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动态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监测方案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监测方案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00d56a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2.png)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监测方案探讨摘要:中国大部分的矿井都是由井下工人来完成,矿井在采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矿难,浅层矿山的开采是我国矿山发展的大势所趋。
与浅层采矿相比较,深层采矿过程中,岩石的受力状况和受力状况更为复杂,在采矿过程中,尤其是矿突起和冲击波等问题的机率较高。
矿山在进行深井采矿时,一旦出现了地质灾害,就很难进行抢救。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我国自然资源开采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治理工程监测方案研究对保障环境治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提升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降低监测和管理成本,本文主要探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监测方案,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推动矿山开采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监测引言矿产资源开发阶段需要时刻警惕各类地质灾害的影响,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到矿产正常开采,而且还会威胁到矿山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要不断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工作的安全性,防范各类矿山地质灾害,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明确各类灾害的出现原因与防范措施,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现阶段的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为了控制矿山地质风险,管理人员开始应用水工环地质技术等,该技术可以有效应对各类矿山地质灾害,确保矿山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保障工作人员的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原则(1)将保护中开发与开发中保护这一原则充分落实,重视可持续发展,协调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系,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各种利益关系。
特别是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和矿业开发的协同推进,这样才能为甘肃省矿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将防治结合的原则充分落实,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应当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方面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各项防治工作,找准重点,做好预防。
同时,要将矿山开发工程与保护矿山环境工程统筹考虑,科学设计与施工,并确保两项工程均可同时投产使用。
(3)落实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科学研究,提升管理水平。
矿山环境监测方法
![矿山环境监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d1712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c.png)
矿山环境监测方法矿山环境监测是指对矿山开采活动对周围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合理的环境监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矿山开采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环境。
本文将围绕矿山环境监测展开论述,并介绍一些常见的监测方法。
一、土壤监测方法矿山开采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矿渣填埋以及土壤污染等方面。
为了保护土壤环境,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监测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土壤质量指标监测,通过分析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肥力指数、重金属含量等来评估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壤侵蚀等进行动态监测。
二、水体监测方法矿山开采对周围水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源的消耗与污染两个方面。
为了对水体质量进行监测,可采取定点观测和流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定点观测可通过设置采样点,定期对水样进行采集和分析,以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
流域监测则是在流域范围内设置监测站点,监测水体的水量、水质和流速等指标,以便全面了解水资源的变化。
三、大气监测方法矿山开采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粉尘、气味等方面。
为了准确监测大气环境的变化,可以采取现场监测和远程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现场监测通过设置监测站点,使用气象仪器和颗粒物采样装置等设备,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远程遥感监测则利用遥感卫星和无人机等技术,对矿山周围的大气环境进行遥感观测,以监测大气污染的扩散情况。
四、生物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是指通过调查和分析生物体对环境的反应来评估环境质量。
在矿山环境监测中,可以通过对植物、动物等生物体的分布、数量和生理指标进行监测,了解矿山开采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标志物等方法,对矿山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评估。
综上所述,矿山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土壤监测、水体监测、大气监测和生物监测等方法,可以全面了解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10cb2289eb172dec63b71a.png)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一)目标任务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范围为矿山开采区及其影响到的区域。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结果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目标是:预测地面采空区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以及损毁的土地资源;矿区道路两侧边坡可能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以及占压的土地资源;截水沟和废料场堆放物料和废石可能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以及压占的土地资源。
其目的是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监测的任务是对矿区可能发生的各种地质灾害问题、损毁的土地资源进行监测。
(二)监测设计根据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具体监测如下:(1)监测内容:地表变形、降雨量、记录影像。
(2)监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量雨器、GPS测量、多点位移计、岩体含水率测得仪、摄像机、固定桩、皮尺、钢尺或定期通过目视巡察。
具体监测点设计:(1)边坡监测内容:边坡稳定性及可能出现的次生灾害。
监测方法:定期通过目视巡察。
(2)废料场监测内容:泥石流形成的固体物源、水源和流动过程中的顶面高程等。
监测方法:定期通过目视巡察。
(3)土地占用情况监测内容:土地占用变化情况,是否存在越界占用情况。
监测方法:定期巡视。
(4)矿区地质灾害情况监测内容:矿业活动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及其危害。
监测方法:定期巡视。
(三)技术措施1)加强矿山监测管理工作,完善矿山环境监测的各项规章制度。
