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贫血课件(课堂PPT)
![贫血课件(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6aa6eca45177232f60a2c2.png)
血象具备下述3项中两项:①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15×10^9/L;②中性粒细胞<0.5×10^9/L;③血小 板<20×10^9/L。骨髓增生广泛重度减低。
非重型再障的诊断标准: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再障
2020/4/7
32
鉴别诊断
❖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典型者有血红蛋白尿发作,不典型者随 访检查可见酸溶血试验(HAM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或微量补体敏 感试验阳性。
27
贫血三项
2020/4/7
28
再生障碍性贫血
❖ 定义 简称再障,通常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 合征,原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 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免疫 抑制治疗有效。
2020/4/7
29
❖ 病因尚不明确
1、病毒感染 肝炎病毒、微小病毒 2、化学因素、氯霉素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 。
口腔 ;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 指甲:变薄、反甲、匙状甲 神经系统症状:烦躁易怒、异食癖
2020/4/7
17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典型小细胞低色素
2、BM: 红系增生,中幼红↑,体积小,
核固缩,
3、BM铁染色:含铁血黄素:正常:+++
铁粒幼细胞:正常:2090%
4、血清铁蛋白:测贮存铁,<12μg / L
2020/4/7
15
病因
①、需要增加,摄入不足: 婴幼儿、儿童、青春
期女青年、妊妇、哺乳期
②、吸收不良:胃次全切除术,腹泻,真性胃酸↓↓ ③、失血:消化道出血(溃疡、癌、钩虫病、V曲张、
痔疮、水杨酸盐等)、 月经过多、 溶贫伴含铁血黄素尿或Hb尿。
2020/4/7
非重型再障的诊断标准: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再障
2020/4/7
32
鉴别诊断
❖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典型者有血红蛋白尿发作,不典型者随 访检查可见酸溶血试验(HAM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或微量补体敏 感试验阳性。
27
贫血三项
2020/4/7
28
再生障碍性贫血
❖ 定义 简称再障,通常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 合征,原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 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免疫 抑制治疗有效。
2020/4/7
29
❖ 病因尚不明确
1、病毒感染 肝炎病毒、微小病毒 2、化学因素、氯霉素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 。
口腔 ;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 指甲:变薄、反甲、匙状甲 神经系统症状:烦躁易怒、异食癖
2020/4/7
17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典型小细胞低色素
2、BM: 红系增生,中幼红↑,体积小,
核固缩,
3、BM铁染色:含铁血黄素:正常:+++
铁粒幼细胞:正常:2090%
4、血清铁蛋白:测贮存铁,<12μg / L
2020/4/7
15
病因
①、需要增加,摄入不足: 婴幼儿、儿童、青春
期女青年、妊妇、哺乳期
②、吸收不良:胃次全切除术,腹泻,真性胃酸↓↓ ③、失血:消化道出血(溃疡、癌、钩虫病、V曲张、
痔疮、水杨酸盐等)、 月经过多、 溶贫伴含铁血黄素尿或Hb尿。
2020/4/7
【医学ppt课件】 贫血 ANEMIAS
![【医学ppt课件】 贫血 ANEMIAS](https://img.taocdn.com/s3/m/c22b983a551810a6f52486f3.png)
幼稚粒(Immature myeloid cells), 分叶过多(Hypersegmented
neutrophils), 红细胞畸形,形态大小不一, 靶形(Target cells)、球形(Spherocytic)、 泪滴样(Tear-drop red cell)、缗线状
(Rouleaux)
靶形红细胞
病因发病机理
Etiotogy and Pathogenesis
贫血分类—形态学
1、正常细胞性(Normocytic anemias) MCV=80~100fl 见于再障(Aplastic anemia) ,溶贫 (Hemolytic anemias)早期,急性 失血(Acute blood loss anemia)
【医学ppt课件】 贫血 ANEMIAS
一、贫血(Anemias)
周围血 Hemoglobin ,erythrcyte count, Hemetocrit低于正常
男 Hb <125 g/L RBC<4.51012/L HCT < 0.42
女 Hb <110 g/L RBC<4.01012/L HCT < 0.37
评价Hb影响因素:
高 新生儿属于正常 高原居民 失水
低 妊娠、婴儿、儿童、充血心衰、 脾大(Hypersplenism)、 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
急性失血:主要是血容量减少 , Hb 难反映贫血否。
二、贫血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Anemias 形态学
Morphology
(二)病因发病机理
Etiology and Pathog因发病机理—RBC生成减少
(1)造血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再障(Aplastic anemia) MDS(Myelodysplastic disords) 甲低(Hypothyoidesm) 肾衰(Chronic renal failure)
