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
抗生素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防止抗生素滥用,规范抗生素药品使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抗生素药品的使用、采购、储存、调剂、配发、使用监测、不良反应监测等各个环节。
三、组织管理1.成立抗生素药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抗生素药品安全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设立抗生素药品使用管理岗位,负责抗生素药品使用的日常管理。
3.各科室设立抗生素药品使用管理责任人,负责本科室抗生素药品的使用管理。
四、抗生素药品采购与储存1.抗生素药品的采购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确保药品质量。
2.采购抗生素药品时,应选择有合法经营资格的药品供应商,签订规范的采购合同。
3.储存抗生素药品应遵循以下原则:(1)药品应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储存,确保药品质量。
(2)药品应分类存放,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有毒性的药品应单独存放。
(3)储存药品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抗生素药品调剂与配发1.调剂抗生素药品时,应严格执行调剂操作规程,确保药品准确无误。
2.配发抗生素药品时,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说明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症等,并提醒患者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3.抗生素药品的配发应实行实名制,记录患者信息、药品名称、规格、用量、配发时间等。
六、抗生素药品使用监测1.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药品使用监测制度,对抗生素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统计分析。
2.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药品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过敏史、药物史等,合理选择抗生素药品。
3.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药品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七、不良反应监测1.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不良反应进行及时收集、报告、处理。
2.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药品过程中,如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报告医疗机构不良反应监测部门。
抗生素临床使用规范管理
抗生素临床使用规范管理协议背景为了提高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质量,防止滥用和不恰当使用抗生素,本协议旨在规范抗生素的临床使用管理。
本协议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医生和相关人员。
一、定义1.“抗生素”指具有杀菌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包括不同种类和剂型的抗生素药物。
二、目的1.保护患者安全,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不恰当使用导致的医疗风险。
2.提高抗生素使用的临床疗效,并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三、管理原则1.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抗生素使用方案。
2.严格按照患者诊断明确、菌学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抗生素。
3.合理控制抗生素使用的种类、剂量和疗程,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4.定期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并根据结果进行合理调整。
5.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抗生素临床使用规范的认识和遵守程度。
四、责任与义务医疗机构1.设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并推广本协议的临床实施细则。
2.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记录每位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并进行定期分析。
3.加强对医生和护士等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抗生素临床使用规范的认识和遵守程度。
4.定期组织会议,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科学调整。
医生和医务人员1.严格按照本协议的规定进行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2.在处方抗生素时,必须凭借患者的病情、实验室检查和药敏试验来确定药物的类型、用量和疗程。
3.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评估并记录,并根据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4.严禁将抗生素用于非细菌感染,以避免滥用和不恰当使用。
5.应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正确按照医嘱服用抗生素。
6.发现抗生素使用后出现任何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7.不得私自中断或调整抗生素的用药方案,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五、责任追究对违反本协议规定的医生和医务人员,将依据医疗机构的管理规定,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临床科室和药房,包含医院内的门诊和住院病区。
二、管理要求2.1 抗生素使用的指征和准入医院全部科室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必需遵从以下指标和要求:2.1.1 感染诊断与临床评估•必需有明确的感染诊断,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临床评估。
•临床评估必需包含患者的病情、体温变动、试验室检查等指标。
2.1.2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尽可能提取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菌株和药物敏感性,以引导抗生素的选择。
2.1.3 抗生素选择和疗程•抗生素的选择必需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确保使用具有针对性的药物。
•疗程应依据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情况和治疗反应进行调整,不得滥用或过长使用。
2.2 抗生素处方和审批医院在抗生素处方和审批方面,要求如下:2.2.1 抗生素处方•抗生素处方必需由医生书写,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用药名称、剂量、疗程等信息。
•在处方上必需注明是否为新一代抗生素、限制使用抗生素,以及是否需要特殊的使用授权。
2.2.2 抗生素审批•医院设立抗生素审批委员会,负责审查和审批抗生素使用申请。
•抗生素使用申请必需包含患者的临床诊断、用药指征、抗生素选择、疗程和预期效果,以及其它必需信息。
•抗生素使用申请必需经过审批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否则不得使用抗生素。
2.3 抗生素库存和发放医院在抗生素的库存和发放方面,要求如下:2.3.1 抗生素库存管理•医院药房必需定期进行抗生素库存盘点,确保库存准确性和药物质量。
•过期的抗生素必需及时清理销毁,避开使用过期或陈旧药物。
2.3.2 抗生素发放•抗生素的发放必需经过医生处方和药师审核,并记录在案。
•药房必需依照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和合理的用药量,合理布置抗生素的发放数量。
2.4 监测和评估医院在抗生素使用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包含以下要求:2.4.1 监测抗生素使用率•医院必需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定期收集、统计和分析抗生素使用数据。
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和加强医院内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提高抗生素治疗效果,订立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法》《抗生素使用与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引导看法为依据。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和临床医生,包含住院部、门诊部等全部涉及抗生素应用的部门和医务人员。
第二章抗生素合理应用原则第三条定期评估和更新医院应定期进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评估和更新,依据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原则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四条指南和协议的引用临床医生在抗生素应用时,应参考相关国家、地区或医学学会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协议,并在治疗方案上注明引用来源。
第五条抗生素使用的必需性和可行性评估临床医生在应用抗生素时,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推断治疗的必需性和可行性,确保抗生素的应用是符合医疗指征和科学依据的。
第六条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临床医生应依据患者的病情、病原学检测结果以及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并依据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剂量和疗程。