2)明确矿区地质环境监测人员,把责任落实到人、到岗,针对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地段,派人巡检,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通报处理。
监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能够熟练掌握监测方法。
3)及时探访矿区周边群众,注意收集矿区周边环境变化的有关信息,并加以综合分析,提出应对和解决措施。
4)主要采用人工观巡视测法。
观测边坡上的裂缝、位移、坍塌等现象以及采场地形地貌景观变化,监测结果要做好记录。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报处理。
(四)主要工程量每次监测人工为3人,现场巡视。
建立我省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的构想
![建立我省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的构想](https://img.taocdn.com/s3/m/c7329aaab0717fd5360cdcdd.png)
溉 设 箍 、 化 旅 游 景 观 等 。矿 山 地 质 环 境 问题 及 地 质 灾 害 包 括 : 陷 、 裂 缝 、 塌 、 文 塌 地 崩 滑
坡 、 石 流 、 土 流 失 、 下 水 枯 竭 及 矿 井 瓦 斯 爆 炸 、 水 等 地 质 灾 害 事 故 和 隐 患 的规 泥 水 地 透 模 、 布 害 、 在威 胁 , 因 展 趋 势 等 。 分 危 潜 成 发 () 4 系统 成 员 及分 工 。 系统 成 员 包 括 遥 感 调 查 部 门 、 地 专 业 调 查 队伍 、 山 企 业 、 实 矿
地 方 主 管部 门 和 受 影 响部 门 。 遥 感 调 查 部 门 主 要 利 用 卫 星 和 航 空 遥 感 资 料解 译 矿 区 地 形 地 貌 、 动构 造 、 镇 分 活 村 布 、 场 分 布 、 土 流 失 程 度 和 范 围 , 一 定 规 模 的 塌 陷 坑 、 石 堆 、 矿 库 、 矸 石 堆 采 水 有 废 尾 煤 等 。 定期 或 不 定 期 地 对 全 区或 重 点 区进 行 数据 采 集 , 过 处理 提 取 有 关 信 息 , 上 述 内 通 对
1 必要 性
自二 十世 纪八 十年 代 以 来 , 所 未 有 的 群 采 高 潮 , 得 很 多矿 区 的生 态 环境 恶 化 到 前 使 了 使 人 们 难 以最 受 的 程 度 。很 多地 区小 矿 山 星 罗 棋 布 , 采 乱 挖 , 了 留下 大 片大 片的 乱 除 “ 自茬 山 ” 外 , 使 更 大 范 围 成 了半 秃 山 , 成大 片 的 水 土 流 失 。 以 还 造 近些 年 来 雨 水 减少 , 或 有 雨 即 是 暴 雨 , 常 形成 的 泥 石 流 灾 害 不 无 关 系 小 矿 山 排 出 的废 石 和 尾 沙 堆放 在 河 与 道、 山沟 或 山坡 上 , 重 污 染 河 水 , 成 了 较 严 重 的 泥 石 流 灾 害 和 普 遍 存 在 的泥 石 流 和 严 造
矿山动态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矿山动态监测工作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e1f9e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c.png)
矿山动态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矿山安全事故频发,给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
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我们开展了矿山动态监测工作,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此,我将对我们的监测工作进行总结报告。
首先,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包括地质雷达、地面位移监测仪、声波监测仪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矿山地质构造和地面位移情况,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其次,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判,我们能够及时发现矿山地质灾害的迹象,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再次,我们加强了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监测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我们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最后,我们积极开展了矿山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安
全演练等活动,增强了矿工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地降低了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总的来说,矿山动态监测工作是矿山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监测水平和预警能力,为矿山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矿山安全事故的减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矿山作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矿山作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bbd7b3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b.png)
矿山作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矿山作业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但其作业环境却容易受到污染和破坏。
为了规范矿山作业环境,在监测和治理方面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
一、监测技术1.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网是矿山作业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
利用环境监测网可以对矿山周边环境进行长期、实时监测,获取大量的环境数据和信息,有利于解决矿山周边环境问题。
2.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空气自动监测系统采用了高精度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在矿山周边设置自动监测站点,实时监测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对污染物浓度进行连续、准确的监测和记录。
3.水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手动采样和自动监测两种方式。
手动采样需要人工采集水样进行检测,自动监测则采用传感器和监测仪器进行连续监测,可大幅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二、治理技术1.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引入植物、土壤改良技术等手段,重建矿山退役后的生态系统。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矿山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恢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平衡。
2.地下水位控制技术地下水位控制技术是采用灌注方法,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该技术还可以降低矿井水深,提高采矿效率。
3.污染物处理技术污染物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
其中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可以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化学法则是采用化学试剂进行处理,将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化合物。
总之,矿山作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是矿山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测技术可以保证获取准确的环境数据和信息,为治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治理技术则是针对矿山作业环境问题,采用各种方法开展治理,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f4579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b.png)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一、引言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是指对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地监测和评价,以及对环境变化和环境影响进行预警和控制的一系列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地质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进行详细阐述。