neutrophils), 红细胞畸形,形态大小不一, 靶形(Target cells)、球形(Spherocytic)、 泪滴样(Tear-drop red cell)、缗线状
(Rouleaux)
靶形红细胞
病因发病机理
Etiotogy and Pathogenesis
贫血分类—形态学
1、正常细胞性(Normocytic anemias) MCV=80~100fl 见于再障(Aplastic anemia) ,溶贫 (Hemolytic anemias)早期,急性 失血(Acute blood loss anemia)
【医学ppt课件】 贫血 ANEMIAS
一、贫血(Anemias)
周围血 Hemoglobin ,erythrcyte count, Hemetocrit低于正常
男 Hb <125 g/L RBC<4.51012/L HCT < 0.42
女 Hb <110 g/L RBC<4.01012/L HCT < 0.37
评价Hb影响因素:
高 新生儿属于正常 高原居民 失水
低 妊娠、婴儿、儿童、充血心衰、 脾大(Hypersplenism)、 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
急性失血:主要是血容量减少 , Hb 难反映贫血否。
二、贫血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Anemias 形态学
Morphology
(二)病因发病机理
Etiology and Pathog因发病机理—RBC生成减少
(1)造血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再障(Aplastic anemia) MDS(Myelodysplastic disords) 甲低(Hypothyoidesm) 肾衰(Chronic renal failure)
贫血优秀PPT课件
![贫血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9f7502b14e852459fb5726.png)
空肠停留时间短 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
发病机制
缺铁→Hb合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含铁酶的活性↓→精神异常、免疫、
智力↓ 缺铁→粘膜病变、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
临床表现
一、原发病表现
妇女月经过多 消化性溃疡及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 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或大便性状的
改变 肿瘤性疾病导致的消瘦
临床表现
7、内分泌系统: 孕妇分娩时,因大出血,贫血可导致垂体缺血
功能减退 长期贫血会影响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胰腺
的功能,改变红细胞生成素和胃肠激素的分泌 治疗贫血的某些药物本身就是外源性激素,若
长期应用,引起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确定有无贫血,贫血是否伴白细 胞或血小板数量的变化。血红蛋白测定为 贫血严重程度的判定提供依据,MCV、MCHC。
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MCV
(红细 MCHC(红细胞平 胞平均 均血红蛋白浓度)
常见疾病
体积)
大胞正胞血血大急细贫细贫的性大(坐地幼失8( 小 铁M>01儿 血~0( (大D010没0S小细缺—事细铁胞骨干胞贫)髓,贫坐的血33异22血幼)小~~常33)的(跌55增的喜巨(生喜洋幼铁综洋贫粒洋合巨再血洋地血幼幼生性症异(铁细)贫功贫)常跌胞儿海血能血,增、性倒没洋障、生M碍溶,贫贫事综D、血正血血干S合急性—在) )症性贫骨失血髓 小胞色贫细低素血倒血正((<8急0正性细失胞血))在<3(2 再生障碍缺胞性铁性贫性贫障贫血血碍血、)性、珠急贫铁蛋血性粒白失幼生细成
三、治疗要点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补铁治疗:口服补铁(首选)、注射补铁 中医治疗:辅助性治疗
陈皮、黄芪、茯苓、大枣等,益气补血
发病机制
缺铁→Hb合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含铁酶的活性↓→精神异常、免疫、
智力↓ 缺铁→粘膜病变、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
临床表现
一、原发病表现
妇女月经过多 消化性溃疡及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 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或大便性状的
改变 肿瘤性疾病导致的消瘦
临床表现
7、内分泌系统: 孕妇分娩时,因大出血,贫血可导致垂体缺血
功能减退 长期贫血会影响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胰腺
的功能,改变红细胞生成素和胃肠激素的分泌 治疗贫血的某些药物本身就是外源性激素,若
长期应用,引起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确定有无贫血,贫血是否伴白细 胞或血小板数量的变化。血红蛋白测定为 贫血严重程度的判定提供依据,MCV、MCHC。
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MCV
(红细 MCHC(红细胞平 胞平均 均血红蛋白浓度)
常见疾病
体积)
大胞正胞血血大急细贫细贫的性大(坐地幼失8( 小 铁M>01儿 血~0( (大D010没0S小细缺—事细铁胞骨干胞贫)髓,贫坐的血33异22血幼)小~~常33)的(跌55增的喜巨(生喜洋幼铁综洋贫粒洋合巨再血洋地血幼幼生性症异(铁细)贫功贫)常跌胞儿海血能血,增、性倒没洋障、生M碍溶,贫贫事综D、血正血血干S合急性—在) )症性贫骨失血髓 小胞色贫细低素血倒血正((<8急0正性细失胞血))在<3(2 再生障碍缺胞性铁性贫性贫障贫血血碍血、)性、珠急贫铁蛋血性粒白失幼生细成
三、治疗要点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补铁治疗:口服补铁(首选)、注射补铁 中医治疗:辅助性治疗
陈皮、黄芪、茯苓、大枣等,益气补血
贫血课件ppt
