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感恩情感教育策略探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青少年感恩情感教育策略探微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目前我国不少青少年感恩品质缺失,需要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与此同时也要对我们现存的感因教育进行检讨和反思。
关键词:青少年;感恩情感缺失;感恩教育
我国有着悠久的“感恩”传统,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我们就一直倡导知恩图报,谴责忘恩负义的行为。但目前,不知恩图报和忘恩负义现象在我国青少年中频频发生,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倾向,这说明有部分青少年感恩品质缺失比较严重,需要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要对我们的感恩教育进行检讨和反思。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概念
“感恩”一词最早出自晋朝陈寿的《三国志·吴书·骆统传》:“令其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有感恩戴德之义。《现代汉语词典》把“感恩”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牛津字典》对它的理解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感恩是对所有的帮助和恩惠表现感激并回馈的一种思想、认识和行为。所谓感恩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等人文教育。
二、当前我国青少年感恩情感缺失的表现
目前,我国青少年对父母、对恩人、对社会的主流感情是好的,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导致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下降和心理行为扭曲等问题比较突出,其中就有感恩品质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爱惜生命
感恩作为生命的一种品质,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是对生命的一种领悟,个体无视生命,也就无法谈及感恩。青少年不爱惜生命的主要表现,一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青少年在生活方面,无法理解现实中的许多矛盾,无法理解生命本身的存在及其意义,他们感到困惑,从而导致不能尊重自己的生命,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此外,由于青少年缺乏人生阅历,常常主观和片面地看待问题,进而陷入忧虑、迷茫的压力之下,有些青少年就为了逃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选择自杀。二是不爱惜他人的生命。不爱惜自身生命的人,自然不会尊重和珍惜他人的生命。三是不爱惜动植物的生命。在生态伦理上,感恩就是人与自然的平等,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界中的一切,即尊重从动物到植物,从有感觉的生命到无感觉的生命。但现在一些青少年时有摧残异类生命的现象。如残忍伤害小动物,随意践踏树木花草、破坏公共设施,刻意污染环境,等等。
2.迷失自我
现在有一部分青少年整天沉迷于网络,在网络游戏和网络的虚幻世界中迷失方向,找不到自我;或在市场经济功利化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青少年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对前途感到迷茫和担忧,不知所措,甚至恐惧。主要表现在:对自我认识不清,定位不准,自我价值及自我实现的意识淡薄,实践能力较差,等等。
3.淡漠恩人
(1)遗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对个人而言,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恩情。可现在一些青少年对父母的付出看不到,或认为父母这样做是必须的,可以理所当然地接受,所以自然而然不会体贴、孝敬和回报父母。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青少年在家里成为“太上皇”,我行我素,父母都得听从他的指挥。他们只懂得要求父母如何来关心自己,但却不知理解、尊敬和疼爱父母。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吃懒做。三是挑吃讲穿,互相攀比,乱花钱,奢侈浪费,不节俭,不会体贴父母的艰辛。四是个别青少年埋怨和怨恨父母,对父母艰辛付出与关爱不理解。
(2)淡化教师的教导之恩
教师是传授知识、经验和为人道理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是我们成人不可缺少的条件。师长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给予我们具体的指导和教育,是我们的恩人,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虽然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但却提示了“师生之恩”情感的美好。然而现在有许多青少年已经缺少了对教师感恩的情感,主要表现为:不尊敬老师,见到不主动招呼;课堂上无视老师的存在,我行我素,不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老师帮助其改正错误却被认为是故意刁难,催其完成作业是和他过不去;等等。有的学生不仅不尊重老师,而且还辱骂老师;有的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完全归结为个人因素,对学校老师的工作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冷落朋友的关爱之恩
对曾经或正在激励、帮助自己的朋友,要懂得回报,做人要讲究信誉,不能利用朋友达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做背叛朋友、过河拆桥等这些违背做人原则的事。但是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加上青少年追求个性独立,强化自我做主等,使部分青少年只关注个人的“索取”和“利益”,需要时是朋友和哥们,不需要时什么也不是。同在一个班学习,参考书不借给同学看,好的学习方法与经验不愿与同学交流,生怕别的同学超过自己;对同学犯的一点小错误追根究底,不放过,有的还找机会报复;等等。
三、当前我国青少年感恩情感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家庭结构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育子观念发生改变,逐渐趋向功利化。在功利主义思想的驱使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只注重分数,只要孩子成绩好,可以一俊遮百丑。因此,家长们过分宠爱孩子,不让孩子受苦受累,只要孩子舒服和高兴,自己如何苦如何累也心甘情愿。因此,孩子很难去理解、体会和品尝父母付出的爱和艰辛,日后也不知道回报。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给予方面,忽视思想方面的教育,只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在做人和做事等方面没有很好地去教育和引导,导致孩子感恩意识缺失。此外,父母自身不当行为对青少年也造成影响。在部分家庭中,家长只懂得要求自己孩子的行为,而自己却做不到,如有些父母不孝敬、体贴和感恩自己的父母,只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享受。这些不孝敬行为无形中被孩子仿效,在家庭中形成恶性循环。
2.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一些教师人格出现偏差
学校是培育人的专门场所,但在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影响下,学校也成为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在培养目标上,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是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工具人”,偏重技术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学校只求成绩,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不重视道德的培养,结果就是培养一些没有灵魂的躯壳,他們只会享受,好吃懒做,不体贴父母,不尊敬老师,不关心他人,不拥护党和社会主义,不热爱人民,不热爱祖国。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教育和熏陶感染作用,良好的师德师风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良的教师品格会带坏学生。可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法制不健全及思想道德建设的弱化等原因,导致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特别是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对学生成长也起到很坏的作用。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难逃腐败的影响。有的教师,道德沦落,贪污腐化,违法违纪;有的教师对上级奴颜婢膝,对学生却高高在上;有的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大骂社会腐败,另一方面在课后又暗示要学生送好处。一个不懂感激人民、国家和社会,只知伸手向社会索取不义之财的老师,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康,会识恩、知恩、感恩和报恩的学生的。
3.社会教育存在偏差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人际关系呈现出功利化和陌生化趋势,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日益减少,人与人之间变得隔阂和冷漠。同时,社会风气败坏,一部分人不再崇尚奋斗和成功,视节俭为耻辱;另一方面是社会保障机制和诚信机制不健全。这些不良的社会影响和扭曲的社会教育,对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误导作用。
四、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