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精神科药物常见副反应
口服常用剂量6-20mg/d。
小剂量氟哌啶醇2mg/d,常用于治疗注意缺 陷障碍及抽动秽语综合征。
舒必利(止吐灵): 小剂量(400-600mg/d)有抗抑郁作用,治 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需较高剂 量(600-1200mg/d)。 剂型包括口服片剂和针剂。
不良反应为锥外系副反应和内分泌变化。
黛力新(黛安神): 复合制剂,由氯普噻吨和美利曲辛组成; 适用于各种焦虑,抗抑郁作用相对较轻; 成人每天2片,早、午各一片; 老年人晨服1片。
三、心境稳定剂 又称抗躁狂药,是指对于躁狂发作具有 治疗作用,并对躁狂或抑郁发作具有预 防复发的作用,且不会引起躁狂与抑郁 相互转相或导致频繁快速循环发作的药 物。
氯氮平:治疗禁忌:白细胞计数低于 3.5×106/mm3、骨髓造血障碍史、氯氮平 治疗所致的粒细胞缺乏史或合用其他骨髓抑 制药如卡马西平。 主要副作用:流涎、镇静、心动过速、低血 压、抽搐和粒细胞缺乏症,限制了其应用。
利培酮:由氟哌啶醇发展而来,第二个非典型 抗精神病药。 剂型:口服片剂、口服液、长效注射剂。 剂量:短效制剂有效剂量范围2-6mg/d。
氯普噻吨(泰尔登): 常用于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精神分 裂症,因镇静作用较强,适用于焦虑症和 失眠。 初次量25mg/d,3次/日,最高600800mg/d 副作用头晕、嗜睡、无力、低血压。
氟哌啶醇:注射剂常用于处理精神科急诊问 题,如冲动、激越、兴奋、不合作及急性幻 觉妄想状态,5-10mg肌注,2-3次/日。
剂量与用法:推荐剂量为6mg,一日一次, 早上服用,超始剂量不需要进行滴定。
奥氮平:由氯氮平分子结构改造发展而来, 但无粒细胞缺乏。 起始剂量5mg/d,治疗剂量范围5-20mg/d。 副作用:食欲增强、体重增加、血糖升高、 头晕、嗜睡、口干。
常见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氯丙嗪
(6)矛盾反应:抗精神病药的中枢和外周自主神经 )矛盾反应: 系统作用,以及对器官的直接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 除主要表现外,偶可见到相反的不良反应,如氯丙 嗪能降低血压、体温、镇静催眠和减少肠蠕动引起 便秘等,这是主要不良反应,但偶可见血压升高、 体温升高、失眠与腹泻等。
氯丙嗪
( 7) 过敏反应 : 常见的有药源性皮炎、皮疹、 ) 过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剥脱性皮炎、哮良反应
(3)植物神经系统:轻的不必处理,如症状持续发展并渐趋 严重,则可能出现抗胆碱能中毒综合征或抗胆碱能危象。此 时应停药,可用毒扁豆碱1-2mg肌注。 恶性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显著的帕金森氏综合征,植物神经 功能紊乱,可伴高热、意识障碍,可能与药物锥体外系反应 和体温调节障碍有关,死亡率高达20%,多死于肺部感染。 主要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停药、补液、纠正酸碱平衡、降温、 预防感染。
常见抗精神病药的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湖北省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 田维才任医师
概述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 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 裂症或其它重性精神病,也称为强 安定剂、神经阻滞剂。
大体上归为两类
高剂量、 低效价——特点:镇静作用强,对心、 高剂量 、 低效价 肝、肾等脏器的毒性作用较大,锥体外系反应相 对小,效价低,有效剂量高,一般多在100mg以 上,以氯丙嗪、甲硫哒嗪、泰尔登为代表。 低剂量、 高效价——特点:镇静作用小,对心、 低剂量 、 高效价 肝、肾等脏器的毒性作用较小,锥体外系反应相 对强,效价高,有效剂量低,一般多在几毫克到 几十毫克,以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氟 哌啶醇为代表。
原则上凡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 各种不适和躯体改变,均应考虑 是否与药物有关,通过减药或停 药对此有鉴别和治疗意义。一般 而言,抗精神病药无成瘾性,但 可能产生躯体依赖。
精神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七 皮疹
氯丙嗪多见、也见于卡马西平。 ——斑丘疹、多形性红斑或荨麻疹:似过敏反应,
治疗1~4周,颜面、躯体、四肢; ——剥脱性皮炎:严重者出现,如卡马西平。 ——光敏性皮炎:经过日晒后在暴露部位出现红斑、
红肿或丘疹。 处理:
过敏性皮疹:停药或换药,扑尔敏4mg 2-3次/日 剥脱性皮炎:停药,加用皮质激素。 光敏皮炎:可自行消失,避免暴晒。
处理:立即肌注东莨菪碱0.3mg或苯甲托品2mg,10分钟后症 状可缓解。
预防措施: 口服抗胆碱药如安坦2mg 或苯甲托品2mg Bid。效果不显:减 量或换药如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
重症肌无力和青光眼患者禁用抗胆碱能药,可试用组胺药如 二乙氨苯嗪(敌哌生)250mg,肌注;
二 静坐不能
多发生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第2-3周 表现:双腿强烈的不自主感,感到身不由己被驱
——躯体症状明显——如果有服药史,药物中毒或不良反应; 如果无,转换症状的可能;
——木僵、缄默、拒食; ——明显精神刺激——应激障碍 ——焦虑发作——惊恐发作 ——人格障碍不建议特别在急诊中考虑 —— 可能涉及司法处理;
八 恶性综合症
罕见、致命: 所有抗精神病药都可发生。常见于剂量过大、加药过快者。氟哌啶醇 最常见。多发生于治疗初期。
表现: 持续高热;肌肉僵硬、吞咽困难;大汗和自主神经症状如心动过速、 排尿困难和血压升高;严重者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实验 室:白细胞增高、肌酸磷酸激酶升高。
处理: 急诊发现应住院治疗—— 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物;支持与对症,如物理降温、补液、纠正水、 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预防或抗感染,加快体内排泄。可使用 多巴胺激动剂如溴隐亭。 ——ECT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一、概念与发展历史(一)概念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靶症状⒈ 焦虑抑郁;⒉ 阳性症状⒊ 阴性症状;⒋ 认知症状;⒌ 攻击敌意。
