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应用统计学-第四章统计整理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统计学,第四章,课后,答案,解析,第四章,练习题,单项选择,,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第四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质量指标c.总体标志总量D.相对指标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A.比例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104.76%b.95.45%c.200%D.4.76%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A.14.5%b.95%c.5%D.114.5%5.在一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A.大量的b.同质的c.有差异的D.不同总体的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b.平均增长水平c.平均发展水平D.序时平均数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b.13c.7.1D.7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
统计学原理(第2版)习题答案解析简版
第一章总论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B 5.A6.D 7.D 8.B 9.D 10.D 11.C 12.A 13.C 14.D 15.D三、多项选择题1.ACE 2.ABD 3.BE 4.CE5.BDE 6.ABC 7.ACE 8.ABCE9.BCE 四、判断题1.×2.×3.√4.√5.×6.×7.√8.×第二章统计设计一、填空题(1)第一、各个方面、各个环节(2)整体设计、专项设计(3)全阶段设计、单阶段设计。
(4)长期设计、中期设计、短期设计。
(5)相互联系、相互制约(6)总体数量、概念、具体数值。
(7)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8) 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9) 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10)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二、多项选择题1.BE 2.AD 3.ABCE4.ACE 5.BD 6.ABC 7.CD 8.ABCD 9.ABCDE三、判断题1.√2.√3.×4.√5.√第三章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准确、及时、全面、系统。
2.基础资料。
3.全面、非全面、经常性、一次性、组织方式不同4.核心、原始资料5.国民经济(或国家)、地方、专业6.原始记录、统计台账7.一次性、全面8.全面、非全面9.原始、次级10.范围11.重点调查、典型调查12.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13.明确调查目的14.调查单位15.调查表、表头、表体、表脚、单一、一览16.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D 5.C 6.D 7.D 8.D 9.D 10.D 11.B 12.C 13.B 14.A 15.B 16.B 17.A 18.B三、多项选择题1.ADE 2.ACDE 3.AE4.ACE 5.ABC 6.CD 7.ACD 8.ABC 9.ABCDE 10.DE 11.BCDE第四章统计整理二、单项选择题1.C 2.A 3.B 4.B 5.B 6.C 7.C 8.C 9.A 10.C 11.C 12.A 13.B 14.C 15.B三、多项选择题1.AC 2.CE 3.DE 4.BCDE 5.ACD 6.ABE7.ABE 8.CD E9.ACD 10.ACDE四、判断题1.×2.×3.×4.√5.×6.√7.√8.√9.×10.√六、计算题1.分组标志为学习成绩,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采用的是组距式分组。
统计整理的方法与技巧
第三步:确定组距和组数。
全距 = 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组数 = 全距÷组距
应用统计学
组距应尽可能取 5或10的倍数
19
统计分析方法应用统计学 模
第四步:确定组限。
注意 1、组限最好用整数表示,如果组距是5或10等, 则每组的组限最好是他的倍数
块
2、第一组下限略小于资料中的最小变量值,最末
组上限略大于资料中的最大变量值;
70以上 应用统计学 70+(10÷2)= 75
18
统计分析方法应用统计学 模
其基本步骤为:
变量取值不多且变量值的变动范围 不大时,适宜编制单项数列。
当变量值取值较多或变量值差异很 大时,适宜编制组距数列。
块
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计算全距。
第二步:确定变量数列形式(确定编制单
项式数列还是组距式数列)。
工人数 频率
向上累计
向下累计
模 号 程度(%) (人) (%) 人数 频率 人数 频率
块 1 60 — 70
2
1.0 2 1.0 200 100
2 70 — 80
5
2.5 7 3.5 198 99.0
3 80 — 90
14
7.0 21 10.5 193 96.5
4 90 —100
31 15.5 52 26.0 179 89.5
开口组组中值的计算: 缺下限:组中值=本组上限— 相邻组组距/2
闭口组: 上限、下限都具备
缺上限:组中值=本组下限+
相邻组组距/2
开口组例:如 产值(万元)
第一组组中值:
只有上限或下限的组
······以上 ·······以50以下
《应用统计学(第三版)》总习题
《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 湖南商学院统计系
第 1 章 总论 1.统计的三种涵义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统计工作必须涉及:为谁统计、由谁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 计等基本问题. 3.统计工作具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最基本 的职能是信息职能. 4.统计资料按计量方法不同,分为计点资料和计量资料;按资料是 否直接取得,分为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按统计资料的时间属性不同, 分为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按统计资料所涵盖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 资料和抽样资料. .统计资料具有时间、空间和数据三个要素。 5.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按 照发展阶段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按照 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可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6.简述统计研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统计的研究过程主 要包括哪些步骤? 统计研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 标法、归纳推断法,统计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步骤。
