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阅读赏析及达标练习《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主题: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1.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一、野望1、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2、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展现的画面。
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
3、野望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那几个词用得好?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远景和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思,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5、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了孤独无依的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二、黄鹤楼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2、“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
“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
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3、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4、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
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2.唐诗五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2017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教学课件 (共101张PPT)
2. 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 诗的精妙所在。
【答案】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 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 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 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 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
3. 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答案】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 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 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 “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 练。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 的安详宁静。
尾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 线。
内容: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揣摩诗中感情:
想到被排挤出朝庭之外 ——苦闷抑郁 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 ——感慨赞美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红楼梦》 第四十八回,对于 “大漠 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香菱说: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 ‘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 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 为什么?
注释: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
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
译文:
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大家相 对无言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 在山冈。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
精读品味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首联 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这两句 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伫立 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 依的愁绪涌上心 头,且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8首打印版.doc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8首【课内古诗词】(一)13唐诗五首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26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课外古诗词】(三)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东汉]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东汉魏晋]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12课《唐诗五首》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jì Yān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诗人是怎样描绘山野秋天的景象的? 诗人在下面的颔联和颈联用四句写薄暮 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 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 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 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 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 恰到好处。
逝的往昔,以衬托自身之孤独凄凉,四句 一气呵成,纯用古调,既写出甫一登楼自 然而生的感受,又借传说为诗境涂上神奇 的色调。
本诗的5、6句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 这两句诗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意思 是: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 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汉阳与 黄鹤楼隔江相望,所以景物历历在目, 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此这两 句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下文抒发思 乡之情作铺垫。
1.如何理解诗歌首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 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 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 “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意思。诗歌首联的意思是:秋天傍晚时 分,遥望山野,一片秋意颇浓的景象,表现 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第12课《唐诗五首》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王 绩
野
东皋薄暮望, 树树皆秋色, 牧人驱犊返, 相顾无相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结合律诗常识,联系诗人身世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学习律诗相关常识,整体理解诗歌文本。
教学难点:1.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古典诗歌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创意:整体阅读教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阅读诗歌,是对灵魂的一种反思与升华,可以让思想穿梭于历史的时空,在某一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今天,让我们阅读学习《唐诗五首》,在唐诗学习中升华自己。
二、诵读诗歌明韵律。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一)读准字音。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东皋(ɡāo)徙(xǐ)倚驱犊(dú)萋萋(qī)燕(yān)然候骑(jì)仍怜(lián)没(mò)马蹄(二)读准节奏。
律诗的节奏划分一般是把声律节奏和意义结构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
17.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 唐诗五首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 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1.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 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 为什么不是“家家”?
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描绘了诗人出使塞上的途中所见和边陲 大漠风光的壮阔雄奇。
1.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有什么作用?
点题并交代地点及事由。山高路远更衬托出 诗人形只影单的孤寂、惆怅。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背景链接:吐蕃发兵攻打唐朝的附属小国。节度使 崔希逸将军战胜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 留作军队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 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首联:孤山寺 贾公亭
水初平 云脚低
大处着笔,勾画轮廓 远景 湖上
从语言看:可以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 “随”“入”二字入手分析揣摩,品评一字传神的艺术效果。 从表现手法看:①写景部分,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一路 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②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衬托的手法写江水的平静, 江岸的辽阔;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手 法,赋予江水以情意。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 怅惘的心情。
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 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 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 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 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
课型:新授课课时:2—1授课日期:
课题:唐诗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五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课型:新授课课时:2—2授课日期:
课题:唐诗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五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文本解读
《唐诗五首》文本解读1.《野望》(1)时代背景王绩由隋朝进入唐代后,在以秘书省正字的身份,在门下省等待诏令,不久辞官还乡(山西河津县)。
贞观,担任太乐丞,不久又回到家乡。
唐太宗贞观初年,王绩称病辞官,回到家乡,躬耕东皋即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2)问题诠释“野”即东皋,交代自己眺望的地方,“望”,眺望,交代自己在东皋干什么。
“野望”意思是在野外东皋眺望。
(3)主旨(4)内容解读白话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首联:写傍晚时自己伫立东皋纵目远眺及惆怅徘徊的心情。
颔联:写眺望所见景色,满山秋色,落日萧瑟。
颈联:写眺望所见山村生活景象,牧人赶着牛群、猎人带着猎物下山回家。
尾联:写自己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
全诗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家乡,暮色苍茫中,眺望所见山村秋色及农家生活景象,描写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他惆怅、孤寂的情怀(思考与探究一)。
(5)结构分析(6)写作特色①语言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一洗初唐诗的轻靡华艳。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直接交代薄暮野望的地点,描写自己野望的动作和无所依傍的心理活动,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写秋树秋山的景象,秋色浓郁,落日满山,一派安详宁静。
②以动衬静,描写精彩准确。
颈联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朝廷动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牧人驱赶牛群而归、猎人满带获物而回山村农家生活景象,热烈活泼,欢快幸福,与上联满山秋色的静景形成鲜明对比。
③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写自己现实无同道,追怀先贤隐士的理想旨趣。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唐诗五⾸》选⼊五⾸唐朝律诗,有五⾔,有七⾔。
《野望》写⽥园风光,抒发诗⼈孤独、彷徨之情;《黄鹤楼》写登临之景,抒发诗⼈吊古伤今、思念家乡之情;《使⾄塞上》描绘塞外雄浑壮阔的景象,表现对个⼈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渡荆门送别》摹写诗⼈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钱塘湖春⾏》点染西湖早春⽓象,表现诗⼈内⼼的喜悦之情。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崔颢 昔⼈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使⾄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随平野尽,江⼊⼤荒流。
⽉下飞天镜,云⽣结海楼。
仍怜故乡⽔,万⾥送⾏⾈。
《钱塘湖春⾏》 ⽩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教案 教学⽬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诗。
2.结合律诗常识,联系诗⼈⾝世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热爱祖国古代⽂化的思想感情,提⾼⽂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诗。
2.学习律诗相关常识,整体理解诗歌⽂本。
教学难点: 1.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2.提⾼学⽣古典诗歌⽂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创意: 整体阅读教学 教学流程: 第⼀课时 ⼀、导⼊ 中国⾃古以来就是⼀个诗的国度,从最古⽼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阅读诗歌,是对灵魂的⼀种反思与升华,可以让思想穿梭于历史的时空,在某⼀刻碰撞出智慧的⽕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唐诗五首》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因为一首诗、一幅画而感受到美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唐诗中的美学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其韵律美、意境深远著称。它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智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野望》这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唐诗的韵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感受唐诗的魅力。从导入新课到实践活动,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导入新课部分,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美学体验,但感觉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问题的设置,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唐诗的韵律和意境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仗、用典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唐诗,探讨其主题思想、意境和艺术特色。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唐诗朗读体验。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阅读赏析及达标练习《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主题: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赏析主题:描写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部编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12课唐诗五首
诗歌赏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述说自己在现实中的孤独 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 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 人交朋友了。
诗歌主旨
《野望》写的是山野 秋景,在闲逸的情调 中,带几分彷徨和苦 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 山野,于萧瑟恬静的 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 独抑郁的心情。
问题探究
1、“徙倚”是 徘徊 的意思。“欲何依”, 表现了 孤独抑郁 的心情。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天下江南第一楼”
岳阳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黄鹤楼的由来
诗歌赏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 的金黄的秋色,起伏 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 晖。描写了一派秋意 颇浓的山野景色。
诗歌赏析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 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 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 跃了起来。与“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一起构成 一幅山间晚秋图, 光与色, 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 搭配得恰到好处。
其代表作《黄鹤楼》被评为唐人七律第一。
文学常识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 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 成熟于唐初。
共八句,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 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第一、二句为“首联”; 三、四句为“颔 联”;
五、六句为“颈联”; 七、八句为“尾 联”。
2017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共104页文档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指导
• 诗人由神话传说写到了现实感受的是那一句? • 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怎样的感慨?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诗人登上古楼,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这样空茫的境界
不免又使仕途坎坷的诗人产生世事茫然,吊古伤今之情。道 出了“人去楼空”,唯有悠悠的白云千载依旧的景象。 • 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
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理解性默写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 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图片欣赏
使至塞上
王维
走进作者
王维(701—761)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合 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 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 秘诀》。
写作背景
自学指导
*诗人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看到什么样的
景象? *晴川历历汉阳,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平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
密密稠稠。一片繁荣的景象。
自学指导 *七、八两句描绘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烟”字表现出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烟波”,就把水波渺茫, 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 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 归航,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而自己官途失意,还面对烟波浩 渺的长江,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 景,更添异地飘泊之感。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 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
教学 目标
了解诗歌的相关文学常识,理解诗句大意; 诵读诗歌,领略诗歌的韵律之美,并能背诵默写全诗; 通过品读赏析,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野过渡页望
王绩
诵读感 知
野望 王绩
gāo bó
xǐ y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品读赏 析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颈联转而写人,写动态、写近景:画面静谧、悠闲、恬淡,但 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 孤独、清冷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品读赏 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提示: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 用?
