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六、七单元复习鲁教版知识精讲

合集下载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供参考)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供参考)

初三化学考点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1、化学的概念2、化学研究的范畴3、化学的作用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2、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计量仪器4、固定和支持的仪器5、分离物质的仪器6、其他仪器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频)、液体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6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仪器的连接6、仪器的洗涤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1、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水的天然循环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1、水资源的现状2、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过滤见一单元考点)3、自来水生产过程4、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1、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及产物的判断、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推广(分)2、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检查装置考点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高频)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内容、用途、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考点五混合物与纯净物概念、宏观区别、微观区别、判断方法、联系。

考点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反应类型的概念、表达式、举例、特征。

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1-12分)考点一原子的构成(高频)1、原子的结构:(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2)原子结构2、原子质量的计算:概念、公式、单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示意图(2)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的化学性质的关系考点二构成物质的微粒(高频)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2、离子(1)概念(2)分类(3)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定义、本质区别、相同点、联系4、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考点三元素与元素周期表(高频)1、元素与元素符号(1)元素的概念(2)元素的含量:在地球、海洋、人体等(3)元素的分类(4)元素符号的书写(5)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2、元素周期表简介(1)元素周期表(2)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理解考点四单质与化合物课时2 物质组成的表示(2-11分)考点一化学式及意义(高频)1、化学式的概念2、化学式的意义3、化学式的书写(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稀有气体、金属和固态非金属、非稀有气体。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解析版)--九年级化学期末考点(鲁教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解析版)--九年级化学期末考点(鲁教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考点精讲】考点一、燃烧与灭火(1)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

(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

例如:(1)乙炔:(2)碳: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 2CO 2 ;氧气不充足2C+O 22CO ;(CO 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2、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

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 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3、爆炸(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

(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②遇明火燃烧;③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膨胀。

典例1 【2020云南】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乙炔 充分燃烧不充分燃烧 条件 氧气充足 氧气不充足现象 蓝色火焰、放热 黄色火焰、放热、浓烈黑烟 生成物 二氧化碳和水 一氧化碳(或炭黑)、水 方程式2C 2H 2+5O 22H 2O+4CO 2 2C 2H 2+3O 22H 2O+4CO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答案】C【解析】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错误,不符合题意。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1化学变化是指,也叫。

物理变化是指。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等现象。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还会伴随着。

这种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和的释放或吸收。

4.镁带燃烧的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本质区别:。

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

6.化学就是在、水平上研究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的、和物质。

7.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8.从微观角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等微粒。

从宏观角度,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组成的。

如:从微观角度看,水是由大量的构成的;1个水分子又是由个和个构成的;从宏观角度看,水是由和组成的。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1. 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为什么物质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

3.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包括、等)、、、。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1.药品的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拿:,不闻:,不尝。

(2)节约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取少量,液体取 ml,固体只需要盖满。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要,也不要,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内。

2.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3.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药品使用或;取用块状药品使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量多时,直接用试剂瓶倾倒,倾倒时,取下瓶塞,放在实验桌上,试剂瓶口试管口,标签手心,缓缓倾倒;量少时,用滴加,滴加时,胶头滴管要在试管口上方,不能接触试管,更不能伸入试管。

4.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火焰分为、和。

取下灯帽,用点燃酒精灯;用温度较高的给物质加热;用盖灭酒精灯。

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酒精灯内添加的酒精量一般控制在酒精灯容量的至。

不能用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试管中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复习主要内容:1. 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2. 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3. 学会药品的取用,对物质加热,收集气体,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知识要点:一. 奇妙的化学2. 元素:每一类原子二. 化学之旅:1.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2.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3.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公正性。

4. 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三. 走进化学实验室:1. 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A.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B. 取用药品注意节约;C.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

(2)固体药品的取用:A. 块状镊子B.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C. 使用后的镊子或药匙要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3)液体药品的取用A. 胶头滴管B. 细口瓶里取用试液2. 量筒的使用(1)“放平稳”,“凹液面最低处”(2)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用来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3)精确度:(4)量筒没有0刻度。

