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意象图式语言学
Contents 1
Contents 2
基本范畴
LOGO
大脑如何对事物进行最有效的分类和组织?
认知科学发现,大脑是从中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 这一层面被称为“基本范畴层面”,在此层面上,人 们的分类与客观主义的自然分类最接近,人们处理自 然的事物最有效、最成功。在此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 叫做“基本范畴”。
(2)Image schemas can be generally be defined as dynamic analog representations of spatial relations and movements in space. (Gibbs and Colston,1995:349) 意象图式一般可以定义为空间关系和空间中 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
(3)Briefly,an image schema is a condensed redescription of
perceptual experience for the purpose of mapping spatial structure
onto conceptual structure. (Oakley)
意象图示
LOGO
意象图示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的基础 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 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 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的 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
意象图示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抽象的认知结构。它已 脱离了具体的、丰富的形象,而是一种只包含少数构成 成分和简单关系的结构,是非命题的抽象结构。
Contents 1
By Fillmore
Contents 2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一、意象图式的含义与理论基础意象图式(ImageSchema)是认知模型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研究意象图式对于研究人们如何建构范畴、形成概念、分析隐喻、理解意义、实行推理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意象和图式原是两个独立的概念。
18世纪时康德讨论了图式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图式是“连接感知和概念的纽带,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建构意象、制造意义的必要程序,个体共有的想象结构”(王寅,2007:172)。
而意象常被视作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指代一种心理表征,即人们在看不到某物时却仍然能够想象出该物体的形象和特点,而这正是在没有任何外界事物提示的情况下,人们仍然能在心智中猎取这个事物的印象的一种认知水平。
Lakoff和Johnson(1987)首次提出了意象图式这个概念。
他们将它定义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和运动活动中的持续再现的动态模式,这个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性和结构性。
(Johnson,1987:xiv)Gibbs和Colston(1995)描述意象图式为空间关系以及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而Oakley(2004)认为它则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实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
(李福印,2007:81)认知语言学家们赞同意象图式是基于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的,并且先于人类语言。
换言之,“现实—认知—语言”是认知语言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并且认知过程包括: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概念化、意义等过程。
所以,意象图式只不过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细节。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即“经验是在我们持续通过与变化的环境互动之中产生意义的体验性感知运动和认知结构的结果”(王寅,2007:37),其心理学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论和互动论。
所以,意象图式也是基于体验,与现实世界互动,并抽象出来的一种形而上的结构。
二、意象图式的类型象图式体现了这样的特征,并且与空间概念联系紧密。
根据Lakoff的分类,动觉意象图式可分为: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和其他图式。
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
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认知语言学啊,这可有点意思。