![贫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b6e2d5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7.png)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 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食物,如 瘦肉、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
心理护理
病情监测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增 强患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PART 04
贫血的饮食调理
增加铁摄入的食物
01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贫血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包括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面色苍白 等。
诊断方法
贫血的诊断通常依赖于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 细胞体积等指标。此外,骨髓穿刺、基因检测等方法也有助于明确诊断。
PART 02
贫血的症状及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及治疗
症状 皮肤黏膜苍白,易疲乏
儿童贫血的防治
01
儿童贫血的危害
儿童贫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降 低免疫力,影响学习能力等。
0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 并确诊贫血。
02
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 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
动物肝脏、鸡蛋、豆类等。
04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叶酸、 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
孕妇贫血的防治
孕期贫血的危害
孕妇贫血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 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风险。
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 养物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
脏、绿叶蔬菜、水果等。
诊断与筛查
对孕妇进行定期血常规检查,以及时 发现并确诊贫血。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叶酸、维生 素B12等药物治疗。
贫血ppt课件
![贫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5d8b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0.png)
输血注意事项
输血前应进行严格的配血 试验,确保血型匹配,避 免发生溶血反应等严重并 发症。
其他治疗手段
病因治疗
针对贫血的病因进行治疗 ,如手术切除肿瘤、控制 慢性炎症等。
支持治疗
如改善饮食结构、加强营 养摄入等,有助于改善贫 血症状。
心理治疗
对于因心理压力导致的贫 血症状,可采用心理治疗 进行干预。
巨幼细胞贫血
总结词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常 见于孕妇和老年人。
详细描述
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手足麻木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舌炎等。治疗巨幼细胞贫血需 要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 入。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结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造血功能 低下。
贫血的症状与体征
总结词
症状与体征
详细描述
贫血的症状和体征因贫血程度和病因不同而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疲乏、无力、 头晕、心悸、气短等。体征上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肝脾肿大等表现。
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病因与发病机制
详细描述
贫血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等。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造血原料不足、造血 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不同类型的贫血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制定针对性 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发热、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感染、心力衰 竭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同时注意预防
感染和出血。
05
贫血的预防与保健
贫血 PPT课件
![贫血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fa8b981711cc7930b716c8.png)
辅助检查:血象WBC1.2×109/L、淋巴细胞91%, 中性粒细胞4%,Hb67g/L、RBC.2.02×1012/L、 MCV82.2fL,MCH30.2pg,MCHC 362g/L, PLT3×109/L,网织红细胞0.1%,HCT0.214 .尿常 规:尿潜血+++,尿胆原(+),尿红细胞(++) ,尿蛋白(+),大便常规:回虫卵++。肝功能、 肾功能正常,血细菌培养阴性。B超:肝、胆、脾 未见异常。
2、遗传性红细胞内酶缺乏:
G6PD缺乏、PK缺乏
3、遗传性血红蛋白病:
珠蛋白肽链量的异常(海洋 性贫血)、珠蛋白肽链质 的异常(异常血红蛋白病)
