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规范修订稿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试行)DLJ203-81 SLJ 1-81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试行)DLJ203-81 SLJ 1-81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规定与要求第三章设备第四章现场工作第五章资料整理附录附录一渗透系数计算公式表附录二影响半径计算公式表附录三观测记录格式表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水 利 部关于颁发试行《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和《水利水电钻探规程》的通知(81)电水字第9号(81)水规字第15号为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地勘工作质量,于一九七五年组织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进行了抽水试验规程的修订,一九七六年组织水利电力部第四工程局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电力局设计院科研所进行了岩石试验规程的修订,一九七八年组织东北、成都、西北勘测设计院进行了钻探规程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比较试验和征求意见。
现批准《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 》DLJ2O3—81 SLJ1-8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J204-81 SLJ2-81、《水利水电钻探规程》 DLJ205-81 SLJ3-81颁发试行。
它们与一九七八年颁发试行的地质测绘规程、压水试验规程、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施工地质规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和即将颁发的电法勘探规程、地震勘探规程、测井规程均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一套规程范围之内。
请你们加强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有不妥和需要补充之处,请函告电力工业部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和水利部规划设计管理局。
1981年2月19日第一章总则第 1 条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的主要任务是测定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计算基坑涌水量和坝(闸)基、库区、渠道渗漏量提供依据。
第 2 条抽水试验前,应根据试验地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做好设计,其内容主要包括:试验目的;抽水孔和观测孔的布置;造孔要求和钻孔结构;抽水设备的规格及数量;试验设备的安装和试验的技术要求;计算公式的初步选择和对成果图件的要求等。
抽水试验规范
1、一般要求1.1.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1.5.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1.6.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1.7.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1.8.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1.9.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1.10.抽水试验所抽放至孔外的水,若有可能重新渗入含水层时,必须有防渗漏措施,保证不抽循环水。
抽水试验规程-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抽水试验规程Y S5215—x x x x条文说明修订说明《抽水试验规程》YS/T 5215-201X,经工业和信息化部201 年XX月XX日以(工信厅科〔201x〕xx号)文批准、发布。
本规程是在《抽水试验规程》(YS5215-2000)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上一版的主编单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是谭寿林、宋楚根。
本规程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过程中抽水试验研究成果和实践应用经验,参考了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类型和技术法规,许多单位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是本次修订的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通过调研征求意见及工程试验,对修订内容反复讨论、分析、论证,取得了重要的技术资料和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抽水试验规程》修订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目次1 总则 (34)2 术语和符号 (35)3 仪器设备 (36)3.1一般规定 (36)3.2过滤器 (36)3.3抽水设备 (36)3.4量测器具 (39)4 试验方法 (41)4.1一般规定 (41)4.1试验准备工作 (41)4.3试验工作 (41)5 资料整理 (54)5.1一般规定 (54)5.2影响半径 (54)5.3渗透系数 (54)5.4 抽水试验报告 (55)1总则1.0.1 本规程适用于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工程水文地质勘察中场地含水层渗透性评价。
