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及农业布局特点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地处热带,热量 社会经济条件
海南岛
热带经济作 和降水丰富,能 物生产基地 满足热带经济作 物生长
市场需求量大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区域 昆明 地区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花卉种植业
四季如春, 国内外市场对花卉 气候适宜 的需求量大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①气候
湿润、半 湿润
低温冷害
②地形:高原、平原和山地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 ③土壤:
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 密度较低。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2.农业布局特点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 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 农业生产方式 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A 松嫩 平原,B 三江 平 原,C 辽河 等。 平原;主要作物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的不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对点运用1 下列各题。
(2010· 大纲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下图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 和降水季节分配。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6.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②灌溉水源充足 ③河谷两岸地
④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B.①②④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①②③④
答案:C
D.②③④
7.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图 16-1-9),回答下列问题。
图 16-1-9
(1)请描述图中 A→B→C 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状况。 (2)简要分析 B 所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自然条件。 (3)B 所在地区某地为提高本地粮食转化率,拟发展舍饲养 畜业。该地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小组结合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 等知识,对家乡农区舍饲养畜业产业化进行可行性分析,他们 计划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试写出该小组拟定的 走访调查的主要内容。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整理:甲地区位优势→从甲、乙两地地理差异考虑→ 自然:降水、热量,社会经济:劳动力。 答案:热量条件优越;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沛;劳动力
答案:(1)从 A 到 B 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从 B 到 C 年降水 量先增加后减少。 (2)地势低,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 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3)当地农民饲养的主要牲畜品种及收入情况;饲料加工业
的发展状况;牲畜的疫病研究及防疫状况;当地及附近地区对
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发展状况等。
读甲、乙两区域图(图 16-1-4),回答 1~2 题。
图 16-1-4
1.甲、乙两图中限制农业生产的共同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 D.光照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三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
第1讲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进展的方法与途径。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进展的方法和途径。
微专题一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条件分析1.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①气候②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深度思考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影响气候的?答案对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的地理位置主要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较高,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较高纬度打算了该地区是气温较低;海陆位置上,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侧接近海洋,打算了该地区是季风气候,距离海洋远近,打算了该地区降水量多少。
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B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
C辽河平原——水稻、冬小麦、棉花、苹果。
②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1.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供应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2.社会经济条件考向一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回答1~2题。
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 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参考1
5.关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影响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 业基础对农业发展几乎没有影响
B.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 格局
C.地广人稀,有利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 产。
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 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黑 松嫩平原东部 有机质含量 我国北方
土
和北部,三江平 高,土层深厚, 重要的粮,
原西部
肥沃,生产力 油和经济
高,是世界三 作物生产
大肥沃黑土 基地
黑
松嫩平原中
区之一
钙
西部,辽河
土
平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基础良好
①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 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 化肥等生产资料。
丘陵—辽东,辽西丘 平原—东北平原 陵高原—内蒙古高原
4、河流: 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 辽河, 嫩江等
5、临海:
渤海,黄海,日本 海
精品课件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 2地形、土壤条件 3社会经济条件
精品课件
1、气候条件
(1)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动力可以从事农村副业或其他服务业活动
等,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
展.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地形、土壤条件 (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1)地形(图4.3)
地形类型
利用方式
西部 高原
优质草场
中部和 东北部 周围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
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和布局
考点二 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时作业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基础梳理
地理条件
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东北地区特点
东北地区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该发展模式建议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2~3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主要意义有A.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B.提高农产品产量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必修③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GCHENGXIAN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中国地理东北地区
