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短文两篇 巴金《日》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ccef1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6.png)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先生的散文作品,通过对比日月的不同特点,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本章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3)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章主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章内容;(2)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文章概述《短文两篇(日月)》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日》和《月》。
《日》部分描述了太阳的炽热、耀眼和光芒四射,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月》部分则描绘了月亮的温柔、寂静和浪漫,象征着生活中的诗意和感悟。
2.2 文章主题通过对日月的描绘,文章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也传达了生活中既有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有月光皎洁的时光,我们要学会欣赏和感悟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2.3 写作手法文章运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日月的特点,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日月的魅力。
第三章:课堂实践3.1 朗读练习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3 写作练习以“日月”为话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篇描写日月特色的短文。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生字词让学生抄写文章中的生字词,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4.2 家庭作业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5.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书写、正确性和创新性等方面。
巴金《日》优秀教案
![巴金《日》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58823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7.png)
巴金《日》优秀教案巴金《日》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巴金《日》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巴金《日》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难点: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
《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文章诵读起来很有一种音韵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讨论点拨法。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备课。
五、教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导入设计:同学们,对于散文诗《日》和《月》中,则赋予了它们别样的深意。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两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灵的无限风光。
(板书文题、作者)。
2.明确目标(略)(二)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1)《日》一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2)《月》一文中的`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文中的哪些词句表现了这点。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略)2.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日》文中写飞蛾、夸父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2)、《日》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3)、《月》文中的句子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月》文中嫦娥奔月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文意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8 .短文两篇 日》研讨课教案_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8 .短文两篇 日》研讨课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71add733763231126edb119b.png)
短文两篇《日》《月》(巴金)教学设计一、导入太阳和月亮,自古以来为无数人所咏叹,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撷取其中的两个短篇——巴金先生的《日》《月》——共同欣赏。
二、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学家,有20多部中、长、短篇小说。
2.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寒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神》《鬼》,散文随笔集《龙·虎·狗》,等。
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0-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艰苦时期,中国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róulìn),光明被黑暗所玷污,和平被屠杀所践踏。
英雄的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独立,英勇战斗,不惜牺牲。
作者有感于斯而作本文。
三、学习目标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从而掌握写作艺术手法。
四、练习读文1.自由朗读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日》《月》两篇短文,注意两文不同的感情特色。
《日》:激情澎湃;《月》:细腻深沉。
2.单生朗读《日》,全体齐读《日》。
3.单生朗读《月》,全体齐读《月》。
五、自读课文,思考1.两文题目为《日》《月》,可是作者为什么不写日、月,而写飞蛾、夸父、姮娥?2.作者在《日》中写光和热,同时提到冷,在《月》中提到冷。
光明和寒冷有什么特殊含义?3.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两文共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六、写作艺术手法——象征1.思考:两篇短文用飞蛾、夸父、嫦娥等抒写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为求得民族独立、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的精神。
这样写作在艺术表现效果方面有何作用?这运用了何种写作艺术手法?2.象征手法:写作艺术手法的一种。
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如思想、感情等)。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耐人咀嚼回味。
如:用“蜡烛”象征无私奉献的人,用“香花”象征高尚品格,用“大树不畏风雨”象征战士顽强的与敌人斗争,等。
3.阅读艾青的小诗《礁石》,理解礁石的象征意义,品味象征手法的艺术魅力。
巴金《日》教案
![巴金《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e1566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2.png)
巴金《日》教案教案标题:巴金《日》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巴金的短篇小说《日》,使学生了解巴金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2. 帮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意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巴金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2.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意义。
3. 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小说。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意义。
