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案例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政治教案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政治教案初一政治下册《法不可违》教学案例古竹初中朱海生【课题】法不可违1【教学依据】本课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要遵守法律,在内容设计上共两目,第一目“谁都不能违法”意在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课文通过“小勤的事例”说明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尤其不能违反法律。
之后通过三个情景引出违法的含义,填表区别三种违法含义及区别。
第二目“犯罪必受惩罚”引导学生了解什以是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
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2(1)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不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针对初一年级学生思想不成熟,法制意识不健全的现状,对学生以创设情境导入,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三种违法的含义及区别,以及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事处罚的含义及种类。
3二、教学方式:(1)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性学习。
(2)教师教学方式:多媒体、启发诱导、讨论探究式。
4三、教学构思:(1)针对初一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以及法制意识不健全的现状,采用参与活动合作学习,情境体验等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设计“情景体验”、“写一写”、“辩一辩”、“我是司法官”等活动引导学生做学习的管理者。
5【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谁都不能违法教师引导:播放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受贿判刑的录相(资源设计)。
问:张国光是省长,他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活动: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教师引导:对,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不可违”,请翻开课本P91。
首先我6们一起来探讨第一目“谁都不能违法”,请看“小勤拾荒”。
初中道法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道法实践教学活动。
本文以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为例,介绍初中道法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律的作用。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 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道法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实施1. 活动准备(1)确定竞赛主题:以“法律知识竞赛”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法律知识。
(2)制定竞赛规则:竞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个阶段,个人赛采用抢答形式,团体赛采用必答、抢答、风险题等形式。
(3)编写竞赛试题:试题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知识,分为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4)选拔参赛队伍:各班级推荐一支参赛队伍,每队5人。
2. 活动实施(1)个人赛:各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根据得分高低选出前20名进入团体赛。
(2)团体赛:20支队伍分为5组,每组4支队伍进行小组内竞赛,每组选出前两名进入决赛。
(3)决赛:5支队伍进行决赛,比赛分为必答、抢答、风险题三个环节。
3. 活动总结(1)评选出优秀选手和优秀团队,颁发奖状和奖品。
(2)组织获奖选手分享心得体会,总结竞赛中的收获。
(3)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道法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四、案例反思1. 案例优点(1)活动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紧密结合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4)活动过程有序,组织严密。
2. 案例不足(1)试题难度较高,部分学生难以适应。
(2)活动时间较短,未能充分展示学生法律知识。
(3)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案例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施案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案例分析是基于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多元表征的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
同时它是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阐明某一学科的一般规律、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案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获得知识的感悟和能力的提高。
一、巧用事例创设情境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常规武器"就是运用事例。
在教学实践中最忌照本宣科。
多运用一些事例,把书本上的知识同学生关心的身边的关注点、热点、兴趣点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消化理解学习的内容。
比如我在讲维护国家主权问题时,列举了1999 年5 月8 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与2001 年 4 月1 日,美国军事侦察机在我南海上空撞毁我战机的事例,及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非正义的战争。
就此引导学生讨论美国近些年来对周边国家(包括中国) 的行为就是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的行为。
同学们这时都情绪特别激动,痛恨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
这时老师因势利导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
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激昂的精神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还能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学以致用的精神。
二、巧用音像创设情境思想政治是一门理论性特别强的学科,这对长于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的初中学生来说,既难产生兴趣,又不易理解掌握。
因此,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恰是创设形象教学情境一个有效的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假如巧妙地穿插音乐就如锦上添花,既活跃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课堂实效。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五篇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五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展。
以下是WTT给大家搜集的关于初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欢送大家前来参阅。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1】《情绪——奇妙的窗口》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情绪有四种类型----喜、怒、哀、惧。
人的兴趣、志向不同,所反映的情绪也不一样,情绪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对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使学生理解培养良好情绪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利用一些情景使学生体会情绪的产生和变化,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析^p 才能,指导学生进展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p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通过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对情绪的作用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学会分析^p 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心理问题是当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有相当一局部学生因情绪波动较大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情绪是如何产生,情绪对自己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并在今后的开展中扬长避短,培养保持积极情绪。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p1.地位:这一框题是根底,只有让学生理解和懂得情绪的产生及情绪对人的两种不同作用,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奠定根底。
