见:首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应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和实际操作。

建立起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企业实习、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增加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建立强有力的专业导师制度。

专业导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

因此,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导师培养和评价机制,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个优秀的导师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研究。

此外,建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再次,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注重实践和实用性,因此应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

同时,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通过邀请企业高层、业界专家等授课,将实际情况和最新科技动态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增加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挑战。

最后,加强对学生的评估和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课程成绩、实习表现、研究成果及毕业论文等。

同时,建立学术道德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术道德行为进行评估,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总之,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专业导师制度、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评估和考核等方面的,可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质和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1.12.09•【字号】晋教〔2021〕6号•【施行日期】2021.1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教〔2021〕6号各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各高等学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和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助力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为”方针、坚持“四个面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工作主线,稳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能力,狠抓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和质量提升,着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培养单位办学水平,加快培养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水平,为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内涵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新增授权方面,力争实现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取得新突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以上,实现工程等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双一流”建设高校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5.5万人。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

摘要:一、背景介绍二、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义三、我国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现状四、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措施五、预期效果和意义正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然而,在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义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研究和学术贡献。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两者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

深入推进分类发展,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三、我国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

在一定程度上,两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结构还不尽合理,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与学术学位培养模式过度趋同的现象。

此外,教育资源配置、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措施1.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明确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位授予标准等。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力度,实现两类人才教育的协调发展。

3.改进培养模式: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加强学术研究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注重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

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强化导师责任。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附件1: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本要求为贯彻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促进实践教学有效开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基本要求。

一、实践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实践教学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了解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统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实际、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和企业生产的过程与岗位能力需要;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经验,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与技能,提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学习模范班主任的基本工作方法和经验,养成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了解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教育创新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时间要求实践教学的时间累计为一学年,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与教育研习等环节。

教育见习在第一学年进行,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在第二学年进行。

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实践教学应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分别进行,学校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学期,企业实习时间不少于三个月。

三、实践教学的方式与内容实践教学可采取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企业实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行业企业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多种形式;时间安排上可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段实习等。

(一)教育见习教育见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学习优秀教师的师德风范和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从事教育工作的兴趣。

教育见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参观学校和企业,观摩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听课,参加教育管理专家与教学一线名师的专题报告或讲座,参加主题班会,参加市级或区级教研活动,体验和感受教师的工作和学校生活。

在教育见习过程中,本科为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听课应不少于4节,本科为非师范类专业和跨专业学生听课不少于6节。

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在相关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造就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二、培养方式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

1.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

2.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紧密结合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紧密结合企业的工程实际,培养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力。

3.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采取校企导师组的方式进行,聘请企业(行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导师组成员。

三、招生对象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应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四、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基本素质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工程伦理规范。

2.基本知识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相关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掌握相关的人文社科及工程管理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基本能力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9.03.19•【文号】教研[2009]1号•【施行日期】2009.03.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我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

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整体规划、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协同发展,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为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一)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调整,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增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二)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03.26•【字号】鲁教研字[2009]4号•【施行日期】2009.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研字〔2009〕4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各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学位制度实施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发展研究生教育,对于深入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现就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科学规划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1、准确把握建设知名大学内涵,理性确立办学定位,着力突出办学特色,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本着“科学分工、合理定位、优化结构,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面向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依据办学类型、办学特色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需要,基本稳定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填补、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明确培养目标,实行分类指导。

2、调整与改革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

积极应对知识经济和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主动适应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对高层次人才的多元化需要,积极、稳步发展博士生教育,适度发展专业博士教育;大力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加快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力度。

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5.05.07•【文号】教研[2015]1号•【施行日期】2015.05.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现就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案例教学和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1.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呈现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加强案例教学,是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

2.基地是培养单位为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以下简称合作单位)共同建立的人才培养平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是产学结合的重要载体。

加强基地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推动教育理念转变、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案例教学,改革教学方式3.重视案例编写,提高案例质量。

培养单位和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要积极组织有关授课教师在准确把握案例教学实质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致力于案例编写,同时吸收行业、企业骨干以及研究生等共同参与。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4.01.16•【字号】教研〔2014〕319号•【施行日期】2014.0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319号各研究生培养高校:现将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各单位要注重发挥创新基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创新基地逐步发展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学研究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教育、科研、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媒介;要加大投入,加强领导,开展校企、校所实质性合作;要在创新基地创建与管理过程中避免出现“重申报、轻建设”、“产学研结合不紧密”、“运行模式不清晰”等问题。

