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这个题目,我想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或许很片面,或许很幼稚。但是我的的确确在用心看待它。

很小的时候居住在博物馆旁边,后来举家搬入京剧团的宿舍里面。一直以为自己离艺术很近、很近。尤其是作为从会拿笔开始就在纸上涂鸦的自己,不管画得怎样,觉得那就是艺术,或者说是艺术的一部分,自己好像时时刻刻都和艺术相随相伴。甚至还经常傻乎乎地找馆里的爷爷“指点”。再大一点,学了跳舞。再大一点,渐渐熟练遣词造句,也迷上了中国最优美的艺术之一——文字。

但是,现在却有了这样的感觉:艺术就像一直沿墙而上的爬山虎,把破壁残垣装点做一种风景。而我一直都是放学时背着书包的孩子,匆匆忙忙回家完成一篇与“爬山虎”有关的作文,却根本都没有把目光多留一束在我路过的那个墙上——那上面的爬山虎正在静悄悄地行走,一直未有停歇。

如果说爬山虎是“艺术”,那面墙就是“文化”。

在不同造型,不同材质的墙上的爬山虎是会给人带来不同感觉的。不知道这样的比方是否贴切:八十年代的旧阳台下的爬山虎,带有温馨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落日余晖和风琴余韵。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如果披上爬山虎,就像被世人遗忘的国王,骨灰早已不知所踪,灵魂却依旧披着已经落了灰尘的红袍,遥望天空同样孤独的月亮。水泥钢筋的教学楼若是披上了爬山虎,随风张合的绿色手掌就像他们生命体的一部分,一呼一吸,都无比新鲜,清新得如同晨雾中的暖阳。

反之没有“艺术”,那些“文化”注定的宿命,不是永远的的忽略,就是永远的遗忘。

所以,文化是背景,是载体。艺术是画笔,是表现形式。

原谅我打了如此多生涩的比喻,单单为了描叙这一主题。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

举例说明。在经过中世纪缓慢,典雅的贵族艺术之后,文艺复兴爆发了。那种不是节制的,仿佛要整个世界一起复苏的艺术,光彩熠熠。所谓的人文主义强烈地感受着时代精神,这是为何他们将介于古代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几百年称为“中世纪”的缘故,在文艺复兴时期,各个领域都有无可比拟的进展。艺术与文化相辅相成,并驾齐驱。比如那个时期的人认为重建罗马是他们文化的重任,而最主要的一项重任就是在圣彼得的坟墓上建一座圣彼得大教堂。这座教堂号称世界第一,极尽富丽堂皇之能事。长达120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主持设计施工,布拉曼特来了,米开朗琪罗来了,德拉·波尔塔来了,卡洛·马泰尔也来了。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一脸肃穆的教皇乌尔班八世主持落成典礼。圣彼得堡这曾作为罗马史墓碑而存在的巨大建筑,最后竟然重新屹立,成了文艺复兴的里程碑。

“仓廪足而知礼节”因为富足的文化载体,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大胆又自信地挥洒艺术。他们尽情享受生活,不再认为人活着只是为了死后做准备,对物质世界的看法也因此有了改观。在一些时候,精神层面的进步比任何领域都重要。在人们眼中,大自然有了正面的意义。

许多人认为上帝存在于他所创作的事物中。这种“泛神论”的观点虽然遭到教会打压,却是生生不息,关于这点,我们最熟悉就是布鲁诺的例子:他不仅宣称神是存在于大自然中,而且相信宇宙是无限大的,虽然他受到了极端的惩罚。但是对于现代人大家普遍相信的这些真理,不得不说他的牺牲很值。

在这里,那种精神层面的进步,体现了一种创造力。

有技巧地表述文化才能称得上艺术。光有技巧也不行,“独具匠心”这个成语,不仅说明工匠技巧性强,更多偏向于灵光乍泄的创造力(想象力)。

这里把创造力提出来,看似与艺术文化无关。但实际上无论是艺术的进步,文化的扩充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创造力。几乎可以说,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平衡和发展。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文化,艺术,创造力就像这样的。