(三)多巴胺假说⒈ 苯丙胺致精神病;⒉ 溴隐亭致精神病;⒊ 早期抗精神病药均有 D2,受体拮抗作用;⒋ 无 EPS(锥体外系反应),无疗效;⒌ 高效价药物也具有较高的 EPS 发生率。
四)背景氯丙嗪(1952)问世是精神病药物治疗史上的一次变革,但分裂症治疗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疗效不佳(尤其是对阴性症状),药物不良反应(过度镇静、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运动障碍等)。
(五)精神病性障碍药物治疗的发展⒈ ECT(电抽搐治疗)⒉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甲硫达嗪、洛沙平。
⒊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齐哌西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
二、作用机制、分类、适应症和禁忌症(一)(传统)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⒈ 主要作用机理为阻断中枢 D2 受体;⒉ 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⒊ 高效价:氟哌啶醇;⒋ 中效价:奋乃静;⒌ 低效价:氯丙嗪。
(二)(新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⒈ 5-羟色胺与多巴胺拮抗剂(serotonic dopamine antagonists,SDA),同时拮抗DA 与5-HT 而产生抗精神病药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齐拉西酮(ziprasidone)、舍吲哚(sertindole);⒉ 多受体作用拮抗剂:氯氮平、奥氮平(olan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等;⒊ 选择性 D2/D3 拮抗剂:阿米舒必利(amisulpride);⒋ 多巴胺受体部分拮抗剂:阿立哌唑(aripiprazloe)。
(三)适应证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还可以用于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试题]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0一、常见不良反应01.过度镇静0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2等受体有关,奥氮平和喹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此类不良反应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不良反应严重者应该减量,并嘱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02.直立性低血压0直立性低血压与药物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0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有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药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但因为抗胆碱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能药物或P物质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反应。
可乐定(0.1mg或0.2mg 贴剂每周一次)和阿米替林也可用于治疗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流涎最明显。
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0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ppt课件
调,只有嗜睡的患者也归入1级。 ➢ 2级:包括木僵,僵直,肌张力亢进,低血压。 ➢ 3级:患者有昏迷,癫痫,阵挛和严重心血管系统症状(低
血压,心律失常),肌酐高于正常范围。
26
辅助检查
心电图:QT间期延长,ST段压低,T波改变,窦房结功能
5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6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抗精神病药常见的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心血管反应?精神方面的症状?血液学变化?对内分泌及代谢的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恶性综合征?药物过量中毒7椎体外系反应最常见?急性肌张力障碍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2
3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21
恶性综合征
• 为少见的严重副作用,死亡率较高 • 特征是持续高热、显著的帕金森综合征(肌肉强直、运
动不能、木僵、缄默、构音或吞咽困难)、植物神经功 能紊乱(多汗、流涎、血压不稳、心动过速、高热); 可出现意识障碍、急性肾衰,死亡率约20-30%,实验 室检查 白细胞增高、转氨酶升高、磷酸肌酸激酶和肌 红蛋白升高。发现后立即停药,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 疗;
31
14
心血管反应
• 机制:阻断1 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心肌ATP酶有关,主要为: 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心率不齐、头晕、眼花、 异常心电图。
• 特别注意:QT间期延长至450ms时,就要引起警惕,超过 500-520ms就有发生致命性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 险,可至猝死。与剂量有关,对症,减量,换药,停药。
