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理论

合集下载

基于Fuller级配理论的膏体管道输送减阻技术研究

基于Fuller级配理论的膏体管道输送减阻技术研究

基于Fuller级配理论的膏体管道输送减阻技术研究刘晓辉;苏先锋;黄明清;谭伟【摘要】针对膏体充填的物料配比问题,通过分析膏体内部结构的物质组成,提出物料密实度越大膏体流动性越好;采用Fuller理论对某铜矿充填物料的级配特性进行分析,考察了级配指数n随物料配比的变化规律;开展膏体塌落度、流变特性实验,采用白金汉公式对膏体管流阻力进行理论计算。

结果表明:该铜矿膏体中全尾砂∶水淬渣=3∶2时,物料密实度较大,最利于其管道输送;质量分数72%,管径150 mm,流量60 m3/h的工况条件下,水淬渣掺量40%时的管流阻力为2.46MPa/km,与全尾砂膏体管流阻力3.65 MPa/km相比,减阻率达32.6%,说明级配优化后膏体管流阻力明显降低。

%Aimed at the question of material ratio of cement paste backfilling (CPB),through analyzing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in CPB,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larger aggregate packing degree is,the better paste flow;The Fuller theor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illing material 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certain copper mine,and explore the rule of grading index n changing with material ratio. The slump test and rheological experiments of CPB were carried out, and Buckingham formula was adopted to calculate the pipe flow resist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gregate packing degree is larger and is most favorable for pipeline transport,when the material ratio with unclassified tailings of water quenching slag as 3of 2. The pipe flow resistance was 2. 46 MPa/km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ss fraction 72%,pipe diameter of 150 mm,flow rate of 60m3/h and water quenching slag content 40%. By contrast with the pipe flow resistance of unclassifiedtailings 3. 65 MPa/km,its drag reduction efficiency reached 32. 6% in pipeline transport. That illustrated that the paste pipe flow resistance is reduced obviously after gradation optimization.【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膏体充填;物料级配;密实度;Fuller曲线;管流阻力【作者】刘晓辉;苏先锋;黄明清;谭伟【作者单位】北京金诚信矿山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1500;北京金诚信矿山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1500;北京金诚信矿山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1500;北京金诚信矿山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53.34近年来,膏体充填技术以其尾砂利用率大、地压控制效果好以及综合运营成本低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在矿山应用比重逐渐加大。

矿料配合比

矿料配合比

有A、B、C三种集料,要配制成M混合 料,求出各自的比例X%、Y%、Z%。
列出方程 x y z 100 a A( i ) x a B ( i ) y aC ( i ) z aM ( i )
式中 a A(i )、aB (i )、aC (i )分别为 A、B、C aM (i )为要配制的集料混合料 在i号筛上 所要求达到的分计筛余 百分率。
(2)图解法
修正平衡面积法 图解法步骤: 假设有A、B、C、D四种规格的矿质集 料和已知的工程级配要求范围。 通过筛分析已知它们各自的通过百分 率(%)。 用修正平衡面积法求出满足工程级配 要求的矿质混合料配合比。

①绘出一矩形框,从0~100标出纵坐标。
100
50
0
②作一对角线
4
5
2
1 3
级配曲线在图中的位置和形状所反映的集 料的级配性质 曲线1:连续级配 曲线2:间断级配 曲线3:粗集料的级配 曲线4:细集料的级配 曲线5:单一粒径集料的级配
目前工程应用上的常用集料分类:
1#料:9.5 ~ 13.2 mm 2#料:4.75 ~ 9.5 mm 3#料:2.36 ~ 4.75 mm 4#料:<2.36 mm 矿粉:<0.075 mm(占70% ~ 100%)
采用幂指数的坐标,便于分析集料级配的技术特性,评 价各级配组成结构变化趋势,因而是各种不同级配曲线同最大 理论密度曲线联系起来的最佳表述方式。
2.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问题的提出
P% 100
C
B A
0 Lg dmin Lg d
100 90 80
P(%)
D
70
60 50 40 30

沥青砼矿料级配设计理论浅析

沥青砼矿料级配设计理论浅析

沥青砼矿料级配设计理论浅析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特别是公路运输业显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载至到2000年底,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达16000KM,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三位。

公路运输呈现车流量大(3000辆/昼夜以上)和轴载重(大型货运车辆自重加运输货物有的每辆达60t以上,汽车轮胎的气压已增大到1.0Mpa以上)的情况,传统的沥青砼混合料矿料级配(规范中的ACI型和ACII型及抗滑表层)及沥青砼配合比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行公路交通运输的需要,所以现在国内出现了多碎石沥青砼(SAC)、SMA、Superpave等路面结构,沥青材料也出现了如SBR、SBS、EV A、PE等用不同改性剂加入沥青中对沥青进行改性的各种改性沥青,而且路面基层也从传统的石灰土、石灰碎石土、石灰工业废渣土改进成二灰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但至今还是没有彻底解决路面拥包、泛油、车辙、渗水、松散等问题,有些高等级公路通车还不到两年就出现早期损坏现象,如国道104线静海段路面拥包、变形,石太高速公路路面车辙、变形现象,石安线的路面透水损坏,京沪高速江苏锡澄段的路面唧浆网裂等。

二、黄高速公路辛沧段沥青砼矿料级配组成石黄高速公路辛沧段沥青砼路面采用三层式沥青砼结构,各层的矿料组成符合表-1所列级配范围。

4cm沥青砼表面层(粗集料采用安山岩)采用修正后的多碎石SAC-16型级配,5cm中面层采用修正后的AC-20Ⅰ型级配,6cm下面层采用修正后的AC-25Ⅰ型级配。