二、方案制定1. 目标和原则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应明确监测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是确保矿山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同时保障矿山的经济效益。
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周期性和可持续性等。
2. 监测内容和方法根据矿山的特点和环境影响因素,确定监测内容和方法。
监测内容包括地质地貌、地下水、土壤、大气环境等方面,以及周边生态环境。
监测方法包括现场观测、采样分析、遥感技术等,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获取准确的监测数据。
3. 监测点位和频次根据矿山的规模和布局,确定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
监测点位应覆盖矿山的主要活动区域和周边环境敏感区。
监测频次应根据环境影响程度和监测目的确定,对于环境敏感区域应加强监测频次。
4. 数据处理和评价监测数据的处理和评价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和数学模型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评估矿山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
三、方案实施1. 人员组织和培训制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后,需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施和管理。
需要培训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设备和仪器购置根据监测内容和方法确定所需的设备和仪器,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进行设备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3. 数据管理和报告编制监测数据的管理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实施的重要环节。
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及时记录和保存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方案评估和改进1. 方案评估定期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进行评估,包括方案实施效果、数据准确性、监测点位布局等方面。
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表
![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表](https://img.taocdn.com/s3/m/1aff1b2376eeaeaad1f330f6.png)
湖南省市(州)县(市区)矿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表矿山企业监测人:审核人:矿山企业(盖章)监测机构(盖章)年月日年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表(第1页共4页)矿山企业(盖章):企业监测人:监测机构(盖章)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年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表(第2页共4页)矿山企业(盖章):企业监测人:监测机构(盖章)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年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表(第3页共4页)矿山企业(盖章):企业监测人:监测机构(盖章)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年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表(第4页共4页)矿山企业(盖章):企业监测人:监测机构(盖章)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情况监测表年度矿业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危害情况汇总表填表说明A、矿山基本概况统一编号:长度为14位数字,由以下方式构成:6位行政区划代码+5位矿种代码+3位顺序码,顺序码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由东向西、自北往南统一编号;矿山企业名称:为矿山企业全称,要求与矿山企业公章一致;采矿许可证号:发证机关配发的采矿许可证号,长度为13位数字;发证级别:按省(部)级、市级、县级填写;野外编号:为野外调查编号,由县级行政区名称第一、二个字汉语拼音首字母+数字码组成。
通讯地址:企业所在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长度为6位数字;法人代表:企业的法人代表或单位负责人;电话:企业联系电话,含区号;传真:企业的传真号码,含区号;坐标:矿山所在地经纬度坐标,用度、分、秒表示;地下开采矿山以井口坐标为准,露天开采矿山以矿山中心点为准;开采层位:为指目前所开采的层位(沉积矿产为矿床产出层位,其他矿产为主要容矿层位);开采深度:露天开采矿山为最高开采标高与最低开采标高的高差;地下开采矿山:斜井、竖井开拓矿山为主井口标高与最低开采标高的高差。
平硐或平硐与其他开拓方式联合开拓矿山为已开采矿(层)体最高开采标高与最低开采标高之差。
企业规模:分大、中、小三种类型,划分依据见附件2;经济类型:分为:国有、集体、个体、合资、外商独资、其它;设计生产能力:企业的设计生产能力;采空区面积:指采矿后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若有多个采空区,为各采空区面积之和。
矿山动态监测思路
![矿山动态监测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4df1c7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d.png)
矿山动态监测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监测范围:首先要明确矿山动态监测的范围,包括矿区内的地质构造、地质体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矿山周边的环境因素对矿山安全的影响,确保监测范围全面覆盖。
2. 制定监测方案:在确定监测范围的基础上,需要制定矿山动态监测方案。
这包括监测点的布设、监测参数的选择以及监测设备的选型等内容。
监测点的布设要考虑到地质构造、地质体稳定性的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参数和监测设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实施多方位监控:矿山动态监测不仅能够监测矿山的生产状况,同时也能对矿区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测,以确保矿山的运营对周围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这需要对矿山采取动态实时监测措施,运用最新科技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从而监测矿山的生产状况、质量、安全及环境等多个方面。
4. 监测流程程序化: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与有资质的社会动态监测机构签订动态监测服务合同,明确矿山企业动态监测开展方式、工作时间及工作任务。
实行定期的小测和大测,做到事前培训、指导,事中会审、抽查,事后评审、跟踪,以确保监测流程的连续性、高效性。
5. 监测报告规范化:严格规范监测报告编制技术要求,明确矿山的开采范围、开采顺序、开采方法等,并通过现场调查、地质剖面测量、矿山地形测量等手段,绘制矿山的开采现状图,查测矿山实际开采情况、开采方法、采场要素、矿山绿化等。
同时,还需要调查采掘工程新揭露的地质情况及影响开采的问题,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的合理性,以提高矿山企业动态监测报告质量。
6. 监测成果长效化:确保监测数据和报告能够长期保存并方便查询,以便对矿山的安全和运营进行长期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思路和实施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矿山动态监测,确保矿山的安全和高效运营。
煤矿开采的矿山环境监测与保护
![煤矿开采的矿山环境监测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edaa9ea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f.png)
降低采矿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恢复矿 区生态功能,保障可持续发展。
保护措施
实施边坡治理、土地复垦、植被恢复 等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实施效果
有效减少了矿区水土流失现象,提高 了土地利用率,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 。
经验教训
注重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并重,加强 采矿活动监管,落实生态补偿机制。
某矿区环境监测与保护综合案例
案例概述
某大型矿区在采矿过程中注重环境监 测与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 障可持续发展。
借鉴意义
