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3班课程介绍
经济学系《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代码:ZJ1006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学分:3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金融学(国际金融试验班,拔尖创新班)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面向金融学(国际金融试验班,拔尖创新班)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围绕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两大主题进行更为系统与深入的学习;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波动理论与政策、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宏观经济微观基础等方面。
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主要为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1.系统掌握宏观经济学两大主题的整体理论框架和基本逻辑脉络;2.熟练地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手段,如数理分析、计量分析及相应的过程推导等;3.形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逻辑与思维习惯,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较好地迁移;4.能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解释、分析国内外各种宏观经济现象与政策,并具备较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对相关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灵活而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中级宏观经济学》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章导论 2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2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6第四章增长与政策 4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8第六章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 6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的解剖 2第八章政策预览 2第九章收入与支出 4第十章货币、利息与收入 6第十一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6第十二章国际联系 6合计54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级宏观经济学基本的理论框架、研究主题;了解主要研究方法和主要模型。
宏观经济学课程简介
《宏观经济学》课程简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开课单位:管理学院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48 学时学分: 3分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教学目的: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 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通过经济总量的分析以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学包括理论分析和政策研究两部分。
理论分析就是研究各经济总量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政策研究则是要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适用条件及作用特点。
理论分析是政策研究的基础与前提,政策研究则是理论分析成果的具体运用。
宏观经济学一般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均衡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政策理论等。
课程内容简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方法。
基于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采用了其它分析方法,比如,静态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方法以及动态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流量分析方法和存量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短期分析方法和长期分析方法。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出现了一种寻求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趋势,推崇的方法是将宏观分析建立在微观个体的基础上,来研究宏观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专业基础课。
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
在财经类和管理类学科占有重要地位。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是不断演变,材料不断更新,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的认识和规律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
学科的发展要求我们教学内容、体系也要随之发展更新,以体现其时代性和发展性。
教学方法:1、在课堂教学中以导读与释疑为主;2 、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内外的讨论为辅;3 、倡导阅读和思考;4 、注意课后的作业练习。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3》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A19020240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3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课学期:3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关于一国国民经济总量问题比如: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学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推荐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书目:刘涤源、谭崇台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萨级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下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多恩布什、费希尔著:《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改革》、〈财贸经济》、《金融研究》、《经济学消息报》、《中国经济时报》等报刊杂志。
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绪论(2学时)本绪论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4学时)本章主要阐明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为以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提供一个必要的前提。
第一节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四、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收入核算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二、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三、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等关系一、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二、引入政府和对外贸易后的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第四节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其与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主要差异一、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二、我国传统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主要内容三、两种核算体系的主要差异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6学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从本章至第五章都是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分析。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The Course Syllabus of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一、课程基本信息(Basic Course Information)课程代码:16090203Course Code:16090203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Course Name: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课Course Type: Specialized Course学时:48Period: 48学分:3Credit: 3适用对象: 财经类专业本科生Target Student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conomics考核方式:考试Assessment: Examination先修课程:初级宏观经济学,微积分Preparatory Course: 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 Calculus二、课程简介(Brief Course Introduction)中级宏观经济是为财经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通过模型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级水平的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相关经济政策。