抽水试验是评价含水层渗透性最常见、最直观、最有效的试验方法,实际工作中,宜根据勘察工作的目的、要求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抽水试验方法。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本规程增加了抽水试验术语,术语的定义参照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2014进行了修订;2.2 符号已将本规程中的符号全部列出,由原来的12个符号增加到1个,并进行了重新排序,方便查阅。
抽水试验规程-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抽水试验规程Y S5215—x x x x条文说明修订说明《抽水试验规程》YS/T 5215-201X,经工业和信息化部201 年XX月XX日以(工信厅科〔201x〕xx号)文批准、发布。
本规程是在《抽水试验规程》(YS5215-2000)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上一版的主编单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是谭寿林、宋楚根。
本规程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过程中抽水试验研究成果和实践应用经验,参考了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类型和技术法规,许多单位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是本次修订的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通过调研征求意见及工程试验,对修订内容反复讨论、分析、论证,取得了重要的技术资料和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抽水试验规程》修订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目次1 总则 (34)2 术语和符号 (35)3 仪器设备 (36)3.1一般规定 (36)3.2过滤器 (36)3.3抽水设备 (36)3.4量测器具 (39)4 试验方法 (41)4.1一般规定 (41)4.1试验准备工作 (41)4.3试验工作 (41)5 资料整理 (54)5.1一般规定 (54)5.2影响半径 (54)5.3渗透系数 (54)5.4 抽水试验报告 (55)1总则1.0.1 本规程适用于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工程水文地质勘察中场地含水层渗透性评价。
抽水试验是评价含水层渗透性最常见、最直观、最有效的试验方法,实际工作中,宜根据勘察工作的目的、要求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抽水试验方法。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本规程增加了抽水试验术语,术语的定义参照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2014进行了修订;2.2 符号已将本规程中的符号全部列出,由原来的12个符号增加到1个,并进行了重新排序,方便查阅。
抽水试验规范
1.1. 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 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 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 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 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 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 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 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 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 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 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 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 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1.5. 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 100mm 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 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 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 小于73mm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 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 168mm 1.6. 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 抽、止水层(段)岩芯采取率?????????????表11.7. 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 1.8.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 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 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1.9.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 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抽水试验实施方案模板