3. 酒精灯的使用(1)外焰、内焰、焰心。

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

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3)先均匀受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给固体加热时,一般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6~9单元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6~9单元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6~9单元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6~9单元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知识点:一、海水中的物质1、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Cl.NaMgCa较多2、利用海水制镁海水或卤水石灰乳氢氧化镁盐酸氯化镁通电镁有关的化学方程式:MgCl2+Ca(0H)2二Mg(0H)2|+CaCl2Mg(0H)2+2HCl二MgCl2+2H20MgCl2二M 計Cl2f二、海底物质1.海底矿物:海洋石油和天然气(90%),海底煤矿,海滨砂矿和沙砾2.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3.多金属结核(锰结核)三、海水淡化1、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2.53%,可利用的不到1%)2、淡化海水的方法(1)、蒸馏法(多级闪急蒸馏法)(2)、结晶法(丁烷极易挥发)(3)、高分子膜法(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第二节海水晒盐知识点:一、海水“晒盐”的过程1.盐田法粗盐过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母液(苦卤)2.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3.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1•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一般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

但氢氧化钙相反。

2.区别可溶物质,微溶物质,难溶物质。

3.降温结晶三、粗盐的提纯重结晶(溶解,过滤,蒸发)后除去可溶性杂质(溶解,加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过滤,加盐酸调节到pH=7,蒸发)第三节海水制碱知识点一、氨碱法制纯碱1.过程:盐水精制精盐水吸氨氨盐水碳酸化碳酸氢钠过滤、热解纯碱原理:NaCl+NH3+C02+H20===NaHC03+NH4Cl2NaHC03二===Na2C03+H20+C02f NH4C1的循环使用:制碱过程中向滤出NaHCO3的NH4C1溶液中加熟石灰以回收氨,使之循环使用2.侯氏制碱法:向滤出NaHCO3的NH4C1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NH4C1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NaCl溶液则可循环使用3.碳酸氢钠(小苏打、酸式碳酸钠),白色晶体,能溶于水。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6~9单元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6~9单元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6~9单元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6~9单元)一、物质组成和性质1.物质的分类:a.单质: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如氧气、氢气等。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c.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等。

2.化学式:a.分子式: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物质中各类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如H2O表示水分子。

b.离子式:用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种类和数量,如Na+Cl-表示氯化钠的离子式。

3.物质的性质:a.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b.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性、腐蚀性、还原性等。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水的性质和变化:a.性质:水呈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b.变化:冰的熔化、水的汽化、水的沸腾等。

2.氧气的性质和变化:a.性质:氧气无色、无味、无臭,对火焰有促进作用,有机物燃烧时需要氧气。

b.变化:燃烧、氧化等。

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变化:a.性质: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无臭,不支持燃烧,可用石灰水检测。

b.变化:燃烧、酸碱中和反应等。

三、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化1.常见的分离方法:a.过滤:用滤纸或滤网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b.蒸馏:利用物质的不同沸点进行分离,常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

c.结晶:通过溶解、结晶过程得到纯净的固体物质。

d.离心:利用离心机使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沉淀下来。

e.扩散:利用物质在空气中的性质,使气体或蒸汽分子扩散而得到纯净物质。

2.纯净化方法:a.升华:将固体物质直接从固体态转变为气体态再凝华成纯净固体物质。

b.萃取:利用溶液中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将所需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电解:利用电流的作用将溶液中的物质分解成离子。

四、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类型:a.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合成一种新物质。

b.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c.置换反应:一种元素或基团被另一种元素或基团取代。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第七单元单元复习课》公开教学课件共26张PPT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第七单元单元复习课》公开教学课件共26张PPT

