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砂流动度法检测需水量比和减水率试验详解(苍松书屋)

胶砂流动度法检测需水量比和减水率试验详解(苍松书屋)
胶砂流动度法检测需水量比和减水率试验详解(苍松书屋)

胶砂流动度法

检测煤灰需水量比和减水剂减水率试验详解

粉煤灰需水量比,外加剂减水率比是混凝土质量稳定性影响较大的两个因子,因此我们将探讨粉煤灰需水量比及外加剂减水率比进场验收试验方法。

现在深圳市大部分搅拌站对这两个试验都采用水泥净浆流动度的方法进行,由于净浆流动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净浆中游离水含量的比例,而胶砂流动度法的结果不单取决于游离水的比例还取决于浆体粘性、浆体表面张力、骨料和浆体之间的切应力等因素。依此相比净浆,胶砂更能接近混凝土的真实状态,若能采用胶砂流动度来作为进场验收的试验方法,对混凝土质量控制更有帮助。下面我们将探讨这两种试验的区别。

一、净浆流动度试验试验方法及结果判定。

1,原理:采用老规范中外加剂匀质性检测中,对外加减水率判定,试验方法。

2,材料(1)水泥:实际生产过程中材料留样水泥,每次同时留样三桶,用留样桶密封留存。

3,仪器设备(1)天平,(1)天平,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1g 。

(2)胶砂搅拌机,(3)玻璃板。

4,试验步骤

(1)净浆配比

水泥/g 粉煤灰/g 减水剂/g 水/g 减水率试验净浆300 - 6 87

需水量比试验胶砂210 90 6 87

新版标准中已经取消了此项标准,标准委员会说明为此标准因为所采用水泥瓶中的不同,以及水泥新鲜度的不同误差较大。

5,结果处理。

当试验净浆流动度大于200mm,表示此次试验的减水剂的减水率符合验收要求;当试验净浆流动度大于180mm,表示此次试验的粉煤灰的需水量比符合验收要求,否则则不符合验收要求,做退货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

二:胶砂流动度试验方法及结果判定。

1,原理:参照GB/ T2419,测定试验胶砂和对比胶砂的流动度,以二者流动度达到160mm-165mm时的加水量之比来测定减水剂的减水率或粉煤灰的需水量比。

2,材料(1)水泥:实际生产过程中材料留样水泥,每次同时留样三桶,

用留样桶密封留存。(2)ISO 标准砂。

3,仪器设备(1) 天平,(1) 天平,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1g 。 (2) 胶砂搅拌机,(3) 流动度跳桌 。

4, 试验步骤 (1)胶砂配比

国标方法

改良后的方法

取完后须放置24小时以上,温度须低于35℃。每次试验均采用同一批水泥。

(2)空白试验方法,搅拌后的试验胶砂按GB/T2419测定流动度,当流动度在160mm-165mm 范围内,记录此时对比胶砂的加水量L1和流动度,对比胶砂用水量每次水泥有变动时需重新试验一次,每次空白试验24小时内有效。

(3)减水剂减水率试验按合同约定减水率进行试验,如未约定则按照18%的市场常规减水率进行合格性检测,胶砂用水量采用对比胶砂用水量的82%,即0.82*L1;粉煤灰需水量比试验胶砂用水量采用对比胶砂用水量的100%,即1.00*L1。

水泥/g 砂/g 粉煤灰/g 减水剂/g 水/g 流动度mm 对比胶砂(空白试验)

250

750 - - L1 130-140 煤灰需水量比试验胶

175

750 75 - L 130-140 对比胶砂(空白试验) 450 1350 - - M 0 175-185 减水率试验胶砂

450

1350

-

9(2%)

M 1

175-185

水泥/g

砂/g 粉煤灰/g 减水剂/g

水/g

流动度

对比胶砂(空白试验) 250 750 - - L1 160-165(H 1) 减水率试验胶砂 250 750 - 6 0.82L1 ≥ H 1-5 需水量比试验胶砂

175

750

75

-

1.00L1

≥ H 1-5

5,结果处理。

考虑到试验误差,将胶砂流动度测量误差定为±5mm。当试验胶砂流动度大于空白试验流动度-5mm,表示此次试验的减水剂的减水率或粉煤灰的需水量比符合验收要求;当试验胶砂流动度小于空白流动都-5mm,表示此次试验的减水剂的减水率或粉煤灰的需水量比不符合验收要求,做退货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

三、实际试验验证

我们对以上两种试验方法,对不同批次的原材料,采用同两个批次水泥分别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试验项目粉煤灰入厂时

外加剂入厂时

样品编

净浆流

动度

(mm)

胶砂流动度

(mm)

粉煤灰需水量比3月12日3月13日A1 190 175 3月13日3月13日A2 160 185 3月13日3月13日A3 175 175 3月12日3月13日A4 190 215 3月12日3月13日A5 175 195 3月13日3月13日A6 165 195

外加剂减水率3月10日B1 145 160 3月8日B2 165 170 3月4日B3 170 165 3月13日B4 170 140 3月5日B5 170 175 3月14日B6 170 175

备注1、基准水泥用水量113g,流动度160mm。2、试验胶砂试验用水量,粉煤灰需水量比设定初始值为105%,外加剂减水率18%

试验项目粉煤灰入厂时

外加剂入厂时

样本编

净浆流

动度

(mm)

胶砂流动

度(mm)

