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色彩的形成及光与色彩的紧密关系
怎么讲解色彩知识点总结
怎么讲解色彩知识点总结一、色彩的基本知识1. 色彩的构成色彩是由光线的三原色(红、绿、蓝)混合而成的,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无数种颜色。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通过调配红、黄、蓝三原色混合而成的颜料来进行绘画和设计。
2. 色彩的基本属性色相、明度和饱和度是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
色相是指色彩的基本色系,比如红、黄、蓝等。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从深到浅可以分为多个层次。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高饱和度的颜色更加鲜艳,低饱和度的颜色更加灰暗。
3. 色彩的对比与共鸣色彩的对比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包括冷暖色对比、对比色对比、明度对比等。
色彩的共鸣是指相邻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可以通过共鸣来加强色彩的表现力。
4. 色彩的配色原则色彩的配色原则包括对比配色、同色系配色、补色配色、渐变配色等。
不同的配色原则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二、色彩的情感与意义1. 红色红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颜色,代表着力量、热爱、勇气和情感。
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还代表着喜庆和幸福,常常被用于婚礼、春节等场合。
2. 蓝色蓝色是一种宁静和沉稳的颜色,代表着深远的思考、清澈的理智和内心的纯净。
在西方文化中,蓝色也被视为信任和稳定的象征,因此常被用于金融、科技等行业的标识。
3. 黄色黄色是一种明亮和开朗的颜色,代表着活力、快乐和智慧。
黄色还被认为是富有创造力和幸福的颜色,常被用于教育、艺术等领域。
4. 绿色绿色是一种健康和平静的颜色,代表着自然、生机和和平。
绿色还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紧密联系,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象征。
5. 黑白灰黑色代表着神秘和庄重,白色代表着纯洁和无暇,灰色则是中性和平衡的象征。
这三种颜色常常被用于时尚设计、摄影艺术等领域,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格调和韵味。
三、色彩搭配与运用1. 色彩搭配的原则色彩搭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避免色彩过分对比、保持整体色调的统一、灵活运用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等。
色彩产生的原理
色彩产生的原理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和美感。
而色彩产生的原理,是一个深奥而又有趣的话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色彩,比如红色的苹果、蓝色的天空、黄色的向日葵等等。
那么,这些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色彩产生的原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色彩是由光产生的。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长和频率。
而不同波长的光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比如,波长较短的光会呈现出蓝色,而波长较长的光则会呈现出红色。
这就是色彩产生的基本原理。
其次,我们要了解的是,色彩的产生与物体的表面特性有关。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吸收。
这些光线与物体表面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不同的颜色产生。
比如,当白色的阳光照射到蓝色的物体表面时,蓝色的物体会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线,只反射蓝色的光线,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蓝色。
而当白色的阳光照射到红色的物体表面时,红色的物体会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线,只反射红色的光线,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红色。
此外,色彩的产生还与光的三原色有关。
在光的世界里,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
这三种颜色可以混合出任何其他颜色。
比如,当红光和绿光混合时,我们会看到黄色;当红光和蓝光混合时,我们会看到品红色;当绿光和蓝光混合时,我们会看到青色。
这就是色彩混合的原理。
最后,我们还要了解到,色彩的产生还与人眼的视觉系统有关。
人眼中有许多感光细胞,它们能够感知光线的波长和频率。
当光线照射到人眼中时,感光细胞就会传递信号给大脑,大脑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识别颜色。
所以,色彩的产生不仅仅是光线的物理性质,还与人眼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综上所述,色彩产生的原理是一个涉及光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复杂问题。
通过对色彩产生的原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身边丰富多彩的世界。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色彩的奥秘。
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给予我们世界以美感和丰富性。
然而,色彩并非仅仅是一种感觉,它们有着深刻的科学原理和心理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色彩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的构成、色彩的感知和色彩的心理效应。
一、色彩的构成色彩的构成是由光的特性决定的。
光是由一系列电磁波组成的,这些电磁波以不同的频率和波长存在。
我们所看到的颜色是光波被物体吸收或反射所产生的结果。
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蓝、靛、紫是七种基本颜色。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吸收一部分光波并反射另一部分。
被物体吸收的光波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颜色。
例如,当光线照射到一个红色的物体上时,它会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波,只反射红色的光波,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红色。
二、色彩的感知色彩的感知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和大脑来完成的。
