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孔子与老子教案

孔子与老子教案

《孔子与老子》教案设计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奥运会开幕式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对孔子、老子政治思想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三、教学方法设问法、讨论法、创设情景启发法四、教学用具计算机多媒体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关于孔子三千弟子的图片,然后引用近代学者夏曾佑的一段话,他曾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讲授新课]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小档案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子诞辰五十五周年庆典、德国和韩国所立孔子的塑像、世界看孔子、当代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了解孔子的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认识这片金壁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必修三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案

必修三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案

高二历史学案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题第1课孔子与老子编制人审核人目标导学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老子及其思想主张、影响。

结合教材和史料把握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内涵。

从时代背景分析孔子思想的地位与作用重点难点重点:关于孔子、老子及其思想主张、影响。

难点:孔子思想的地位与作用自学质疑学案问题记录学案内容请记录你的疑惑点或自学障碍。

【教材自学】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完成对教材的自学一、孔子的学说1.阅读教材P2第一自然段掌握孔子的地位2.阅读教材P2.3第3-14自然段,归纳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及其在政治、哲学、教育方面的思想观点.孔子的思想:提示:(1)核心思想:(2)政治思想:(3)哲学思想(天命观):(4)教育思想:3.阅读教材P3正文第5段分析归纳孔子思想的影响:思考:结合时代背景,孔子思想在当时为什么没有受到统治者重视?二、老子的学说1.阅读教材P3第6.7自然段理解老子的地位:2.阅读教材P3.4第二框题分析归纳老子的思想学案内容问题记录提示:(1)哲学思想:(2)政治思想:阅读教材P4第3自然段归纳老子思想的影响:【拓展延伸】1.孔子政治思想有哪些积极性和保守性?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孔子的“仁学”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我们现代人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他的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其“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尊卑有序,承认阶级压迫、压制人民斗争的保守性和消极性,这也是的后世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2.孔子与老子思想上的主要区别(1)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政”,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以德治国”;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2)在哲学方面: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考虑实际问题;老子确立了自己的本体论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并且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研究重心不同:孔子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伦理学;老子更加侧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建立了自己的本体论。

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孔子和老子优秀教学案例

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孔子和老子优秀教学案例
5.教学策略: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强调他们的主要观点和影响,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学生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提醒学生注意重点知识点,为课后复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写作、思考题等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进行讨论。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反思与评价:课后,让学生撰写反思日志,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和不足。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使学生形成了自我认知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如分封制的崩溃、诸侯争霸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孔子和老子,模拟他们的思想争论,增强学生对两位思想家及其思想的理解。
3.创设讨论情境:引导学生就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进行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案) 编者: 李颖秋教 学 过 程【课标要求】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解读:(1)孔子的生平(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 进入新课 】探究1:孔子及其思想问题1:孔子的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

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

孔子年轻时在鲁国曾先后担任过管理粮仓和牛羊的下级官吏,有机会接触广大人民,后来做过地方官,政绩显著,成为四方效法的榜样;直到五十多岁才相继担任鲁国司空(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事务的官吏)、司寇(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事务的官吏),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

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

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主要思想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孔子的生平与主要思想;孔子思想的影响;对孔子的评价。

老子的生平与主要思想;对老子思想的评价。

☆★ 过程与方法孔子的主要思想由学生归纳和概括,教师讲解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认识;由学生归纳老子的思想主张,教师讲解对老子思想的评价。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的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教育家。

学习老子的哲学思想,认识其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教学重点 】孔子及老子思想主张与评价。

———————————————————— 【 教学难点 】 对孔子与老子思想的理解。

———————————————————— 【 教学方法 】 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和老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百家争鸣的基本事实,结合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掌握百家争鸣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况,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认识到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及精神内涵和教育上"有教无类"思想的历史影响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体会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境界和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重视民生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都被神化。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与西方基督教一统天下不同,中国文化明显呈现出多元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家影响最大,她们之间既互相排斥又相互渗透,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特色。

其中儒、道两家思想都形成于春秋时期,创始人分别是孔子和老子。

(二)讲授新课一、孔子的学说—春秋时期儒学的兴起1.孔子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传说中孔子的出生地为尼丘山,病在家排行老二,故称),山东曲阜人,春秋时期鲁国人,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是个单亲家庭,从小勤奋好学,年轻时入仕,政绩显著,五十岁称为政府高官,后周游列国,晚年回到鲁国,潜心办学和著述。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