丰富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
有平原、丘陵、山地、草原、
海域等多种自然生态系统,
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
精品pp
平的2倍,居全国八大区之首,
平原区为草甸草原黑土带,
中东部发育黑土,西部发育
黑钙土有机质或腐殖质层厚,
水利资源
东北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 径流总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东 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本 区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有 1200万千瓦,充分利用后不仅可 以节约煤炭和石油资源,而且对
东北林地建设面临的问题
由于东北林区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其涵养水源,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功能大为衰竭,以 前未发生过水灾的大兴安岭区,连续十年山洪直泻, 酿成灾害。森林破坏还导致珍稀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精品pp
物种减少。东北虎、梅花鹿、黑熊、野猪已不多见, 关东三宝的野山参已是罕见。
森林资源保护
精品pp
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一汽集团),是新中国汽车工 业、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应用化学的摇篮。位于 长春的长客股份公司是我国最大的轨道客车研发、制 造、检修及出口基地,是中国地铁、动车组的摇篮。
主要城市—哈尔滨
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地处中国东 北平原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 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东北地区不仅是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同时也是 一个大农业基地,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 基地、甜菜和水果基地、牧业基地和水产基地并且仍 是目前国土内土地潜力较大的开荒基地。
精品pp
种植业
东北地区是以种植业为主,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农 业区。农业“十二字”中除茶以外,粮、棉、油、麻、丝、糖、 烟、果、药、杂、菜等11大类样样都有。玉米是产量较高的高秆 作物,旱涝皆宜,综合利用价值大,小麦是旱作细粮,适于机械 化耕作,是东北新垦区的重点作物。经济作物以棉花、亚麻、柞
2022年秋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4
《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学习目标定位]1.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会分析区域农业进展的地理条件.2.结合材料,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自主学习区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①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②东部.(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③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3)地位:我国重要的④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⑤畜牧业生产基地. 2.地理要素与农业进展地理因素地理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条件气候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暖和,雨热同期有利⑥雨热同期不利纬度高,⑦热量不足,一年一熟;易受⑧低温冷害影响地形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宽敞;西部高原;四周山地环绕农业生产类型:多种经营平原—⑨种植业山地、丘陵—林牧业高原—⑩畜牧业土壤⑪黑土和黑钙土广布,河湖众多土壤肥沃,浇灌便利,利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工业基础工业为农业供应⑫生产资料,农业为工业供应原料发达的交通对外联系便利,为发展⑬外向型农业供应机遇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⑭规模化【思维活动】1.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为什么?答案劣势主要表现为很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溶化,可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二、农业布局特点1.区域划分依据: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⑯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D⑲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⑳长白山.3.畜牧业区:○21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主要分布区.【思维活动】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降水量相差不大,但选择的农业类型却有所区分,缘由是什么?答案松嫩平原耕作农业和畜牧业均有分布,而三江平原只有耕作业,这是由于三江平原上有多条河流汇合,低洼过湿,不适合牧草的生长和牧业的进展.通过对沼泽的整治和改造,三江平原可以成为优质的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区域农业进展条件分析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有名的“三大荒”,后来变为“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材料二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材料三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表示:具有年产360亿公斤粮食生产力量的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1)“北大荒”农垦区冬春季常有6~8级大风,分析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的缘由.(2)简述“南大荒”进展橡胶生产、“西大荒”进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3)从自然条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进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4)“北大荒”已成为我国有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5)“北大仓”走向“北大商”主要靠什么?答案(1)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时间长;地形较平坦;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凹凸纬度间气压差大.(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分,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3)“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4)平原面积宽敞,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5)加大科技投入,面对国内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反思归纳】区域农业进展条件分析一个区域的农业进展方向、进展重点和进展状况受进展条件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进展农业.区域农业进展条件分析如下所示:(1)自然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气候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新疆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热量条件打算了积温存生长期,从而打算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降水的多少、季节安排和年际变化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力量、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季节安排不均,年际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地形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打算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平原适合进展种植业,丘陵适合进展林牧业,坡度<25°可适当开垦梯田,山地适于进展林业水源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打算枯水期农业产量,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基础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绿洲农业产量稳定(2)社会经济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工业基础工业生产为农业供应机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凹凸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和美国工业进展使农业规模化提高交通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打算了商品农业的进展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时间准时人口人口数量和密度打算人均土地拥有量,影响商品率凹凸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技术技术投入打算作物培育和品质改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政策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夫生产的乐观性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加提高了农夫生产乐观性市场信息供求打算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往往对农产品价格加以影响欧洲奶酪市场大,奶酪产业规模大[思维拓展] 