第七条细菌耐药监测和报告医院应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系统,定期对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对于显现多重耐药和危害性耐药菌株的情况,应按规定上报相关部门并及时采取措施掌控传播。
第八条抗生素的防备性使用医院应合理掌控抗生素的防备性使用,除非有充分的临床证据支持,否则不得滥用抗生素进行防备性治疗。
第三章抗生素应用管理措施第九条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严格依照科室和职责分工,由专业的药师或临床药学专家参加抗生素的使用审批,并留下相关记录。
第十条抗生素限制使用和监控医院应对特定的抗生素进行限制使用,并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控系统。
医院药学部门应每月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形成报表向医疗质控委员会汇报,及时矫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
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疾病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出现了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扩散等严重问题。
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提高疗效,降低治疗费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制定了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
一、抗生素的定义和分类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按照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抗生素可分为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利福霉素等多个类别。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1. 合理使用原则严格遵循医疗卫生机构的抗生素使用指南,根据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
不应滥用抗生素、随意更换抗生素种类、剂量和疗程。
2.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孕妇、哺乳期等特殊情况,以及病原菌耐药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合理调整抗生素剂量和给药途径。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抗生素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如有需要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
4. 预防细菌耐药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减少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三、抗生素使用监测与评价1. 抗生素使用监测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定期对临床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对于超出规范使用范围的医生应及时进行纠正和管理。
2. 抗生素使用评价通过定期的抗生素使用评价,检查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评估抗生素使用的效果和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抗生素合理使用宣传教育1. 专业知识培训针对临床医生和护士,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认识和正确使用能力。
2. 患者自我管理教育通过患者教育手册、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患者宣传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提醒患者不要随意使用和保存抗生素,避免滥用。
抗生素使用与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与管理,提高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和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科室抗生素的使用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抗生素使用与管理应遵从科学、合理、规范、安全的原则,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避开滥用。
第四条医生是抗生素使用的重要责任人,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药房应及时准确地配药,药剂科应监督抗生素库存和使用情况。
第二章抗生素的开具与使用第五条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前应进行充分的临床评估,明确诊断,并依据患者的情况和相关指南、规范进行药物选择。
第六条医生在开具抗生素时应注明使用目的、剂量、频次、疗程和停药条件,并书写患者相关信息。
第七条护士在执行抗生素治疗时应认真核对医嘱内容,防止错误发生,并依照规定时间和剂量给药。
护士在监测患者用药期间应紧密察看患者的反应和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医生并做好记录。
第九条医生在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应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动,依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停药。
第十条护士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患者的相关指标,如生化指标、细菌培养等,供应及时的参考资料。
第三章抗生素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制度,设立特地的抗生素管理小组,负责相关政策、流程和培训的订立和落实。
第十二条医院应定期进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分析和评估,及时矫正不合理的使用,发现滥用现象应立刻制止并处理。
第十三条医院应订立抗生素库存管理制度,确保抗生素的存储环境和有效期等符合规定。
第十四条药剂科应建立抗生素的档案管理制度,对抗生素的进货、配药、使用和销毁等过程进行记录管理。
第十五条医院应开展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培训,提高医生、护士和药剂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不良反应的认得,减少欠妥使用的可能。
第四章监督与评估第十七条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督机制,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抗生素使用规章制度
抗生素使用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保护公众的健康,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药店等医疗单位,以及所有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行为。
第三条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以及一些其他疾病。
但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第四条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当严格遵循医疗伦理,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科学合理地选择抗生素,正确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对抗生素的采购、存储、发放、使用等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药师团队,负责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意识和素养。
第八条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当听从医生指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和使用频次。
第九条患者对于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效果应当及时告知医生,医生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医疗机构所有。
第二章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在开展抗生素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发病原因、病原体的敏感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循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包括: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②根据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资料选择抗生素种类和用药途径;③根据抗生素的药动学特征确定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用药频次。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当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说明使用,不得擅自更改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
第十四条避免因患者存在过敏史或者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而导致药物过敏反应。
第十五条对于需要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当定期评估用药效果,避免药物滥用。
