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服装史-秦汉服饰

合集下载

第二章秦汉服饰01

第二章秦汉服饰01

金缕玉衣, 河北满城汉 墓出土
课后习题
1、曲裾袍和直裾袍的区别。 2、秦汉时期对袍服的颜色有哪些规定。
进阶思考题 秦汉时期的女子深衣和先秦的女子深衣的区别
四、军事服装 秦汉戎装可归纳为七种形制,两种基本类型 (一)护甲由整体皮革等制成,上嵌金属片或犀
皮,四周留阔边,为官员所服。 (二)护甲由甲片编缀而成,从上套下,再用带
或钩扣住,里面衬战袍,为低级将领和普通 士兵服。
穿铠甲的将军俑
将军俑,头戴双 卷尾冠,足穿方 口翘尖履,身穿 双重长襦,外怶 彩色鱼鳞甲,或 着长袍不披甲
纺织品图案及服装色彩
汉 “乘云绣”黄绮
6
纺织品图案及服装色彩
汉 万事如意纹锦
7
纺织品图案及服装色彩
汉 人兽葡萄纹罽
8
秦汉时期,由于各民 族各国之间交流活跃, 导致社会风尚有所改 观,人们对服饰的要 求越来越高,穿着打 扮,日趋规整。
曲裾深衣
一、男子袍服与冠履 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 ,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
中外服装简史
• 第二章 秦汉服饰
第二章 秦汉服饰
• 目录
男子袍服与冠履 女子深衣、襦裙与装扮 男女的鞋履与配饰 军事服装
中西服装史的服装交会时代, 标志着人类服装繁荣的前奏与 黎明。在这个时期,各民族服 装互为影响,有深有浅,有大 有小,大者形成互进,小者部 分吸收。
秦汉服饰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国——西汉——东汉
穿曲裾袍的男子(陕西 咸阳出土陶俑)
直裾袍
直裾袍及内衬裙
穿裈的杂技艺人
襌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与袍式略同,襌为 上下连属,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在袍服里面 或夏日居家时穿的衬衣 。 普通男子则穿大襟短衣、长裤

秦汉时期的服饰

秦汉时期的服饰

同心髻
垂云髻
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髻
簪(zān)花的女子
周代的史籍中有记载,贵妇为使发型高大 繁复,就剪取他人头发掺接在自己的发中, 梳成高大发髻。
马王堆汉墓的古尸,提供了戴假发习俗的 实物。据说汉代贵妇不仅在真发中掺接假 发,有的还用假发做成假发髻,直接戴在 头上,甚至有一种以假发和巾帛做成帽子 般的假髻,白天往头上一戴,晚上取下来, 称为帼。巾帼一词代表女性,也是由此而 来的。

穿短裈(kūn) 的杂技艺人
第三节 女子深衣、襦裙与发式
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后汉书》 记:贵妇入庙助蚕之服“皆深衣制”,但衣襟层数在 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增加,衣襟为曲线斜式,下摆部分 肥大,腰身裹得很紧,衣襟角处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 臀部。
曲裾深衣图
曲裾深衣是 汉代女服中 最为常见的 一种服式, 衣领部分很 有特色,通 常用交领, 领口很低, 以便露出里 衣。
1、祭服之首服
冕冠:皇帝祭祀时戴 长冠:俗称“高祖冠”或“刘氏冠”。——宦官、侍 者用,但贵族祭祀宗庙时也戴。 委貌冠:卿大夫祭祀时戴 爵:士在伴君祭祀时所戴。 皮弁 武冠:加貂尾者为“赵惠文”冠,加鹖尾者叫鹖冠。 原为胡人装束,后延至唐宋,一直为武将所用——武将 方山冠:近似进贤冠——御用舞乐人
高级将领穿 双层长襦, 下着长裤, 脚蹬方口齐 头翘尖履, 头戴深紫色 的鹖冠,冠 带在颌下打 八字结,衣 服外面批彩
色鳞甲
中级军官有的穿长襦,外皮胸甲,着长裤,裹护 腿,头戴双版长冠,下级军官穿长襦,披铠甲, 戴单版长冠。 骑兵着胡服,外披齐腰短甲,头戴一种叫弁的圆 形小帽。 重装步兵一般穿长襦短裤,打绑腿,外披铠甲, 有的头顶绾偏右的圆形发髻,有的在脑后束扁形 发髻,有的戴赤钵头。 轻装步兵一般不披铠甲,只穿长襦短裤,腰束革 带,手持弓弩、矛、戈等兵器。 战车上的驭手都披铠甲,有的甲衣还有护脖子的, 方形颈甲,护双臂的臂甲,甚至还有护手甲

中国服装史秦汉.ppt

中国服装史秦汉.ppt

汉初,刘邦颁布了一项法令,规定商人不可以穿华丽的服饰。这 道法令颁布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商人都只能穿着麻布做的衣 服。但是到了西汉中期,据典籍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描写,这道法 令已经名存实亡,商人的服饰呈现出服饰华丽,款式多样新颖服,衣料简单、款式单一、色彩单一,当时下层老百姓主要穿一 种叫“短葛衣”的服饰。而白色和黑色则是农民服饰最常使用的颜色,之所以使用白色, 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白色就是没有任何颜色,穿白色的衣服也就意味着没有任何社会 地位。
由于我国古代大多是采用“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封建社会虽然有“重农抑商”的政 策,但朝廷对商人服饰的限制往往并不长久,主要体现在制作衣服的材料上。
中国服装史秦汉.ppt
演讲人
到了秦汉时期,服饰已经具有了很明显的阶层和职业特征,人们往往通过一个人的穿着 打扮就能判定他的职业和官阶。
考古学家通过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画像分析得出,汉朝时的文人形象都是头戴大高帽、长 袍宽袖、腰间束带,但是这种装扮一般适合文人集会,开百家讲坛等正式场合,如果要 做别的工作或别的事情,就要换上相对应的衣服。