4、获得性红细胞膜锚连膜 蛋白(GPI)异常:PNH
二、红细胞外部因素 (后天获得性为主)
1、 物理与机械因素: 人工瓣膜、微血管病 性溶血、行军性血红 蛋白尿
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 5. 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6.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二、鉴别诊断
一)、遗传性再障、继发性再障 二)全血细胞减少疾病:
1、PNH:血红蛋白尿、黄 疸、脾大; Ham(+)、 Rous(+)、 CD55和CD59 阳性率减低;骨髓增生、NAP阳性率和积分减低征明显。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多数病例原因不明
2、可能的原因
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二、发病机制
1、造血干祖细胞缺陷(种子异常) CD34+细胞减少
2、造血微环境缺陷(土壤异常) 3、免疫异常:T细胞亚群失衡、Th1、CD8+T抑制细胞、 CD25+T细胞和γδTCR+T细胞比例增高,INF-γ、TNF明 显增多,髓系细胞凋亡亢进。细胞毒T细胞直接杀伤造血 干细胞。 4、 遗传倾向
贫血ppt课件
![贫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b82a2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9.png)
②外源性
来自食物,含铁量较高的食物有动物的 血、肝、海带、紫菜、黑木耳,其次为肉 类、豆类、绿叶蔬菜、谷类,乳类和乳制 品中铁的含量很低。
铁的吸收
吸收的主要部位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食物中的铁以三价铁为主,必须在酸性环境或还原
剂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才能被吸收
胃酸 铁
使铁稳定于溶解状态并防止再氧化为三价
VitC 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
成年男性 <130g/L
成年女性 <120g/L
孕妇
<110g/L
我国标准 <120g/L <110g/L <100g/L
贫血的分类
两种分类方法 (一)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二)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正细胞性
MCV (fl) 80~94
大细胞性
小细胞 低色素性
病因
约半数以上找不到明确病因—原发性AA
(一)化学因素
氮芥、阿糖胞苷、甲氨喋呤、柔红霉素、阿霉素 等抗肿瘤药,氯霉素、磺胺、苯、有机砷、染发 剂、有机溶剂等。
(二)物理因素
X线、放射性核素、电离辐射
(三)生物因素
肝炎病毒、HIV、风疹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 人类 微小病毒B19、严重感染
发病机理
②皮肤干燥、毛发脱落、无光泽、指甲扁平、反甲等。 ③神经精神系统:头痛、兴奋烦躁、易激动、异食癖等。
实验室检查
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80f1, MCH<27pg, MCHC<0.32
血涂片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浅染区扩大。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红系增生、早幼红、中幼红↑,各期的幼
来自食物,含铁量较高的食物有动物的 血、肝、海带、紫菜、黑木耳,其次为肉 类、豆类、绿叶蔬菜、谷类,乳类和乳制 品中铁的含量很低。
铁的吸收
吸收的主要部位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食物中的铁以三价铁为主,必须在酸性环境或还原
剂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才能被吸收
胃酸 铁
使铁稳定于溶解状态并防止再氧化为三价
VitC 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
成年男性 <130g/L
成年女性 <120g/L
孕妇
<110g/L
我国标准 <120g/L <110g/L <100g/L
贫血的分类
两种分类方法 (一)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二)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正细胞性
MCV (fl) 80~94
大细胞性
小细胞 低色素性
病因
约半数以上找不到明确病因—原发性AA
(一)化学因素
氮芥、阿糖胞苷、甲氨喋呤、柔红霉素、阿霉素 等抗肿瘤药,氯霉素、磺胺、苯、有机砷、染发 剂、有机溶剂等。
(二)物理因素
X线、放射性核素、电离辐射
(三)生物因素
肝炎病毒、HIV、风疹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 人类 微小病毒B19、严重感染
发病机理
②皮肤干燥、毛发脱落、无光泽、指甲扁平、反甲等。 ③神经精神系统:头痛、兴奋烦躁、易激动、异食癖等。
实验室检查
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80f1, MCH<27pg, MCHC<0.32
血涂片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浅染区扩大。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红系增生、早幼红、中幼红↑,各期的幼
贫血ppt课件
![贫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f9bf9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8.png)
贫血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缺铁、缺乏维生素B12、慢性病、肿瘤等。
最新研究表明,贫血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还与慢性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总结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深入探讨贫血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例如探索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优化输血策略等。