其他矿区可借鉴该案例的经验,注重 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推动可持续发 展。
01
02
环境监测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大气、 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问题。
03
环境保护
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工程,如边坡治 理、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等,加强生 态修复工作。
率。
无人机监测技术
利用无人机对矿山环境进行空 中监测,获取高精度数据。
生物技术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矿山环境 进行监测,评估生态环境影响
。
CHAPTER 02
矿山环境监测技术
地面监测技术
地面监测技术是通过在地面设 置监测点,对矿山环境进行实 时监测的方法。
地面监测技术包括土壤监测、 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 能够全面了解矿山环境状况。
矿区气象监测
监测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 评估矿区气象条件。
矿区空气质量监测
监测空气中的粉尘、有害气体等指标,评估 矿区空气质量。
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01
02
03
04
智能化监测技术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 段,实现矿山环境实时监测和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872d25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4.png)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1. 引言随着矿业开发的不断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逐渐成为矿山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提高地质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制定本技术规程。
2.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技术规程旨在明确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原则,规范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方法,提供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参考依据。
适用于各类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活动。
3. 术语和定义3.1 术语•矿山:指进行矿业开发的地质环境。
•环境监测: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实时或定期的观测和分析,获取各类环境参数的数据和信息的活动。
•监测点:指安装传感器、测量仪器或人工采样的地点。
监测点应该选取典型,具有代表性。
•监测参数:指用于描述矿山地质环境状态和变化的指标,例如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
•监测方法:指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具体技术手段和步骤。
3.2 定义•矿山地质环境:指矿山及其周边的地质环境,包括地质构造、地质岩层、地下水、土壤等要素。
•地质环境监测: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各个要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环境参数。
4. 地质环境监测目的和原则4.1 目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矿山地质环境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矿山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4.2 原则•科学性:地质环境监测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面性:地质环境监测应覆盖矿山各个要素和区域,全面了解矿山地质环境的状况。
•及时性:地质环境监测应进行实时或定期的观测和分析,及时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情况。
•可比性:地质环境监测应建立统一标准和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5. 地质环境监测程序与方法5.1 监测点的选取监测点的选取应考虑以下因素: - 矿山类型和规模; - 地质环境的分布和变化特点; - 矿山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 - 监测目的和要求。
5.2 监测参数的确定监测参数的确定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具体情况和监测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参数: - 空气质量:包括气体浓度、颗粒物浓度等; - 水质: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pH值、硬度、重金属含量等; - 土壤质量:包括有机质含量、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
矿山环境监测与治理
![矿山环境监测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32c70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6.png)
矿山环境监测与治理矿山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国家资源和能源的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破坏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矿山环境监测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矿山环境监测的意义与目的矿山环境监测是指对矿山开采及相关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它的主要意义在于:1. 保护环境:及时监测并掌握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环境污染;2. 预防风险:通过监测矿山环境变化,发现并预警矿山灾害风险,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 评估矿山对环境的影响:通过监测数据评价矿山对地下水、土壤、大气等环境介质的影响程度,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主要监测内容1. 大气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尘埃、废气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矿山环境监测应关注大气污染物的浓度、组成及扩散方向,为矿山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2. 水污染:矿山开采会破坏地下水层的自然结构,导致地下水的污染和流动方向变化。
矿山环境监测应关注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水质参数等,为矿山周边水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3. 土壤污染:矿山开采活动往往导致土壤蜕变、破坏和污染,严重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矿山环境监测应关注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情况,对矿山土壤的治理提供技术指导。
4. 噪声和振动:矿山开采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和爆破作业会产生噪声和振动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矿山环境监测应关注矿山噪声和振动指标的超标情况,为矿山噪声和振动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矿山环境治理的途径与方法1. 污染源控制:通过采取工艺改造、设备更新等技术措施,减少矿山开采过程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和泄漏,提高矿山环境的自洁能力。
2. 环境修复与恢复:在矿山开采结束后,进行土壤修复、水体治理和植被恢复等工作,以减少矿山留下的环境问题,还原矿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工作方案
![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048b9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1.png)
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工作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工作是对矿山资源储量的实时监控和评估,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矿山安全生产,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项工作的实施,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资源浪费、超采超挖等问题,保证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监测范围