第二章秦汉服饰

第二章秦汉服饰

• 3、襦裙:上襦下裙的女服样 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 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 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 渐减少,但汉代妇女并没有 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 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 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 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 垂至地,汉裙多以素绢四幅, 连接拼合,上窄下宽,一般 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 端缝有系带。
• 2、 幅巾
• 是指一种方形巾帕。一般被裁成三尺见 方的一块,用于裹头,所以又称头巾。 • 秦汉男子的首服,与古制有明显不同。 古代男子多不裹头,单用冠帽约发。至 秦朝,将幅巾颁赐武将,与冠帽同用, 但只限于军旅,不曾施于民间。 • 后,幅巾一度成为庶民首服。《释 名· 释衣服》:“巾,谨也。二十成人, 士冠,庶人巾。” • 东汉末年,幅巾成为一种时髦装束,连 身居要职的官吏也喜欢用此约发。《傅 子》:“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 为雅”。
• b 垂髾shāo :也叫“分髾”,是汉代妇女的另一流 行发式。特点是将头发梳成各种发髻后,在髻后垂 下一绺头发。
梳分髾髻、穿深衣的妇女 (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镀 金长信宫灯铜人)
• c 步摇:步摇是妇女的 重要首饰之一。其制以 金银丝编为花枝,上缀 珠宝花饰,并有五彩珠 玉垂下,使用时插于发 际,随着行走时步履的 颤动,下垂的珠玉便不 停地摇曳,故名“步 摇”。
• c法冠:汉代用于法官,为执法者所戴。也称“柱后”, “獬豸xiè zhì 冠”。原为楚人所戴。以铁为柱,隐喻 坚定不移,威武不屈。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异兽,能辨 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
d梁冠:也叫进贤冠,是
文吏、儒士所戴的一种礼 冠。用铁丝和细纱制成, 冠上缀梁,以梁以示身份 等差,有一梁、二梁、三 梁之别,以三梁为贵。冠 前高后低,前柱倾斜,后 柱垂直。戴时加于介帻上。

秦汉服装

秦汉服装
1968年满城汉墓 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 保存完整,形状如人 体,各由两千多玉片 用金丝编缀而成,每 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 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 细加工,可见当时高 超的手工艺水平。
5
纺织品图案及服装色彩
汉 “乘云绣”黄绮 (qǐ)
6
纺织品图案及服装色彩
汉 万事如意纹锦
7
纺织品图案及服装色彩
汉 人兽葡萄纹罽(jì,细密毛织物之古称)
30
曲裾袍: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 直裾袍:(襜褕,chān yú) :西汉时出现,东汉时盛行。
裤:为袍服之内下身所服,早期无裆。 褝 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
31
曲裾袍
曲裾袍及其内衬之衣 32
西汉罗地“信期绣”丝绵袍
湖南马王堆
一号墓出土。
身长1.55米,
通袖长2.43米。
交领、右衽、曲
18
汉代 远游冠
19
簪笔
按汉代习俗,文 官奏事,一般都用毛 笔将所奏之事写在住 简(笏板)上,写完 之后,即将笔插入耳 边发际。以后成为一 种制度,凡文官上朝, 皆得插笔,笔尖不蘸 墨汁,纯粹用作装饰, 史称簪白笔。
20
3、常服
巾、帻及履式
帻(zé):包发巾的一种。
介帻:顶端隆起,形似尖角屋顶 平巾帻:又称“平上帻”,顶平
3
马踏飞燕
铜奔马,东汉 (公元186-219 年),1969年出土 于甘肃威县雷台。 高34.5厘米,长45 厘米,该奔马造型 雄健,昂首嘶鸣, 三足腾起,一足踏 一只回首的飞燕上, 风驰电掣般的飞跃, 是罕见的青铜艺术 珍品,现藏甘肃博 物馆。
4
金缕玉衣
中国汉代皇帝和 贵族的殓服。按死者 等级分为金缕、银镂、 铜缕。

中国古代服饰之秦汉服饰

中国古代服饰之秦汉服饰

汉代官吏袍服汉代官吏袍服灰地菱纹袍服图。

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以袍为贵。

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

它们基本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有明显的收敛,领、袖都饰有花边。

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内衣。

袍服下摆,常打一排密裥,有的还裁制成月牙弯曲状。

这种袍服是汉代官吏的普通装束,不论文武职别都可穿着。

从出土的壁画、陶俑、石刻来看,这种服装只是一种外衣,凡穿这样的服装,里面一般还衬有白色的内衣。

文吏穿着这种服装,头上必须裹以巾帻,并在帻上加戴进贤冠。

按汉代习俗,文冠奏事,一般都用毛笔将所奏之事写在竹简上,写完之后,即将笔杆插入耳边发际,以后形成一种制度,凡文官上朝,皆得插笔,笔尖不蘸墨汁,纯粹用作装饰,史称“簪白笔”。

