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合集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六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为“至圣”,有“万世师表”之称。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

2.背景解读礼崩乐坏的局面,礼乐治国的理想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

虽说已是“礼崩乐坏”的局面,但周王室的精神统治力量还在,与战国时期“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局面不同,孔子也还只是忧心忡忡而已,尚有一种纡徐气象。

他所追求的是“克己复礼”,所以在课文中他对几位弟子的理想就有了不同的评价。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

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

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

3.相关知识《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4.文化常识【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车辆。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 人,步卒72 人,称一乘。

高中语文精品导学案: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

高中语文精品导学案: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

第1课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是怎样一个美好的夜呢?这是怎样的张若虚呢?面对这样的夜,这样的月,他徘徊,他迷茫,他失落……但他终在江畔的斜月下,在汀上的白沙上,在空中的流霜中偷得了欢愉,在“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中告诉我们:春美江美,花很美,月很美,情很美……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其诗多已散佚,《全唐诗》中仅存两首:一为《代答闺梦还》,这首诗写闺情,诗风近齐梁体,无甚特色;一为《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1.2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译文:脚下的春江溢满了潮水,把江面拓宽,与大海连平;月亮从地平线升起,在水边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

点评: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月色中,烟波浩渺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译文: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点评:诗人面对美丽奇绝的景色神思飞跃,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但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而张若虚在此处别开生面,翻出了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自然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并不陷于颓废与绝望,这是缘于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3.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译文:月光在思妇楼上徘徊,照在主人多时不用的梳妆台上。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逍遥游导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逍遥游导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逍遥游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2.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3.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课前预习一、默写: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_________ 。

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 。

2.适莽苍者,______ ,________ ;适百里者,_______ ;适千里者,_______ 。

二.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ínɡ)鲲.鹏(kūn)抟.扶摇(chuán)坳.堂(āo)B.夭.阏(â)蜩.鸠(tiáo)决.起(juã)榆枋.(fānɡ)C.舂.粮(chōnɡ)朝.菌(cháo)蟪.蛄(huì)大椿.(chūn)D.斥鴳.(yàn)蓬蒿.(hāo)泠.然(línɡ)数数.然(shuó)答案:D 解析:A.抟扶摇tuán;B.决起xuâ;C.朝菌zhāo。

课中导学(第一课时)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小知不及大知。

③奚以知其然也?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②绝云气,负青天。

③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④不负众望。

C.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②举头望明月。

③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④不胜枚举。

D.①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②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③无所适从。

④适得其反。

C(①举:全;②举:抬起;③举:考上;④举:举例)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功,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④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学导案:第一单元第课《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学导案:第一单元第课《湘夫人》导学案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二、预习检测
1读课文,注字音。
薠 罾 沅澧葺荪椒擗芷嶷袂
2解释词语
眇眇骋望荒忽
潺湲腾驾骤遗
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课《湘夫人》导学案
———————————————————————————————— 作者:
———————————————————————————————— 日期:

《湘夫人》导学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比兴手法的运用
3、大家注意数数第三段一共选取了多少种植物?用到了那些建筑的术语?再思考一下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答:流光异彩华丽眩目的外部环境,主要用来烘托和反映人物内心的欢乐与幸福。
4、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ﻫ思考: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作者:欧阳修【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2.通过讨论交流能归纳出文章的写作主旨。

3.借助课文警句写出课文给自己的人生启示。

【学习重难点】1.读懂内容,能分析文章的思路。

(重点)2.能说出文章的写作主旨。

(难点)【知识链接】1.作者: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代、和宋代、、、、宋、合称“唐宋八大家”。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后叛乱四起,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3.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4.关于“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

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自学释疑】《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呢?【合作探究】1.二三段作者在写庄宗得失天下时,分别用一组动词写出了其怎样的形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2.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一百多年后的宋代中叶重提此史实,是为什么呢?【学习感悟】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字数100字左右。

)【达标检测】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最后一段,通过对比推论出“”的道理,把逸豫亡身之理推而广之,意味深长。

2. 作者在论证中紧扣庄宗的“成与败”“盛与衰”,从而得出“”的结论,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新高考新教法2011-01-09 13115cc149a20100nzwh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综合鉴赏古代诗歌。

包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效果等。

教学重点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开展一次诗歌朗诵比赛。

课时安排5课时[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

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

仿佛是在与或作品中的任务侃侃而谈。

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

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

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

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二、解题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目标】一、体会课文是如何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的,鉴赏本文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的特点。