就像我们平常看东西一样,不是单纯地看个模样,认知语言学觉得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就像看东西一样复杂又有趣。
咱就说那个隐喻吧。
有时候我们说话就像在玩捉迷藏,表面说一个东西,其实是在说另一个。
比如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和金钱本来是两码事,可我们这么一说,就把时间的宝贵像给它穿上了金钱的外衣一样,让别人一下子就明白时间有多重要了。
这就好像我们把对金钱的那种珍惜的感觉,偷偷地搬到了时间上。
这可不是乱搬,是我们大脑里一种很奇妙的联系。
再讲讲范畴化。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超级收纳盒,把各种各样的东西分类放好。
比如说动物这个大范畴,下面又有狗啊猫啊牛啊这些小类。
我们怎么区分它们呢?这可不是随便乱分的。
就像家里的衣柜,我们会把衬衫放一块儿,裤子放一块儿,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看到一只狗,大脑马上就把它放到动物这个大盒子里的狗这个小格子里了。
这中间还有什么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的区别呢。
就像在水果这个范畴里,苹果可能就是那种典型的水果,大家都觉得它最像水果的样子,可要是说榴莲呢,就有点特别了,不是每个人都觉得它是那种典型的水果,但它还是在水果这个大范畴里。
还有意象图式这个东西。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在空间里的感觉,像上下左右这种。
我们的语言也会受这个影响。
比如说“情绪高涨”,这个“高”就是和我们身体感觉里的向上的那种积极的感觉联系起来了。
就像我们高兴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像要飘起来一样,所以就用“高”来形容情绪好。
认知语言学就是这样,把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背后的那些奇妙的大脑活动给挖出来了。
我觉得这就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语言不再是干巴巴的单词和句子,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东西,每一个词每一句话背后都有我们大脑的小秘密。
这让我们更能理解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说话,也让我们看到人类思维的奇妙之处。
这就像发现了一个新的游乐场,里面全是关于语言和思维的有趣玩意儿。
认知语义学
家族相似性
如一个范畴可用多个属性来定义的话, 原型可能具有所有或最多的属性,因 此原型是最典型也是该范畴中最常见、 最普通的成员。 如“鸟”范畴中的“麻雀”“黄鹂”。
范畴中其他成员具有不同数量的属性, 它们从属于该范畴的“典型性”不等 值。拥有属性多的典型性高,而少的 则典型性低。
所有具有不同“典型性”的成员之间 具有“家族相似性”
(1)概念隐喻也可称为“隐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它是内在的,即在概念化过程中才能“看”得 到。 (2)“隐喻概念”本身不是直接的言语表达式,尽管它在 深层制约着言语表达的方式。 (3)“隐喻概念”是从一般日常用语中总结归纳出来的。 (4)依据Lakoff 的研究,隐喻概念一定要有语言的“繁殖” (generating)能力,即隐喻概念的系统性。不具备这个能 力的概念在Lakoff 的隐喻框架内不能称为“隐喻概念”或 “概念隐喻”。
Page 4
辐射范畴
一个概念范畴是一个家族,原型具有 最大的典型性,其他成员因典型性的 差异与原型具有家族相似性,从原型 引申出去,将成员用线条连接,范畴 所有成员之间将形成辐射状的分布, 我们把这样的范畴叫做“辐射范畴”。
Page 5
原型理论的应用 - 词汇多义性
星星
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球外,用肉眼或望远镜能看到的 发亮的天体。
组合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
Page 26
1. 数个隐喻概念组合成对某一事物较为完整的认识 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概念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隐喻概念也具有系统性特征。一般来说,概念隐喻都是抓住所 述对象的某一方面来进行比拟描绘,进而达到帮助人们形象认 识事物某一方面的目的。但是事物的一面并不能完整地代表这 一事物。因此人们必然会从其它方面来对其进行认识。这样, 依据人们不同的社会经历和实践,依据人们不同的文化习俗, 数个隐喻概念组合成对某一事物较为完整的认识。
意象图式语言学第六章
容器图式 CONTAINER Schema
LOGO
生理基础:人的身体是一个三维容器,由于人体的特点
和地球的引力,人与外部世界的这种关系首先形成一 种空间关系。
构成要素:里、外、边界
如In、out等词汇,人们从空间结构获得了这种图示,又 将它用于对世界其他经验的建构,即将其他非容器的 事物、状态等也看作是容器,并依此来认知和描述。
Contents 1
Contents 2
实用文档
图示
LOGO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in general, there seems to be a schema for lexicalization, the sense of which is that the act of lexicalizing something is the act of presenting it as an established category of human thought. If a lexical item exists, in other words, it must exist as some part of a frame and must correspond to some part of a schema.