它整合长期与短期、凯恩斯与古典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经济数据,古典理论,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等。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is course provides students with the main theories and related economic policies of intermediate-level macroeconomic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models and actual cases. It integrates the long-run and short-run issues, Keynesian and classical theories, which include: Macroeconomic Data, Classical Theory, Growth Theory, Business Cycle Theory,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Debates, etc.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一门中级水平的宏观经济学课程,针对财经类专业本科生开设。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课程代码:0623660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总学时数:48学分:3先修课程:(初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微积分、概率统计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适用专业:经济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级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在高年级阶段要学习的专业基础拓展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在(初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通过模型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级水平的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相关经济政策。
该课程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主流宏观经济理论及其分析方法,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尝试并运用所学分析工具分析当前国际和国内的一些宏观经济问题;同时为学习其他经管类课程提供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导论及宏观经济的数据:了解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及其数据;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GDP、CPI、失业率的衡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宏观经济学、真实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市场出清,灵活变动的价格及粘性价格,GDP, CPI, 国民收入核算,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奥肯定律,GDP 平减指数2.长期中的经济:了解价格具有伸缩性的长期中的经济现象及理论;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模型、劳动市场和自然失业率、货币与物价水平、以及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掌握生产函数、物品和劳务需求的决定、消费、需求、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供求平衡,失业的类型、工资刚性、效率工资,货币的职能、类型、货币数量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超级通货膨胀、古典二分法,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名义与实际汇率。
教学重点与难点:规模收益不变、真实工资、边际产品、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挤出、通货膨胀、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交易速度,货币需求函数、货币数量论、名以及真实利率、费雪方程、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净出口、资本净流出、名义汇率、真实汇率、购买力平价、自然失业率、摩擦失业、结构失业、工资刚性、效率工资。
《中级宏观》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学科(大类)基础课;必修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64(理论学时:56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学分:4 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财经类所有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使学生系统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政策手段。
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模型等理论基础上,能够对现实的经济问题产生兴趣,提升学生分析能力,解释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古典的宏观经济模型、经济增长模型和短期经济周期模型课程难点:DAD-DAS模型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双语教学+讨论+自学教学手段:多媒体互联网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1(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6小时))教学内容:Introduction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Chapter 2 The Data of Macroeconomics(二)教学内容2(教师课堂教学学时(15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20小时))教学内容:Classical Theory: The Economy in the Long RunChapter 3 National Income: Where It Comes From and Where It GoesChapter 4 The Monetary System: What It Is and How It WorksChapter 5 Inflation: Its Causes, Effects, and Social CostsChapter 6 The Open EconomyChapter 7 Unemployment(三)教学内容3(教师课堂教学学时(7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0小时))教学内容:Growth Theory: The Economy In the Very Long RunChapter 8 Economic Growth 1: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Chapter 9 Economic Growth 11: Technology, Empirics, and Policy (四)教学内容4(教师课堂教学学时(22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30小时))教学内容: Business Cycle Theory: The Economy in the Short Run Chapter 10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FluctuationChapter 11 Aggregate Demand 1: Building the IS-LM ModelChapter 12 Aggregate Demand 11: Applying the IS-LM ModelChapter 13 The Open Economy Revisited: The Mundell-Fleming Model and the Exchange-Rate RegimeChapter 14 Aggregate Supply and the Short Run Trade 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五)教学内容5(教师课堂教学学时(10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0小时)教学内容:Topics in Macroeconomic TheoryChapter 15 A Dynamic Model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Chapter 16 Understanding Consumer BehaviorChapter 17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六)教学内容6(教师课堂教学学时(6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0小时)教学内容:Topics in Macroeconomic PolicyChapter 18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on Stabilization PolicyChapter 19 Government Debt and Budget DeficitChapter 20 The Financial System: Opportunities and Dangers十、教学参考书及文献1、Macroeconomics,N. Gregory Mankiw,Worth Publisher,2013;2、Macroeconomics, Paul Krugman, Robin Wells, Worth Publisher,June 2015;3、Modern 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 Tyler Cowen, Worth Publisher,April 2015;4、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Robert Christopher Feenstra, Worth Publisher,May 2014.十一、课程成绩评定与记载课程成绩构成(建议增加形成性评价成绩所占比例):课程成绩=课后作业(30%)+讨论+(10%)+终结性考试(60%)终结性考试形式:闭卷大纲制定:宏观经济学课程组。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级宏观经济学主要应用数学模型分析收入、就业、价格总水平等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实践,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提出对策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中级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背景分析,采用启发式教学,把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讲透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宏观经济问题,关注专家对宏观经济事件和经济政策的解读。
注意将数学分析与经济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中级微观经济学等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失业率等;短期经济波动的三大模型,宏观经济不稳定的表现及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等。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利用数学工具推导相关理论,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规范的分析框架上,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现象,掌握建立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案例导入和国内外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六、课程教学内容(一)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2学时)1.教学内容(1)产品的生产队生产要素的支付;(2)支出与需求的组成;(3)一些重要的恒等式;(4)计量国内生产总值;(5)通货膨胀与价格指数。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简介中文模版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62094003