抽水试验实施方案模板一、实施目的。
抽水试验是为了验证水泵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状态,通过对水泵进行抽水试验,可以检测水泵的流量、扬程、效率等参数,确保水泵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试验方案旨在规范抽水试验的实施步骤,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试验范围。
本试验方案适用于各类水泵设备的抽水试验,包括离心泵、潜水泵、排污泵等。
三、试验前准备。
1. 确认试验设备和仪器的完好性,包括水泵设备、流量计、压力表等。
2. 检查试验场地的安全性,确保试验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确定试验方案和试验参数,包括试验流量、试验扬程、试验时间等。
4. 检查水源和排水情况,保证试验过程中有足够的水源供给,并能够有效排水。
四、试验步骤。
1. 连接试验设备,将水泵设备与流量计、压力表等仪器连接好,确保连接牢固、无泄漏。
2. 启动试验设备,按照水泵设备的启动程序,逐步启动水泵设备,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3. 调整试验参数,根据试验方案确定的试验参数,逐步调整水泵设备的流量和扬程,使其达到试验要求。
4. 进行试验记录,在试验过程中,及时记录水泵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流量、扬程、功率等数据。
5. 观察试验现场,在试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水泵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有无异常声音、有无异常振动等情况。
6. 结束试验,当试验完成后,逐步停止水泵设备的运行,关闭相关设备。
五、试验结果处理。
1. 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试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水泵设备的实际流量、扬程、效率等参数。
2. 比对试验结果,将试验结果与水泵设备的设计参数进行比对,分析试验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编制试验报告,根据试验结果,编制抽水试验报告,包括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分析结论等内容。
六、安全注意事项。
1. 在试验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试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注意试验现场的环境保护,避免试验过程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 在试验过程中,严禁超负荷运行水泵设备,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试行)DLJ203-81 SLJ 1-81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试行)DLJ203-81 SLJ 1-81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规定与要求第三章设备第四章现场工作第五章资料整理附录附录一渗透系数计算公式表附录二影响半径计算公式表附录三观测记录格式表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水 利 部关于颁发试行《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和《水利水电钻探规程》的通知(81)电水字第9号(81)水规字第15号为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地勘工作质量,于一九七五年组织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进行了抽水试验规程的修订,一九七六年组织水利电力部第四工程局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电力局设计院科研所进行了岩石试验规程的修订,一九七八年组织东北、成都、西北勘测设计院进行了钻探规程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比较试验和征求意见。
现批准《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 》DLJ2O3—81 SLJ1-8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J204-81 SLJ2-81、《水利水电钻探规程》 DLJ205-81 SLJ3-81颁发试行。