二、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积累文言词汇,学习课文造语平实而生动的特点。

四、领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风格。

问题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 niè B.风乎舞雩. yúC.夫子哂.之 chēn D.冠.者五六人 guān2.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B.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处。

C.且知方.也方:义方,道义。

D.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写作。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因.之以饥馑因:继,接着。

B.舍瑟而作.作:发作。

C.春服既.成既:既然。

D.其言不让.让:使。

4.下列各句中“如”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如.或知尔 B.求,尔何如.C.如.会同,端章甫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5.下面对加点词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子路率尔.而对③求也.为之②鼓瑟希,铿尔.④夫子何哂由也.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6.与例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例:加之以.师旅A.以.吾一日长乎尔 B.毋吾以.也C.为国以.礼 D.以.俟君子7.下面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风.乎舞雩A.如会同,端.章甫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问题二:课文分析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这一部分,孔子向学生问志。

但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可见孔子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夜归鹿门歌导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夜归鹿门歌导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夜归鹿门歌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人论世】1、孟浩然,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背景补充】孟浩然与鹿门山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的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为“南园”。

鹿门山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对。

汉江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带家眷,隐居于鹿门山,因此,鹿门山便成了隐居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中,后来,在长安谋仕不遇,游历数年后,决定步庞德公之后尘,隐居鹿门山。

但是,只是偶尔去住住,不过是标榜隐居罢了。

所以题曰《夜归鹿门歌》,虽有写实之意,但主要还是表明归隐的志趣。

【整体感知】开头两句,(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

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使人想起进人洒脱的胸怀。

第三、四句,(译文: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的比较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第五、六句,(译文: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

不知不觉地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之处。

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第七、八句,(译文: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作伴。

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这首诗写的“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

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一种独到的意境。

合作探究1、讨论《夜归鹿门歌》“归”字的含义。

2、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长恨歌导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长恨歌导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长恨歌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3、感受其凝炼、优美动人的语言及作者对李杨二人赞颂又讽喻的复杂态度。

【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难点】诗歌的主题。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学习课时】三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案】【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文公。

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2、背景介绍: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

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

当时长安妓女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

3、李、杨的故事: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课型:新授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呈现】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

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

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

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

(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

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

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

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1金银筑成的宫殿。

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

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

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

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教学博苑06-01 1246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菩萨蛮(其二)》,通过诵读感受所描绘的江南的美景。

2、运用知人论世的手法,根据不同的背景来解读不同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引入新课。

二、简介:参考注释①。

三、合作探究:有人说,此词为浪荡江南所写,也有人说此词为避乱于江南所作。

请根据这两种不同的背景,分组探究的情感。

1、探究一:浪荡江南“只合”——只应是。

因为江南好,所以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接下来四句具体地写到了景物美,生活美,人物美。

“须断肠”——因为江南太美,回去后会后悔遗憾。

由此可见,本词表达了对江南的依恋之情。

2、探究二:避乱江南人人尽说江南好——暗示思念家乡,故别人劝他。

“只合江南老”——因为北方战乱,有家难归。

只能在江南老去。

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须断肠”——回家后,看到家乡被战火洗劫的萧条场景而痛苦。

由此可见,本词表达了思念家乡有家难归的情感。

3、小结:先总说江南好,再从景物美、生活美、人物美三个角度具体表现江南的好。

从而表达了对江南的依恋和有家难归的情感。

四、唐诗宋词里的江南(印发资料)请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江南的意象的理解。

忆江南【唐·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忆江南【唐·刘禹锡】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望江南【宋·苏东坡】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望江南【宋·朱敦儒】炎昼永,初夜月侵床。

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

枕上是仙乡。

忆江南【唐·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江南柳【宋·张先】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合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合集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我对作者及作品的了解:二、我对文题背景的了解:三、通读全文A、疏通文意,把阅读本文时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

B、解释文中特殊字词句1、给易读错的字注音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4、找出活用词并解释5、找出特殊文言句式并解释合作探究1、本文有则日记组成,第一则突出了“高”和“秀”,第二则突出了“奇”。

请你分别找出具体句子。

2、作者所描绘的山川景物中蕴涵了哪些韵味和深意?3、本文为何屡次写江流和船行?4、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展示交流一、小组内先自我展示交流,(按顺序将要代表本组上台展示的同学做好记录)二、各组代表上台展示(展示内容可采用抽签方式)1、解释文中特殊字词句2、本文有则日记组成,第一则突出了“高”和“秀”,第二则突出了“奇”。

