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太阳辐射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一、典例引领1.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年总辐射量(×106 J/m2)分布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递减B.由北向南递减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2)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最主要来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1)D (2)B [第(1)题,由图可知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随纬度变化,由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

第(2)题,地球火山爆发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属于太阳能。

] 2.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逐渐增加B.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D.整体分布较均衡(2)图中a区域较b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地势C.距海远近D.纬度(1)C (2)B [图中反映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南方欠缺,北方丰富;东部欠缺,西部丰富。

a位于青藏高原,b位于四川盆地,a、b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相差大的影响因素是地势。

]二、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1)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太阳辐射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太阳辐射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太阳辐射1.光温潜在产量是指在一定的光、温条件下,作物单产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值。

通过分析农作物生长季》10℃活动积温及地面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可确定其光温潜在产量差异及变化。

下图为华北平原1961-2015年每年夏玉米生长季内平均积温及地面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四地,地面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是( )A.甲B.乙C.丙D.丁(2)研究发现1961-2015年华北平原夏玉米光温潜在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夏玉米实际单产却呈增加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农业技术进步B.活动积温上升C.种植面积扩大D.辐射总量增加2.从太阳能获得电力,需通过太阳电池光电变换来实现。

要使太阳能发电真正达到实用水平,就要提高太阳能光电变换效率。

下图示意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兆焦耳/平方米·年)空间分布图及太阳能光伏板排列情况。

据此完成下题。

(1)影响该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类型B.气候特点C.海陆位置D.纬度位置(2)为取得最大效益,太阳能光伏板阵图中不同城市中的β和L值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三城市中β值和L值最大的都是徐州市B.徐州市β值大于淮安市,L值小于淮安市C.淮安市β值大于南京市,L值小于南京市D.南京市β值大于徐州市,L值小于徐州市3.下图为海南岛某地理要素等值线(等值线的数值①>②>③>④)、等高线和年太阳辐射量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虚线可能是( )A.等日照线B.等温线C.等降水量线D.等潜水位线(2)影响Q地附近的等值线(虚线)向南凸出的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植被覆盖率D.海陆位置(3)影响M、P两地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天气4.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米2)分布图和该省级行政区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

高中地理考点解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考点解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解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丰富的光热资源;它经过光合作用使植物产生大量氧气;它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它又是风能、水能与生物能等能量之源泉。

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运动产生影响,其周期使地球气候波动也呈现相应的周期性;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而产生“磁暴”现象;它会骚扰地球电离层而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它还能引起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一)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主要成分:H、He2.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3.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5.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分子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

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7.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1)纬度高低。

纬度越低,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如撒哈拉沙漠太阳能丰富。

(2)天气状况。

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赤道地区多对流雨,阴天多,太阳辐射少;台湾岛、海南岛东南部为迎风坡,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少。

而西北部为山脉背风坡,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故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

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如1月份,南极为极昼,北极为极夜,南极比北极的太阳辐射强。

8.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太阳辐射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太阳辐射课件
总体特征:
我国太阳能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较明显, 总的来说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高值 的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在四川盆 地。
五、太阳辐射的分布-中国
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 丰富而热量不丰富呢?
空气稀薄,晴天多,二氧化碳和水汽少,大气吸收的地面长 波辐射很少且保温作用也很弱;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七、太阳辐射的应用
为地球提 供光热
为地球提供光照, 光合作用
影响农业生产 绿色植物埋藏地下—沉积岩---煤、石油
为地球提供热量---形成热量带

太阳能资源丰富;
太 阳 辐 射 的

太阳能电 站(光伏 公路、热 水器等)
区位 影响
地广人稀,租金低; 技术力量雄厚、资金充足 市场需求大
有利:当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增加 就业就会,增加收入;提供电力资源,改善能源结构,减 轻大气污染
7.据图中信息判断 (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BA
8.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 D.海陆位置
下图为“浙江省太阳辐射年内变化图”。读图完成第9题。