8.某市 2006 年有 10 家轻工企业,它们的有关统计资料如下:
企业简称 华 华 彩 飞 长 林 汽 华 百 红
表灯 虹 车机纸电 龙 药酒
经济类型 国 集 股 外 台 私 外 国 股 集
有体 份 资资营资 有 份体
行业代码 8 19 19 12 15 3 11 10 22 7
职工人数 78 18 865 28 38 10 48 863 56 19
(人) 5 68556 Nhomakorabea452
统计学第四章分组和次数分布
重点、难点
1、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2、统计分组的原则 3、 分组标志选择及界限的确定(统计分组的
关键)(单选、判断) 4、统计分组的方法(单选、判断) 5、变量数列的编制(计算)(难点)
第一节 统计分组(统计整理的关键)
五、 统计分组的方法
1、品质标志分组 组数的确定取决于事物的特
点和统计研究的任务 2、数量标志分组(补充)
单项式分组(变动范围不大 的离散变量)
组距式分组(连续性变量和 变动范围较大的离散变量)
数量标志分组,不是简单的确 定各组间的数量差异,而是通过 分组体现数量变化来确定现象的 不同性质和类型。
(对总体而言是分,对个体而言是合) ● 统计分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划分事物的类型 2.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 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二、统计分组的种类(p90—94)
1.按分组的作用或目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 分组和分析分组。 (补充)
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及其排列形式,可分为简单分组、 复合分组和分组体系 平行分组体系(p93)
体是次数分布图的直方图。 连接各矩形顶边的中点(即各组的组中值),形成一
条折线,并在直方图的左右两边各假设有一个组,将折 线与两个假设组的中点连接,就形成次数分布曲线(次 数分布图)
标准组距次数=该组次数密度*标准组距(书55页实例3.3) 次数密度=各组的次数/各组的组距 标准组距是异距变量数列组距中最小的组距
(3)按其分组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单项式变量数列和 组距式变量数列。 (p100,表4-9和表4-10)
三、累计次数(频数)分布(书100—101)
(1)向上累计 (上限以下) (2)向下累计(下限以上)
统计整理知识点总结
统计整理知识点总结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来源:数据可以来自多种渠道,比如实验、调查、统计报表、数据库等。
2. 数据的收集方法:调查、实验、观测等。
3. 数据的整理与清洗:数据整理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分类、整理和清理,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4. 数据的表示与汇总:可以用频数分布、直方图、饼状图、线图、散点图等方法来表示和汇总数据。
二、统计描述与推断1. 描述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是研究数据分布、中心趋势、离散程度等统计量的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
2. 推断统计学:推断统计学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和推断,从而对总体的性质进行估计和推断。
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方法。
三、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1.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是随机试验结果的数值表示,包括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2. 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可能取值及其对应的概率,包括离散分布和连续分布。
3.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四、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1. 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2.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通过样本数据来对总体假设进行检验,包括原假设、备择假设、显著性水平、检验统计量等。
3. 假设检验的步骤包括提出假设、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进行决策和得出结论。
五、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1.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方法,包括回归方程、回归系数、相关系数等。
2. 多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是研究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方法,包括多元回归方程、多元回归系数、多重相关系数等。
3.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研究不同因素对总体均值是否有显著影响的方法,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
六、贝叶斯统计1. 贝叶斯定理:贝叶斯定理是用来更新先验概率为后验概率的方法,包括先验分布、似然函数、后验分布等。
社会经济统计学各章重点知识
《社会经济统计学》各种重点知识第二章1、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所需研究事物的全体,它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所组成。
2、总体单位是指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它是所要统计的各种数量特征的承担者。
3、确定总体和总体单位,必须注意: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大量的、足够多的;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4、标志是指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概念或名称。