• 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青年男性较多见,临床 表现为各种奇怪动作或姿势。如:眼上翻、斜颈、面部 扭曲、吐舌、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咽部肌肉痉挛可 引起呼吸困难,窒息;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物是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类药物,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抗精神病药物也会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和患者需要注意这些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 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一些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等常引起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这类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视力调节困难、尿潴留等。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注意保持口腔湿润,适当增加饮水量,同时避免服用有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
2. 长效注射剂的肌肉运动障碍某些长效注射剂因其药物组成和方式,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如肌肉僵直、震颤等肌肉运动障碍。
医生在使用长效注射剂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并密切关注患者的肌肉运动情况,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影响。
3. 静止性震颤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的一些药物,如氯丙嗪和奋乃静,较常引起静止性震颤。
静止性震颤表现为四肢、头部、躯干的不自主震颤,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定期检查相关指标,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减少静止性震颤的风险。
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 代谢综合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代谢综合征的不良反应。
代谢综合征表现为体重增加、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等,增加了患者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饮食和运动管理,以降低代谢综合征带来的风险。
2. 延长QT间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的一些药物,如氟西汀、舍曲林等,可以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医生应注意监测患者心电图,并避免与其他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同时使用。
3. 新发糖尿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的一些药物,如利培酮,可增加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检测血糖,以及注意饮食和运动控制,避免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有口干、便秘、尿频、心动过速等症状。有吩噻嗪类药物 (5)一旦发现病人便秘可给予缓泻剂,如果导片,每晚口服。
1、中枢神经系统:过度镇静,治疗量约有半数病人出现无力、嗜睡;
过敏史者禁用。 2、TD(迟发型运动障碍),较少发生。
有尿潴留、肠麻痹。
• 2、心血管: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电图异常。
• 七.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SSRIs)药常用
的有哪些?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1、常用的有氟伏沙明、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
赛乐特)、舍曲林(左洛复)、西肽普兰(西普妙)等。
• 2、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
• 四.维思通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1、ESP,与剂量有关,小剂量时ESP症状少。 • 2、TD(迟发型运动障碍),较少发生。 • 3、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主要副作用为失眠、焦虑、
激越、静坐不能、头晕、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等。
• 五.碳酸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1、神经系统: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缺
精神科常见药嗜物的睡不良、反应流及处涎理措、施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乏力。此外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定期复查心电图的意义
长期用药者,可可有有迟发E性运E动G障碍改。变、心动过速等,抗胆碱作用也可引起肠麻痹。
(1)宜小量分次给药,以减少血药浓度波动和减低峰血浓度,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 (准3备)好定中期枢检兴查2奋血、剂锂、浓与升度压,剂药血。锂量浓度相>1.关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度镇静、体重增
腹泻。其他的不良反应可能有失眠、焦虑、口干、头痛、 多汗等。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试题
试题:
一、选择题
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什么?
A. 肝损害
B. 粒细胞减少
C. 惊厥发作
D. 锥体外系副作用
E. 心肌损害
与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作用有关的是哪个通路?