不利:反射太阳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不利于光

合作用;地面温度降低;灼伤飞鸟
地区差异—引起大气运动、水循环
太阳辐射的差 异
时间差异—
黑子、耀斑、日珥 影响: 影响气候
太阳活动
磁暴—磁场异常,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
极光
(4)若“草光互补”模式在M地推广,简析其对当地生态环境恢 复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
最大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情境来源
水分条件和光热条件是最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目前农业生产控制温度的能力、 节水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进一步挖掘农业生产潜力的关键就是光资源的 合理、充分利用。 知识载体 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能力立意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落实 跟踪训练过关
(2022·江西临川一中模拟)2020年底,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综合利用供热系统,又称槽式
太阳能供暖系统(下图)成功落户海拔4 200米的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连驻地,使官兵享受
到了“全时暖”。据此完成5~7题。
水的运动、大气运动
植物的生长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一、太阳辐射
4.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直接提供能量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 开太阳。
间接提供能量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 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日常应用太阳能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 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下列关于该山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月份及原因,正确的是( )
√ A.8月,日照时间少 B.8月,晴天多
3.从山麓到山顶,太阳辐射强度( )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太阳辐射及其影响新人教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太阳辐射及其影响新人教

考点02 太阳辐射及其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纬度地势天气日照时数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年太阳辐射总量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①空间分布a.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相同纬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②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太阳辐射。

2.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及因素分析(1)总体特征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明显,高值和低值的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之间,高值的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在四川盆地。

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

而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呈东西向分布。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2)特例分析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其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匮乏。

1.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首先要分析纬度因素,纬度因素决定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如海南岛和东北地区比较,主要是纬度差异的结果。

(2)其次要看地势和天气状况,纬度相同或相差较小的地区,要分析地势和天气状况的差别。

如海南岛、台湾东侧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于西侧,主要是降水天气不同的结果。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①纬度位置 ② 海陆位置
③ 地形状况 ④植被覆盖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吉林省冬季和夏季的平均日照时数相差仅5.2%, 但是平均气温相差40℃左右,与冬、
夏温差大无关的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昼夜温差 C.昼夜长短 D.季风环流
不对;
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 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 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 充足;
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 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 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成为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 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 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1)~(2)题。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总量高: 四川盆地太阳辐射总量低:
纬度因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 太阳高度角大; 海拔因素:青藏高原海拔高, 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小; 天气因素:青藏高原晴天多, 日照时间长; 大气透明度因素:青藏高原大 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好;
地形因素:盆地地形,水汽不 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 天气因素:多阴雨和大雾天气, 日照时间短,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强。
2.下列年份中在高纬度地区出
现极光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1957年
B.1975年
C.1985年
D.1995年
解析: 极光是太阳活动爆发时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两极地区稀薄大气摩擦 所形成的一种现象,因此太阳活动强烈时更易出现极光现象,由图中可以看出, 1957年左右太阳黑子数最多,是太阳活动极大年,最易出现极光现象。
黑子 ②太阳活动强弱的重要标志;
光球层 ②激烈天气现象增多;

06 太阳辐射-高考地理倒计时100天小专题100例

06 太阳辐射-高考地理倒计时100天小专题100例

高考地理小专题——太阳辐射典型例题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材料二:中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图(1)由材料一分析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2)由材料二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分布的规律。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列举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有西北内向陆东南沿海递减,青藏高原等最丰富,四川盆地贫乏。

(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地区丰富,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贫乏)(3)纬度、海拔、天气状况(任回答其中两点即可)典型例题二:该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

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8分)(1)据图简述我国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

(2分)(2)请分别指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强和最弱的地区,并分析影响这两地区太阳辐射差异的因素。

(6分)参考答案:(1)总体上是从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多。

(2分)(2)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1分);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区四川盆地(1分)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2分至少两点)②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有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2分包括地形和天气状况)典型例题三: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有纬度因素(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少)、地势高低、天气状况等等,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甲地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值中心的原因。

(2)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原因。

(任选其一回答,回答两个默认第一个)(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1)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③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太阳辐射》测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太阳辐射》测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太阳辐射》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荒漠地区在8月份阴天条件下的辐射量日变化观测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太阳辐射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若在该地8月份天气晴好条件下进行观测,则()A.①曲线将变得更为平滑B.①曲线最大值出现的时刻将提前C.②曲线日变化幅度减小D.各曲线在图中的位置将整体上移下图示意某地太阳总辐射量与地面反射量的逐日变化多年平均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最可能位于()A.南半球中纬B.南半球高纬C.北半球中纬D.北半球高纬4.图示地区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是()A.1月B.2月C.7月D.8月5.与其他月份相比,该地2月份()A.晴朗天气少B.阳光强度大C.地面积雪多D.白昼时间长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太阳辐射能的整体空间分布规律是()A.从西南向东北递减B.从东南向西北递增C.从低纬向高纬递减D.从沿海向内陆递减7.珠海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比较普遍,这主要得益于()A.纬度较低B.海拔较低C.晴朗天气多D.光照时间长未来五年,陕西省将加速太阳能等优势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下图为陕西省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单位∶兆/米2·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陕西省太阳能资源北部较南部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条件9.制约洛川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A.建设成本较高B.太阳能较贫乏C.交通条件有限D.劳动力资源匮乏太阳常数是指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图示意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A.由赤道向极地递减B.依据纬度间距等量变化C.低纬度地区辐射弱D.极地辐射量接近太阳常数11.影响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厚度B.太阳活动C.距日远近D.纬度差异12.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可能()A.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B.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地貌形态C.引起大气电离层中的电磁扰动D.影响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三地理总复习课件 太阳辐射