• 4乡关:(故乡)
• 5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 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7崔颢《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主题探究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 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 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 《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 是:
品读赏 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诗歌首联“望”字点题,总领全诗:颔联和颈联都
照应“望”字,描绘的全是诗人所见之景。薄暮时分,牛羊归
家,难免让人产生思归之情。可是该归去何方?
“徙倚”即徘徊,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
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走走停停,不知止于 何处,一副若有所思,若有所待的画面。 呼应尾联,表现出诗
不计半分。)
• 7、结合景物描写,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 表达的情感。
答:远赴边塞的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 样离开“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幽微难言、 激愤抑郁的情感。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
样出临“汉塞”,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
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 抑郁。
品读赏 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品读 析 赏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国维赞:“千古壮观”名句。“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
• 6.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
的“千古壮观”。
(2分)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没有山、没有树、没有水 。极目远眺,一
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
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 答案不求同一,紧扣诗句,符合题意,描写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有文采, 2分;“大漠”、“孤烟”、“直”、“黄河”、“圆”,少两个点扣1分,
漠浩瀚无边。“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 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
开阔的胸襟。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
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品读赏 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提示: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写景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品读赏 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颔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 静态的景色。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天遍野树叶枯 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条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 落寞的情怀。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wēi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学 习任 务
研读诗文,深入理解
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 每联各写什么?(写景?写事?抒情?) 每联有哪些关键字、关键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展现怎样的诗人形象?抒发怎样的 思想感情
品读赏 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提示:重点赏析“望”“徙倚” “望”在诗中的作用,首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指导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 * 面对历史陈迹,不免浮想联翩,“已乘”和“空余”,“昔人”
和“此地”,两相映衬,凝成了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
大感慨,在诗人心中布上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 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 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实际是 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道诗所写的即为赴边途中的所见 所感。
品 读 赏析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
品读赏析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即景设喻,借景抒情)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离开,离去。只剩下,仅留下。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意:
飘飘荡荡的样子。
仙人已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了
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
云在此飘浮。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
晴日里的原野。
鹤楼东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分明的样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 故乡。 烟霭笼罩江面。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
碧绿长满了鹦鹉洲。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
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学 习任 务
研读诗文,深入理解
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 每联各写什么?(写景?写事?抒情?) 每联有哪些关键字、关键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展现怎样的诗人形象?抒发怎样的 思想感情
品味佳句:“诗中有画” 大 漠 孤 烟 直
长河 落 日 圆
构图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长河奔流 ——空间阔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
——鲜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
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品读 析 赏
品读赏 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运用典故
2、运用伯夷叔齐归隐采薇的典故,意在表明现实中 知音难觅,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各伯夷叔 齐那样的人交朋友。
3再次表达了知音难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 隐的愿望、
写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 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
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怀乡之情。
五六两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 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 传达出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当堂练习 • 1本诗的作者(崔颢),(唐 )代诗人。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 • 2历历:(分明的样)子。 • 3萋萋:(形容草茂盛 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