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努力调节情绪,安康、乐观的成长。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p :情绪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是本框的重点,这一点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就愿意做,积极性很高,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就情绪低落、厌烦,甚至逃避。
这点老师可以拓展一下。
也是为下一个框题打下根底。
情绪对人的不同作用是本框另一个重点,它是从两种情绪对人的身体、智力、正常程度发挥产生作用,说明情绪的两种不同作用,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情绪的含义是本框的难点。
虽然学生对情绪有所体验,但是情绪是心理学的内容,是人的内心活动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这就需要老师从详细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进展引导分析^p ,打破这个难点。
思政教研案例范文初中版(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问题日益凸显。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诚信为本》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诚信品质。
二、教材分析《诚信为本》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诚信的定义、诚信的重要性、诚信的实践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到诚信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践行诚信。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诚信的定义、重要性及表现形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养成诚信品质,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诚信的定义、重要性及表现形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诚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视频:诚信人物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视频中人物的行为体现了什么品质?这些品质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二)新课讲授1. 讲解诚信的定义: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的品质。
2. 分析诚信的重要性:a. 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诚信是个人品质的体现,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竞争力。
b. 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诚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3. 举例说明诚信的表现形式:a. 诚实守信: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b. 诚实劳动:尊重劳动,不抄袭、不作弊。
c. 诚实交往:与人交往时,做到真诚、友善、宽容。
(三)活动环节1. 小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诚信在生活中的体现。
2.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诚信的重要性。
3. 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的场景,让学生体验诚信的实践。
(四)总结提升1. 总结诚信的内涵及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诚信,成为诚信的传播者。
初中思政教育课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初中思政教育课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某中学八年级思政教育课为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
二、案例描述某中学八年级思政教育课,教师以“诚信”为主题,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教学:1. 导入:教师以“诚信”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
2.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诚信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诚信。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系列关于诚信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诚信行为和诚信缺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诚信。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践行诚信,并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诚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诚信。
三、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达成本节课通过讲解诚信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诚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案例中的诚信行为和诚信缺失,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2. 教学方法运用(1)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诚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诚信行为和诚信缺失,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践行诚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境教学法:通过导入诚信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诚信知识。
3. 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积极性、讨论参与度等,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成果、案例分析等环节,评价学生对诚信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案例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初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维、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初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为题,探讨如何设计一堂有效的思政教育课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了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常见的初中思政教育目标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等。
在本案例中,我们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为例进行讲解。
二、课堂活动设计1. 热身活动: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热身活动。
例如,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协作性游戏,通过游戏来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知识传授:在知识传授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案例、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人际交往和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例如,讲述一些成功的人际交往案例,分析成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有效的沟通技巧。
3. 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情感体验活动。
例如,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体验到不同沟通方式的结果差异,从而认识到合理有效的沟通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4. 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环节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讨论社交媒体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优缺点,并形成自己的立场。