和地球的引力,人与外部世界的这种关系首先形成一种 空间关系。
构成要素:里、外、边界
如In、out等词汇,人们从空间结构获得了这种图示,又 将它用于对世界其他经验的建构,即将其他非容器的事 物、状态等也看作是容器,并依此来认知和描述。
Contents 1
实用文档
连接图示 LINK Schema
LOGO
(手指、脚趾、头发等);同样,树和植物具有树干、 树枝、树叶。
意象和图式
意象和图式(1)意象“意象”(image)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对一个客观事物或情形由于“识解”方式的差别——凸现的部分不同,采取的视角不同,抽象化的程度不同,等等——而形成的不同的心理印象。
举例来说:a.姑姑送一只花猫给小莉。
b.姑姑送[给]小莉一只花猫。
客观情形都是姑姑把一只花猫送给小莉,但由于说话人观察的方式不同,凸现了情形的不同部分,就形成两个不同的“意象”,可以图示如下:小圆圈G代表姑姑,L代表小莉,M代表花猫;大圆圈代表姑姑和小莉的支配范围;双线和单线箭头分别表示“使动”和“转移”。
凸现的部分用粗黑线表示。
(a)里的动词“给”专门用来象征花猫转移的途径,从而使情形的这一方面凸现出来。
(b)里“给”字可以不出现,或者依附在动词“送”后头,而两个名词短语“小莉”和“一只花猫”紧挨在一起,这象征着概念上小莉和花猫联系紧密(见前“疏密象似”),因此凸现的是花猫转移的结果,即小莉对花猫的最终占有。
“视角”和“凸现”有密切的联系:采取不同的视角必然凸现同一情形的不同部分,造成凸现部分的不同往往是由于采取的视角不同。
这是因为视角不同,吸引观察者的注意力的方面也就不同。
意象具有心理现实性,这得到心理学实验的证明。
例如Gibbs & O’Brien(1990)的实验证明,人对习语的理解要借助于意象。
英语中一些表示极度愤怒的习语flip your lid“掀掉壶盖”、blow the stack“烟囱爆炸”、hit the ceiling“直弹天花板”等,人在理解时要借助“愤怒是封闭在容器中的加热液体”这一隐喻,而“液体封闭在容器中加热”就是一个普通的心理意象,我们对这个意象的知识包括:加热到一定程度,强劲的气流会使容器爆炸或将容器的盖掀掉。
上述隐喻就是将这个意象的有关知识“投射”到人发怒时的身体状况。
实验表明,如果这种意象知识当时被激活,那么被试人对这些习语的理解就比较快,如果未被激活,理解起来就比较慢。
(完整版)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完整版)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一、意象图式的含义与理论基础意象图式(ImageSchema)是认知模型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研究意象图式对于研究人们如何建构范畴、形成概念、分析隐喻、理解意义、实行推理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意象和图式原是两个独立的概念。
18世纪时康德讨论了图式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图式是“连接感知和概念的纽带,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建构意象、制造意义的必要程序,个体共有的想象结构”(王寅,2007:172)。
而意象常被视作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指代一种心理表征,即人们在看不到某物时却仍然能够想象出该物体的形象和特点,而这正是在没有任何外界事物提示的情况下,人们仍然能在心智中猎取这个事物的印象的一种认知水平。
Lakoff和Johnson(1987)首次提出了意象图式这个概念。
他们将它定义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和运动活动中的持续再现的动态模式,这个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性和结构性。
(Johnson,1987:xiv)Gibbs和Colston(1995)描述意象图式为空间关系以及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而Oakley(2004)认为它则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实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
(李福印,2007:81)认知语言学家们赞同意象图式是基于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的,并且先于人类语言。
换言之,“现实—认知—语言”是认知语言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并且认知过程包括: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概念化、意义等过程。
所以,意象图式只不过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细节。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即“经验是在我们持续通过与变化的环境互动之中产生意义的体验性感知运动和认知结构的结果”(王寅,2007:37),其心理学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论和互动论。
所以,意象图式也是基于体验,与现实世界互动,并抽象出来的一种形而上的结构。
二、意象图式的类型象图式体现了这样的特征,并且与空间概念联系紧密。
浅谈意象图式理论
青春岁月浅谈意象图式理论口胡余成(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要】意象图式赋予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帮助人类预测和推理建立在人们日常身体经验基础上的普遍概念系统。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意象图式理论日益成为语言研究的焦点。
本文尝试从理论提出、发展等方面概述意象图式理论,以便更好地把握该理论在外语教学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意象图式理论;外语教学一、前言Gibbs(1994)和Colston(1995)利用心理实验探讨了意象图式理认知语言学是近三四十年来语言研究的一个新视角,认为人论在心理语言学中的作用;Ve rs po or(1995)及Sm it Il(1999)等人类的认知对语言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的研究认为语义的变化保持了意象图式结构;近年来,以分之一的意向图式理论,以其对语言深度认知的研究,更是日益Freeman(2002)为主的语言学家研究了如何使用意象图式结构分成为关注的焦点。
意象图式赋予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帮助人析文学作品,开辟了文学欣赏的新路径。
类预测和推理建立在人们日常身体经验基础上的普遍概念系统。
三、意象图式的基本内涵、常见类型和主要特点因此,深入、全面地研究意向图式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应用,可以1、意向图式的基本内涵更好地探索人类认知的本质。
虽然意象图式的定义形形色色,研究领域也十分广泛,至今二、意象图式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还没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概念,但是在各种定义和研究中我们不1、意象图式理论的提出难发现出意象图式理论的核心及精髓。
通俗地讲,意象图式可以认知语义学研究者莱考夫(G.L ako ff)和约翰逊(M.理解为外界事物通过身体经验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空间化的反映。
Johnson)最早于1980年提出了意象图式概念。
1987年,约翰逊在也就是说,我们从外部世界所获取的所有经验都是以空间结构的其专著《T he Body in the Mind)中详细探讨了意向图式的体验基础形式存在。
意象图式 revised
• Johnson: 27个意象图式(1987:126)
CONTAINER BLOCKAGE ENABLEMENT PATH CYCLE PART-WHOLE FULL-EMPTY ITERATION SURFACE
BALANCE COUNTERFORCE ATTRACTION LINK NAER-FAR MERGING MATCHING CONTACT OBJECT
structural elements of the PART-WHOLE image schema
• A whole, parts and a configuration.