沥青砼矿料级配范围(方孔筛)表一1三、沥青砼配合比设计理论浅析沥青砼混合料在路面结构中产生破坏的情况,主要是发生在高温时由于抗剪强度不足或塑性变形过剩而产生推移、车辙、泛油等现象,低温时抗拉强度不足或变形能力较差而产生裂缝现象,以及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选用不当,空隙率过大而产生的路面结构渗水,在大量快速行车的作用下,反复作用的动水压力(孔隙水压力)使沥青从碎石表面剥落下来,造成沥青砼路面坑洞、网裂、唧浆等破坏现象。

级配理论介绍

级配理论介绍

混凝土骨料级配理论介绍
张洪滨编辑
混凝土技术人员都在追求良好的骨料级配,良好的骨料级配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骨料的空隙率最小,可以减少水泥浆用量,配出性能好的混凝土。

2,骨料混合物具有适当小的表面积,从而节省水泥,改善工作性能。

3,尽可能采用最大数量的最大粒径骨料,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密实度,减少表面积。

大粒径骨料越多,骨架作用越强。

目前的级配理论主要有两种: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

一、连续级配
连续级配的特征是粗细骨料各个分级粒度一应俱全,相邻两级粒径比为2。

主张采用连续级配的专家认为,一个良好的连续级配是按照一定的粒径比及其含量形成一个连续的级配曲线,如在实际试配时,骨料的级配符合或接近理论曲线,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度和最大密度。

二、间断级配理论
为了得到最小空隙率,相邻两级骨料粒度比要比较大,才能使大颗粒十分靠近,大颗粒的数量最多。

实验证明,间断级配最大一级骨料的用量远远大于连续级配最大一级骨料的用量,当达到同样的空隙率时,间断级配的表面积较小。

各个级配理论的前提都是认为硬化后混凝土的结构及其骨料的空间关系,与硬化前干混合物颗粒排列状态相对应。

但实际上混凝土成型后,其骨料的实际分布状态受到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及外力作用条件的影响,不一定能保证符合理想状态,特别是混凝土干硬后,其紧密程度与理想状态有很大的出入。

在针对降低骨料的空隙率和表面积方面来看,间断级配的优越性较明显。

其空隙率小,表面积小,骨架作用较明显。

因此能节省水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沥青混合料分形级配理论

沥青混合料分形级配理论

第36卷第12期2008年12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TONGJIUNIVERSITY(NATURALSc正NCE)沥青混合料分形级配理论杨瑞华1,-,许志鸿1,张超1,李淑明1(1.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试验室,上海200092;2.上海市公路管理处,上海200063)Vd.36No.12Dec.2008摘要:介绍沥青混合料集料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其分形特征.对于连续级配,其集料粒径分布为一重分形分布;对于间断级配,其集料粒径分布为二重分形分布.采用粗集料粒径分布分形维数D。

和细集料粒径分布分形维数Df作为描述集料级配分形特点的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形级配理论的计算式,该式不仅可以计算连续级配,还可以计算间断级配.研究分形级配理论与现有主要级配设计理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形级配理论可以包括现有的几种主要级配计算方法,这主要由于分形是集料级配的本质.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级配理论;分形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374X(2008)12—1642—05FractalGradationTheoryofAsphaltMixtureYANGRuihua1,-,XUZhihon91,ZHANGCha01,LIShumin91(1.KeylaboratoryofRoadandTrafficEngineeringoftheMimstryofEducation,TongiiUniversity,Shanghaj200092,China;2.ShanghaiHghwayAdministrationDeparmaent,Shanghai200063。

China)Abstract:Thispaperpresentsanintroductiontotheapproachtothecalculationoffractaldimensionofgrainsizedistributionandalsoananalysisofthefractalcharacteristicsofasphaltmixtureaggregate.Thefractalofdense-gradedaggregateisone-dimensional.butthefractalofgap—gradedaggregateistwo-dimensional.Dc(fractaldimensionofcoarseaggregate)andDf(dimensionoffineaggregate)areusedastheindexestodescribethefractalcharacteristicsofasphaltmixtureaggregate.Additionally,thefractalgradationtheoryisputforward,notonlyusedforthedesignofdense—gradedaggregate,butalsoforgap-gradedaggregate.Ananalysisismade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fractalgradationthe—oryandothergradationtheories.Theresultsshowthatthefractalgradationtheorycoverstheexistinggradationmethods.Thecauseliesinthefactthatfractalistheessenceofaggregate.Keywords:roadengineering;asphaltmixture;gradationtheory;fractal分形理论是定量描述几何形体复杂程度及空间填充能力的一门新兴边缘科掣1I.目前,分形理论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研究自然界中常见的、不稳定的、不规则的现象‘2I.对于材料科学实验中经常出现的那些凹凸而不圆润、破碎而不连续,粗糙而不光滑的形状(即无序系统),传统的几何语言常难以描述,而收稿日期:2007—06—19基金项目: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杨瑞华(1977一),女,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工程.E-mail:yangruihual995@163.coin;许志鸿(1939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E-mail:xuzhhl939@163.com第12期杨瑞华,等:沥青混合料分形级配理论分形理论却弥补了它们的不足,揭示了无标度性(自相似性),给出了自然界中复杂几何形态的一种定量描述[3】3.沥青混合料具有复杂的微观结构,是一种多级多层次的复合材料体系,尤其是其骨料的级配具有突出的自相似性,因此可以采用分形科学分析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机理.1沥青混合料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文献[4]从分形的角度,推导了连续集料粒径质量分形特征函数P(r)一.3-D———.3-DP(r)=互rminF--了7而(1)式中:,'min为最小粒径尺寸;D为连续集料粒径质量分布分形维数;r为集料中某种颗粒的筛孔尺寸;,。

矿质混合料级配理论分析及组成设计方法研究

矿质混合料级配理论分析及组成设计方法研究

2018年 第8期(总第294期)黑龙江交通科技HEILONGJIANGJIAOTONGKEJINo.8,2018(SumNo.294)矿质混合料级配理论分析及组成设计方法研究郑东辉(东莞市交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广东东莞 523125)摘 要:分析了最大密度曲线和粒子干涉两大矿质混合料级配理论,并对富勒(W.B.Fuller)理论、泰波理论、我国规范所采用的连续级配理论以及魏矛斯(G.A.Wegmouth)粒子干涉理论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了深入探讨。