A. 锥体外系统
B. 结节一漏斗系统
C. 中脑一边缘系统
D. 小脑一大脑皮质通路
E. 脊髓通路
二、简答题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什么?请列举至少两种药物并说明其发生率。
抗精神病药物有哪些长期不良反应?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不良反应?
注意:以上试题仅供参考,实际使用时请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为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在经典抗精神病药中低效价药物,如氯丙嗪一般需要较高剂量才能达到治疗疗效,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药物对其他受体系统也可能产生大的不良反应。
而高效价药物,如氟哌啶醇则可引起更多的多巴胺D2受体相关的运动障碍和高催乳素分泌现象。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的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尤其是在高效价的药物如氟哌啶醇等使用时,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药源性类帕金森症状女性和大于40岁的中、老年患者中较易发生。
临床表现以动作缓慢或者运动不能、静止性震颤及肌张力增高为特征。
患者开始时常被发现运动过缓,查体可见手足震颤和肌张力增高。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面具脸、肢体僵硬、佝偻姿势、慌张步态、粗大震颤、流涎,甚至有协调运动能力的丧失。
原则上不建议在未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前预防性给药治疗,一旦症状出现且较明显时在患者精神症状稳定的前提下,首先应考虑适当减少抗精神病药的剂量。
对于药源性类帕金森症状的处理目前临床通常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如盐酸苯海索,一般建议与抗精神病药配合使用。
如患者类帕金森症状已明显改善,则注意及时降低盐酸苯海索剂量或停止治疗,以减少由于长期大量盐酸苯海索使用引起的其他不良反应。
2.急性肌张力障碍通常出现在治疗起始阶段,给药后不久即可出现。
在青少年、男性和儿童患者多见。
一些带有氟基的经典抗精神病药,如丁酰苯类、哌啶类或哌嗪类药物尤易导致肌张力的增高。
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双眼上翻、斜颈、吐舌、面肌痉挛、脊柱侧弯和角弓反张。
由于急性肌张力障碍通常骤然发生,且症状显著,常引起患者和家属的恐慌,因此是精神科急诊十分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如在精神科以外就诊者易被误诊为破伤风、癫痫或癔症等。
家属提供或临床医生询问近期曾有服用抗精神病药病史者有助于帮助迅速地诊断和处理。
一般给予肌内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后,相关症状可获得迅速的缓解。
此后根据患者的肌张力情况,评估是否需要继续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维持治疗。
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及其防治
• 补肝肾药 如首乌、黄芪、熟地黄、枸杞、 桑寄生等可调整中枢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乙酰胆碱)的含 量和受体数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的活性。 • 镇肝熄风药 大致包括动物药和植物药。前者包括龟板、 龙骨、牡蛎、僵蚕、地龙、蜈蚣、全蝎等。后者包括天麻、 钩藤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常用的配伍药地龙、僵蚕、 天麻、钩藤、白芍、甘草等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 全蝎、白芍药对神经肌肉接头有阻断作用,可松弛肌肉。 • 清热化痰开窍药与活血化瘀药包括菖蒲、胆南星、竹茹、 川贝母等,活血化瘀药包括丹参、三七、桃仁、红花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病史很长,且有长期服药史,容易有痰 热和淤血夹杂,所以在使用补益药和镇肝息风药时配伍此 两大类药用做佐药,也可以随证加减。
经典抗精神病药致EPS比较表
吩噻嗪类 不良反应 急性运动 异常 静坐不能 二甲胺 类 ﹢﹢ ﹢﹢ 哌嗪类 ﹢﹢﹢ ﹢﹢﹢ 哌啶类 ﹢﹢ ﹢﹢ 硫杂蒽类 丁酰苯类 ﹢ ﹢ ﹢﹢﹢ ﹢﹢﹢
注:+:轻厦;++:中度;+++:重度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一)
• 氯氮平 给药剂量需个体化,由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用量, 且每日量应采取分次服用的原则,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植物 神经紊乱,几乎不产生 EPS,但也有大剂量服用氯氮平引 起EPS的个案报道,长疗程使用氯氮平的少数患者出现迟 发性运动障碍,但是症状较轻,甚至不为患者察觉。因此, 在使用氯氮平过程中,出现EPS时,也要注意鉴别究竟是 氯氮平的不良反应还是疾病本身的表现。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为什么会出现口干?
