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混凝土基础工程量是指建筑物地基中混凝土的用量,是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内容。
正确计算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供应和施工进度,合理控制项目的成本。
下面是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的规则及公式。
1.体积计算规则:混凝土体积计算的基本规则是根据构筑物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进行计算。
直线部分的体积计算公式:V=l×w×h其中,V为混凝土体积,l为构筑物的长度,w为构筑物的宽度,h为构筑物截面的高度。
曲线部分的体积计算公式:V=A×l其中,V为混凝土体积,A为曲线所包围的面积,l为曲线周长的一半。
2.空洞计算规则:对于基础中的空洞部分,需要根据其几何形状进行计算。
矩形空洞的体积计算公式:V=l×w×h其中,V为混凝土体积,l为空洞的长度,w为空洞的宽度,h为空洞的高度。
圆形空洞的体积计算公式:V=π×r²×h其中,V为混凝土体积,π为圆周率,r为空洞的半径,h为空洞的高度。
3.综合计算规则:在混凝土基础施工中,常常碰到多种形状的结构,需要进行综合计算。
复杂结构的体积计算公式:将结构进行分割,按照直线和曲线的计算规则进行计算,然后将各部分的体积相加得到总体积。
4.混凝土的浆砂比计算:浆砂比是指水和水泥在混凝土中的比例关系。
浆砂比计算公式:水泥用量(kg)/水用量(kg)根据施工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所需的浆砂比。
5.材料消耗计算规则:除了混凝土用量的计算,还需要计算其他辅助材料的消耗,如砂、石等。
砆石量计算公式:V=A×h其中,V为砆石体积,A为砆石所包围的面积,h为砆石的高度。
砂用量计算公式:V=A×h其中,V为砂用量,A为施工面积,h为砂层的厚度。
以上是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的基本规则及公式。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还应考虑施工的损耗因素,合理安排材料的供应和施工进度,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达到要求。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混凝土体积计算规则:混凝土体积计算是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的基础,通常需要计算的有三个部分:底面积、高度及混凝土坍落度。
底面积的计算:通常根据图纸上的平面图进行计算,可以是矩形、三角形、圆形等形状的底面,计算公式如下:底面积=底边长度×底边宽度高度的计算: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中,高度通常是指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计算公式如下:高度=浇筑层的厚度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是指混凝土在振捣后,塌陷下来的程度,一般用坍落度来表示,分为塑性坍落度、标准坍落度和稠化坍落度。
根据不同的坍落度,混凝土的体积系数也不同,计算公式如下:混凝土体积=底面积×高度×体积系数2.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规则: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水等材料的比例关系。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是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强度等级进行的,通常有三种计算方法:绝对配合比、相对配合比和对比配合比。
绝对配合比是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材料的特性等综合考虑,计算公式如下:水泥用量=(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体积)/(水泥强度×水泥比重)砂用量=砂比×水泥用量石用量=石比×水泥用量水用量=水比×水泥用量相对配合比是根据绝对配合比进行比较和调整,计算公式如下:相对水泥用量=水泥用量/混凝土体积相对砂用量=砂用量/混凝土体积相对石用量=石用量/混凝土体积相对水用量=水用量/混凝土体积对比配合比是根据实际施工中的经验和效果进行的,计算公式如下:水泥用量乘以对比系数砂用量乘以对比系数石用量乘以对比系数水用量乘以对比系数3.混凝土材料消耗计算规则:混凝土材料的消耗计算是根据配合比和施工任务书来进行的,主要包括水泥、砂、石、水等材料的消耗计算。
水泥消耗=水泥用量×单位重量砂消耗=砂用量×单位重量石消耗=石用量×单位重量水消耗=水用量×单位重量通过以上规则和公式,可以对混凝土工程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实现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控制。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工程的质量控制、施工进程管理以及成本预算等方面。
正确、准确地计算工程量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的规则与方法。
一、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1. 混凝土方量计算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一般以方的形式进行。
其计算公式为:混凝土方量 = 长度 ×宽度 ×厚度在实际计算中,需要考虑到墙体开洞、窗户、门洞等特殊情况对混凝土方量的影响。