眼睛中的视网膜包含了许多感光细胞,其中最重要的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负责感知颜色,而视杆细胞则负责感知黑白和灰度。
当光线进入眼睛并照射到视网膜上时,视锥细胞会根据光的波长来感知不同的颜色。
视锥细胞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红、绿和蓝三种基本颜色。
这些视锥细胞会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解析和处理。
三、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对我们的心理和情绪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颜色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和反应。
这是因为色彩与我们的记忆、文化和个人经验紧密相连。
红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颜色,它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奋。
黄色则代表着快乐和温暖,它可以给人带来轻松和愉悦的感觉。
蓝色是一种冷静和平静的颜色,它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和集中注意力。
这些心理效应使得色彩在广告、设计和艺术等领域中被广泛运用。
此外,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也赋予了颜色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白色代表纯洁和清洁,而在东方文化中,白色则象征着哀悼和丧失。
这种文化差异使得色彩的意义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有所不同。
总结起来,色彩的基本原理涉及光的特性、视觉感知和心理效应。
光与色彩的关系
光与色彩的关系
光与色彩是宇宙中最本质的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光没有色彩,但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色彩。
如果没有光,没有色彩,世界将变得毫无生气。
首先,光产生色彩,而色彩则取决于光的波长。
短波的光会产生红色,中等波长的光会产生黄色,而长波的光则会产生蓝色。
每一种色彩都有着不同的强度,这取决于观察者的角度,也受到其他光的影响,可以变得越来越暗或变得越来越亮。
其次,太阳光被称为“白光”,它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的,包括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和紫色,它们会组合在一起形成彩色的光。
而月光则看起来是灰白色的,因为它只由比较少的不同波长的光组成,所以看起来比较暗。
此外,光还可以改变色彩。
一般来说,当光线变暗时,颜色会变深,当光线变亮时,颜色会变浅。
另外,使用荧光灯或激光灯,就可以通过改变光的光谱来改变色彩,从而获得比现实中更美的色彩效果。
最后,光也可以影响视觉效果,比如太阳光下,绿色的叶子看起来比夜晚时会显得更加鲜艳。
这是由于光在大气中穿行时会发生散射,从而影响物体周围的色彩。
总之,光与色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可以互相影响。
对于研究色彩,完全了解光的特性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了解了光,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色彩及其表现出来的风貌。
- 1 -。
色彩的产生及三大要素
色彩的产生及三大要素色彩是人们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感觉和主观体验,它是通过光线在物体上的反射、吸收和透射产生的。
色彩的产生与光的特性以及物体的性质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三大要素来理解和描述。
第一大要素是光的特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由能量、波长和频率三个方面的特性决定了它的性质。
能量决定了光的亮度,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频率决定了光的纯度。
光的色彩是由频率决定的,不同频率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
第二大要素是物体的性质。
物体对光的反射、吸收和透射是决定其色彩的重要因素。
当光照射物体时,物体将吸收部分光线,反射或透射其他部分光线。
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和反射比例不同,导致了我们看到不同颜色的物体。
第三大要素是人的感知。
尽管光的特性和物体的性质决定了色彩的产生,但人类对色彩的感知是主观的。
不同人对颜色的感知和感觉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与个体的生理结构和心理因素有关。
此外,文化和社会因素也会影响人们对颜色的理解和认知。
根据以上三大要素,可以进一步探讨色彩的产生过程。
当光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物体会吸收部分光线。
吸收的光线通过与物体的分子相互作用,能量被转化为热能,或者激发电子在分子内部跃迁。
由于分子的结构和能级分布的不同,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程度也不同。
被物体吸收的光线不能被观察者感知到,而被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光线会达到观察者的眼睛,并被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收。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分为杆细胞和锥细胞两类,其中锥细胞对颜色的感知更为敏感。
锥细胞含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视黄醛,对应着红光、绿光和蓝光,它们被称为S锥细胞、M锥细胞和L锥细胞。
当光线经过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时,不同类型的锥细胞会对各自对应的颜色产生反应,最终形成我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识别。
色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光、物质以及人类感知的机制。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对色彩的理解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视觉设计、艺术创作和广告营销等领域,对色彩的运用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绪共鸣,从而影响人们的经验和行为。
科普光与色彩的奥秘
科普光与色彩的奥秘光与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
而了解光的本质以及色彩的形成原理,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本文将从光的特性、光的传播以及色彩的形成原理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光与色彩的奥秘。
一、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粒子和波动性。
它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即光在真空中传播时一直保持直线传播,直到被物体阻挡或被其他介质折射。
