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草麻黄[1]1

合集下载

解表药之麻黄——用药经验分享:发汗平喘宜麻黄,利尿消肿功效强;外感风寒身无汗,痹痛咳喘水肿良

解表药之麻黄——用药经验分享:发汗平喘宜麻黄,利尿消肿功效强;外感风寒身无汗,痹痛咳喘水肿良

解表药之麻黄——用药经验分享:发汗平喘宜麻黄,利尿消肿功效强;外感风寒身无汗,痹痛咳喘水肿良欢迎阅读,收藏并转发,文末有福利,不能错过!麻黄【性用概要】又名龙沙、卑相、卑盐、狗骨。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茎枝,其味辛、微苦,性温。

入肺、膀胱经。

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因麻黄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故为治疗感冒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壅闭之气喘咳嗽的常用要药。

由于麻黄既可宣肺开腠发汗,又能温化膀胱行水利尿,故常用于治疗兼有表证的水肿或水肿腰以上为甚者。

凡体虚多汗、肺虚咳喘者忌用。

用法:水煎服,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炙用。

用量:6~9克,大剂最可用至20克。

【临证配用】麻黄-桂枝麻黄善宣卫气散表寒,桂枝善入营分而温通血脉。

两药配伍,既入卫又入营,发汗之力尤胜。

《本草正义》谓:“麻黄与桂枝并行,乃为散寒之用,若不与桂枝同行,即不专主散寒发汗矣。

”二者相配,既发营中之汗,又发卫中之汗。

故凡邪气在表而致腠理郁闭、营阴郁滞之表实无汗、恶寒发热、身痛腰痛者,用之每有佳效。

方如麻黄汤。

麻黄-杏仁麻黄宣肺平喘,杏仁肃降肺气,一宣一降,使肺气恢复其宣降之常,相配有散寒止咳平喘之效,常用于治疗风寒等邪气犯肺之咳嗽、气喘等证。

《本草思辨录》谓:伤寒发汗,以麻黄为主,杏仁为辅;治喘以杏仁为主。

麻黄为辅,故二物并用,其效始捷。

”对痰热蕴肺之喘促,则宜与桑皮、黄芩等清肺之品。

用方如三拗汤、定喘汤等。

麻黄-生石膏麻黄辛温,石膏辛寒,如辛凉大于辛温,则为辛凉发散重剂。

既能解表,兼可清里,《本经疏证》谓:“麻黄得石膏则发散不猛。

故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郁而化热,发热无汗烦躁不安者,方如大青龙汤。

因麻黄又能宣肺平喘,石膏善清泄肺热。

二者配伍,寒热同用,既能宣泄肺热。

发越水气,又无过热过寒之弊。

取《内经》“火郁发之”之义。

常用于治疗热邪壅肺,肺气郁闭之咳嗽、喘促等症,方如麻杏石甘汤。

对于风热犯肺,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职所致的水肿实证,亦有佳效。

《神农本草经》:麻黄

《神农本草经》:麻黄

《神农本草经》:麻黄麻黄,又称麻黄树,是中医药理中备受推崇的一味草药。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草药学著作,对麻黄的记载详实,使得麻黄这一中草药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神农本草经》中摘录相关内容,介绍麻黄的起源、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揭示其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麻黄的起源《神农本草经》中关于麻黄的记载如下:"黄麻也,神农之苗裔也。

"这句话揭示了麻黄的起源。

据认为,"黄麻"即指的是麻黄。

关于神农氏,传说是远古时期的医学领袖,他通过实践和总结创造了丰富的医药知识,这些知识被整理成了《神农本草经》,成为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草药学著作。

麻黄作为神农氏的苗裔,得到了广泛的采集和研究。

二、麻黄的药理作用麻黄具有温阳宣通、解表发汗、止咳平喘等特点。

《神农本草经》中对麻黄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其解表发汗的功能。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者,主恶寒发栗,无汗"。

这意味着麻黄可以用于寒邪引起的恶寒发抖、无汗等症状。

此外,麻黄还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等疾病。

三、麻黄的临床应用麻黄作为中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神农本草经》中对麻黄的临床应用进行了一一列举。

比如,可以与桂枝、附子等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恶寒等症状;还可以与苏子、杏仁等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等症状。

麻黄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解表药、温阳药、散寒药等多个药物类别。

四、麻黄与中医理论的关联《神农本草经》中麻黄的记载不仅介绍了麻黄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还融入了中医理论。

麻黄的发汗作用与中医的辨证论治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外感邪气入侵人体,会使体内的阴阳失衡,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而麻黄的发汗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排除邪气,从而恢复阴阳平衡。

这与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相契合,也是麻黄得到广泛应用的理论依据。

五、麻黄的安全性与副作用麻黄作为一味中草药,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是安全的。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麻黄的鉴别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麻黄的鉴别

【性状鉴别】 草⿇黄 ① 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mm~2mm.有的带少量棕⾊⽊质茎。