2. 混凝土用量计算混凝土的用量计算主要涉及到混凝土的配比和浪费率的考虑。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用量计算公式为:混凝土用量 = 混凝土方量 ×浇筑倍率 × (1 + 浪费率)其中,浇筑倍率考虑到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沉降和浪费情况,浪费率则是指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剩余量和损耗量。
3. 砼配比计算砼配比指的是混凝土组成中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各个成分的比例关系。
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强度等级,可以通过配比计算来确定具体的砼配比。
二、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1. 钢筋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是承受和传递荷载的关键部分。
钢筋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受力和设计要求。
常见的钢筋计算公式包括:钢筋截面积 = 受力 / 应力 ×安全系数钢筋用量 = 钢筋截面积 ×钢筋长度 ×钢筋数量2. 钢筋混凝土构件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是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的结构单元。
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需要考虑到构件的几何形状、受力情况以及材料的特性等因素。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弯曲构件的弯矩计算、梁、柱和板的受力计算等。
3. 钢筋混凝土用量计算钢筋混凝土用量计算是综合考虑混凝土的使用量和钢筋的使用量来计算工程所需的材料量。
具体计算方法为:钢筋混凝土用量 = 混凝土用量 + 钢筋用量总结: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通过准确计算工程量,可以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和成本,并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各种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除特殊指明按延长米 m、水平或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工程量外,均按图示尺寸以m 3 计算。
不扣除钢筋、铁件和螺栓所占体积。
现浇墙、板及预制构件中的板,均不扣除面积在0.3m 2 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
当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梁、板、墙的支模高度(即室外地坪至板底或板面至板底之间的高度)超过 3.6m,其超过部分应按定额规定增加支撑工程量及相应费用。
( 1)现浇基础1)条形基础(如图5.37)条形基础也称带形基础,它又分为无梁式(板式基础)和有梁式(有肋条形基础)两种。
当其梁(肋)高 h与梁(肋)宽b之比在4:1以内的按有梁式条形基础计算。
超过4:1时,条形基础底板按无梁式计算,以上部分按钢筋混凝土墙计算。
其工程量可用下式计算:条形基础体积=基础长度×基础断面积(5.18 )式中:基础长度,外墙按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按内墙净长线计算,基础断面积按图示尺寸计算,为Bh 2 +1/2×(B+h)h 1 +bh。
2)满堂基础满堂基础是指由成片的钢筋混凝土板支承着整个建筑,一般分为无梁式满堂基础、梁式满堂基础和箱式满堂基础三种形式。
无梁式满堂基础也称板式基础,有扩大或角锥形柱墩时,应并入无梁式满堂基础内计算,如图5.38所示。
其工程量可用下式计算:V=底板长×宽×板厚+∑柱墩体积(5.19 )图 5.37 混凝土条形基础示意图图5.38 无梁式满堂基础示意图有梁式满堂基础也称梁板式基础,相当于倒置的有梁板或井格形板,如图 5. 39所示。
其工程量按板和梁体积之和计算。
即:V=底板长×宽×板厚+∑(梁断面积×梁长)( 5.20 )箱式满堂基础是指由顶板、底板及纵横墙板连成整体的基础。
通常定额未直接编列项目,工程量按图示几何形状,应分别按无梁式满堂基础、柱、墙、梁、板有关规定以 m 3 计算,套相应定额项目,如图5.39所示。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是常用的结构材料,准确计算其工程量对于工程预算、施工进度安排以及成本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一、混凝土工程量计算1、基础混凝土带形基础:按长度乘以设计断面面积计算。
外墙基础长度按外墙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基础长度按内墙基础净长线长度计算。
独立基础: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满堂基础:分为无梁式满堂基础和有梁式满堂基础。
无梁式满堂基础按板和柱墩体积之和计算;有梁式满堂基础分别计算板和梁的体积,梁高从基础顶面算至梁顶面。
2、柱混凝土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柱高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算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算至柱帽下表面。
构造柱按全高计算,嵌接墙体部分并入柱身体积。
3、梁混凝土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梁长计算规定如下: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
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体积并入梁体积内计算。