此外,光还具有速度快、能量传播、能量量子化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光在宇宙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光的传播光的传播可以通过直线传播和折射传播两种方式进行。
直线传播指的是光在一条直线上传播,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光线的传播方式。
而折射传播是指光在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发生的改变方向的现象,比如光线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折射现象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的。
三、色彩的形成原理色彩是由光的颜色和物体的表面特性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光通过颜色的原理,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即红橙黄绿青蓝紫。
光通过物体的表面特性来显示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所造成的。
某个物体呈现出红色,是因为它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只反射了红光。
而白色物体则是因为它对所有波长的光都进行了反射,所以呈现出白色。
四、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经过折射、反射等过程中,不同波长的光被分解出来的现象。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光通过三棱镜时,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这是因为三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所导致的,长波长的红光弯曲程度较小,而短波长的紫光弯曲程度较大。
五、光的应用光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光线照亮房间、观看电视、使用手机等;在科技领域,光学器件被应用于光通信、激光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在医学领域,光线被用于光疗、光刀等医疗手段。
光的应用无处不在,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光与色彩的奥秘是一个丰富而神秘的领域。
通过对光的特性、传播方式以及色彩的形成原理进行科普,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光与色彩的奥秘。
色彩基本原理
四、色彩体系
人们将色彩按照它们各自的特性、规律和秩序进行排列,建立了完整而严密的色彩 表述体系。目前常用的色彩表述体系有色相环和色立体。
1.色相环 依据原色理论和混色理论,人们将不同色相的色彩依序排列制作了一个360°的环, 称为色相环,它有助于设计师快速地选择正确的色彩。如12色相环、24色相环等。
2.色立体 色立体是借助三维空间形式把色彩三要素系统地排列组合成一个立体形状的色彩结 构,清晰明确地反应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之间的关系。色立体主要有以下两种。 (1)孟塞尔色立体 孟塞尔色立体是由美国的色彩学家、教育家和美术家孟塞尔在1905年创立的孟氏 色谱,它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颜色的视知觉特点制定的标色系统,也是目前国际 上普遍的颜色分类方法。
2.间色 间色是指由色光或色料的两种原色相混合而得到的颜色,如下图所示的重叠部分即 为间色。
3.复色 复色是指间色和原色再继续相互叠加混合,或者三种以上的颜色相互叠加混合所得 到的颜色,亦称第三次色,如绿紫色、蓝紫色等。对于色光来说,多种单色光相混合 会产生越来越亮的光;而对于色料来说,多种色料相混合会使颜色越来越深,甚至会 让人觉得颜色越来越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色彩的联系
根据色彩在色相环上的位置关系,色彩可分为同类色、邻近色、中差色、对比色和互 补色五种关系。
同类色
近似色
中差色
对比色
互补色
设计色彩
3.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度,又称色度、饱和度。高纯度色彩具有醒目、单纯之感;低 纯度色彩具有内敛、含蓄之感。任何一种单纯的色彩,只要加入黑白灰或其他色相, 均可以降低其纯度。
三、色彩的基本构成
按照色彩是否需要以其他颜色调配或调配的比例,色彩可分为原色、间色或复色。 1.原色
光与色彩光的波长和颜色的形成
光与色彩光的波长和颜色的形成光与色彩:光的波长和颜色的形成光与色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们紧密相连并相互影响。
光的波长决定了我们所感知到的颜色,而颜色的形成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光的波长与颜色形成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实例和应用。
一、光的波长与颜色的关系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特定的波长。
我们所看到的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
当光通过物体时,物体吸收部分光的波长,反射出另一部分波长的光。
我们所感知到的颜色正是被物体反射的光波的颜色。
二、光的波长与可见光谱根据波长的不同,光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光谱。
可见光谱是指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的光的一种范围,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红色的光波长最长,紫色的光波长最短。
通过调节物体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和反射,可以产生各种颜色。
三、光的波长与色彩现象1. 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由于光速改变导致光的折射。
不同的波长光在不同介质中折射程度不同,因此光的波长与折射角度相关,从而产生颜色上的变化。
2. 散射现象:当光束遇到颗粒或物体时,会发生散射。
散射使得光随机地反射并改变方向,从而产生各种颜色的现象。
蓝天就是由于大气中对蓝光的散射,使得我们看到天空呈现出蓝色。
3. 干涉现象: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干涉。
干涉现象会引起波峰和波谷的叠加和抵消,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
不同波长的光干涉会导致颜色的变化,例如油膜的彩虹色。
四、光与色彩的应用1. 彩色显示技术:电视、计算机显示器以及手机屏幕等设备都是基于光的波长和颜色原理来实现彩色显示的。
通过控制红、绿、蓝三原色的强度和比例,可以产生几乎所有的颜色。
2. 光谱分析:光谱具有每个波长对应一种特定颜色的特性,科学家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来研究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例如,通过分析光谱,天文学家可以了解到远处星体的组成和运动情况。
3. 光与健康:光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不同波长的光可以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和内分泌系统,从而调节睡眠和情绪。