② 表⾯淡绿⾊⾄黄绿⾊,有细纵脊。

③ 节明显,节间长2cm~6cm. ④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mm~4mm,裂⽚2(稀3),锐三⾓形,先端灰⽩⾊,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

⑤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略呈纤维性,周边黄绿⾊,髓部红棕⾊。

⑥ ⽓微⾹,味涩、微苦。

⽊贼⿇黄 ① 较多分枝,直径1mm~1.5mm,⽆粗糙感。

② 节间上1.5cm~3cm,膜质鳞叶长1mm~2mm,裂⽚2(稀3),上部为短三⾓形,灰⽩⾊,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棕⿊⾊。

中⿇黄 ① 多分枝,直径1.5mm~3mm,有粗糙感。

② 节间长2cm~6cm. ③ 膜质鳞叶长2mm~3mm,裂⽚3(稀2),先端锐尖、断⾯髓部考试,⼤站收集呈三⾓状圆形。

以⼲燥,茎粗、淡绿⾊,内⼼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显微鉴别】 ⿇黄茎横切⾯为类圆形⽽稍扁,边缘有棱线⽽呈波状凸凹。

① 表⽪细胞类⽅形,外壁厚,被较厚的⾓质层,两棱线间有下陷⽓孔,保卫细胞壁⽊化。

② 棱线处有⾮⽊化的下⽪纤维束。

③ ⽪层似叶⾁组织,含叶绿体,有纤维束散在,幼枝外韧维管束8~10个,⽼枝产⽣束间形成层,但外侧为薄壁细胞。

④ 韧⽪部狭⼩,其外有新⽉形纤维束。

⑤ 形成层环类圆形。

⑥ ⽊质部连接成环,呈三⾓形,细胞全部⽊化。

⑦ 髓部薄壁细胞常含棕红⾊块状物,可见少数环髓纤维。

本品表⽪、⽪层细胞及纤维壁均有细⼩草酸钙⽅晶或砂晶。

⽊贼⿇黄茎横切⾯:维管束8~10个。

形成层类圆形。

⽆环髓纤维。

中⿇黄茎横切⾯:维管束12~15个。

形成层环类三⾓形。

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草⿇黄粉末:棕⾊或绿⾊。

① 表⽪组织碎⽚甚多,细胞呈长⽅形,含颗粒状晶体,⽓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质层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

② 纤维多⽽壁厚,⽊化或⾮⽊化,狭长,胞腔狭⼩,常不明显,附有细⼩众多的砂晶和⽅晶。

麻黄的介绍中药

麻黄的介绍中药

麻黄的介绍中药麻黄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什么是麻黄?麻黄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麻黄的资料,欢迎阅读。

麻黄的介绍麻黄麻黄,中药名。

为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

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与中麻黄,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

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

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故易于采收。

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

老人、体虚及小儿宜用炙麻黄。

本品为常用中药。

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麻黄、中麻黄的干燥茎枝。

均为野生。

别名:狗骨、龙沙、卑相、卑盐。

产地:主产于山西、内蒙、甘肃、新疆、河北等地。

植物形态:草麻黄:草本状小灌木,高20~40厘米。

本质茎匍匐土中,或稍露地外。

绿色枝膜质鞘状,包于茎节上,下部1/3~2/3合生,上部二裂,裂片锐三角形。

花单性异株,雄株花常3~5朵集成复穗状花序,稀单生,雌球花多单生于枝端,雌花二朵;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内有种子两枚。

采收加工:立秋后霜降以前采收。

太早则质嫩茎空,麻黄硷含量小,受霜冻则色变红,暴晒过久,色发黄。

均影响疗效。

性状鉴别:草麻黄:细长圆柱形,有的带棕色木质茎。

草质茎少分枝,黄绿色,节间有细纵棱线,节上有细小鳞片,2~3片,基部联合呈筒状,茎质脆,易折断,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内心红黄色(俗称玫瑰心,为麻黄主要成分),微有香气,味苦涩。

以身干茎粗,淡绿色,断时有粉尘飞出,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L-麻黄硷、伪麻黄硷、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发汗、平喘、利水。

1、发汗。

仅在人加热时能增加其发汗量,动物实验尚未证实本品单独应用时有发汗效应。

2、解热。

麻黄发挥油及其主要成分松油醇,对正常小白鼠均有降温作用。

药植物简答

药植物简答

1、简述金银花的性状鉴别要点。

1)花蕾呈棒棰状,略弯曲,长2-3厘米,上部直径约3毫米,下部直径约1.5毫米。

2)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久贮色深),密被毛茸。

3)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花冠筒上部稍开裂成二唇状,雄蕊5,附于于筒壁,子房无毛。

4)气清香,味淡,微苦。

2、简述红花的性状鉴别要点。

1)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2)花冠红黄色或红色3)雄蕊5,花药聚合呈筒状4)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花浸水中,水染成金黄色3、简述川贝的性状鉴别要点。

松贝类圆锥形或近心脏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怀中抱月”),底部平。

青贝类扁球形或圆锥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裂。

炉贝呈长圆锥形,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棕色斑点“虎皮斑”,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底部稍尖或较钝。