它们与一九七八年颁发试行的地质测绘规程、压水试验规程、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施工地质规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和即将颁发的电法勘探规程、地震勘探规程、测井规程均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一套规程范围之内。
请你们加强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有不妥和需要补充之处,请函告电力工业部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和水利部规划设计管理局。
1981年2月19日第一章总则第 1 条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的主要任务是测定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计算基坑涌水量和坝(闸)基、库区、渠道渗漏量提供依据。
第 2 条抽水试验前,应根据试验地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做好设计,其内容主要包括:试验目的;抽水孔和观测孔的布置;造孔要求和钻孔结构;抽水设备的规格及数量;试验设备的安装和试验的技术要求;计算公式的初步选择和对成果图件的要求等。
水电水利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修改)31
ICSDL PXX备案号:JXXX—20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XXXX-200-P 代替DLJ203-81、SLJ1-81水电水利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pecification of pumping test inborehole for hydropower and waterconservancy engineering(征求意见稿)200- —- -—- -发布200- —- -—- -实施发布目次前言 (1)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总则 (3)4术语和符号 (4)4.1术语 (4)4.2符号 (8)5基本规定与要求 (10)5.1抽水试验孔选择和布置 (10)5.2抽水孔类型和结构 (10)5.3抽水试验降深和稳定延续时间 (11)6试验设备 (13)6.1过滤器 (13)6.2水泵 (14)6.3空压机 (14)6.4测试工具 (14)7现场试验工作 (15)7.1钻探 (15)7.2设备安装 (15)7.3洗孔、试验抽水和观测静止水位 (16)7.4稳定流抽水试验 (16)7.5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17)7.6自由振荡法试验 (17)8试验资料整编 (18)8.1渗透性参数计算 (18)8.2抽水试验成果报告编制 (19)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的用词说明 (20)附录B(规范性附录)空压机抽水孔内设备安装形式与要求 (21)附录C(资料性附录)抽水试验观测记录表格式 (23)附录D(资料性附录)自由振荡法试验 (27)附录E(规范性附录)抽水试验渗透性参数计算公式表 (32)附录F(规范性附录)稳定流抽水试验影响半径计算公式表 (43)附录G(资料性附录)稳定流抽水试验成果图表示例 (44)条文说明 (46)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水电规科[2003]011号文下达的计划,电力行业水电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托我院(委托合同编号[2003]-05号),按照DL/T600-2001《电力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的要求,对DLJ203-81、SLJ1-81《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进行修订的。
稳定流抽水试验规程
稳定流抽水试验一、抽水孔(主孔)的布置要求布置抽水孔的主要根据是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目的,目的任务不同其布置原则也不同。
二、水位观测孔的布置要求不同目的的抽水试验,其水位观测孔布置的原则是不同的。
为求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一般应和抽水主孔组成观测线,所求水文地质参数应具有代表性。
一般应根据抽水时可能形成的水位降落漏斗的特点,来确定观测线的位置。
三、稳定流抽水试验的主要技术要求1.对水位降深的要求正式的稳定流抽水试验,一般要求进行三次不同水位降深(落程)的抽水,以确定Q–s 间的关系,要求各次降深的抽水连续进行;对于富水性较差的含水层或非开采含水层,可只做一次最大降深的抽水试验。
2.抽水试验流量的设计最大出水量,可根据同一含水层中已有水井的出水量推测,或根据含水层的经验渗透系数值和设计水位降深值估算,也可根据洗井时的水量来确定。
欲作为生产水井使用的抽水试验钻孔,其抽水试验的流量最好能和需水量一致。
3.对水位降深和流量稳定后延续时间的要求稳定延续时间必须从抽水孔的水位和流量均达到稳定后计算起。
根据《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27-2001):(1)卵石、圆砾和粗砂含水层8h;(2)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16h;(3)基岩含水层(带)为24h4.水位和流量观测时间的要求抽水主孔的水位和流量与观测孔的水位,都应同时进行观测,应由密到疏。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27-2001):抽水开始后的第5、10、15、20、25、30min各测一次,以后每隔30min或60min测一次。
四、抽水试验设备及用具1.抽水设备选择抽水设备时,应考虑吸程、扬程、出水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还要考虑孔深、孔径是否满足水泵等设备下入的要求,以及搬迁难易及花费大小等。