色彩的关系
色彩的关系色彩是视觉世界中一种重要的视觉感知现象,它是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反射、透射或发射过程中产生的结果。
不同的颜色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色彩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颜色的基本原理、色彩在艺术和设计中的应用以及色彩心理学等方面来探讨色彩的关系。
首先,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是理解色彩关系的前提。
色彩是由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光线混合而成的,人眼感知的色彩主要有红、橙、黄、绿、青、蓝和紫七种基本色。
通过调整这些基本色的亮度和饱和度,可以创造出无限的色彩组合。
此外,色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互补色、冷暖色等。
互补色是指位于色彩圈相对位置的两种颜色,如红和绿、蓝和橙等,它们在搭配中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给人以鲜明的感受。
冷暖色是指色彩在视觉上给人带来寒冷或温暖感受的特征,冷色如蓝和绿让人感到凉爽,而暖色如红和黄则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其次,色彩在艺术和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在绘画艺术中,色彩是表达情感和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和色相来塑造形象、创造氛围和传达情感。
例如,在描绘自然风景时,艺术家常常使用大片的绿色和蓝色来表现大自然的宁静与广阔;而在表现战争场面时,则会大量运用红色和黑色等冲击力强烈的颜色,以突出战争的残酷和暴力。
在设计领域,色彩的运用同样可以影响人们的感知和情绪。
比如,在商业广告设计中,亮丽、饱和度高的色彩常常用于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刺激购买欲望;而在医院和室内设计中,柔和、粉嫩的色彩被广泛采用,以营造一个舒适和放松的环境。
此外,色彩也与个体的心理感受有着密切的关系。
色彩心理学研究了色彩对人的情绪、心情和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和心理共鸣。
例如,红色常常与激动、喜欢和爱情等积极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蓝色则常常与冷静、宁静和理性等稳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黄色则常常与快乐、温暖和创造力等积极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这些色彩的心理效应可以用于广告、营销和品牌设计等领域,以引起目标人群特定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或提升品牌形象。
探索光的颜色和色彩
探索光的颜色和色彩在自然界中,色彩是我们每天都能感知到的现象。
无论是蓝天、绿草、还是五彩斑斓的花朵,都展现了光的颜色和色彩的奇妙之处。
光的颜色和色彩对于人类的生活、艺术和科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索光的颜色和色彩的原理和应用。
一、光的颜色和色彩的原理在探索光的颜色和色彩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光是如何产生的。
光是由电磁波组成的,而电磁波在不同频率下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其中包括颜色和色彩。
光的颜色取决于它的频率,而色彩是由多个频率的光混合而成的。
1.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是我们对不同频率光的视觉感知。
我们通常将光的颜色分为七种基本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和紫。
这些颜色覆盖了可见光谱的范围,从较低的频率的红色到较高的频率的紫色。
2. 色彩的形成色彩是由多种频率的光混合而成的。
我们的眼睛能够感知到不同频率的光,并将其转化为我们所见的色彩。
例如,当我们看到橙色的水果时,实际上是因为水果表面反射了红色和黄色的光,我们的眼睛将这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橙色的色彩。
二、光的颜色和色彩的应用光的颜色和色彩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包括艺术、设计、医学和通信等。
1. 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和设计领域中,光的颜色和色彩被广泛运用。
艺术家和设计师利用颜色和色彩的组合,创造出各种视觉效果和情绪表达。
例如,暖色调的颜色(如红色和黄色)通常给人以温暖、热情的感觉,而冷色调的颜色(如蓝色和绿色)则给人以清凉、安静的感觉。
通过巧妙运用光的颜色和色彩,艺术家和设计师能够打造出独特而精彩的作品。
2. 医学在医学领域,光的颜色和色彩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光治疗是一种利用特定颜色的光治疗疾病的方法。
不同颜色的光能够影响人体细胞的活动和生理机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此外,医生还使用光的颜色来诊断疾病。
例如,眼科医生会利用不同颜色的光来检查眼部疾病和视力问题。
3. 通信在通信领域,光的颜色和色彩有着重要的应用。
光纤通信系统使用不同颜色的光来传递信息。
色彩介绍
色彩介绍
色彩的产生:
光是色产生的原因,所以有光才会有色彩。
人类是怎样感知色彩的:
物体的色彩是受制于光源的,我们所能看到的物体表面色彩是由光源照
射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光源——物体——眼睛——大脑产生生理作用
产生视觉色彩。
什么是光源色:
色彩的本质是光,光和色彩有密切的关系。
光源色也就是指照射物体光
线的颜色。
白色石膏被红光照射,那么受光部就会呈现红色。
固有色:
物体本身所具备的颜色。
环境色:
真实世界中的任何物体都不会孤立存在,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这就是环境色。
色彩的属性:
色相——色彩的第一属性,色彩的相貌区别。
明度——色彩的第二属性,表明色彩的明暗性质。
纯度——色彩的第三属性,表明色彩的鲜灰程度。
三原色:红黄蓝
补色:
2种颜色混合后形成中性的灰黑色,这两种色彩为补色。
如:黄与紫,青与橙,红和绿,
冷暖色调:主要指色彩结构在色相上面呈现出来的总印象。
色彩的透视:
近处物体明暗对比强烈,色相明显色彩纯度高,远处物体,轮廓模糊,明暗色调差别小,色彩纯度弱而且概括。
色彩的对比:
包含五个方面,色相的对比,明度的对比,冷暖的对比,面积的对比,纯度的对比。
色彩干货 知识点总结
色彩干货知识点总结一、色彩的基本概念1. 色彩的定义:色彩是由物体反射或发射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颜色都是光线经过物体后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所形成的。
光线具有不同的波长,不同波长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种类,比如红、黄、蓝等;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可以由色彩的明度、深度和明亮度来描述;彩度指的是色彩的饱和度,即色彩的纯度和浓度程度。
3. 色彩的组合原理:色彩的组合是指不同颜色在一起形成的整体效果。