汉代皇帝冕服(图)秦汉服饰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参考文字记载及山东济南汉墓出土陶俑、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复原绘制)。

本图根据文献记载及图案资料复原绘制,服装上的纹样大多采用同时期的砖画、漆画、帛画及画像砖等。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

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

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

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

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汉代妇女服饰实物之一(图)汉代妇女服饰实物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实物中,服装的款式是典型的西域民族样式,但质料和纹样有汉族特点,还织着富有吉祥如意的汉字,是东汉时期各民族人民相互交融的产物。

第二章 秦汉服饰

第二章 秦汉服饰

五行说产生于“六府” 六府” 文公七年》 五行说产生于 “ 六府 ”说 .“六府”的起源约在虞夏之际.《左传 文公七年》 六府 的起源约在虞夏之际. 左传·文公七年 中有引《夏书》 水 谓之六府”的句子, 中有引《夏书》“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的句子,比之后来 的五行说多一“ 显然此说与民生相切,更切实用而与哲学无关。 的五行说多一“谷”,显然此说与民生相切,更切实用而与哲学无关。目 五行”最早的提法,是载于《尚书·洪范 洪范》 前所知有关 “ 五行” 最早的提法 ,是载于《 尚书 洪范》 中商纣王之叔箕 子所说的: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子所说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排 列顺序与“六府”有变,并明确提出五行之排列序数:水火木金土, 列顺序与“六府”有变,并明确提出五行之排列序数:水火木金土,相应 一二三四五。这一序数并得以作为五行之数的模式为后人所固定, 一二三四五。这一序数并得以作为五行之数的模式为后人所固定,并与阴 阳学说相结合,由此而衍生出大可阐示宇宙, 阳学说相结合,由此而衍生出大可阐示宇宙,小可切入毫末的极其宏 大 、 严密的东方思维体系的核心精髓。 严密的东方思维体系的核心精髓。此时的金木水火土已不再是构 成万的五 种基本元素,而被高度抽象化为物质的五种基本形态, 种基本元素,而被高度抽象化为物质的五种基本形态,而五行 则为这五种 基本形态的代号, 金为固态,水为液,火为气态,木为等离子态, 基本形态的代号,即:金为固态,水为液,火为气态,木为等离子态,而 土则为包容一切的“第五态” 由此, 土则为包容一切的“第五态”。由此,因物质运动所必然引 发 的 物 质 古人得以用阴阳五行的学说来阐示一切。简言之: 间 的 形 态 转 换 ,古人得以用阴阳五行的学说来阐示一切。简言之: 自然界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五行;五行相互作用, 自然界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五行;五行相互作用,则产生宇宙万物的无穷 变化。在无穷变化中的基本作用方式是相生(促进)与相克(抑制) 相生、 变化。在无穷变化中的基本作用方式是相生(促进)与相克(抑制)。相生、 相克这一对矛盾的任何一方又可分为两方面, 即产生“ 生我, 我生” 相克这一对矛盾的任何一方又可分为两方面 , 即产生 “ 生我 , 我生 ” , 克我,我克”的四种变化再加上事物本身宏观的特征,因此合为“五态" “克我,我克”的四种变化再加上事物本身宏观的特征,因此合为“五态" 。

秦汉服饰

秦汉服饰

引言: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扫平了华夏大地上纷争不已的各诸侯国,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归一……中国从此进入了封建大一统的帝国时代。
战国晚期,随着铁制兵器的发展,称雄数百年之久的中原青铜兵器开始逐步走向衰落。但在这个阶段,铜兵器依然是短兵的主力。特别是在秦代,承战国余绪,仍较多使用青铜兵器,并在铜兵器的形制和制作技术方面,继续有所发展。
这在西方是近代才出现的一种先进工艺。这种技术在德国最早发明于1937年,而美国直到1950年才发明出来,并先后列为专利。而我国远在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已创造出了类似的工艺,这不能不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秦朝的女性服饰
女服服饰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妃穿着漂亮的及以华丽为上。由于他减去礼学,对于嫔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个人喜好为主。不过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秦始皇统一中国,也统一了制度,包括衣冠服制。
秦朝的军官服饰
军官分高、中、低三级。将军是秦昭王时开设,秦爵位二十等,第九等为五大夫,可为将帅,再升七级为大良造,再升三级可封侯,关内侯为十九爵。二十爵为列侯,即最高爵位。将军俑,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铠甲,下着长裤,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顶部列双鹖的深紫色鹖冠,橘色冠带系于颌下,打八字结,胁下佩剑。
秦军服装甲衣是依兵种作战时运动的实用性能而配备的,并用冠饰形式和甲衣色彩区分官兵地位。
从秦陵出土兵器看秦朝的武器装备
摘要:
1974年春,在陕西骊山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了青铜剑、青铜铍、铜戈、铜戟、铜矛、弩机、箭镞、铜殳等大量青铜兵器。战国末年,青铜正在慢慢退出历史,铁,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而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件兵器,几乎全由青铜铸成。难道用武力统一了中国的秦军,真的是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吗。本文从秦陵出土的各种兵器及数量来窥探秦朝军队的武器装备及军队建制。

秦汉代服装史!

秦汉代服装史!

