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力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弹塑性力学
毕继红
第一章 绪论
1.1 1.2 1.3 1.4 1.5 1.6 弹性和塑性 弹塑性力学的主要内容 基本实验资料 弹塑性力学的发展史 简化模型 下标记号法和求和约定
Tianjin University
1.1 弹性和塑性
弹性:受荷载作用后发生变形,卸载后恢复原状的 性质; 弹性变形:可以恢复的变形。 ………………………………………………………
1.2 弹塑性力学的主要任务
弹性变形的特点: (1)应力与应变是一、一对应; (2)应力与应变是线性关系。
……………………………………………………… 塑性变形的特点: (1)塑性变形与应力不是一、一对应; 塑性变形不仅与当前的应力状态有关,而且与加载的 历史有关; (2)进入塑性状态后,应力与应变间是非线性关系。
继续研究塑性本构关系 之后,分为两大分支: 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
1.5 简化模型
简化模型的特点: (1)比较真实地反映材料的真实特性; (2)便于计算及理论研究。 根据有无明显的屈服阶段,分为两大类: 理想塑性模型 强化模型
1.5 简化模型
1.理想塑性材料
E s s s sgn 理想弹塑性模型
1.2 弹塑性力学的主要任务
研究对象:韧性金属材料 研究内容: (1) 应力与应变的本构关系 包括弹性本构、塑性本构; 单向应力状态、复杂应力状态 (2)荷载作用下结构内任一点的应力和变形 弹性状态: 给定荷载 求任一点的应力及应变
确定弹塑性区分界线 给定荷载 弹塑性状态: 求任一点的应力及应变
1.5 简化模型
1.6 下标记号法和求和约定
1.下标记号法
一阶张量:3个独立量组成的集合
x
(u
y v
z w)
xi ui
x1
(u1
x2 u2
x3 u3 )
1.6 下标记号法和求和约定
a11 a12 a13 二阶张量:9个独立量组成的集合 a a a a 22 23 ij 21 a31 a32 a33 11 12 13 11 12 13 ; 22 23 ij 23 ij 21 21 22 31 32 33 31 32 33
塑性:荷载较大时,卸载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塑性变形:不随应力消失而恢复的变形。 (残余变形)
Tianjin University
1.1 弹性和塑性
弹性力学:研究弹性阶段的力学问题; 塑性力学:研究弹塑性阶段及塑性阶段的力学问题。 ……………………………………………… 弹塑性力学:研究结构从弹性阶段过渡到弹塑性阶 段,直到最后被破坏的整个发展过程 的力学问题。 工程弹塑性力学
1.4 弹塑性力学发展史
1.弹性力学发展史 古代弓箭的例子 共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初期):1678年,虎克定律; 第二时期: 十七世纪末,只要研究梁; 1822年-1828年,法国柯西提出了应力、应变概念 ,建立了弹性力学三大方程;
1.4 弹塑性力学发展史
第三时期:广泛用于解决工程问题 1855年,法国圣维南发表了关于柱体扭转和弯曲 的论文; 1881年,德国赫兹解决了两弹性体局部接触问题 ; 1898年,德国基尔施发现了圆孔处的应力集中问 题; ……………………………………. 建立了能量原理,发展了许多实用的计算方法。
(2)线性强化刚塑性模型
s E1 sgn
1.5 简化模型
(2)线性强化刚塑性模型
B sgn
0 n 1 n0 B n 1 B
n
1.5 简化模型
理想弹塑性模型 理想塑性模型 理想刚塑性模型 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 强化模型 线性强化刚塑性模型 幂强化模型
d E1 , 强化模量 d D : 后继屈服应力
e p
颈缩阶段:EF。
1.3 基本实验资料
2. 压缩试验 (1)压缩与拉伸 曲线基本一致; (2)Bauschinger 效应: 具有强化性质 的材料,经拉伸 进入强化阶段后 再卸载,反向屈 服应力会降低。
1.3 基本实验资料
1.6 下标记号法和求和约定
a ii a 11 a a 33 ;
2 2 2 22 2
a a
2
ii
11
a22 a 33

2
用于含有导数项
ai a1 a2 a3 ai ,i xi x1 x2 x3
ij, j
ai , jj
ij x j
s sgn
理想刚塑性模型
1.5 简化模型
2.强化模型
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 线性强化刚塑性模型 幂强化模型
1.5 简化模型
(1)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
E wk.baidu.com s s E1 S sgn
s
1.5 简化模型

i1 i 2 i 3 x1 x2 x3
2 ai 2 ai 2 ai 2 ai 2 2 2 x j x j x1 x2 x3
1.6 下标记号法和求和约定
同一项中不重复出现的下标称为自由标号,可取 1、2、3中任一值。
yi cij x j
1.2 弹塑性力学的主要任务
基本假设: (1)均匀连续假设; (2)无初应力; (3)不考虑蠕变; (4)常温; (5)缓慢变形; (6)小变形
1.3 基本实验资料
1.简单拉伸实验 弹性段:OA+AB; 屈服阶段:BC;
P :比例极限
s :屈服极限
1.3 基本实验资料
强化阶段:CDE;
1.6 下标记号法和求和约定
aijb j aijb j ai1b1 ai 2b2 ai 3b3
j 1 3
aijbi c j aijbi c j
i 1 j 1 3
3
3
(ai1bi c1 ai 2bi c2 ai 3bi c3 )
i 1
(a11b1c1 a21b2 c1 a31b3c1 ) (a12b1c2 a22b2 c2 a32b3c2 ) (a13b1c3 a23b2 c3 a33b3c3 )
1.4 弹塑性力学发展史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发展了一些边缘学 科:
非线性板壳理论 热弹性力学 力学 气动弹性力学、水弹性 磁弹性力学
1.4 弹塑性力学发展史
2.塑性力学发展史 1864年,Tresca提出了最大剪应力屈服准则, 二十世纪初,证实了此准则; 1904年及1913年,Huber和Mises提出了Mises屈 服准则; 1923年,Nadai研究了柱体扭转; 1950年,开始研究塑性本构关系;
3.静水压力试验
V V0
:体积应变
p p (1 ) K K1 K : 体积模量, K1:派生模量
1.3 基本实验资料
p 0, K1 结论: p ( 1) K 体积应变与静水压力间 是线性关系; (2)体积应变是完全弹性 的 静水压力不产生塑性变 形,且对屈服无影响。
1.6 下标记号法和求和约定
2.求和约定 在一项中,有一个下标出现两次,则对 此下标从1至3求和,并限定同一项中不能有 同一下标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
ai bi ai bi a1b1 a2b2 a3b3
i 1
3
aii aii a11 a22 a33
i 1
3
yi ci1 x1 ci 2 x2 ci 3 x3 y1 c11 x1 c12 x2 c13 x3 y2 c21 x1 c22 x2 c23 x3 y c x c x c x 3 31 1 32 2 33 3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