粉煤灰需水量比3月12日3月13日A1 215 185 3月13日3月13日A2 200 180 3月13日3月13日A3 200 180 3月12日3月13日A4 225 215 3月12日3月13日A5 215 190 3月13日3月13日A6 165 190

备注 1、基准水泥用水量120g,流动度160mm。2、试验胶砂试验用水量,粉煤灰需水量比设定初始值为100%,

外加剂减水率18%

四:结果分析:

1、不同批次水泥在净浆流动度试验上波动较大,砂浆较小。两次用旧方法试验煤灰流动度结果差值最大值为A5号样本40mm,最小为A6号样本0mm,差值的平均值为27.5mm;用心方法差值的平均值为0 mm。

2、胶砂法对净浆法在不同基准水泥的情况下对煤灰不同样本的质量优劣的

水泥1号样本水泥2号样本

序号净浆流动度(mm) 样本名称净浆流动度

样本名称

(mm)

1 190 A1,A4 225 A4

2 175 A3,A5 215 A1,A5

3 165 A6 200 A2,A3

4 160 A2 16

5 A6

水泥1号样本水泥2号样本

样本名称

序号砂浆流动度(mm) 样本名称砂浆流动度

(mm)

1 215 A4 215 A4

2 195 A5,A6 190 A5,A6

3 185 A2 185 A1

4 17

5 A1,A3 180 A2,A3

样本已经不符合原有的排序位置,而采用砂浆流动度试验只有两个样本即A1和A2两个样本对换了排序位置。(红色标注的为排序发生变化的样本)

3、胶砂法相对净浆法可扩大检测的精度,即可扩大不同样本间的检测结果

的幅度和标准差,如用一号水泥样本胶砂法结果的标准差和平均绝对偏差均高于净浆法。

4、不同的水泥样本不单影响结果的序列,还严重影响了结果的样本的精度,如二号水泥结果无论是胶砂法还是净浆法的标准差和平均绝对偏差均大于一号水泥的结果。

4、砂浆法检测外加剂减水率精度较高。按照砂浆法做出的结果中检测出一组不合格。(红色标注部分为不合格)。

样品编号 净浆流动度(mm) 胶砂流动度(mm)

1号水泥样 煤灰需水量比

A1 190 175 A2 160 185 A3 175 175 A4 190 215 A5 175 195 A6 165

195

标准差

12.42 15.17 平均绝对偏差 9.44

11.67

1号水泥样 外加剂减水率

B1 145 160 B2 165 170 B3 170 165 B4 170 140 B5 170 175 B6 170

175

标准差

10.00 13.20 平均绝对偏差 6.67

9.44

2号水泥样 煤灰需水量比

A1 215 185 A2 200 180 A3 200 180 A4 225 215 A5 215 190 A6 165

190

标准差

21.13 13.04 平均绝对偏差

15.00

8.33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修订稿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 法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的仪器和操作步骤。 本标准适用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有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 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的胶砂流动度测定。 2 引用标准 GB177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178水泥强度试验用标准砂 JBW 01-1-1水泥胶砂流动度标准样 3 仪器和工具 3.1胶砂搅拌机 符合GB177有关规定。 3.2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简称跳桌) 技术要求及其安装方法见附录A(补充件)。 3.3试模:用金属材料制成,由截锥圆模和模套组成。 截锥圆模内壁应光滑,尺寸为: 高度60±0.5mm; 上口内径70±0.5mm; 下口内径100±0.5mm;