5. 总结提升:在课堂的总结提升环节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1. 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讨论、角色扮演等。
通过多种手段的结合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评价方式: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问题解答、小组讨论表现评价等。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微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初中生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本案例以我校初一年级某班为例,讲述了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文明素养。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初一年级某班共有50名学生,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家庭背景各异。
班级中部分学生存在纪律意识不强、团结协作能力差、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决定开展一次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2. 活动准备(1)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等。
(2)成立活动小组:由班主任担任组长,各班委成员为组员,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3)收集相关资料:搜集关于文明礼仪的书籍、视频、图片等资料,为活动提供素材。
3. 活动实施(1)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观看关于文明礼仪的视频,讨论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如:①校园清洁活动:组织学生打扫教室、操场、食堂等公共场所,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②文明交通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交通秩序维护,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③关爱弱势群体活动:组织学生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3)评选“文明礼仪标兵”:在活动结束后,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文明礼仪标兵”称号,激励其他学生向优秀看齐。
4. 案例结果(1)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得到提高:通过实践活动,学生逐渐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校园规章制度,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班级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班级凝聚力得到提升。
(3)校园环境得到改善: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清洁活动,使校园环境更加整洁优美。
三、案例反思1. 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充分发挥了组织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案范文6篇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案范文6篇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重点和难点:1、责任的概念;2、责任的来源;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阅读:第一单元引言的内容提问:中学生要承担什么责任学生阅读:第一课引言的内容提问: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2、你认为应该有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教师指导归纳: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
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作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作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
我们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板书: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二、讲授新课(一)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1、学生先阅读材料,然后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2、提问:(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了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提出问题,学生思考:1、我们和15岁的少年是同龄人,他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教师归纳过渡:的确,自从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初中思想政治教案(优秀6篇)
初中思想政治教案(优秀6篇)初中政治教案篇一1、同学们看到老师讲台上这些东西一定觉得很奇怪吧!政治课也作实验啊?对了!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做个小演示。
2、(拿起盘子)问:盘子里分别装着红萝卜、鸡蛋和咖啡豆,我把这三样东西放在沸水里煮了30分钟,煮了30钟后的萝卜、鸡蛋、咖啡豆会怎样呢?我们来看一看(拿出沸水中的三样东西分别进另一个盘子里)问: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捏一捏,甚至尝一尝,看看他们煮之前与煮之后有什么变化?A、先捏萝卜(问:什么变化?一变软了)(原来呢?一硬)B、再举鸡蛋(举起鸡蛋〈要有一定高度〉)→放手→破→脆弱(再举起熟鸡蛋→放手→没破→内部变硬)C、再看咖啡豆与咖啡(从粉状→一杯咖啡)截然不同。
3、这三样东西的变化都是因为经过→煎熬→沸水,如果把沸腾的水比作生活中的挫折面临的是同样的开水,反应却大不一样,假如变开水就是生活中的挫折,请想一想,你会是哪一个呢?红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问:从这个简单的不实验中,你悟到了什么呢?引导节一层次面对挫折,有的人从坚强→软,有的人从软弱→坚强节二层次我们不应该像红萝卜(硬→软)应该像鸡蛋(脆→强)更应该学习咖啡豆,他以独特的方式,利用挫折,改变成一杯香浓可口的咖啡,变挫折为力量,变挫折为自己的财富这才是真正的战胜挫折。
4、我想成为咖啡?我也很希望我的学生能成为咖啡。
所以我决定,在这节课结束时我要把这几杯咖啡送给本节课表现最出色的同学,你们可要争取噢!5、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同学们也不例外。
我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位同学,名叫小波他就遇到一个挫折。
让我们来看一看他的故事吧!6、小品演完,问:1、小波带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开啊?(沮丧、难过、失望。
)2、什么原因造成心情?(他想加入排球队,被教练拒绝了,愿望没有实现,所以产生了失望,难过这种挫折感)3、面对挫折的态度的结果是学习成绩下降。
→被挫折打倒了!7、像小波这样类似的遭遇,你们有吗?能不能说一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呢?学生回答:8、我觉得同学们说的太好了!讲得真切。
初中思政课课例教案设计
初中思政课课例教案设计课程名称: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爱国主义教育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奋斗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爱国主义的内涵。
2. 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地位。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爱国主义的内涵。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音频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国庆节阅兵式视频,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热爱祖国?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爱国主义故事,感受爱国主义精神。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地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播放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为国家利益奋斗的纪录片。
2. 学生分组分析案例,思考如何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 各组汇报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奋斗的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播放抗疫期间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事迹视频。
初中思政融合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政治(思政)课程与各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开展了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思政融合教研活动。