4、简述鹿茸的性状鉴别要点。

花鹿茸:圆柱状分枝,具1个分枝者称“二杠”,主枝称“大挺”,离锯口1CM分出侧枝称“门庄”具2个分枝者称“三岔”。

马鹿茸: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1个者称“单门”;2个者称“莲花”3个者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

5、简述牛黄(胆黄)的性状鉴别要点。

胆黄①卵形、类球形、四方形,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②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乌金衣”③断面金黄色、有细密的同心层纹④气清香、味苦而后甜,入口清凉感、不粘牙。

⑤牛黄的水液可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6、简述朱砂的理化鉴别方法及其原理。

朱砂的理化鉴定方法为:朱砂粉末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的铜片上摩擦,铜片表面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银白色消失。

其原理为:答:HgS+2HCl →HgCl2+H2S↑HgCl2+Cu →CuCl2+Hg(银白色)答:无限花序,其开花的顺序是花轴下部依次向上开放或花序轴缩短,花由边缘向中心开放。

有限花序,它的特点与无限花序相反,开花的顺序是从上向下或从内向外开放。

麻黄----医学百科

麻黄----医学百科

麻黄----医学百科麻黄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麻黄 | 中药图典麻黄M á Hu án ɡ别名 色道麻、结力根[蒙古]、龙沙、卑相、卑盐、狗骨功效作用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蜜麻黄润肺止咳。

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英文名HERBA EPHEDRAE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毒性归经肺经、膀胱经药性温药味辛、苦麻黄为汉药或称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古时别名龙沙、卑相。

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采用部位为草质茎。

草麻黄草麻黄为小灌木,常呈草本状,茎高20~40厘米。

分枝较少,木质茎短小,匍匐状;小枝圆,对生或轮生,节间长2.5~6厘米,直径约2公厘。

麻黄 Mahuang目录•1基本信息•2别名大全•3品种考证•4化学研究•5药理研究•6药典标准•7中医经验•8各家论述•9药方选录•10药性歌诀•11药名由来•12参看基本信息[出处]《神农本草经》。

[中药材学名]Herbal Ephedrae。

【处方名】麻黄,策敦木【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基原】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Bge. 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炮制】麻黄:取原材料,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抖净灰屑,切段;或洗净后稍润,切段,干燥。

蜜麻黄: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段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黏手时,取出晾凉。

麻黄的功效作用和副作用_麻黄的副作用

麻黄的功效作用和副作用_麻黄的副作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麻黄的功效作用和副作用_麻黄的副作用麻黄,别名草麻黄,华麻黄,属草本植物。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其性温,味辛、微苦,那么大家知道麻黄有什么功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麻黄的属性简介麻黄,别名草麻黄,华麻黄,属草本植物。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其性温,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麻黄有三种,草麻黄、木贼麻黄、与中麻黄,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

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

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故易于采收,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

老人、体虚及小儿宜用炙麻黄。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蜜麻黄润肺止咳。

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等症的治疗。

1、平喘作用: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对于用药(如毛果芸香碱)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显着解挛作用,伪麻黄碱与麻黄碱的解痉作用相似,甲基麻黄碱可使支气管扩张。

2、镇咳作用:麻黄水溶液提取物对豚鼠气管机械刺激所致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约相当于磷酸可待因1/20的效果。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麻黄碱能使外周血管收缩,心收缩力加强,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伪麻黄碱的升压作用较弱。

4、发汗作用:大鼠口服水溶性提取物在75~300mg/kg 的范围内其足底部的水份散发(发汗)呈现剂量依赖性发汗作用。

5、对大脑,脑干与脊髓均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可引起失眠、不安和震颤。

此外,麻黄还有利尿、抗变态反应、抗炎、解热、抗病。

麻黄的副作用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头痛,眩晕、刺激胃,腹泻、焦虑,精神病、肾结石、震颤、口干、不规则或心跳节律,心脏的损害、高血压、烦躁不安;神经质睡眠问题、食欲下降、冲洗,出汗、排尿增加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危险似乎与先前存在的条件,如心脏病,血压高的人更多;心率紊乱;甲状腺疾病,低血糖,青光眼;焦虑,青光眼;嗜铬细胞瘤,糖尿病,肾脏疾病或肾石头,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史,前列腺肥大,脑供血不足和癫痫发作,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麻黄_麻黄的功效-功能主治

麻黄_麻黄的功效-功能主治

麻黄_麻黄的功效|功能主治麻黄《中国药典》:麻黄药材名称麻黄拼音M Hunɡ英文名HERBA EPHEDRAE别名色道麻、结力根[蒙古]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性状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

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

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

节间长1.5~3cm。

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鉴别(1)本品横切面:草麻黄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凸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

