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纳米技术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制剂纳米技术研究进展
中药学:张生杰 104753091411
摘要: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n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具有增加药物对血脑屏障或生物膜的穿透性等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了纳米中药的定义、特点,同时介绍了纳米中药制剂技术方面的进展。指出了纳米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并作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技术;中药制剂;中药现代化
1.前言
纳米即十亿分之一米,相当于10个氢原子排成直线的长度。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指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体。纳米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材料学、电子学、生物学、医药学、显微学等多个领域,并起着重要的作用。1998年,徐辉碧教授等[2]率先提出了“纳米中药”的概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lOOn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因纳米材料和纳米产品在性质上的奇特性和优越性,将增加药物吸收度,建立新的药物控释系统,改善药物的输送,替代病毒载体,催化药物化学反应和辅助设计药物等研究引入了微型、微观领域,为寻找和开发医药材料、合成理想药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运用纳米技术的药物克服了传统药
物许多缺陷以及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来自于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可能是某单一化合物(即有效成份),也有可能是所提取的某一有效部位或有效部位群,有些中药甚至以全药入药。对于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一有效成份如紫杉醇、喜树碱等而言,其纳米化制备类似于合成药,因而其研究在技术上相对较易实现。纳米载药系统在这方面的应用已有一些报道,目前这类药物已有多种制剂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大量获得单一有效成份的中药并不多,这就意味着纳米载药系统在这一层次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中药有效部位为主要活性成份的制剂占有相当比例,这一方面体现了中药多成份、多靶点的特点,同时具有原料较有效成份容易获得,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因此,以有效部位作为纳米载药系统在中药研究中的切入点无疑具有更现实的意义。对于中药有效部位,由于其组成的多样性其纳米化制备是较复杂的,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利用其结构或性质相近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辅料和工艺,使其多组分同时实现纳米化,可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对于中药(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全药,由于组成复杂且性质差异较大,实现纳米化的方法除超细粉碎以外有待进一步开发。总之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是很好的。
2.纳米中药的制备
2.1超细粉碎
粉碎是中药材加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粉碎机械不断涌现,粉碎所能达到的粒度越来越小,使中药粉末的粒度由细粉的尺度10μm-1000μm进入到超细粉的尺度0.1μm-10μm。经过超细粉碎的中药材,最直接的效应就是由于表面积增大而导致的药物吸收增加,相应地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服用剂量减小,资源的利用率提高。
但是,超细粉碎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中药材的超细粉碎虽然
能使原料的粒径达到0.1μm-10μm的超细尺度,但大部是分布1μm-10μm左右。如何批量、稳定、经济地获得0.1μm-1μm的细粉是一个尚待研究的技术问题。其次,经过超细粉碎后原料的粒子具有较高表面能,极易产生团聚现象,化学不稳定性增加。如何克服团聚,使中药材的超细粉能够稳定地用于后续的制剂,是我们所面临的另一课题。另外,相当一部分中药材中含有许多无效成分,如植物中的纤维素、鞣质等,对这些物质的超细粉碎显然是没有意义的,用什么样的原料进行超细粉碎,是全药、有效部位还是有效成份?对于以全药入药的中药,超细粉碎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对于中药有效部位和有效成份,可根据需要既可采用超细粉碎技术,也可采用其它较超细粉碎更有效的技术如聚合物纳米粒、脂质体、微乳等方法对其实现纳米化处理。
2.2分子凝胶
近年来,人们发现某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能在很低的浓度下(甚至低于1 wt%)使大多数有机溶剂凝胶化,使整个体系形成类似粘弹性液体或固体的物质,称为分子凝胶(或有机凝胶)。这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被称为凝胶因子(gelators)。
我们药物所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所研制的凝胶因子不仅是许多有机溶剂凝胶化,还能使水凝胶化。有关成果已申请了发明专利。
分子凝胶表现出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能够形成胶束、结晶、分子聚集、自组装、分子识别等,故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其制备方法较简单,将凝胶因子在有机溶剂或水中加热溶解,再冷却至室温。在冷却过程中,凝胶因子在溶剂中通过氢键力、静电力、疏水力以及π-π相互作用等凝胶化的驱动力,自发地聚集、组装成有序高级结构,由溶胶转变为凝胶。形成三维网络体系,并使液体组分静止。所形成的有序高级结构是一类超分子结构,可作为分子平台,包囊、螯合客体分子。研究这种超分子作用对于研究催化与底物,蛋白、遗传物质的转录、抗体与抗原的作用等具有较大意义。
分子凝胶的三维网络体系在微观和介观尺寸结构上的多样性、热可逆性、对溶剂的化学敏感性,使分子凝胶在许多应用领域中包括做中药载体具有广阔前景。某些有机溶剂,如十六烷、十四酸异丙酯、玉米油等可以在凝胶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凝胶化。制备过程是在60℃左右,将凝胶因子溶(或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先制得溶胶相,然后冷却得到凝胶相。
这种有机的分子凝胶也可以与某些含有亲水性药物的水相结合,形成一种油包水(W/O)的分子凝胶。可作为亲水性药物/疫苗的传递载体。也可以与某些复合的水相悬浮液,即由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体微囊悬浮液结合,形成一种多组份体系。相比简单的油包水(W/O)微乳体系来说,具有如下优点:⑴保护某些蛋白类药物在服用后不被酶解,⑵所包裹的药物可实现缓释。这种胶体微囊悬浮液体系被称为Niosome (non-ionic surfactant vesicle),可以包裹亲水性和疏水性药物。
2.3固体脂质纳米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SLN)是由固体脂质制备的粒径在50nm-1000nm的纳米载药系统。SLN 常温下为固态,非毒性的表面活性剂如泊洛沙姆、卵磷脂等可用来稳定其结构。可采用已成熟的高压乳匀法进行制备,该工艺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另外,这种方法不使用有机溶剂,可以避免因有机溶剂残留而导致的潜在毒性。同时,SLN还具有药物控释和靶向特性,较高的载药量,改善药物的稳定性等优点。用于SLN制备的类脂材料有各种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