4、板混凝土有梁板:包括主梁、次梁与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
无梁板:按板和柱帽体积之和计算。
平板:按板的图示体积计算。
各类板伸入墙内的板头并入板体积内计算。
5、墙混凝土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墙高计算规定如下:墙与梁连接时,墙高算至梁底。
墙与板连接时,墙高算至板顶。
混凝土墙中的暗柱、暗梁并入墙体积内计算。
6、楼梯混凝土整体楼梯(包括休息平台、平台梁、斜梁和楼梯的连接梁)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 500mm 的楼梯井,伸入墙内部分不另增加。
7、其他构件阳台、雨篷:按伸出外墙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伸出墙外的牛腿和雨篷反挑檐不另计算。
栏板、扶手:按延长米计算。
二、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1、钢筋钢筋工程量应区别不同钢筋种类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理论重量计算。
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计算。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汇总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汇总1.准确性:计算结果应与实际工程情况相符,尽量避免误差。
2.合理性:计算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偏高也不偏低。
3.规范性: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
4.易操作性:计算方法简单、理解易懂,计算公式简明清晰。
以下是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和规则汇总:1.体积计算:混凝土体积=长度×宽度×高度如果存在不规则形状,可以将其分解成规则形状的组合,然后分别计算其体积再求和。
2.配料计算:混凝土配料的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配合比,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混凝土强度等级法: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水泥用量,确定水泥用量,再根据配合比计算出砂、石料和水的用量。
-用量法:根据设计要求的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水泥、砂、石料用量,直接计算出各种原材料的用量。
-材料单价法:根据设计要求的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各种原材料的单价和用量,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造价。
3.钢筋计算:钢筋计算主要包括钢筋根数和钢筋重量的计算。
-钢筋根数计算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的受力钢筋的直径和间距计算出每米钢筋的根数。
-钢筋重量计算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的每米钢筋的直径和间距,配合钢筋的单位长度重量计算出每米钢筋的重量。
4.模板计算:模板计算主要包括模板面积和模板材料的用量计算。
-模板面积计算可以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平面尺寸和高度计算出模板的总面积。
-模板材料的用量计算可以根据模板的总面积和设计要求的模板的厚度计算出模板的用量。
5.其它计算:除了上述的基本计算,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还涉及到许多细节的计算,如填充区域、防水层、下沉蓄水池等的体积计算,以及施工缝、伸缩缝、管道井口等的长度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过程中应根据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同时,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应尽量提供准确的原始数据,并根据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综上所述,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旨在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计算混凝土工程的数量,包括体积、配料、钢筋、模板等。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砼工程量计算规则分享(一)基础1.带形基础(1)外墙基础体积=外墙基础中心线长度×基础断面面积(2)内墙基础体积=内墙基础底净长度×基础断面面积+T形接头搭接体积其中T形接头搭接部分如图示。
V=V1+V2=(L搭×b×H)+ L搭〔bh1/2+2(B-b/2×h1/2×1/3)〕=L搭〔b×H+h1(2b+B/6)〕式中:V——内外墙T形接头搭接部分的体积;V1——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上部所示,无梁式时V1=0;V2——由两个三棱锥加半个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下部所示,无梁式时V= V2;H——长方体厚度,无梁式时H=0;2.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1)矩形基础:V=长×宽×高(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H1/6+[A×B+(A+a)(B+b)+a×b]+A×B×h2截头方锥形基础图示式中:V1——基础上部棱台部分的体积(m3)V2——基础下部矩形部分的体积(m3)A,B——棱台下底两边或V2矩形部分的两边边长(m)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m)h1——棱台部分的高(m)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4)杯形基础基础杯颈部分体积(m3)V3=abh3式中:h3——杯颈高度V3_——杯口槽体积(m3)V4= h4/6+[A×B+(A+a)(B+b)+a×b]式中:h4—杯口槽深度(m)。