下皮纤维束位于脊线处,壁厚,非木化。

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

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

维管束外韧型,8~10 个。

形成层环类圆形。

木质部呈三角状。

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

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砂晶或方晶。

中麻黄维管束12~15个。

形成层环类三角形。

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木贼麻黄维管束8~10 个。

形成层环类圆形。

无环髓纤维。

(2)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 与稀盐酸1~2滴,煮沸2~3分钟,滤过。

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数滴使呈碱性,再加氯仿5ml,振摇提取。

草麻黄和木贼的区别

草麻黄和木贼的区别
,雄蕊为6个。
果实特点
草麻黄的果实为瘦果,形状为 扁平的长椭圆形,表面有纵棱
和横肋。
木贼的形态特征
直立植物
木贼是一种直立植物,高度一 般在30-300厘米之间。
叶片特点
木贼的叶片为条形或披针形, 颜色为深绿色,叶片表面没有 毛。
花朵特点
木贼的花序为轮伞状花序,花 朵为白色或淡黄色,花被片为6 个,雄蕊为3个。
草麻黄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在国外则分布在俄 罗斯、蒙古等国。
木贼的生长环境
木贼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河流、湖泊、沼泽等。它喜欢光线充足的环境,但不可以受到 暴晒。木贼能够承受一定的水淹,但不能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木贼在肥沃或贫瘠的土壤中均可以生长,但在肥沃的土壤中它 的长势会更好。
03
药用价值
草麻黄的药用价值
发汗散寒
草麻黄味辛、性微温,归 肺、膀胱经,具有发汗散 寒的作用,可用于风寒感 冒的治疗。
平喘止咳
草麻黄具有平喘止咳的功 效,可用于咳嗽、气喘等 症状的治疗。
利水消肿
草麻黄具有利水消肿的作 用,可用于水肿、小便不 利等病症的治疗。
木贼的药用价值
疏风散热
木贼味甘、性微温,归肺、肝经 ,具有疏风散热的作用,可用于 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等病症的治
疗。
明目退红
木贼具有明目退红的作用,可用于 治疗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等症状。
止血
木贼具有止血作用,可用于治疗便 血、血尿等症状。
草麻黄与木贼药用价值差异
01
草麻黄主要用于发汗散寒、平喘 止咳、利水消肿等病症的治疗, 而木贼则主要用于疏风散热、明 目退红、止血等病症的治疗。
02

中药知识必学:麻黄

中药知识必学:麻黄

中药知识必学:麻黄麻黄辛温归肺膀,发表镇咳平喘良感冒发热头身痛,痰饮咳嗽风肿瘴自然界有很多的物种都是很奇妙的,尤其是中草药,它们同一植株的很多部位在应用上有着千差万别的变化,有的是全株入药,有的是用根,有的是用叶,有的是用茎,有的是用果实,有的是用种子,有的是用花,也有的是用其中的一两个或几个部位等等。

有些中药是各个部位合并使用的,有些中药是分开使用的,有些中药是既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的,因为同一种中药,不同用药部位,功效不一样,有的甚至截然相反,麻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

本品气微香,味涩、微苦。

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麻黄药性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而麻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入药则为麻黄根,麻黄与麻黄根同出一源,均可治汗证。

然麻黄主发汗,以发散表邪为用,临床上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麻黄根主止汗,以敛肺固表为用,为止汗之专药,可内服、外用于各种虚汗。

对于此,民间还流传着一段传说:相传麻黄原来的名字叫做无叶草。

因为它茎枝细长,有节如竹,叶片退化,只有少数膜质鳞叶,所以人们将它称作无叶草。

用这种草治病,根和茎的作用不同。

其茎能够发汗,而根却用以止汗,虽同是一物,作用恰好相反,一旦混用,就会造成麻烦。

有个医生在治疗一个出虚汗病人时,混淆了“发汗用茎,止汗用根”的原则。

竟让病人服用了大量的茎枝,结果虚汗未止,反而大汗淋漓,筋惕肉瞤,以致亡阳而毙命,惹出了很大的麻烦。

人们为了记住这一教训,便把无叶草改称为麻烦草,因为麻烦出在茎枝上,而茎色黄绿,故此后来改名麻黄。

▲麻黄根这个传说是让我们注意鉴别麻黄与麻黄根的功效,当然,麻黄的名称由来不是这样的,麻黄茎细长圆柱形而微扁,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若放置日久,则变为黄色。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麻黄及麻黄根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麻黄及麻黄根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麻黄及麻黄根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Schrenk et C. A. 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

原植物草麻黄又名川麻黄、华麻黄,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新疆、河南;中麻黄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木贼麻黄又名木麻黄、山麻黄,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

本品药材性状: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

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

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

节间长1.5~3cm。

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本品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抑制胃肠蠕动,抑制子宫收缩,抗疲劳,散瞳,利尿及缩尿,利胆,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快心率,升高血压,提高纤溶功能,抗凝血,降低尿毒症毒素,抑制氧自由基作用,对血糖有影响。

其它药用部位:麻黄根,为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药材性状呈圆柱形,略弯曲,长8~25cm,直径0.5~1.5cm。