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教案

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教案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教学课题】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与老子【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习的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孔子的思想的各个方面,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

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

本课的第一部分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和历史地位,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图片、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的能力;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对孔子和老子思想进行评价。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学案,掌握基础知识;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孔子的仁爱思想,体会道家的哲学思想,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岳麓版教材的体例,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也已具备,这些为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条件。

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深刻的体会。

通过探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预习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探究题目,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电影《孔子》片段,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孔子与老子说课稿孔子与老子说课稿1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二历史必修III(岳麓版)第一章第一课。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久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开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套教材将孔子、老子列为第一课,突出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课程标准】一、知识目的: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二、才能目的:通过概括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及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p 和归纳问题的才能;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才能;三、情感目的: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人类思想文化遗产要自觉传承。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络现实分析^p 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教学难点: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都被神化【教法与学法】高二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活泼,具有了一定的独立考虑的才能和初步的辩证分析^p 问题的才能。

但根据本课的特点,学生可能对单纯的思想史不感兴趣,所以教学中我采取“情景—探究—感悟”教学形式,这是一种感受性的学习方式。

老师在教学中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图示、音像等传递输出,即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己走进历史,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历史问题,建构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才能。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创新感悟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图片反映了什么状况?学生考虑答复以下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孔子被后人神化尊为圣人,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孔子与老子孔子的学说安排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材料,出示孔子故土曲阜的照片有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要来山东曲埠的孔庙参观,假设派你去帮助他理解孔子,你将向他介绍有关孔子哪些事情呢?学生阅读教材、考虑,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很容易想到要介绍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思想主张,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口头表达的才能显示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奉献的内容表格〔老师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讲解〕安排学生填写表格有关内容学生回忆和阅读教材,考虑、归纳学生能根本答复孔子的思想主张,大致理解“仁”“礼”的思想内涵,记忆孔子的一些名言学习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创新感悟孔子与老子孔子思想的影响 (课件展示图片)孔子分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时机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孔子与老子学案

孔子与老子学案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课堂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孔子:思想主张、历史地位和影响2、知道老子:思想主张、历史地位和影响【宏观把握】孔思想(1)仁:“仁者爱人实现的途径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2)礼:“克己复礼”实现的途径正名——名正言顺,贵贱有序的政治---“为政以德”实现的途径体察民情,反对苛政,以德教民哲学----敬鬼神而远之思教---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育---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想思---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想---学习方法:“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子哲学思想---“道”是万物本源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思想:政治思想---“无为而治”【自主知识梳理】一、孔子:(看课本第二页小字内容了解孔子生平)1、孔子的重要身份:三个“家”、一个“创始人”(1)思想家:(看书概括孔子思想核心及主要内容)(2)政治家:(依据是什么?)(3)教育家:(其著名的教育思想有哪些?)(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孔子的历史地位:(1)中国的圣人,其思想后来成为(2)世界的名人,位列世界古代文化名人(共10个)之首。

二、老子1、地位:,2、思想主张:(看书从哲学和政治两角度概括)思想:政治:3、影响:【课堂探究】1、结合预习学案自主完成下面的表格。

1、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2、材料二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呼吁?(8分)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公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学案(课用)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学案(课用)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老子的生平(2)了解孔子和老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探讨孔子和老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4)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2、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综合运用】比较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差异;认识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基础知识和结构梳理)(一)孔子1.孔子的生平简介:是春秋时期的家、家和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主要保存在《》一书中。

2.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核心):一是“”,其主要内容是“”,必须遵循“”之道,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其主要内容是“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另外,提倡“”,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宗教思想(天命观):对鬼神迟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要求人们关注现实生活。

(3)伦理观:性相近(人的本性善恶是相近的)。

(4)教育思想:①教育原则上:主张“”,使受教育者范围扩大;②教学方法上:主张“”;③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针对学生特点启发诱导;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3.评价:其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原因);经后人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子1.老子的生平简介: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是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保存在《》(又称《老子》)一书中。

2.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屏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任何事物都有的两个方面,包含辩证法思想。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第1课孔子和老子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表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

这个课具有引领本单元,乃至本册书的作用。

而本课内容难度较大,如何让学生在刚学文科时就能接受文化史的部分内容,显得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他们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他们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

通过高一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部分学史的方法,这个切都为在历史课堂中展开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但根据本课的特点,学生可能对单纯的思想史不感兴趣。