抗精神病药物具有中枢和外周抗胆碱、抗肾上腺作用,可 表现出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加速心率、松弛支气管 和胃肠道平滑肌等。其中的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可至口干。 抗精神病药的抗肾上腺作用可阻断a-受体效应,使皮肤黏 膜血管收缩也可导致口干.
坚持服药的意义:
精神疾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疾病难以根治, 长期以来治疗经验告诉我们,此类疾病唯有坚持遵医嘱服 药,积极配合治疗,才能维持健康,否则极易造成疾病复 发,病情加重。因此坚持服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定期复查心电图的意义
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人员发 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可引起心电图的改变: (1)心电图异常比例增高。 (2)心电图改变与性别、年龄及病程无关,而与躯体状 况和原有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有关。 这些病人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比例较高。 (3)所用的药物中以氯丙嗪、舒必利、氟奋乃静引起心 电图改变较多见。 (4)主要改变为ST-T段的改变,QT间期延长,左心室变 电压,对心脏传导系统影响较小,未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 有的病人还可出现心动过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为何定期复查血常规?
几乎所有抗精神病药对白细胞都有一定的抑制,但仅 极少数出现粒细胞缺乏症。以氯氮平、氯丙嗪较多见。多 在治疗头6-12周出现,与剂量无明显关系,多数意见认为 是一种变态-免疫反应,也有认为系药物对骨髓造血机能 的毒性作用。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治疗中均应遵医嘱 检查血常规,发现异常,如处理及时可完全恢复。
四.维思通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ESP,与剂量有关,小剂量时ESP症状少。 2、TD(迟发型运动障碍),较少发生。 3、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主要副作用为失眠、焦虑、 激越、静坐不能、头晕、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等。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范新印1、过度镇静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
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1等受体作用有关。
奥氮平和奎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
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严重者应该减药,并告诫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2、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与药物对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
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因为抗胆碱能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素能药物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效应。
可乐定(0.1 mg或0.2 mg贴剂每周1次)和阿米替林也用于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候流涎最明显。
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也较其他抗精神病药为高。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奎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PPT课件
20
8/22/2019
谢 谢
21
抗精神病药 常见副反应
药源性癫痫
自主神经 系统失调
8/22/2019
恶性综合症
消化系统 症状
血液系统 副反应 内分泌系 统副反应 皮肤副反应
3
8/22/2019
药物检测观察的十个副作用
抗胆碱、 多巴胺作用
口干 视力模糊 静坐不能 震颤 肌张力增高 心动过速
其他
意识模糊 恶心呕吐 皮疹 体位性低血压
口、舌、腮三联症 不自主的有节律的 刻板式运动如吸吮、鼓腮、舔舌等以及捻动
广泛性舞蹈样徐动症 机制 受体向上调节,使黑质纹状体DA功能
相对增强。
9
8/22/2019
(4)药源性癫痫
①大发作(属较严重的不良 反应,氯氮平较易诱发);
②局限性发作; ③癫痫持续状态; ④阈下发作(脑电图异常)
10
17
8/22/2019
肥胖
抗精神病药多会 不同程度地减少 多巴胺,从而产 生增加食欲、增 加体重的作用。 其中氟哌啶醇、 齐拉西酮及五氟 利多对于食欲的 影响相对较轻。
18
8/22/2019
(10)皮肤方面副反应
(1)药物性皮疹 以氯丙嗪为多见。 (2)光敏性皮炎 多在夏季日照强
烈时发生,见于躯体暴露部位。 (3)剥脱性皮炎 以氯丙嗪引起为
8/22/2019
(5)心血管系统
体位性低血压:也称直立性低血压,α-受体阻断, 逆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反复用药产生耐受,减弱降压作用,不用于治疗 高血压。