杯形基础体积如图7—6所示:V=V1+V2+V3-V4式中:V1,V2,V3,V4为以上计算公式所得。
3.满堂基础(筏形基础)有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基础板面积×板厚)+(梁截面面积×梁长)无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底板长×底板宽×板厚4.箱形基础箱形基础体积=顶板体积+底板体积+墙体体积5.砼基础垫层基础垫层工程量=垫层长度×垫层宽度×垫层厚度(二)柱1.一般柱计算公式:V=HF式中:V——柱体积;H——柱高(m)F——柱截面积2.带牛腿柱如图所示V=(H×F)+牛腿体积×n=(h×F)+[(a×b×h1)+a×b V2 h2/2]n=h×F+a×b×(h1+h2/2)n式中:h——柱高(m);F——柱截面积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h1——棱台部分的高(m)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n——牛腿个数3.构造柱:V=H×(A×B+0.03×b×n)式中:H—构造柱高(m);A.B—构造柱截面的长和宽b—构造柱与砖墙咬槎1/2宽度;n—马牙槎边数(三)梁1.一般梁的计算公式(梁头有现浇梁垫者,其体积并入梁内计算)V=Lhb式中:h—梁高(m);b—梁宽;L—梁长2.异形梁(L、T、十字型等梁)V=LF式中:L—梁长;F—异型梁截面积3.圈梁圈梁体积V=圈梁长×圈梁高×圈梁宽4.基础梁V=L×基础梁断面积式中:V—基础梁体积(m3);L—基础梁长度(m)。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混凝土数量计算规则:
1.混凝土体积计算:根据结构图纸和设计要求,计算出各个构件的体积,并考虑浪损和缩减系数,计算出混凝土总体积。
2.强度等级及配合比计算: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
配合比,并据此计算出该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用量。
3.混凝土用水量计算:根据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公式(一般为水灰比),计算出混凝土所需用水量。
4.混凝土用砂、石量计算:根据砂、石的用量计算公式,计算出混凝
土所需用砂、石量。
二、钢筋数量计算规则:
1.钢筋长度计算:根据结构图纸和设计要求,计算出各个构件的长度,并考虑钢筋的延伸长度、搭接长度等,计算出钢筋的总长度。
2.钢筋截面积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构件尺寸,计算出钢筋的截面积。
3.钢筋数量计算:根据构件的截面积,配筋率和间距要求,计算出构
件所需的钢筋数量。
三、其他工程量计算规则:
1.制定施工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要求,制定施工方案,确定施
工方法、工艺和施工数量。
2.预留孔口计算:根据设备和管线的要求,计算出预留孔口的位置、
尺寸和数量。
3.隐蔽工程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计算隐蔽工程(如电线、水管等)的长度和数量。
4.土石方工程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计算土石方工程的数
量和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
结合工程经验进行合理的估算。
同时,也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砼计 算 规 则
现浇构件混凝土的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及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
(一)基础:1.有梁带形混凝土基础,其梁高与梁宽之比在4:1以内的,按有梁式带型基础计算(带形基础则指梁底部到上部的高度);超过4:1时,基础底部按无梁带形基础计算,上部按墙体计算。
2.满堂(板式)基础有梁式(包括反梁)、无梁式应分别计算。
仅带有边肋者,按无梁式满堂基础计算。
3、独立基础、桩承台按图示尺寸实体积以立方米计算至基础扩大顶面。
4.设备基础除块体以外,其他类型设备基础分别按基础、梁、板、墙等有关规定计算、(二)柱:按设计断面尺寸乘以柱高以立方米计算。
1.柱高的计算规定:(1)有梁板的柱高,应以柱基上表面(或梁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高度计算。
(2)无梁板的柱高,应以柱基上表面(或梁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高度计算。
(3)有楼隔层的柱高,应以柱基上表面至梁上表面高度计算。
(4)无楼隔层的柱高,应以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2.附属于柱的牛腿,并入柱身体积内计算。
3.构造柱(抗震柱)应包括“马牙槎”的体积在内,以立方米计算。
(三)梁:按设计断面尺寸乘以梁长以立方米计算。
1. 梁与柱(墙)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
2.次梁与主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3.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体积并入梁体积内计算。