5、标志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品质标志表示事物质的特征,一般用文字说明;数量标志表示事物量的特征,一般用数值说明6、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应该包括他的概念和数值。
7、指标按其所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质量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
8、指标按其功能和作用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
描述指标是指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实状况和社会生产、生活过程及其结果的统计指标;评价指标是指用于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考核,以检查其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预警指标主要用于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并依据其指标值的变化,预报国民经济即将出现不平衡状态和突发事件,以及某些结构性障碍。
9、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指标群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0、变异是标志或指标具体表现的差异。
11、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变量的数值表现就是变量值,亦即可变的数量标志或指标的不同取值。
12、定类尺度是指分组标志是对一些客观事物的名称进行排列。
它的特点是只能对数据进行平行的分组或分类,具有互斥性,不能对各组的编号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13、定序尺度指把各类事物按一定特征的强弱、高低等顺序排列起来。
修订应用统计学第4章统计资料整理
3. 折线图:是在直方图的根底上,用折线将各组次数或频率高度的坐 标点连续起来,或用组中值与次数或频率求坐标点连接而成的分布图。常用 于表现连续型变量组距数列的总体分布,或表现累计频率的分布。
4.平滑图:当变量值非常多,变量数列的组数无限增多时,折线图中的 折线便近似表现为一条平滑的曲线。平滑图又称曲线图,是变量数列的组数 趋向于无限多时的折线的极限描绘,是一种理论曲线,实质上是对应于连续 变量的次数或频率分布的函数关系图。
关系而编制的统计数列。
6
4.1.4 统计汇总 1.统计汇总是在统计分组的根底上,采用手工汇总或计算机汇总技术求 出各组的单位数、总体单位数、各组指标、总体综合指标等。 [1].手工汇总技术主要有划线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单据分类 汇总法等; [2].电子计算机汇总一般包括编程、编码、数据录入、逻辑检索、自动 汇总计算、制表打印等工作程序。它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和存贮数据等特点, 特别适合于大批量数据处理。 2.统计汇总的组织方式有逐级汇总、集中汇总、逐级与集中汇总相结合 三种。
2
4.1.1 设计整理方案 统计资料整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分组方法、统计指标、整理表式、 汇总方式和方法的设计与选择,整理的时间和质量要求等等。
4.1.2 审核统计资料 主要是审核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以便发现问 题进行纠正、补充或删除。 审核的方法主要有复计审核、逻辑审核、表表审核、表实审核、比照审核 等,其中复计审核主要有平衡审核、加总审核。
10
[1].选择分组标志。应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 主要的品质标志作为分组的依据。特别是对某些重大问题的统计研究,需要 选择多个品质标志作为分类依据,这种由一系列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品 质标志对现象进行多种分组的体系,称为品质标志分组体系。
第四章 统计整理 《应用统计学——以Excel为分析工具》PPT课件
• (2)递减排序:可表示为: x(1)>x(2)>…>x(n)。
• 无论是定性数据还是定量数据,其排序均 可借助EXCEL完成。下面通过实例说明 EXCEL2007中进行数据排序的操作。
• 编制好的统计台账和加工整理后的统计资料,必须 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
• 以上五个方面是相互衔接的,其中,统计分组是统 计整理的基础,统计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 统计表和统计图是统计整理结果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预处理
• 统 计 调 查 资 料 的 预 处 理 (Statistical data pretreatment) 是 数 据 分 组 整 理 的 先 前 步 骤 ,内容包括调查数据的审核与插补、筛选 (第三章已经介绍)、排序、分类汇总等 过程
一、统计分组的含义
• 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要 求,按照统计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成性质 不同的若干个部分或组别,使组和组之间 具有差异性,而同一组内具有同质性。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 1、区分事物的性质 • 如企业按照经济性质分组,分为国有经济、集体
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 澳台经济。 • 2、研究事物内部结构 • 如将国民生产总值按照三次产业划分,计算出各 个产业所占比重,以便研究内部结构是否合理。 • 3、研究现象之间的关系 • 在统计分作的基础上,研究现象和现象之间的相 互依存关系。如施肥量和亩产量之间的关系;商 业企业规模和商品流通费用率之间的关系等。
三、统计调查资料的分类汇总
• 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时,有时需要对某些 字段按条件进行汇总,称为数据的分类汇 总。如果只是针对一个字段进行分类汇总 ,称为单字段分类汇总;如果同时对两个 及两个以上字段进行分类汇总称为多字段 分类汇总。
统计学知识点
第三章P77➢名词解释1.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工作的任务,按照统计整理方案的要求,把调查所得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与汇总,使其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的综合资料,以反映所研究总体特征的工作过程。
2.分配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其所属的组别归类整理,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总体单位数在各组分布的一系列数字,称为分配数列。