第十六条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当注意防止因其他原因引起的细菌感染,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七条对于特殊病情和特殊患者,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合理使用与细菌耐药管理制度
抗生素合理使用与细菌耐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抗生素管理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医务人员以及与抗生素使用相关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定义1.抗生素:指能抗击细菌感染的药物,包含盘尼西林、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磺胺类等。
2.合理使用:指依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细菌感染的特点,选择适当类型和剂量的抗生素,正确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和欠妥使用。
3.细菌耐药性: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使得原来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无效,导致细菌感染难以治愈。
第二章抗生素使用第四条抗生素使用的指引1.全部使用抗生素的医生必需依照医院订立的抗生素使用指引进行操作,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遵从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2.使用抗生素前,医生必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并进行必需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感染和药物敏感情况。
3.对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医生必需及时跟进患者的情况,并依据试验室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4.医院将建立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统计系统,定期对各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五条抗生素禁忌与限制1.医生在处方抗生素时,应遵从禁忌症和限制使用的原则,禁止滥用和欠妥使用抗生素。
2.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抗生素使用应特别慎重,必需在医生的引导下进行。
3.限制使用有关特殊药物的医生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合格方可处方,医院将订立相应的管理方法,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第三章细菌耐药管理第六条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1.全部收治的疑似感染患者,应优先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2.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工作由专业的试验室人员负责,确保操作规范和结果准确可靠。
抗生素临床使用规范管理
抗生素临床使用规范管理在临床医学中,抗生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愈发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诸多挑战。
因此,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管理,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疗效,同时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下面将介绍抗生素临床使用的规范管理措施。
一、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抗生素临床使用规范管理的核心。
医生在选择抗生素时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类型、病原体敏感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 不滥用抗生素:对于病毒性感染等不适宜使用抗生素的疾病,医生应当严格遵守不使用抗生素的原则,避免不合理使用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2.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剂量: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当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使用时间进行服用,避免过量使用或过短使用导致疗效不佳或药物耐药。
3. 定期评估疗效:使用抗生素后,医生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疗效反应,如有必要可以进行病原学检测,调整抗生素种类或剂量,以确保疗效最大化。
二、监测抗生素耐药性为了及时监测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趋势,从而指导临床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1. 定期开展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定期对不同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掌握常见病原菌的敏感性变化情况,为临床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
2. 建立抗生素使用数据库:建立全院或全区的抗生素使用数据库,定期进行统计分析,监测不同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耐药性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 及时共享疗效信息:不同医疗单位之间应当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及时共享各自治疗经验和疗效数据,促进临床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化。
三、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医护人员是临床抗生素使用的主要执行者,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直接影响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和患者的疗效。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菌的产生风险,特订立本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二、抗生素使用的原则1.严格依照临床指南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严禁滥用抗生素,不能凭个人意愿或患者要求而随便使用。
3.掌握抗生素的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开欠妥使用导致的副作用和药物耐药性。
4.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使用的认知和规范化操作。
三、抗生素使用的程序与要求1.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需经过严格的临床评估,仅在医生判定治疗必需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2.临床医生须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包含药物种类、剂量、疗程等,并在患者病历中进行认真记录。
3.单次给药不得超出规定剂量,严禁将剩余药品留给患者自行使用。
4.在开始使用强大抗菌药物之前,应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明确感染菌株和药敏试验结果,并依据试验室报告调整抗生素的使用方案。
5.进行抗生素治疗时,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并依据临床变动和试验室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的选择和疗程。
四、抗生素管理与监测1.建立抗生素管理团队,负责订立和监督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政策与制度。
2.严格掌控有限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其仅应用于敏感菌株。
3.配备专业的药师,负责抗生素的审方工作,确保处方合理和准确。
4.定期开展抗生素使用情况的汇总和分析,建立抗生素使用的数据库,监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5.通过医生、药师和抗生素管理团队之间的沟通,及时矫正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养与水平。
五、抗生素教育与宣传1.定期开展抗生素的教育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认知和合理应用技能。
2.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抗生素知识宣传,促使他们正确理解抗生素的作用和使用原则。
3.在医院内设立抗生素使用宣传栏,呈现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原则、常见抗生素种类和禁忌症等信息。
六、考核与奖惩1.对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行为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其使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023年抗生素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
2023年抗生素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2023年抗生素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但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抗药性问题和其他不良影响。
因此,建立规范和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措施。
2. 规范使用原则2.1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基于医学证据和指南,制定抗生素使用的临床准则。