A
B
C
D
⑴ 在上图C、D中的圆圈内填入适当的化学式 或离子符号:C中___N__a_+_、___C__l-__,D中
__H_2_O____; ⑵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所体现的化学反应
_____N_a__O_H__+__H_C__l _=_=_=_N__a_C_l__+_H__2O___________ ⑶ 以上变化的反应类型是____复__分__解__反__应___。
(4)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 应有_③__⑤___(填序号)。 (5)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 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 则X可能是( BaCl2,CuSO4,Na2CO3)中的 ___N__a_2C_。O3
考法突破 掌握酸的五个化学性质(能与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 、碱、盐等反应)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达标检测
1、如图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质测出的pH示意图,有关 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 C. 施用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碱性 D. 鸡蛋清的碱性比牙膏强
2. ①酸奶、②肥皂水、③食盐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 质。酸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 水的pH=7。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B )
A. 浓氢氧化钠溶液
B. 浓盐酸
C. 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
3.根据科学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 是( D )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B. 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C. 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 D. 常温下,pH<7的溶液
考法突破 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也不一定是碱溶液。某些 盐溶液也可能呈酸性或碱性,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3、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鲁教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必背)一、燃烧与灭火1、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3、灭火的方法:(1)隔绝氧气(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3)移走可燃物易错点:物质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

二、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1、(1)氧气不充足(不充分燃烧)产生黑烟、一氧化碳和水(2)氧气充足(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3)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优缺点充分燃烧能充分利用资源,放热多;不充分燃烧浪费资源,放热少2、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1)一氧化碳的产生点燃点燃高温C+O2 ====CO2(碳充分燃烧) 2C+O2====2CO (碳不充分燃烧) C+CO2====2CO(2)中毒的原因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吸入人体,便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减弱。

(一氧化碳有毒,是化学性质)(3)预防: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1、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失,气体体积受热膨胀。

2、分类物理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轮胎爆炸化学爆炸:火药爆炸、瓦斯爆炸、氢气燃烧爆炸3、易燃易爆物及图标一、化石燃料的燃烧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新型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

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知识点成分或概念要点归纳能源利用说明化石燃料煤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煤的气化、焦化、液化,属于化学变化分解的产物有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石油混合物,主要含碳、氢元素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产品为汽油、煤油等天然气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燃料的充分燃烧1.节约能源2.减少对环境污染充分燃烧的条件:有适当过量的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三、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一、化学研究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知识解读】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

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

(2)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毒性、酸性、碱性(酸碱性)等。

三、绿色化学(热点)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

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常见的污染:变化性质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四、化学常用实验仪器(重点)1、试管(用作加热和反应的容器)①夹持试管时,试管夹、铁架台铁甲,从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1/3—1/4处。

②向试管中加药品时,如果没有指明药品用量时,固体颗粒颗粒状药品取1--2粒,粉末状药品用量以盖住试管底部为宜,液体药品取1-2ml。

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对试管加热前,要擦干外壁的水珠,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④对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向上,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试管口不能对准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飞溅伤人。

⑤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

2、烧杯(用作盛装液体,用作反应容器、配制溶液、加热液体药品等)①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②配制溶液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内壁。

③倾倒液体时,要从烧杯尖嘴处倒出。

3、酒精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①用完酒精灯要盖上灯冒,防止灯芯酒精挥发。

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第六单元复习

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第六单元复习

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第六单元复习一、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其中,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能力,而物理性质则是指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不会引起物质的本质变化。

1.1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新物质的性质。

例如,铁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铁锈。

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检测,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加热、溶解、酸碱反应等。

1.2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固有性质,不会引起物质的本质变化。

例如,物质的密度、颜色、硬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称量、测温、测量体积等。

二、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是指物质由哪些基本粒子构成。

根据物质的组成,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1 单质单质是指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根据单质的形态不同,单质又可以分为元素和单质颗粒。

2.1.1 元素元素是指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元素可以根据性质分类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三类。

金属元素大多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而非金属元素则相反。

2.1.2 单质颗粒单质颗粒是指由单质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组成的物质。

常见的单质颗粒有金属颗粒、非金属颗粒等。

2.2 化合物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类原子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组成相对复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反应的条件表示出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产物组成,并用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来表示。

3.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格式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格式是:反应物(原料)= 产物。

在等号的左边表示反应物,右边表示产物。

3.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比例保持不变。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个数称为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数。

平衡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3.3 化学方程式的骨架式和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骨架式是指没有涉及反应物和产物的具体摩尔比例的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知识解读】(1)探究燃烧的条件①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小木条能燃烧而石头不能燃烧。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现象: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容易点燃,而蘸有水的小棉花团难以点燃。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二——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

③操作: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现象:在空气中的蜡烛能持续燃烧,而用玻璃杯罩住的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三——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