所以我力图把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与实际联系。

让学生在情境中“品”历史,唤起爱学。

让学生在探究中“思”历史,培养会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悟”历史,鼓励善学。

让学生在生活中“用”历史,促动明智。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识记:孔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和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变;老子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水平;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准确评价历史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理解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准确态度。

教学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教学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1、图片和热点人物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案(岳麓必修3)5

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案(岳麓必修3)5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解读1.课标要求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重点难点(1)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2)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课前预习一、孔子的学说1、生平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著述整理六经,其思想保存在弟子整理的《论语》中。

3、思想(1)政治学说:“仁”和“礼”是核心,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提倡“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

【思维拓展】你能结合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积极性与保守性吗?提示: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其中,“仁”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其“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2)哲学观点: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关注实际问题。

(3)教育思想:是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影响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太多重视。

汉代大一统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1、生平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2、著述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即《道德经》。

3、思想(1)哲学思想:①学说核心是“道”。

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②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主张只要能“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思维拓展】你怎样看待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提示:老子认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

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他忽视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作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具有很大的消极性。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案(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案(含解析)

第1课孔子与老子1.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1)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1.地位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著作《道德经》(《老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主张(1)哲学思想:核心是“道”。

①本原论: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天命观: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

③矛盾观:矛盾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2)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主张推行“愚民”政策。

4.影响(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料子曰: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颜渊问仁。

子曰:②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解读]史料中①指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②“克己复礼”是指克制自己非分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回归到礼仪规范上来。

[思考] 史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些思想提出的合理性。

【提示】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

合理性:①春秋战国时期混战不断,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因此,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减轻人民苦难。

②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中国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孔子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秩序。

孔子思想体系体现的人文精神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孔子和老子教学设计小学

孔子和老子教学设计小学

孔子和老子教学设计小学导言:孔子和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他们的教导对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界,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融入到小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运用到小学教学中,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认识孔子和老子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孔子和老子的生平和贡献。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倡导“仁爱”和“礼治”,强调孝顺、忠诚和正义等美德。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提出了“道”和“无为而治”的思想,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二、生活实践与思想理论的结合通过生活实践和思想理论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如《论语》和《道德经》,然后与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进行对比和讨论。

在社会科学课上,可以介绍孔子和老子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理解,并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三、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维能力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个人修养。

在小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模拟法庭的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如何公正地解决纠纷。

在语文课上,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宏大思想的文学作品,并引导他们思考作品中的道德和哲学问题。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义感、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四、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在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运用到小学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并有能力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

最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论: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小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教学设计第1课孔子与老子从容说课本课线索清楚,内容简洁,导语部分的三个问题具有导引作用,它指导学生通过正文部分的学习,认识与理解孔子、老子及其学说的核心、特点和重要影响。

孔子、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要在一节课中把他们的思想讲透,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因此,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要多样化,利用多媒体设备,补充有关史料,加强对孔子和老子知识的直观记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思辨中加深对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理解,感知他们的首创精神、治国的思想及对人性的探究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根源与评价。

教具准备 1.多媒体及课件。

2.有关孔子、老子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孔子的“仁”“礼”与教育思想。

2.了解老子和他的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

3.引导学生探究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的历史条件产生的;引导学生探究儒家思想被推崇的原因与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经济、政治与文化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4.引入有关图片和历史材料,培养学生观察、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供相关图文材料,增强学习的直观性,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

2.通过课前的调查和课后的观察、发现,进行延伸学习,加深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老子思想,对以后我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2.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这是教育史上的创举,他使平民通过学习而参与政治,从而推动了社会改革,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华。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录像)(教师过渡,引入主题)两千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尊奉他,其中包括历代封建统治者。

第1课:孔子和老子教学内容

第1课:孔子和老子教学内容

第1课:孔子和老子第1课孔子和老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和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变的史实及老子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过程与方法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重点和难点向前者倾斜。

三、教学方法1.图片和热点新闻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仅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3.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4.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孔子和老子在穿上西装、打起领带的图片。

(讲述:你能想象鹤发童颜、长须飘飘的我国古代圣人孔子和老子,在穿上西装、打起领带后将是什么样子吗?在2007年的一则新闻上刊登,在南昌市北京东路上某服装公司门前,一幅大型的宣传画引得众多行人驻足观看。