采用数解法、图解法、计算机求解法以及正规方程法可进行矿质混合料配比设计。

关键词:最大密度曲线理论;级配指数;粒子干涉理论;矿质混合料;合成级配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83(2018)08-0006-02收稿日期:2018-06-13作者简介:郑东辉(1983-),男,广东陆河人,工程师,从事路桥试验检测工作。

1 级配曲线根据矿质混合料粒径组成的特点,级配类型根据不同的理论可分为连续级配曲线和间断级配曲线。

若用半对数坐标表示筛孔尺寸,则曲线为凹型,如图1所示。

图1 级配曲线图由级配曲线可知,曲线斜率代表着某粒径范围内的颗粒数量,斜率越大说明相应颗粒越多,呈平台状时说明相应粒径的缺失。

2 最大密度曲线理论2.1 富勒理论富勒(W.B.FuLler)早在20世纪初便对级配曲线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1m3箱子,将不同粒径的集料堆积进去进行筛分试验,记录每一次的质量通过率和筛孔尺寸之间的关系,发现当二者呈现抛物线关系时,矿质混合料组合具有最大密度,富勒公式可表示为pi=100did()max0 5(1)公式中pi为某级颗粒粒径集料的通过率,dmax为最大粒径。

富勒公式描述的抛物线是理论上矿质混合料的最大密实状态,但这种状态通常只在试验室能完成,在工程实践中很难找到集料能掺配成满足这条曲线的级配组成。

另外,在配置沥青混合料时,这种级配曲线本身计算得到的细集料偏多,不利于高温稳定性。

简述沥青砼矿料级配设计理论

简述沥青砼矿料级配设计理论
AC - 2 5 I 型级配。
研 究 沥青 砼 绝对 空 隙率 V V 就 是解 决 沥青 砼 路面 渗水 和 路面 泛油 问题 。 通 过大 量 数据 证 明 沥青 砼 的绝对 空 隙 率小 于 7 %就 不渗 水 。 但 是 沥青 砼 绝对 空 隙率太 小 也会导 致 沥青砼 的 热稳性 下 降和路 面泛 油 , 因为 当高 温季 节 随着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t 3 ) 0 9 -0 0 6 4 -0 1

沥 青 砼矿 料 级 配组 成
构, 并表 现为 不 同的力 学 性能 。 三、 沥 青砼 混 合料 矿 料级 配 设计 崩 I 理
1 、 绝 对 空 隙率 v v与路 面 渗 透 问题
动水 压 力 ( 孔 隙水 压 力 ) 使 沥青 从碎 石表 面 剥 落下 来 , 造 成沥 青砼 路 面坑 洞 、 网裂、 唧 浆 等破 坏 现象 。 为了 防止 沥青 砼 路面 产生 高 温剪 切破 坏 , 我 国 柔性 路面 设计 方 法 中 , 对 沥青 路 面抗 剪 强度 验算 要 求在 沥青 砼 路面 面层 破 裂面 上 可能 产生 的 剪应力 r a应 不 大于 沥 青混 合料 的许用 剪 应力 r Rr d≤- t - R。 而 沥青 混合 料 的许 用 剪应 力 r I 诹 决 于 沥青 混合 料 的抗 剪强度 , 沥 青混 合料 的抗剪 强度 f可 通 过 三轴 试 验方 法 应用 莫 尔一 库 仑包 络 线按 下 式求 得 :
结柬 语
C 一 沥 青 混合 料 的粘 结 力 ( MP a )
j 一 沥 青 混合 料 的 内摩 擦 角 ( r a d )
我们通 过对 沥青 混合 料 中矿料 级配 的具体 分析 , 认 为粗 细矿 料级 配是 合 理。 即不 是开 级配 , 又 不是 密集 型悬 浮 级配 , 它是 一 种嵌 挤 紧密骨 架 型结 构 。 这 种级 配 无论 从承 重 能力 、 高温 稳定 性 、 抗 渗 水能 力和 通车 后 变 形性 都是 有

矿质混合料级配

矿质混合料级配

计算步骤:(先计算粗集料,在计算细料,最后计算中间料)
①、计算A(粗集料)料在混合料中的用量 按A料占优势粒径计算,设A料在i(mm)筛孔占优势,此时忽略B C两种集料在此粒径的含量(及aB(i)=0、aC(i)=0),故 a A(i)*X=aM(i) X=(aM(i)/aA(i))*100
②、 计算C(细集料)料在混合料中的用量 按C料占优势粒径计算,设C料在j(mm)筛孔占优势,此时忽略 B、C两种集料在此粒径的含量(及aA(j)=0、aC(j)=0),故 aC(j)*Z=aM(j) Z=(aM(j)/aC(j))*100
筛孔尺寸di(mm)
30
20
10
5
2.5
1.25
0.63
0.315
0.16
各筛孔尺寸的 对数值㏒Dx
1.48
1.30
1
0.7
0.4
0.1
-0.2
-0.5
-0.7
各筛孔距0.16mm 筛孔距离Sx(mm)
100
92
79
66
52
39
26
13
0
n=0.3 不同泰波 指数时的 通过百分 率
100
88.5
71.9
78~88
48~68 36~53 24~41 18~30 17~22 8~16 4~ 8
79.0
58.0 44.5 32.5 24.0 19.5 12.0 6.0 0
21.0
42.0 55.5 67.5 76.0 80.5 88.0 94.0 100
18.5
21.0 13.5 12.0 8.5 4.5 7.5 6.0 6.0 100
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级配理论

