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地球和地图章复习(第2课时)参考教案
《地球和地图》教学方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并能够解释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以及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等。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能够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难点】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策略地球运动部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需要借助地球仪、动画等实物或图像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地理。
四、教学流程出一位代表上台展示,4组同学进行挑错、补充。
环节二快问快答任务一: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在昼夜半球图上,找出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等通过快问快答,完成对基础知识内容的复习巩固。
任务二:自转的地理意义—时间差异比较A、B两点的时间早晚,并说明原因,总结时间差异的原因。
任务三:自转的地理意义—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读“北京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图”,回答:1.说出①②③与上午、中午、下午的对应关系。
2.总结一天中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环节三:攻克难点任务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对照右图,填出A、B、C、D四点对应的日期、节气和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
通过不同的光照图、影子变化图、五带划分图,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任务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1.填出图中A、B、C、D四点对应的昼夜长短情况。
2.说出图中A、B、C、D四点昼夜长短状况,及各点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
任务三:正午影子的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影子的判断任务四:五带的划分1.说出下列序号代表的纬线名称。
2.说出下列字母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
集体备课(一)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第1.1节地球和地球仪考情分析:该专题在高考中每年都有涉及,多以提供空间区位为主,然后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般在高考中涉及本专题知识和能力的题目难度较大,因此在本专题复习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考点呈现: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时区的划分及日界线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线,推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3.利用经纬网解决定位、定向、计算距离等相关问题。
应试策略:本专题题目难度较大,因此,对于本专题的复习,一方面要通过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成果,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将问题实质从复杂的背景材料中提炼出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要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内容精析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2)大小: 平均半径: 6371 km,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注:任何纬线长度、半径的计算问题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º,其对应的弧长为111km,同理,在所有经线上,1º弧长也是111km,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算出地表两点的实地距离。
在纬度为a的纬线上1º弧长为111cosa.2.地球仪:把地球缩小做成模型叫地球仪(1)地轴: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
这根轴代表了地球的旋转轴――地轴,它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北极、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②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特殊纬线:赤道:0 º;南、北回归线:23º26′N;23º26′S;南、北极圈:66º34′N;66º34′S;低纬、中纬和高纬:低纬(0º—30º)、中纬(30º—60º)、高纬(60º—90º)作用: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1课时)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注评】半球也划分人为的,南北半球的划分很容易掌握,但是东西半球就不能想当然了,为了更方便人类的活动,以尽量从大洋上通过的20°W和160°E两条经线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度小于20°在东半球,东经度大于160°在西半球。
例7、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B点地理坐标为:
地球和地图
章节(课题)名称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
学时
2
总课时
12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巩固掌握地球和地球仪
2、巩固掌握地球的运动
过程
方法
通过讲授、计算、比较以及试题练习等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锻炼学生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A、极昼、极夜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昼夜长短变化
2..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3下列有关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地球不透明B. 因为太阳光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
C. 地球公转不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 地球公转围绕的中心是太阳
6.地球公转的特点,不正确的叙述( )
A.地轴与黄道面成66°35′的夹角
【答案】C
【注评】经纬度的划分是人为规定的,其变化规律: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递增;纬度从赤道向南、向北递增。
例6、下列地点既属于东半球,又属于北半球的点是(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2课时)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注评】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形态各异,闭合等高线读数自中心向外增大,表示山地;等高线凸高为谷;凸低为脊;重叠在一起的为陡崖,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例3.听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发生了冲突,小明想知道这两个地方在哪里应选择什么地图?()
A.亚洲地形图B.世界地形图C.亚洲政区图D.中国地形图.
[思路分析]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应查阅世界政治地图.
【答案】C
【注评】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去公园游览,需找景点,应参考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需参考交通图;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的的应用,使地图信息的获取日益多样,如卫星影像等。
为了让别人容易读懂这幅图,请你为这位同学提出合理修改建议.