3.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见上(2)基本原则:穷尽原则——总体每一个单位不遗漏;互斥原则——总体每一个单位不重复。
2.变量数列有哪些分布类型?各有何特点?单项数列——变量是一个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组距数列——变量是连续型变量,或者是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的离散型变量。
(涉及组数,组距,组限等)第四章P119➢名词解释1.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水平或总量的综合指标。
(表现形式——具有计量单位的绝对数;特点——研究总体范围越大,数值越大)2.平均指标静态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数量标志值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一般水平或代表值。
(表现形式——平均数;反映标志值的中心位置)3.标志变异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用来描述数列中标志值的离散趋势与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
(常用的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简答题1.简述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1)时期指标可连续计数,时点指标只能间断计数。
(2)时期指标各个数值可直接相加(说明较长时期现象发生的总量),时点指标只有需要时在计算过程中可相加(一般相加无意义)。
(3)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正比,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无直接联系2.什么是相对指标?作用有哪些?有哪些种类?(1)相对指标是用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来反映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综合指标。
最新3应用统计学教案-统计整理
人数 2 6 15 26 30 —
比重(%) 6.7 20.0 50.0 86.7
100.0 —
人数 30 28 24 15 4 —
比重(%) 100.0 93.3 80.0 50.0 13.3 —
向上累计
向下累计
统计表 将统计调查得来的数据资料经 过整理汇总,按一定结构顺序 系统排列在一定表格内,此表 格即统计表。
比重(%) 15.79 82.00 2.21 100.00
表2 某企业三月份工人日产量表
日产量(件) 工人人数(人) 比重(%)
3
10
8.7
4
15
13.0
5
30
26.1
6
40
34.8
7
20
17.4
合计
115
100.0
变量分布数列按各组变 量值多少及取值范围:
单项数列(表2)
组距数列(表3)
表3 某县2001年家庭平均收入表
人数(人)
向上累计图
30 25 20 15 10 5 0
数字资料
简单表
分类
主词 宾词
分组表 复合表 平行形式
交叉形式
编制规则:
★ 分布数列基本要素
标志及标志表现 各组频数或频率
★ 分类
按标志性质分类:
品质分布数列(表1) 变量分布数列(表2)
表1 某市2000年工业企业构成表
经济类型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其他企业 合计
单位数(个) 942 4892 132 5966
钟型分布
曲线图:极限描绘曲线 U 型分布 J 型分布
统计图 直方图
等距数列:(变量,频数) 异距数列:(变量,频数密度)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统计学是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交替进行的方式,理论讲授部分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预测,重点讲授各种统计方法,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实验操作部分包括统计工作过程的实验、Excel等电子表格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统计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三个实验。
二、教学大纲1.教学目的开设此课旨在培养学生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方法及在Excel等统计软件中的运用,达到能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2.教学要求(1)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备课,认真准备实验,对课程内容要融会贯通,切忌照本宣科。
授课在多媒体教室,结合典型实用案例和相关统计软件,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交替进行。
做到授课内容与大纲相符,注重全程考核,最终成绩由考勤、调查方案设计、实验报告撰写、调查报告撰写、上机测试及期末考试构成,成绩评价体系标准真实、严谨、公平、公正、公开,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2)对学生的要求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应用Excel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先修课程包括《概论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等。
4.教学方式课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理论授课32学时,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实验操作24学时,包括统计工作过程实验、Excel等统计软件的运用及统计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引导、实地调查为辅。
5.实验环境和设备1)硬件环境:每个学生一台微型计算机。
2)软件环境:Windows 7、Office 2007(或以上版本)(Excel需安装数据分析及规划求解功能)软件包、卓越班学生还需SPSS、DPS软件包。
统计学4
用,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针对具体的调查资料
进行分类、汇总并编制统计表。
教学要求:
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步骤,掌握统计分组、
分配数列及统计表的概念,重点掌握统计分组的
方法 、分配数列的编制,并学回会运用统计表来
表现统计资料。
4、1统计整理概述
检查数据是否真实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内 容是否符合实际 检查数据是否有错误,计算是否正确等
数据的审核—原始数据
(RAW DATA)
审核数据准确性的方法
1.