级配理论

(2)沥青混合料的散体颗粒性特征沥青混合料颗粒性力学特性(参见图2—3)表现为:(1)材料的力学特性与其压实度有关,一般随着压实度的增加,其强度与刚度均会增加;(2)材料的力学特征与三轴实验的围压σ3有关,围压增大时,沥青混合料强度与刚度也增加。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4],沥青混合料强度、刚度与压实度、围压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正因为沥青混合料具有典型的颗粒性材料特性,所以传统上常用摩尔——库仑Mohr-Coulomb[5]强度理论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

根据Mohr-Coulomb理论,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主要来源于骨料颗粒间的摩擦力和嵌挤力、沥青胶结料的粘结力,并引进两个强度参数,即粘聚力C和摩阻角θ,以此作为强度理论的分析指标。

通常用三轴试验、简单拉压或直剪试验确定C、θ值。

σ压围实压度ε图2—3 沥青混合料的颗粒力学特征在此引用文献[5]的有关试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见表2—1。

围压σ3(Mpa)σ1(普通沥青混合料)(Mpa)σ1(改性沥青混合料)(Mpa)备注0 0.2 0.4 2.292.893.532.6253.193.84沥青用量7.3%,温度230C,压实度93.6%,加载速率1%/min加载速率(%/min)0.25 1 4 2.452.893.6952.693.194.105沥青用量7.3%,温度230C,压实度93.6%,围压0.2Mpa若用传统的Mohr-Coulomb理论模型表征沥青混合料的力学特性,则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模型为:τ=σ·tgθ+ C,(式中τ为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σ为材料受到的正应力)。

对表2—1的数据用应力圆表示为图2—4(a)、(b)。

从图(a)中可见,改性沥青和普通沥青的混合料θ值相差很小(分别为30.34°、30.82°),C值则有较大差异(前者C=0.748Mpa,后者为0.648Mpa),其原因是这两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和压实度相同(所以摩擦角θ值相近),而沥青结合料性质不同(改性沥青因为粘度大而C值较大,故凝聚力有差异,)。

矿料级配和组成设计

矿料级配和组成设计
矿料: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中,所用集料的粒径尺寸范围较大,而天然或人工轧制的一种集料往往仅有几种粒径尺寸 的颗粒组成,难以满足工程对某一混合料的目标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因此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集料配合使用,构 成矿质混合料,简称矿料。
二、级配
• 级配的定义: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比例或 分布情况。
由于粗细集料的粒径范围不同,筛分实验中采用的标准套筛尺寸范围 及式样质量有所不同,如下表,通常情况下,细集料的筛分式样取 500g。
集料筛分用的式样质量
某细集料筛分实验的结果示例
级配的表示方法
2.细集料的细度模数 细度模数是用于评价细集料粗细程度的指
标分,率为之M 细 和f集 ,料 按(A 0 筛 下.1 5 分式A 实计0 .3 验算A 1 0 中:.6 0 各A A 1 0 4 .号1 .7 8 5 筛A 2 上.3)6 的5A 累4 .7 计5筛余百
间断级配:间断级配是在矿质混合料中 剔除其中一个不同或级配几类个型的分级级配曲而线如形下成图所一示种不连续 的混合料,这种混合料称为间断级配混合。
a)连续型密集配
b)连续型开级配
c)间断型密集配
矿质混合料的级配
(二)级配理论 1.富勒理论(最大密度曲线) 富勒(W B )认为“级配曲线愈接近抛物线,则其密度愈
矿质混合料的级配
3.级配曲线范围的绘制 在工程实践中,集料的最大理论密度曲线为级
配指数0.5的级配曲线,如下图中曲线A。常用矿 质混合料的级配指数一般在0.3~0.7之间,将级配 指数0.3和0.7代入上式进行计算,并可绘制相应 的级配曲线,如下图曲线范围B
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 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就是根据实际工程中现有的各种 集料的级配参数(即筛分结果),针对设计要求或技术规 范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确定各规格集料在合成矿料中所 占比例的操作过程。

道路养护与管理专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

道路养护与管理专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
矿质混合料级配理论
第一页,共八页。
概述
矿质混合料颗粒级配应满足的根本要求: 1 .最小空隙率:即使不同粒径的各级矿质集料按一定的比例搭 配后,应有最大密实度。
2 .最大磨擦力:各级矿质集料在进行比例搭配时,应使各级
集料排列紧密,形成一个多级空间骨架结构,且具有最大的摩擦力。
第二页,共八页。
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
第八页,共八页。
7 .建立好坐标后,画级配范围
第六页,共八页。
级配曲线范围的绘制
第七页,共八页。
内容总结
矿质混合料级配理论。2 .最大磨擦力:各级矿质集料在进行比例搭配时,应使各级集 料排列紧密,形成一个多级空间骨架结构,且具有最大的摩擦力。1 .最小空隙率:即使不 同粒径的各级矿质集料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后,应有最大密实度。必须采用半对数坐标即横 坐标用对数坐标。级配曲线范围的绘制。3. 求出间距系数 K
级配曲线范围的绘制
必须采用半对数坐标即横坐标用对数坐标
原因:级配曲线明显造成前疏后密,不便绘制和查阅 建立对数坐标的方法:
1 .先求出各颗粒粒径的对数 2 .求出各颗粒粒径间的对数间距
并计算出各颗粒对数间距的总和
第五页,共八页。
3. 求出间距系数 K
4. 选定横坐标长度,各颗粒间距
5 .计算出各颗粒粒径在横坐标上的位置 6 .确定横坐标,以 P i 为纵横坐标,即为对数坐标
〔一〕级配类型 1 .连续级配由大到小、逐级粒径均有,按
比例互相搭配组成的矿质混合料
2 .间断级配在矿物质混合料中剔除其一个
分级或几个分级而形成一种 不连续的混合料
第三页,共八页。
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
〔二〕级配理论
1 =0.3—0.7