4.梁的高度算至梁顶,不扣除板的厚度。
(四)板:按设计面积乘以板厚以立方米计算。
其中: 1.有梁板系指梁(包括主梁、次梁,圈梁除外)、板构成整体,其梁、板体积合并计算。
2.无梁板系指不带梁(圈梁除外)直接用柱支撑的板,其柱头(帽)的体积并入楼板内计算。
3.平板系指无梁(圈梁除外)直接由墙支撑的板。
4.伸入墙内的板头并入板体积内计算。
5.现浇挑檐天沟与板(包括屋面板、楼板)连接时,以外墙外边线为分界线;与圈梁(包括其他梁)连接时,以梁外边线为分界线,边线以外为挑檐天沟。
6.现浇框架梁和现浇板连接在一起时按有梁板计算。
混凝土工程计算规则
工程量计算规则一、现浇混凝土工程量,按以下规定计算:1、混凝土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图示尺寸实体积以立方米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支架、螺栓孔、螺栓、预埋铁件及墙、板中0.3m2内的孔洞所占体积。
留洞所增加工、料不再另增费用。
2、基础(1)有梁带形混凝土基础,其梁高与梁宽之比在4:1以内的,按有梁式带形基础计算(带形基础梁高是指梁底部到上部的高度)。
超过4:1时,其基础底按无梁式带形基础计算,上部按墙计算。
(2)满堂(板式)基础有梁式(包括反梁)、无梁式应分别计算,仅带有边肋者,按无梁式满堂基础套用子目。
(3)设备基础除块体以外,其他类型设备基础分别按基础、梁、柱、板、墙等有关规定计算,套相应的项目。
(4)独立柱基、桩承台:按图示尺寸实体积以立方米算至基础扩大顶面。
(5)杯形基础套用独立柱基项目。
杯口外壁高度大于杯口外长边的杯形基础,套“高颈杯形基础”项目。
3、柱:按图示断面尺寸乘柱高以立方米计算。
柱高按下列规定确定:(1)有梁板的柱高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算至楼板下表面处(如一根柱的部分断面与板相交,柱高应算至板顶面,但与板重叠部分应扣除)。
(2)无梁板的柱高,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的高度计算。
(3)有预制板的框架柱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4)构造柱按全高计算,应扣除与现浇板、梁相交部分的体积,与砖墙嵌接部分的砼体积并入柱身体积内计算。
(5)依附柱上的牛腿,并入相应柱身体积内计算。
4、梁:按图示断面尺寸乘梁长以立方米计算,梁长按下列规定确定:(1)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
(2)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伸入砖墙内的梁头、梁垫体积并入梁体积内计算。
(3)圈梁、过梁应分别计算,过梁长度按图示尺寸,图纸无明确表示时,按门窗洞口外围宽另加500mm计算。
平板与砖墙上砼圈梁相交时,圈梁高应算至板底面。
(4)依附于梁(包括阳台梁、圈过梁)上的砼线条(包括弧形线条)按延长米另行计算(梁宽算至线条内侧)。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带图解)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混凝土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图示以立方米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螺栓及墙、板中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的体积,但用型钢代替钢筋骨架时,按定额计算用量每吨型钢扣减0.1m3混凝土体积。
特殊:整体楼梯包括休息平台、平台梁、斜梁及楼梯的连梁,按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伸入墙内部分不另增加。
(二)基础垫层
1.满堂基础垫层按垫层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基础局部加深,其加深部分按图示尺寸计算体积,并入垫层工程量中。
2.带形基础层:外墙按垫层中心线,内墙按垫层净长线乘以垫层宽度及厚度以立方米计算。
3.独立基础、设备基础垫层:均按垫层图示面积乘以垫层厚度以立方米计算。
(三)基础
1.满堂基础: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局部加深部分的体积并入基础工程量中计算。
2.带形混凝土基础:外墙按基础中心线,内墙按基础净长线乘以基础断面面积以立方米计算。
3.独立混凝土基础: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杯形基础应扣除杯口所占的体积。
杯形基础的灌缝按个计算,定额中已综合了杯口底部找平的工料,不得重复计算。
钢筋混凝土柱下单独基础常用断面尺寸有四棱锥台形、杯形、踏步形等。
其工程量按图示尺寸以m3计算。
混凝土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混凝土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一、现浇混凝土矩形梁1.计算公式公式:梁截面宽度×梁截面高度×梁长度。
注意事项:钢筋混凝土(RC)矩形梁常为矩形或T形截面,一般用箍筋约束。
计算时,要注意乘上全面积,即计算公式为截面积的2倍。
2.梁的体积=梁的截面面积*梁的长度现浇混凝土梁按轴线尺寸乘以梁长以立方米为计量单位,若梁较高(大于或等于800mm )时,则乘以系数1.05;梁较高为600mm时,乘以系数1.04;梁高为400mm时,乘以系数1.03。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附框梁、渠道混凝土一切缝、沉降缝,以及配筋砖墙墙中钢筋混凝土柱、过梁的工程量计算公式如下:过梁的体积=过梁截面面积×过梁的长度。
过梁的体积 = 过梁截面积×梁的长度。
注意:如果设计图纸中有注明梁一侧或两侧的悬挑,则应该按照实际注明的净长计算,如果注明是净悬挑时,则该按全长计算。
二、现浇混凝土墙1.计算公式公式:墙体体积=长×宽×高—门窗洞口体积—墙内过梁—墙内柱—墙内梁等。
注意事项:根据施工习惯,一般门窗洞口体积要减去,内柱要减去,内过梁要减去,内梁要减去,按照主体墙的计算方式,应该加上。