2.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知识解读】(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反应剧烈。

(2)燃烧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燃烧的反应物: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

例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 点燃 C + 2MgO;钠能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4)燃烧的反应条件:点燃(5)燃烧的分类及燃烧的产物注意:①“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又叫“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②要掌握含C、H、O等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例,写出乙炔(C2H2)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根据“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可知,反应物应该是乙炔与氧气;b.根据“燃烧的反应条件是点燃”可知,乙炔燃烧的条件是“点燃”;c.根据完全燃烧的产物,因为乙炔(C2H2)含有C、H,所以乙炔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 所以,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点燃4CO2 + 2H2O二、灭火的原理1.移走可燃物2.隔绝氧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知识解读】1.灭火原理实质就是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即可灭火。

初三化学第六七单元复习鲁教版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第六七单元复习鲁教版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第六、七单元复习鲁教版【本讲教化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六、七单元复习[主要内容]1. 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相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相识溶解度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初步学会合理限制试验条件。

2. 学会粗盐提纯的试验方法。

理解食盐在消费、生活中的重要用处。

3. 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简洁原理和主要流程,探究纯碱的性质,理解纯碱的主要用处,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

4. 理解金属和金属材料的主要特征及其应用。

知道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规律及其简洁应用。

5. 知道铁的冶炼原理、钢铁锈蚀的缘由及其防护。

[学问要点]一、海水中的化学1.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以及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原理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响主要有:2. 海底矿物的种类“可燃冰”→“将来能源”、“21世纪能源”“锰结核”3. 淡水资源的状况,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是通过加热蒸发而将液体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方法。

“多级闪急蒸馏法”“结晶法”“膜法”4. 海水晒盐的步骤及原理5. 饱和溶液的定义及推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定义:在肯定温度下,不能再接着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推断:依据食盐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固体来推断,假如有未溶解的食盐固体存在,则溶液到达饱和状态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6.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计算。

定义:在肯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到达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影响因素: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计算公式:当T肯定时,S肯定,则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7. 溶解度曲线表示的含义,依据溶解度曲线进展相关的推断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改变不大,如NaCl。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反而降低,如Ca(OH)2。

8. 粗盐提纯试验的原理、仪器、步骤及留意事项。

原理:分别可溶物和不溶物用过滤法,溶解度随温度改变不大的用蒸发结晶法。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酸及其性质一、如何识别酸1、电离(1)定义: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2)、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3)、电离方程式:(溶于水)①HCl=H++Cl-②H2SO4=2H++SO42-2、由①②得: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例:硝酸、碳酸、硫酸、盐酸、醋酸等二、酸的性质1、盐酸和硫酸的物理学性质(浓)(1)盐酸(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工业盐酸因具有杂质而略显黄色。

(2)、硫酸(物理性质)①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引流到水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

2、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稀)因为盐酸和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2)酸+金属——盐+氢气③Na2CO3=2Na++CO32-④CuSO4=Cu2++SO42-由③④得: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例: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等A、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Zn+2HCl= ZnCl2+H2↑2Al+6HCl=2AlCl3+3H2↑Mg+H2SO4=MgSO4+H2↑Fe+H2SO4=FeSO4+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Zn+H2SO4=ZnSO4+H2↑2Al+3H2SO4=Al2(SO4)3+3H2↑B、用途:验室制氢气(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①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②用途:金属除锈(4)、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①化学方程式2HCl+Na2CO3=2NaCl+H2O+CO2↑用于检验碳酸根离子HCl+AgNO3=AgCl↓+HNO3用于检验氯离子H2SO4+BaCl2=BaSO4↓+2HCl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②实例: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取无色溶液少许注入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二、观察化学变化1、镁条燃烧(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点燃(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Mg O2MgO2、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2 H2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第二节化学之旅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试管酒精灯滴瓶量筒烧杯锥形瓶集气瓶水槽坩埚钳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托盘天平二、实验基本操作1、原则:“三不”(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3、剩余药品的处理:三不一要(1)不能放回原瓶(2)不要随意丢弃(3)不要拿出实验室(4)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操作为“一横二放三慢立”(2)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一横二送三慢立”5、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管口)(2)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3)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6、一定量药品的取用:(1)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A、构造: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平衡螺母、底座、游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第六、七单元复习鲁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六、七单元复习[主要内容]1. 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认识溶解度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初步学会合理控制实验条件。