下口外径120mm; 模套与截锥圆模配合使用。 3.4捣棒:用金属材料制成,直径为20±0.5mm,长度约200mm。 捣棒底面与侧面成直角,其下部光滑,上部手滚银花。 3.5卡尺:量程为200mm,分度值不大于0.5mm。 3.6小刀:刀口平直,长度大于80mm。 4 试验材料及条件 4.1一次试验用的材料数量为:水泥450g,标准砂1350g,水量按预定水灰比计算。 4.2水泥试样、标准砂和试验用水应符合GB177有关切定。 4.3试验条件应与GB177有关规定一致。 5 试验方法 5.1跳桌在试验前先进行空转,以检验各部位是否正常。 5.2胶砂制备按GB177有关规定进行。在制备胶砂的同时,用潮湿棉布擦拭邮桌台面.试 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胺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井用潮湿棉布覆盖。 5.3将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流动试模,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 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如图1;随后,装 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mm,用小刀划10次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步骤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附录2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标准修订说明 一、关于等同采用ISO679:1989(国际法)的原因和意义 我过现行水泥强度检验方法GB177—85是七十年代经过广泛研究,对原强度方法作重大修改后提出的,于1977年批准实施。1985年作了一次修订后执行至今的。该方法在胶砂塑性状态、胶砂制备工艺、试件尺寸形状、试件制备与养护等方面基本上与国际法类同,但由于标准砂的颗粒范围、级配、胶砂用水灰比差别较大,在强度数值上也形成较大的差别。而且这种差别对于不同厂的水泥是不一样的。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水泥坑2生产过大部分已采用或正在转向采用ISO679:1989,我国现正在谋求加入世贸组织,按照关贸总协定的要求“从1980年1月1日起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贸易中的商品认证制度以国际标准为依据”。因此国务院要求我国的主要工业产品在九五计划期间,除环境条件不许可的外都要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水泥是属于基本的建筑材料,而ISO679:1989的可行性之后展开了有关内容的研究,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主要工作均已完成。但由于水泥强度性能的检测方法影响面大,它的任何改动势必引起行业内外的关注,在本项目研究过程中也不断收到不同意采用ISO679;1989的意见,然而经过有关方面的共同研讨,特别是不是1997年2月国家建材局科技委召开的水泥界专家论证会,一致认为水泥强度检验方法与国际接轨是必要的,是符合经济国际化的大趋势,也有利于我国水泥工业水平的提高。 二、修订要点 现提出的等同采用ISO679:1989的强度试验方法与GB177—85相比有以下主要差别:1.标准砂由0.25mm—0.65mm改为0.08mm—2.0mm三级。 标准砂是测定水泥强度的基准材料。GB177—85用的标准砂是1977年确定并开始在全国使用的,它由0.25mm—0.40mm占60±5%,0.40mm—0.65mm占40±5%两部分组成。在0.25mm—0.40mm砂中以0.25mm—0.30mm砂占多数。与其相比ISO标准砂范围要宽得多,粒度级配性更高,它由0.08mm—0.50mm,0.50mm—1.0mm,1.0mm—2.0mm各占三分之一细、中、粗砂组成,在细砂中还要控制0.08mm—0.16mm的数量为12±5%,粗砂中标,1.60mm—2.0mm的为7±5%。此外它还要求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年生产的标准砂与基准砂的28天比对强度误差不大于5%。 这种改变使试验胶砂中标准砂更接近于拌合料中的骨料状态。同时给标准砂的生产和控制以全新的概念,在生产上必须改变采用单一永久性矿点的习惯,在质量控制上以28天抗压强度为基准进行动态控制。由于标准砂的改变也必然给方法的胶砂组成中的其它组成、胶砂制备方法和强度结果值带来影响。 2.胶砂组成中的灰砂比由表及里1:2.5改为1:3.0,水灰比由0.44左右变至今0.50。在七十年代确定采用0.25mm—0.65mm标准砂时曾进行过1:2.5,1:2.75和1:3.0灰砂比的比对研究试验。当时为了获得较好的和易性和较高的强度值,选择了1:2.5的灰砂比。 此次修订改为1:30灰砂比,与修订前相比水泥的比例下降,胶砂组成更靠近的情况。水灰比一般受标准砂和灰砂比的制约,标准砂级配性越差,水泥含量越少水灰比则越大。采用ISO679:1989的标准砂和灰砂比时用法0.50水灰比的胶砂流动度约在190mm上下远比

GBT-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PDF

前言 本次标准参考 EN 459—2:2001《建筑石灰》标准中 5.5.2.1.2 流动度跳桌的要求进行修订。本标准代替 GB/T 2419—1994《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与 GB/T 2419—1994 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采用技术参数与EN 459—2:2001 相同的水泥胶砂流动度跳桌,但跳动次数为25 次(1994年版的附录 A;本版的附录 A); .——水泥胶砂流动度检验用胶砂组成按相应标准要求或试验设计确定(1994 年版的第 4 章;本版的第 5 章)。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84)归 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无锡建仪仪器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市水泥质量监督检验站、云南省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晨、颜碧兰、江丽珍、肖忠明、白显明、张大同、宋立春、鲍煜曦。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情况为: ——GB 2419—1981、GB/T 2419—1994。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的原理、仪器和设备、试验条件及材料、试验方法、结果与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水泥胶砂流动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 (idt ISO 679:1985) JC/T 681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JBW01-1-1 水泥胶砂 流动度标准样 3方法原理 通过测量一定配比的水泥胶砂在规定振动状态下的扩展范围来衡量其流动性。 4仪器和设备 4.1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简称跳桌) 技术要求及其安装方法见附录 A 4.2水泥胶砂搅拌机 符合JC/T 681 的要 求 4.3试模由截锥圆模和模套组成。金属材料制成,内表面加工圆滑。圆模 尺寸为: 高度 60mm±0.5mm 上口内径 70mm±0.5mm 下口内径 100mm± 0.5mm 下口外径 120mm 模壁厚大于 5mm 4.4捣棒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操作规程(2021年)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操作规 程(2021年)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操作规程(2021年) (一)插头接入计数器后对应孔内,并将计数器接通电源。如跳桌在24小时内没有使用,先空跳一个周期25次。 (二)拌好的水泥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模内,第一层至截锥圆高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划实5次,再用捣棒自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至不超过已捣实的底层表面。 (三)捣压完毕,取下模套,将小刀倾斜,从中间向边缘分两次以近水平的角度抹去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移去。立即按计数器的“启动”按钮,完成一个周期25次跳动。 (四)跳动完毕,用300mm量程的游标卡尺测量胶砂底面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扩展直径,计算平均值,取整数,用mm单位表示。

该平均值即为水泥胶砂流动度值。 (五)胶砂加水开始到直径测量结束,试验应在6min内完成。 (六)试验完毕后,应擦净仪器,清除仪器周围残留胶砂。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GBT 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PDF