2.2 抗生素应严格按照适应症使用,不得滥用或过度使用。
2.3 抗生素的选择应依据细菌感染类型、药物敏感性和患者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
2.4 医务人员应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记录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管理制度3.1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定期评估抗生素使用情况,并进行内部审查。
3.2 医疗机构应设置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并制定管理规章制度,负责监督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
3.3 医务人员应接受抗生素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
3.4 医疗机构应加强与药店、药企的合作,共同推进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和管理。
3.5 患者和公众应加强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风险意识的宣传教育,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4. 监督和评估4.1 卫生主管部门应建立监督抗生素使用的制度,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4.2 监督部门应建立抗生素使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违规行为。
4.3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和考核,鼓励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
5. 结论本文档制定的2023年抗生素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旨在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减少抗生素滥用和抗药性问题的发生,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抗生素使用监测和管理工作,共同推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范本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抗生素使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临床科室对于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第三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1. 合理使用:按照抗生素的品种、病原学、临床症状等进行合理的选择,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和用药原则。
2. 个体化使用: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注意考虑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的使用方式。
3. 有针对性地使用:根据病原学分析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
4. 避免过度使用: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过敏反应和细菌耐药。
第四章抗生素使用管理流程1. 抗生素选择:根据病情和病原学分析结果,医师应当根据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不得随意更换或增减抗生素种类。
2. 抗生素处方:医师在开具抗生素处方前,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合理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不得滥用抗生素。
3. 抗生素使用监测: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4. 抗生素使用评估:医院质控部门应当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建立抗生素使用的质量评价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第五章抗生素使用的禁忌1. 未经有效证实的抗生素过敏史者禁止使用同一类抗生素。
2. 妊娠期妇女、哺乳中的母亲和婴幼儿禁止滥用抗生素。
3. 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和骨髓抑制性疾病者禁止使用对肝肾和骨髓损害较大的抗生素。
4. 未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敏感性测试的情况下禁止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第六章抗生素耐药监测1. 医院应当建立抗生素耐药监测制度,定期对临床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我院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生素使用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部门和科室的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三、管理原则(一)根据抗生素的疗效、安全性、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个等级。
(二)各级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优先选择非限制使用级别的抗生素。
(三)在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级别的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相关审批程序和规定。
四、管理措施(一)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权限。
(二)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三)加强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能力。
(四)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五)建立抗生素使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责任与处罚(一)各级医师应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不得擅自越级使用抗生素。
(二)对违反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的行为,医院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对造成患者用药安全事件的责任人,医院将依法予以处理。
六、附则(一)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本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三)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报院长办公会议审议。
通过以上措施,我院将进一步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xx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了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防止滥用抗生素,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体医务人员和与医院药品管理有关的工作人员。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遵循抗菌谱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耐药率低的原则选择药物。
2. 合理使用抗生素,注重疗程防止抗生素滥用。
严格控制抗生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使用,如预防用药、治疗严重感染、免疫抑制治疗等。
3.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病例,应先使用抗生素,待检验结果明确后再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
4. 遵循抗生素使用规范,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加强药品的临床监测,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三、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1. 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过敏史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按照剂量、疗程等要求规范书写处方。
2.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静脉输注使用,确需输注抗生素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控制输注速度和剂量。
3. 医生应及时评估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登记制度,记录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疗程等信息,以便进行临床分析和评价。
5. 医院应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和管理,指导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传播。
四、抗生素使用监督与考核1. 医院应建立健全抗生素使用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2. 对于违反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医院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责令改正、扣罚奖金、暂停处方权等措施。
3. 医院应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和流程。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药学部负责解释。