原来,这幅宣传画上的古代圣人——孔子和老子被穿上了西装,打上了领带,成了西装革履的时装模特。

然而,商家自鸣得意的“创意”却引得大多数过往市民们的纷纷指责,认为商家如此促销太不严肃,有违商业道德。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莆田三中洪家珊(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形成,以及二者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的能力,如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的能力。

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如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思想的局限性。

3、情感价值观和态度学生在学习本课后,了解孔子与老子的基本思想,培养一种尊重生命和人本身的人文精神;追求“超我利他”的奉献精神以及达者兼济天下的时代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孔子和老子的学说主要内容。

难点: 孔子和老子学说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历史比较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板书设计第一课孔子与老子一、孔子之思想学说1、政治思想2、哲学思想3、教育思想4、历史地位二、老子之思想学说1、哲学思想2、政治思想3、历史影响(六)教学过程导课:近几年央视有一则公益广告传遍大江南北,我每次观看都深受感动。

现在我愿将它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看看大家从广告中能感触到什么?播放:“尤浩然早期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从广告中你感触到了什么?爱,孝。

重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重要思想。

孔子认为孝就是仁。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孔子的仁的思想。

讲授新课:一、孔子之思想学说1、政治思想(1)“仁”的思想诵读经典(感悟孔子的仁):《论语》“仁者爱人”1、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

从诵读中你感悟到孔子的仁指什么?a、含义:“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导入:山东一自古就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分别指什么?或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称赞的是谁?学生答后总结: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知识。

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这对师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何重大影响呢?
教学过程
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前551——前479年)
(一)自主学习:山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义之邦,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是儒家文化文化的发源地,做为山东人,你如何对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做一简介呢?请填写
孔子知识小档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材料二: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请完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材料二中所说的“礼”指什么?为实现“礼”孔子提出的主张是什么?哪则材料符合此主张?
(3)材料四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三)各抒己见:展示材料:
“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

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
对此,人们纷纷质疑,章子怡是否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内涵,是否能与孔子相提并论?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借此得出对孔子的评价,以及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三)应用学习:如果你是春秋末期的一位国君臣,你愿意接受孔子的主张做为统治思想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所以当时诸侯国的国君没有接受
过渡:面对春秋乱世,孔子积极入世,努力推行自己的思想,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他的老师老子又提出了什么主张呢?
二、老子及其思想
(一)老子其人
介绍老子(图片)姓李,名耳,楚国人,东周典藏史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档案馆馆长和博物馆馆长),非常博学智慧,他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五千字的《道德经》一书中。

(二)老子的思想
学生活动:一边阅读教材,一边结合《老子》摘录,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

材料: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治大国若烹小鲜。

总结体现的思想:
1、“道”的哲学概念
2、辩证法思想
3、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解析:道是什么?(道是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只能体会,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


老子的思想有什么内在关联处?(比如,老子为什么认为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驾驭最刚强的、无强于有呢?因为他在发现辩证法时洞察了物极必反的规律,所以他还说,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大成若缺,大直如诎,大巧如拙;老子为什么主张无为而治?因为他看到自然界中无为、不争的作用,柔弱胜于刚强,那么,人也当效仿自然,不要妄为。


(三)、历史影响:(展示材料)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则是最聪明的一页。

”道家思想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起源的哲学家;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哲学、论理学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师生互动:相比较而言,这两位思想家你更喜欢谁的思想?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各舒己见,教师最后提示小结)孔子的优点是进取、德治、爱人、中庸、和谐等思想;老子的优点是尊重规律、辨证智慧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两位思想家进行比较。

异:1、人生态度不同:孔子讲究“入世”,孔子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甚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体现的是一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执着精神;老子是“出世”,“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避世思想,是一种看破规律、尊重规律的超脱精神;
2、理想社会不同:孔子理想的社会是西周时期的礼乐社会,主张社会恢复到西周初年等级制度森严,上下尊卑有序的状态,而老子的理想世界是小国寡民
3、政治主张不同:孔子主张“仁和礼”治天下,主张改良政治,为政以德;而老子老子讲究“无为而治”主张愚民。

4、研究的对象不同:儒家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孔子的整套思想是为统治阶级建立起一整套统治制度,道家不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自然性.用朴素的观点来阐述对“道”的理解
同:都因生活在大变革时期,对变乱的社会提出自己的看法。

都反映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其思想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其主张都不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都后来都成为了统治思想。

小结:引导学生对知识体系自我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