前言 本次标准参考EN 459—2:2001《建筑石灰》标准中5.5.2.1.2流动度跳桌的要求进行修订。本标准代替GB/T 2419—1994《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与GB/T 2419—1994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采用技术参数与EN 459—2:2001相同的水泥胶砂流动度跳桌,但跳动次数为25次(1994年版的附录A;本版的附录A); .——水泥胶砂流动度检验用胶砂组成按相应标准要求或试验设计确定(1994年版的第4章;本版的第5章)。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8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无锡建仪仪器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市水泥质量监督检验站、云南省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晨、颜碧兰、江丽珍、肖忠明、白显明、张大同、宋立春、鲍煜曦。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情况为: ——GB 2419—1981、GB/T 2419—1994。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的原理、仪器和设备、试验条件及材料、试验方法、结果与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水泥胶砂流动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idt ISO 679:1985) JC/T 681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JBW01-1-1 水泥胶砂流动度标准样 3 方法原理 通过测量一定配比的水泥胶砂在规定振动状态下的扩展范围来衡量其流动性。 4 仪器和设备 4.1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简称跳桌) 技术要求及其安装方法见附录A 4.2 水泥胶砂搅拌机 符合JC/T 681的要求 4.3 试模 由截锥圆模和模套组成。金属材料制成,内表面加工圆滑。圆模尺寸为: 高度60mm±0.5mm 上口内径70mm±0.5mm 下口内径 100mm±0.5mm 下口外径 120mm 模壁厚大于5mm 4.4 捣棒 金属材料制成,直径为20mm±0.5mm,长度约200mm。 捣棒地面与侧面成直角,其下部光滑,上部手柄滚花。 4.5 卡尺 量程不小于300 mm,分度值不大于0.5 mm。 4.6 小刀 刀口平直,长度大于80 mm。 4.7 天平 量程不小于1000 g,分度值不大于1g。 5 试验条件及材料 5.1 试验室、设备、拌和水、样品 应符合GB/T17671—1999中第4条试验室和设备的有关规定。 5.2 胶砂组成 胶砂材料用量按相应标准要求或试验设计确定。 6 试验方法 6.1 如跳桌在24h内未被使用,先空跳一个周期25次。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 1 试验室和设备仪器 1.1 试验室 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土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 试验室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养护池水温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 养护箱或雾室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每4h 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可以酌减至一天记录二次。在温度给定范围内,控制所设定的温度应为此范围中值。 1.2.1设备 1.2.1总则 设备中规定的公差,试验时对设备的正确操作很重要。当定期控制检测发现公差不符时,该设备应替换,或及时进行调整和修理。控制检测记录应予保存。对新设备的接收检测应包括本标准规定的质量、体积和尺寸范围,对于公差规定的临界尺寸要特别注意。有的设备材质会影响试验结果,这些材质也必须符合要求。 1.2.2 试验筛

金属丝网试验筛应符合GB/T6003 要求;其筛网孔尺寸如表1(R20 系列)。 表1 试验筛系列网眼尺寸 1.2.3 搅拌机 搅拌机(见图1)属行星式,应符合JC/T681 要求。 用多台搅拌机工作时,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应保持配对使用。叶片与锅之间的间隙,是指叶片与锅壁最近的距离,应每月检查一次。 1.2.4试模 试模由三个水平的模槽组成(见图2),可同时成型三条截面为40mm x 40mm,长160mm 的棱形试体,其材质和制造尺寸应符合JC/T 726 要求。 当试模的任何一个公差超过规定的要求时,就应更换。在组装备用的干净模型时,应用黄干油等密封材料涂覆模型的外接缝。试模的内表面应

胶砂流动度

胶砂流动度 一. 目的 检测水泥胶砂流动度,指导检测员按规程正确操作,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胶砂流动度。 执行标准: GB/T 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三. 适用范围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砌筑水泥。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边做试验边做好记录,编制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取样方法按GB12573进行。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六.仪器设备 水泥胶砂搅拌机:型号:JJ-5、编号:JC081。 跳桌:型号:DJZ-3,编号:JC461。 试模:由截锥圆模和模套组成。截锥圆模内壁应光滑,尺寸为:高度:60mm±0.5mm;上口内径:70mm±0.5mm;下口内径:100mm±0.5mm;下口外径:120mm。 01.01.5—1

胶砂流动度 捣棒:由金属材料制成,直径为20mm±0.5mm,长度约200mm,捣棒底面与侧面成直角,其下部光滑,上部手柄滚花。 卡尺:型号:O-150,编号:QZ11。 小刀:刀口平直,长度大于80mm。 电子天平:编号:JC601,精度0.1g。 机油、小油刷、勺子、抹布、蒸馏水(纯净饮用水)。 七.环境条件 操作室:20 ±2℃,相对湿度:不低于50%。 八. 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 跳桌在试验前先进行空跳一个周期,以检验各部位是否正常。 2. 用0.9mm的方孔筛筛出水泥450g,标准砂1350g,胶砂的制备按GB17671有关规定进行。在制备胶砂的同时,用湿抹布擦拭跳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胶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并用湿抹布覆盖。 3. 将拌制好的胶砂分二层迅速装入流动试模,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的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随后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mm,用小刀划5次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捣压力量应恰好足以使胶砂充满截圆锥模。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已捣实底层表面,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试模,不要使其移动。 4. 捣压完毕,取下模套,将小刀倾斜,从中间向边缘分两次以近水平的角度抹出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将截锥圆模01.01.5—2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国家建材网》 ( 日期:2003-04-01 11:00) 焦点透视: C-BM行业标准数据库 记录号 11 数据库水泥标准 标准名称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标准名称(英) Test method for strength of hydraulic cement morta 标准号 GB177-85 标准发布单位 标准发布日期 标准实施日期 标准正文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以及粉煤灰水泥的抗折与抗压强度检验。凡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经试验确定水灰比后,亦可适用。 1仪器 1.1胶砂搅拌机胶砂搅拌机为双转叶片式,搅拌叶和搅拌锅作相反方向转动。叶片和锅由耐磨的金属材料制成,叶片与锅底、锅壁之间的间隙为1.5±0.5mm。制造质量符合GB3350.l-82《水泥物理检验仪器胶砂搅拌机》的规定。 1.2胶砂振动台胶砂振动台(图1)由装有两个对称偏重轮的电动机产生振动。使用时固定于混凝土基座上并符合GB 3350.2-82《水泥物理检验仪器胶砂振动台》的规定。 1.3试模及下料漏斗 1.3.1试模为可装卸的三联模,由隔板、端板、底座等组成,制造质量应符合GB3350.5-82《水泥物理检验仪器胶砂试模》的规定。使用中的模型,模槽高不得小于39.8mm,模槽宽不得大于40.2mm。 1.3.2下料漏斗(图2)由漏斗和模套组成。漏斗用0.5mm 白铁皮制做,下料口宽度一般为4-5mm。模套高度为25mm,用金属材料制做,下料漏斗的重量为2.5 ̄2.0kg。 1.4抗折试验机抗折试验机一般采用双杠杆式的,也可采用性能符合要求的其他证明碳机。抗折夹具应符合GB 3350.3-82《水泥物理检验仪器电动抗折试验机》中2.5-2.9的要求。加荷与支撑圆柱必须用硬质钢村制造。圆