医院使用抗生素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降低抗生素耐药性,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医院药事委员会全面负责抗生素管理,业务院长(或分管院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
由药剂科全面负责日常工作。
2. 临床科室药物管理小组由各科室主任负责,负责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和反馈。
三、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1. 将常用抗生素划分为一、二、三线,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处方二线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处方三线药物。
2. 严格执行抗生素处方权限,未经授权不得开具处方。
四、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按照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管理办法,根据病情、药敏试验结果、患者体质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
2. 优先选用一线药物,尽量避免使用二线、三线药物。
3. 避免无指征使用抗生素,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防止过度使用。
五、抗生素应用管理1. 药剂科负责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供应等工作,确保抗生素质量。
2. 医院定期对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通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 临床科室药物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的收集、分析和反馈。
4. 医院医务部门督促、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相关制度,协助组织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
六、抗生素耐药性监测1. 检验科负责全院微生物学监测,开展病原体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
2. 定期总结、分析监测结果,向药事委员会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七、宣传教育与培训1. 加强院内抗生素合理应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
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抗生素合理应用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八、监督检查与考核1. 医院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将抗生素使用情况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确保抗生素合理应用。
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
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一、总则1. 本办法旨在规范医疗机构抗生素的使用,确保患者安全,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2. 所有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遵守本办法。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无指征使用抗生素。
2. 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3. 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静脉”的原则,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三、抗生素处方管理1. 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应根据临床诊断和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2. 处方应明确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量及疗程,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四、病原学检测与抗生素选择1. 鼓励进行病原学检测,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
2. 在病原学检测结果出来之前,可依据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但应尽量避免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五、抗生素耐药性监测1.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耐药性监测机制,定期分析耐药性趋势。
2. 根据耐药性监测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策略。
六、医务人员培训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
2. 加强对抗生素管理相关法规、指南的学习和应用。
七、患者教育1. 医疗机构应向患者提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
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购买和滥用。
八、监督管理1. 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和个人,应依法予以处理。
九、附则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2. 各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医疗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
医疗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还可能引发耐药菌的产生,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规范医疗抗生素的使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一、抗生素使用的基本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症使用抗生素前,必须明确患者的感染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且有使用抗生素指征时,方可使用。
对于病毒感染、非感染性疾病等,严禁使用抗生素。
2、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避免经验性用药导致的抗生素滥用。
3、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根据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
优先选用窄谱抗生素,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4、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充分了解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应谨慎选择抗生素,并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二、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个级别进行管理。
1、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生素。
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自行使用。
2、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的抗生素。
使用此类抗生素需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并在病历中记录用药理由。
3、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生素;新上市的抗生素,其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生素;价格昂贵的抗生素。
使用特殊使用级抗生素需经抗感染专家会诊同意,并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三、抗生素使用的流程管理1、诊断与评估医师在接诊患者后,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对感染情况进行诊断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抗生素滥用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
三、管理原则1.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2. 依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3. 严格执行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使用和监测等环节的管理。
4. 加强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四、具体措施1. 抗生素采购管理(1)药剂科根据医院临床需求,合理采购抗生素,并严格执行采购审批程序。
(2)采购的抗生素品种、规格、剂型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 抗生素储存管理(1)抗生素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储存,保持干燥、通风、避光。
(2)定期检查抗生素储存条件,确保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3. 抗生素使用管理(1)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病原学检测结果和药物特点。
(2)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择抗生素品种、剂量和疗程。
(3)对发热原因不明、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的患者,可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