The fundamental internal logic of the PART-WHOLE image-Schema:
• John went out of the room.
• The honey spread itself out.
LM
TR
PATH SCHEMA
• 我把钱装进口袋,走出银行,钻进轿车。 • We go to university from home. • Look at a long train from the first car to the last. • A water drop rolls from the table onto the ground. • To fly from Hong Kong to Sydney. • The highway links Beijing and Shanghai.
Part 1 The Definition of Image Schema
图式的研究 意象的研究 意象图式的定义 意象图式的形成
• 从上一张对范畴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现实—认知—语言”这一认知语言 学的基本原理。如果将认知这一步详细分析,可包括:互动性体验,意向图 式,范畴化,概念化,意义等过程。
意象图式语言学第六章
Contents 1
Contents 2
第五页,共29页。
图示
“图示”在古希腊哲学家眼中被视为一种固定的模板 (fixed templates)。康德认为“图示”是连接感知和 概念的纽带。英国心理学家F.Bartlett发现:人的记忆能 够把各种信息和经验组织成认知结构,形成常规图示,储 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新的经验可通过与其对比而被理解。 皮亚杰则运用“图示观”来论述他的发生心理学和建构论 思想,认为“图示来源于动作”。
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 结构。
(2)Image schemas can be generally be defined as dynamic analog representations of spatial relations and movements in space. (Gibbs and Colston,1995:349) 意象图式一般可以定义为空间关系和空间中 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
Contents
范畴的概念
1
意象图示
2
Contents 1
第一页,共29页。
范畴化
范畴(category):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
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 在此基础上人类才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
范畴化(categorization):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 分类的过程。
Contents 1
Contents 1
Contents 2
第六页,共29页。
图示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in general, there seems to be a schema for lexicalization, the sense of which is that the act of lexicalizing something is the act of presenting it as an established category of human thought. If a lexical item exists, in other words, it must exist as some part of a frame and must correspond to some part of a schema.