(1)水量较大,地下埋藏浅,降深小时可用离心式水泵。
(2)埋深或降深大、精度要求高,井径足够大时可使用深井泵。
抽水试验规范
抽水试验规范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1、一般要求1.1.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1.5.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1.6.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抽、止水层(段)岩芯采取率??????????????表11.7.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1.8.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单孔抽水试验规范
单孔抽水试验规范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4.1.1 抽水试验的目的(1)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给水度m、弹性释水系数m*、导压系数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K'、越流系数b、越流因素B、影响半径R等。
(2)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3)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4.1.2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3)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钻孔中同时进行的抽水试验;通过干扰抽水试验确定水位下降与总涌水量的关系,从而预测一定降深下的开采量或一定开采定额下的水位降深值,同时为确定合理的布井方案提供依据。
(4)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是模拟未来开采方案而进行的抽水试验。
一般在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不很充沛或补给量不易查清,或者勘察工作量有限而又缺乏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的水源地,为充分暴露水文地质问题,宜进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并用钻孔实际出水量作为评价地下水可开采量的依据。
4.1.3抽水试验的方法单孔抽水试验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一般采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
煤田勘探钻孔抽水试验规范
抽水试验规范关于颁布《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的通知(80)煤地字第638号为了加强煤田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管理,提高基础工作质量,经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重新制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田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试行),现正式颁布执行。
执行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随时报部地质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80年6月1、一般要求1.1.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抽水试验孔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1.5.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1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1.6.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抽、止水层(段)岩芯采取率表11.7.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抽水试验规范
1、一般要求.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 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抽水试验所抽放至孔外的水,若有可能重新渗入含水层时,必须有防渗漏措施,保证不抽循环水。
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主要技术要求一、钻探技术要求:1、抽水孔的孔位应由地质、钻探、测量人员共同在现场确定。
2、钻探完成后应及时测量孔(管)口高程及孔位坐标,孔内所有测深均应从一个固定点算起。
3、抽水孔应采用跟管法钻进,也可采用能保证抽水孔平直,孔身附近不受扰动,孔壁不被覆盖和堵塞的其他钻进方法。
严禁采用泥浆和植物胶冲洗液钻进。
4、抽水孔孔径不宜小于200mm;过滤器直径不宜小于127mm,测压管内径不小于25mm。
5、取1-3组颗粒分析试验试样。
二、设备安装主要技术要求:1、下过滤器前,应用清水将孔内泥质物质冲洗干净,详细记录过滤器各部分的规格和实际长度(其中沉降管长度宜为2-3m)和实际下入深度,并及时绘制抽水孔结构图。
2、采用包网过滤器。
3、抽水孔的测压管应固定在过滤器外壁上,与过滤器同步下入孔内,并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过滤器处于居中位置下到孔内预定深度。