级配理论的应用研究

级配理论的应用研究

2N 法——最大密度曲线理论

最大密度 曲线是 w. F 1r B ue 通过试验提出 了 l 种理想 曲线 , 认为: 固体颗粒按粒 度大小 , 有规 律的排列, 粗细搭配 , 便可以达到密度最大空隙最 粒料的重量百分率 := ( 是 蜀()…… 蜀 县 蜀脚, = 丘 , = 小的混合料。初期研究 ( m ) 脚( 1 椭圆形 曲 , 线 粗集料为椭圆曲线相切的直线 , 由这 + 岛 ’ ’ =1(o + +・ + … 0/ 0 7贝雷法 两部分组成的级配曲线可以达到最大密度。后来 则通过某一筛孔 X的百分率为 :: 10 1 7 1介绍 P= 0 {一 . 经过 改进 , 出简化的 “ 提 抛物线最大密度理想曲 【 k X 1 / 1 疋】, 1 ( ) [ 一 1 } 由美国R krB i 发明的贝雷法是一种系 o t ae e l y 线” 认为颗粒级配曲线越接近抛物线 , , 则密度越 其中级数 : 1 3 31( D ) n = .2 口/ 。 g 统的级配组成方法 , 其以形成的集料骨架作为混 大 。表达 式为 : 合料的承重主体 , 使设计的混合料能提供较高的 I d D05 )  ̄( ). % / ( 5I 法 抗车敞 陛 , 能 同时通过调整粗细集料的比例 , 获得 式中: 为希望计算的某集料粒径d P 的通过百 7 0年代, 我国林绣贤提出 了颗粒粒径以 1 2 / 置 、 , , MA】 以保汪it 5 较 好的耐久 分率( )D为 集料的最大粒径( %; mm) 。 递减时直接采用通过百分率的递减系数 i 为参数 性 。贝雷法是一种 系统的级配合成方法 , 其中提 A. 泰波( a o 富勒公式改为如下通式 : 的计算方法法( i 。即当矿料中最大粒径为 出了用于评价矿料 l质的一系列参数 , N. Tl t b肥 称为 法) 生 有助于更 p 0(/ n -10d D) ) 时其通过百分率为 10 则 = 2 0%, / 时其通过 好地理解集料级 配与混合料 中空隙体积的关系 , 此式当n 0 5 = . 时即富勒 曲 . 线 有研究认为当 百分率为 1 0 %, = 4 i D D / 时其通过百分率为 也是评价合成级配的工具 。贝雷法首先对集料密 0 n 04 N  ̄度最大。 =. - 5 根据泰波的理论分析和试验 1 02 依次类推。其公式为 : 0 i%, 度提出以下几个概念: 粗集料松装密度 : 不施加任 认为 n 0 3 . 时 , = . ~0 5 都具有较好的密实度 , 故此 lo 1 o( 何压实功情况下 , 粗集料单位体积 质量。粗集料 法也称为 N 法 。 式中: 为 当粒径以 1 2 / 递减时 , 矿料在第 X 干捣密度: 施加压实功情况下 , 粗集料单位体积质 级筛孔上的通过率 为矿料粒径级数( 最大粒径 量( 约为松装密度的 1O ) %。 1 3粒子干涉理论 时 x ) 为通过百分率的递减系数 。此式 =1; 为了得到期望的集料骨架结构 , 设计者应选 C. G y mo t 出的粒子干涉理论 则 只适用于各级粒径 以 1 2 A. We uh提 / 递减时的情况。 同时 取 粗集料 的适宜密度 , 从而确定粗集料的用量。 认为要达到最大密实度, 前一级颗粒之间的空 隙 根据实践提出 了/07 08 - .- .的取值范围时可以得 确定粗集料选取密度时, - 必须考虑混合料是细级 应由次一级 颗粒填充 , 剩余空隙再 由更次一级颗 到比较密实和使用满意的混合料 。 配还是粗级配。理论上 , 松装密度是粗集料形成 粒填充 , 但填隙的颗粒粒径不得大 于其间隙的距 骨架结构的下限, 是粗级配混合料 与细级配混合 离, 否则大小颗 ̄2 间势必发生干涉现象 . a . e 为避免 6 S prae uepv 法 料 的分界点; 而干捣密度通常被看作是密级 配沥 干涉 , J 子之间应按一定数量状况分布 , 大, 啦 从临 1 7g 9  ̄ 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 Ⅱ 开始开 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形成骨架嵌挤结构的上限 , 8 s ) 卜 其 界干涉的情况下导出前一级颗粒 间的距离为 : 发沥青结合料规范 , 其成果为S P R A E设计 值约为松装密度的 1 %以上 。研究表明, U EPV 1 0 设计密 度同能否形成骨架之 间 有很好的相关性。当设计 { /— } (/ 31 a @1 D 当处干临界干涉状态 d时上式有: 密度小于松装密度时 , 粗料不能形成石 石接触 , 一 1{ / ) I a ( D+ } / d 3 但设计密度也不能取太大 , 当接近干捣密度, 施工 式中:为前粒级的间隙; t 为前粒的粒径 ;, a 时需要较大的压实功 , 将造成一 定的困难 。 为次粒级的理论实积率( 堆积密度 /表观密度)a ; 在贝雷法 中, 粗细集料的定义不同于传统的 为 次粒级 的实际实积率 。 