2. 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

了解食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3. 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和主要流程,探究纯碱的性质,了解纯碱的主要用途,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

4. 了解金属和金属材料的主要特征及其应用。

知道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规律及其简单应用。

5. 知道铁的冶炼原理、钢铁锈蚀的原因及其防护。

[知识要点]一、海水中的化学1.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以及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原理海水或卤水氢氧化镁氯化镁镁石灰乳盐酸通电−→−−−→−−−→−− 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MgCl Ca OH Mg OH CaCl 2222+=↓+()() Mg OH HCl MgCl H O ()22222+=+ MgCl Mg Cl 22通电+↑2. 海底矿物的种类“可燃冰”→“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锰结核”3. 淡水资源的状况,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是通过加热蒸发而将液体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方法。

“多级闪急蒸馏法” “结晶法” “膜法” 4. 海水晒盐的步骤及原理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母液−→−−→−−→−⎧⎨⎩5. 饱和溶液的定义及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判断:根据食盐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固体来判断,如果有未溶解的食盐固体存在,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6.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计算。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影响因素: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计算公式:当T 一定时,S 一定,则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a SS%=+100100%×7. 溶解度曲线表示的含义,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相关的推断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如N aCl 。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如Ca(OH)2。

8. 粗盐提纯实验的原理、仪器、步骤及注意事项。

原理: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用过滤法,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用蒸发结晶法。

仪器:量筒、托盘天平、药匙、滴管、小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酒精灯、蒸发皿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注意事项] 过滤:“一贴”、“二低”、“三靠”蒸发:使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当析出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9. 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纯碱的用途 原理:NaCl NH CO H O NaHCO NH Cl +++=+32234 232322NaHCO Na CO CO H O ∆+↑+用途:人造纤维、石油精炼、粗盐精制、硬水软化、玻璃生产 10. 纯碱的性质、相关的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1)物理性质:纯碱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②纯碱能与酸反应生成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 CO HCl NaCl H O CO 232222+=++↑ 注:实验室检验用稀盐酸或稀硫酸CO 32-Na CO H SO Na SO H O CO 23242422+=++↑ ③与氢氧化钙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Na CO Ca OH CaCO NaOH 23232+=↓+()二、金属1. 常见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其相关用途物理特性:金属光泽,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能。

2. 合金的概念及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概念: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3. 常见的几种合金的主要成分、突出特点主要用途 生铁、不锈钢、黄铜、硬铝、钛合金 4. 常见的几种铁矿石的主要成分: 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黄铁矿Fe O Fe O FeCO FeS 23343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现象和操作要点: 现象: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高温氧化还原反应Fe O COFe CO 232323++()要点:先通入CO ,再用酒精灯加热,先撤酒精灯,继续通CO 直到试管冷却为止。

6. 铝与氧气反应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点燃432223Al O Al O +7.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推断及应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①金属酸盐+氢气+−→− (H 前)②金属+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前) (后) 湿法冶金:Fe CuSO Cu FeSO +=+448. 置换反应:A+BC→AC+B 9.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铁易生锈、氧气、水 涂油、刷漆、镀耐磨和耐腐蚀的铬及制造耐腐蚀的合金如不锈钢等,都能防止钢铁生锈。