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和支根痕。

中药药理学:解表第一药——麻黄

中药药理学:解表第一药——麻黄

中药药理学:解表第一药——麻黄麻黄属于麻黄草本科类小灌木植物,虽然看着时一株中空小草,但其却是我国发散风寒、解表的鼻祖药,并在数次抗击瘟疫、病毒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麻黄最初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后在医生张仲景手下得到极致的发挥,并在后市各种医术中成为各种复杂药方的基础药物,麻黄性温、微苦、味辛、入肺、膀胱经,在解表方面能起到关键性作用,且其会因炮制方法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作用,以下就其在解表方面的作用进行简单科普。

1.麻黄成分有哪些?分析麻黄成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草麻黄茎含1%~2%生物碱,其中麻黄碱成分大约占比40~90%,剩余的组成部分包括伪麻黄碱、麻黄次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l-去甲基麻黄碱、挥发油、儿茶鞣质等;木贼麻黄含1.15~1.75%生物碱,包括伪麻黄碱、麻黄碱,本品中还包括葡萄糖、纤维素、果胶、淀粉、菊粉、糊精、黄酮甙、鞣质等糖类化合物以及延胡索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酸等有机酸;矮麻黄含 1.15%生物碱,其中包括0.15%叶含蜡,主成分包括卅烷醇、廿九烷、廿九烷醇等。

2.麻黄代表方有哪些?麻黄代表方涉及多种方子,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以下三种:麻黄汤。

主要用于头身疼痛、恶寒发热、外感风寒、无汗而喘的患者,其作为发热解表的方剂,主要有桂枝、甘草、杏仁、麻黄组成,但又因不同患者有着不同的病症特征,因此在用该种方子来解表治疗时,需结合实际情况来应用,比如如果咳嗽痰多、喘急胸闷、表证不甚,应去掉桂枝,加入半夏、苏子,用于止咳、化痰、平喘;若是患者鼻塞流涕加重,应当加入辛夷、苍耳子,用于宣通鼻窍;若是患者夹湿邪、骨结酸痛,可加入薏苡仁、苍术来祛风除湿,若是患者口干、烦躁,可加入黄芩、石膏,用于清泻郁热。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由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为中药组成的汤剂。

它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它主要针对外寒内饮证,比如临床出现的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量多,干呕,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者身体疼痛,头面四肢浮肿,脉浮等症状。

麻黄的药性和功能主治是

麻黄的药性和功能主治是

麻黄的药性和功能主治是麻黄的概述麻黄(学名:Ephedra sinica Stapf)是一种中草药,属于麻黄科,是中国传统药材之一。

麻黄原产于中国北方地区,目前已广泛栽培和种植于中国各地。

麻黄的主要药用部分为其茎部,茎部干燥后可以被用作药材。

麻黄的药性特点1.味道苦而辛,性温2.具有发散、温阳、散寒的作用3.有一定的毒性,应用时需谨慎麻黄的功能主治麻黄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以下方面:1. 发散风寒麻黄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

麻黄能够通过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提高体温,从而帮助身体抵抗寒冷,缓解寒冷引起的不适。

2. 解表散寒麻黄可以解表散寒,对于寒性感冒、寒热错杂、头痛、发热、寒湿疾病等具有明显的疗效。

它能够通过发汗作用,促进阳气上升,帮助体内寒湿的排除,缓解相关症状。

3. 止咳化痰麻黄对于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通过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痰液的分泌和排出,减少痰液在呼吸道内的滞留,从而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

4. 温阳散寒麻黄能够温阳散寒,对于阳气不足、寒凝病症等有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通过增加体内的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寒冷引起的不适,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5. 利尿通淋麻黄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水肿、尿道感染等症状。

麻黄能够增加尿液的排出,从而减轻体内的水肿现象,并且对于尿道感染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注意事项麻黄虽然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不宜长期大量使用:麻黄具有一定的毒性,过量使用会导致中毒反应,甚至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2.孕妇和儿童谨慎使用:由于麻黄具有刺激性和一定的毒性,孕妇和儿童不宜使用或者谨慎使用。

3.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时服用:麻黄在一些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者减弱,应谨慎使用。

4.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或中药师:如果您打算使用麻黄,尤其是长期使用或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麻黄及其常见伪品性状鉴别

麻黄及其常见伪品性状鉴别

麻黄及其常见伪品性状鉴别【关键词】麻黄伪品性状鉴别麻黄Herba Ephedrae因其茎表面粗糙,具槽棱,干燥品为黄色,味麻辣而得名。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1]。

麻黄在世界分布共有67种,中国有15种及2变种1变型[2],我国药用麻黄的原植物为《中国药典》收载的3种麻黄的干燥地上草质茎,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3种麻黄分为: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和木贼麻黄Ephedra eguisetina Bunge。

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

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3]。

麻黄各种的麻黄碱含量有差别,同一种又随采收时间不同而变化[4]。

笔者在毛文山[5]和梁新松[6]对麻黄属内的各个种进行鉴别研究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和调研,继续讨论在性状上易与药用麻黄混淆的几种常见伪品,以便鉴别正伪,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1 正品[3]1.1 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支,直径1~2 mm。