本工作方案适用于所有矿山,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煤矿等。
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矿山,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监测方案。
三、监测内容
1. 资源储量监测:对矿山的资源储量进行实时监测,包括矿石量、矿藏量、品位等指标。
2. 开采状况监测:对矿山的开采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开采进度、采空区状况等。
3. 安全生产监测: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安全设施运行状况、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等。
4. 环境保护监测:对矿山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及治理等。
四、监测方法
1. 定期监测:定期对矿山进行全面的监测,包括现场勘查、数据采集、分析评估等。
2. 不定期抽查:根据实际情况,对矿山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以检查矿山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3. 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矿山进行实时监测。
五、工作流程
1. 制定监测方案: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
2. 组织监测:按照监测方案,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监测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实施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实施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ec8702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2.png)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实施措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准确、及时、指导矿山开发的原则,针对矿山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监测。
在开发阶段,对矿区范围内及工程治理区变形敏感部位进行地质宏观监测,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必要的监测设施。
监测内容包括对能够反映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以及水环境的监测,同时还应包括对已治理工程稳定性的监测等。
(一)地质灾害监测本方案涉及地质灾害监测内容主要为预测其潜在的采场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监测工作从2019年开始,2019年建监测点,先对北部边界平台进行监测,然后每年根据开采平台情况增加监测点,确定形成两纵一横的监测断面。
1、监测目的一方面是要抓住边坡崩塌或滑坡的前兆现象;如发现坡顶部分岩体明显突出或掉块现象,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疏散下游工作人员及设备机器。
2、监测方法本方案拟选取地质宏观巡视为主,由矿山派专人定期对露天采场边坡进行调查,及时发现露天采场边坡开裂、崩塌等宏观变形现象,配合大地形变测量法,及时掌握地表位移变化动态,以取得观测数据资料为原则(见附图3)。
大地形变测量法分控制点(基准点)和监测点,控制点埋设在预测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外围,为相对不动点,监测点布设在预测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内,一般是选择有异常变化现象的点。
3、监测频率每月3次,如异常变化剧烈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可增至每日一次。
4、监测记录观测记录应列表记录、力求系统完整。
观测中如遇降雨,应记录降雨的起止时间并估计其降雨强度(小、中、大、暴雨)。
位于地表水体附近的监测点应同时观测记录地表水位的变化。
随观测进程可绘制观测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观测数据为纵坐标,绘出水位变化、裂缝变化等曲线,为分析判断提供基础。
5、险情警报当有异常出现、判定确为险情时,应及时向险情警报系统上报。
在未建立险情警报系统的地方,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的具体条件建立相应的组织,以利防灾抗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d08361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d.png)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管理,维护地质环境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目标1. 预警监测: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监测,早发现、早预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2. 事后评价: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事后评价,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3. 环境保护: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保护生态环境。
4. 管理决策支持:为矿山管理部门提供监测数据,支持管理决策。
三、监测内容1. 地质灾害监测: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
2. 矿山开采影响监测:包括地面沉陷、地下水位、地表水质、空气质量等。
3. 地质灾害事后评价监测:对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影响进行评价,提出处理意见。
4. 环境保护监测: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四、监测机构1.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
2. 矿山管理部门: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出台管理决策。
3. 环保部门: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保护生态环境。
五、监测方法1. 地质灾害监测: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激光雷达等技术进行监测。
2. 矿山开采影响监测:采用地面沉陷监测仪、地下水位监测仪、水质监测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3. 地质灾害事后评价监测:采用野外调查、实地测量等方法进行评价。
4. 环境保护监测:采用水质监测仪、空气质量监测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六、监测责任1.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并及时向矿山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上报监测数据。
2. 矿山管理部门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出台相应的管理决策。
3. 环保部门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保护生态环境。
七、监测报告1.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每月向矿山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上报监测数据。
2. 矿山管理部门每季度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矿山动态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矿山动态监测工作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410c72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f.png)
矿山动态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矿山事故频发,给矿山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加强矿山安全管理,我单位积极开展了矿山动态监测工作,通过对矿山内部环境和设备设施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预防事故隐患,保障了矿山生产的安全稳定。
以下是我们对矿山动态监测工作的总结报告。
一、监测设备更新升级。