2.
逻辑检查 从定性角度,审核数据是否符合逻辑,内容 是否合理,各项目或数字之间有无相互矛盾 的现象 主要用于对分类和顺序据的审核 计算检查 检查调查表中的各项数据在计算结果和计算 方法上有无错误 主要用于对数值型数据的审核
饮料,就将这一饮料的品牌名字记录一次。
下面的表格是记录的原始数据。
顾客购买饮料的品牌名称
旭日升 露露 旭日升 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 汇源果汁 可口可乐 露露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 旭日升 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 露露 旭日升 旭日升 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 旭日升 旭日升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 旭日升 露露 旭日升 可口可乐 露露 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 汇源果汁 露露 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 汇源果汁 可口可乐 汇源果汁 可口可乐 汇源果汁 露露 可口可乐 旭日升 百事可乐 露露 汇源果汁 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 露露 旭日升
所以要选择组距式分组
第一步:确定组数。
K 1 lg 50 lg 2 7
第二步:确定各组的组距。 最大值为139,最小值为107,
应用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应用统计学》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1.1 】指出下列变量的类型:(1)汽车销售量;(2)产品等级;(3)到某地出差乘坐的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4)年龄;(5)性别;(6)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赞成、中立、反对)。
【解】(1)数值型变量(2)顺序变量(3)分类变量(4)数值型变量(5)分类变量(6)顺序变量【1.2 】某机构从某大学抽取200 个大学生推断该校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
要求:(1)描述总体和样本。
(2)指出参数和统计量。
(3)这里涉及到的统计指标是什么?【解】(1)总体:某大学所有的大学生样本:从某大学抽取的200 名大学生(2)参数:某大学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统计量:从某大学抽取的200 名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3)200 名大学生的总消费,平均消费水平【1.3 】下面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常用的统计指标:①轿车生产总量,②旅游收入,③经济发展速度,④人口出生率,⑤安置再就业人数,⑥全国第三产业发展速度,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⑧恩格尔系数。
在这些指标中,哪些是数量指标,哪些是质量指标?如何区分质量指标与数量指标?【解】数量指标有:①、②、⑤ 质量指标有:③、④、⑥、⑦、⑧数量指标是说明事物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表现为绝对数的形式,并附有计量单位。
而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相对规模、相对水平、工作质量和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通常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的结果。
【1.4 】某调查机构从某小区随机地抽取了50 为居民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的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表示满意,70%的居民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 元以下,生活压力大。
回答以下问题:(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什么?(2)月收入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型变量?(3)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是什么变量?【解】(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某小区的所有居民。
(2)月收入是数值型变量(3 )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是顺序变量。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2.1】从统计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搜集资料的方法是否相同等方面,对以下统计调查实例分类,并指出各属于那种统计调查方式。