2. 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小说。
教学准备:1. 课本:巴金的短篇小说《日》。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巴金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巴金及其作品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巴金吗?你们知道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吗?二、讲解巴金的文学风格和主题(10分钟)1. 介绍巴金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他的代表作品《家》和《春》。
2. 分析巴金的文学风格:写实主义,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挣扎。
3. 解读巴金作品中的主题:家庭、人性、社会现实等。
三、阅读巴金的短篇小说《日》(2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日》。
2. 学生小组讨论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意义。
四、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意义(15分钟)1. 学生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共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深入分析小说。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巴金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2. 提问:你们对巴金的作品有什么新的认识?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合巴金的作品谈谈自己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巴金的文学风格和主题,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意义,并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行分析。
同时,通过讨论和写作,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巴金的作品,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文学理论进行讲解和讨论。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318d3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8.png)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第一篇: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8、短文两篇北仑区紫石中学胡俊杰一、教学目标1、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2、对比阅读、分析《月》。
3、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导语,介绍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无党派。
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
1927年旅居法国。
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到日本。
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
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巴金的日月短文两篇教案
![巴金的日月短文两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860a1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d.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巴金的日月短文两篇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语文》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短文《日》和《月》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2)学会分析巴金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短文的主题和内涵。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巴金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学会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短文《日》和《月》的主题和内涵。
(2)巴金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短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对巴金写作手法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巴金及其作品。
(2)学生齐读短文《日》和《月》。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短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短文的主题和内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巴金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感悟。
3. 欣赏与感悟(1)学生欣赏短文《日》和《月》,感受巴金的作品魅力。
(2)学生谈自己的欣赏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短文《日》和《月》,理解重点词汇和句子。
2. 写一篇关于巴金作品欣赏的作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短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8 .短文两篇 日》研讨课教案_1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8 .短文两篇 日》研讨课教案_10](https://img.taocdn.com/s3/m/7a8af0e06f1aff00bed51ed6.png)
《短文两篇》(巴金的《日》、《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内容。
2.能够结合历史背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学习本文象征的写法、一材多用的剪材方法和先叙述后议论的结构方法。
4. 积累有关日月的诗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a.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内容。
b.学习本文一材多用的剪材方法和先叙述后议论的结构方法。
2.难点:a.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b.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
《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文章诵读起来很有一种音韵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讨论点拨法。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课前引导学生预读课文,查询资料讲述“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制作课件。
五、教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1.说一说屏显:你知道“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传说吗?a.引生讲述b.教师点评小结c.引入:“飞蛾扑火”启示我们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自寻死路;“夸父逐日”告诉我们无私奉献是一种美德、“嫦娥奔月”让我们认识到古人的飞天梦想以及探求宇宙的愿望。
这是神话版的传说故事及他们的意义,巴金先生在短文两篇日和月中也引用了这些故事,那巴金版的“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屏显:课题、作者。
2. 读一读a.请学生大声读课文。
b.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引生思考:3.想一想屏显: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你能从文章中找到中心句吗?a.学生充分活动,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八、短文两篇 巴金《日》教案
![八、短文两篇 巴金《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cb4702650e52ea551898ad.png)