我国不同地区进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进展,要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分,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宽敞;水、陆、空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光照充分,土地资源丰富,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浇灌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进展多种花卉品种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探究点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探究活动】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和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4)东北地区可划分为哪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2)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0℃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4)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反思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区域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产品类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水热条件协作好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贵重药材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山地丘陵地区适宜进展林业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课堂小结自我检测区对应训练一区域农业进展条件分析读下图,回答1~2题.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四周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缘由B.热量是农业生产进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宽敞,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缘由答案 1.C 2.B解析从经纬度位置可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甲为大兴安岭、乙为松嫩平原、丙为长白山区,东北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征.东北河流春季积雪融水使河流水位较高,夏季7~8月份由于降水多而使河流处于高水位,即河流一般有两次汛期,其中夏汛水量较大,即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该地区一些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流存在凌汛现象.从等温线推断甲地气温最低,从年等降水量线看丙地降水最多、甲地最少.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宽敞,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土壤肥沃,粮食生产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峻,导致土壤肥力有所下降.该区由于纬度位置较高,热量相对不足是其农业进展的限制因素.对应训练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渐渐削减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渐渐削减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4.关于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其次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贵重药材产区C.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有名全国的优良品种答案 3.D 4.D解析第3题,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渐渐增多.第4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贵重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综合提升5.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城市月份甲乙1月7月1月7月气候指标气温(℃) -27.3 19.4 -19.7 22.71降水量(mm) 3.6 90.8 4.3 176.5(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个更强?请用数据加以说明.(2)下列四图中表示乙城市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是( )(3)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当,为什么?(4)据图文信息推断C山脉的名称.(5)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进展的主要农业部门.答案(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甲城市气温年较差大,为46.7℃,年降水量少,约为280毫米;乙城市气温年较差小,约为42.4℃,年降水量也比甲城市大,约为420毫米.(2)D(3)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因此接受的太阳辐射与乙城市相当.(4)大兴安岭.(5)A——畜牧业;B——种植业;C——林业.解析第(1)题,大陆性的强弱可以用气温存降水两个气候要素来衡量.温差大、降水量少是大陆性气候的典型特征,依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定甲城市大陆性更强.第(2)题,结合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规律可以推断选D项.第(3)题,太阳辐射总量取决于两地的纬度、天气状况、昼夜长短等因素.此题中剖面图走向为西北—东南向,则乙城市比甲城市纬度更低,正午太阳高度角乙>甲,但由于甲城市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长,同时甲城市大陆性比乙城市强,也即甲城市的阴雨天气比乙城市少得多,综合上述因素,甲、乙两城市年辐射总量相当.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C山脉东侧为平原,西侧为高原,结合距海距离、年降水量、积温等因素可推断为大兴安岭.第(5)题,A地降水少,积温低,为草原区,进展畜牧业较好;B地为平原,积温较高,降水也较多,可进展种植业;C地为山地,应进展林业。
201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0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6)政策
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例:我国农业税的取消和农业的补贴、我国商品 粮基地的建设等
知识梳理
一、 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4、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
↓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知识梳理
一、 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5、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4)土壤、水源 黑土和黑钙土广布,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 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河流众多,灌溉便利 注意: 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为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 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知识梳理
一、 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②春旱、夏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
教材P66活动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hm2) 0.31 0.20 0.10 0.02 0.07 0.04 0.10 谷物单产 5 377 7 066 5 929 6 929 6 366 6 427 5 322 2 (kg/hm ) 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的实施,东北地区扩大耕 地来增加粮食产量受限,保持和提高其商品粮供应地位,可行的 途径有哪些?