常见的色彩组合原理包括对比、相近、冷暖等,不同的色彩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
二、色彩的分类1. 根据色相的分类:色彩可以根据色相的不同进行分类,比如红色系、橙色系、黄色系、绿色系、蓝色系、紫色系等。
不同色相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力,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目的中。
2. 根据明度和彩度的分类:除了色相的分类外,色彩还可以根据其明度和彩度的不同进行分类。
比如可以将色彩分为明亮色、暗色、浓艳色、淡雅色等,不同的明度和彩度类型适用于不同的设计需求。
3. 根据色彩的功能分类:色彩还可以根据其功能特点进行分类,比如基本色、辅助色、中性色等。
基本色是设计中最主要的色彩,可以作为主色调来发挥引导和重点作用;辅助色对于突出主题、增加层次、调整氛围有一定的作用;中性色是用来平衡和衬托其他颜色的,常见的中性色包括黑、白、灰等。
三、色彩的运用1. 色彩的视觉效果:色彩对于视觉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色彩组合和搭配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比如冷色系会给人以清凉、深沉、冷静的感觉,而暖色系则会让人感到温暖、热烈、活泼。
2. 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在表达情感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颜色会勾起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
比如红色代表热情、活力、浪漫,蓝色代表冷静、宁静、沉稳,黄色代表活力、明亮、快乐等。
3. 色彩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对于色彩都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比如在中国,红色代表吉祥、喜庆,而在西方,红色则代表热情、危险。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基础知识色彩基本知识一、色彩的形成1.认识色彩色彩作为视觉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
美妙的自然色彩,刺激和感染着人的视觉和心理情感,提供给人们丰富的视觉空间。
我们认识色彩基本上有以下途径:(1)日常生活中的接触(自然景色、环境设置、物品等)(2)对色彩的科学研究,色彩资料的收集、研制和创新。
(3)艺术类对色彩的艺术表现,如影视戏剧艺术、造型艺术、艺术家造诣的个性化表现。
对色彩的良好感觉,首先的前提条件是人健全的眼睛,因为认知色彩的唯一方式就是视觉,加上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直觉,给认识色彩提供了生活物质的基本条件。
2.色与光没有光,惟一的感觉就是黑,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那么,色与光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从远古到17世纪以前,人类对色彩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仅仅通过视觉的观察与推测、判断。
真正对色彩的科学分析,是1666年,牛顿通过三梭镜分解出来的可见光谱开如的。
自然光投在垂直的白色立面上,出现一种连续的色带,相互渐次变化,呈现出红(Red)、橙(Orange)、黄(Yellow)、绿(Green)、青(ble-green)、蓝(blue)、紫(purple)七种色彩,我们通常称之为虹。
光是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辅身射,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仅仅是从400nm-700nm 这一极小的范围。
人们对这一范围内的电磁辅射最敏感,被称之为现光谱。
可见光谱的电磁辅射是以波浪的形式存在的,由波峰和波谷的重延续构成的。
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距离为振幅,振幅的大小影响着光的强弱。
振幅越大,光量越强,反之变反之。
水平的直线为波长,它的长短会产生色相的变化。
波长最长的色,波长最短的是紫色。
波长和色相的关系如下:红色---780-610nm 橙色---610-590nm 黄色---590-570nm绿色---570-500nm 蓝色---500-450nm 紫色---450-380nm物体反射所有波长时呈现白色,物质吸收全部色光时则呈黑色。
颜色的形成与光的分光
颜色的形成与光的分光颜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给予了世界以美丽和多样性。
但是,你知道吗?颜色的形成其实离不开光的分光过程。
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颜色的形成以及与光的分光之间的关系。
一、颜色的基本原理要了解颜色的形成,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颜色的基本原理。
颜色是由光的特性和物体的反射或传播特性共同决定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吸收光的某些波长而反射或传播其他波长的光。
这些被反射或传播的波长决定了我们所感知到的颜色。
二、光的分光过程光的分光是指将复杂的白光通过特定的介质或物体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涉及光的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现象。
1.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光密度不同,光的速度和传播方向都会发生改变。
这种折射现象对光的分光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光在物体表面遇到障碍物时,按照法线的方向返回源头的现象。
物体的表面根据其性质的不同,会对不同波长的光产生不同的反射现象。
这样,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过程也参与了光的分光过程。
3. 光的散射光的散射是光传播过程中碰撞到微小颗粒或粒子时,发生方向或波长的改变。
有些物质因为它们的微观结构会选择性地散射特定波长的光,从而导致我们看到不同的颜色。
三、颜色的形成机制有了光的分光过程的基础知识,我们现在可以讨论颜色的形成机制了。
颜色的形成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的原因:吸收和反射。
1. 吸收当物体吸收光的时候,它们会选择性地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而反射或传播其他波长的光。
这一过程决定了物体的颜色。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红色的物体时,它实际上是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只反射了红色光。
2. 反射当物体反射光的时候,它们将光波从一个介质反射到另一个介质中。
这种反射过程也对颜色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当我们看到天空呈现蓝色时,它是通过光的散射来形成的,从而使我们能够看到被散射的蓝色光。
色彩形成的原理与过程
色彩形成的原理与过程
色彩形成的原理与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多种不同波长的频谱。
可见光波长范围约为380-780纳米。
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于不同的颜色。