(4)对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5)尽量避免联合使用抗生素,确需联合使用时,应严格掌握临床指征。
4. 抗生素监测管理(1)定期开展抗生素使用情况监测,分析抗生素使用趋势和问题。
(2)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耐药情况。
(3)对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监测。
5. 抗生素培训和监督(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2)加强对医务人员抗生素使用行为的监督,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进行纠正。
五、责任与考核1. 医院负责人为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 药剂科负责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供应和监测工作。
3. 检验科负责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4. 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抗生素管理制度
抗生素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抗生素的管理,规范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等。
三、管理职责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生素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和责任人。
2.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抗生素管理制度。
3.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药学部门,负责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技术指导。
4.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负责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感染控制工作。
四、管理措施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生素采购、储存、发放、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制度,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安全。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生素使用指南,明确不同疾病和情况的抗生素使用指征、剂量、疗程等。
4.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抗生素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能力。
5.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患者抗生素使用指导,提高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和能力。
五、使用规范1.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2. 医务人员应当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按照规定的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使用抗生素。
3. 医务人员应当尽量避免联合使用抗生素,确需联合使用的,应当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
4.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评估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六、监督与检查1.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抗生素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2.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督,对违规使用抗生素的行为进行查处。
3.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抗生素使用情况,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七、法律责任1. 医疗机构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抗生素自问世以来,它在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尤其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目前抗生素的种类繁多,给临床医生选用药物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合理用药现象显得较为普通。
这样,不仅给病人经济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而且其药物不良反应也会对病人的身心造成损害,更为重要的是使细菌的耐药菌株增多,最终导致治疗失败。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实际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这一国际水平,而在英美发达国家的使用率仅为22%-25%。
另计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生素,而且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远高于国外的水品(15%-30%)。
我院100份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调查分析中使用抗菌药物87例,使用率87%,其中一联用药25.28%,二联用药54.04%,三联用药20.68% 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药物不良反应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占了所有中西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总数的近50%,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品之首。
特别是近年来抗生素使用不当引发的耐药病原菌种类及由此诱发的各种院内严重感染逐年上升。
长期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出台过一些相关政策,但效果依旧不显著。
近年来,频见报道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给抗生素使用的整体环境敲了警钟。
究竟该如何解决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危机,是个值得充分关注的问题。
而医院对抗生素使用的规范管理无疑是关键所在。
抗生素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药不对症,无指征用药。
抗生素适用于细菌引起的感染,对无菌性炎症等无效,因此,抗生素的选择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发热原因不明、感冒及病毒性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如目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90%为病毒所致,而在我院治疗该类疾病时,抗生素的使用率几乎高达95%以上。
另外,抗生素加抗病毒药应用于感冒发热已成为常规,而没有对发热病人采取各项检查以确定病因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从而有针对性地用药。
见2、大量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有的医师对抗生素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越广谱的抗生素越好,甚至认为哪种抗生素药物是新药、价格高的就是疗效好的药,而没有意识到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病情轻重、抗菌谱等多种因素来选择抗生素。
主要表现为用药起点高,未能按照抗生素分线管理来使用药物,有时轻、中度感染就直接使用二、三线药物。
如门诊经常有病人因饮食卫生而致腹泻、伴有腹痛,无其他症状,医师在喹喏酮药物的选择上,经常选择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注射液静滴,其实可首选价格相对低廉的氟哌酸或环丙沙星注射液。
轻易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很容易破坏人体内的正常菌落,导致二重感染及其他不良反应,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
3、不合理联用,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由于医院条件的限制,难以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因此,医生以期达到良好效果常常采取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如在病历中经常可见到克林霉素与替硝唑联合使用,而克林霉素与替硝唑均对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有效,不应同时联合应用,另外两药合用容易使神经肌肉传导抑制增强,引起不良反应。
这样重复给药,不但显得用药混乱,无法观察药物的疗效,而且还造成资源浪费,容易产生耐药菌株。
4、主观用药,较少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
临床医师主观用药、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较多,在对患者开药前较少进行微生物学标本检查和药敏试验,而是靠临床经验和感染部位选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经治无效后才做致病菌培养,这样很容易产生多重耐药菌株,从而使经验治疗转为目的治疗。
如在随机抽查的我院100例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中,仅有10例进行病原学检查,离临床感染标本要求的50%送检率差距较大,其中还有多数患者是在频繁更换药物疗效不佳的情况下,才做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5、未能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用药,给药方案不合理。