秦汉服饰公元前221年秦灭其他六国后统一了中国主体部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定都咸阳(今西安附近)。

由于秦王赵政自认“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改用皇帝称号,自封始皇帝,人称秦始皇,传位后的皇帝称二世、三世,直至千世万世。

他对国家进行了许多项改革,包括了中央集权的确立,取代了周朝的诸侯分封制;统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统一度量衡,便于工程上的计算。

秦始皇还大力修筑驰道和直道,并连接了战国时赵国、燕国和秦国的北面围城,筑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来自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袭。

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为丞相,并听取其意见,下令“焚诗书”,收缴天下兵器,役使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马俑等。

部分史学家对以上事件存有怀疑,认为由于秦始皇的一系列激进改革得罪了贵族,平民无法适应,才在史书上留此一笔。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杀害太子扶苏即位。

但十个月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包括六国遗臣等野心家乘势作乱,前206年刘邦围攻咸阳,秦王子婴自缚出城投降,秦亡。

此后,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四面楚歌。

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

楚汉之争至此结束。

汉高祖刘邦登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开始。

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到达鼎盛。

并与罗马、安息(帕提亚)、贵霜并称为四大帝国。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削弱了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实现中央集权;他派遣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大将北伐,成功地击溃了匈奴,控制了西域,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对外贸易,使中国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儒家学说也被确立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其他艺术与文化也蒸蒸日上。

同时期还出现了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巨著——《史记》,同时这时的中国出现造纸术,大大推动了文化发展。

秦汉时期服饰PPT课件

秦汉时期服饰PPT课件
分析秦汉时期服饰的特点
通过对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材质等方面的 分析,总结秦汉时期服饰的特点,揭示其独特的 美学价值。
探讨服饰与文化的关系
阐述服饰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秦汉时期服饰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服饰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性
01
服饰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了解一个
如意。
金银饰品
金银饰品也是秦汉服饰的重要组 成部分。金银丝镶嵌、金银片等 工艺使得服饰更加璀璨夺目。此 外,金银饰品还具有彰显身份地
位的作用。
珠宝饰品
珍珠、玛瑙、琥珀等珠宝在秦汉 时期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些 珠宝被巧妙地镶嵌于服饰之中, 为穿着者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与风
采。
05
秦汉时期服饰的文化内涵 与社会功能
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
现代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借鉴秦汉服饰中的传统元素,如交 领、右衽、宽袖等,进行现代演绎,使传统服饰焕发出现代魅力。
服饰图案的创新应用
将秦汉服饰中的传统图案进行提炼、重组,创造出新的图案语言, 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既体现了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感。
传统色彩的现代表现
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02
服饰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服饰的演变往往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密切相关,通过对服饰的研
究可以揭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其变迁。
03
服饰体现民族审美和精神追求
服饰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体现了民族的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通过对
秦汉时期服饰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世界。
对后世服饰的影响
服饰制度的奠定

《秦汉服饰》课件

《秦汉服饰》课件
秦汉服饰对现代影视剧的影响
秦汉服饰的款式和图案等元素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影视剧中,如《芈月传》、《大秦帝国 》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秦汉时期的历史风貌,也影响了观众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秦汉服饰的文化价值
秦汉服饰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 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发展水平。
02
秦汉男子的服饰
冕服
总结词
冕服是秦汉时期皇帝及高级官员在重大场合穿着的礼服,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和款式规定。
详细描述
冕服由冕冠、衣裳、舄等部分组成,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根据不同 场合和等级,冕服的颜色、纹饰和配饰都有所不同。
朝服
总结词
朝服是秦汉时期官员在朝堂上穿着的正式服装,具有庄重、肃穆的特点。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严格的服饰制度,规 定了不同官阶的官员所穿服饰的颜色、图案和 配饰,以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服饰制度,同时又融 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使得服饰成为政治、文 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儒家思想对服饰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礼仪和规矩,认为服饰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秦汉时期,儒家学者提倡宽衣博带、长裙曳地,以彰显 人的气质和风度。
秦汉服饰的保护与传承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 各界应该加强对秦汉服饰的研究和宣传,提 高公众对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应该 加强对秦汉服饰制作工艺的保护和传承,让 这一传统工艺得以延续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朝服由深衣、袍、直裰等组成,颜色以黑色为主,配以红色或金色的纹饰。朝服 的设计和穿着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等级的官员朝服的款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