浅析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浅析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刘丹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意象图式的含义、理论基础、特征、类型以及研究意义。
意象图式是一种抽象的认知能力,以体验哲学、皮亚杰的建构论和互动论为理论基础,具有体验性、抽象性、动态性和无意识性的特点,主要类型包括: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和其他图式。
意象图式理论的研究是认识现实世界和语言理解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儿童习得母
语的解释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384 386)
【作者】刘丹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及其在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容姗姗;容蕾蕾
2.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诗歌的意象翻译——以李商隐诗歌中的“蜡烛”意象为例 [J], 章国军
3.浅析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J], 刘丹
4.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及其对英语听力理解与教学的启示 [J], 李克;李淑康
5.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理论与认知域概念及其英语词汇教学模式探究 [J], 徐剑波;陈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解读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1原型范畴理论(The Theory of Prototypes)1.1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历程原型理论的产生经历了一段过程。
著名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Lakoff.G)曾形象地将经典的范畴化理论的实质比作“容器”,具备定义性特征的个体就在里面,不具备的就在外面。
而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却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认为其中类别的成员如同一个家族的成员,每个成员都和其他一个或者数个成员共有一项或者数项特征,但几乎没有一项特征是所有成员都共有的,于是以这样环环相扣的方式通过相似性而联系起来成为一类。
即下图方式:从七十年代开始,以罗施(Rosch)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和以拉波夫(Labov)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对cup ,bird ,fruit, furniture, vegetable, toy, vehicle, clothing等概念做了一系列深入的定量实验研究,发现了在范畴化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认知上显著的“原型”理论。
第一,个体范畴化的依据是其属性(attributes)而非其基本特征(essential features)。
属性是事物性质的心理体现,与人们认知及现实的互动模式密切相关;基本特征被理解为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它们与主体认知无关,是客观而独立的存在的。
第二,对自然类的范畴化而言,传统理论所说的起定义作用的特征往往难以找到。
例如furniture(家具),在著名的Webster英语词典定义为“movable article used in readying an area as a room or patio for occupancy or use (用于装备房间、内院之类的地方,使便于居住或者使用的可移动物件)”,词典只是勉强找出的非确定性的描述,而算不上是可以根据来确切分类的充分必要条件(比如,壁柜、电话、地毯这类算不算furniture?)。
认知语言学课堂讲义
第八章:意象图式(Image schemas)莫福权,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学方向,学号:20902010381.1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最早于1980年在概念隐喻中被提出来的。
Johnson 于1987 年在《心中之身》中把意象图式描述为在人们与外界互相感知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反复出现的、赋予我们经验一致性结构的动态性模式。
他强调指出,在图式前添加“意象”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于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图式是以空间结构为基础,来自人本身与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运动经验。
随后,Lakoff (1987 :267)也对意象图式作了相似的陈述。
Lakoff 将意象图式定义为“相对简单的、在我们的日常身体体验中反复出现的结构,如容器、路径、连接、动力、平衡,或如某种空间方位或关系:上—下、前—后、部分—整体、中心—边缘”。
.这种认知结构建立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的一种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
人的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
认知语言学家强调“意象”在图式研究中的重要性,且惯用图例来直观描述意象图式,但他们也明确指出意象图式与意象确有实质的不同。
意象是指实物在人的大脑中的具体映象,是对实物作出的一种类似的和模拟的表征形式。
它能够现实地表征客观对象的三维空间特征及各个纬度上连续的细节特征。
而意象图式则脱离了具体的、丰富的形象,是先于概念的抽象认知结构。
它建立在丰富具体意象之上,归纳概括了众多不同物体、状态、行为事件的普遍特点,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并指导推理,形成有形体的想像式理解。
如脸的意象,我们说千人千面,可见每张脸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性,而脸的意象图式却非常简单,仅由代表脸盘、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几条曲线组成。
Johnson (1987 : 29) 还特别指出了意象图式结构的动态性特点。
图式结构虽然是确定的,但它们是动态的,而不是像直观图所显示的那样静止固定的模式。
意象图式Image Schema
意象图式的形成和特征
感觉:指当前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比感觉更为复杂的认识形式, 指当前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 种属性在头脑中的总体反映,是各种感 觉的总和。 表象:指在没有客观事物的情况下留在 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即在无具体事物存 在于现场时人们依旧能够通过想象唤起 该事物的意象,是感觉和知觉的心智表 征。