省教育厅将会同有关部门选派专家对创新基地进行评估检查,实行动态管理。

二、积极推进学位授予与获得职业资格衔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的紧密衔接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各单位要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要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行业和专业组织在培养标准制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建立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和联合培养基地;要从专业领域拓展、管理体系互动、与职业资格衔接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大力推动专业学位授予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

三、大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3.11.24•【文号】教研〔2023〕2号•【施行日期】2023.1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教研〔202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融通创新,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律,坚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两种类型同等地位、同等重要,以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方向,以强化两类学位在定位、标准、招生、培养、评价、师资等环节的差异化要求为路径,以重点领域分类发展改革为突破,推动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分类培养,健全中国特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更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

问题导向,聚焦制约两类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举措,增强改革的实效性。

尊重规律,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注重对现有人才培养过程的改造升级,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

整体推进,加强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各环节改革措施的衔接配合,增强改革的系统性。

机制创新,大力推动培养单位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人才培养链、工作管理链的匹配度,增强改革的长效性。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2010]2号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2010]2号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2010〕2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经单位申报、专家评审,我部决定批准北京大学等64所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具体名单详见附件1)。

请上述高校根据《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见附件2)精神,认真研究,加强领导,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以及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实施工作。

实施方案请于2010年11月上旬报我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省属高校须经主管行政部门批准后上报)。

特此通知。

附件:1.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高等学校及相关专业学位类别2.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一○年十月十三日附件1: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高等学校及相关专业学位类别序号单位名称专业学位类别(领域)1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2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3清华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工商管理硕士4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航空工程)工商管理硕士6中国农业大学工程硕士(食品工程)农业推广硕士7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8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9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10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1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硕士12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硕士13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14中国石油大学工程硕士(地质工程)工程硕士(化学工程)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5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16河北大学法律硕士17内蒙古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8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法律硕士19沈阳工业大学工程硕士(电气工程)20东北大学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21吉林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车辆工程)公共管理硕士22黑龙江大学法律硕士23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环境工程)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工程硕士(控制工程)24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25同济大学工程硕士(车辆工程)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26上海交通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硕士27上海海洋大学农业推广硕士28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9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30南京大学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31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材料工程)32河海大学工程硕士(水利工程)33江南大学工程硕士(工业设计工程)工程硕士(轻工技术与工程)工程硕士(食品工程)34南京农业大学兽医硕士35南京师范大学法律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36山东科技大学工程硕士(测绘工程)工程硕士(矿业工程)37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38浙江工业大学工程硕士(机械工程)39安徽大学法律硕士4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硕士41福州大学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硕士42郑州大学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43武汉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测绘工程)工商管理硕士44湖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45湘潭大学法律硕士46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47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48广州大学教育硕士艺术硕士49海南大学法律硕士50广西大学农业推广硕士51重庆大学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硕士建筑学硕士52西南交通大学工程硕士(电气工程)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交通运输工程)53西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54西南大学教育硕士55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56贵州大学法律硕士57云南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58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水利工程)5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6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学硕士6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62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63新疆大学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64石河子大学农业推广硕士附件2: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并逐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教育部决定从2010年起,在部分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以下简称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

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

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性意见》的通知教指委[2015]1号各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保证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特制定《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性意见》.现将该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附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性意见》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5年1月19日附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性意见一、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属性公共管理硕士(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项目,旨在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从事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学位论文写作是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论文不仅是学生知识结构、分析能力与研究水平的集中体现,更是对培养单位传授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等研究生培养效果的综合检验.mpa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公共服务精神和提高公共管理能力,强调面向实践、学以致用,因此,mpa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应通过调查研究、数据收集、学理分析、逻辑推理来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分析问题和提出有效对策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mpa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政府部门与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尤其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相关的问题展开研究.为使论文达到一定深度,在选题时应选择适当的切入点,使研究的问题更加具体化.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mpa研究生在本职岗位、本部门或本地区公共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理论或现实问题;二是我国公共管理事业中亟须回答和解决的理论或实践问题.论文不宜选择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工程技术及设备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题目,从而避免与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的论文相混淆.从以问题为导向的角度看,应用型学位论文的选题可参考以下类型:一是选取与本职工作或所在地区相关的公共管理实践中具有典型性的真实事件为案例,以第一手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及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或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二是针对跨部门或跨地区的多个同类事件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对调研资料的分析,提出更具普适性的政策建议;三是针对某项公共政策进行调研分析,运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提出有效的政策改进建议.三、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开题与指导mpa研究生在完成选题后应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目的在于明确选题是否符合学位论文选题标准、是否具有研究价值以及论证方案是否合理,能否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等.开题报告的具体要素和格式由各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自行规定.各培养单位在mpa研究生开题期间应安排开题的指导工作,指导小组由3-5人组成,其中的校外兼职导师或行业专家不应少于三分之一.四、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学位论文必须由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做到论点明确,理论联系实际,论据详实可靠,论证充分;并应做到格式规范、结构完整、行文流畅.应用型的学位论文不宜过多强调研究文献综述,而应将重点放在通过实地调研或案例剖析明确问题,运用正确的理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对策上.学位论文的写作时间应不短于一个完整的学期,正文字数原则上不少于2万字.学位论文写作的具体要素与格式等规定由各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自行规定.五、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其他要求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以及涉密处理等具体要求,由各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自行规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