NLD-3型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的使用说明

-- NLD-3型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的使用说明 一、NLD-3型新标准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概述: NLD-3型新标准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与我公司合作开发的,是根据新标准GB/T2419-2004《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的要求设计制造的。主要用于测定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砌筑水泥的胶砂流动数值,以确定水泥胶砂标准稠度之用水量。是大中院校、建材、建工、道路交通、实验室主要测试设备。?二、NLD-3型新标准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主要参数?振动部分总重量:4.35 kg±0.15k 振动落距:10mm±0.2mm?振动频率: 1Hz 振动次数:25次 桌面参数:?材料: 铸钢,工作面镀硬铬?直径:φ300mm+1mm?净重(含附件):20KG 三、NLD-3型新标准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安装调试?仪器必须可靠接地。 仪器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基座上。仪器基座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或砖混基础),底面尺寸约为450mm×450mm,高约700mm。在基座和仪器机架之间宜填垫圈(见图八.基础安装图),可通过调整垫圈高度调节桌面水平。仪器安装后,其桌面沿彼此成直角的两个直径方向测量时均应成水平。跳桌安装好后,采用流动度标准样(JBW01-1-1)进行检定,测得的流动度值如与给定的标样流动度值相差在规定范围内, 则该跳桌的安装及使用性能合格。 四、NLD-3型新标准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使用方法 试样的制作与填装方法按GB2419-2005和GB17671-1999的有关规定,也可参照本说明书附录。?1、使用前,请用检规检查落距。 2、将插头接入计数器后对应孔内,将计数器接通电源。?3、如跳桌在24小时内未被使用,先空跳一个周期25次。?五、NLD-3型新标准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维护与保养 使用完毕后,应擦净仪器,清除仪器周围残留胶砂,用轻油稍稍润滑推杆、桌面和凸轮表面。长期不用,仪器应防尘保护,控制器放置在包装盒内。 --

水泥胶砂流动度标准操作方法

一. 目的 检测胶砂流动度,指导检测员按标准正确操作,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胶砂流动度。 执行标准: GB/T 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三. 适用范围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砌筑水泥等。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操作,边做试验边做好记录,编制检测报告,并对检测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取样方法按GB12573-2008进行。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六.仪器设备 水泥胶砂搅拌机 跳桌 试模:由截锥圆模和模套组成。截锥圆模内壁应光滑,尺寸为:高度:60mm±0.5mm;上口内径:70mm±0.5mm;下口内径:100mm±0.5mm;下口外径:120mm。 5—1

5—2 捣棒:由金属材料制成,直径为20mm±0.5mm,长度约200mm,捣棒底 面与侧面成直角,其下部光滑,上部手柄滚花。 卡尺 小刀:刀口平直,长度大于80mm。 电子天平:精度1g。 机油、小油刷、勺子、抹布、蒸馏水(纯净饮用水)。 七.环境条件 操作室:20 ±2℃,相对湿度:不低于50%。 八. 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 跳桌在试验前先进行空跳一个周期,以检验各部位是否正常。 2. 用0.9mm的方孔筛筛出水泥450g,标准砂1350g,胶砂的制备按GB17671有关规定进行。在制备胶砂的同时,用湿抹布擦拭跳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胶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并用湿抹布覆盖。 3. 将拌制好的胶砂分二层迅速装入流动试模,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的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随后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mm,用小刀划5次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捣压力量应恰好足以使胶砂充满截圆锥模。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已捣实底层表面,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试模,不要使其移动。 4. 捣压完毕,取下模套,将小刀倾斜,从中间向边缘分两次以近水平的角度抹出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将截锥圆模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校验方法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校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新购置、使用中和检修后的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的检验。 1概述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是《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2419-2105中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的专用设备,主要由跳桌、截锥圆模和捣棒组成。 2技术要求 2.1跳桌外观完好,应固定在坚固的基座上,圆盘台面应水平,跳桌跳动灵活,上升过程中保持圆盘桌面平稳,不抖动。 2.2跳桌圆盘直径(310±1)mm,跳动部分(包括铸钢圆盘桌面和推杆)总质量(4.35±0.15)kg,圆盘跳动落距(10.0±0.2)mm。 2.3桌面跳动频率为1次/s,跳动一个周期25次的时间为(25±1)s。 2.4截锥圆模上口内径(70±0.5)mm,下口内径(110±0.5)mm,下口外径(120±0.5)mm,高(60±0.5)mm。截锥圆模上有套模,套模下口应与圆模上口配合。 2.5金属捣棒工作部分直径(20±0.5)mm,长不小于210mm。