意象图式融合
将多个意象图式进行融合是人类的一种基 本认知操作,把抽象的意象图式与具体的 感知经验融合起来的过程,实际是一种基 本的概念操作过程。
每当我们感知某事件,它总会是更大整体 的一部分,此时就会很容易把感知到的经 验与对整体的回忆相融合。每当我们对新 信息进行范畴化时,就能将新信息与已建 立起来的范畴相融合。
Lakoff论三种意象
感觉意象(Perception Images),主要是指通过 各种感觉器官所直接获得的意象 心智意象(Mental Images),“心象”比感觉 意象更为抽象,是感觉和知觉的表征,与环境 相关,但仍是较为具体的意象,需要有意识的 努力才能构建和记忆。 意象图式(Image Schema),主要指意义的框架 内容,它比心智意象更为抽象、超越特定的感 知方式,与特定环境无关。意象图式本身虽不 能直接被看到,但可用来组织成具体的、能被 看到的东西,被具体化之后,就能被视觉感知 到。
动觉意象图式
根据Lakoff(1987:272-275)的观点,动觉意象图 式主要包括以下六类: 1.容器图式(Container Shema) 2.部分-整体图式(Part-whole Schema) 3.连接图式(Link Schema) 4.中心-边缘图式(Center-periphery Schema) 5.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Source-PathDestination Schema) 6.其他图式(Other Schemas)
认知意象图示及隐喻、转喻研究
研 究 报 告1 引言认知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和欧洲,一出现就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极大兴趣。
20世纪90年代,认知语言学基本成型;并呈现出广阔的研究空间。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研究视角,受到国内外学习者的广泛关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许多语言学家都断言,认知语言学将成为21世纪最热门的研究领域。
2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学课题,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是体验主义哲学(embodied philosophy)。
主要代表人物有Lackoff, Langacker,Jackendoff,和Fillmore 等人。
Lackoff在认知语义学中对客观主义的认知观(objectivist cognition)进行了批判;指出了客观主义认知观的以下三个弊端:第一,客观主义的认知观脱离了人的思想体验之外,毫无意义可言。
这是因为任何意义构建必须依赖于我们的自身经验。
第二,无法在客观世界中找到所有的符号(symbol)和物体(object)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也无法解释一词多义现象。
第三,客观主义的语义观是静止的、孤立的;而认知语义观是动态的、开放的。
客观主义存在以上弊端源于客观主义的主要观点。
客观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东西,包括语言,都独立于人类而客观存在。
所有事物都有固定名字;所有名字都有相应事物;只有客观的知识才是正确的知识;符合客观事物的语言才是正确的语言。
然而体验主义认知观(experientialist cognition)则认为没有独立于人的主观认识之外的所谓意义;也没有独立于人的认知以外的客观真理。
体验主义强调认知过程中的认知主体的主观性(subjectivity),并试图用意象图示的转换(transformation of image schema),隐喻(metaphor)和转喻(metonymy)来解释一词多义(systematic polysemy)现象。
3 意象图示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认知特点是完型感知(g esta ltperception),动觉(motor movement)和意象(mental image)。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的认知分析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
的认知分析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的认知分析
Lakoff (1987)指出人类通过理想化认知模式建构对世界的认知。
而隐喻映射、转喻映射和意象图式结构是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式四种建构原则中的三种。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中关于概念互动的研究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对隐喻和其他建构原则的关联的研究也已占了一席之地。
在经验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对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概念互动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中的一些表达的解释来探讨其互动模式。
本文中互动模式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主要回答了以下五个问题:(1)隐喻和意象图式在概念互动中的关联方式是什么?(2)转喻和意象图式在概念互动中的关联方式是什么?(3)意象图式在建构大量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关系和理解转喻在推理时的作用是什么?(4)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概念互动的经验基础是什么?(5)隐喻在互动中的作用是什么?本文中,隐喻和转喻被描述为概念映射,两者的不同在于所包含的概念域。
两种认知方式都基于人类日常和身体的经验。
隐喻的功能是提供理解,而转喻服务于理解。
意象图式是人类对世界的体验所形成的前概念意象组成。
分析表明,概念互动包含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三种模式的激活。
概念互动中,隐喻为互动提供基本模式,转喻和意象图式伴随其出现。
意象图式完全解释了概念互动方式,并能够赋予表达很高的价值意义。
转喻在概念互动中附属于隐喻和意象图式,它遵循意象图式的逻辑。
经验主义对意象图式结构的形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概念隐喻和转喻不是随意的,它们基于我们的身体经验。
一旦确定,人们就会以不同方式将其结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意象图式语言学第六章
LOGO
连接图式 LINK Schema
生理基础:人的第一连接物是脐带 构成要素:两个实体、一个连接关系
社交和人际关系被看成是一种连接关系,人们make connection, break social ties;奴隶制被视作“桎梏” 等。
Contents 1
LOGO
部分-整体图式 The PART-WHOLE Schema
Contents 1
LOGO
中心-边缘图示 CENTER-PERIPHERY Schema
生理基础:人体具有中心(躯体和内脏器官)和边缘
(手指、脚趾、头发等);同样,树和植物具有树干、 树枝、树叶。
构成要素:实体、边缘
中心是重要的,边缘是不重要的,边缘依赖中心而存在。 社会组织有“核心成员”,理论有central and periphery principles.