即实际计算中应注意各种形式的加减。
2.异形柱的体积=异形柱的截面积×异形柱的长度。
注意事项:异形柱的截面积计算方法如上,其长度与墙相同,均为墙的中心线长度。
三、现浇混凝土框架分别按框架梁、柱、基础、板、墙等部位分别计算工程量。
1.框架梁的体积=框架梁截面面积×框架梁净长。
2.框架柱的工程量框架柱的体积=框架柱截面面积×框架柱净高。
矩形柱或两个方向均为矩形(H1×W1×L1=H2×W2×L2)的异形柱按矩形柱计算;在一个方向为矩形而在另一个方向为曲面的异形柱,按矩形柱计算。
注意:框架柱按结构外围一面为矩形进行计算。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标准、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垫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砼垫层计算公式外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
内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
2、整板基础、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
垫层体积=垫层面积×垫层厚度。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层净长线计算。
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满堂基础工程量=满堂基础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
3、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1)矩形基础:V=长×宽×高;(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 ;(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1/6 h1 ×[A×B+(A+a)(B+b)+a×b]+A×B×h2;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
混凝土柱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构造柱工程量计算构造柱体积=构造柱体积+马牙差体积=H×(A×B+0.03×b×n)。
式中:H——构造柱高度;A、B——构造柱截面长宽;b——构造柱与砖墙咬差1/2宽度;n——马牙差边数。
2、框架柱现浇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框架柱体积=框架柱截面积*框架柱柱高。
其中柱高:a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b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指的是对混凝土工程进行施工量的计算和测算的一套标准和方法。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编制和应用对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
下面将从材料计算和施工工序计算两个方面介绍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材料计算:1.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性能要求,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和掺合料的用量。
2.混凝土用量计算:根据设计图纸和结构要求,计算出混凝土的实际用量,包括地面板、墙面、楼板、梁柱等部位的混凝土用量。
3.配比修正计算:根据实际使用的材料性能,修正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细骨料用量等参数,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施工工序计算:1.混凝土浇筑计算:根据结构部位和施工要求,计算出每次混凝土浇筑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确保浇筑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度。
2.模板计算:根据混凝土浇筑的面积和高度,计算出需要使用的模板数量和尺寸,并确定搭建和拆除的时间安排。
3.钢筋计算:根据结构要求和受力计算,计算出混凝土结构中所需钢筋的直径、长度和数量,并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确保钢筋的正确安装和使用。
4.混凝土施工工序计算: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材料需求,计算出混凝土施工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并确定施工调度顺序和施工队伍的配备。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既能够满足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又能够保证施工工期的控制和施工质量的提高。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细致调整。
同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不断的验证和调整,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是指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相关信息,计算出所需的混凝土材料的用量和工程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主要包括混凝土体积计算、配料计算和施工工程量计算。