秦汉服饰

秦汉服饰

谢谢观看
为袍服之内下身所服,早期无裆,后来发展为有裆之裤,称裈。将士骑马打仗穿全裆的长裤,名为大袴。西 汉士儒妇女仍穿无裆的袴。
朝臣职官品第的区别主要在冠式,除旒冕、长冠(即刘氏冠)、委貌冠、皮弁冠为祭服冠外,其余均为常用 朝服,惟长冠为诸王国谒者常用的朝服。通天冠原指的是楚庄王通梁祖缨,秦时采楚冠之制,为乘舆所服,汉代 百官于月正朝贺时戴,天子也戴此冠,其制:高九寸,正竖顶少邪,直下为铁券,梁前有山,展筒为述。委貌冠 与古皮弁制同,长七寸,高四寸,上小下大形如覆杯,用皂色缯绢为之,戴此冠时,则服玄端素裳。行大射礼于 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服之。皮弁与委貌冠制同,以鹿皮为之。戴此弁时,上著缁衣,皂领袖,下著素裳, 此为行大射礼于辟雍时,其执事者所服。远游冠制如通天冠,有展筒横之于前,无山述,为亲王日常所戴。进贤 冠为儒生文官所戴,其制: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中二千石至博士两梁,博士以下的吏员和 儒生们皆一梁。高山冠形制如通天冠,但顶不邪却,高九寸,无山及展筒,原为齐王之冠,秦灭齐,将此冠赐近 臣,汉沿袭之,为官吏和近侍所戴。执法者戴法冠。武冠又名赵惠文冠,秦灭赵,即以武冠赐近臣,汉亦用之, 曰武弁,一名大冠,诸武官戴之,其制为横向长方形,两端有下垂的护耳,耳下有缨,系于颌下,前额突出,另 包巾帻,汉代宫廷侍卫武官还在武冠上加黄金珰、玉蝉等装饰,还戴一条貂尾作装饰品。廷尉、大司马将军戴鶡 冠,其制:在武馆左右加插双鶡尾。方山冠,汉制似进贤冠,又如高山冠,用五彩縠为之,不常服,惟郊天时从 人及卤簿中用之。宫殿门吏、仆射戴却非冠,其制如长冠。司马殿门卫士戴樊哙冠,其制:广九寸,高七寸,前 后各出四寸。术士冠,汉制前圆,吴制,差池四重。卫士戴却敌冠,其制:前高四寸,通长四寸,后高三寸,形 制如进贤冠。建华冠、爵弁为祠天地五郊、明堂云翘乐舞人所戴。建华冠以铁为柱券,贯大铜珠九枚,形似缕鹿, 下轮大,上轮小。爵弁,形如冕,广八寸,长一尺六寸,前小后大,上用爵头色之缯为之。

02 秦汉服饰

02 秦汉服饰

1、跪坐俑(深衣) 交襟右袵长衣,曲领高厚,衣缘较宽,衣袖层叠,腰束 带。
2、武士俑(甲衣,襦衣,裤) 秦武士俑的服装主要有甲衣、襦衣和裤。其中襦衣和裤 的穿着,体现的是秦男子的普遍着装习惯。 • 甲衣:穿在外面的专用于护体的防御服装。
• 襦衣:短衣;短袄。亦泛指衣服。 秦襦衣和袍服的不同:一、秦时虽然有袍,但此时的袍 是亵衣,不能外穿。二、袍与襦的长度不同。袍长及 足,而襦的长度多为齐膝。 • 裤
2、士兵的服装
秦军大量采用革甲而少用铁甲。同时为了壮观军威,秦 军所穿衣甲色彩十分鲜明, 秦时只是朝贺和祭祀时穿黑色礼服,祭泰山封禅穿白, 所以不能简单化地把”秦尚黑”理解为什么服装都是 黑的。
三、汉代服饰
服制:汉初松散 ,无严格制度;东汉明帝恢复先秦制度
服色:官员|-祭服-刘氏冠、玄衣、绛缘领袖、绛裤袜(汉初)
• 狐尾衣深衣袍服的变种,此服前裾覆足, 后裾拖地形如狐尾故得名。此服由大将军梁 冀之妻孙寿创造,京师妇女旋以此装为时尚, 纷纷仿效,故又称“梁氏新装”,与孙寿所创 的“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 一齐成为东汉女子的时尚。这可以说我国历 史上最早的时装之一。
(五)、妇女的发式 汉代妇女的发型,通常以挽髻为主。最享有盛名的要算 是“椎髻”和“堕马髻”。髻上一般不加包饰,大都 作露髻式。
2、襌衣 (禅衣) 无衬里的单层衣称为襌衣。《说文》:“襌,衣不重 也。”《释名 释衣服》:“襌衣,言无里也。” 形 制类似袍,主要作为中衣使用。
3、襜褕 汉袍的款式主要有曲裾和直裾。 曲裾,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 于西汉早期。
直裾 “襜褕,直裾禅衣也。”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 西汉非正式服装,东汉上升为礼服。

中外服饰史第三章 秦汉服饰

中外服饰史第三章 秦汉服饰

一、社会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成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始 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实现了从分封制 到郡县制的转变。他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所采 取的措施,为后世帝王一直采用,对国家势力和汉 民族的形成及延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由于 秦朝实行苛政,又因秦始皇当政不久,就在出巡路 上病死,导致速亡。公元前207年秦军主力被项羽 率领的义军打败。次年,刘邦攻占咸阳,于公元前 206年称帝建立汉朝。
汉代贵族妇女直裾窄袖和曲裾大袖深衣
(二)常服
汉代女装的式样与男装差别不大,汉代 的妇女日常上穿短襦,下穿长裙,连体的深 衣既是贵族的常服也是百姓的礼服。裙子的 样式也多起来,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留仙裙
汉代贵族妇女曲裾窄袖深衣
脑后垂髻,穿曳地 长袍,领袖各叠为 三层,名"三重衣"
襦裙
到两汉时期,铁甲逐渐替代皮甲成为主要防护装备。当时 的铁甲又称为“玄甲”,因铁是黑色而得名。
秦代高级将领的铠甲
汉代玄甲复原图
第三节 服饰材料、色彩和装饰纹样
一、服饰材料与织绣技术 秦汉时期,丝、麻纤维的纺织和印染工艺技术
已很发达,纺织品有纱、绡、绢、锦、布、帛等。 印染工艺有凸纹版印墨线再以毛笔敷彩,凸纹版胶 剂金银粉印花,凸纹版涂料彩色印花、蜡染等。
舄:为官员祭祀用鞋。 履:上朝时用鞋。主要为高头或歧头丝履,上绣
各种花纹,或是葛麻制成的方口方头单底布履。 汉代的履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用皮革制成的,也 叫鞜;一种是丝鞋,即锦履;一种是麻鞋,也叫 「不借」。
屦:为居家用鞋。 屐:出门行路用鞋,形状与今天日本的木屐相似。
古文记载:“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 践泥。