时间往前再推一推,我们将看向中世纪。《神曲》就是代表作之一。

中世纪人类的微妙的单纯,在但丁身上更见伟大。因为它被现代意识的初发的热情照亮,但却不曾为它所腐蚀。尽管他充满暴力,但他的热情、愤怒和偏爱,及他生活。的经历,都发自正直和坦率。他的目光的单纯,使他“一身晶莹透亮。”一个透彻地了解自己并沉浸在救世主仁慈感情里的灵魂,是没有什么过失会在它上头留下污泥的。要是但丁心灵的天真没有把他的整个灵魂与他的胡造性天真和诗

性经验真正浑然一体地结合起来,我相信,他的创造性天真和晶莹剔透的诗性经验就不会如此深刻。

其次是,他从宗教信仰的坚定中获得的精神的自由。由于他如此完全地相信自己的信仰,他的诗歌甚至带着教义借条也能够自由地挥洒,他能够绝不欺骗人地自由地想象那既为天上亦为地狱所不容的神学所不知的“既非反叛又非信仰”的情境。因为他完全相信自己的信仰,因此,他渴求知识,知识与他的信仰相一致,这一点对他来说,是天理般地不容毁疑。他对任仍人类理性成果的欣赏是那么自由,以致在他的赞美和乐园里,饱对托马斯·阿奎那和酉格尔·德·布拉邦特阔样表示欢迎。但丁不怕为异教徒的本性之善主持公道,而不象高僧振教徒后来的所作所为那样。他没有那种使现代的文学殉道者背离真感或复杂性。他那专一的智性是由信仰的无所不在的保护物在一种普遍安全的状态中确立的。用我们现代的思想很难想象但丁的思想——无论这思想有多么精练、微妙、高深——和他对世界和自身的看法所特有的那种信念的单纯和信奉的坚定性。这又是一种人类的天真,智性的天真,它决不是轻信,而是支持着创造性天真的、自然的冲动或渴望的诚一。

这样,我们被导向幸运的另一个不同范畴。它并不依赖创造性源泉本身的加强,而更依赖它的先决条件——取决于智力的一般资质和它所积累的成果——我是特别就动作和主题来谈这种先决条件的,这种先决条件从外部涉及创造性直觉。此处,我想到的是,但丁所接受的文化遗产和他的思想所讲究的信仰和价值的清晰的领域。但丁同他

的时代搏斗着,那个时代迫使受死亡威胁的诗人流亡他乡。但就文化遗产的精神性质而言,他又受福于他的时代。

十三世纪晚期的社会,带着反映在僧侣制度的理性教条之中的本体的等级制度——它尽管存在着那一时代的丑恶的狂热、混乱、罪恶和丑行,仍然——赋予诗人的理智和感情以现代人已经丧失的完整性和生动性。但丁倾其全力投入了一个有机的秩序,后者已经感到了新的春天的第一道气息,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衰朽。

然而,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到处充斥着新的问题、全球性问题以及技术扩张现象,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地需要创造性思维。

就用现在儿童的教育来说。如今的儿童所生活的世界里充满了光鲜亮丽的视觉图像和极具冲击力的连续剧,教师必须让学习更有意义,才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此,儿童的课堂应当成为支持性的场所,提供有意义的经验、能够激发儿童兴趣的材料、迷人的歌曲以及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机会。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新型的幼儿教师,这类教师应当理解儿童发展的所有本质特性。

当人们在游戏、绘画、歌唱、设计和演戏时,他们所看到的世界都会更加美好。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一些重要组成部分就蕴藏在想象文学、视觉艺术、戏剧、音乐和舞蹈之中,这些领域在古代曾经是非常重要的,到如今,也应当继续对儿童的生活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创造性艺术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引导儿童运用他们的知识、互相合作,并且在不同的内容领域之间建立联系。参与艺术活动则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