多见于治疗初期、改换药物或药量骤增时,大多 在迅速改变体位时发生,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病 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头晕、面色苍白、冷汗, 直立晕倒以至于外伤。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医学科普-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到2023年底,全国在数据库里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有660万人次,在册患者的规范管理率达到了92%。
经过系统的照顾和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控制了病情后的患者往往会担心长期服药带来的副作用,从而纠结要不要继续服药。
针对这一现象,今日为大家科普一下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精神科药物最常用的就是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种:1、锥体外系反应,往往会有急性肌张力障碍、类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与阻断多巴胺1)2受体有密切关系。
2、代谢综合征,抗精神病药容易引起体重增加、糖代谢异常,目前已经成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存在很大程度的心血管和糖尿病的风险。
3、内分泌系统紊乱,如催乳素升高、月经紊乱、性激素水平异常。
4、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可以出现ST改变、QT间期延长、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
5、镇静作用,很多抗精神病药,像氯氮平、奥氮平、奎利平,镇静作用比较强,主要是作用组胺H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有关系。
6、流涎,氯氮平常见的不良反应。
7、体温代谢异常。
8、外周抗胆碱能作用,如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尿潴留,中枢的抗胆碱的作用可以出现意识障碍、谙妄、言语散漫、出汗、震颤、认知功能受损。
9、肝功能的损害。
10、恶性综合征。
11、可以诱发癫痫。
12、血液系统的改变,粒细胞缺乏在氯氮平应用过程中也比较多见。
13、猝死。
在治疗初期,头晕、困倦、嗜睡或者失眠、头痛,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
有些药物会容易出现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出现局部肌肉张力增加、患者坐立不安等表现。
也有一些药物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比较多见的是催乳素水平升高,如果比较敏感的患者出现这个反应以后会出现乳房的乳胀、疼痛,甚至泌乳这样的反应,有些女孩子的月经也会因此变得不规律。
也有一些药物长时间使用以后会增加代谢,就是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的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
裂症旳阴性症状。
2 5一羟色胺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阴性症状旳疗效和较少出现锥体外系
副作用旳特点源于对5一羟色胺受体旳拮抗。黑质纹状体和中脑 边沿多巴胺通路中5一羟色胺能活性降低能够增长多巴胺旳传递。
3 过分镇定:与药物阻断H、 α 、ACh,克制脑干网状上 行激活系统有关。 4 体位性低血压:与肾上腺能受体阻滞有关。
预防:
1 高龄、心脏病患者为易感人群。
2 低效价、高剂量影响心脏安全。
3s,或QTc>500ms应停药。
4 联合用药应注意对心脏旳影响。
谢谢!
延长等。
应定时做心电图检验、评估。
5 泌乳素水平增高
若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增高,可引起不能耐受旳性功能副
作用,以致治疗中断。
应经常问询患者有关性功能旳不良反应。
6 运动障碍 EPS和TD等运动障碍与每种抗精神药物都有关。
症状体现、体格检验和量表评估,有利于拟定其存在是否
和严重程度。
常见评估量表有
AIMS:异常不自主量表;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 应与监测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 可能旳发生机制 诊疗 预防治疗 不良反应监测
一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 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尽管化学构造不同,但其药理作用和临
床效应大同小异。
1 经典抗精神病药 神经系统:
锥体外系反应(EPS) 是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旳副反应之一,发生率约50% 一70%。
慢性症状迟发性运动障碍在3个月至数年后出现。
抗精神药物所致旳运动障碍
运动障碍 静坐不能
肌张力障碍
特点
主观感觉肌肉运 动、坐立不安
起病时间 数小时至数天
连续旳肌肉收缩 数小时至数天
类帕金森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范新印1、过度镇静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
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1等受体作用有关。
奥氮平和奎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
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严重者应该减药,并告诫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2、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与药物对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