3校验条件 3.1校验用的仪器设备 3.1.1游标卡尺:测量范围0~125mm,分度值0.12mm; 3.1.2钢直尺:测量范围0~510mm,分度值1mm; 3.1.3天平:称量5100g,感量5g; 3.1.4秒表:分度值不小于0.1s; 3.1.5水平仪; 3.1.6量块:10.20mm和9.80mm两块。 3.2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应在(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的室内校验。 4校验项目及校验方法 4.1外观检查:目测。 4.2圆盘桌面的水平度:用水平仪检查。 4.3跳动部分总质量:用天平称量。 4.4落距检测(两种方法可选): 4.4.1用量块测量。将10.20mm量块放在机架顶面和凸肩平面之间,转动凸轮,凸轮与托轮不接触,将9.80mm量块放在机架顶面和凸肩平面之间,转动凸轮,凸轮与托轮不接触。符合以上情况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水泥胶砂流动度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检定装置 建立计量标准单位: 计量标准负责人: 筹建起止日期:

说明 1. 申请建立计量标准应填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由申请单位存档。 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由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 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用计算机打印或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清晰。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1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1 )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2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3 ) 五、环境条件……………………………………………………………………………………………( 3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4 ) 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试验……………………………………………………………………………( 5 ) 八、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考核………………………………………………………………(6 )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7 )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9 )十一、结论…………………………………………………………………………………………( 13 )十二、附加说明……………………………………………………………………………………( 13 )

水泥胶砂流动度操作规程

水泥胶砂流动度操作规程 1.前言 1.1本方法规定了水泥胶砂流动度检验操作规程。 1.2 本方法根据GB/T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提出。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水泥胶砂流动度检验。 3水泥胶砂流动度检验 3.1检验前检查跳桌、胶砂搅拌机,使它们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如超过24h未使用,先空跳一个周期。 3.2胶砂制备称取水泥450g,标准砂1350g,水量按标准规定的水灰比计算。 3.3将事先称好的水泥与标准砂倒入搅拌锅内,开动搅拌机,拌和5秒钟后徐徐加水,20—30秒加完,自开动机器起搅拌180±5秒钟停车,将粘在叶片上的胶砂刮下,取下搅拌锅。

3.4 搅拌胶砂的同时将;圆锥模及模套、捣棒、跳桌玻璃板面用温毛巾擦温,放在台面中心上,用温毛巾盖好。 3.5 将拌和好的胶砂迅速地分两层装入圆模内,第一层装至圆锥模高的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均匀捣压15次,接着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圆模约20mm,随后,用小刀在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捣压力量应恰好足以使胶砂略高于截锥圆模。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1/2,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已捣实底层表面。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 3.6捣压完毕,取下模套,用小刀由中间向边缘以近水平分两次将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刮去并抹平,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立即开动跳桌,约每秒钟一次,在25±1内完成25次跳动。 3.7跳动完毕,用卡尺按跳桌台面上垂直的“十”字方向测量水泥胶砂底部扩散直径,取相垂直的两直径的平均值为该水泥的水泥胶砂流动度结果。用mm为单位表示。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的仪器和操作步骤。 本标准适用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有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的胶砂流动度测定。 2 引用标准 GB177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178水泥强度试验用标准砂 JBW 01-1-1水泥胶砂流动度标准样 3 仪器和工具 3.1胶砂搅拌机 符合GB177有关规定。 3.2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简称跳桌) 技术要求及其安装方法见附录A(补充件)。 3.3试模:用金属材料制成,由截锥圆模和模套组成。 截锥圆模内壁应光滑,尺寸为: 高度60±0.5mm; 上口内径70±0.5mm; 下口内径100±0.5mm; 下口外径120mm;

模套与截锥圆模配合使用。 3.4捣棒:用金属材料制成,直径为20±0.5mm,长度约200mm。 捣棒底面与侧面成直角,其下部光滑,上部手滚银花。 3.5卡尺:量程为200mm,分度值不大于0.5mm。 3.6小刀:刀口平直,长度大于80mm。 4 试验材料及条件 4.1一次试验用的材料数量为:水泥450g,标准砂1350g,水量按预定水灰比计算。4.2水泥试样、标准砂和试验用水应符合GB177有关切定。 4.3试验条件应与GB177有关规定一致。 5 试验方法 5.1跳桌在试验前先进行空转,以检验各部位是否正常。 5.2胶砂制备按GB177有关规定进行。在制备胶砂的同时,用潮湿棉布擦拭邮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胺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井用潮湿棉布覆盖。 5.3将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流动试模,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 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如图1;随后,装 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mm,用小刀划10次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 次,如图2。捣压力量应恰好足以使胶砂充满缸锥圆模。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己捣实底层表面。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

电动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操作规程(标准版)