统计学第四章的教材
几个直观的结论
1. 样本均值的均值(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均值(式中:M为样本 n 数目); xi 22 23 28 i 1 25 X M 16 2. 抽样误差是随样本不同而不同的随机变量。抽样误差均值 等于0; xX 0
3. 样本均值的方差等于总体方差的1/n。
3
(二)抽样估计的一般步骤 1、设计抽样方案 2、 随机抽取样本(从总体随机抽取部分单位构成样本) 3、搜集样本资料(对样本单位进行调查登记) 4、整理样本资料(审查、分组汇总、计算样本指标的
数值,即计算估计量的具体数值)
5、估计总体指标(即估计总体参数)
总体参数与样本估计量的关系——对于特定的目 的,总体是惟一的,所以参数也是惟一的;而由 于样本是随机的,所以样本估计量是随机变量。
(3)抽样方法。相同条件下,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 差大比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大。
(4)抽样组织方式。由于不同抽样组织方式有不同的 抽样误差,所以,在误差要求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抽 样组织方式所必需的抽样数目也不同。
21
不知道总体方差时如何计算
用样本方差代替计算 用过去(总体或样本)方差代替计算 用同类现象(当前 或过去、总体或样本) 方 代替计算 有若干个方差可选择时,选方差最大者 (注意:对比率,即选择最接近0.5的值所 得的方差最大)
进无偏估计量。
29
二、区间估计
(一)区间估计的原理 区间估计就是根据样本估计量以一定 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 特点:考虑了估计量的分布,所以它能 给出估计精度,也能说明估计结果的把握 程度(置信度)。
30
(一)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1)假定条件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2)已知
统计学第四章统计分析指标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产值计划完成程度若大于100%,说明超额完 成计划;若小于100%,说明没有完成计划, 为正指标。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若大于100%,说明成 本比计划高,没有完成计划;若小于100%, 说明超额完成计划,为逆指标。 计划完成相对数的分子分母不能互换,在指 标含义、计算范围、核算方法等方面要一致。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长期(通常是五年)计划完成情况—水平法和累计法
总体的一部分单位 总体另一部分单位 比例相对数
人口性别比例 积累与消费比例 农轻重比例
…
…
比例相对指标
人口出生性别比正常值一般在103到107之间。但 我国人口的出生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迅速攀升。 1995年,0岁~4岁人口性别比:118.38 2000年,0岁~4岁人口性别比:120.17 2003年,0岁~4岁人口性6
(1)计划数为绝对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同期计划数)×100%
适用于研究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或水平的计划完成 程度。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例〕 某公司2010年计划销售某种产品30万件, 实际销售32万件,则该公司2010年销售计划完成相对 指标是多少?超额完成计划多少?
销售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 (32/30)*100% = 106.7% 超额完成计划 = 106.7% - 100% = 6.7%
t1时段
t2时段
t3时段
时期指标的特点: 1. 不同时期的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2. 时期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3. 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
时点指标的特点: 1. 不同时期的时点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2. 时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3. 时点指标的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第四章 统 计 整 理
三、 统计表的种类
1. 按用途分类 统计表按用途不同,可分为调查表、整理表和分 析表 2. 按统计数列的性质分类 统计表按所反映统计数列的时空性质不同,分为 空间数列表、时间数列表和时空数列结合表 3. 按总体分组情况分类 统计表按对总体分组的情况不同,可分为简单表、 分组表和复合表
看管机器台数 (台) 2 3 4 5 6 工人数(人) 6 18 20 12 4 比重(%) 10 30 33.33 206.67
合 计
60
100.00
简单次数分布图
表4-9 某县城居民家庭人均月消费性支出分配数列