同时,加强公众对贫血的认识和重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治疗临床试验
目前已有多个基因治疗贫血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包括β地中海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贫血等。这些试验旨在评估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基因治疗研究
造血干细胞移植
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
干细胞治疗研究
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可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减轻贫血症状。研究人员正在探索调节性T细胞在贫血治疗中的应用,为自身免疫性贫血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贫血发病机制
病因学
贫血的诊断
02
了解患者是否有出血、溶血等症状,以及是否有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等诱发贫血的病因。
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皮肤、黏膜、甲床等部位的观察,以及淋巴结、肝脾等器官的检查。
全面体格检查
临床诊断
红细胞相关指标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反映贫血的程度和性质。
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可了解骨髓造血情况,骨髓活检可检测造血微环境及细胞因子水平。
定期体检
定期检查血常规,及时发现贫血并进行干预治疗。
运动锻炼
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贫血的最新研究进展
06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复贫…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利用该技术修复贫血相关的基因缺陷。例如,CRISPR-Cas9系统已成功用于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病等单基因贫血疾病的基因修复。
贫血ppt课件
![贫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8aae7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0.png)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观察红细胞大小、形态、 染色等特征,有助于鉴别 贫血类型。
骨髓检查
骨髓穿刺
抽取骨髓液,观察骨髓增生程度、红 系增生情况等,有助于判断贫血原因 。
骨髓活检
了解骨髓组织结构,观察造血细胞数 量、形态等,对贫血诊断和治疗具有 重要价值。
其他检查方法
尿液检查
观察尿液中血红蛋白含量 ,有助于判断贫血和鉴别 诊断。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
免疫抑制剂治疗
针对肾性贫血,给予EPO治疗,促进红细胞 生成。
针对免疫性贫血,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 抑制免疫反应。
输血治疗
输血指征
对于重度贫血或贫血症状明显影 响患者日常生活者,应考虑输血
。
输血类型
根据贫血类型选择合适的输血类型 ,如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
输血风险
输血存在过敏反应、发热、溶血反 应等风险,应谨慎选择输血时机和 类型。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针对部分遗传性贫血患者,可考 虑手术治疗。
基因治疗
针对遗传性贫血患者,基因治疗 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
对于重度贫血患者,应给予支持 治疗,如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等
。
04
贫血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饮食
摄入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有益于血 液健康的食物。
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
根据不同的贫血类型和病因,需要采 取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展望
新兴的贫血治疗手段
介绍了新兴的贫血治疗手段,包括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贫血的预防与管理
强调了预防和管理贫血的重要性,包括改善生活习惯、加强健康管 理、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等。
贫血ppt课件
![贫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7003be6529647d272852b5.png)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于化学、 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 能衰竭症,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 为特征的疾病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2)发病机制
1)造血干(祖)细胞内在的缺陷 2)造血微环境缺陷 3)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祖)细胞
(2)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1)大细胞性贫血 2)正常细胞性贫血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一、概述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