请你分别找出具体句子。

3、作者所描绘的山川景物中蕴涵了哪些韵味和深意?4、本文为何屡次写江流和船行?5、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点拨升华1、对xx同学或某题的展示,我有以下看法或纠正、补充(他人展示时,及时在以上题目下做好自己看法的记录)2、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点拨检测达标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B、沙洲葭苇(jiā )C、潦缩(liáo )D、岸如赪(chēng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A、信造化之尤物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

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学习中掌握和巩固常用文言词语知识;(2)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说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异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2)懂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导学策略教学重难点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难点:弄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结论的评价。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课件PPT课时安排两课时主要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导学目标:了解相关资料,扫清字音障碍,能初步朗读。

学生活动个性补充导入新课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划船靠岸)船待。

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之亡我,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真的是天亡他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一、介绍及时代背景: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

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

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

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

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诗、词也有很高成就。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设计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设计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重点: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课时安排:5课时[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内涵。

教学步骤:一、读讲(一)以意逆志1、导入:古代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丰、精妙含蓄。

后人读前人的作品,往往因为某个方面的原因,而曲解了诗意,或者妄加评改。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1)下面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选择:A爱情诗B闺怨诗C行卷诗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

注:张籍,水部郎中,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

读懂诗歌的重要前提:了解背景(2)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改得如何?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这正是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批驳了他人的谬误,显得合情合理。

)2、导读:那么,何文焕的批评恰当吗?他的批评表现了什么道理?请认真阅读课文“赏析指导”的“以意逆志”部分,并勾画要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3、答问和讲析:学生回答。

教师讲析。

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

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以意逆志”呢?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了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论、辩、书、序等体裁。

2. 通过欣赏古代诗歌散文,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选取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散文作品进行欣赏和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鉴赏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评价和交流。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3. 第三课时:分析代表性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第四课时:选取一组古代诗歌散文进行欣赏和解读。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评价。

4. 学生能够动手编写古代诗歌散文,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案例分析1. 教学内容:本章节将深入探讨古代诗歌散文的具体案例,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不期的代表性作品。

2. 案例分析:选取《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诗歌,分析其古朴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选取《楚辞》中的《离骚》、《天问》等作品,探讨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选取唐诗中的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诗歌,欣赏其豪放与忧国忧民的情怀;选取宋词中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如梦令》等作品,领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词句。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资料(有待整理利用)3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资料(有待整理利用)3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资料(有待整理利用)3古典诗文2011-10-01 07435d56b7b40102drzj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资料(有待整理利用)3一、学习目标1、鉴赏诗歌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二、相关知识链接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2、(1)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双眼明秋水润。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2)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宋)欧阳修《诉衷情》(3)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宋)阮阅《眼儿媚》(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宋)王观《卜算子》(5)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3、(1)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

——(唐)白居易《长恨歌》(2)有个女孩名叫婉君,明眸如水绿鬓如云。

——琼瑶《婉君》(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杜牧《阿房宫赋》(4)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三、诱思导学1、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在这首词中,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3、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四、课堂检测1、词,又称()()等,滥觞于(),兴盛于(),主要有()和()两个大的流派。

2、温庭筠,字(),()派之开山鼻祖,与()并称“温李”。

五、拓展阅读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试分析“皱”字的好处。

(2)试比较本词与温词《菩萨蛮》的异同。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高中语文 狱中杂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案

高中语文 狱中杂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案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语文狱中杂记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生姓名学号学习目标知人论世,了解背景,解题。

梳理1——3段,落实字词句积累。

一、导入1、作者方苞:清代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

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

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

2、背景康熙五十年(,方苞因桐城人戴名世所著的《南山集》案牵连入狱。

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

他亲身体验、观察和了解到清王朝刑部监狱的种种黑暗现实,以严肃、质朴的文笔描写了牢狱的恶劣环境,揭露了狱吏的贪赃枉法、滥用酷刑和囚犯中的无辜者含冤蒙屈、痛苦无告的不幸遭遇。

3、解题:“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本文以“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

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

二.重点字词句学习,翻译1——3段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尝试将加点字词解释落实到导学案上,翻译划“”句子,有疑问处用红笔圈出。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希,往岁多至日数十人。

”余叩所以(),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馀。

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

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

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注音:解释:),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

2、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2、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单元教学重点:1、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2、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赏析指导”教学设计教学要点:对学生进行赏析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诗言志。

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一个基本方法——以意逆志。

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参考:①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陕西省榆林市育才中学高中语文导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苏幕遮 菩萨蛮学生案