人均月消费性支出(元) 300~350 350~400 400~450 450~500 500~550 550~600 合 计 家庭数(户) 5 16 30 14 7 3 75 比重(%) 6.67 21.33 40.00 18.67 9.33 4.00 100.00
2. 组距式数列的编制
(1) 把变量值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 确定组数和组距 (3) 确定组限 (4) 汇总出各组的次数及比重,编制组距式 数列
四、 次数分布特征
1. 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1) 简单次数分布表与分布图 简单次数分布表 表4-8 某纺织厂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分配数列
平行分组体系的特点:
每次分组固定一个分组标志,即只考 虑一个因素的差异对总体内部分布情况的 影响,而且各个简单分组之间彼此独立, 没有主次之分,不互相影响。
2. 复合分组和复合分组体系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 上分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叫作复合 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复合分组所形成的分组体 系叫做复合分组体系。
1. 简单分组和平行分组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码意义
1
职务
1
1.正高
2.副高
3.中级
4.其他
2
年龄
2-3
答卷人回答年龄
3
从事专业
4-6
专业编码见附表
4
工作评价
7
1.已充分发挥积极性
2.基本发挥了积极性
3.积极性有所发挥
4.完全没有发挥积极性
5
是否打算离
8
1.是
开学校
2.否
6
按投入精力
9-11
1.校内工作
排列
2.校外兼职
3.生活琐事
若某份问卷的 回答信息在答 录卡上的前11 为数字为:
分布数列的种类
考分
组距
次数
次数密度= 次数/组距
50-60
4
2
0.5
60-66
6
5
0.833
66-82
16
14
0.875
82-92
10
11
1.1
92-100 8
8
1.0
三、累计分布数列
将变量数列各组的频数(或频率)逐组累计相加而
形成的数列 什么以下 的有多少
向上累计
从变量值低的组开始,将各组次数(频率) 逐次向变量值高的组累计,说明某一组上限 以下各组的累计次数(频率)。
工人数(人) f
3 5 6 4 3 2 1
24
分布数列的种类
组距式分布数列 每个组的变量值用一个区间来表现的变量数列
编制条件:
或者
变量是连续变量
总体单位数较多,变量不同取值个数也较多的 离散变量
分布数列的种类
组距式分布数列—相关概念
组限 组距
指每组两端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各组的最小 值为下限,最大值为上限
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汇总主要包括: 审核、编码、录入、数据净化、 逻辑检查运算以及编制和打印汇总 表、统计图等。
一、编 码
编码 将调查表或调查问卷中的各个项目转化为数字符号的过程。
事前编码 事后编码
适用封闭性问题 适用开放性问题
(一)编码的常用方法
1、顺序编码法
又称系列编码法。只用一个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并按 照一定的顺序用连续数字或字母进行编码的方式。
对某随机现象的重复观察,频率分布可以渐近反映其 统计规律。
2、分布数列
分布数列:将各组组别的名称与相应的频数和频率,依 次排列起来形成的数列称为次数分布数列,简称分布 数列。也称分配数列或次数分配数列。
作用:反映总体中所有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态和分布特征。
分布数列的意义:分布数列是统计整理结果的一种表现 形式,也是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不仅可以表明总体单 位的分布特征和结构状况,而且可用以进一步研究总体 单位某一标志的构成、平均水平及其变异程度。
(二)编码手册的编制
也称编码表,是用来进行数据编码的工作手册,包括 四个项目:问题顺序号,每个调查项目的预置代码位置, 项目名称,内容说明.
案例:对某高等学校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的调查,一共有32个 问题,我们摘录6个问题,来说明编码手册的编制.
1.您的职务? (1)正高级 (2)副高级 (3)中级 (4)其他 2.您的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从事的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对自己工作情况的评价?
51.37 48.63
30048224
100.00
f
f/∑f
学生的成绩分布
f 按成绩
次数
分组
学生数 比重(%)
(人)
60以下
2
4
60-70
8
16
70-80
20
40
80-90
15
30
90以上
5
10
合计
50
100
二、分布数列的种类
按由品于质分标组志是分次组数形分成布的的分基布础数,列因称此为有品怎质样分的布分数组列就,形 简称品质数列。 成怎样的次数分布。
03
……
…
1000-1100
10
若某个被调查者为女性,居住于中等城市,家中有三口人,月收入为1000-1100则其 回答信息为22310
(一)编码的常用方法
3、信息组码编码法 把调查数据分成不同的组,给以一定的组码(数 字区间)来进行编码的方法.