以 4 5 m 筛孔为界的划分方法 , .r a 粗细集料的分 图 1 S p r a e级 配图基本形式 u ep v 此外, 已提 出的级 配算法中多只适用于各级 界 点是随 公称 最大粒径 变化 的。贝雷法中粗细 粒径以 1 2 / 递减的情况, 而我国 目前沥青混合料 集料 的分界筛 孔称为第 一控 制筛孔 : 表 1 常用级配统一按方孔筛划分 , 并不满足这一要求 , [CS=0 2 [ P 】 P ] .2NM S 缔孔 最大公称 粒径 ( 岫)时的禁区边界通过率 ( ) % 因此 , 依据粒子干 涉理论提出一种适合干我国筛 尺 寸 ( ) 式 中: C 】 [ S为第一控制筛孔尺寸 ; M ] P [ P 为 N m 2 1 9 1 25 95 7 3 /4 3 / 9 4 7 3 7 9 5 3 孔划分标准的级 配算法非常必要。 公称最大粒径 。 23 6 2 / 2 / 0 8 3 / 46 3 / 76 4 / 2 3 2 3 3 7 6 8 3 4 6 3 7 6 3 2 4 . 7 7 进一步合成集料的细集料又被分成粗 、细 l l 8 1 / t l l2 l 2 / 0 0 2 . / 1 3 6 3 5 2 5 5 / 8 4 2 3 3 5 6 3 6 l / 76 4K 法 2 个部分 , 其分界点称为第二控制筛7 [ S , LS 】 C 且 O6 【 / f / 6 I i 7 7 5 6 f 【 / 1 7 l f2I 2 5 2 3 7 6 7 2 / I 1 9 3 /75 苏联的伊万诺夫等在 2 世纪 5 年代提出用 0 3 0 0 【C J0 2 [C 】 S = .2 S ; S P 细料的细部同样被再分一次 , l/0 1 0 1 /l 4 l 4 1 l / 7 1 / 5 l 7 l 7 l 3 3 5 1 / 7 5 8 8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及应用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及应用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 Hveem设计方法的最初概念是由Francis Hveem 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它的主体思想可以 概括为:考虑到集料对沥青的吸收,沥青混合料 需要一个最佳的沥青薄膜厚度;混合料需要足够 的稳定度,而稳定度主要是由集料之间的内摩擦 力和胶结料的粘附力提供的,足够薄的沥青薄膜 厚度可以提高混合料耐久性。
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所谓间断级配就是指在矿料组成中,大小各级粒径的矿 料颗粒不是连续存在的,而是在连续级配中剔除了其中 一个粒级或几个粒级形成的一种不连续级配。间断级配 在理论上是兼有嵌挤原则和密实原则的优点。但这种级 配类型对材料、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如果处理不 当,常常会导致离析等,而且有些间断级配如sMA造价 偏高,这些都限制了它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级配类型
• 1、传统连续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 2、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 3、折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 4、多级嵌挤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传统连续式密级配:
所谓连续级配,就是矿料中各级粒径的粒料,由大到小 逐级按一定的质量比例组成。连续级配混合料的级配曲 线平顺光滑,具有连续不间断的性质,它虽然可以获得 最佳的密实度和较大的粘结力,但不能构成最大的内摩 阻力,其强度主要受粘结力所影响。在现代重型汽车荷 载作用下,这种类型的沥青路面可能因热稳定性不足而 产生车辙、波浪、推移等变形,从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粒子干涉理论
粒子干涉理论实质是以 填充理论为基础, 在填 充颗粒粒径不大于前一 级颗粒间隙距离的前提 下, 逐级进行填充,达到 最大密实度; 否则前一 级颗粒与次级颗粒之间 势必发生干涉现象,可 用于三种类型的级配。
分形理论
分形理论是近年 来随着材料学的 发展, 将分形几 何理论应用于路 面材料集料级配 研究而出现的一 种新方法, 目前 研究很少。