下面对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的规则和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一、混凝土体积计算混凝土体积计算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和结构要求,计算出混凝土的总体积,包括结构构件的体积和配筋的空间占用体积。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混凝土构件尺寸,计算出构件的截面面积。
2.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混凝土构件长度,计算出构件的长度。
3.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混凝土构件截面形状和长度,计算出每个构件的体积。
4.对于含有配筋的构件,需要将配筋的体积也计入总体积中。
配筋的体积可以根据配筋图纸上加筋的长度和截面积进行计算。
5.将所有构件的体积相加,得到混凝土的总体积。
混凝土体积计算的公式如下:混凝土体积=Σ(构件体积+配筋体积)二、配料计算配料计算是指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配合比和施工工艺要求,计算出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包括水泥、骨料、砂浆、水和掺和料等。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中各组成部分的比例。
2.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每方混凝土用水量,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水量。
3.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比例,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用量。
4.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的骨料用量比例,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骨料用量。
5.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砂浆用量比例,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砂浆用量。
6.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掺和料用量比例,计算出每方混凝土所需的掺和料用量。
配料计算的公式如下:水泥用量=每方混凝土总重量*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比例骨料用量=每方混凝土总重量*混凝土配合比中骨料用量比例砂浆用量=每方混凝土总重量*混凝土配合比中砂浆用量比例水用量=每方混凝土总重量*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用量比例掺和料用量=每方混凝土总重量*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和料用量比例三、施工工程量计算施工工程量计算是指根据混凝土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计算出施工所需的人力、机械设备和材料等工程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1.计算混凝土配合比:首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包括水泥、砂、骨料和水的比例。
一般情况下,配合比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或者根据经验值来确定。
2.体积计算:混凝土的计算需要根据工程需要的体积来确定。
工程体积一般是通过设计图纸上的标注来测算,可以使用软尺、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测量。
3.材料计算:在计算混凝土的数量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损耗。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浪费率在5%左右。
因此,计算混凝土的数量时需要将总需求量增加一定的浪费率。
4. 质量计算:在计算混凝土的数量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密度。
混凝土的密度一般为2400kg/m³。
根据体积和密度可以计算出混凝土的质量。
5.增加保险:在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时,要考虑到一定的保险系数。
保险系数是为了应对施工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例如混凝土质量的损耗、不良材料等。
一般情况下,保险系数为1.05~1.16.计算辅助材料:在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到一些辅助材料,例如钢筋、脚手架等。
这些辅助材料的计算同样需要考虑到损耗、保险系数等因素。
7.考虑施工工艺:在计算混凝土工程量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工艺。
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会对混凝土的需求量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计算混凝土工程量时,要充分考虑施工工艺的要求。
总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需要综合考虑设计要求、实际情况、工艺要求等多个因素。