4、抽水孔过滤器骨架的空隙率不小于30%。
5、抽水时,应将抽出的水排至影响范围以外。
6、用水表测定流量前,应准确测定起始读数。
三、抽水试验:1、采用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3次降深,以在抽水孔测压管内测得的降深为准,各次降深间的差值宜相等,降深宜从小到大,最小降深不宜小于0.5m。
2、试验前应对抽水孔进行清洗,直到水清、砂净、无沉淀时止。
3、洗孔后即可进行试验抽水,其降深宜逐渐增大,达到最大降深后的持续时间不应少于2h。
抽水试验过程中,应观测抽水孔出水量及水位变化,检查抽水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确定稳定流抽水的最大降深。
4、正式抽水前,静水位观测应每30min观测一次,2h内变幅不大于2cm,且无连续上升或下降趋势时,即可视为稳定。
5、试验时抽水开始后的第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宜各观测一次动水位和出水量,以后每隔30min 观测一次。
6、动水位稳定标准:采用地面离心泵和潜水电泵抽水时,抽水孔的水位波动不应大于3cm;采用空压机抽水时,抽水孔的水位波动值不应大于10cm。
抽水试验
一、抽水试验的目的 试验是以地下水井流理论为基础,在实际井孔中抽水和
观测。 试验的目的任务是: 研究井的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及其与抽水延续时间的
关系: 求得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研究含水层之间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 确定含水层边界位置及性质; 进行开采或疏干的模拟,以确定井间距、开采降深、合理
五、抽水
抽水试验时水位下降的次数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 宜进行3次。
其中最大下降值,可接近孔内的设计动水位,其 余2次下降值,宜分别为最大下降值的1/3和2/3, 各次下降的水泵吸水管口的安装深度应相同。
注:当抽水孔出水量很小,试验时的出水量已达 到抽水孔极限出水能力时,水位下降次数可适当 减少。
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应按水位下降与时间
注:1在承压含水层中抽水时采用s~lgt关系曲线; 在潜水含水层中抽水时采用Δh2~lg t关系曲线。
2拐点是指曲线上斜率的导数等于零的点。
3当有观测孔时应采用最远观测孔的s(或Δh2) ~lgt关系曲线。
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 开始后第1、2、3、4、6、8、10、15、20、25、30、 40、50、60、80、100、120min观测一次。
抽水试验稳定标准
抽水试验的稳定标准,应符合在抽水稳定 延续时间内,抽水孔出水量和动水位与时 间关系曲线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且没 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注:1当有观测孔时应以最远观测孔的动水 位判定。
2在判定动水位有无上升或下降趋势时 应考虑自然水位的影响。
稳定流抽水试验,最远观测孔的稳定延续 时间都不得小于2—4h。
(2H 井
K
Q
抽水试验部分技术要求
抽水试验部分技术要求1、试验孔段或抽水试段一般根据设计判定相应层位即可。
在一个探索性的——普查矿区,则要依据主勘矿体确定矿体顶板、底板, 结合矿体顶板、底板所属含水层的富水性差异,第四系覆盖层岩性特征及渗透性,矿体倾角(可能的合理的开采方式),确定抽水试段。
2、抽水层位矿体产状较平缓,矿体顶板含水层富水性较底板的强,矿坑充水以顶板含水层为主要,硐采,这样的情况使用分层抽水,并且仅抽顶板含水层的。
矿体产状较平缓,矿体底板含水层富水性较顶板的强,矿坑充水以底板含水层为主要,硐采,这样的情况使用分层抽水,并且仅抽底板含水层的。
矿体产状陡立,矿体顶板含水层富水性较底板的强,矿坑充水以顶板含水层为主要,硐采,这样的情况使用分层抽水,并且仅抽顶板含水层的。
矿体产状较陡立,矿体底板含水层富水性较顶板的强,矿坑充水以底板含水层为主要,硐采,这样的情况使用分层抽水,并且仅抽底板含水层的。
矿体产状较平缓,矿体顶板含水层富水性与底板的相近,矿坑充水方式为顶板、底板含水层充水,硐采,这样的情况使用混合抽水,求取顶板、底板含水层的综合渗透参数。
矿体产状陡立,矿体顶板含水层富水性与底板的相近,矿坑充水方式为顶板、底板含水层充水,硐采,这样的情况使用混合抽水,求取顶板、底板含水层的综合渗透参数。
剥采、露采的情况,不论:矿体的产状是平缓还是陡立,矿体顶板含水层富水性与底板的是否相同,矿坑充水水源是以顶板含水层还是以底板含水层为主,一般情况下都采用分层抽水试验。
特殊的,矿体顶板含水层富水性与底板的差异极大,或矿体顶板(或底板)是含水层而底板(或顶板)是隔水层的情况,可仅求取含水层的渗透参数。
3、第四系含水层的封闭与止水检查若第四系含水层的含水介质均匀、渗透性能好,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途径顺畅,抽水试段是其下覆(紧邻)的含水层,可不做孔口管管脚的封闭与止水检查工作。
若第四系含水层的含水介质均匀、渗透性能好,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途径顺畅,抽水试段是其下覆(紧邻)的含水层,可不做孔口管管脚的封闭与止水检查工作。
抽水试验和简易水文技术要求(新)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实施细则目录第一章一般要求 (59)第二章观测方法与要求 (59)第三章原始记录及资料整理 (60)第一章一般要求第1.1条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系利用地质勘探钻孔观测编录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资料。