第40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14-12-12
一、 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知识梳理
典例剖析
二、 农业可持续发展
知识梳理 典例剖析
知识梳理
一、 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1、农业区位因素:
自 然 条 件
气候 气候 土壤
市场
农 业 区 位 科技、机械 交通 政策
耕作制度和生产特点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发展方向 重点
平原区
强化商品粮、 豆等大宗农 产品的生产
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 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 化,延长产业链条;向规模 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 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发展方向
重点
西 部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推动退耕、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 草 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实施,发 舍饲畜牧业 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原 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 心,多元开发特色农 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林木、人参、 山 业产品:半山区—— 鹿、林蛙、中草药、水果、山野 区 立体开发、山区—— 菜),实现由原料生产向原料及 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 配套加工业
保护措施
湿地(沼 泽地)
面积减小,珍稀鸟类 的栖息环境恶化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 ②退田还湿地 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 已经退化的湿地 ①建设“人工草场” ②规定合理载畜量
草地
过度放牧,草地面积 减少,质量下降
(2)农业经营问题 ①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②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质量 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
考点二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1)资源开发问题
存在问题 保护措施
黑土
林业
①加强黑土的培肥,增 施有机肥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 肥力下降 ②植树造林,加强坡面 、沟壑治理 ①以营林为主 毁林开荒、滥砍乱伐、 ②合理采伐 森林不断减少 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存在问题
【解析】 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区域为 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地广人稀, 粮食商品率高。第 (3) 题,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作 物生长期长,同时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昼夜温 差较大,夏季光照充足,农作物养分积累量大, 农作物品质优良。第 (4) 题,东北地区春季因纬度 较高蒸发较弱,同时因为春季积雪融化补充土壤 水分,因而旱情较轻。第 (5) 题,发展科技提高单 产,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发展大农业,保护生 态环境等措施是东北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措施。
高中地理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松嫩 平原
(4)E地为 松嫩 平原,其 种植的主要作物,叙述正确的 是( C、D )。(双选) A.粮食作物主要是冬小麦 B.暖温带水果可以正常生长 C.水稻、玉米、大豆均可种植 D.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 (5)E和F区域共同的地理特 征是( )。 D A.都种植冬小麦 B.都有肥沃的黑土 C.河流都有两个汛期 D.都适合机械化作业
4.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三江平原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对调 节 气候 、保护和改善 生态环境 有重要意义。 为了 保护陆地生态系统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做出决定,将不 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并要求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草、 还 湿地 ,土地开发进入了 良性循环 的阶段。
A 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 B.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控制污染 2.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 因是( )。 D A.保持湿地上的森林资源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加入WTO,我国可大量廉价进口粮食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松嫩 平原
4.丙地农业布局主要是 ( C )。 A.农耕地带 B.农林牧交错地带 C.海洋渔业地带 D.农牧地带
5.丁地农业生产类型为 ( B )。 A.种植业为主 B.畜牧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 D.淡水养殖业为主
6.江苏盐城与甲平原都是丹顶 鹤的栖息地,原因是( C )。 A.降水丰沛,气候温和 B.植被覆盖良好 C.有大面积的湿地生态环境 D.都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农业结构: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其中 耕作业 占主导地位;
(2)地位:全国重要的
商品粮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气候特点: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 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温暖湿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自然环境: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 然资源,包括森林、煤炭、石油等 矿产资源,同时气候寒冷,土地肥 沃,适合发展农业和重工业
地理优势: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同时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和能源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条件
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东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地 位和作用
东北地区的近代发展历程
东北地区的历史沿革
东北地区在中国现代经济中 的地位和作用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现状
农业分布
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等 经济作物:大豆、甜菜、烟草等 畜牧业:牛、羊、猪等 渔业:淡水养殖和海洋捕捞等
东北地区工业发展历程
绿色发展: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 展,推动产业绿色化
区域协调: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 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布局
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 挑战与机遇
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对 资源和能源依赖较大
面临的挑战
环境污染:重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 污染问题严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资源短缺: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 逐渐枯竭
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人才流 失严重
面临的机遇
政策支持:国家对东北地区的政策扶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资源优势: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保障 工业基础:东北地区拥有完善的工业基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交通优势:东北地区交通便利,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近年来,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不断引进先 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
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3学案:第2章-第3节-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含解析】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 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 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的发展。
(重点) 2.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难点)1.东北地区的概况 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①土地资源辽阔富饶⎩⎨⎧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全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②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③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④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建设东北地区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农业布局的特点耕作农业区 畜牧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农业生产区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分布农业活动商品粮生产畜牧业生产林业生产③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特别提醒]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林木的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其中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1)东北地区的范围为东北三省。