陕西省榆林市育才中学高中语文导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苏幕遮 菩萨蛮学生案

【学习目标】1.把握词的意境,了解用词格律严谨、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

2.理解词的描写技巧,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1.鉴赏词的特色和技巧。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

【预习案】1.课内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燎.沈香()消溽.暑()窥.檐语()干宿.雨()小楫.轻舟()芙蓉浦.()(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消溽..()..暑()②侵.晓窥檐语()③干.宿雨()⑤弄妆④罗襦..()(3)课文名句填空。

①叶上初阳干宿雨,。

②懒起画蛾眉,。

照花前后镜,。

新贴绣罗襦,。

2.文学常识①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温庭筠 (约812—870),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文本研读】1.《苏幕遮》下阙前四句是怎样表现词人的思归之情的?2.“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四句词描写景物有何特色?3.《菩萨蛮》词写了哪些物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4.《菩萨蛮》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探究案】1.说说《苏幕遮》运用设问手法的作用。

2.品味《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妙用。

3.《菩萨蛮》通篇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学习小结】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我对作者及作品的了解:、我对文题背景的了解:三、通读全文A、疏通文意,把阅读本文时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

B、解释文中特殊字词句1、给易读错的字注音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4、找出活用词并解释5、找出特殊文言句式并解释合作探究1、本文有________ 则日记组成,第一则突出了“高”和“秀”,第二则突出了“奇”。

请你分别找出具体句子。

2、作者所描绘的山川景物中蕴涵了哪些韵味和深意?3、本文为何屡次写江流和船行?4、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展示交流一、小组内先自我展示交流,(按顺序将要代表本组上台展示的同学做好记录)二、各组代表上台展示(展示内容可采用抽签方式)1、解释文中特殊字词句2、本文有_______ 则日记组成,第一则突出了“高”和“秀”,第二则突出了“奇”。

请你分别找出具体句子。

3、作者所描绘的山川景物中蕴涵了哪些韵味和深意?4、本文为何屡次写江流和船行?5、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点拨升华1、对xx同学或某题的展示,我有以下看法或纠正、补充(他人展示时,及时在以上题目下做好自己看法的记录)2、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点拨检测达标B 、 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 、 舟中估客莫漫狂。

估客:贩货的行商。

D 、 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 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A 、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C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不然也。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C 、之(1)信造化之尤物A 、然(1)杰然特起(2)自数十里外望之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3)徙倚久之而归 (3)实不然也 (4)何功之有哉? (4)碧峰巉然孤起(5)之二虫又何知B 、以D 、而(1)突兀而已(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徙倚久之而归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岸土赤而壁立(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而母立于兹(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1)晚泊沙夹(3)掠江东南去 (2)岸土赤而壁立(4)上干云霄6、翻译下列句子(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 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1、 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A 、有俊鹘抟水禽(tu h ) 2、 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A 、 信造化之尤物)B 、沙洲葭苇(ji q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C 、潦缩(li Gh )D 、岸如赪(ch e ng )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D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反思感悟1、本课我的收获是:2、存在的疑惑是:3、今后的措施及建议是:庖丁解牛》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文言词语知识。

2、领会《庄子》散文以故事说明道理,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的特点。

3、感受散文形象,品味展示散文形象的文辞,把握塑造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我对作者及作品的了解:、我对文题背景的了解:三、通读全文A 、疏通文意,把阅读本文时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

B、解释文中特殊字词句1、给易读错的字注音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4、找出活用词并解释5、找出特殊文言句式并解释合作探究1、归纳本文的段落及大意。

2、文章有哪些词对庖丁解牛技术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说一说它们的作用3.课文第3 段庖丁的话可分几层?分别说说它们是如何阐述庖丁的“经验之谈”的。

4、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5、本文有何写作特点?展示交流一、小组内先自我展示交流,(按顺序将要代表本组上台展示的同学做好记录)二、各组代表上台展示(展示内容可采用抽签方式)1、解释文中特殊字词句2、归纳本文的段落及大意。

3、文章有哪些词对庖丁解牛技术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4.课文第3 段庖丁的话可分几层?分别说说它们是如何阐述庖丁的“经验之谈”的5、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6、本文有何写作特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合集点拨升华1、对XX同学或某题的展示,我有以下看法或纠正、补充(他人展示时,及时在以上题目下做好自己看法的记录)2、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点拨检测达标1、解释通假字砉然向然技盖至此乎善刀而藏之2、解释古今异义奏刀騞然乃中《经首》之会进乎技矣所见无非牛者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视为止,行为迟因其固然虽然,每至于族吴见其难为3、解释下列虚词:(1 )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③视为止,行为迟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2 )乎①技盖至此乎?②进乎技矣③依乎天理④而况大軱乎!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 )然①奏刀騞然②因其固然③虽然,每至于族...... ④怵然为戒(3 )于①合于《桑林》之舞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④虽然,每至于族4、解释下列特殊句式技盍至此乎臣之所好者,道也技经肯綮之未尝视为止,行为迟5、下列三组句子中,每一组里哪个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是恰当的?厂①他做事情只考虑自己,毫无集体观念,真是目无全牛。