有的带有少量棕色木质茎。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棕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长2~6 cm。

节上有膜质磷片,长3 ~4 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1.2 中麻黄多分支,直径1.5~3 mm,有粗糙感。

节上膜质鳞片长2~3 mm, 裂片3(稀2),先端尖锐。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1.3 木贼麻黄较多分支,直径1~1.5 mm,有粗糙感。

节上膜质鳞片1~2 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2 伪品2.1 木贼为木贼科植物木贼Equisetum arvense Linn.的地上干燥部分,多年生草本。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介绍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介绍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介绍麻黄,又叫草麻黄、华麻黄,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其性温,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对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一、麻黄的功效1、发汗解表麻黄轻扬上达,性温辛散,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常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

2、宣肺平喘麻黄辛温则入肺经,宣畅肺气,温散肺寒。

常用于风寒咳嗽,哮喘等证。

利水消肿麻黄辛温,入肺,膀胱二经。

肺为水之上源,宣降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因而有利尿消肿之功效。

3、散寒通痹麻黄辛散温通,《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

”《日华子诸家本草》又言:“麻黄能调血脉,开毛孔皮肤。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提出:麻黄“轻阳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又最轻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凝痰停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较之气雄力厚者其力更大。

”故宋、金、元、明、清以来,本品用作佐使药,广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皮肤疾患,痈疽肿痛,损伤瘀肿等证。

内服外用皆可。

二、麻黄的作用1、兴奋中枢神经对大脑,中脑及延脑,呼吸与循环中枢,均有兴奋作用;还有类似肾上腺的作用,故内服麻黄制剂后,表现如下:①全身温暖,心跳加快,末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②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③缓解支气管和胃肠痉挛④有促进膀胱内括约肌紧张和痉挛作用。

2、影响汗腺分泌由于人与动物的汗腺分布不同,在一般情况下,麻黄碱不能诱发人出汗,但当人处在高温时用了麻黄碱50一60毫克,1.5—2小时后,汗腺分泌比未用麻黄碱时更多更快,但皮下注射麻黄碱的皮肤,不引起特殊的汗腺分泌,因此麻黄碱的这种作用恐系中枢性。

3、抗过敏亦可用于荨麻疹;局部作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缩,故可治疗鼻炎;对骨骼肌有抗疲劳作用,能促进被箭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还可引起高血糖,但其作用较弱而不恒定。

有种野草叫麻黄草,简直就是“瘾君子”看到它就应走得远远的

有种野草叫麻黄草,简直就是“瘾君子”看到它就应走得远远的

有种野草叫⿇黄草,简直就是“瘾君⼦”看到它就应⾛得远远的美丽的东西要慎重⼀些。

⽐如玫瑰有刺,⽐如罂粟花美丽绝伦,但有毒。

⼤多植物都有药⽤价值,但是有的⽤法不慎,可能就会危及什么!⽐如下⾯所说的这种草,⼤家看看,是不是很美丽?⿇黄草,也叫草⿇黄、⿇黄,多年⽣草本植物。

是⿇黄科⿇黄属植物草⿇黄、中⿇黄或⽊贼⿇黄的⼲燥草质茎。

主要功能是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消肿。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黄全草及种⼦有毒,服⼤量中毒后初表现为中枢兴奋、神经过敏、焦虑不安、烦躁、⼼悸、⼼动过速、头痛、眩晕、震颤、出汗及发热,有的有恶⼼、呕吐、上腹胀痛、瞳孔散⼤,或有排便困难、⼼前区疼痛,重度中毒者则视物不清、呼吸困难、惊厥、最后因呼吸衰竭、⼼室纤颤⽽死亡。

传说,这种植物名字来源还有些传奇⾊彩,有位⽼中医带了⼀个徒弟,学满出师,师傅交代,这种药材⼀定慎⽤,结果徒弟⽆⼼记错了,⼏天后就⽤此药治死⼀个⼈,吃了官司。

于是,⼈们把这种草叫做“⿇烦草”,后来因为它的根部是黄⾊的,所以改叫“⿇黄草”。

其实⿇黄草还是制造毒品的原料,所以看见后还是离的远⼀些,国家颁布了《关于进⼀步加强⿇黄草管理严厉打击⾮法买卖⿇黄草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公通字〔2013〕16号)如果⾮法运输采摘种植还会有触犯法律。

⾷⿇黄草有导致中枢神经兴奋⿇黄素,⾷服后有飘飘欲仙的感觉,汉代⽅⼠服⾷最后⽬标是成仙,所以为急欲成仙的统治者,⽅⼠们的青睐,4000年前的巴⾳郭楞地区的罗布⼈就是以⿇黄草为药物,中外考古学家在楼兰古墓葬中发现了⿇黄枝,70年代,我国考古学家在罗布泊地区挖掘了47座古墓,墓主⼈⽆⼀例外,⾝边都赔葬1包⿇黄枝,看来古⼈早就发现了⿇黄草缓解病痛的神奇⼒量。