抗生素药物的合理用药与临床疗效存在密切关系,药物进入人体后,在血液及组织中形成不同的药物浓度,只有在感染部位的药物含量达到有效浓度时才能发挥其药理作用。
如果只注意剂量,不注意给药方法,不研究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往往造成治疗失败。
比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多非典型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及克林霉素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因此其抗菌原则是将给药间隔缩短,剂量不需要大,达到有效浓度即可。
但是据病例观察,临床上此类药物如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克林霉素等经常是每日两次给药,这样就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科学的给药方案应采取间歇给药法,即将每次剂量溶于100ml液体中滴注,3-4次/d给药,这样能保证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尽可能长,可以增强抗菌作用,很好地发挥繁殖期杀菌的优势。
原因不外乎三点:1、人员因素。
卫生技术人员药物和药物治疗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专业信息更新不及时,对有关抗生素的新知识、新理论以及不良后果认识不足,缺乏安全用药交代和指导等。
2、患者因素。
有的患者依从性差,接受药物治疗时,往往急于求成,盲目听从他人或媒体的宣传,要求医生依自己意愿开药,对药物的疗效期望过高。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生素实行分级管理。
结合医院和各个科室实际,根据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类进行管理,及时了解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加以管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深入开展抗生素药敏试验,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
加强病原学诊断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抗生素的选择应以疾病的性质和病原菌为基础,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患者的耐受力以及费用方面等。
为了给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对就诊时疑为细菌感染的病人,要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前做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
开展药物治疗监测。
包括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以及毒理学指标的观察。
由于药物浓度和药物疗效密切相关,而有些抗生素药物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相近,过高的血药浓度会引起毒性反应,特别是对危重病人和婴幼儿,因此,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使给药方案个体化,在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也避免和减少毒副作用。
总之,做到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需要医院各个部门相互协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对抗生素类药物的认识,从而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减少产生抗生素耐药的机会,最终达到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目的。
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减少经验性用药和习惯用药,强化医生根据药敏试验用药的观念,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能力。
一是推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提倡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了解细菌耐药性变化,选择敏感抗菌药,为临床提供有效选择抗生素的重要依据,合理设计给药方案,减少经验性用药和习惯用药,强化医生根据药敏试验用药的观念,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能力。
避免医师盲目用药。
二,药师也应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关注专业领域的新进展,及时补充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优势,与医生一起充分分析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制定和改进用药方案;协助医生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及疗程;同时通过检测患者的用药过程发现和报告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三是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
对患者及家属宣传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普及有关抗生素的使用常识,消除跟着广告走的自行购买行为,帮助他们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用药意识。
总之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在严格的科学依据下,应用适宜的药物,适宜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控制感染或疾病的目的。
使用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各种副作用的发生。
为了有效地控制感染而不引起体内菌群失调,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防止毒副作用发生和耐药的出现,应注意下几个方面:一、单纯病毒感染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使用抗生素。
二、对发热患者应尽可能确诊后根据病情或细菌学方面监测结果选用抗生素。
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可任意使用抗生素。
三、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感染使用抗生素,因局部使用较多发生过敏及导致耐药菌株的早发,特别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苷类等。
四、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必须有严格、明确的依据,应能达到协同的治疗效果,或以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耐药菌的产生为目的。
如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或诊断明了的严重感染(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脑),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等。
除特殊需要外,应以二联为宜。
不得堆积用药。
五、对一般感染,在抗生素使用后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72-96小时,应考虑停药,特殊病种在明确诊断下可适当延长。
六、抗生素的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
七、抗生素的使用应同药敏试验密切配合,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
使抗生素准确有效的发挥疗效。
八、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保险性”预防用药。
九、为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应严格按药品规定要求做皮内过敏试验。
十、对老年人、孕妇、新生儿及肝肾疾患者有其他特殊病种者应特别注意到其生理、病理特性及个体差异,准确选药,适当调整剂量。
18岁以下禁用喹诺酮类,糖尿病禁用加替沙星,三岁以下小儿尽量不用AG类十一、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应有专人进行疗效、数量及副作用、耐药性的统计,用以指导和制定合理应用的有关规定。
对初诊者需认真询问过敏史,对过敏阳性者,病历须作醒目记载。
通过前期调查结果我院针对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结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旨在规范我院临床医生在抗生素使用中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等,经过一些行政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已存在一些问题:1、通过门诊处方调查中可以看出,门诊处方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 50 %,住院部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 87 %。
高于卫生部要求的50%以下,也明显高于国际标准。
抗生素仅适用于有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水痘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反而会产生耐药性,要严格执行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降低过高的抗生素使用率。
如;我院有些门诊处方上诊断为“上感乳腺增生、糖尿病、癫痫、过敏性皮炎……”,这些很明显的非感染性疾病也使用了抗生素。
还有些诊断尚未明确,如诊断为“头痛、发热待查、月经过多、腹痛”,也先使用了抗生素,再做进一步的观察。
针对这些盲目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按照我院的抗生素使用制度和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