例如:对某地市场上99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进行调查,在运用信息组码编码法 对调查的信息进行编码时,首先对99种商品分组,再给每个组分配一个组码:
等距分组与不等距分组的差异
等距分组 各组频数的分布不受组距大小的影响 可直接根据绝对频数来观察频数分布的特征和规律
不等距分组 各组频数的分布受组距大小不同的影响 各组绝对频数的多少不能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 需要用频数密度(频数密度=频数/组距)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 以解决各组频率由于组距不同而不可比的问题。
23300112132 则表示 为??????
二、录入
数据录入就是将问卷或编码表中的每一个项目对应的 代码读到磁盘中,或通过键盘直接敲入计算机中的工作 过程。
方式:
程序录入 光电扫描录入
三、数据净化
数据净化指通过计算机处理错误的或不合理的数据以 及进行一致性检验。
方式:
统计软件:SPSS、SAS
分布数列的种类
单项式分布数列—案例
【例】己知某车间有24名工人,他们的日产量(件)分别是:20,23, 20,24,23,21,22,25,26,20,21,21,22,22,23,22,22, 24,25,21,22,21,24,23.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变量数列。
日产量(件)X
20 21 22 23 24 25 26 合计
变量类型的转化 数学意义上的变量代换
第四节 分布数列的编制
第四节 分布数列的编制
一、次数分布与分布数列的概念 二、分布数列的种类 三、累计分布数列 四、次数分布图 五、次数分布的类型
一、次数分布与分布数列的概念
1、次数分布: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
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就叫做次数
综按数合量上标述志各种分分组组形类成型的,分次布数数分列布称的为类变型量,分可布归数纳列为,: 简称变量数列。
品质分布数列
次数
分布
单项式分布数列
变量分布数列
组距式分布数列
等距分布数列 异距分布数列
某地人口的性别分布
按性别 分组
男 女 合计
次数 人数(人) 比重(%)
15434927 14613297
51.37 48.63
30048224
100.00
品质 数列
学生的成绩分布
变量 数列
按成绩 分组
次数
学生数 (人)
比重(%)
60以下
2
4
60-70
8
16
70-80
20
40
80-90
15
30
90以上
5
10
合计
50
100
分布数列的种类
单项式分布数列 每个组值只用一个具体的变量值表现的数列
编制条件:
同时 变量是离散变量 具备 变量的不同取值个数较少
分布数列的构成要素
总体所分各组的 分组标志的具体 体现
各组名称(常用x 表示)
两个构成要素 各组次数
绝对数,称频数,用 f 表示。
相对数,称频率,用f/∑f表示。
各组对应的 总体单位数 或频率。
f/∑f
某地人口的性别分布
按性别 分组
男 女 合计
次数 人数(人) 比重(%)
15434927 14613297
优点:满足各 层次的需要; 便于审核更正
优点:速度快 层次少
缺点: 有错不易查 找; 不能及 时满足中间 层次需要
三、统计整理的程序
1、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3、对调查数据进行编码及录入 4、分组汇总原始资料 5、编制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
第二节 统计汇总技术
第二节 统计汇总技术
第三节 统计汇总的质量控制
一、资料审核
汇总前对统计资料进行审核是统计汇总质量控制的关键。
全面性审核 审核调查单位的全面性、审核调查项目的全面性 准确性审核 逻辑审核、计算技术审核
二、编码和录入的质量控制
编码工作的质量控制 录入工作的质量控制
三、统计预处理
缺省数据的处理 加权处理 原始数据或变量的转换
累计次数
向上 商店数 频率(﹪) 累计
向下 累计
累计频率(﹪)
向上 累计
向下 累计
5以下
4
8
4
50
8
100
5~10
10
第四章 统计整理
学习目标
明确统计资料整理的涵义和作用 了解统计整理的内容和程序 掌握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统计整理的一般问题 统计汇总技术 统计汇总的质量控制 分布数列的编制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一般问题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一般问题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三、统计整理的程序
每组变量值变动区间的长度,为上下限之差
组中值 每组变量取值范围的中点数值
组中值 上限 下限 2
分布数列的种类
组距式分布数列
上组限U
某地区100个百货商店
月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情况
组距d=U-L
=100-50=50(万元)
销售额(万元)
商店数 (个)
每百元商品销售额中 支付的流通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