地理:第四章《天气与气候》测验题(粤教版七上)(第四章天气与气候时间45分钟)班别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1、下列描述属于天气的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B、夜来风雨声C、黄梅时节家家雨D、四季无寒暑2、如图四种天气中,出现哪种天气预警信号时,中学生不用上学?3、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A、草地B、平地C、陆地D、林地4、一天中的最高和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A、中午12时和夜晚12时B、中午12时和上午6时C、午后2时和日出前后D、中午12时和日出前后5、北半球陆地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多数出现在A、7月和1月B、6月和12月C、1月和7月 D12月和6月小明在自己的家里测得一日的气温如下表,据此回答5—6时刻8点14点20点2点气温℃ 1 9 0 —25、该地区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为A、0 ℃B、2℃C、3℃D、4℃6、小明测量气温的仪器可能是A、温度计B、湿度计C、百叶箱D、气压计7、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下降A、0.1℃B、0.3℃C、0.6℃D、0.9℃8、东仔暑假到峨眉山去旅游,在山脚海拔579米处气温是36℃,海拔为3079米的峨眉山山顶的气温大约是A、30℃B、20℃C、27℃D、32℃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9—11题9、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是A、由低纬度地区向两极递减B、由沿海向内陆递减C、由两极向赤道地区递减D、由北向南递减10、世界最热的地方位于A、亚洲B、非洲C、欧洲D、南美洲11、世界最冷的地方位于A、北极地区B、亚洲C、欧洲D、南极洲12、下列不属于降水的是A、下雨B、下雪C、冰雹D、霜降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降水量线图可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B、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表示世界各地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C、降水量的单位用℃表示,读作摄氏度D、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1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A、量杯B、量筒C、储水瓶D、雨量器15、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在A、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B、温带大陆东西沿海地区C、赤道附近地区D、南北两极地区16、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41fa5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8.png)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章节一:作者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巴金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掌握作者的主要作品和文学风格。
3.激发学生对巴金先生的敬仰之情,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1.巴金先生的生平事迹。
2.巴金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巴金先生的文学价值。
2.如何激发学生对巴金先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巴金先生的生平。
2.新课内容:教师详细讲解巴金先生的文学成就,包括其主要作品和文学风格。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巴金先生的作品和文学风格,分享自己的观点。
4.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巴金先生的文学价值。
章节二:课文朗读与解析【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文的正确朗读。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如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短文两篇(日月)》的大意。
2.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4.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享自己的观点。
5.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课文的思想内涵。
章节三:文学鉴赏与分析【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巴金的文学风格。
2.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课文的文学鉴赏。
2.课文的文学评价。
3.课文的表达技巧。
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巴金的文学风格。
2.如何分析并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
3.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巴金的文学风格。
2.课文鉴赏:学生分组鉴赏课文,分析并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巴金日月教案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巴金日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b6ea0aa76e58fafab00367.png)
日和月教案最终版一、导入上课,同学们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的故事吗?(知道……)有同学愿意起来为大家讲一讲你知道的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的故事吗?1、飞蛾扑火2、夸父逐日今天我们学习的巴金的短文两篇中的日呢,巴金就写到了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的故事,他是在怎样写这两个故事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巴金的《短文两篇》【板书】二、作者首先,我们来认识认识作者巴金。
你们回忆一下,以前还学习过巴金的哪些文章?有没有同学知道?(海上日出……)既然我们已经学了这么多巴金的文章。
那么,你们对巴金了解多少?三、写作背景在正式学习这两篇散文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背景。
四、正式上课1、朗读全文首先,请同学们,大声、整齐地把日和月这两篇散文读一遍。
一、日一、整体感知1. 日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学生:光和热2. 文中用了哪两个事物来表现出对光和热的追求?学生:飞蛾与夸父3. 他们的结局怎样?学生:都死了。
4. 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态度如何?学生:赞美。
5. 飞蛾和夸父追“日”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去赞美它们呢?(用原文)学生: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二、细读思考(1)作者为什么不写日,不写月,而写这些与日月无关的东西?【PPT】1、不是无关的。
飞蛾扑火是为了追求光和热,夸父逐日是对太阳的追逐,也是为了追求光和热,这和日是有关的。
2、为了引出下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下文写人为了追求光和热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做铺垫。
(2)如何理解“光和热”和“寒冷的、寂寞的生”希望、光明和胜利。
作者所处的国民统治和日本入侵的黑暗社会。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热及胜利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那些飞蛾、夸父),同时也表达出作者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大无畏精神(我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甘愿做人间的飞蛾)二、月一、整体感知朗读教师: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寒夜对镜,只觉得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的确,月光冷得很学生:寒、冷、死的月光。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巴金《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巴金《日》](https://img.taocdn.com/s3/m/f325342702020740be1e9b2b.png)
《短文两篇》教师教案《日》教案巴金【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分析文中“光热”“飞蛾扑火”“黑暗社会”等词语的象征含义。
3、探析作者的人生追求,思考这篇文章的社会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巴金在《写作生活回顾》里说到:我的每篇小说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号。
光明,这就是我许多年来在暗夜里所呼叫的目标,它带着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前面引诱我。
同时惨痛的受苦的图画,像一根鞭子在后面鞭打我。