♦♦♦♦〜一②张师傅很有修车经验,对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结构等了如指掌,修理技术已达到目无全牛 -①他曾在英国专修英国的地步。

文学,要他用英文写作自然游刃有余。

....、②警方布下天罗地网,那几个歹徒一定游刃有余。

.①你做事老是怕这怕那的,犹豫不决,真是踌躇满志。

♦♦♦♦-②他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又被提升为处长,难怪他最近总是踌躇满志6、解读课文:1、课文中,与“目无全牛”这个成语有关的内容是哪些?翻译:2、课文中,与“游刃有余”这个成语有关的内容是哪些?翻译:3、课文中,与“踌躇满志”这个成语有关的内容是哪些?翻译:反思感悟1、本课我的收获是:2、存在的疑惑是:3、今后的措施及建议是:项羽之死》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明确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

2.从文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相关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形象,格与命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运。

【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我对作者及作品的了解:二、我对文题背景的了解:三、通读全文A 、疏通文意,把阅读本文时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

B、解释文中特殊字词句1、给易读错的字注音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4、找出活用词并解释5、找出特殊文言句式并解释合作探究1、用四字短语概括出课文共写了几个场面?2、每个场面表现了项羽不同的性格侧面,试结合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项羽的性格3、结合项羽的一生经历探究项羽失败的原因。

4、在你心目中项羽是怎样的一个人?5、本文有何写作特点?展示交流一、小组内先自我展示交流,(按顺序将要代表本组上台展示的同学做好记录)二、各组代表上台展示(展示内容可采用抽签方式)1、解释文中特殊字词句2、用四字短语概括出课文共写了几个场面?3、每个场面表现了项羽不同的性格侧面, 试结合文本中人物的语言、 动作等描写分析项羽的性格4、结合项羽的一生经历探究项羽失败的原因。

5、在你心目中项羽是怎样的一个人?6、本文有何写作特点?点拨升华1、对 xx 同学或某题的展示,我有以下看法或纠正、补充(他人展示时,及时在以上题目下做好自己看法的记录)2、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点拨一、指出并解释通假字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二、指出并解释活用词.1、 项王军壁垓下: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3、直夜溃围南出三、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2、左,乃陷大泽中3、然今卒困于此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5、骓不逝兮可奈何6、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四、翻译下列句子。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9 / 42检测达标2、乌江亭长檥船待:4、亦足王也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五、拟写一幅对联或一首诗评价项羽拓展延伸1、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都有评价,大家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哪个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主卷土来 ?2、用一句名言,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联系现实进行点评。

发制人、取而代之、以一当十、沐猴而冠、 锦衣行昼反思感悟4、本课我的收获是:5、存在的疑惑是:6、今后的措施及建议是:阿房宫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我对作者及作品的了解: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3、下列成语都来自《史记》,请你给以解释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力能扛鼎、笔力雄健、一决雌雄、拔山盖世、妇人之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 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壁上观、先、我对文题背景的了解:三、通读全文A 、疏通文意,把阅读本文时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

B、解释文中特殊字词句1、给易读错的字注音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4、找出活用词并解释5、找出特殊文言句式并解释1、对下列一词多义进行解释(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③黄鹤一去不复返()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一鼓作气()(2 )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3 )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合作探究1、第一段是怎样对阿房宫进行总括性描述的?2、第二段是怎样写阿房宫内的奢靡的?3、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围绕哪两个对立方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4、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5、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展示交流一、小组内先自我展示交流,(按顺序将要代表本组上台展示的同学做好记录)二、各组代表上台展示(展示内容可采用抽签方式)1、解释文中特殊字词句2、第一段是怎样对阿房宫进行总括性描述的?3、第二段是怎样写阿房宫内的奢靡的?4、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围绕哪两个对立方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5、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点拨升华1、对xx 同学或某题的展示,我有以下看法或纠正、补充(他人展示时,及时在以上题目下做好自己看法的记录)2、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点拨检测达标3、 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句式( 1)( )句:灭六国者,六国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