本案例以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为载体,通过跨学科整合,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探索初中思政融合教研的有效途径,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三、案例实施(一)确定主题,明确目标本次教研活动以“爱国情怀”为主题,旨在通过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跨学科整合,设计教学1. 语文课堂:诗歌朗诵与爱国情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选取了《我爱这土地》、《七律·长征》等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诵、解读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加深对爱国情怀的理解。
2. 历史课堂:历史人物与爱国精神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以“伟大的爱国者”为主题,介绍了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历史人物,通过讲述他们的爱国故事,让学生感受爱国精神的伟大。
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在新时代,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爱国精神?3. 地理课堂:地理知识与国家命运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以“地理与国家命运”为主题,介绍了我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域特点。
教师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我们应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三)互动交流,深化理解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通过朗诵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在历史课堂上,学生结合历史人物,探讨如何传承爱国精神;在地理课堂上,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
四、案例反思1. 跨学科整合,实现思政教育目标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认识到,跨学科整合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初中政治教学案例(5篇)
初中政治教学案例(5篇)第一篇:初中政治教学案例初中政治教学案例《男生、女生》案例: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册《男生、女生》的教学时,设计了歌词的欣赏与改编这一活动,在音乐的选择上,选择了一些学生喜欢听、喜欢唱、有教育意义的歌曲。
如《第一时间》、《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是女生》《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等等,欣赏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中的一首作为改编的歌曲,要求角色变换,从另一性别角度改编歌曲。
比如:把“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成“对面的男孩看过来”,把“女孩的心思你别猜”改成“男孩的心思你别猜”等,然后根据男女生的差异写出相应的后续内容。
教室立即有如炸开了锅,学生讨论改编歌曲的兴致极高,而且有些同学边改编边哼唱,俨然变成了一个个创作型歌手,改编完后由学生推选代表把本组的作品吟唱一遍。
案例分析与反思:体验、感受学生生活,“披文入情”在趣。
不断启发诱导学生。
这样的活动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品尝到了获得认可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教学目标也在学生的创作交流中得到了实现。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创造的欢乐”,而学生对思品课兴趣不高已成为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的主要障碍。
因此,思品教师更应重视学生的兴趣,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就要求思品教师深入学生生活,弄清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语言”,让学生在教学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课堂的乐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乐学”。
本案例就是利用学生喜欢贴近他们生活、年龄特点的流行音乐这一兴趣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充分合作、交流,尽显自我。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创造了让学生表现的机会,把道德教育寓于趣味的活动之中,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唤醒学生创造的天性。
初中生思政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初中生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的实践”为主题,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生思政教育中。
二、案例内容1. 案例一:诚信教育【背景】某初中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发现自己的试卷上多了一些分数,原来是同桌在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借给同学抄袭。
该同学在得知真相后,深感愧疚,决定主动向老师坦白。
【教育过程】(1)组织班会,引导学生讨论诚信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2)邀请优秀教师或道德模范为同学们讲述诚信故事,激发学生的诚信意识。
(3)开展诚信签名活动,让学生承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4)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表彰,对违反诚信原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效果】通过诚信教育,学生们逐渐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诚信原则,校园风气得到明显改善。
2. 案例二:友善教育【背景】某初中学生在放学路上遇到一位摔倒的老人,犹豫了一下后,还是选择上前扶起老人,并将老人送回家。
【教育过程】(1)开展“友善待人”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学会关爱他人。
(2)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友善的力量。
(3)评选“友善之星”,表彰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友善行为的同学。
(4)开展“友善之星”分享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友善故事,传递友善正能量。
【效果】通过友善教育,学生们学会了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校园人际关系和谐。
3. 案例三:法治教育【背景】某初中学生在一次校园暴力事件中,目睹了同学被欺负。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勇敢地站出来,协助老师处理了这起事件。
【教育过程】(1)邀请法制副校长为同学们讲解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组织学生观看法治教育影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初中思政课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初中思政课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初中思政课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案例供您参考:
案例名称:走进历史,感悟人生
案例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初中思政课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本案例旨在通过走进历史、感悟人生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认识社会、思考人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内容:
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历史事件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历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历史事件介绍: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如抗日战争、红军长征等,通过讲解、讨论、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人物故事。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问答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感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案例效果:
通过本案例的实施,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认识社会、思考人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本案例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以上是一个初中思政课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的示例,具体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初中思政课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政课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显得尤为重要。
本案例以“爱国情怀的培养”为主题,探讨如何在初中思政课中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案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案例实施过程(一)课前准备1. 教师收集整理有关爱国主义的历史故事、英雄人物、革命传统等资料。
2. 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3. 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二)课堂教学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展示国旗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讲授新课:- 讲解爱国主义的历史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介绍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
- 结合时事热点,分析爱国主义在当代的体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
3. 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体会。
- 开展演讲比赛,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 邀请英雄人物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爱国主义的魅力。
4.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爱国行动计划,如参加志愿服务、关注国家大事等。
(三)课后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博物馆、纪念馆等。
2.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
3. 建立爱国主义学习小组,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四、案例效果通过本案例的实施,学生普遍提高了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增强了爱国情感。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2. 学生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表现出浓厚的爱国热情。
3. 学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初中思政课教学设计(5篇)
初中思政课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 初中思政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建立相亲相爱、民主平等的关系。
2.懂得少年儿童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
3.明确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长辈之间的矛盾。
情感:1.产生敬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1.对父母长辈有礼貌。
2.关心。
体贴、照顾父母长辈。
3.接受父母长辈的教导,用手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长辈的矛盾。
4.与兄弟姐妹团结友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促进家庭和睦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我们都必须为家庭和睦尽一份力。
那么,作为一名少年儿童,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家庭和睦呢?(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当好家庭小主人)对,要使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敬爱父母长辈。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敬爱父母长辈。
思考:为什么要敬爱父母长辈?怎样做才算是敬爱父母长辈呢?(出示PPT:“思考”)2.我们为什么要敬爱父母长辈呢?(l)我们的父母长辈勤恳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你们谁愿意说说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2)父母长辈也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父母长辈是怎样关心你成长的?哪些事情给你的印象最深?(3)(出示PPT)敬爱父母长辈,也就是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有的最起码的品德。
3.我们应该怎样敬爱父母长辈?(出示PPT)学生讨论归纳。
生1:有礼貌生2:要关心、体贴和照顾生3:接受教导新授:(1)大家知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哪一条讲了这方面的内容吗?(出示PPT:孝敬父母,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不任性;外出或回到家要打招呼。
)(2)怎样做才是对父母长辈有礼貌?(3)我们为什么要关心、体贴和照顾父母长辈?A、一位学生讲课文中北京少年体贴父母长辈的感人故事,然后学生谈感想。
B、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关心、体贴和照顾父母长辈?(4)我们为什么要接受父母长辈的教导?(出示PPT)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爱国主义教育旨在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本案例以“红色足迹”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红色故事分享、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案例实施过程(一)前期准备1. 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红色足迹的相关内容。
2. 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红色足迹地点的考察和介绍。
3.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
(二)实地考察1. 组织学生前往红色足迹地点,如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纪念地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照片、录制视频,收集相关资料。
3.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红色故事分享1. 学生分组进行红色故事分享,讲述自己在红色足迹地点的所见所闻。
2. 邀请革命老战士、英雄模范人物等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革命历史。
3. 通过红色故事分享,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四)主题班会1. 以“红色足迹”为主题,组织主题班会。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红色足迹地点的所见所闻,交流学习心得。
3. 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红色足迹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案例效果评价1. 学生反馈:通过本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生们对红色足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 教师评价:本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提升,对红色足迹的认识更加深刻。
初中生思政课案例范文
初中生思政课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发生在一所初级中学,学生年龄在12至15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
他们往往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同时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特别是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影响。
因此,如何在这个关键时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了学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
二、案例描述某天,思政课老师在讲解网络安全问题时,发现有几名学生在课堂上频繁使用手机。
老师试图没收这些学生的手机,但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抗。
其中一名学生甚至在课堂上大吵大闹,拒绝配合老师的教学。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思政课老师并没有急于批评或惩罚这些学生。
相反,她冷静地观察和分析,试图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和行为动机。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她发现这些学生主要是因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以及对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的沉迷,所以才会在课堂上玩手机。