10. 金属资源保护防止金属腐蚀;金属回收利用;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以及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70分钟)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 甲烷、沼气、CH 4B. 氢氧化钠、纯碱、N aOH C . 氯酸、盐酸、HClD. 硫酸铜、胆矾、CuSO H O 425·2. 在农村山区的家庭,当有人发高烧急需冷却治疗却没有冰块时,下列物质可以加入塑料袋或橡胶袋的水中制作冰袋的是( ) A . 硝酸铵 ﻩﻩﻩ B. 食盐 C. 生石灰 ﻩD. 白糖3. CaCl MgCl CuCl 222、、三种物质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AgN O3溶液反应,若得到等质量的Ag Cl 沉淀,则消耗上述物质的情况是( ) A. MgCl 2需要量最少ﻩ ﻩ B. CaCl 2需要量最少 C . CuCl 2需要量最少 ﻩD. 三者一样多4. 某溶液中只含有K Fe Cl SO ++--、、、342四种离子,其中K Fe Cl ++-、、3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5:2:3,则溶液中Fe 3+与SO 42-的个数比为( )A. 1:2ﻩ ﻩ B. 1:3 C . 2:3ﻩﻩﻩﻩ D. 3:55. 只用一种试剂试将FeCl Na CO MgSO 3234、、三种溶液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A . AgNO 3溶液ﻩB. BaCl 2溶液C. Ba OH ()2溶液ﻩ ﻩD. NaOH 溶液6. 把足量的铁粉,分别加入到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是( )A . Na SO CuSO 244、B. HCl CuCl 、2C . HCl H SO 、24ﻩ D. CuCl CuSO 24、7. 质量分数和质量都相同的稀盐酸,分别与镁、铝和锌三种金属恰好完全反应,并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同时收集到质量分别为a 、b 、c 的氢气。

则所收集到的氢气质量大小关系为( )A. b a c >> ﻩﻩB. b a c >= C . a b c ==ﻩ ﻩD . a b c >>8. 人的口腔内唾液的pH 值在进食过程中和进食后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从进食开始至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10分钟到40分钟酸性逐渐减弱并趋于正常。

与上述事实符合的函数图象(图1)是( )图19. 在我们学过的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物质“名不副实”。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纯碱”不是碱ﻩ ﻩ B. “醋酸”不是酸C . “水银”不是银 ﻩﻩD . “干冰”不是冰10. 下面有关氢气、酒精灯、可燃冰[一种甲烷水合物(C H4·xH 2O),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一种固态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化学式可知,可燃冰是混合物B. 氢气、酒精、可燃冰相比,氢气是未来世界最理想的燃料,但在大量制取、储存、运输、应用上还存在困难C. 可以马上大量使用,解决能源危机D.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大量使用酒精、可燃冰作气体燃料时,若气体完全燃烧均对环境不产生影响11. 有X 、Y 、Z 三种金属,把X 投入到YCl 2溶液中,X 表面有Y 析出,得到的XCl 2溶液的质量比YCl 2溶液质量增加;把Y投入到Z(NO 3)2溶液中,Y的表面析出Z,得到的Y NO ()32溶液质量比Z NO ()32溶液质量减少。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X Y Z >>B. 相对原子质量是X Y Z >>C. X 、Y 、Z 可能依次是铜、锌、汞 D . X 、Y、Z 可能依次是汞、锌、铜 12. 下列各组物质:①氯化钠和硝酸钠②碳酸钠和氧化钙③氯化钾和二氧化锰④硫酸钡和氯化钡,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一一分离的是( ) A. 只有①ﻩ ﻩﻩB . ③和④ C. ②和③ ﻩ ﻩD. 只有③13. 下列物质相互混合后过滤,形成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大的是( )A. MgCl 2溶液、Ba OH ()2溶液B. Cu 和AgNO 3溶液 C . K CO 23固体和稀H SO 24 D. BaCl 2溶液和CuSO 4溶液14. 某溶液中含n 个K +,n个SO 42-,n 个Cl -,除还存在不等量的H OH +-和外,别无其它离子存在,请你推测此溶液( )A. pH >7 ﻩ B. pH =7 C. pH <7ﻩ ﻩD. pH ≥715. 重金属离子有毒(重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g/c m3的金属)。

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

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有毒离子为Ba 2+离子,如果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碱性、毒性明显降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A. Cu SO 242+-和ﻩﻩﻩﻩ B. Cu 2+ C . K SO +-和42ﻩ D. Ag NO +-和316.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常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 ) A. NaOHB. NaClC. Na CO 23ﻩ ﻩD. Na O 2二、填空题:1. 在昆明世博园中,山东省齐鲁园里的“泰山”是用从山东运来的花岗石(不与酸反应)堆砌而成的,其中一小部分是用云南石林的石灰石补充的。

如果请你来鉴别这两种石料,方法是分别在石料样品上滴加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的一种石料即是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