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因为抗胆碱能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素能药物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效应。
可乐定(0.1 mg或0.2 mg贴剂每周1次)和阿米替林也用于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候流涎最明显。
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也较其他抗精神病药为高。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奎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有报道氯氮平可以改善迟发性运动障碍。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可发生在治疗的任何时期,低剂量起始或药物剂量滴定速度缓慢常可减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类帕金森症,可以合并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等治疗;静坐不能(严重的运动性不安),可通过降低药物剂量或者使用B受体拮抗剂治疗;合并使用抗焦虑药物可以控制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急性激越。
5、泌乳素水平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常引起泌乳素水平升高及高泌乳素血症相关障碍如闭经和溢乳、性功能改变。
舒必利多见,高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也较常见。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也可导致催乳素水平增高及相关障碍。
奥氮平也有暂时性催乳素水平升高(呈剂量依赖性)的报道。
氯氮平、奎硫平对血浆催乳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该不良反应发生与药物拮抗下丘脑一垂体结节漏斗区DA受体有关。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可通过减药、停药、中药、DA激动剂和激素治疗。
6、体温调节紊乱(下丘脑体温调节的影响)多见于氯氮平治疗者。
氯氮平治疗头3周,部分患者出现良性发热,最多持续至治疗第10天左右。
体温增高一般不会超过1℃或2℃,继续治疗几天后可恢复正常,没有临床意义。
但是,偶尔也可见到体温超过38.5℃,需要监测血常规,停止氯氮平治疗。
同时要鉴别诊断是药源性发热、并发感染或是继发于粒细胞缺乏症的感染,脱水、高热、休克、严重木僵或可能是恶性综合征的症状。
曾出现过高热的患者可以再次给药,但加量要缓慢。
如果仍然出现高热,需停止氯氮平治疗。
体温升高的发生率大约是28%。
7、抗胆碱能作用引发的症状低效价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硫利达嗪等以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等多见,奥氮平也可见。
外周抗胆碱能作用表现有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和尿潴留等。
利培酮和奎硫平没有明显抗胆碱能作用,临床上仍可见到一些便秘和口干发生。
目前临床上多是对症处理。
如用肠道软化剂、泻药、补充含纤维较多的饮食或增加体液摄入等治疗便秘。
中枢抗胆碱能作用表现为意识障碍、谵妄、言语散漫、出汗、震颤和认知功能受损等,与药物的中枢性抗胆碱能作用有关,多见于老年人、伴有脑器质性病变和躯体病患者。
应立即减药或停药,并对症治疗。
临床用药须注意避免抗胆碱能作用强的药物联合使用。
8、体重改变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体重增加成为康复期治疗的较大问题,而且容易并发其他躯体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发生率较高。
其中氯氮平引起的体重增加最明显,以下顺序为奥氮平、利培酮。
奎硫平体重增加较少报道。
体重增加与药物的强5-HT2C和H1受体亲和性有关。
已有氯氮平等致糖脂代谢障碍和引发2型糖尿病的病例报道。
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预防或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诱发的体重增加。
不少体重增加患者食欲增加,建议患者适当节制饮食,酌情增加活动。
9、肝脏早期就有氯丙嗪引起胆汁郁积性黄疸的报道。
但是更常见的是无黄疽性肝功能异常,一过性的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多能自行恢复。
低效价抗精神病药物及氯氮平常见,舒必利、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以及高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抗精神病药物也有一过性肝酶升高的报道。
可合并保肝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肝功能。
10、心血管系统抗精神病药物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常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心电图改变(可逆性非特异性ST-T波改变,T波平坦或倒置和Q-T间期延长)。
低效价药物如氯丙嗪、硫利达嗪、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等多见,与药物的药理特性有关(迷走神经松弛反射性心动过速,及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作用)。
与剂量呈依赖关系。
高效价药物氟哌啶醇对躯体器官作用较弱,虽无明显的降低血压、加快心率的作用,但可引发心脏传导阻滞,有猝死病例报告。
舒必利也可诱发心电图改变。
奎硫平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可出现心率轻度加快,窦性脉率增加每分钟3.3~4.9次,偶尔出现QTc间期延长。
这些改变多为剂量依赖性。