2-中国服装史-秦汉服饰

2-中国服装史-秦汉服饰

公元前481~公元589年: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18
秦汉服装
.
19
第一节 概述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国——西汉——东汉 汉武帝时,开辟了一条沟通中原与中亚、西亚
文化、经济的大道——丝绸之路。
.
20
第一节 概述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顺 应了“四海之内若一家”的要求稳定的政治 趋势。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 发展,但由于秦王朝无休止地役使民力、加 重赋役,结果导致秦室二世而亡。
.
64
鹖hé尾冠
.
65
武冠
.
66
法冠
.
67
进贤冠
.
68
汉代 远游冠
.
69
簪笔
汉代官员奏事,必 须用毛笔将所奏之 事写在简上,写完 之后,即将笔插入 发际。以后成为一 种制度,凡文官上 朝,皆得插笔,笔 尖不蘸墨汁,用作 装饰。
.
70
巾:
巾本是古时表示青年人成年的标志,男人到20岁,有身份 的士加冠,没有身份的庶人裹巾。劳动者戴帽。巾是“谨” 的意思。战国时韩国人以青巾裹头,故称苍头。秦国以黑巾 裹头,称为黔首。东汉末如袁绍、孔融等都以幅巾裹头。秦 汉时男子头上戴巾,主要有两种。
.
41
第三节 女子深衣、襦裙与佩饰
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后 汉书》记:贵妇入庙助蚕之服“皆深衣制”, 但衣襟层数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增加,下摆部 分肥大,腰身裹得很紧,衣襟角处缝一根绸带 系在腰或臀部。
.
42
曲裾深衣图

中国古代服饰之秦汉服饰

中国古代服饰之秦汉服饰

汉代官吏袍服汉代官吏袍服灰地菱纹袍服图。

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以袍为贵。

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

它们根本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有明显的收敛,领、袖都饰有花边。

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内衣。

袍服下摆,常打一排密裥,有的还裁制成月牙弯曲状。

这种袍服是汉代官吏的普通装束,不管文武职别都可穿着。

从出土的壁画、陶俑、石刻来看,这种服装只是一种外衣,凡穿这样的服装,里面一般还衬有白色的内衣。

文吏穿着这种服装,头上必须裹以巾帻,并在帻上加戴进贤冠。

按汉代习俗,文冠奏事,一般都用毛笔将所奏之事写在竹简上,写完之后,即将笔杆插入耳边发际,以后形成一种制度,凡文官上朝,皆得插笔,笔尖不蘸墨汁,纯粹用作装饰,史称"簪白笔〞。

汉代皇帝冕服(图)秦汉服饰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参考文字记载及****汉墓出土陶俑、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复原绘制〕。

本图根据文献记载及图案资料复原绘制,服装上的纹样大多采用同时期的砖画、漆画、帛画及画像砖等。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前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

冕服以玄上衣、*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

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

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

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汉代妇女服饰实物之一〔图〕汉代妇女服饰实物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实物中,服装的款式是典型的西域民族样式,但质料和纹样有汉族特点,还织着富有桔祥如意的汉字,是东汉时期各民族人民相互交融的产物。

第二节 秦汉服装

第二节  秦汉服装

曲 裾 深 衣
妇女的绕襟深衣(曲裾)
绕襟深衣
• 秦汉妇女礼服,仍承 古制 • 层数有所增加 • 下摆部分肥大,腰身 裹得很紧,衣襟角处 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 臀部
曲裾深衣被直裾襜楡
• 曲裾之服取式于战国的深衣,秦代仍沿 用,直至西汉早期 • 随着内衣的完善,曲裾在男装中消失, 女装作为装饰 • 直裾之服-“襜楡”,西汉出现
外衣领中露出中衣的领子
直裾袍
三重衣
• 汉代女服中常见的 形式 • 式样:交领、通身 紧窄,长可曳地, 深衣制 • 穿时将交领的领口 从里到外依次显露, 最多时可有三层
女子袿衣
• 女子常服,形似深衣, 底部由衣襟曲转盘绕 而形成两个尖角
袍与衫
• 袍-加衬里的单衣,秦汉时 的“袍”如禅衣。 • 衫-单层,汗衫、夏季穿用
素纱禅衣
• 单层,内服衬衣 • 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 衣仅重8克
襦-不过膝的短衣
男女皆穿
妇女日常着装为上襦下裙
庶民百姓为上襦下裤