三、解决方案针对这一问题,思政课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思政课老师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增加了更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案例和互动环节。
同时,她还将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中的一些正面例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们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
个性化指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思政课老师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她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
同时,她还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合作和参与,逐渐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增强师生互动:思政课老师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在交流中,她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案例效果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学生们对课堂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同时,学生们对网络安全和道德规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堂上的手机使用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家长们对学校的思政课教学表示满意,认为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施案例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案例分析是基于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多元表征的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
同时它是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阐明某一学科的一般规律、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案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获得知识的感悟和能力的提高。
一、巧用事例创设情境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常规武器"就是运用事例。
在教学实践中最忌照本宣科。
多运用一些事例,把书本上的知识同学生关心的身边的关注点、热点、兴趣点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消化理解学习的内容。
比如我在讲维护国家主权问题时,列举了1999 年5 月8 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与2001 年 4 月1 日,美国军事侦察机在我南海上空撞毁我战机的事例,及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非正义的战争。
就此引导学生讨论美国近些年来对周边国家(包括中国) 的行为就是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的行为。
同学们这时都情绪特别激动,痛恨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
这时老师因势利导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
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激昂的精神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还能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学以致用的精神。
二、巧用音像创设情境
思想政治是一门理论性特别强的学科,这对长于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的初中学生来说,既难产生兴趣,又不易理解掌握。
因此,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恰是创设形象教学情境一个有效的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假如巧妙地穿插音乐就如锦上添花,既活跃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课堂实效。
例如:我在讲"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时",让学生再一次品味陈红的《常回家看看》,同学们在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中体会到赡养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
新颖的图片和教学片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小品故事创设情境
小品与故事是我们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由教师准备或让学生自编、自演一些小品,我让他们搜集一些有意义的故事,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教师因势利导,质疑引思。
我在讲"交友的智慧一,友谊与哥们义气的区别时"这一内容时,我塑造一个品学兼优陈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李文,李文出手很大方,经常请陈凡吃喝玩乐,慢慢他灌输了“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得观点,陈凡问李是如何搞钱的,李文让陈凡星期天到菜市场去找他,陈到菜市场时,只见有一堆人围着在争吵,这时,李文伸手敏捷,很快就把一个农民的钱包变为自己的,当时陈凡心跳得非常厉害,后来两个胆子越来越大,多次偷盗抢劫,被双双带进了公安局。
四、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教学是知行统一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假如合理利用那些变抽象为具体,变理论为实际的生动的教学手段,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讲授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时,我搞了一次模拟"选举"活动。
先教给学生选举的程序和有关知识,再给学生分发"选民证",举行选民活动,落实选民结果。
通过活动,同学们兴致高涨,探讨不停,教师在此基础上乘胜点拨,在活动中达到了教学目的。
各种教学情境是为学生学习而创设
的。
只有学生走进情境,去感知、领悟、体验,综合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所以,所选材料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那才真正体现情境材料的价值。
为此,情境创设时要注意:
五、艺术语言创设情境
艺术语言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时如能运用生动的语言并辅之以诚挚的情感,奔放的热情,形象的体态,必然会以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感染一大批初中学生
政治课情景案例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方法是可不断创新的。
还可采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一是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有突出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并分析讨论。
二是举例讲解教学。
教师应在上课前几天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带着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课堂听教师的案例讲解,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三是案例讨论教学。
这种方法是把每次教学的时间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教学讲解理论知识,为后面教学打下理论基础;后部分用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师在课前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做好课前准备,作为课堂进行政治案例讲座和课后教师检查作业、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
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有必要,教师可以在讨论结束时作概括性总结,使学生通过案例讨论掌握相应的政治学知识。
四是“四步推进”案例教学。
针对政治学科实务性很强的特征,可采取“以小型专题案例入手,激发兴趣”,“用中型争议案例讨论,活跃气氛”,“以综合描述案例分析,拓展思维”,“联系实际自编案例,解决问题”的“四步推进”的案例教学形式。
通过典型示范引导、逼真模拟训练的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其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设置的情景案例,贴近初中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贴近日常生活实际,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贴近热点问题,贴近时代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