2. 物体吸收与反射: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吸收部分光线并反射另一部分光线。
物体吸收的光线中含有对应波长的颜色,而反射的光线则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物体颜色。
3. 反射光的接收: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后,经过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折射作用,进入到视网膜上。
4. 视网膜感光细胞:人眼视网膜中含有两种感光细胞,分别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主要负责识别彩色视觉,而视杆细胞则对光强度和黑白视觉敏感。
5. 细胞信号传递:感光细胞接收到光信号后,通过神经传递将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
大脑对信号进行解码和处理,形成我们所看到的色彩。
总结起来,色彩形成的过程是光线照射物体后被吸收和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经过感光细胞接收和神经传递,最终在大脑中识别和处理,形成我们所看到的色
彩。
色彩体系怎样形成的原理
色彩体系怎样形成的原理色彩体系的形成原理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面将从光的物理性质、人类视觉感知、文化和心理等角度来分析。
首先,光的物理性质是色彩形成的基础。
光是由电磁波组成的,具有波长、频率和能量的特性。
根据波长的不同,光可以被分为不同的颜色,如红、橙、黄、绿、蓝、靛、紫等。
波长较长的光看起来是红色的,波长较短的光看起来是紫色的。
这个波长与颜色的对应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类主观意识的影响。
其次,人类视觉感知对色彩的认知有着重要影响。
人类的眼睛中有两种感光细胞,一种是棒状细胞,用于感知黑白灰度图像;另一种是锥状细胞,用于感知彩色图像。
锥状细胞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红、绿、蓝三种颜色。
这三种细胞会根据光的波长刺激程度的不同,向大脑传递不同的信号,从而形成对颜色的感知。
这种视觉感知机制决定了颜色的主观性,即不同人对同一颜色的感知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文化和心理因素也会对色彩体系的形成产生影响。
不同文化中,颜色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例如,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而在西方,红色则更多地与爱、激情和危险相关。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颜色的感知和喜好上的差异。
而心理因素则决定了人们对颜色的偏好和情感反应。
不同的颜色可以引起人们的不同情绪,比如红色可以激发兴奋和热情,蓝色则可以带来平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视觉设计和艺术领域,色彩体系的形成受到了更多的考虑和研究。
基于色彩的相对性和对比性,设计师通常会选择一组相互呼应和平衡的颜色来组成色彩体系。
常用的色彩体系包括三原色体系、互补色体系、类似色体系等。
通过合理地组合和搭配颜色,可以达到表现特定情绪、传递特定信息或者创造特定效果的目的。
总结起来,色彩体系的形成是由光的物理性质、人类视觉感知、文化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光的波长决定了颜色的客观特性,人类的视觉感知决定了颜色的主观体验,而文化和心理因素则进一步塑造了颜色的象征意义和情感效果。
在设计和艺术领域,色彩体系的形成还需要考虑对比性和相对性等视觉原理。
色彩原理光的原理
色彩原理光的原理色彩原理与光的原理是设计和视觉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运用色彩以及光影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色彩原理主要涉及色彩的构成、作用和组合规律,而光的原理则关乎光的传播、折射、反射和色散等现象。
本文将从色彩原理和光的原理两个方面展开详细的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首先我们来探讨色彩原理。
色彩是由可见光产生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见的色彩是由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产生的。
色彩的构成主要有三个基本颜色,即红色、绿色和蓝色,它们是RGB色彩模式中的基本颜色。
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产生几乎所有其他的颜色。
这就是所谓的“三原色理论”。
在色彩的作用方面,色彩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情感寓意,比如红色往往代表激情和力量,蓝色则代表冷静和安宁,黄色则代表活力和快乐。
因此,在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可以更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此外,色彩还可以用来引导观众的视线,营造氛围和情感氛围。
比如,在画面中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区块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目光,而柔和的色彩过渡则可以营造温馨和温暖的氛围。
色彩的组合规律是指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搭配关系,它包括对比、同类和类似三种基本的组合方式。
对比色彩组合是指使用反差明显的颜色搭配,比如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等,这种搭配通常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同类色彩组合是指使用相近的颜色进行搭配,这种搭配通常会使画面更加和谐和统一。
类似色彩组合则是介于对比和同类之间的一种颜色搭配方式,它通常使用邻近的色彩进行搭配,比如蓝色和紫色、橙色和黄色等。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光的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传播,折射和反射,并且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会产生折射现象。
在艺术设计中,光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营造画面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
光的色散现象也是色彩原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光线在经过晶体等透明介质时分解为不同颜色的现象,这在镜头和水晶等物体中都能够观察到。
色彩产生的原理
色彩产生的原理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体验。
而色彩产生的原理,是一门深奥的科学,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色彩产生的原理,带领读者一起揭开色彩背后的神秘面纱。
首先,要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我们需要从光的角度入手。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吸收部分光线并反射出剩余的光线。