• 裤的雏形-胫衣(袴),仅有膝以下裤管 • 穷裤-袴身接长,上连于腰(开裆裤) • 裈、犊鼻裈-西域居民所穿的合裆长裤
裈:下长过膝 犊鼻裈:形制短小
• 袴褶-宽大
• “幅巾”-四方形巾帕,长度与门幅 均为三尺 • “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 “帻”-一种包髻之巾
巾冠制度-冠
• 冕冠-形同古制 • 长冠-又称“竹皮 冠”、“刘氏冠”, 以竹皮制成骨架,外 表上漆,冠顶的造型 扁而细长 • 官员祭服佩戴
佩绶制度
• 汉代是封建社会的成 熟时期 • 职官在冠巾、服装、 腰带上显示 • “组、绶”都是用丝 带编成的饰物,“组” 多用于系腰,“绶” 系于官印之纽上,也 称为“印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服 装 史

顾——先秦服饰
奴隶社会服装——积淀与定型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81年:
先秦——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服装在这一时期,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 作用,也是中国服饰文化定型的重要阶 段。
一、将上古鲜明的宗教意识与统治者的 需求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并积淀了强烈 的象征意义和装饰风格的服装符号元素; 二、在形态上出现了上衣下裳和衣裳连 属两种基本形制,规定和确定了一套严 格的服饰制度。
这期间,秦始皇凭借“六王毕,四海一” 这期间,秦始皇凭借“六王毕,四海一”的宏 大气势,推行“书同文,车同轨, 大气势,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兼收六国车 旗服御”等一系列积极措施, 旗服御”等一系列积极措施,建立起包括衣冠 服制在内的制度。 服制在内的制度。
秦王朝虽然只有15年 但对后来汉民族的政治、 秦王朝虽然只有15年,但对后来汉民族的政治、 15 文化、经济等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文化、经济等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秦兵马俑坑, 秦兵马俑坑,位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 1.5公里处 1974年发掘后 公里处, 年发掘后, 1.5公里处,1974年发掘后,顿时轰动了全 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20世纪最壮 球,被誉为“世界的奇迹”,“20世纪最壮 观的考古发现” 观的考古发现”。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掘,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掘,对于研究秦汉军 事服装,提供了最具体的形象资料, 事服装,提供了最具体的形象资料,这些兵 马俑的雕塑手法极为写实, 马俑的雕塑手法极为写实,不仅人物神态自 表情栩栩如生,服装细部一丝不苟, 若,表情栩栩如生,服装细部一丝不苟,可 供今人仔细观察。 供今人仔细观察。
指衣的前幅。 襟: 指衣的前幅。 交领右衽: 交领右衽: 汉服标准的领口 式样,外观如英文y 式样,外观如英文y。右衽 指领子系向身体右边。 指领子系向身体右边。方向 不可以相反。 不可以相反。 qū: 祛qū: 袖口 袂mèi: 袖子 i 裳: 裙子 曲裾: 如下图。 曲裾: 如下图。由服装环绕 形成的裙子样式。 形成的裙子样式。
公元前206年 刘邦建立汉王朝,定都长安,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王朝,定都长安, 206 史称西汉。面对汉初经济凋敝之状, 史称西汉。面对汉初经济凋敝之状,汉朝廷实 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 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汉武 帝时达到西汉强盛顶点,随后便走向衰落。经 帝时达到西汉强盛顶点,随后便走向衰落。 推翻篡权者王莽之后,刘秀重建汉政权, 推翻篡权者王莽之后,刘秀重建汉政权,定都 洛阳,史称东汉。东汉亡于公元220 220年 洛阳,史称东汉。东汉亡于公元220年,自秦 统一至此共有四百余年。 统一至此共有四百余年。
上衣下裳形制
襦裙
上下连属形制——深衣: 深衣: 上下连属形制 深衣
春秋战国特别是 战国时期盛行的 一种最有代表性 的服式。 的服式。
深衣是春秋战国时贵 族穿的便衣, 族穿的便衣,平民穿 的礼服, 的礼服,因上衣和下 裳相连, 裳相连,袍身又深又 长,所以叫做深衣
深衣示意图
穿曲裾深衣的女子(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
纺织品图案及服装色彩
汉 “乘云绣”黄绮
纺织品图案及服装色彩
汉 万事如意纹锦
纺织品图案及服装色彩
汉 人兽葡萄纹罽
第二节 秦汉军事服装
秦汉军服的两种基本类型。 秦汉军服的两种基本类型。 (一)护甲由整体皮革制成,上嵌金属片或犀皮, 护甲由整体皮革制成,上嵌金属片或犀皮, 四周留阔边,为官员所服。 四周留阔边,为官员所服。 (二)护甲由甲片编缀而成,从上套下,再用带或 护甲由甲片编缀而成,从上套下, 钩扣住,里面衬战炮, 钩扣住,里面衬战炮,为低级将领和普通士 兵所服。 兵所服。
曲裾深衣图(根据西安、 曲裾深衣图(根据西安、徐州等 地出土陶俑服饰复原绘制) 地出土陶俑服饰复原绘制)
穿三重领深衣的女子(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长信宫灯 )
穿曲裾深衣的妇女(江苏徐州铜山汉墓出土陶俑)。 妇女(江苏徐州铜山汉墓出土陶俑)。 妇女
穿与文字记载袿guī衣形接近服式的女子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

曲裾袍: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 曲裾袍: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而东汉 渐少。 渐少。