在任何时候,我都只有向前走的一条路。
在这段文字里面有几个关键词,“追求”“光明”“暗夜”“向前走”,这些文字会带着我们走进与之相贴合的主题文章《日》。
(移动技术亮点1:在制作导入ppt时,利用其中的“彩色屏幕打字机”功能,让字母出现的速度与教师讲解速度一致,并且呈现彩色,吸引学生注意。
并且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
)大家都知道日为太阳,在长期的发展中它的字形有了极大的变化。
【知识链接】日的演变:(新媒体技术亮点2:)利用电子白板中的“聚光灯”功能,将学生暮光聚集在甲骨文和金文这两个重点上,在依次看后面版本进行比较。
衔接语言:那么巴金想通过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内容,请全班同学一起阅读全文。
一、全班齐读全文【基础知识】字词衔接语言:在读的过程里面,我发现有些同学的读法不是很准确,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生字词。
夸父旸谷当儿飞蛾浸在(新媒体技术亮点3、利用电子白板和平板技术相结合的优势,请一位学生在电子白板上书写字音,并且利用平板”分享动态大屏幕”,将学生的答题过程动态呈现在平板上,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判断正确与否,并能及时纠正。
)(新媒体技术亮点4、学生用平板技术中的“测评”中的“全体答题主观题”的功能,判断正误,教师及时掌握答题结果并将正确率反馈给学生。
同时讲评时候,直接利用“电子白板”中书写功能直接在ppt上修改。
)衔接语言:巴金何许人也,通过一个小小的检测看下我们同学们对他了解程度判断巴金知多少(对于作者巴金,你了解多少呢,请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短文两篇巴金《日》教案
一、教材分析:
《日》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
是巴金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作者用简洁、深沉、诗意般的语言表达了对光和热执著追求的赞美,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这个单元都是对自然现象的歌颂,感悟。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懂得象征的含义,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上有一定的积累,在以前接触过散文的学习,能大致品味散文中的关键语句,能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发散思维。
所以通过多媒体有效教学,八年级学生能能很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地朗读课文,提高感悟能力;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正确对待生命,形成理想人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启发,点拨和讨论的方式学习,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猜字谜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
”猜一字。
)解说:这是由“日”,“月”
组成的“明”字。
看到“明”字,同学们会想到那些词语呢?(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回答:希望,光明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以“日”,“月”为题的两篇短文,首先学习第一篇《日》来看看文中作者是不是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
(一)、初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本
1、听范读录音,扫清字词障碍。
(PPT视频范读,出示字词。
)
2、自由大声朗读,同桌互相听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合理,声音优美。
读后谈谈你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学生谈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梳理文本,熟悉课文。
PPT出示问题)
这篇文章很短小,是一篇优美的耐人寻味的散文诗。
1、文中写了一种自然现象,和一个神话故事分别是什么?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板书
2、想一想飞蛾为什么要扑向火?夸父为什么要追逐太阳?
(为了追求光和热)(对太阳的向往)
3、第三段还是在写飞蛾和夸父吗?这段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写了他们什么?(不是;主角是人;为了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板书)
4、作者的重点是要写飞蛾,夸父,还是写人?
(写人,一、二段通过自然现象和神话故事引出第三段写人为了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生命。
一、二段实际上为第三段是做铺垫的作用。
)
5、最后一段是在写谁?想干什么?(写我,为了追求光和热,我也愿像飞蛾一样不惜牺牲生命。
)(板书)
6、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清晰了吗?
第一部分(l、2段):写飞蛾、夸父为追求光和热而甘愿牺牲。
第二部分(3、4段):写人为了追求光和热,宁愿牺牲生命。
第三部分(5段):写作者为了追求光和热,甘愿做人间飞蛾。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本和作者写作目的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思考问题。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你如何认识“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一现象?
(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
2、作者对夸父有种什么感情?你如何看待“夸父逐日,不自量力”的举动?(作者非常“怀恋”夸父,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对太阳的向往和对光,热的执著追求。
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我们的理解就不一样。
作者这里是取了他们的积极意义而不是贬义。
作者这里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什么是象征呢,理解象征要结合时代背景,此时写作背景:这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的1942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
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
全国人民,包括
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那么文中“日”,“光和热”象征什么?;“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又象征什么?(学生思考回答)3、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人生追求!
明确:(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在抗战中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他们为了追求光和热追求理想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为抗战胜利不惜牺牲奉献的决心。
)
4、你认为本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胜利的期盼、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愤恨。
)
总结:学了本文你收获到什么?(学生思考)
材料启示:
①、我们学过的文章有很多赞美理想,启迪人生的。
比如: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②、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完美的青年革命战士保尔柯察金这样总结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
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所以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作者写作这篇短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了吗?(人应该为追求光明,追求理想而奋斗,在革命年代哪怕是牺牲生命也要轰轰烈烈的死,这样才最有意义,才不虚度一生)
(三)、作业
请你试着写一种植物,用以寄托你的人生信条。
板书:
飞蛾,扑火 夸父,逐日
人 舍弃生命 我 愿做飞蛾 五、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对课文有准确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的个性思维。
注重的语文的文本教学和人文教学,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的学生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
六、指导教师简评: 教案设计层次较清晰,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重难点突出,体现了学生探究性思维的训练,个性观点的表达,课堂气氛较好,教学效果良好。
日
为了追求光和热 对黑暗的愤恨 对光明,胜利的期盼 对真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