[思路分析]为了方便读图应该加上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答案】应加上比例尺、方向、图例。
【注评】一幅完整的地图必须具备地图的三要素,它是地图的语言,。
例2.小明在一幅比例尺为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他所在城市与北京之间的图上直线距离为5厘米。你认为,两城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应是
【答案】B
【注评】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根据经纬线定方向;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使用;在只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例5根据图5--3判断:
(1)A的经纬度。
(2)B在A方向
(3)C在B方向
(4)D在B方向(5)D在A方向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经纬度确定和在经纬网图上判方向。A位于0°经线以西为西径、0°纬线以北为北纬。B与A在同一纬线上,只是东西向关系,B在A的正东方向。C与B在同一条经线上,不存在东西关系,C在B正南。B与D经度差为100°,小于180°,所以D在B的东南方向。A、D相差200°,大于180°,所以A向西看D较近,所以方向为西南。
人教中考地理总复习地球和地图学习教案
┃地球的运动
位置
日期
① ② ③ ④
9月 23日 前 (rìqián)后
______
12月 22日 前 后
______
3月 21日 前 后
______
6月 22日 前 后
______
节气
秋 分 (qiūfēn)
______
冬至
______
春分
______
夏至
______
太阳直射
赤 道 (chìdào)
人教中考(zhōnɡ kǎo)地理总复习地球和地 图
第一页,共40页。
第1节 地球(dìqiú)和地 球(dìqiú)仪
第1页/共39页
第二页,共40页。
考点聚焦
一、地球(dìqiú)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xíngzhuàn):地球是球一个________体。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推测地球是球体→________________
半圆
________,与对应经线组成
圆
________
南北
指示________方向
考点聚焦
第5页/共39页
第六页,共40页。
┃地球和地球仪
3.纬度(wěidù)和经度
标注 起点
纬度
赤道(chìdào)
________(0°纬线)
经度
本 初子午
__________线(0°经线)
度数 划分 和符号 表示
第二十八页,共40页。
1.海拔:地面(dìmiàn)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垂
直距离。如图4-1,甲地海拔为___海__平__面_米,乙地海拔为
1500
500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授课时间:2015.3.9 授课班级:8.4—8.6 授课人:李文峰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复习【复习目标】1. 知道地球的形状并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 记住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并理解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3. 理解经纬网的判读。
4. 记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并理解五带的划分。
5. 理解公转的现象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6.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等高线及地形剖面图。
【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一、基础自主探究:》》只有打好基础,方能“会当凌绝顶”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形状: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2. 证明地球是圆行的证据有:----------------------------------------------- 3. 大小:(二)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1. 地球的模型-------- 2. 经线和纬线3.经度和纬度(经纬度的划分)半球的划分A南北半球的界线-----------。
图示:AB东西半球的界线-----------。
图示:BC高中的纬的划分:(纬度范围)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4.经纬网定义:-------------------------------------------作用:---------------------------------------------(三)地球的运动二:要点导悟:》》只有步步登高,才能“一览众山小”(一).经纬网的判读:东西半球的划分:(用关系式表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示意图:规律: -----------------------------(二)、五带的划分及太阳直射规律(理解)(三)、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及太阳直射规律(理解)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_____;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______;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_______;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_______。
教案地球和地图基础复习
地球和地图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复习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模型;2.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能准确区分经纬线,理解经纬线的特点;3.学会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正确判读经度和纬度,初步认识经纬网。
4、掌握地图三要素基本技能:1.能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能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2.能够运用观察、对比等方法在地球仪上探究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3.能利用经纬网给任何地点定位。
二、过程与方法1、复习地球的基础知识2、图文对照,学习地图三要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人类为认识地球的形状而经过的漫长、艰苦的探索和实践,接受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2.通过探究活动以及小组学习,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助的习惯。
【教学重点】1.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等。
2.了解经纬线、经纬度的定义,能够准确区分经纬线和经纬度。
3.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了解经纬网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4、熟练掌握地图三要素。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运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教学等。
【教学课时】共1课时【教学过程】一、要点归纳(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1.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
南北半球划分(2)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地球和地图》复习课( 教学设计 )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复习课
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特点,经、纬度及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会
运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位置。
2.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意义。
运用
五带图说明五带及其划分。
3.运用地图说出地图的基本要素,识别常用图例,利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大小、辨别方向。
4.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坡度的陡缓和山地不同部位的名称。
5.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
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6.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复习重点】
1.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半球的划分。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地图三要素,比例尺的计算,大小,辨别方向。
4.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复习难点】