直裾袍:西汉时出现,东汉时盛行,另一个名字为“襜 直裾袍:西汉时出现,东汉时盛行,另一个名字为“ 褕”。张衡《四愁诗》中“美人赠我貂襜褕”句,即 张衡《四愁诗》 美人赠我貂襜褕” 是直襟衣。但初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史记· 是直襟衣。但初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史记·魏其 武安侯列传》 武安侯列传》有“衣襜褕入宫,不敬”之语,显然与 衣襜褕入宫,不敬”之语, 内穿裤子无裆,直襟衣遮蔽不严有关。 内穿裤子无裆,直襟衣遮蔽不严有关。
冕冠
现代生活中和冕、冠有关的词语?
两种服装形制: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
上衣下裳形制
上身穿「 」,衣领开向 上身穿「衣」,衣领开向 右边;下身穿「 」,裳 右边;下身穿「裳」,裳 就是裙; 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 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 宽边的腰带, 一条像裙一样的「 一条像裙一样的「韍」fú, , 用来遮蔽膝盖, 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 蔽膝」 做「蔽膝」
穿曲裾深衣的女子
楚墓帛画——龙凤人物图
封建社会前期服装——成熟与融会
公元前481~公元589年: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 汉 服 装
第一节 概述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 221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国——西汉——东汉 秦国——西汉——东汉 ——西汉—— 汉武帝时,开辟了一条沟通中原与中亚、 汉武帝时,开辟了一条沟通中原与中亚、西亚 文化、经济的大道——丝绸之路。 文化、经济的大道——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裤:为袍服之内下身所服,早期无裆,类似今日 为袍服之内下身所服,早期无裆, 套裤。 说文》 胫衣也。 套裤。《说文》曰:“绔,胫衣也。”后来发 展为有裆之裤,称裈。合裆短裤,又称犊鼻裈。 展为有裆之裤,称裈。合裆短裤,又称犊鼻裈。 内穿合裆裤之后,绕襟深衣已属多余。 内穿合裆裤之后,绕襟深衣已属多余。直裾袍 服也就越来越普遍了。 服也就越来越普遍了。 禅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与袍式略同, 禅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与袍式略同,禅为 上下连属,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在袍服里面 上下连属,但无衬里, 或夏日居家时穿的衬衣。郑玄注, 或夏日居家时穿的衬衣。郑玄注,“有衣裳而 无里” 此说可作为参考。 无里”,此说可作为参考。
襦裙
襦裙: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配裙,这 襦裙: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配裙, 是与深衣上下连属所不同的另一种形制,即上衣下裳。 是与深衣上下连属所不同的另一种形制,即上衣下裳。 这种穿着方式在战国时期中山王墓出土文物中已经见 几个小玉人穿的即是上短襦下方格裙的服式。 到,几个小玉人穿的即是上短襦下方格裙的服式。汉 裙多以素绢四幅,连接拼合,上窄下宽, 裙多以素绢四幅,连接拼合,上窄下宽,一般不施边 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后汉书》记: 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 后汉书》 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戴良家玉女 皆衣裙, 戴良家玉女, “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戴良家玉女,皆衣裙, 无缘裙”等记载基本上可信, 无缘裙”等记载基本上可信,也就是说描绘了东汉末 年的妇女装束。 年的妇女装束。
冕服
冕冠
冕服
赤舄(xi) 赤舄
冕服
交领右衽: 交领右衽: 汉服标准的领口 式样,外观如英文y 式样,外观如英文y。右衽 指领子系向身体右边。 指领子系向身体右边。方向 不可以相反. 不可以相反. 袂: mei袖子 mei袖子 大带: 大带: 由丝织物制成的腰带 革带: 革带: 由皮革制成的腰带 蔽膝: 蔽膝: 如图从腰带垂下的衣 物,因为用于遮蔽膝盖而得 名。
汉武帝时,派张骞通使西域, 汉武帝时,派张骞通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沟通 中原与中亚、西亚文化、经济的大道, 中原与中亚、西亚文化、经济的大道,因往返 商队主要经营丝绸,故得名“丝绸之路” 商队主要经营丝绸,故得名“丝绸之路”。 这一时期,由于各民族各国之间交流活跃, 这一时期,由于各民族各国之间交流活跃,导 致社会风尚有所改观, 致社会风尚有所改观,人们对服饰的要求越来 越高,穿着打扮,日趋规整。 越高,穿着打扮,日趋规整。尤其贵族阶层中 厚葬成风, 厚葬成风,这些都为今日服装研究工作留下了 珍贵的文化遗产。 珍贵的文化遗产。
曲裾深衣图
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 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 常见的一种服式, 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 料中有很多反映。 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 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 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 下摆一般呈喇叭状, 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 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 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 袖口大多镶边。 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 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 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 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如穿几件衣服, 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 必露于外, 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 以上,时称“三重衣” 以上,时称“三重衣” 。
第一节
概述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221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顺 应了“四海之内若一家” 应了“四海之内若一家”的要求稳定的政治 趋势。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 趋势。统一, 发展,但由于秦王朝无休止地役使民力、 发展,但由于秦王朝无休止地役使民力、加 重赋役,结果导致秦室二世而亡。 重赋役,结果导致秦室二世而亡。
襦裙
汉代妇女仍沿用战国时的襦裙配套穿着的习惯。 汉代妇女仍沿用战国时的襦裙配套穿着的习惯。襦裙一直是中国 古代妇女的主要装束。 古代妇女的主要装束。 襦裙起源于战国,终于满清,其间 多年, 襦裙起源于战国,终于满清,其间2000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 多年 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襦裙是汉服女装的最 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