高三地理总复习课件 太阳辐射

天文辐射是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下表是
例题 “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
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变化情况表”。
日期 3月21日
90° N
0
70°N
50° N
316 593
30° N
799
0° 30°S 50°S 70°S 90°S 923 799 593 316 0
6月22日 1110 1043 1020 1005 814 450 170 0
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90° N
70°N
50° N
0 316 593
1110 1043 1020
0 312 586
0
0 181
30° N 799
1005 789 480
0° 30°S 50°S 70°S 90°S
923 799 593 316 0
814 450 170 0
0
9月23日 0 312 586 789 912 789 586 312 0
12月22日 0
0 181 480 869 1073 1089 1114 1185
⑶北极与南极天文辐射量最大值不同,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 极昼期长短不同
B. 极地冷高压强度不同
C. 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D. 日地距离不同
0
9月23日 0 312 586 789 912 789 586 312 0
12月22日 0
0 181 480 869 1073 1089 1114 1185
⑵ 50°N天文辐射量最小值出现在12月22日,原因是
A. 该地处于极夜期
B. 受极地冷高压的影响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与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与跟踪练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与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与跟踪练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与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与跟踪练一、知识讲解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1)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不相同。

如下图所示:(2)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3.正确描述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描述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时、空两个方面:从时间上一般分析其冬、夏季的差异;从空间上一般描述其“从……向……递减(或递增)”、“哪个地区多,哪个地区少”,如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时间上,大部分地区夏半年多于冬半年;空间上,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二、例题分析下图是世界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是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值大约是________。

它大于B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A、B的纬度值应为37°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较大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从纬度(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地势高低等方面分析。

青藏高原地势高而且空气稀薄、云量少,从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撒哈拉沙漠降水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

高考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易考知识点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3、太阳辐射能的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生长离不开太阳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源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二、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外部结构的分层由里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2、太阳活动:黑子(温度比其他区域低)、耀斑、日珥和太阳风(光球层、周期11年)(色球层)(日冕层)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扰动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美丽的极光;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有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0°经线:穿过的点:伦敦、直布罗陀海峡东侧、几内亚湾。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0°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穿过的点:摩尔曼斯克港、土耳其海峡东侧、开罗(尼罗河)。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东侧)、莫斯科(30°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

东经60°:穿过的点:乌拉尔山脉、咸海、霍尔木兹海峡东侧。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郎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东经90°:穿过的点:叶尼塞河、阿尔泰山、恒河三角洲。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高中地理 高微主题知识整合与训练4——太阳辐射

高中地理 高微主题知识整合与训练4——太阳辐射

高2021届地理微主题知识整合与训练4——太阳辐射【知识整合】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但尚有诸多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使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

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如赤道地区被赤道低压带控制,多对流雨,而副热带地区被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要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各有不同。

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较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辽宁省许多大型企业加大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光伏发电的投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下图为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

(1)分别指出辽宁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

(2)说明甲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3)分析乙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l)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一轮复习微专题——太阳辐射(共20张PPT)

一轮复习微专题——太阳辐射(共20张PPT)
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贫乏的原因
问: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 藏族小女孩
问题:说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原因(8分)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 大气中尘埃含量较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
量多;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
审题的重要性
C.天气状况
【小题2】A
D.地势的高低
答案解析
• 解析: 【小题1】由两图比较可知到达甲、乙两地上空的太阳 辐射是相同的,而且在太阳光传输过程中波长是不变的, 实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状况则是甲地大于乙地,也表 明单位时间内乙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比甲地少。
• 【小题2】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时还要受到光 照时间的长短、天气、地势等因素的影响,而与太阳光 到达地面的时间无关,因为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大。
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
成:
【小题1】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
因素是
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
C.太阳高度
D.通过的大气路径
2、下图为“各月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 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量最1)大图值中出信现息在显示900,S 1(月纬份度太)阳,辐主射 要原因是 南极点1月。份均为白昼,日照时数多
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受西风带影响,多阴雨天气,
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重点归纳
归纳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 思:从日照强度和日照时数的因素考虑 • 1.太阳高度角:与纬度位置和季节变化有关; • 2.昼夜长短:昼长时间长,日照时数多,获得的
太阳辐射多。与季节变化有关 •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差,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到达甲、乙两地上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一定不同