一、概述
2.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2)心血管系统表现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4)消化系统表现 (5)泌尿生殖系统表现 (6)其他
组织细胞缺氧
一、概述
3.治疗
(1)病因治疗 (2)药物治疗 (3)输血 (4)脾切除 (5)骨髓移植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4.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再障应和能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 病进行鉴别
一般诊断标准
①全血细胞减少;②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正常;③无明显肝、脾 、淋巴结肿大;④骨髓检查显示至少有一部分增生低下;⑤骨髓液 油滴增加;⑥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缺铁性贫血
2.病因和发病机制
(1)铁摄入不足 (2)慢性失血
每日从食物中摄取1~ 1.5mg的铁即可维持体内铁的 平衡(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幼儿、 青少年、育龄及妊娠哺乳期妇 女铁的需要量为2~4mg)
二、缺铁性贫血
3.临床表现
(1)贫血的表现:一般有面色苍白、头晕、头痛、眼花、 耳鸣、乏力、倦怠、心悸及活动后气短等 (2)缺铁的特殊表现:指甲脆薄易裂,重者可变平或凹 陷(反甲),少数病例有异食癖 (3)原发病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铁蛋白饱和度 <15% FEP/Hb>4.5μg/gH b 血清铁等指标异常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IDE
IDA
病因诊断
只有明确病因,IDA才可能根治。
举例: 1.胃肠道恶性肿瘤伴慢性失血或胃癌术后残胃癌所致的 IDA,应多次检查大便潜血,必要时做胃肠道X线或内镜 检查;
2.月经过多的妇女应检查有无妇科疾病。
3.成分输血:严重贫血时
4.铁剂无效,但缺铁时要补充 有叶酸、VitB12缺乏时要补充
IDA的治疗
根除病因,纠正贫血(补足贮铁),防止复发
1.病因治疗 2.补充铁剂
补铁治疗
•首选口服铁剂 以硫酸亚铁为代表 Hb正常后还要补足贮存铁,继续口服3-6 月 •注射铁剂的适应证 右旋糖酐铁是最常用的注射铁剂 补充铁量=(150-病人Hb)×体重×0.33 深部肌注,注意过敏反应
诊断
依据:
1.有导致缺铁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MCV、MCH、 MCHC均
降低,成熟红细胞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表现 3.铁代谢检查异常:SI、TS、SF均减少,骨髓铁
染色显示细胞内、外铁减少或消失,TIBC、 FEP 增高
缺铁性贫血的分期
ID
血清铁蛋白<12μg/L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 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
讲授主要内容
IDA的定义 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定义
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 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病因
1. 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如儿童、孕妇
2. 铁吸收障碍:如胃大部切除术后
3. 铁丢失过多 长期慢性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易造成IDA,如慢性胃肠道
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 3) 失血性贫血,分急性和慢性。
贫血的临床表现
与贫血病因、程度、血容量、缓急、耐受能力有关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疲乏无力;皮肤干燥 2.组织缺氧表现:神经系统(轻者头晕,严重者意识 障碍);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 3.机体代偿表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心悸、气促)
鉴别诊断
与小细胞性贫血鉴别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
血。 • 血清铁蛋白↑、骨髓外铁及内铁↑,出现环形铁
粒幼细胞。血清铁和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降 低。 • 染色体核型异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畸形变化。
2.海洋性贫血
• 有家族史,有溶血表现,脾肿大,黄疸 • 血片:多量靶形红细胞 • 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 • 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铁饱 和度常↑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节
贫血概述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贫血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 2.熟悉贫血诊断步骤和方法、病因诊断的重要 意义、治疗原则。主要实验室检查对贫血诊断 的意义。 3.了解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讲授主要内容
贫血的定义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
贫血的定义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血小板计数 • 网织红细胞: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 骨髓象+骨髓活检 • 贫血发病机制检查:如铁代谢各