电动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操作规程(标准版) The safety operation procedure is a very detailed operation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in the form of work flow, and each action is described in word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09

电动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操作规程(标 准版) (一)使用前接通电源打开电动开关,运转,跳动30次自停为止,用湿衬布擦好圆平和圆盘锥模,模套(漏斗)捣棒放再跳桌的圆盘玻璃板中间位置,盖好滑布。 (二)将按规定配制好的水泥胶砂,分二层装入模内.第一层装至截圆锥模高的三分之一用小刀再垂直两个方向划实十余次再用捣棒自边缘到中心均匀捣15次,接着装第二层胶砂水泥.装到高于锥抹约2厘米,同样用小刀划实十余次,再用捣棒自边缘捣中心均匀捣压次(装水泥胶砂捣实时,用手将锥模扶持不动)。 (三)捣压完毕,取下模套,用刮平刀将高出截圆锥模的胶砂刮平,刮平后将截圆锥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打开电动开关,电机开始转动,当上盘震动四次后,关闭电动开关,电机继续以每秒一次的速

度转动共达30次自动。 (四)跳动完毕,用分度值0.02mm的卡尺测量水泥胶砂底部扩散的直径与相对垂直的二直径的平均值为该水泥再该水量时的胶砂流动度用mm表示。 (五)测定结果如部符合该品种水泥进行的该项检验时所规定的胶砂流动度,则需改变水灰比按1:2:3:4的规定重新试验至胶砂流动度符合要求为止,流动度符合要求时即为所求水灰比。 (六)仪器用完后,用湿布擦洗干净,然后将圆锥模,模套,捣棒,滑动部分,涂机油防止生锈和滑动自由。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操作规程完整版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 操作规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NLD-3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操作规程一.主要参数 1.震动部分总重量:± 2.震动落距:10mm± 3.振动频率:1Hz 4.振动次数:25次 桌面参数 材料:铸钢,工作面镀硬铬 直径:300mm±1mm 二.安装调试 1. 仪器必须可靠接地。 2. 仪器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基座上。仪器基座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地面尺 寸约为400mm×400mm,高约690mm。在基座和仪器机架之间宜填垫圈,可通过调整垫圈高度调节桌面水平。仪器安装后,其桌面沿彼此成直角的两个直径方向测量时均应承水平。条桌安装好后,采用流动度标准样进行检定,测得的流动度如与给定的表样流动度值相差在规定范围内,则条桌的安装及使用性能合格。 三.使用方法 1.使用前,请用检规检查落距。 2.将插头接入计数器后对应孔内,将计数器接通电源。 3.将拌好的水泥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模内,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划5次,再用捣棒自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 4.继续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月20mm,同样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划5次,再用捣棒自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捣压力量应恰好足以使胶

砂充满截锥圆模。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至不超过已捣实的底层表面。 5.捣压完毕,取下模套,将小刀倾斜,从中间向边缘分两次已近水平的角度抹去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并擦去落在桌面的胶砂。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移去。立即按计数器的“启动”按钮,开动跳桌,完成一个周期25次跳动。 6.跳动完毕,用300mm量程的卡尺测量胶砂地面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扩展直径,计算平均值,取整数,用mm表示。该平均值即为水泥胶砂流动度。 7.如果跳桌在24小时内未被使用,先空跳一个周期25次。 四.维护保养 1.使用完毕后,应擦净仪器,清楚仪器周围残留胶砂,用轻油稍稍润滑推 杆、桌面和凸轮表面。长期不用,仪器应防尘保护,控制器放置在包装盒内。 2.如仪器不计数,请检查接近开关是否松动、与凸轮间隙是否为1mm-2mm, 如有偏离或松动,请调整间隙后紧固。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 土木工程专业11班苏晨霄 同组人员:蒋远桂、郑思华、 陈昱昱、鲍徵飞、汪凡 2012年10月25日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实验目的 测定水泥胶砂试件的3d和28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评定水泥的强度等级。 2.仪器设备 水泥胶砂搅拌机、可卸式三联试模(内腔尺寸为40mm*40mm*160mm)、胶砂振实台、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抗压夹具。 3.试件成型 (1)试模成型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黄干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层机油。 (2)称量水泥与标准砂的重量比为1:3,水灰比为0.5。每成型三条试件需要称量水泥450g,标准砂1350g,拌合用水量225mL。 (3)搅拌将标准砂倒入搅拌机的下料漏斗;将水加入搅拌锅内,再加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按启动按 钮后,搅拌机按下列程式进行搅拌:先低速搅拌30s,在第 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将砂子加入,然后高速搅拌30s,

停拌90s,再高速搅拌60s。在上述90s停拌的第一个15s 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 (4)振实将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勺子从搅拌锅里取一半胶砂装入试模,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 槽来回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将剩余的胶砂装入 试模,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 (5)刮平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放在平台上,用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 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 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 平。 (6)标记在试模上做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4.试件养护 试模放入养护箱,养护成型后20~24h脱模,然后将试件水平或竖直放在20℃±1℃水中养护。脱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颜料笔对试体进行编号和做其它标记,两个龄期以上的试体,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两个龄期内。 5.强度测定 (1)抗折强度试验 将试件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件长轴垂直于支撑圆 柱。启动试验机,以50±1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折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1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的仪器和操作步骤。 本方法适用于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有火山灰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的胶砂流动度测定。 引用标准: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OS法)》JC/T 681-1997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2 仪器设备 (1)胶砂搅拌机:应符合JC/T 681-1997的有关规定。 (2)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简称跳桌):技术要求及其安装方法应符合T 0507附录的规定。 (3)试模:用金属材料制成,由截锥圆模和模套组成。 截锥圆模内壁光滑,尺寸为:60mm±;上口内径70mm±;下口内径100mm±;下口外径120mm,模壁厚度大于5mm。模套与截锥圆模配合使用。 (4)捣棒:用金属材料制成,直径为20mm±,长度约 200mm,捣棒底面与侧面成直角,其下部光滑,上部手柄滚花。 (5)卡尺:量程不小于300mm,分度值不大于。 (6)小刀:刀口直平,长度大于80mm。 (7)秒表:分度值为1s。