()(2)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3)东北地区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适宜发展种植业。
()(4)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5)关于东北三省的土壤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B.冬季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C.以沙质土壤为主,有利于土豆的生长D.土壤湿度较大,对农作物生长有利提示:(1)×东北地区还包括内蒙古的东部地区。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2.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3.理解东北农业布局特点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地理条件阅读教材P60至P62前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自然要素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正误判断:(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是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中最难改造的。
()(2)热量不足是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本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提示】(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2)√东北地区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获得热量相对较少,热量不足成为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教材整理2农业布局特点阅读教材P62最后一个自然段至P64第1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东北地区农业
小结
商品粮基地建设
人口密度 小,土壤 肥沃
商品率 高
地形平坦、
集中连片、
耕地面积
广
地理条件
内部分异
大规模机 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 化生产
商 品 粮 基 地
活动题P66 1.(1)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机械化水 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
(2)有道理.全国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工业 化步伐加快,耕地减少,影响粮食总量的增 长,而东北人均耕地多,后备耕地资源 充足,潜力大。
2.水稻种植多选择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 地区。自然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尊 重自然规律(顺应)。
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
了水稻的生长期。由于生产技术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人 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然资源条件的潜能(改造)。
小结: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
林业和 特产区
大、小兴安 岭和长白山 地区
兴安落叶松、白桦—大兴安岭 红松—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鹿茸、人参—长白山区 柞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 陵区 苹果——辽南
农业生 产区域
畜牧业 区
主要分布地 区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 部及部分林 区草地
主要作物、树种、畜种等分布
三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市 三河地区
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
大农业生产区域。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耕作农业区——平原地区 辽河平原
林业和特产区——山区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地
畜牧业区——高原 西部高原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突出特点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3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地理背景(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①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②热量条件:夏季温暖,雨热同期;冬季寒冷,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③农作物品种:喜凉作物。
④农作物生长时间:4-10月。
(2)地形条件: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布局的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特产主要有人参、鹿茸、苹果梨、柞蚕茧、苹果等。
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主要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
2.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①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②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三、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系统退化。
2.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农业的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微点1东北地区热量条件的优劣(1)劣势:热量不足致使作物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防寒问题。
考点37 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一)自然条件1.气候——制约着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优点: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量较多;雨热同季;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缺点: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2.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发展林牧业 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三类地形,为农业多种经营提高了条件3.土壤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层浓厚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二)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工业基础良好,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源与消费市场2.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3.历史与人口开发时间晚,人口密度低,生态环境较好,人均耕地多[两个问题]1.东北大米为什么质优?2.云南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二、东北农业三大生产区域(一)耕作农业区1.分布——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东部山区河区盆地[问题] 为什么水稻种植能扩展到50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二)林区和特产区1.分布——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2.品种与分布我国最大林区——大小兴安岭人参、鹿茸——长白山区柞蚕茧产区——辽东低山丘陵、辽东半岛苹果——辽南(三)畜牧业区分布——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部分林区草地三、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商品粮生产的主要特点: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商品化四、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农业专业化(一)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退化原因——人口激增;高强度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表现——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加剧;环境污染等(二)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三大平原)方向:强化商品粮、大豆生产重点:发展优质、专用、适应加工的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知识点
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知识点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山区人口较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
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哈尔滨:职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
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长春:职能: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工业部门: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4)沈阳:职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
工业部门: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
6.农产品生产基地(1)农业发展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 势平坦;半沙质土壤;富含矿物质的灌溉 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309国道、济青高 速);生产技术先进;充足的劳动力;政 策;种植历史悠久;市场广阔
检测题
1、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 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
农 气候、市场、地形、土壤、
因地制宜 业 交通、水源、科技、劳动力、
的 政策….