我国法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我国法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4700亿元,2018年突破6000亿元。

《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大数据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底将超过万亿。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深感任重而道远。

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新财经”提出的客观要求,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积极面对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培养出能够适应知识经济、大数据时代下需要的高素质的统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1] BAUMER B. A data scienc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thinking with data[J]. The American statistician, 2015, 69(4): 334-342.[2] 何海地. 美国大数据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背景、现状、特色与启示——全美23所知名大学数据分析硕士课程网站及相关信息分析研究[J]. 图书与情报, 2014(2): 48-56. [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Statistics (STAT) [EB/OL].(2020-03-01). /courses/stat/.[4]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Department of statistics[EB/OL]. (2020-03-01). http://www./Statistics/Study/MSc-Programmes.[5] 梁传杰. 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 审视与重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11): 1-7.[6] 徐龙炳, 付艳, 周文萍, 等. 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路径探索——基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12): 30-35.[7] 王孟欣, 周甜甜, 张思乾. 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思考[J]. 统计与管理, 2015(10): 20-21.[8] 彭国富. 以就业为导向的菜单式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 统计与管理, 2017(11): 8-9.[9] 温雅敏, 龚征. 统计专业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基于大数据时代视角[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4): 146-149.[10] 朝乐门, 邢春晓, 王雨晴.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特色课程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8, 45(3): 3-10.[11] 李春忠, 刘成兰. 财经类院校理科专业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4(2): 4-5,11.(责任编辑 黄欢)DOI: 10.16750/j.adge.2021.06.003摘要: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法治人才,加快发展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增设法律博士学位条件已经成熟,急需落实法律博士学位设置的具体工作和步骤。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双导师制”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双导师制”研究

关部门和各个院校共同监管,去指导落实成人教育院校的服务育人工作,把服务育人落到实处[11]。

新时期成人教育政策目标向服务育人新范式转型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必然结果,是成人教育价值实现的必然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成人教育服务大众的目标,才能提升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1]欧阳忠明,肖玉梅.全球成人教育政策的现实图景与实践走向[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1).[2]谢国东.国际成人教育共识与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 ].教育研究,2013,(04).[3]何爱霞.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理念革新论析[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03).[4]王鹏,黄鸿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及执行效度分析[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01).[5]闫树涛.建国初期我国成人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3).[6]胡春明.终身教育背景下成人教育转型研究[D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7]黄正春.全球成人教育政策的现实走向[J ].继续教育研究,2016,(01).[8]谢琴,刘海涛,孙丽媛.社会转型期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1).[9]李颖辉.论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D ].东北师范大学,2012.[10]鲁嘉馨.成人高等教育转型方向及策略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3.[11]向琪.论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的教务管理架构建设[J ].陕西教育(高教),2016,(05).责任编辑:王维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

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指导能力和指导水平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教育水平,因此导师队伍建设的变革与创新是决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

“双导师制”的实行既顺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又推动了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科研合作,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是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导师队伍建设的主流趋势,是提高培养单位和导师育人能力的内生动力。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国家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并提出了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任务。

为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培养质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实践课程的开设。

建议学校设立实践教学基地,提供模拟实践环境,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引入实践型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实际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二、推进研究生导师制度研究生导师制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完善。

建议对导师进行绩效考核,确保导师的教学质量和指导能力。

导师评价机制,加强对导师的培训与管理,提高导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指导质量。

同时,鼓励导师与学生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合作。

三、加强专业素养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力。

建议加强专业素养能力培养,将专业素养教育纳入课程设置。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思维、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

加强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培养,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拓宽学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不断拓宽学科的发展领域。

学校应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鼓励学生参与学科前沿科研,并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加强学科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学科发展方向。

五、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建议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加强与企业、机构的合作,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现实需求,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加强产学研合作的评估和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六、加强职业发展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应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建议加强职业发展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现就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改革目标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二、改革招生制度
坚持招生制度改革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方向。

积极推进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分类招生。

建立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的选拔标准,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办法,重点考查考生综合素质、运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