我们对矿山内部的监测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升级,引进了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完善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准确分析。
二、监测范围扩大。
我们不仅对矿山内部的地质构造和岩层进行了监测,还对矿井内的通风系统、水文地质情况、矿山设备设施等进行了全面监测。
通过扩大监测范围,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矿山内部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三、监测数据分析。
我们建立了专门的监测数据分析团队,对监测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提出预警措施。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精准分析,我们成功地预防了多起潜在的矿山事故,保障了矿工的生命安全。
四、应急预案完善。
我们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制定了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进行了充分的预案设计和演练。
一旦发生事故,我们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总的来说,通过矿山动态监测工作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地提高了矿山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了矿山生产的安全稳定。
我们将继续加强监测工作,不断完善监测技术和设备,为矿山安全保驾护航。
矿山动态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矿山动态监测工作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867e12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9.png)
矿山动态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矿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矿
山生产的安全和稳定,矿山动态监测工作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矿山动态监测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一、监测设备升级。
我们对矿山内的监测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包括地质雷达、监测摄像头、声波
监测仪等。
这些设备的升级,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到矿山内部的地质活动,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二、数据分析与预警系统。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数据分析与预警系统,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能
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矿山内部的地质活动趋势,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为矿山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监测人员培训。
我们对矿山内的监测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监测技能和应急处
理能力。
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的提升,为矿山动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应急演练。
我们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提高了矿山内部应急
处理的能力。
通过这些演练,我们不仅提高了矿山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也为矿山动态监测工作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总的来说,矿山动态监测工作的总结报告显示,我们在矿山安全监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矿山生产的安全和稳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矿山动态监测工作,确保矿山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矿山开采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矿山开采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d0663a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8.png)
水体治理技术
污水处理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悬浮物 、重金属、有机物等。
水质改善
通过投放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改善水体的pH值、溶解氧等指 标,提高水质。
水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矿山废水,进行灌溉、工业冷却等再利用,减少对新鲜 水源的依赖。
大气治理技术
1 2
烟气处理
通过除尘、脱硫、脱硝等手段,减少烟气中的污 染物排放。
分析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成分,了 解大气化学变化。
生态监测技术
生态系统健康监测
通过观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等,评估生态系 统健康状况。
生态服务功能监测
监测生态系统提供的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 了解其变化情况。
生态恢复监测
观察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评估生态恢复措施的 有效性。
PART 03
。
水生生物监测
观察水生生物的生长状况、种群 数量等,评估水体生态健康。
水文监测
监测水位、流速、流量等水文参 数,了解水体变化情况。
大气监测技术
空气质量监测
检测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 染物浓度,评估空气质量状况。
大气扩散监测
监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规律,为污染防治提供 科学依据。
大气成分监测
大气质量恶化
采矿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会 导致大气质量恶化,影响 人类健康。
对生态的影响
生态系统破坏
矿山开采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的生 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生态恢复困难
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 是不可逆的,生态恢复需要很长 时间和大量投入。
PART 02
环境监测技术
土壤监测技术
土壤污染物的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b42f1c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7.png)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的技术规程。
随着矿山开采的不断深入,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的意义、内容和应用。
一、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的意义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的制定,是为了保护矿山周边环境,防止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噪声、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可以及时掌握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保护周边环境和生态的健康。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的内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包括以下内容:1.监测指标: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指标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等方面。
其中,大气监测指标包括气体浓度、颗粒物浓度、噪声等;水体监测指标包括水质、水量、水位等;土壤监测指标包括土壤质量、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噪声监测指标包括噪声强度、频率等。
2.监测方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
现场监测主要是通过采样器、传感器等设备对矿山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实验室分析主要是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等。