项指标的检查,血清叶酸和 VitB12水平的测定等。
贫血的诊断方法和内容
方法: 1.详细系统的询问病史,特别注意与贫血有关的病史 2.全面认真的体格检查,特别注意与贫血有关的体征 3.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内容: 1.确定贫血的存在 2.判断贫血的程度 3.判断贫血的类型 4.明确贫血的原因
ACD
诊
2.血清铁减低(必备条件),总铁结合力(TIBC)
断
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TS)正常或稍低(一般> 16%,而IDA<15%)
条 件
3.血清铁蛋白(SF)增高 4.血清铁低,铁粒幼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外铁增多
ACD的治疗
1.病因治疗,针对基础疾病
2.EPO:3000~6000u/次,皮下3次/W,至HCT 达36%
3.慢性病性贫血(ACD)
❖ 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伴发的贫血 ❖ 肝病、肾病、内分泌疾病继发的贫血称 “慢性系统疾病性贫血”或“继发性贫血”
ACD的发病机制
❖ 红细胞寿命缩短 ❖ 铁代谢紊乱 ❖ 红细胞生成素(EPO)损害 ❖ 骨髓对贫血失代偿
1.慢性感染、风湿、恶性肿瘤伴发的轻-中度贫血
失血,包括痔疮、消化性溃疡等。
临床表现
1.缺铁原发病表现 2.贫血一般表现 3.组织缺铁表现
•舌炎、嘴角炎
•反甲
•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征)
•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异食 癖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IDA红细胞扫描电镜图像:
二、骨髓象:幼红细胞呈“老核幼浆”现
血红蛋白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计数
低于同性别、同年 龄、同地区正常值下 限
血液稀释、浓缩时易致误诊
贫血是一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
贫血的分类
按贫血的程度分类
按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
1)红细胞生成减少 •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恶
性血液病 • 造血调节异常,如慢性病贫血 • 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
贫血的治疗原则
• 病因治疗 • 抗贫血药物治疗 • 成份输血 • 脾切除 • 对症治疗 • 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
(IDA)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 点。掌握本病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措施。 2.熟悉铁的代谢;本病的鉴别诊断。 3.了解本病的发病情况及其预防。
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 AA)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特点,诊断依据, 治疗方法。
2.熟悉本病的病因、骨髓特征性病理改变和鉴别 诊断。
3.了解再障发病机制。
讲授主要内容
AA的定义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定义
象
1:中幼红细胞 2:晚幼红细胞
IDA骨髓病理 外铁(-)~(±):
正常骨髓外铁 (+)~(++):
骨髓涂片铁染色
三、铁代谢
血清铁(SI)<8.95μmol/L 总铁结合力(TIBC)>64.4μ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TS)<15% 血清铁蛋白(SF)<12μg/L
四、红细胞内卟啉代谢 FEP>0.9μmol/L FEP/Hb>4.5μg/gHb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IDE
IDA
病因诊断
只有明确病因,IDA才可能根治。
举例: 1.胃肠道恶性肿瘤伴慢性失血或胃癌术后残胃癌所致的 IDA,应多次检查大便潜血,必要时做胃肠道X线或内镜 检查;
2.月经过多的妇女应检查有无妇科疾病。
3.成分输血:严重贫血时
4.铁剂无效,但缺铁时要补充 有叶酸、VitB12缺乏时要补充
IDA的治疗
根除病因,纠正贫血(补足贮铁),防止复发
1.病因治疗 2.补充铁剂
补铁治疗
•首选口服铁剂 以硫酸亚铁为代表 Hb正常后还要补足贮存铁,继续口服3-6 月 •注射铁剂的适应证 右旋糖酐铁是最常用的注射铁剂 补充铁量=(150-病人Hb)×体重×0.33 深部肌注,注意过敏反应
诊断
依据:
1.有导致缺铁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MCV、MCH、 MCHC均
降低,成熟红细胞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表现 3.铁代谢检查异常:SI、TS、SF均减少,骨髓铁
染色显示细胞内、外铁减少或消失,TIBC、 FEP 增高
缺铁性贫血的分期
ID
血清铁蛋白<12μg/L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 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
讲授主要内容
IDA的定义 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定义
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 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病因
1. 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如儿童、孕妇
2. 铁吸收障碍:如胃大部切除术后
3. 铁丢失过多 长期慢性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易造成IDA,如慢性胃肠道
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 3) 失血性贫血,分急性和慢性。
贫血的临床表现