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学案 太阳辐射

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学案 太阳辐射

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学案太阳辐射【知识点】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获得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周长因素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太阳辐射越多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大气层越薄,透明度越高,日照时数越长,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少,太阳辐射越强,如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烈天气因素晴天云少,大气削弱作用弱,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多;阴雨天相反大气通透度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大气透明度低,太阳辐射弱穿过大气层的路程穿过大气层的路程短,太阳辐射强;穿过大气层的路程长,太阳辐射弱坡向阳坡太阳辐射强于阴坡【习题】下图示意不同天气条件下,祁连山某冰川区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的比值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与阴天相比,该比值晴天低的主要原因是晴天()A.冰川积雪消融量大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C.冰川积雪消融量小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2.该比值7、8月最低的根本原因是()A.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降水量大,云层厚度较大C.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D.风力强劲,积雪不易保留3.随着气候变暖,该比值的变化趋势是()A.阴天增大,晴天减小B.阴天和晴天都增大C.阴天减小,晴天增大D.阴天和晴天都减小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完成4~5题。

4.仅从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考虑,最有利于太阳能开发的地区是()A.甲——青藏高原B.乙——塔里木盆地C.丙——长江中下游平原D.丁——四川盆地5.太阳的主要成分是()A.氢和氮B.氧和氦C.氨和氧D.氢和氦在亚洲户外用品展上,某企业的一款太阳能烧烤炉吸引了众人围观。

太阳能烧烤炉是利用反射板反射太阳光集热,将管内食物烤熟的一种装置,它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新方式。

据此完成6~7题。

6.仅考虑太阳辐射,销售太阳能烧烤炉理论上最不适合选择在()A.拉萨B.海口C.成都D.呼和浩特7.关于人类对太阳辐射的利用,说法合理的是()A.太阳辐射为人类直接提供光热资源B.太阳能清洁且能量集中,利于开发C.人类开发利用的潮汐能是由太阳辐射产生的D.人们大量使用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与太阳辐射无关下图示意某平原站点测量的2006—2008年近地面太阳短波辐射的变化。

高考专题复习——太阳辐射(1)讲义

高考专题复习——太阳辐射(1)讲义
图中四条反映太阳辐射量的曲线中,1月的曲线变化最大,说明此季节该地坡向对 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而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 A )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据图可知,地形坡度为10°时,a点数值大于1,说明在一定条件下a点数值与地 形坡度呈正相关,故地形坡度增大到15°时,a点数值将增大。
(3)该地在下列坡度中,a 点的数值达到最大的是( C ) A. 10° B. 30° C. 50° D. 70°
2. 我国广州某校地理小组,在不同时间对当地各朝向楼房外墙面接受太阳辐射热
量情况进行测定。据此回答(1)~(2)题。 (1).下表数据为1月份各朝向外墙面太阳辐射热日总量值,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表示朝南墙面的数码是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
日照 时数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 一般地势高的高 昼极夜现象,极圈 原日照时数多于 以外地区夏季日照 地势低的盆地 时数多于冬季
多阴雨天气的地 区,日照时数少, 多晴朗天气的地 区,日照时数多
年太阳辐 射总量
地势高,大气稀 纬度低,正午太阳 薄,透明度高, 高度角大,获得太 固体杂质、水汽 阳辐射多 少
B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四幅图是该地理小组根据实测数值,经计算后绘制出的太阳辐射热日 总量变化图(数值单位:KJ/m2· 日),能正确表示7月份各朝向墙面日总量变化 情况的是( A )
五、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1.大气上界上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 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 反射太阳辐射量。回答10-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太阳辐射与太阳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太阳辐射与太阳能
夏季受极锋影响,故多云雾,风暴频繁,削弱了辐射的力度。
一、太阳辐射
7.中国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精讲精评
总体特征:
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课堂拓展】——中国太阳辐射的分布
①丰富区:
在南疆、陇西、青藏高原大部分和内蒙古高原西 部、其中青藏高原为高值中心:
一、太阳辐射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精讲精评
H
高温
H
H H
高压
1 He+能量
太阳寿命: 按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²)计算,太阳寿命
为100亿年,目前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50 亿年。
一、太阳辐射
3.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
精讲精评
一、太阳辐射
4.影响:
(1)直接或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能源: (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间接)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太阳能。
精讲精评
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
家庭屋顶安装的太阳能系统,将吸收的太阳 能转化为热能。
柴达木盆地中的太阳能光发电站
太阳能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方阵 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世界上有很多国 家都建设了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电站。
【课堂拓展】—— 煤炭的形成
(1)植物残骸的沉积 煤炭的形成始于植物残骸的沉积。在地球的古代,
值区,描述其整体变化、地区差异等。
(4)析成因。 ①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有关。 ②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 ③等值线的闭合与地势高低(如山地、盆地)、山脉走向(如迎风坡、背风坡)等有关。 ④等值线的疏密更多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太阳辐射的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太阳辐射的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