3.监测频次: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频次应根据矿山开采的特点和周边环境的情况确定。
一般情况下,应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对于环境变化较快的地区,应加强监测频次。
4.监测报告: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公众。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措施等内容,对于环境问题严重的矿山,应及时制定治理方案。
三、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的应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治理方案: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结果可以为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浓度等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采矿业中的矿山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采矿业中的矿山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36ded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4.png)
采矿业中的矿山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矿山环境监测是指对矿山开采及相关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准确、可靠的矿山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对于矿山企业合规运营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采矿业中常用的矿山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一、大气环境监测矿山开采及相关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尘土、废气等污染物,直接对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大气环境监测是矿山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的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包括:1. 各类气体监测仪器:如气体分析仪、气体检测仪等,用于检测废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
2. 颗粒物监测仪器:包括悬浮颗粒物测定器、粉尘监测仪等,可测定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和粒径等。
3. 气象监测仪器:用于测量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参数,进而分析矿山活动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二、水环境监测矿山开采会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对水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矿山水环境监测也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水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1. 水质监测仪器:如水质分析仪、水中重金属快速检测仪等,用于分析水样中的各类污染物含量。
2. 水流速测量仪器:通过对水体流速的监测,可以推断水体运动情况及其中的污染传播途径。
3. 沉积物监测:通过采集水体底泥、淤泥等样品,并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含量和分布。
三、噪声与振动监测矿山开采作业会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的生活造成干扰甚至危害。
因此,噪声与振动监测也是一项必要的矿山环境监测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与方法:1. 声级计:用于测量噪声的声压级、频谱等参数。
2. 振动计:通过测量物体振动的加速度、速度等参数,评估矿山开采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
3. 声音与振动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噪声和振动的变化,并记录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四、生态与生物监测除了对大气、水和噪声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外,矿山环境监测还需要关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生态与生物监测技术与方法:1. 植被调查:通过对植物群落的调查和分析,评估矿山活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理工程动态监测说明监测单位2017/8/28第一节项目简介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治理工程动态监测项目地点:XX村项目监测单位:监测单位项目提交单位:国土资源局二、项目背景由于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活动,严重破坏了矿山的地质环境。
2016年3月,受国土资源局委托,XX设计公司编制了《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并通过验收。
2016年8月底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开始启动,施工方依据《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对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危岩清理、削坡、坡面清理等综合治理。
2016年10月中旬,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因故暂停,施工中断。
2017年8月25日接上级指示,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重新启动。
为了保护国家资源、保证施工质量,国土资源局决定对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实施动态监测。
本次动态监测区为该设计方案指定治理区范围。
三、目的、任务(1)目的根据《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对治理工程定期进行动态监测,旨在施工方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治理施工,对在治理过程中未按设计要求的施工进行指正,最终由国土监管部门督促治理施工方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施工。
(2)任务通过定期对治理区1:1000地形测量、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等方法,结合《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分析治理区是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对未按设计要求的施工进行指正,使矿山治理效果最大限度达到设计方案要求。
第二节矿山的自然地理一、交通位置安徽省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位于城130°方向,距县城约17km处,马山头南坡。
治理区中心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17°05'49";北纬34°06'17"。
矿山有村道与S301省道衔接,交通较畅通(见交通位置图)。
交通位置图二、地形地貌治理区地处皖北低山丘陵区。
山脉起伏呈北东向展布,马山头主峰海拔标高+227m,山上植被稀疏,主要为杂草及灌木丛,无建筑物。
坡洪积裙环山分布。
治理区水系不发育,山间冲沟呈“V”形浅、短季节性干沟,方向与坡向一致,平时均无水,受季节性降水控制。
治理区地貌为露天采坑,属现代人工地貌,由于原采石厂及其邻近采石场长期连续开采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现已形成一个较大的采矿宕口,南北长约460m,东西宽约360m,面积约136866.6m2的采坑,采场边坡高度约10-37m,边坡角50-70°左右,最大边坡角近90°,矿区地表基岩出露,主要由块状灰岩组成。
三、地质构造治理区地处秦岭纬向构造带北分支,鲁南隆起之南边缘,坐落在徐(州)宿(州)弧形构造带之中近徐州段,为磨山——大方山背斜之东南翼。
区内构造简单,为一稳定的单斜构造,岩层倾向128°,倾角40°,产状较平缓。
⑴褶皱刁集—老山寨背斜,轴向北东-南西。
延伸较远,北西翼发育不完整,被北东向纵向断层破坏。
⑵断裂区域构造上北东和北西断裂发育。
治理区未见断层。
发育190°与302°两组裂隙。
⑶岩浆岩治理区及周围岩浆岩不发育。
四、治理区水文地质条件⑴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含水介质特征,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治理区无第四系松散层,只分布寒武系中统张夏组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层。
该含水层(段)分布整个治理区,且大部分岀露地表。