只有准确计算出混凝土的需求量,才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对于施工人员而言,深入了解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的规则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砼工程量计算规则
分享
(一)基础
1.带形基础
(1)外墙基础体积=外墙基础中心线长度×基础断面面积
(2)内墙基础体积=内墙基础底净长度×基础断面面积+T形接头搭接体积
其中T形接头搭接部分如图示。
V=V1+V2=(L搭×b×H)+ L搭〔bh1/2+2(B-b/2×h1/2×1/3)〕=L搭〔b×
H+h1(2b+B/6)〕
式中:V——内外墙T形接头搭接部分的体积;
V1——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上部所示,无梁式时
V1=0;
V2——由两个三棱锥加半个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下部所示,无梁式时V= V2 ;
H——长方体厚度,无梁式时H=0;
2.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础: V=长×宽×高
(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
(3)截头方锥形基础: V=V1+V2=H1/6+[A×B+(A+a)(B+b)+a×b]+A×B×h2 截头方锥形基础图示
式中:V1——基础上部棱台部分的体积( m3 )
V2——基础下部矩形部分的体积( m3 )
A,B——棱台下底两边或V2矩形部分的两边边长(m)
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m)
h1——棱台部分的高(m)
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
(4)杯形基础
基础杯颈部分体积( m3 ) V3=abh3
式中:h3——杯颈高度
V3_——杯口槽体积( m3 )
V4= h4/6+[A×B+(A+a)(B+b)+a×b]
式中:h4—杯口槽深度(m)。
杯形基础体积如图7—6所示:
V=V1+V2+V3-V4
式中:V1,V2,V3,V4为以上计算公式所得。
3. 满堂基础(筏形基础)
有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基础板面积×板厚)+(梁截面面积×梁长)
无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底板长×底板宽×板厚
4. 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体积=顶板体积+底板体积+墙体体积
5.砼基础垫层
基础垫层工程量=垫层长度×垫层宽度×垫层厚度
(二)柱
1.一般柱计算公式:V=HF
式中:V——柱体积;
H——柱高(m)
F——柱截面积
2.带牛腿柱如图所示
V=(H × F)+牛腿体积×n=(h × F)+[(a ×b ×h1)+a × b V2 h2/2]n =h ×F+a ×b ×(h1+h2/2)n
式中:h——柱高(m);F——柱截面积
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h1——棱台部分的高(m)
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n——牛腿个数
3.构造柱:V=H ×(A×B+0.03×b×n)
式中:H—构造柱高(m); A.B—构造柱截面的长和宽b—构造柱与砖墙咬槎1/2宽度; n—马牙槎边数
(三)梁
1.一般梁的计算公式(梁头有现浇梁垫者,其体积并入梁内计算)
V=Lhb
式中:h—梁高(m);b—梁宽; L—梁长
2.异形梁(L、T、十字型等梁)
V=LF
式中:L—梁长; F—异型梁截面积
3.圈梁
圈梁体积V=圈梁长×圈梁高×圈梁宽
4.基础梁
V=L×基础梁断面积
式中:V—基础梁体积(m3); L—基础梁长度(m)。
(四)板
1.有梁板(肋形板、密肋板、井子楼板)
V=V主梁+V次梁+V板
式中:V——梁、板体积总和( m3 )
V主梁——主梁体积( m3 )
V次梁——次梁体积( m3 )
V板——楼盖板的体积( m3 )
2.无梁板(直接用柱支撑的板)
V=V板+V柱帽
式中:V——无梁板体积总和( m3 )
V板——楼盖板的体积( m3 )
V板帽——柱帽体积( m3 )
3.平板(直接用墙支撑的板)
V=V板=板全长×板宽×板厚
式中:V—板体积( m3 )
(五)墙
现浇钢筋砼墙(间壁墙、电梯井壁、挡土墙,地下室墙)
V=LHd+墙垛及突出部分体积-门窗洞口及0.3㎡以外孔洞体积
式中: V——现浇钢筋砼墙体积( m3 )
L——墙的长度(m)
H ——墙高(m)
d——墙厚(m)。
四、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举例
例1、求某工程如图所示现浇砼条型基础工程量:
解(1)V条=〔(16.00+9.00) ×2+(9.00-1.50)〕×〔1.50×0.30+(1.50+0.50)×0.15÷2+0.50×0.30〕 =57.50×0.75=43.125m3
(2)丁字角体积:
a:(0.50×0.50×0.15÷2)×2=0.038m3
b:(0.15×0.50÷2×0.50÷3)×2×2=0.0252m3
(3)V总= 43.125+ 0.038+ 0.0252 =43.19m3
例2、求某工程如图所示10个现浇砼独立基础工程量:
解(1)V=1.60×1.60 ×0.3+(1.62+0.62+1.6×0.6) ×0.6÷
3=0.768+0.776=1.544m3
(2) V总=1.544×10=15.44m3
例3、如图所示,求现浇钢筋砼筒壳拱板工程量(计算中跨度板砼)
解:工程量=(R2- r2)a π /360×48.00= (8.763×8.763-8.613× 8.613)×
105×0.008727×48.00=114.80m3
例4、如图所示,求现浇钢筋砼雨蓬工程量(雨蓬带反边)
解:(1)雨蓬工程量=(2.4+0.16) ×1.2+〔 (1.12+0.04) ×2+(2.4+0.08) 〕×0.4=4.99㎡
(2)墙内雨蓬过梁工程量=(2.4+0.25×2) ×0.4×0.24=0.28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