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

太阳能:核聚变反应。

(2)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

春分、秋分时测太阳常数最佳。

(3)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②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J-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是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能量来源。

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纬度地势天气日照时数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年太阳辐射总量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2.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越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0S 南极点1月份均为白昼,日照时数多;6月(或7月) (2)低纬(或赤道)高纬(或两极) (3)从3月和9月向其它月份递减 。 (4)相反 (1分) (5)热带雨林,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因雨量多所以生长的植物品种也多,亚寒带针叶林 是位于亚寒带,气候较寒冷与干燥,雨量也少,所以能生长的多以针叶植物为主
高考真题对接:1.(2009· 安徽文综)下图表示“27°N某地 坡向 (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 响”,纵坐标表示该地 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 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 素)。完 成(1)~(2)题。
(1)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例.下图是M、N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
7.M地最可能位于( A ) A.赤道 B.回归线 C.极圈 D.极点
8.N地五月一日时昼夜状况是( C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极昼 D.极夜
9.5~7月间,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M地多, 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太阳高度角 B.昼夜长短 C.天气状况 D.地面状况
图中四条反映太阳辐射量的曲线中,1月的曲线变化最大,说明此季节该地坡向对 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而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 A )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据图可知,地形坡度为10°时,a点数值大于1,说明在一定条件下a点数值与地 形坡度呈正相关,故地形坡度增大到15°时,a点数值将增大。
二、几种辐射的关系——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红外区
紫 外 区
画出大气辐射示意图
可 大气辐射 见 光 为 可见光:0.4——0.76微米 主 波长: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经济发达地区不但缺少常规能源,也较少像太阳能
③我国太阳能最贫乏地区是经济最 ④由于太阳能分散,利用技术难度
大,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常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某校地理小组,根据当地各朝向楼房外墙面接受太阳辐射热量
实测值,计算出一月和七月的日照总量,并绘出下图(图中等值线
由内至外依次为:4 186、8 372、12 558、16 744、18 837)。结 合图中信息回答(1)~(3)题。 (1)该地的地理位置最有 可能是 ( C) A.悉尼 B.布宜诺斯艾利斯 C.广州 D.基多 墙面获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取 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太阳 光线与墙面夹角的大小。
3.下图是“我国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量分布 图”,读图完成(1)
~(2)题。 (1)图
中太阳辐射丰富区丰富 的共同原因有 ①纬度低 上空臭氧少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 C) ④ ②海拔较高
③云量少,晴天多
(2)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 意义非凡,关于我国太阳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①我国太阳能丰富区与经济发达区不一致 这样的新能源 发达的地区 能源 ②我国
地 面 吸 收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增温