常吃易成瘾,医⽣⼀般限量,是⼀种兴奋药,运动员忌⽤。

世界著名⼥体操运动员,罗马尼亚的拉杜坎,因误服了医⽣给她的1⽚含⿇黄素的感冒⽚,使到⼿的2000年奥运⾦牌被取消。

为此她状告医⽣、教练、领队、奥运会官员和反兴奋剂中⼼,但都⽆济于事,全世界把⿇黄草炒得沸沸扬扬,⼀时⿇黄草⾝价倍增。

麻黄本草考证概览

麻黄本草考证概览

麻黄本草考证概览杨继荣;王艳宏;关枫【摘要】为正确指导麻黄临床实践和对其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现就近年来关于麻黄名称、品种、道地沿革方面的本草考证综述如下.【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0(038)002【总页数】2页(P51-52)【关键词】麻黄;本草考证;研究进展【作者】杨继荣;王艳宏;关枫【作者单位】上海卡乐康包衣技术有限公司,上海,20110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麻黄为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1],是一味具有近二千年广泛应用历史的我国特产药材。

历代本草对其记载较多,为正确指导临床实践和对其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现就近年来关于麻黄名称、品种、道地沿革方面的本草考证综述如下。

1 麻黄的名称考证麻黄的名称古时有多种叫法,《本经》称“龙沙”,《广雅》称“狗骨”,《名医别录》称“卑相”、“卑盐”。

《本草经考注》:“沙即须之假借。

龙沙者,龙须之义……其根洁白细长,故名。

”狗骨,取其形似而命名,“卑”者,贱也。

卑相,当为“狗骨”引申而来。

《本草经考注》:“其色黄,其味麻,故名”。

麻黄药材久置后由青变黄,又其茎触之有粗糙感,麻黄之名或由此而来。

夏纬瑛先生《植物名释札记》则云:“么麽”为细小之义。

麻黄之取名,谓其因“花小而黄”之故。

名称虽有多种,但逐步趋向统一,许多医药书籍如《日华子本草》、《汤液本草》、《本草经疏》、《本草纲目》、《本草通玄》、《本草正义》等均称之为“麻黄”。

为避免众多名字在识别和应用上造成混乱,1927年外国学者OttoStapf(Friedrich Otto)为麻黄正确拟定了学名为Ephedra sinica stapf,已被各国广泛采用[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草麻黄、中麻黄与木贼麻黄的主要性状区别:
草麻黄:少分枝,触触微有粗糙感,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锐三角形,反曲,中心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中麻黄:多分枝,有糙感,膜质鳞叶,裂片3,呈短三角形,不反曲,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多分枝,无粗糙感,膜质鳞叶,裂片2,钝三角形,多不反曲。

2;简述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有何区别
双子叶:1有圆环状形成层,内部的木质部比外部的韧皮部宽;2:中央无髓;3:外表有栓皮;单子叶:1:有一层内皮层环纹,凯氏带,凯氏点明显;2:中央有髓部;3:没有木双层有较薄的栓化细胞。

3;天麻的来源,性状特征,显策特征,主要成分及理化鉴别方法
来源::兰科植物的干燥块茎,
性状特征:块茎扁长椭圆形,皱缩而稍弯曲,顶端有残留茎茎(春麻),或红棕色芽苞(冬麻)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圆形疤痕,习称凹肛脐,表呈黄折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多轮由潜伏芽排列成的点状横环纹,质坚实,不易折断,断枝较平坦,角质样,黄白色或淡棕色,气微,味甘。

显微特征,粉末,米黄色,1、木化厚壁厚:3-8km;2、草酸钙针晶成来,3、含糊化多糖团块,4、不含淀粉粒。

主要成份,天麻苷,
理化鉴别:取生药粉末的45%乙醇浸液,加米隆试剂,加热,溶液显玫瑰红色,并发生黄色沉淀,另取碘试液2滴,显紫红色或酒红色。

4:半夏的来源,主要炮制品及显微鉴定要点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的干燥,块茎。

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水半夏。

显微鉴定:粉末,类白色:1、淀粉粒极多,半粒类球形或圆多角形,脐点裂隙状,人字状,三叉状或星状,大粒层纹可纹,复粒由2-8分粒组成,2、草酸银针晶众多,散在或成来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3、导管主为螺纹导管,少数为环纹导管。

5:半夏的主要性状特征
形状特征:块茎类球形,有的稍偏斜,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茎痕,凹窝周围密布麻点状须根痕,底部钝圆且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幸辣,麻舌而刺喉。

:6:列举3个横切于显微可见内皮层的药材,并说明它们的药用部分。

1、麦冬:根;
2、石菖蒲:根茎;
3、龙胆:根皮根茎;
4、带姜:根茎。

7:列举5种茎术类中药种5种来源于劲物生理产物的中药
茎木类:桑寄生;沉香,关木通;钩藤;鸡血藤
动物生理类:蟾酥;熊胆;麝香;蝉蜕;五灵脂;
8:描述人参的来源及显微特征,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显微特征:淡黄色或红棕色,1、树脂道碎片易见,内含金黄色或黄棕色块状分泌物,2、草酸钙簇晶晶瓣先端大多锐尖;3、导管以网纹和梯纹者多见,4、淀粉粒极多。