Contents 1
Contents 2
基本范畴
LOGO
大脑如何对事物进行最有效的分类和组织?
认知科学发现,大脑是从中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 这一层面被称为“基本范畴层面”,在此层面上,人 们的分类与客观主义的自然分类最接近,人们处理自 然的事物最有效、最成功。在此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 叫做“基本范畴”。
He left out some minor details when he retold the story. Thank you for hearing me out.
Contents 1
LOGO
循环图式 CYCLE Schema
生理基础: 构成要素:起点,不受阻碍的事件进程,回到起点。
在其上有一个从高峰到低谷的结构。 Days/weeks/years/sleeping/waking/breathing/circula tion/emotional building/realse。
意象图示
构成要素:实体、边缘 实体、
中心是重要的,边缘是不重要的,边缘依赖中心而存在。 中心是重要的,边缘是不重要的,边缘依赖中心而存在。 社会组织有“核心成员”,理论有central and 社会组织有“核心成员” 理论有 periphery principles.
Contents 1
LOGO
部分-整体图示 部分 整体图示 The PART-WHOLE Schema
意象 图示
容器图示 CONTAINER Schema 连接图示 LINK Schema 力图示 FORCE Schema 线性图示 LINEAR ORDER Schema
Contents Contents 1 平衡图示 BALANCE Schema 2
LOGO
起点-路径 目标图示 起点 路径-目标图示 SOURCE-PATH-GOAL Schema 路径
意象图示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抽象的认知结构。 意象图示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抽象的认知结构。它已 脱离了具体的、丰富的形象, 脱离了具体的、丰富的形象,而是一种只包含少数构成 成分和简单关系的结构,是非命题的抽象结构。 成分和简单关系的结构,是非命题的抽象结构。
Contents 1 Contents 2
Contents 1
Contents 2
意象图示
LOGO
意象图示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的基础 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 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 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 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 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 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的 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 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
意象图式理论研究
意象图式理论研究“意象”指的是凭想象得到的某个物体的形象。
“图式”指的是我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可以较长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
意象图式也就是人脑对生活中的各种经验进行过滤、加工、整合、归纳和抽象的过程和结果。
Lakoff和Johnon于1980年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将“意象”和“图式”这两个概念结合而成“意象图式(ImageSchema)”。
Lakoff指出意象图式主要是基于感觉、知觉和互动体验之上形成的,是先于概念和语言的抽象结构。
人们在体验的基础上获得意象图式后,就可以运用它来体验我们的世界。
早期对“图式”概念进行研究的是社会学家、跨文化心理学家Bartlett。
Bartlett在自己的研究中把图式作为认知模式的普遍原则。
他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图式的。
一是因为个体和个体之间有共性,所以图式可以作为普遍思维模式的图式。
二是作为文化术语的图式。
从前的经验在人的头脑中会留下一个框架结构,这个结构其实就是人的经验的图示化和概念化的重现。
图式产生于以往的交往过程,而且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意象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人作为群体的无意识的建构,具有强烈的文化性。
世界上的文化众彩纷呈,但无可否认的是不同的文化之间却含有着相同的或者相似的基本元素。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意象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情感因素完全有可能是相似的,不同民族的群体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具有坚实基础的,这就使得语言之间的翻译成为可能。
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幽默的方式不尽相同。
幽默种类的不同导致幽默的可译程度各不相同。
在普遍幽默、文化幽默和语言幽默之中,可译度最大的是普遍幽默,可译度略小的是文化幽默,语言幽默与文化幽默的可译度相差无几,但语言幽默的翻译相对复杂一些。
译者对幽默进行翻译,其目的无非就是要使广大的读者能够像本族语读者一样会心而笑。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译者的翻译便是有效的翻译、成功的翻译。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的交流也愈加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一、意象图式的含义与理论基础
意象图式(ImageSchema)是认知模型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研究意象图式对于研究人们如何建构范畴、形成概念、分析隐喻、理
解意义、实行推理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意象和图式原是两个独立的