东北季冻区矿料级配设计理论

东北季冻区矿料级配设计理论

东北季冻区矿料级配设计理论研究摘要:简述了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的理论基础和以粒子干涉理论为基础的间断级配理论。

通过针对东北季冻区气候特点和路面性能的分析,阐述了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理论和分型理论的优缺点,指出了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对东北季冻区高速公路发展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季冻区;沥青路面;矿料级配;骨架密实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季节性冰冻地区,为了使沥青路面满足季冻区气候特征的要求,沥青混合料必须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能、高温抗变形能力、抗滑性能、抗水损害能力、耐久性等路用性能。

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对矿料结构组成进行优化,形成一个稳定结构,使设计的沥青路面各项性能比较均衡,满足全功能沥青路面的要求。

因此,在沥青混合料级的设计中,矿料级配设计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1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的理论基础级配组成理论的研究,最早发源于我国的垛积理论,但是没有得到广泛的发展。

目前常用的级配理论主要有最大密度曲线理论、粒子干涉理论及分形理论。

富勒(w.b.fuller)提出的最大密度曲线是一种理想曲线。

该理论认为当曲线接近于抛物线时可获得最大密度,主要应用于连续级配。

以此理论为基础,发展出以几种级配的算法:泰波提出的n法。

此种方法只是强调如何使级配达到最大密实度,没有考虑是否形成骨架密实结构,满足不了级配的设计要求。

同济大学林绣贤提出的i法。

此种方法通过确定通过百分率的递减率i的范围,确定粗集料和细集料的级配。

泰波法中的幂指数n与林氏法中的i两者存在着一定联系,都存在一个缺点,即它们都是无穷级数,最小粒径不能得到控制,会使矿粉用量偏多而影响路面的稳定性。

然而前苏联伊万诺夫提出k法却能控制最小粒径的通过量,不会造成矿粉过多的问题。

c.a.g魏矛斯(weymouth)提出的粒子干涉理论认为颗粒之间的空隙应由次小一级的颗粒所填充,其余空隙由再次一级的颗粒所填充,填隙颗粒的直径不能大于空隙之间的距离,否则,颗粒之间将发生粒子干涉现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 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
法或计算法,求出符合要求级配范围的各组成材 料用量比例。
3) 调整配合比计算得的合成级配应根据要求作必 要的配合比调整 a.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 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 mm、2.36 mm和 4.75 mm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中 限。
2) 测定物理指标: 为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沥青最佳 用量,需要测定各组试件的表观密度, 空隙率, 矿 料间隙率和饱和度等物理指标.
3) 测定力学指标: 采用马歇尔稳定度仪, 测定沥 青混合料的力学指标,即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和流 值.
4) 试验结果分析: A. 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 以 沥青用量为横坐标, 以表观密度, 空隙率, 饱和 度, 稳定度, 和流值为纵坐标, 绘制试验结果的 关系曲线,如下图:
n=0
10
70.
50.
35.
25.
17.
12.
8.8
6.3
4.4
通过量 .5 0 71 00 36 00 68 55 7 2 7
(%)
级配 n=0 10 81. 65. 53. 43. 35. 28. 23. 19. 15. 范围 .3 0 23 98 59 53 36 79 38 08 50 曲线 n=0 10 61. 37. 23. 14. 8.3 5.4 3.3 2.1 1.2 通过 .7 0 56 89 33 36 4 7 7 0 9 量(%)
其他等级公路
沥青混 凝 土路面
沥青碎 石 路面
AC—13 AC—16
AM—13
一般城市道路及其 他道路工程
沥青混 凝 土路面
沥青碎 石 路面
AC—5 AC—10 AC—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沥青混合料的散体颗粒性特征沥青混合料颗粒性力学特性(参见图2—3)表现为:(1)材料的力学特性与其压实度有关,一般随着压实度的增加,其强度与刚度均会增加;(2)材料的力学特征与三轴实验的围压σ3有关,围压增大时,沥青混合料强度与刚度也增加。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4],沥青混合料强度、刚度与压实度、围压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正因为沥青混合料具有典型的颗粒性材料特性,所以传统上常用摩尔——库仑Mohr-Coulomb[5]强度理论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

根据Mohr-Coulomb理论,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主要来源于骨料颗粒间的摩擦力和嵌挤力、沥青胶结料的粘结力,并引进两个强度参数,即粘聚力C和摩阻角θ,以此作为强度理论的分析指标。

通常用三轴试验、简单拉压或直剪试验确定C、θ值。

σ压围实压度ε图2—3 沥青混合料的颗粒力学特征在此引用文献[5]的有关试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见表2—1。

围压σ3(Mpa)σ1(普通沥青混合料)(Mpa)σ1(改性沥青混合料)(Mpa)备注0 0.2 0.4 2.292.893.532.6253.193.84沥青用量7.3%,温度230C,压实度93.6%,加载速率1%/min加载速率(%/min)0.25 1 4 2.452.893.6952.693.194.105沥青用量7.3%,温度230C,压实度93.6%,围压0.2Mpa若用传统的Mohr-Coulomb理论模型表征沥青混合料的力学特性,则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模型为:τ=σ·tgθ+ C,(式中τ为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σ为材料受到的正应力)。

对表2—1的数据用应力圆表示为图2—4(a)、(b)。

从图(a)中可见,改性沥青和普通沥青的混合料θ值相差很小(分别为30.34°、30.82°),C值则有较大差异(前者C=0.748Mpa,后者为0.648Mpa),其原因是这两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和压实度相同(所以摩擦角θ值相近),而沥青结合料性质不同(改性沥青因为粘度大而C值较大,故凝聚力有差异,)。

从图(b)中发现:变化加载速率的应力圆公切线却为一垂直线,说明Mohr-Coulomb理论不能很好解释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强度不同的现象(即流变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强度公式τ=σ·tgθ+ C成立是有前提条件的(在应变速率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示意图2—4(c)则显示加载速率增加后,沥青混合料的C值增加较大,θ值变化很小,表明C值对加载速率有较大相关性。

另外,沥青混合料的C值与温度也有较大的相关性(温度升高,C值降低),因此可以推知,C值具有粘性性质[8] [9]。

(a)(b)小加载速率大加载速率 S (σ2)σ (σ1) σσ=σ1+σ2η(c ) (d )图2—4 沥青混合料三轴试验结果分析图示若用流变学理论对沥青混合料的力学特征进行表述,则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模型有许多种,在此仅考察沥青混合料的粘塑性(描述沥青混合料达到破坏的第III 区域,见图2—2),并假设此时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模型为并联的Bingham 宾汉姆模型,如图2—4(d )所示。

0=ε σ2<SS +⋅=•εησ σ2≥S式中 ε 为材料的应变,.ε为材料的应变率,σ为材料受到的应力,η 为沥青混合料的粘性参数,S 为沥青混合料的塑性参数,σ2为并联Bingham 模型中塑性元件上分担的应力。

回归得Bingham 模型的参数η、S 为:普通沥青η=0.3138MPa ·min S=2.4625 Mpa (r=0.9863) 改性沥青η=0.3567MPa ·min S=2.7042Mpa (r=0.9863)从η、S 参数分析结果看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两个粘塑性参数指标均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这与混合料的实际路用性能规律相同,表明用流变学模型同样能分辨出沥青混合料的优劣,有较好的说服力。

当然流变学模型也不是十全十美,它不能反映沥青混合料的散体颗粒特征(材料的强度与围压和压实度有关)。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Mohr-Coulomb 模型能较好反映沥青混合料的散体特性,且Mohr-Coulomb 模型的C 值具有粘性性质,在本例中,混合料的C 值大小规律与其流变学模型参数变化趋势一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C 值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大,η、S 参数也是如此),由此可推论:参数C 与η、S 流变参数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用C= C (η,s )表示,所以,对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可用式τ=σ·tg θ+ C (η,s ) 表示。

θ表征沥青混合料的颗粒特性,C(η,s)表征混合料的流变特性C(η,s)(不为常数,而是与温度、加载速率有关的变量,因为η、S都是温度的函数),这样就可把沥青混合料的流变性和颗粒性都体现出来。

2.2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机理对于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理论有传统的表面理论和近代的胶浆理论。

表面理论认为沥青混合料是由矿质骨架(由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组配而成)和沥青组成,沥青分布在矿质骨架表面,将矿质骨架胶结成为具有强度的整体;胶浆理论则认为沥青混合料是一种3级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系:以粗集料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砂浆中,沥青砂浆则以细集料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胶浆中,沥青胶浆又以填料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介质中。