9:描述毛壳麝香的性状鉴别要点
毛壳麝香:呈囊状球星,类椭圆形或扁球形,大小和重量因麝生长年龄不同而异,一般重约30g,外侧微有弹性,囊皮向外凸起,密生灰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周围向中心伏生,中间有一小囊孔,直径约3mm。

内测囊皮较平坦,或隆起呈半球形,为稍有皱纹的皮膜,棕褐色或者微带紫色;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习称:银皮,内含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

10:简述味连和云连的主要性状区别
味连:根茎多簇状分枝,又称"'鸡爪黄连",中间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习称:过桥杆,折断面不平坦。

云连:多为单支,弯曲如钩,较细小,多无过桥杆
11:如何用理化特性来鉴别珍珠
1):取本品到紫外光灯下观察,海水珍珠显亮黄绿色荧光,淡水珍珠显浅蓝紫色荧光。

2):用火烧之,有爆裂声,并呈层状破碎,碎片银灰色,内外色泽一致,任有珠光闪耀。

3); 取本品至试管中,加丙酮适量振摇,表面珠光不退,光泽如常。

4):弹性试验选择重量相等的珍珠,从60cm高出处,自由落在玻璃板上,测定其跳跃高度,海水珍珠高度在15-25cm,淡水珍珠在5--10cm。

12:简述红参的性状特征和功效
主根长3-10cm,表面红棕色半透明,有时上部有不透明的灰黄色斑块,习称“黄马褂”质脆硬,断面平坦,角质样。

功效:性温,味甘,微苦,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气,生津,安神,益智。

用于体虚欲脱,各种气血津液不足者。

13:试列举5种来源于唇形科的中药,说明其药用部分
丹参:根,根茎;薄荷:地上部分;黄芪:根,广藿香:地上部分;益母草:地上部
14:试列举6种含有草酸钙簇昌的中药,
人参:大黄,丁香,潘泻叶,白芍,牡丹皮
15:“泥附子”的主要加工成品,有哪些?例举其主要药理作用
成品:盐附子。

,黑顺片,白附片,黄附片
药理作用:1:强心升压作用,2:抗炎镇痛与局麻作用,3;毒性
16:生药粉末显微制片时,常用水合氯醛透化装片,起作用是什么?
1:使收缩的细胞壁恢复原状并溶解;2:除去细胞中含有色素油脂和多糖的物质,趋除气泡。

17:沉香的原生药来源使什么?他的主要性状特征有哪些?
来源;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性状:不规则的块,片,或长条,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漏,可见棕黑色树脂斑块,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沟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质较坚实,多不沉水,断面刺状。

气芳香,味苦燃烧时发出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

1:性状鉴定: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技术鉴定中药材的方法,特点(简单,异行,迅速)。

2: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的药材。

3:地道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生长条件,当法地人民精心栽培,培育出的优良高产的品种。

4:冒槽: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摄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高的现象。

5:云锦样花纹,何首乌横断面皮部环列4-11个单个或复合形异常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6:当门子:颗粒大质量好的麝香
7:通天眼:羚羊角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见的细孔道直通到角尖。

8:朱砂点:茅苍术断面黄色,有多数红棕色或橙黄色油点。

9:星点:大黄根茎断面髓部有多数异常维管束构造成星点状
10:木间韧皮部:埋没在根茎的次生木质部中的韧皮组织,它的产生是次生维管形成层的异常活动,或者是次生木质部中三生形成层的活动而成。

在茄科夹竹桃科多见
11:虫草: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的子座及寄生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等幼虫尸体的复合体12:枣核艼:山参的根茎上有纺锤形下垂的不定根
13:多环维管束:正常维管束组织外边出现若干同心性环状排列的三生维管组织。

14:鹦哥嘴:冬麻块茎顶端有红棕色芽孢。

15:荧光分析:利用某些物质受光照射时发生的荧光的特性和强度,进行物质定性或者定量分析的方法
16:挂甲:牛黄水溶液可使指甲染上明亮的黄色并有清凉感透进指头,黄色经久不褪
17:错入组织:种皮和外胚乳的折合层不规则的嵌入于内胚乳中形成镶嵌状组织。

18: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枚大小悬殊,大鳞叶紧抱小鳞叶,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19:伪品:是指原植(动)物和药用部分均与《中国药典》规定或古代多数本草著作记载不相符的中药。

20:起霜:茅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苍术醇结晶),习称“起霜”。

21:朱砂点:茅苍术断面有多数红棕色油点(油室),习称“朱砂点”。

22:过桥杆:味连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杆”
23:金胆:胆仁金黄色有光泽,质松脆,透明如琥珀者。

24:珍珠点:生晒参着生多数须状细根,有的具细小不明显的疣状突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