3 试样制备 材料准备 胶砂材料用量按相应标准要求或试验设计确定。水泥试样,标准砂和试验用水及试验条件应符合GB/T 17671-1999中第四条的有关规定。 胶砂制备 按GB/T 17671-1999中有关规定进行。 4 试验步骤 如跳桌在24h内未被使用,先空跳一个周期25次。 在制备胶砂的同时,用潮湿棉布擦拭跳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胶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并用潮湿棉布覆盖。 将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流动试模,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的2/3处,用小刀在相于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之后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mm,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捣压后应使胶砂应略高于截锥试模。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1/2,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已捣实底层表面。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 捣压完毕,取下模套,用小刀由中间向边缘分两次以近水平的角度将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刮去并抹平,擦去落在桌面上的

水泥胶砂流动度检验细则

水泥胶砂流动度检验细则 一、依据标准:《水泥胶砂流动测定方法》(GB/T 2419-2005)。 二、仪器和工具: 1、胶砂搅拌机符合JC/T 681的要求。 2、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简称跳桌)。 3、试模用金属材料制成,由截锥圆模和模套组成,截锥圆模内壁应光滑。模套与截锥圆模配合使用。 4、捣棒用金属材料制成,直径为20±0.5mm,长度约200mm。捣棒底面与侧面成直角,其下部光滑,上部手柄滚花。 5、卡尺量程为300mm,分度值不大于0.5mm。 6、小刀刀口平直,长度大于80mm。 7、天平量程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 三、准备工作: 1、跳桌在试验前先进行空转,以检查各部位是否正常。 2、胶砂的制备按GB/T 17671有关规定进行。 3、在制备胶砂时,用潮湿抹布擦拭跳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胶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并用湿布覆盖。 四、试验步骤: 1、将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流动试模,第一层装至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五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插捣15次,随后,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圆模约20mm(用小刀划10

次1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捣压力量应恰好是以使胶砂充满截锥圆模,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已捣实底层表面,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 2、捣压完毕,取下模套,用小刀由中间向边缘分两次将高出圆模的胶砂刮去并抹平,然后将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立即开动跳桌,约每秒钟一次,在25±1s内完成25次跳动。 五、结果表示: 跳动完毕,用卡尺测量胶砂底面最大扩散直径及其垂直的直径,计算平均值,用mm为单位,取整数。此值即为该水量的水泥胶砂流动度。 六、注意事项: 1、流动度试验:从胶砂拌和开始到测量扩散直径结束,要在6min内完成。 2、电动跳桌与手动跳桌测定的试验结果有争议时,以电动跳桌为准。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操作规程

NLD-3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操作规程一.主要参数 1.震动部分总重量:4.35kg±0.15kg 2.震动落距:10mm±0.2mm 3.振动频率:1Hz 4.振动次数:25次 桌面参数 材料:铸钢,工作面镀硬铬 直径:300mm±1mm 二.安装调试 1. 仪器必须可靠接地。 2. 仪器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基座上。仪器基座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地面尺寸约为400mm× 400mm,高约690mm。在基座和仪器机架之间宜填垫圈,可通过调整垫圈高度调节桌面水平。 仪器安装后,其桌面沿彼此成直角的两个直径方向测量时均应承水平。条桌安装好后,采用流动度标准样进行检定,测得的流动度如与给定的表样流动度值相差在规定范围内,则条桌的安装及使用性能合格。 三.使用方法 1.使用前,请用检规检查落距。 2.将插头接入计数器后对应孔内,将计数器接通电源。 3.将拌好的水泥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模内,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划5次,再用捣棒自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 4.继续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月20mm,同样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划5次,

再用捣棒自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捣压力量应恰好足以使胶砂充满截锥圆模。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至不超过已捣实的底层表面。

5.捣压完毕,取下模套,将小刀倾斜,从中间向边缘分两次已近水平的角度抹去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并擦去落在桌面的胶砂。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移去。立即按计数器的“启动”按钮,开动跳桌,完成一个周期25次跳动。 6.跳动完毕,用300mm量程的卡尺测量胶砂地面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扩展直径,计算平均值,取整数,用mm表示。该平均值即为水泥胶砂流动度。 7.如果跳桌在24小时内未被使用,先空跳一个周期25次。 四.维护保养 1.使用完毕后,应擦净仪器,清楚仪器周围残留胶砂,用轻油稍稍润滑推杆、桌面和凸轮表 面。长期不用,仪器应防尘保护,控制器放置在包装盒内。 2.如仪器不计数,请检查接近开关是否松动、与凸轮间隙是否为1mm-2mm,如有偏离或松动, 请调整间隙后紧固。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