与贫血病因、程度、血容量、缓急、耐受能力有关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疲乏无力;皮肤干燥 2.组织缺氧表现:神经系统(轻者头晕,严重者意识 障碍);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 3.机体代偿表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心悸、气促)
鉴别诊断
与小细胞性贫血鉴别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
血。 • 血清铁蛋白↑、骨髓外铁及内铁↑,出现环形铁
粒幼细胞。血清铁和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降 低。 • 染色体核型异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畸形变化。
2.海洋性贫血
• 有家族史,有溶血表现,脾肿大,黄疸 • 血片:多量靶形红细胞 • 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 • 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铁饱 和度常↑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节
贫血概述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贫血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 2.熟悉贫血诊断步骤和方法、病因诊断的重要 意义、治疗原则。主要实验室检查对贫血诊断 的意义。 3.了解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讲授主要内容
贫血的定义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
贫血的定义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血小板计数 • 网织红细胞: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 骨髓象+骨髓活检 • 贫血发病机制检查:如铁代谢各
项指标的检查,血清叶酸和 VitB12水平的测定等。
贫血的诊断方法和内容
方法: 1.详细系统的询问病史,特别注意与贫血有关的病史 2.全面认真的体格检查,特别注意与贫血有关的体征 3.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内容: 1.确定贫血的存在 2.判断贫血的程度 3.判断贫血的类型 4.明确贫血的原因
ACD
诊
2.血清铁减低(必备条件),总铁结合力(TIBC)
断
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TS)正常或稍低(一般> 16%,而IDA<15%)
条 件
3.血清铁蛋白(SF)增高 4.血清铁低,铁粒幼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外铁增多
ACD的治疗
1.病因治疗,针对基础疾病
2.EPO:3000~6000u/次,皮下3次/W,至HCT 达36%
3.慢性病性贫血(ACD)
❖ 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伴发的贫血 ❖ 肝病、肾病、内分泌疾病继发的贫血称 “慢性系统疾病性贫血”或“继发性贫血”
ACD的发病机制
❖ 红细胞寿命缩短 ❖ 铁代谢紊乱 ❖ 红细胞生成素(EPO)损害 ❖ 骨髓对贫血失代偿
1.慢性感染、风湿、恶性肿瘤伴发的轻-中度贫血
失血,包括痔疮、消化性溃疡等。
临床表现
1.缺铁原发病表现 2.贫血一般表现 3.组织缺铁表现
•舌炎、嘴角炎
•反甲
•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征)
•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异食 癖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IDA红细胞扫描电镜图像:
二、骨髓象:幼红细胞呈“老核幼浆”现
血红蛋白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计数
低于同性别、同年 龄、同地区正常值下 限
血液稀释、浓缩时易致误诊
贫血是一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
贫血的分类
按贫血的程度分类
按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
1)红细胞生成减少 •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恶
性血液病 • 造血调节异常,如慢性病贫血 • 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
贫血的治疗原则
• 病因治疗 • 抗贫血药物治疗 • 成份输血 • 脾切除 • 对症治疗 • 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
(IDA)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 点。掌握本病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措施。 2.熟悉铁的代谢;本病的鉴别诊断。 3.了解本病的发病情况及其预防。
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 AA)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特点,诊断依据, 治疗方法。
2.熟悉本病的病因、骨髓特征性病理改变和鉴别 诊断。
3.了解再障发病机制。
讲授主要内容
AA的定义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定义
象
1:中幼红细胞 2:晚幼红细胞
IDA骨髓病理 外铁(-)~(±):
正常骨髓外铁 (+)~(++):
骨髓涂片铁染色
三、铁代谢
血清铁(SI)<8.95μmol/L 总铁结合力(TIBC)>64.4μ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TS)<15% 血清铁蛋白(SF)<12μg/L
四、红细胞内卟啉代谢 FEP>0.9μmol/L FEP/Hb>4.5μg/g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