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例: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6题。
3.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将导致 D A.A减少 B.B1增加 C.C增加 D.D增加 4.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 D A.A增加 B.B1增加 C.B增加 D.E增加 5.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D A.A B.B和Bl C. C D.D 6.晚秋至第二年的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与其有关的是 A A.A B.B C.Bl D.D
(1)成都和昆明的日照时数分别约为多少? (2)试分析昆明与贵阳的日照时数差异及其原因。 (3)我国西北地区的日照时数比东南部________,西北地区应 如何充分利用日照资源发展特色农业?
答案:(1)1 200小时 2 400小时 (2)昆明的日照时数比贵阳长得多。昆明与贵阳的纬度位置大体相当, 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冬季贵阳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多阴雨天 气,而昆明多晴天,所以昆明的日照时数比贵阳长。 (3)长 西北地区日照时间长,植物光合作用强,且昼夜温差大,有 利于植物糖分的积累。所以西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瓜、 果等特色农业
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影响因素:
纬度:
天气: 地形:
正午太阳高度(最主要) 昼夜长短
低纬---高纬
沿海---内陆
晴天与阴雨降水(云层)
迎风坡---背风坡
大气密度 大气厚度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 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少。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 阳辐射强的 一个因素(阳光通过的大气路程短)。
昼长 地势越高昼越长 坡向:迎风坡与背风坡,向阳坡与背阴坡
2.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
典型例题:13.读“一年内太阳辐射的纬度分 布示意”图,回答:
( 1 ) 1 月份,太阳辐射量最大的纬度是________; 900N 上,太阳辐射量最大的月份是_________。 ( 2 )全球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_递减。
( 3 )赤道上太阳辐射的时间分布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南北半球相应纬度上太阳辐射随月份变化的规律大致 ________(相同、相反)。 ( 5 )热带雨林地区的生物量是2千克/米²年,亚寒带针叶林带是 · 0.84千克/米²年,结合上图分析原因。 ·
六、太阳能-----能源的优缺点: 1、优势: 清洁、可再生、能量总量大
能量分散、不稳定(受天气影响);开发技 2、缺点: 术要求高,建设电站占地广、 投资大。
3、地位: 4.太阳能利用
地球能量源泉
(1)直接利用: ①光热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 ②太阳能发电; ③光化学作用,利用太阳辐射能分解水制氢。
3.世界分布:
1.区分概念:太阳常数、太阳辐射总量、地面获得的 600 太阳辐射
300
低纬向高纬递减
00 300
600
3.世界分布: ①最高: 原因: 撒哈拉沙漠(西亚和北非)
气候因素:热 带沙漠气候,降 水少,云量少, 光照强 纬度因素:纬 度较低,平均正 午太阳高度较大 青藏高原
②年等太阳辐射线 含义:一年中太阳辐射量相等的点的连线
高考地理系列复习
一、概念:1.电磁波——三大波段
2.区分(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太阳常数、太阳辐射总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例:下图是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示 读图并回答1~2题。
1.“温室效应”会使 C [ ] A.A部分增大 B.B部分缩小 C.C部分增大 D.C部分缩小 2.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并向大气排放,则会使 [B ] A.A部分增大 B.A部分缩小 C.B部分增大 D.C部分缩小
晴天多,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多
小结: 考查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时,同纬 度比较可以考虑天气状况或地势高低的影响; 不同纬度可以考虑太阳高度角或白昼长短的 影响;季节差异时要重点考虑太阳高度角或 白昼长短的影响。 对某一地点的太阳辐射强弱进行分析时要 综合考虑纬度(影响太阳高度大小)、地势、 天气状况(晴天与阴天状况)。 太阳辐射总量不仅要考虑太阳高度,还要 考虑日照时间长短,以及太阳光线与墙体的 夹角
D 10.图中曲线中( )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11.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 C A.云量厚度 B.地势高低 C.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12.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的原因( ) B A.云量增加 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 D.人口增加


高频考点巧突破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1.(2010年岳阳模拟)下图是世界太阳总辐射 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频考点巧突破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是________和 ________,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值大约是________。它大于B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 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A、B的纬度值应为37°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较 大的原因是什么?
(3)该地在下列坡度中,a 点的数值达到最大的是( C ) A. 10° B. 30° C. 50° D. 70°
2. 我国广州某校地理小组,在不同时间对当地各朝向楼房外墙面接受太阳辐射热
量情况进行测定。据此回答(1)~(2)题。 (1).下表数据为1月份各朝向外墙面太阳辐射热日总量值,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表示朝南墙面的数码是
(3)、局部地区
①台湾 ②雅鲁藏布江谷地 ③海南岛
描述台湾太阳 辐射总量空间 分布规律,并 分析成因?
大致由西南部向 东北部递减 ,东 部比西部少。
(天气因素)东岸位 于夏季风的迎风岸, 加上地形的影响,东 岸多阴雨;而西岸位 于背风坡,多晴天。 (纬度因素)南部纬 度较低。
例14
B
C
( 真题对接)日照时数是指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太阳直接 照射到地面上的实际日照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读“我国 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