这3级分散系以沥青胶浆最为重要,它的组成结构决定了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7]。

普遍观点认为,构成沥青混合料强度因素包括两方面,即由矿质颗粒之间的内摩阻力和嵌挤力,以及沥青胶结料及其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和内聚力所构成。

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因素与构成沥青混合料结构特性的因素(见图2—1所示)是一致的,这些因素包括:1)沥青结合料沥青结合料对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沥青用量和粘度两方面。

沥青混合料强度与沥青用量有很大关系,在材料性能相同的情况下,沥青用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混合料的强度。

沥青用量太大时,自由沥青过多,沥青膜厚,混合料中空隙率太低,此时矿料颗粒被互相分离,粘结力主要由自由沥青产生,这会使混合料强度降低;反之,则不足以形成理想的沥青膜裹覆矿料,故混合料强度较低,同时还缺乏足够的耐久性。

所以在设计混合料时,沥青用量要适度,由此而产生了最佳沥青用量。

2)矿质集料矿质集料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主要有矿料级配类型、矿料物理特性等。

混合料强度与集料级配组成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具有良好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既有坚实的矿质骨架网络,密实度也相对较高,所以路用性能较好。

此外混合料中矿料表面的粗糙度及微孔隙、形状、酸碱性均对混合料强度有明显影响。

根据表面理论,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矿质集料骨架的强度,表现为颗粒材料的摩擦阻力,由摩阻角θ表示;一部分是沥青的胶结强度,表现为粘结力、粘聚力、抗拉力,用粘聚力C表示。

矿质集料属于散体材料,其强度(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抵抗应力应变作用的能力)主要源于散体颗粒间的接触压力和接触表面摩擦力,颗粒间的摩擦力性质与固体表面摩擦力性质完全一样,矿质集料的强度是大量固体颗粒材料的压应力、摩擦力矢量和。

根据固体摩擦力学可知,摩擦力的本源是固体表面的微观不平整纹理的存在,粗糙的表面有咬合、锁结等阻止物体发生相对移动的作用,即能产生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不但与表面的粗糙度(用表面粗糙度系数f表示)有关,而且与固体接触面上的垂直压力N有关,即摩擦力F=f·N。

如果将表面粗糙度系数f用正切函数tgθ表示,则表面的粗糙度可用摩阻角θ来区分。

对于散体颗粒材料摩阻角θ则度量了材料内部颗粒之间的综合表面粗糙度和颗粒形状,摩阻角θ的大小决定了矿质集料的抗剪切应力的能力。

根据摩尔——库仑准则,材料的抗剪强度 =σ·tgθ,σ为材料的正应力,为外部施加的力,属于抗剪强度的外因,而tgθ则为材料的本质属性,为抗剪强度的内因。

对于沥青胶结料,其强度本源则来自于沥青分子胶团之间的吸引力,这些吸引力的大小决定了沥青凝聚力C的数值大小。

沥青胶团之间的吸引力与温度、沥青分子量、沥青分子胶团的结构、化学键之间的作用大小等因素有关。

当然,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参数C、θ绝不是沥青的粘结力C和矿质集料的θ的简单组合,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根据胶浆理论,则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由分散系中分散相数量多少和分散介质的强度性质决定:分散相数量越多,分散系的模量就越大,则混合料的抗压强度越大;分散介质的稠度越大,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就越大。

胶浆理论认为在沥青混合料的3级分散系中,沥青胶浆(填料和沥青组成,又称细胶泥)对混合料强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应该主要从改善沥青胶浆性能入手。

表面理论根据混合料矿质骨架的特点把沥青混合料分为了上述的三种结构组成类型,即悬浮—密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骨架—密实结构。

传统观点认为,悬浮—密实结构沥青混合料的摩阻角θ较小粘聚力C较大,整体强度主要取决于混合料的粘聚力C,所以抗拉强度较大而抗压能力较弱,竖向变形较大,粘结力C随温度升高衰减幅度较大而高温稳定性能较差,但空隙率小,密实防水而水稳性耐久性好;骨架—空隙结构,则是摩阻角θ较大而粘聚力C太小,故高温稳定性好而低温抗裂能力弱,水稳性和耐久性差;骨架—密实结构不仅具有较高粘聚力C,摩阻角θ也较大,整体强度很大,性能很好,不仅高温稳定性、水稳性、耐久性好,而且低温抗裂能力强。

传统观点认为摩阻角θ在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摩阻角θ的温度敏感性较小),粘聚力C则在抗剪切、抗弯拉等荷载作用中发挥较大影响。

摩阻角θ的大小主要由矿质集料结构决定,粘聚力C则主要受沥青的粘度和沥青与矿粉的相互作用影响。

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质量有较大提高的今天,沥青路面的各种高温病害并未成为历史,随着车辆轴重不断增加,因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产生的病害一直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

因此,按传统强度观念,为增强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应该首先优化矿质集料级配,以增加混合料的摩阻角θ。

所以如今的沥青混合料发展趋势是粗集料含量不断增加(从AC-I 到AC-II、AK、SAC,再发展到如今的SMA),以期形成抗车辙的粗集料骨架。

而大量实验资料[3][5][6]分析表明:沥青混合料级配的改变对摩阻角θ影响较小,而对粘聚力C影响较大;同时矿料性质、沥青品质和沥青用量对粘聚力C的影响也相对较大。

由此可见,采用性能更为优良的改性沥青对于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能将更为有效。

胶浆理论认为,在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沥青胶浆分散介质的性质,沥青胶浆分散介质的组成结构决定了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能力。

因此胶浆理论更加重视沥青的稠度和沥青与矿粉的相互作用,而粗集料等分散相对混合料的强度影响,是通过其数量增减改变了分散介质模量表现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