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四季的形成。
地球五带的特征
3.地图上辨别方向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设计教案。
学生:完成以下预习要求:
1、《中考指南》第一单元预习
2. 基础梳理。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要求1、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0N);南回归线(23.50S);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
4、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纬线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①都是半圆;②长度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的划分:经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的180度属于东经,用“E”表示;从本初子午线向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用“W”表示。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精修订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目标1、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知道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复习重点: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0N);南回归线(23.50S);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
4、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纬线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经纬网、地图的类型和阅读方法等内容。
本章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地理空间观念和地图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阅读地图的能力,但对于地球的运动、经纬网等知识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基本地理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3.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运动2.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3.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地理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准备好PPT等教学工具。
3.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地球是如何运动的?”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知识。
通过PPT展示地球的运动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3.操练(10分钟)讲解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寻指定的地点,并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地标,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介绍地图的类型和阅读方法。
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地图,探讨它们的阅读技巧。
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教案
集体备课(一)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第 1.1 节地球和地球仪考情剖析:该专题在高考取每年都有波及,多以供给空间区位为主,而后考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般在高考取波及本专题知识和能力的题目难度较大,所以在本专题复习中能够适合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考点体现: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区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区分;时区的区分及日界限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辨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限,计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3.利用经纬网解决定位、定向、计算距离等有关问题。
应试策略:本专题题目难度较大,所以,关于本专题的复习,一方面要经过复习稳固已有的知识成就,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将问题本质从复杂的背景资猜中提炼出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要训练严实的逻辑思想能力。
内容精析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2)大小 : 均匀半径 : 6371 km ,赤道半径: 6378km,极半径: 6357 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
注:任何纬线长度、半径的计算问题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o,其对应的弧长为111km, 同理,在全部经线上,1o弧长也是111km,利用这一原理能够算出地表两点的实地距离。
在纬度为 a 的纬线上1o弧长为111cosa.2.地球仪:把地球减小做成模型叫地球仪(1)地轴:转动地球仪,能够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
这根轴代表了地球的旋转轴――地轴,它老是指向北极星邻近。
(2)北极、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面订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邻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围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特色:①除极点外,全部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②由赤道向南北两极渐渐缩短特别纬线:赤道: 0 o;南、北回归线:23o26′ N; 23o26′ S;南、北极圈: 66o34′ N;66o34′S;低纬、中纬和高纬:低纬(0 o— 30o) 、中纬 (30 o— 60o) 、高纬 (60 o— 90o)作用: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地球与地图章复习(第1课时)参考教案
《地球和地图》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参数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经线与经度图、纬线与纬度图,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利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
3.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难点】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三、教学策略地球和地球仪部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学会判读经纬度,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内容。
其中,地球的形状、大小较易理解和掌握,而经线、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判读较为抽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应借助图像、地图、地球仪等让学生有直观的认知,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经纬网判读、地球运动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流程示方向、形状、长度、数量、相互关系等任务四:纬度的划分说出纬度的划分方法:度数起点、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半球划分任务五:经度的划分说出经度的划分方法:度数起点、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半球划分环节三:攻克难点任务一:认识经纬网的构成——经纬线【小组讨论】利用前面所学的经、纬线知识,找出经纬网中的经线与纬线,总结经纬网定位的原理。
通过不同形式的经纬网,学会经纬网定位任务二:学会在经纬网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1.方格状经纬网2.侧视经纬网3.俯视经纬网读图,写出A、B、C、D、E、F点的经纬度。
环节四:试题精炼发布针对不同知识点的易错题及中考真题练习。