据对治理区人工边坡观察,地表之下1m深度范围内岩石风化较强,开口状裂隙。
岩溶发育一般,岩溶形态以溶沟和溶槽为主,上宽下窄,并多为粘土充填。
据该市等地石灰岩勘查报告资料,岩溶发育率为1-5%。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q=0.005-1.51/ s•m,富水性弱-强。
据相邻矿水质测试资料:地下水类型为HCO3-Ca或HCO3-Ca•Mg,pH值为7.42,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0.35g/1。
治理区为裸露型寒武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层(段)。
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埋深+40m以下的裂隙、岩溶中。
⑵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治理区含水岩组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垂直渗入补给,地下水的径流受地形条件、地层产状控制,径流方向与坡向一致,沿裂隙(节理)侧向径流是地下水主要排泄途径,其次是人工开采和泉水。
治理区原为露天山坡开采,矿层裸露地表,矿层透水,不含水。
矿山开采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
大气降水可自然排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五、治理区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治理区及周围出露的地层、岩性、结构及工程力学性质等特征,将区内岩土体划分为岩体和土体两大类。
⑴岩体主要为中厚层碳酸盐岩岩组,由寒武系中统张夏组及徐庄组灰岩组成,中厚层状构造,隐-细晶质结构,致密、坚硬,裂隙较发育,局部岩性破碎。
岩石密度2.66-2.68t/m3,抗压强度63.71-66.28MPa,属坚硬岩石,岩体稳定性较好。
⑵土体主要分布在山脚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土体,由残坡积物组成,岩性为中更新统粘土、粘土夹碎石,厚0-10m,结构松散-稍密,可塑性较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300kpa,土石分级属Ⅰ级松土,自由膨胀率Fs=40-61%,具有弱膨胀潜势,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差。
六、治理区环境地质条件治理区内矿体上无植被和居民建筑物。
大气、土壤、水无污染。
矿体中放射性物质背景值为正常值,对人、畜健康无影响。
治理区内未见新构造活动迹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Ⅵ度。
治理区内无名胜古迹、文物保护。
无标准型地质地层剖面及化石保护层位。
无标准型地形地貌保护区段。
治理区内未发生过大规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曾发生过小型崩塌灾害。
矿山对人居环境影响较大,环境地质条件不良。
第三节矿山历史采矿企业概况一、矿山历史采矿企业概况矿区面积:0.0100km2采矿证发证部门:国土资源局有效期限:2010年12月20日—2013年10月20日矿山历史开采时期由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造成目前区内地形破碎、坡高壁陡,采掘面存在10-20m3小型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植被破坏、土地浪费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对周边人居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划定治理区总面积:145077.52㎡,合计217.62亩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废弃矿山经多年开采,形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1、采矿活动严重破坏了土地、植被资源多年来由于安徽省石料有限公司和该镇石料厂开采建筑用石料矿,对该区土地、植被资源破坏严重,已经累计挖损破坏土地面积约136866.6m2(205.3亩)。
2、采矿活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地貌景观矿山开采对矿区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原本地势平缓的山丘,由于矿山持续开采,区内形成了多个大小不一、深浅不一的采坑,采坑周围全部形成了峭壁,造成环境视觉污染,对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地貌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3、采矿活动形成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安徽省该市石料有限公司和该镇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的开采,致使采矿活动对该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环境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开采宕口内到处是高陡边坡,由于岩石破碎,形成崩塌地质灾害隐患。
采场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岩性主要为寒武系中统张夏组白云质灰岩、灰岩,矿体地表以下1-2m深度范围内岩石风化较强,局部存在开口状裂隙,上部岩石较破碎,较不稳定,易产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第四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概况2016年2月,国土资源局委托XX设计公司开展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并最终编制《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于2016年4月18日通过专家组评审。
一、治理范围根据该设计方案划定治理范围,治理区总面积145077.52m2(约217.62亩),治理区拐点坐标(采用西安80坐标系)见下表。
治理区范围拐点坐标表二、设计方案治理区边坡治理:结合治理区边坡现状,主要采用危岩减载、坡面清坡、平台覆土绿化、修筑排水系统和防护网、坡脚种植绿化等方法进行综合整治。
对原始山体上部植被较好的区域进行保护,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
治理区平面场地的治理:结合边坡治理,主要对平面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对突出的渣料堆进行挖方铲平,利用挖方产生的土石方回填于渣料堆与边坡之间的低洼地。
挖方填方区达到基本平整,平面场地清理后使其达到相关项目用地标准。
三、治理工程设计根据治理项目区地质环境特征,本着“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林则林”的原则,合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工程设计,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实现综合治理目标。
治理区范围内存在多处高危边坡,碎石散乱,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包括边坡治理工程、宕底废弃地治理及附属工程等。
本治理区确定治理设计整体思路为:①将矿山中部“探头岩”削方、清理,清除边坡表面的危岩体;②将削坡、清坡区土石方填埋于宕底西部的采坑内,尽量挖填方平衡;③宕口平台植树绿化,通过坡顶、坡脚种植藤蔓植物(爬山虎),利用其攀爬功能进行坡面复绿;④修筑坡脚排水沟、涵管等设施保证绿化效果。
本项目治理工程有削坡、清坡、平台覆土、复绿、排水沟、安全防护工程等,均涉及到土石方工程。
其中削方量54924.8m³,其中石方量为50924.8m³,土方量4000m³;宕底西侧采坑填方量22518.9m3,均为石方。
通过以上土石方工程量总体均衡性分析,本次治理工程剩余石方28405.9m3,全部由政府部门进行处理。
由于治理区剥离的表土较少,所需表土主要购买就近工程建设场地平整时的地表剥离耕植土,共需耕植土27625.22m³,其中购买23625.22m³。
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至壤质粘土,其土壤pH值5.50~8.50,土壤容重≤1.4g/cm3,砾石含量≤5%,有机质≥1%。
第五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监测概况由于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已于2017年8月25日开始启动,我队2017年8月28日接受国土资源局委托后,当天立即开展了现场的勘察监测工作。
一、收集资料于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储量科收集到XX设计公司于2016年3月编制的《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
二、控制点布设由于治理区内大型机械不间断施工,给现场监测工作带来不便。
在治理区范围内、外布设监测控制点,要求选择不易移动,视野开阔,无电磁干扰,能够相互通视。
现场最终采用中海达iRTK动态GPS布设了6个图根控制点,以备后续地形测绘使用。
三、地形测绘2017年8月28日,我队测绘专业人员对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治理区范围内地形地物进行测绘数据采集。
采用仪器主要有:中海达iRTK动态GPS、南方NTS-342R6A免棱镜全站仪。
拟定比例尺1:1000,现场采集了治理区内2个采坑宕口特征点线、高程点、采场内通行道路、沟渠、建筑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