而这些反射出来的光线,就构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色彩。
不同的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程度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比如,红色的物体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只反射红色的光,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红色。
除了光的角度,色彩产生的原理还与人眼的生理特性有关。
人眼中有三种感光细胞,分别对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敏感。
当光线照射到眼睛时,不同的感光细胞会受到不同颜色光的刺激,通过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色彩。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所说的RGB色彩模式中,红、绿、蓝三种颜色可以组合成丰富多彩的色彩。
此外,色彩产生的原理还涉及到色彩心理学。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比如,红色常常被认为是充满活力和热情的颜色,而蓝色则被视为冷静和安宁的颜色。
这种色彩和情感之间的联系,是由人们长期的文化和心理认知所形成的。
因此,色彩在视觉艺术、设计和广告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色彩产生的原理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课题。
从光的角度,到人眼的生理特性,再到色彩心理学,每一个方面都对色彩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也可以更好地运用色彩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和创作。
希望本文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让大家对色彩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色彩学原理色彩的形成光与色彩光是自然界的一种物理
色彩学原理第一节色彩的形成一、光与色彩光是自然界的一种物理现象。
对于地球来说,最大的光源就是太阳。
太阳给地球带来生命,同时也赋予世界万紫千红的色彩。
我们习惯上认为太阳光是白色的,但实际上,它包含了彩虹的全部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光谱的颜色,是人类肉眼可感知的可见光颜色。
在牛顿的光学色彩理论里,光与色彩是密不可分的,有光才会有色彩,人们之所以能够感知色彩,是因为有光照(发射光和反射光)的结果。
我们把人眼所能见到的颜色,由它们的光学性质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发射光”,二是“反射光”。
“发射光”就是光源发出的光,如阳光、灯光、计算机显示器、数码相机显示屏等,它是数字色彩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
严格意义上的数字色彩的颜色,都是发射光形成的颜色。
“反射光”是从物体表面反射出去的光,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一切非发光体的颜色,都属于反射光,如山川、天空、建筑、园林、花草、服装、家具………等等。
从物体表面反射出去的“反射光”,其颜色可以由物体表面材质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因为光源照射在物体上的光,有一部分被物体吸收,有一部分被物体反射,只有那些被反射出来的光才能被人眼所接受,这就是人眼能感知不发光物体颜色的缘故。
二、光的色散我们让阳光或灯泡发出的白光(发射光)透过三棱镜,把它折射到白色的屏幕上,就可以看见白色光分解成彩色光(图1-1)。
光谱颜色是一条从红色到紫色柔和过渡的彩色光带,它不是仅有七种生硬的颜色(图1-2),我们平时所说的七色光,只是一种高度的语言概括。
“发射光”可以是全色光(白光),也可以是任何几种光的组合,或仅仅是一种单色的光。
发射光经由光源直射人们的眼睛时,便可以看见带色光源发出的颜色。
不同的色光有不同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红色的波长最长,蓝紫色的波长最短。
实际上,可见光谱的每一部分都有它自己唯一的值对应,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把它们分成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种颜色。
从一种颜色转换到临近的另一种颜色,靠肉眼是很难区分的,人的眼睛最多只能区分二十八万二千多种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认识光与色彩的关系色彩是引起共同的审美愉快的、我们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
色彩同时诉诸儿童和成人;即使是婴儿,最容易接受的也是色彩明亮的东西。
那些总是被他或她所称的"现代"艺术弄得迷惑不解的凡夫俗子,通常也能从中发现色彩的活力与魅力。
这个人可能对变形的形状不可理解,但对色彩的运用少有异议,如果作品的色彩确实非常和谐的话。
事实上,一件艺术作品的色彩总是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
色彩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因为它的性质直接影响我们的感情。
当我们观看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并非必定理性地认识我们假定对其色彩产生感觉的东西,而是对它有一种直接的感情反应。
愉悦的色彩节奏与和谐满足了我们的审美需求。
我们喜欢某种色彩配合,而拒绝另一种配合。
在再现艺术中,色彩真实再现对象,创造幻觉空间的效果。
色彩研究以科学事实为基础,要求精确和明晰的系统性。
我们将考察色彩关系的这些基本特征,看看它们怎样帮助艺术作品的题材创造形式和意义。
光:色彩之源色彩始于光,也源于光,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
光线微弱的话,色彩也就微弱;光线明亮的地方,色彩就可能特别强烈。
当光线微弱的时候,如黄昏和黎明,不容易辨别不同的色彩。
在明亮的光线和阳光下,如在热带气候下,色彩看来就比原色更加强烈。
来自太阳的每一道光线是由以不同速度振动的波组成的。
在我们心智中产生的色彩感觉是我们的视觉对不同波长作出反应的方式。
让一束光线透过一块棱柱形的玻璃,然后让它反射在一张白纸上,通过这种现象可以证实上述原理。
当光束以不同的角度(根据它们的波长)穿过棱柱时,光束就会折射,然后以不同的色彩反射在白纸上。
我们的视觉在称为光谱的窄带上识别这些作为单个色条的颜色。
在这个光谱上很容易识别的主要颜色是红、橙、黄、绿、蓝、蓝-紫和紫(科学家用"靛青"一词取代艺术家所称的蓝-紫)。
但是,这些颜色逐渐调和在一超时,我们就能看到它们之间的中间色。
附加色光谱的颜色是纯的,它们代表了最强烈(明亮)的可能性。
我们能够选择光谱上的所有这些颜色,再用在上一段讲述的相反的过程来调和它们,我们就能再得到白色的光。
当艺术家或物理学家用彩色的光线工作时,他们就是在使用"附加色"。
当红、蓝和绿色(原附加色)的光束相重叠时,会发生一些有趣的现象。
当红色与蓝色光相重叠时,会产生洋红色;当红色与绿色光相重叠时,就产生黄色;绿色与蓝色光重叠,就产生青(蓝绿)色。
当红、蓝、绿三色光相重叠时,产生的是白光这证明了白色光是由所有颜色的波长共同创造的。
电视生产运用了这种附加色的调和过程。
现代色彩监视器是由微小的红、蓝和绿三种荧光色构成的。
通过525条水平线来显示,它们单独地或在不同的组合中闪亮,从而产生可能有各种颜色的感觉。
每一个形象是由交替线条的两次扫描构成的此时线条是偶数组合。