其成果既是研究评价勘探区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基础,又是合理布置专门水文地质钻孔的依据。
地质勘探各阶段都应做好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第1.2条在地质勘探钻孔的岩芯鉴定编录工作中,应做好有关水文地质特征的描述,内容包括:岩性、成份、粒度、胶结物及其胶结情况;节理裂隙性质及其发育情况;岩芯破碎情况和岩芯采取率;岩溶发育及其充填情况等。
第1.3条地质勘探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应认真做好与水文地质有关现象的观测和记录,内容包括:钻孔中水位的变化;冲洗液的消耗、漏失情况;水、气的涌出及油、气的显示;水温的异常,严重坍塌掉块情况,钻孔中遇溶洞、老巷、大裂隙、流砂与钻具突然下落等情况。
第1.4条需要进行消耗量观测的钻孔,冲洗液的循环系统要符合钻探规程的规定,并在开钻前进行检查验收,以保证观测成果的质量。
第1.5条钻进过程中发现漏水需堵漏时,应经主管水文地质技术人员同意,方可进行堵漏。
对堵漏起、止深度及所用的方法、材料、时间、效果等情况,应做详细的记录。
第二章观测方法与要求第2.1条消耗量观测1.冲洗液消耗量系指纯钻进时间内钻孔中消耗的冲洗液。
在正常钻进时,每小时观测一次。
不足一小时的回次,每回次观测一次。
发现冲洗液漏失时,应每10~30分钟观测一次。
冲洗液全部漏失时,应开大水泵测定其最大漏失量。
调整泥浆时不进行消耗量观测,但应记录泥浆的比重和粘度的变化。
2.冲洗液消耗量观测方法:钻具下至孔底,待冲洗液正常循环后开始观测水源箱(池)内冲洗液的数量,观测结果称原有量。
然后每隔一小时观测一次,直至钻程终了为止,每次观测结果称现有量。
钻进期间在水源箱(池)内加入的冲洗液数量称新增量。
计算公式如下:原有量+新增量-现有量=消耗量第2.2条水位观测1.回次水位观测,系指在每次钻程的提钻后和下钻前各测一次水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水试验规范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1、一般要求.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抽、止水层(段)岩芯采取率表1.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抽水试验所抽放至孔外的水,若有可能重新渗入含水层时,必须有防渗漏措施,保证不抽循环水。
.过滤器应根据含水层的岩性、破碎程度及颗粒组份等情况选择。
过滤器上的孔隙应分部均匀,孔隙率一般不小于25%。
凡采用缠绕式或包扎式过滤器,其外壁均应焊有肋条,肋条间距的选择应以能使滤网不接触过滤管为原则。
.施工设计书必须在钻孔施工前下达机组,并由水文地质人员向机组人员交待施工的质量要求、抽水试验的原则、记录方法及注意事项。
.抽水试验前,水文地质人员应对抽水设备的安装质量;测量水位、水量、水温的各种测试仪表和工具以及原始记录表格的准备情况作全面检查,不合格不能开工。
2、稳定流抽水试验.试验抽水:在正式抽水前均应作试验抽水。
2.1.1.试验抽水前,应对抽水含水层(段)反复进行抽洗,直至孔内出水澄清无沉淀物时为止。
松散层内洗孔时,要注意观察和记录洗出砂的粒径和体积,水由混浊到澄清的时间以及流量变化情况。
2.1.2.试验抽水应作一次最大降深,初步了解水位降低值与涌水量的关系,以便正式抽水时合理选择水位的降深。
试验过程的全部资料必须有正式记录。
.正式抽水:2.2.1.抽水的水位降深:应尽设备能力做最大降深。
降深次数一般不小于3次,每次降距不小于3m,抽水点应作到分布均匀,合理。
若涌水量大于140m3/h时,因条件所限降深达不到上述要求时,最小降距也不得小于1m。
若含水层底板以上水柱不足10m时,可酌情减少降低次数,但其最大降深应超过含水层水柱的。
2.2.2.水位降低顺序:基岩含水层一般宜先深后浅,松散含水层宜先浅后深,逐次进行。
2.2.3.抽水时间与稳定时间要求1:2.2.3.1.第一次水位降深的延续时间不得少于24h,其余各点降深的延续时间不作具体规定。
2.2.3.2.各点降深的稳定时间必须达8h。
有观测孔时,应以最远观测孔稳定2h 为准。
有特殊要求时应适当延长。
2.2.4.其它要求:2.2.4.1.在抽水过程中遇有大雨,并对水位、流量观测产生影响时,应暂停抽水。
在停止抽水期间,应每隔2h观测一次水位。
2.2.4.2.抽水孔的动水位和流量的观测,必须同时进行。
开始一般应按每隔5~15min观测一次,延续1h后,可每隔30min观测一次,直至抽水结束。
观测孔水位的观测应与主孔水位同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在抽水前及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校正测绳的深度记号,若发现误差应及时修正。
2.2.4.3.抽水试验应延续进行。
如抽水中断,而中断前已超过6h,且中断时间不超过1h,则中断前的抽水时间仍可计入延续时间内,否则一律作废。
在中断抽水时间内,应按观测稳定(静止)水位的要求观测水位(包括观测孔),直到重新抽水为止。
2.2.4.4.水温、气温的观测,应在抽水过程中每隔2h同时观测一次(应与流量、动水位的观测相应),其精度要求为0.5℃,发现水温异常时,应在抽水结束后进行井温测量。
测温时,温度表应放在空气通畅、背阴的地方,严禁放在日光直照和其它影响温度变化的地方。
2.2.4.5.在抽水过程中,必须随时绘制Q=f(S)、q=f(S)曲线,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抽水发生的错误。
2.2.4.6.水样应在最后一个降深结束前按设计要求采取,其采取方法按《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进行。
.稳定时间内水位和流量变化幅度要求2:2.3.1.水位变化幅度:S≥5m时,主孔水位变化幅度不大于1%;S<5m时,则要求主孔水位变化小于5cm。
观测孔水位变化要求小于2cm。
2.3.2.流量变化幅度:q≥0.01L/,流量变化幅度不大于3%;q<0.01L/,流量变化幅度不大于5%。
2.3.3.稳定时间内水位降低和流量变化幅度的计算方法:?稳定时间内变化幅度是指在平均值上、下跳动幅度。