讲评完成练习通过习题巩固所学五、当堂练习1.小明同学绕地球最大周长行走一圈,每天走50千米,你认为他最少需要多少天才能走一圈( )A.80天B.160天C.800天D.1600天2.读图,填空:(1)人们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平均半径在图中用字母表示,约_____千米;赤道在图中用_____表示,约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约______平方千米;(2)地球围绕______自转,它与地球表面最北端相交的点叫_______,与地球表面最南端相交的点叫________。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复习教案
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瞧书:
(一)认识地球得形状与大小
1、地球得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得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2、地球得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例1:下更现象就是属于地球自转产生得就是(C)
A、四季得变化B、昼夜长短得变化C、昼夜交替D、五带得划分
2.昼夜形成得两个条件?(①地球为不透明得球体;②太阳光就是平行光)
3.同一时刻地球纬度不同得地方,受到太阳照射得情况不同,冷热有所差异,其原因就是( )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昼夜得交替D、地球就是一个巨大得球体
A、赤道B、极点C、极圈D、回归线
2、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 )
A、因为地球就是球体B、站得高,前面遮挡得东西少
C、要瞧得风景在上层楼D、高出视野好
(二)综合题
3图1为地球仪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球仪上有很多点与线,请写出下列字母所表示得点与线得名称:A为北极点;B为
南极点;C为纬线纬线;D为经线经线。
位于西半球得就是A地。
(3)B地位于A地得东南方向。
三、课堂总结
回顾所讲知识点。
四、课外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经、纬线中,能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得就是( D)
A、赤道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D、本初子午线
2、地球南北半球得划分界线就是(A )
A、赤道B、200W经线C、00经线D、1600E经线
②国际上把00-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中考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地理教案
《地球和地图》
章节(课题)名称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学时 1 总课时8
三维目标知识
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会判断地球上某一点的经纬度,掌握半球的划分。
3、理解记忆自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4、理解记忆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5、理解记忆地图的三要素。
过程
方法
通过理解记忆及讲解的方法掌握本章的重点内容.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提高他们理解问题的能力.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
点。
2、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四季和
五带划分。
3、地图的三要素。
记忆并且练习.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四季和
五带划分。
2、地图的三要素。
理解记忆并且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札
记
认真分析
D________E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码的纬线度数及符号.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个性化教学为学
有余
力学
生所
做的
调整
做一些相关的习题.
为需
要帮
助的
学生
所做
记忆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复习教案地球与地图
复习教案必修1 自然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讲地球和地图杨香兰教学目标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教学重点1.应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判断方向、计算距离2.理解并掌握地图的三要素:不同类型地图的方向的确定,比例尺的计算及缩放,注记、图例的阅读与运用3.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及其应用;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画法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教学方法、学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合作探究、讲练结合教具准备:地球仪教学过程【学习引导】告诉学生:考情展示和考情分析(见《名校联盟》)【先学自研】学生根据教材和以前掌握的知识完成:名校联盟上的“知识梳理”第一讲地球和地图【互动探究】师生共同完成“知识梳理”中难点。
【点拨精讲】:教师利用名校联盟上的“核心解读”讲以下要点:要点一经纬网的主要应用1.定“方向”2.定“距离”3.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4.利用经纬网定“范围”5.利用经纬网确定对称点(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
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D(40°S,160°E)。
【讲书中例题】典型1 略【内化训练】针对训练1(1)(2)答案:(1)C(2)B要点二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及应用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2、等高线地图中的相关计算3、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讲书中例题】典型2 略【内化训练】:针对训练2 (1)(2)答案:(1)C(2)D【补讲】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用应用特别提醒(1)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目标1、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知道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复习重点: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0N);南回归线(23.50S);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
4、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纬线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①都是半圆;②长度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的划分:经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的180度属于东经,用“E”表示;从本初子午线向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用“W”表示。
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二、典型题目讲解。
学生做题目,老师点拨:(一)单项选择题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 )A、赤道B、极点C、极圈D、回归线2、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A、因为地球是球体B、站得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C、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D、高出视野好(二)综合题3图1为地球仪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地球仪上有很多点和线,请写出下列字母所表示的点和线的名称:A为北极点;B为南极点;C为纬线纬线;D为经线经线。
(2)图中E点位于F点的西南方向;A点位于E点的东北方向。
图1 图24、读图2地球仪经纬网图判断:(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A:经度西经600,纬度北纬600 ;B:经度00 ,纬度00 ;C、经度东经400;纬度南纬400 。
(2)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B 地,位于东半球上的是BC地位于西半球的是A 地。
(3)B地位于A地的东南方向。
三、课堂总结回顾所讲知识点。
四、课外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经、纬线中,能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是( D)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本初子午线2、地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A )A、赤道B、200W经线C、00经线D、1600E经线3、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B)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纬线长度都相等D、地球仪上的经线有360条4、已知某地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地经度肯定是( D)A、1800B、00C、200WD、1600E(二)填空题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圈的航行,从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三)综合题读甲、乙两图,回答问题:5、甲图中,A地的地理坐标是600S,300W;乙图中,B地位于东(东或西)半球。