无临床意义,一般可以耐受,如果血压允许,可以使用B受体拮抗剂阿替洛尔、普萘洛尔(氯氮平治疗者避免使用普萘洛尔,可增加氯氮平致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
通常的处理办法是低起始剂量,缓慢加量,一旦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减低药物剂量,嘱咐患者体位改变时速度缓慢。
氯氮平治疗者约1/3 000~4 000会发生猝倒,伴有呼吸抑制或心脏停搏。
有一个报道服用氯氮平12.5mg时发生了猝倒和呼吸抑制。
这种情况下,可以暂时停服氯氮平,停药36小时以上,再开始氯氮平治疗。
还有4%的氯氮平者发生高血压。
对于以前有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的患者,慎用氯氮平。
建议在开始氯氮平治疗的几周内要监测生命体征。
严重不良反应1、恶性综合征抗精神病药治疗中,均可发生NMS。
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其发生率为0.12%~0.2%,欧美国家的调查显示为O.07%~1.4%。
男:女=2:1。
NMS的发生机制尚不明了,可能与DA功能下降有关。
药物品种更换过快、剂量骤增骤减、合并用药、脑病患者、紧张症者、酒药依赖者是发生NMS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肌紧张、高热(可达41~42℃)、意识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大汗、心动过速、血压不稳等),即典型的四联症表现。
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尿蛋白阳性、肌红蛋白尿、磷酸激酶活性升高、肝酶升高、血铁镁钙降低。
病程持续数小时至7天。
严重者死于肾、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率约20%~30%。
须与脑炎、致死性紧张症鉴别。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中,有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致恶性综合征的个案报道。
有报告氯氮平合并锂盐的患者出现类似于恶性综合征的症状。
氯氮平常引发一些非常类似于恶性综合征的症状或体征的不良反应如:高热、心血管影响、谵妄、多汗、磷酸激酶升高和白细胞降低等,医生应该警惕是否氯氮平所致恶性综合征。
也有报道以前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发生恶性综合征的患者,经氯氮平治疗成功缓解。
一旦诊断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应立即停药,并进行支持治疗如补液、降温、预防感染、抗痉挛、吸氧等,大剂量胞二磷胆碱可增加DA受体活性,也可用DA激动剂溴隐亭(5 mg每4小时1次)治疗。
有报道ECT治疗有效。
2、诱发癫痫发作抗精神病药物都有诱发癫痫发作的可能,氯氮平较多见。
氯氮平可以引起脑电图改变,引发剂量相关性癫痫(300 mg/d,一年的累计发生率为1%~2%,300~600 mg/d为3%~4%,600~900mg/d为5%)。
研究显示氯氮平剂量高于500 mg/d,癫痫危险明显增高。
有癫痫发作史或头部创伤者,危险性更高。
有助于氯氮平治疗中降低癫痫发作的几个建议:①监测氯氮平血浆浓度;②剂量增加至600 mg/d前查脑电图;③使用曾诱发癫痫发作的剂量时,合并抗惊厥药物;④如果有癫痫发作,降低药物剂量;⑤咨询神经科医生或寻找氯氮平以外的病因和避免与降低癫痫发作阈的药物合用。
注意合并抗癫痫药的患者需调整精神药物剂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合并使用氯氮平和卡马西平,如果接受卡马西平治疗的患者需要合用氯氮平,最好将卡马西平换成另一种抗惊厥药,以防粒细胞缺乏症发生。
同时要根据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3、血液系统改变抗精神病药物可以诱发血液系统改变如粒细胞缺乏症,氯氮平较多见,发生率约是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10倍。
此外,接受氯丙嗪和氯氮平治疗的患者中,偶尔可见到其他的血液学改变包括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或减少、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降低或中性粒细胞减少。
以及非常罕见的血小板减少。
1%~2%接受氯氮平治疗者发生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
患者的白细胞数常突然降低,有致命危险,已引起普遍关注。
发生率在治疗第一年为0.73%,第二年为0.07%。
最常出现在治疗的6--18周。
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随年龄而增高,女性患者较多见。
氯氮平治疗更常见的是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在治疗第一年为2.32%,第二年为0.69%。
因此,要谨慎使用氯氮平。
刚接受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每1--2周进行白细胞计数监测,6个月后改为每2~4周监测一次,直到停药后一个月。
如果氯氮平治疗期间出现任何发热或感染体征(如:咽喉炎)都需即刻查白细胞计数,尤其是在治疗前18周。
白细胞计数高于3 500/mm3的患者,可以考虑接受氯氮平治疗;如果患者白细胞计数低于3 000/mm3,或者中性粒细胞低于1 500/mm3,需要监测白细胞分类和计数,每周2次;如果患者白细胞计数低于2 000/mm3,或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 000/mm3,必须停用氯氮平。
而且每日检查白细胞分类和计数,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给予支持疗法,隔离严防感染,重症者给予升白药。
如无合并症,一周后白细胞回升,2--3周恢复正常。
接受氯氮平治疗发生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血液系统恢复正常后再次使用氯氮平,这些患者可重新发生粒细胞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