若水位、流量的变化幅度虽已符合要求,但程单一方向持续下降或上升,抽水时间应在延长8h以上。
.静止水位与恢复水位观测要求2.4.1.正式抽水前和正式抽水结束后,主孔和观测孔均应进行静止水位与恢复水位的观测。
观测过程中,严禁采用注水或提水的方法帮助稳定。
2.4.2.观测时间,开始一般可按1、2、2、3、3、4、5、7、8、10、15min的时间间隔观测,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直至稳定。
观测孔与主孔应同一时间观测。
2.4.3.静止水位和恢复水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方可停止观测:2.4.3.1.连续3h水位不变;2.4.3.2.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4h内每小时升(降)不超过1cm;2.4.3.3.水位呈锯齿状变化,连续4h内升、降之最大差值不超过5cm;2.4.3.4.采用压力表观测时,连续8h指针不动;2.4.3.5.达不到上述要求,但观测时间已超过72h,一般可停止观测。
.流量观测方法:2.5.1.试验抽水和正式抽水的水位和流量均应在同一时间观测。
2.5.2.流量观测方法应根据流量大小选择。
流量不大时,可采用容积法,水箱的容积一般不小于1m3。
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堰测法、管道流量计、流速流量计、自计流量计、水表等方法。
.钻孔深度的检查:抽水前的静止水位测定后和恢复水位观测结束后,应分别探测孔深。
孔内沉淀物不得埋没试验含水层厚度的。
当抽水含水层(段)为含水层组(复含水层)时,孔内沉淀物不得埋没底部主要含水层厚度的。
.抽水钻孔必须有确定含水层深度、厚度、结构可靠的测井资料。
有条件时应进行流量测井。
3、非稳定流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分为定流量与定降深抽水。
定流量抽水时,要求流量变化幅度一般不大于3%;定降深抽水时,要求水位变化幅度不超过1%。
非稳定流抽水一般宜采用深井泵或潜水泵。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水位降深,应尽设备能力作一次最大降深,一般不应小于9m。
若涌水量大于140m3/h时,因条件所限降深达不到上述要求时,最小降距也不得小于3m。
若含水层底板以上水柱不足10m时,水位最大降深应超过含水层水柱的。
.水位、流量的观测,一般应按1、、2、、3、、4、、5、6、7、8、9、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min的时间顺序进行,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直至结束。
观测孔与主孔的流量、水位都必须同时观测。
.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可根据含水层的导水性、储水能力、观测孔的多少及距主孔的距离,结合所采用的非稳定流计算方法和实际需要来确定。
.当抽水尚未达到目的前,因故中断抽水时,则应观测恢复水位,待水位达到稳定后再重新抽水。
.非稳定流抽水时的流量、水位、静止水位、恢复水位及其观测内容、观测方法和要求,可参照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有关规定。
4、大口径孔组(群孔)抽水.大口径孔组(群孔)抽水,必须获得勘探区的天然流场的概貌(等水位线图)的基础上进行,并应布置在能揭露含水层主要水文地质特征与补给条件地段。
在有大型泉水出露的矿区,应首先布置观测网,取得长期观测资料后,再布置大口径孔组(群孔)抽水。
.在抽水前数日,应对所有的抽水孔和观测孔(点)进行系统的水位观测,取得抽水前的日水位动态曲线。
在抽水前24h内应每隔1~2h观测一次水位,在距抽水前4h,应加密至每隔30min观测一次。
最后一次观测结果可作为观测孔(点)的初始水位。
. 大口径孔组(群孔)抽水试验降深次数,应根据设计的目的确定。
一般可尽设备能力作一次最大降深。
其延续时间可根据所抽的含水层(段)的渗透性及观测孔的水位变化情况而定,一般不应少于7d。
有关抽水试验的观测内容、方法等要求可参照前面(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有关规定。
. 大口径孔组抽水试验的水位降深,应在各抽水孔组中心布置观测孔测定。
.对地表水点、河流观测点及距离抽水孔较远的观测孔的观测时间及次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宽,但应与抽水孔观测时间相互对应。
.为保持大口径孔组抽水试验过程中定流量的连续性,设备及操作应符合以下要求:4.6.1.抽水开始时各抽水孔同时开泵,抽水结束时应同时停泵。
4.6.2.抽水过程中,应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不得随意调整、改变机械运转能力。
4.6.3.个别抽水孔的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开动备用设备。
5、资料整理.抽水过程中,必须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各项观测成果。
如发生错误时,应及时划改,严禁涂改。
.抽水过程中,对各项观测资料应随时进行检查。
每一点抽水结束前,应计算出稳定阶段内水位降低和涌水量的平均值及变化幅度,并计算单位涌水量。
.抽水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并提出如下资料:5.3.1.整理、校对原始资料,计算水位标高、水位降低值、涌水量及单位涌水量等各种数据。
5.3.2.编制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H—t,Q—t)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Q=f(S)、q=f (S))曲线、恢复水位曲线、抽水成果、水质化验和水文地质计算结果;抽水层(段)岩层柱状、钻孔结构(包括过滤器位置和规格)等必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