概念。
18世纪时康德讨论了图式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图式是“连接感
知和概念的纽带,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建构意象、制造意义的必要程序,个体共有的想象结构”(王寅,2007:172)。
而
意象常被视作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指代一种心理表征,即人们在看
不到某物时却仍然能够想象出该物体的形象和特点,而这正是在没有
任何外界事物提示的情况下,人们仍然能在心智中猎取这个事物的印
象的一种认知水平。
Lakoff和Johnson(1987)首次提出了意象图式这个概念。
他们将它定
义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和运动活动中的持续再现的动态模式,这
个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性和结构性。
(Johnson,1987:xiv)Gibbs
和Colston(1995)描述意象图式为空间关系以及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而Oakley(2004)认为它则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
对感性经验实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
(李福印,2007:81)认知语言学
家们赞同意象图式是基于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的,并且先于人类语言。
换言之,“现实—认知—语言”是认知语言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并且
认知过程包括: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概念化、意义等过程。
所以,意象图式只不过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细节。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
基础是体验哲学,即“经验是在我们持续通过与变化的环境互动之中
产生意义的体验性感知运动和认知结构的结果”(王寅,2007:37),
其心理学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论和互动论。
所以,意象图式也是基于
体验,与现实世界互动,并抽象出来的一种形而上的结构。
二、意象图式的类型
象图式体现了这样的特征,并且与空间概念联系紧密。
根据Lakoff的
分类,动觉意象图式可分为: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和其他图式。
(王寅,2007:190)
1.容器图式(ContainerSchema)就是将我们所言目标视作是一个容器,那么心智中马上形成界限作为容器,构成两个区域,容器里和容器外。
例如,“我在我们小组里是组长,班级中有三个小组”。
如图1所示,我是个体a,小组是容器b,班级是更大的容器c。
但是,此例句无法
突出动觉意象图式的动态特征。
另举例,Ipourthemilkintoacup.如图
2所示,此句中themilk是意象图式当中突出的射体(tr=trajector),acup是相对于动态射体的静态界标(lm=landmark),过程就是射体tr
所经过的路径(Path)。
2.部分—整体图式(Part-wholeSchema)正是通过我们的亲自体验抽象
而来的。
简单来说,身体部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眼睛是人身体的
一部分,那么眼睛就是部分,身体就是整体。
如“我是班级的一份子”。
3.连接图式(LinkSchema)也是基于体验的。
人们生来的第一个连接就
是肚脐和母体的连接,经历了婴儿时期和儿童时期,我们抓住父母,
扶着其他事物,或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位置或是为了保证其他人和事物
的位置。
此时,绳索就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进而,长大以后,这具体
的绳索可由抽象的、看不见的事物所代替。
比如,Thechildholdshermother'shand.此句中,孩子和妈妈通过牵手而连接
起来。
4.中心—边缘图式(Center-PeripherySchema)的理解亦是源于身体经验。
身体有中心和边缘之分,而中心指的是心脏。
如若一个人没有了
四肢,也还能牵强或者,但是如果心脏停止了跳动,那么这个人也就
丢了性命。
由此引申开来,任何事物都会有重点和非重点,重点即是
中心,非重点即是边缘。
成语“擒贼先擒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5.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Source-Path-DestinationSchema),顾名思义,其组成部分为:始源(Source)、路径(Path)和目的地(Destination)。
6.其他图式(OtherSchemas),包括:(1)前景—背景图式(Back-frontSchema),如东风牌汽车的广告语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借用了这句歇后语作为背景,实际上句子中的东风指的是汽车,一语双关。
所以,现在的广告语的理解多是使用这个图式识解的;(2)上下图式(Up-downSchema),多用于社会等级结构和家庭结构的理解,家谱就是上下图式。
(3)线性序列图式(LinearOrderSchema),如初中历史里面学得大事记都用直线以年代为标记归纳出来,这就是线性序列图式。
三、研究意象图式的意义
人们通过对现实世界的体验,以空间为基础,在头脑中形成的抽象的思维过程或者推理过程,从而理解说话人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
其中,意象图式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理解世界和语言理解的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把乔姆斯基的TG语法的天赋论推翻,有利于对外语教学实行指导,而且更有利于解释儿童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几年内能掌握自己的母语。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