区
位 自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东北):
1、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因素,确 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等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交通、市场、人口密度等 大方向: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 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东利北于地农区忙受季热节量时条,件集限中制人,力一物年力一投熟入且农 农业作生物产生;长在季农节闲较时长,,发相展对副而业言 ,农增闲加时农 间业较收长入,等因等此。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作,如农田基础 建设、水利建设、家庭副业、工业、商 业、文化事业等,从而促进农村的综合 发展
2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小区域农业。
平原--耕作业 山区--林业 高原---畜牧业
目的: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一、地理条件
东北地区的范围
商品粮基地 (三省一区东) 林业生产基地 黑龙江、吉林、 畜牧业生产基地辽宁以及内蒙古自
治区东部,面积 24万平方千米,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 的12.9%,人口 占全国的9.5%
4.1 区域农业发展
第一课时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及 农业布局特点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 特点,提高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案例分析区域 农业发展的方法。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树立正确的农业发 展观。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 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3、与我国主要农业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 北地区的劣势,但是,热量条件也可以说是 东北地区的优势,似分析举例说明。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 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 B农作物病虫害较少 C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矿物质分解 和淋溶作用较弱,土壤较肥沃 D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 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
2.地形、土壤条件 ———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⑴地形条件→农业生产类型
平原地区-→ 种植业 山地丘陵-→ 林牧业
(2)东北地区高原、平原、 山地分布广
↓
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肥沃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黑土主要分布:
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 三江平原西部 黑钙土主要分布:
地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大兴安岭 山地 北——小兴安岭
东——长白山地
森林资源丰富,为 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主要地形
南——辽河平原 平原 北——松嫩平原
东——三江平原
土地资源丰富,居 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高原 :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
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松嫩平原中部 大兴安岭两侧 特点:
有机含量高,土 层深厚、肥沃、 生产力高
3、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
↑ 机
工
械
业
农工
牧促
↓兴 农
化 工牧 原
肥
料
农业
技术 优势 外向型
农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经营 规模大
大力发展 绿色农业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社会、经济条件
• 工业基础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 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
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 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 术水平高。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 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自然条件: 1.位于暖温带热量充足; 2.位于大陆内陆地区,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 大,有利于棉花的品质提高; 3.绿洲地区,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充足; 4.土质疏松,通气条件好,有利于棉花的生长。 社会经济条件: 1、棉花的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2、市场需求量大。
• 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 人地比例 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
东
气候条件
北
地
温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区
地 理
地形、土壤条件
条
地形类型多样,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件
社会、经济条件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 基地,交通发达, 人口密度较低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活动:
珠三角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 产基地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 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 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 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 的需求量大。
拓展提升
拓展:尧沟镇被誉为“江北最大的西瓜批 发市场”、“中国西瓜第一镇”,是传统 的“西瓜之乡”,已有200年栽培历史,想 一想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全国性的( D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
是( A )
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
针叶林 C、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D、土壤:黑土、黑钙土
1、气候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冷夏暖,雨热同期
改造程度: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降水量:300mm~1000mm
思考P61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 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 响?
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
A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 B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 C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 收成; D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 应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