平均每秒钟扫描60次。
在一定距离之外不可能区分荧光闪烁的线条和色带,眼晴会把它们调和在一起,产生各种颜色的鲜明形象。
一个艺术家熟悉附加色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被用于电视生产、电脑图像、霓虹灯标志、幻灯和多媒体展示、激光效果和舞台布景。
在每种情况下,艺术家和工程师都是通过灯光来工作,通过红、蓝、绿三原色光的调和来创造色彩。
负色既然所有的颜色都呈现于一根光带上,那么我们怎么能分辨从自然对象上反射出来的单个的颜色呢,任问有额色的物体都有称之为色彩或颜色的物理属性,能够吸收一部分光波,反射另一部分光波,一片绿色的树叶向眼睛呈现出绿色,足因为树叶反射出光束中的绿色光波,而吸收了所有其他的颜色.一个艺术家的颜料具有这种属性,当颜料被运用于一个对象的表面时,就会使它具有同样的性质,艺术家也可以通过染料、着色剂、化学溶剂和汽油(好比运用于雕塑)来选择一个物体的表面颜色。
不管表面的颜色怎样运用或选择,当表面吸收了所有的光波,除了经验过的那些色彩,色彩的感觉就产生了。
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是用已知为"负色"的反射光来工作的,而不是用实际的光波或附加色。
例如,当看着一张纯白色的纸时,所有的色光波都被反射回观者的眼中--没有任何色光被减去或被纸面吸收。
当红色覆盖着表面时,就只有红色的光波反射到观众眼中所有其他的色光被减去或被颜色吸收。
其结果是体验到了红色。
被表面吸收的所有能量(没有被反射出来的光波)等于绿色--反射出色彩的对比或互补。
如果一块绿色破碎于纸上,对比是真实存在的。
绿色,两种剩余的原色--蓝色和黄色--的混合,只反射出绿色的光波,而吸收或减去其他的颜色,即红色。
当所有的原色--蓝色、黄色和红色--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颜色能够吸收和减去所有白色光波中的颜色。
这种颜色将不反射任何色光而呈现为黑色没有任何光波。
(这是混合的附加色的对立面,所有原色光的混合产生白色)。
但是,因为艺术家用颜料的杂质和不完整,任何表面都不可能绝对地吸收所有的光波,除了那些正被反射的光波。
此外,颜色反射的不只是一种主导颜色或某种程度的白色。
由于这些原因,对比色的混合--包括所有的原色--都不会产生纯黑色,而是一种灰黑色。
不论是纯色还是调和色,创造出来的颜色总是与减色相关联,一个形象反射的只是所见的颜色波长,而吸收了所有其他的波长。
我们在本章的下面部分讨论颜色的时候,主要涉及可视的反射色光的颜色,而不是混合色光或附加色的感觉。
混合颜色如前所说,光谱包括红、橙、黄、绿、蓝、蓝-紫和紫色,以及在其最纯度上的上百个微妙的色彩变化。
这个色彩范围也适用于颜色。
儿童或初学者在使用颜色时,很可能只使用几种简单的或单纯的颜色。
他们意识不到简单的颜色也是有变化的。
很多颜色是通过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和出来的。
但是,有三种颜色是不能通过调和创造出来的;它们是红、黄、蓝色,即所谓三原色。
当将两种原色相调和时,份量相等或不相等,它们就可能创造出几乎所有的颜色。
任意两种原色相调和产生一种二次色(亦称复色):橙色出自红色与黄色;绿色出自黄色和蓝色。
而且,某种中间色是由一种原色与相邻的二次色相调和创造出来的。
中间色的数量是无限的,原色或二次色在比例上的变化导致颜色的变化。
换句话说,黄色与绿色相调和产生出的不只是一种黄-绿色。
如果使用更多的黄色,其结果与用较多的绿色的黄-绿色大不相同。
艺术家偶而也不正确地把中间色作为三次色。
三次色是出自两种二次色的调和不是一种原色与二次色调和。
稍后将更深人地讨论。
如果我们研究混合色从黄到黄-绿到绿的进阶,就会发现一个呈现为色轮的自然次序。
我们区别微妙变化的能力使我们在每个位置上看到一种新颜色。
三色系统三原色在色轮上的空间分布是均等的,黄色一般在顶上,因为它最接近白色。
这些颜色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即所谓原三色。
三种二次色被置于调和出它们的两种原色之间;空间均等,它们创造了由橙、绿和紫构成的二次三色。
置于每种原色和二次色之间的中间色创造了均等的空间单位,即中间三色。
所有位置使颜色处于一个12色的色轮中。
当我们围着色轮走动时,色彩就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导致这些颜色变化的光线波长的作用。
靠在一起的颜色在色轮上显示出来,靠近的颜色是它们的色彩关系;相距较远的在色性上较对比。
直接相对的颜色彼此提供了最强烈的对比,即补色。
任何颜色的互补都是以三原色系统为基础。
例如,红的补色是绿色三原色剩下的另外两种颜色,份量相等的黄色和蓝色的混合。
因此,颜色及其补色都是由三原色构成的;黄色的补色是蓝色和红色的混合造成,即紫色。
如果颜色是"混合的"二次色(即橙色),其补色可以通过创造这种颜色的原色(红与黄)发现出来,三原色中剩下的颜色(蓝色)即是它的补色。
中性色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色彩的性质。
一些是黑色的、白色的或灰色的,它们看起来不同于色谱上的任何颜色。
在那些东西中没有发现色彩的性质;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它们反射光的数量上。
因为我们不能在黑、白和灰中辨别出任何一种颜色,它们便被称为中性色。
这些中性色实际上反映了在一种光线中色彩波长变化的数量。
一种中性色,白色,可以视为所有颜色的存在,因为它是发生在一个表面反射不在同等程度上所有颜色的波长。
那么黑色一般被视为没有颜色,因为它是在一个表面上均匀吸收了所有色光,而没有反射任何色光的结果,绝对的黑色很少有,除非在很深的山洞中。
因此,大多数黑色仍然包含一些被反射的色彩的痕迹,不过很轻微。
任何灰色都是一种不纯的白色,因为它只是部分反射所有色光的结果。
如果反射光的数量很大,灰色就比较亮;如果数量小,灰色就较暗。
中性色是由反射光的数最显示出来的,而颜色则与反射光的质量相关联。
色彩的物理属性不论艺术家是否用颜料、染料还是墨水来工作,每一种被使用的颜色都必须根据颜色的三种物理属性来描述:色相、明暗和纯度。
色相色相是一般的色彩名称红、蓝、绿,等等--用来称谓对在可视光线中能辨别的每种波长范围的视觉反应。
色相指示了一种颜色在色谱或色轮中的位置。
每一种颜色实际上存在着很多微妙的变化,尽管它们都始终使用简单的色彩名称。
例如,很多红色在性质上与纯粹的红色大不相同,但我们仍然以红的色相来识别它们。
此外,把一种颜色添加到另一种颜色会改变这种颜色的色相;这实际上改变了光的波长。
任何两种颜色的混合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层次(变体)--例如,黄色与绿色之间。
为了概念的清晰,艺术家一般把色相放在十二个层次的色轮上来确定(辨别或命名)色相。
明暗一个人的色调范围可以通过把黑色或白色增加在色相上来产生。
这说明色彩有不同于色相的特性。
被称为明暗的色彩特性对色彩的明和暗,或一种颜色反射的光量进行区分。
在最亮与最暗之间存在着很多明暗层次。
要改变一种颜色的明暗,我们必须把它与另一种更亮或更暗的颜色相调和。
不会改变色相的亮色与暗色只有黑色和白色。
每种颜色都反射不同的光的数量和不同的波长。
大量的光是从黄色反射出来的,而少量的光则是从紫色反射出来的。
每种颜色在其最强的纯度上都有指示着它所反射光的数量的标准明暗。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色彩,我们应该知道每种颜色的标准明暗。
这种标准明暗在色轮上看得最清楚,色轮上的颜色按照中性明暗的水平从黑到白依次排列。
在这种比例上(及在色轮上),所有高于中间灰色的颜色都称为高调色。
所有低于中间灰色的额色则足低调色,一种颜色是否高调或低调取决于艺术家,众所周知,一种低调的紫色可以通过白色来提亮。
那种调整是按照中性色水平提高紫色的明暗水平,直到它与灰色的明暗水平相一致;通过检查标准的灰色,可以使紫色在明暗上与黄-橙色的明暗相等。
同样,象黄色邪样的高调色也可以通过很黑的颜色来调整,直到它成为低调色。
纯度色彩的第二种特性,纯度(亦称饱和度)涉及在一种色彩中光的性质。
我们使用纯度一词来区分同一色相中较明亮或较浑浊的色调;即区分一种颜色的饱和程度或出自灰色和中性色的颜色的强度。
饱和的程度或最纯的颜色,实际上可以从透过三棱镜的光柱的色谱中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