6、B地在A地的东北方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重点内容1.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2.地球公转形成的四季和五带复习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复习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复习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3、四季的形成4、五带的特征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复习过程: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球的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P9)例1:下更现象是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C)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的变化C、昼夜交替D、五带的划分2.昼夜形成的两个条件?(①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②太阳光是平行光)3.同一时刻地球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冷热有所差异,其原因是()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昼夜的交替D、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4.自然界用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以极点为中心的自转: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转动)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转动)例3: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时刻晚D、时刻相同同纬度地区,偏东地区要比偏西地区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上偏东地区要比偏西地点早上些,所以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产生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不同地方时差的计算方法: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计算,即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一小时)例4: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即东经120°的时间)时,位于东经45°的某地区的时间是(C)A、10月1日17点B、9月30日22点C、10月1日7点D、10月2日4点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〇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〇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各地冷热;〇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影响,热带地区可以受到太阳直射、寒带地区可能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地区则都受到太阳斜射;〇五带因此划分并有不同的气候特点。
P11-12(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代)例1:回归线和极圈是如何确定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只在两条回归线之间移动,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为极圈以内)2.如下图说明地球自转的基本情况:①包括轨道、方向、地轴倾斜状态,与太阳相对位置;②不同季节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
3.关于五带的划分及昼夜长短状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全年阳光斜射的地区一定是寒带地区B、有极昼极夜现象不仅在寒带地区C、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而且四季分明的地方为温带D、热带地区跨纬度范围广,占地面积最大例如:教材P10-12活动形式中心方向周期转动特点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地轴倾斜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365天)指向不变五带的划分:教材P12 图1-20地球上的五带名称范围获得热量气候特点北寒带北极圈以北最少终年寒冷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明显热带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最多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以南第三节地图重点内容1.地图要素的处理及教学——重读图用图2.地形图上识别地形部位和地形类型——列表、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绘剖面图3.从地图找信息的技能训练——根据需要选择地图、线路图、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地图、绘校园或社区草图复习目标1、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复习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复习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复习过程:1、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③表示类型:(2)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②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
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③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3)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内容简略方向:基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纬网:经线南北,纬线东西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北考试中有很多关于三要素的题目,包括比例尺大小的判读,特点的比较,在平面图上方向的确定等,复习的时候一定真正搞清楚定义,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2、.地形图的判读(1)列表比较五种地形的特点。
地形类型海拔特点山地 500米以上坡度陡峻平原低于200米平坦广阔高原较高地面平坦,边缘陡峭盆地没有一定标准中间低,四周高丘陵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缓①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③等高线与等深线:(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
因此,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反之,坡度缓。
③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3、.地图的应用(1)、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或小),表示的内容(详或略)。
(2)、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或小),表示的内容(详或略)。
实际运用注意事项: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表示方向。
实地正置地图的方法(使地图北方指向实地的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以北极为中心:内北外南,顺东逆西;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内南外北,顺西逆东)判断方向的原则:⑴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⑵无论图上经纬线怎样弯曲,同一经线上的各点是正南和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各点是正东和正西的关系⑶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除北极外各点都在北极的正南;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除南极外各点都在南极的正北。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是个分数,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因而不带单位,分子通常为上;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