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
英文名称: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学分:3 修读期:第7学期
授课对象:经济学、管理学专业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课程主任:刘文教授经济学博士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合并经济账户, 包括总体经济计量国民收入,收入和生产水平的决定因素;以及失业问题, 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课程考核:
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指定教材:
《宏观经济学》(第8版),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年版
参考书目: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版。
【2】曼昆:《经济学原理》(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斯蒂格里茨:《经济学原理》,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迈克尔·帕金:《宏观经济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框架,能够分析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系统地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主要模型,培养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为他们在经济领域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理解宏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市场的运行机制。
3. 能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分析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4. 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影响。
5. 培养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具备进一步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中的长期和短期问题2. 宏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市场的运行机制- 消费者行为和消费函数- 投资行为和投资函数- 政府行为和财政政策- 外部平衡和国际经济关系3. 宏观经济模型的分析和解释-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IS-LM模型与货币政策- AS-AD模型与物价水平变动4.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的作用- 财政政策和政府的作用- 经济增长政策和结构改革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述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2.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和模型的应用。
3. 组织讨论:设置小组讨论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合作能力。
4.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学术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经济问题的研究和论文写作,培养科研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1. 主教材:《宏观经济学教程》2. 参考书:《宏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分析》等3. 扩展阅读:经济学期刊、学术论文、经济报告等七、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
《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个经济体(通常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总体经济活动的学科,旨在理解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财政和货币政策等因素如何影响整体经济。
它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一、课程目标和任务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掌握宏观经济现象和趋势的内在规律,从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估和制定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国民收入、价格水平、货币、财政政策等基本概念和理论;2.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分析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和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3.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探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政府应对措施;4. 失业和就业政策:探讨失业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政府应对失业的政策;5.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介绍中央银行和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作用和影响;6. 国际经济关系:分析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听取教师讲解,并做好笔记和总结。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模拟实验等方式,加深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模拟实验和期末考试等几个方面。
平时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课后习题,并提交作业报告;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提交讨论报告;模拟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方案,并提交实验报告;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查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的掌握情况。
五、课程意义和价值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宏观经济学》课程简介
《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个经济体的学问,它主要关注的是整体经济的运行,包括政府政策如何影响就业、产品、资本和货币的总量。
在大多数学校,宏观经济学通常被视作经济学科的一个主要分支。
该课程涉及到很多关键理论,例如供需平衡,失业率,通胀率和经济增长等主题。
它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和解释数据,提供有关宏观经济整体趋势的信息,同时也能提供对公共政策如何影响经济的重要见解。
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基础理论我们将首先学习古典理论,包括凯恩斯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
我们会探讨IS-LM模型和AD-AS模型,以及如何用这些模型来解释经济波动。
我们还将讨论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是如何从衰退反弹的。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政策这一部分将探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总体经济。
我们还将研究外部经济政策,如贸易政策、环境法规和劳动市场政策等。
此外,我们还会研究如何评估公共政策对特定经济部门的影响。
第三部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我们将讨论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水平。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处理像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这样的重要经济问题。
我们会分析一国如何在长期内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
第四部分:国际经济学这一部分将涉及贸易理论和政策,包括比较优势、关税、配额和其他贸易限制。
我们将探讨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和失业率。
第五部分:数据分析和技术这部分将涉及如何使用统计软件来分析和解释数据。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EViews等软件包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
此外,我们还将学习如何使用现代技术工具(如在线数据库和可视化工具)来获取和分析宏观经济数据。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政策分析,再到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宏观经济学课程描述
宏观经济学课程描述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整体经济系统的运作和宏观层面的经济决策。
宏观经济学课程通常涵盖以下主题:
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课程开始会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以及相关的测量方法和指标。
它还会探讨宏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供给和需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
2.经济增长理论:学生将学习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模型,包括传统的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等。
探讨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发展等。
3.经济周期和商业周期理论:学生将研究经济周期的理论,包括经济萧条、经济复苏、景气和衰退等不同阶段的特征。
主要的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供应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等。
4.货币与金融市场:学生将学习货币的作用和货币供应的影响。
此外,还会介绍金融市场的功能和结构,包括利率、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角色等。
5.国际经济关系:学生将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汇率制度等国际经济关系的理论和政策。
重点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贸易政策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等。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执笔人:何建春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属于宏观经济的中级课程,主要面向本科专业高年级学生,要求选修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和经济数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并用于观察、分析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本课程在初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着重介绍经济增长理论、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及制定,以及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导论(3课时)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2 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1.3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2.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3课时)2.1 社会总产出的决定因素2.2 国民收入的分配(要素价格的决定)2.3 产品与服务市场的均衡3. 货币与通货膨胀(3课时)3.1 货币数量论3.2 货币铸造税3.3 通货膨胀与利率3.4 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3.5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4. 开放经济(3课时)4.1 资本和产品的国际流动4.2 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4.3 汇率5. 经济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6课时)5.1 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5.2 经济增长:技术、经验和政策5.3 超越索洛模型:内生增长理论6. 经济波动导论(3课时)6.1 关于经济周期的事实6.2 对IS—LM模型的回顾6.3 稳定化政策7.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6课时)7.1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7.2 浮动汇率下的小型开放经济7.3 固定汇率下的小型开放经济7.4 汇率应该浮动还是固定?7.5 价格水平变动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8. 总供给: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3课时)8.1 总供给的基本理论8.2 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8.3 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异9.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3课时)9.1 模型的要素9.2 模型的求解9.3 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10. 稳定化政策(3课时)10.1 经济政策应该对经济稳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10.2 经济政策制定的规则:按规则实施还是相机抉择10.3 结论: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制定政策11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3课时)11.1 政策债务的规模与衡量11.2 传统的政府债务的观点11.3 李嘉图学派的政府债务的观点11.4 其他学派关于政府债务的观点12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6课时)12.1 消费理论12.2 投资理论12.3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银行体系13 总复习与答疑(3课时)二、教材与参考资料(一)教材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中文版(二)参考资料1.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中文版2.多恩布什等:宏观经济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2008中文版4.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7中文版5.霍华德: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与现状,凤凰传媒出版社,2009中文版三、考试与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其中卷面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中级宏观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总学时:48学时一、课程简介中级宏观经济学是国际贸易学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中级理论,是对宏观经济学初级理论提高与扩展。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现代中级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掌握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数理分析方法,掌握一些从复杂的现实过渡到简单理论的研究和分析经济问题的技巧,具备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专题模块一宏观经济指标(GDP):宏观经济形势的风向标(12学时)讲授部分:(包括第2-3章以及17-18章内容)The further explanation of GDPThe method of computing GDPMeasuring the Cost of Living: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Measuring Joblessness: The Unemployment RateWhat Determines the Total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How Is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ed to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What Determines the Demand for Goods and Services?What Brings the Supply and Demand for Goods and Services Into Equilibrium?John Maynard Keyne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Irving Fisher and Intertemporal ChoiceFranco Modigliani and the Life-Cycle HypothesisMilton Friedman and the Permanent-Income HypothesisRobert Hall and the Random-Walk HypothesisDavid Laibson and the Pull of Instant GratificationBusiness Fixed InvestmentResidential InvestmentInventory Investment讨论部分:(要求制作PPT)1.GDP作为宏观经济统计指标的缺陷,近些年来中国GDP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宏观经济学3班课程介绍
教师:张帆
zhangfan@
助教:
时间:周二10-11节,周六10-11节(单周)
地点:二教410
习题课:周六10-11(双周),二教410
考试:期中4月17日(周二晚上),期末6月26日(周二晚上)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从整体上研究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两大分支。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消费者、企业)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必须以微观经济学对个人和企业行为的理论研究为基础。
宏观经济学研究三大问题: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大问题,宏观经济学本身就是由解决失业问题的需要才产生的。
通货膨胀或物价的持续上涨,是困扰宏观经济的又一大问题,影响千家万户的生活。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另一大课题,生产率的持续提高是生活水平长期提高的保证。
本课将结合中国和世界宏观经济的实践,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课还将讲述宏观经济学家的人生故事和流派渊源。
考核与成绩
作业(6次作业选成绩最好的5次)15%
课堂表现(主要是1次讨论)10%
期中考试25%
期末考试50%
作业和考试的形式:问答题/计算题与选择题结合。
讲课使用中文,主要术语用中英文表示,一些精彩引语用英文介绍。
组织1次课堂讨论,用理论分析与中国宏观经济有关的问题。
教科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9版或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英文版Mankiw, Gregory, Macroeconomics, 6th ed., New York: Worth Publishers, 2007)
主要参考书(不要求购买)
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2008. 英文版Barro, Robert, Ma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2008.
易纲、张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本课内容
第一篇导言
简介
第1章国民收入核算
第2章微观基础与宏观关系
第二篇古典理论
第3章劳动力市场
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第5章政府的收入与支出
第6章开放的经济
第三篇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7章经济增长I: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索洛模型)
第8章经济增长II: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
第四篇短期中的经济
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
第10章总需求I
第11章总需求II
第12章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
第13章总供给
第五篇理论专题
第14章总供给-总需求动态模型
第15章消费
第六篇宏观经济政策
第16章稳定政策的设计
第17章政府债务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