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国家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一等奖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一等奖这是岳阳楼记教案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一等奖第1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寓情于景的写法。
2、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
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4、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相互提高,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5、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抱负,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志趣,作者的政治抱负。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辅之以创设情景法五、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国的旅游胜地除了五岳,还有四大名楼,知道吗?它们是(岳阳楼(湖南)、黄鹤楼(湖北)、鹳鹊楼(山西)、滕王阁(江西)),有关这四大名楼的美文妙句很多,知道吗?回忆一下我们所学过的古诗。
(老师引导,学生背诵)①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②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③崔灏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④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⑤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妙句让人回味无穷,这些胜地更是令人心驰神往。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范仲淹也去游一下岳阳楼吧!岳阳楼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了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去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二、作者简介范仲淹,北宋,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苏州人。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一等奖《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一等奖《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岳阳楼记公开课的教案,内容如下:师:在今天这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一起来认识一下吧——(生齐读屏幕所示文字:他生于北宋,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他少年苦学,有志于天下;他屡遭贬谪,几起几落却百折不挠;他造福百姓,实行改革,遭到排挤却不改其志;他捐资购买千亩良田,成立公偿金,扶贫助弱;他去世后,朝廷给予他宋代文臣最高等级的谥号——文正,以褒奖他济世治国的功绩。
)(朗读过程中有学生将”谪”念作“dí”,师帮助正音:谪zhé)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人是谁吗?生(众):范仲淹。
师:是的,他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师:“文正”这个谥号在宋代是对一个文官极高的褒奖,范仲淹之所以被授予“文正”这个谥号,除了他的政绩之外,还因为他的一种思想,而这种思想就写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
你知道是哪一句道出了他的思想吗?生(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这个句子你在课文哪里看到的?生(纷纷):最后一段。
师:最后一段是吧?那咱们来一起读读这最后一段吧。
生齐读文章最后段落。
师:嗯,读得不错,如果声音能更响亮一些,更自信些就更好了,待会儿我们再来试试看。
老师先问问大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看。
(学生纷纷举手)好,你来。
生:意思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前快乐。
师:快乐之前快乐?生:哦,快乐之后快乐。
师:说的不错。
我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这句话出现在文章最后一段,那是不是范仲淹写着写着突然灵光一现想到的呀?生(众):不是。
师:不是?那就是早已有之的喽,你有证据吗?师:看看范仲淹的介绍,你有发现吗?(屏幕再现范仲淹介绍,学生默读)生1:前面写到他少年苦学,有志于天下,说明他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志向,想要治国,那就说明“先天下之忧而忧”这种志向他小的时候就有了。
文言文《岳阳楼记》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6篇)
文言文《岳阳楼记》公开课优秀教案文言文《岳阳楼记》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6篇)文言文《岳阳楼记》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熟读成诵,理解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并领会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4、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2、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2、学生收集与岳阳楼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诵诗导入1、展示诗歌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学生诵读诗歌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3、导入语事实上,除了李白杜甫在岳阳楼留下的我们读到的这两首名诗,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
但是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宋代的范仲淹却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1、听朗读,感知课文。
2、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在学生朗读结束以后提问:作者洋洋洒洒写了这么一篇文章,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课文原文回答。
3、学生在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基础上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感情。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析文章结构,领会文章写法[点拨]板书(一)交代,写作缘由——叙述;(二)描写岳阳楼景色——写景抒情;(三)表达自己的胸襟抱负——议论。
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5篇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法引导1、学习时,学生可在听课文范读录音、看“岳阳楼胜景”(岳阳楼就在本市)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的特点。
2、对文章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可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完成。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zhé)朝晖夕阴(huī)迁客骚人(sāo)霪雨(yín)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tīng)皓月(hào)心旷神怡(yí)宠辱偕忘(__é)浩浩汤汤(shāng)2、朗读全文,做到本成诵?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
2、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统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11课《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2.赏读佳句,体会语言之美;3.感悟作者思想情怀,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民日报的原副总编、当代作家梁衡先生曾经说:“以一文之力能抗六代之易、三世之变;以传统的文字来表达跨越时空的思想,上下千年,唯此一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天下第一美文《岳阳楼记》。
资料助读(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二、检查预习【过渡:早读大家熟读了课文,把握了文章大意,现在检测下大家的预习成果吧!】三、观文知事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看看能得到什么信息?生: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
生: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出了滕子京的政绩。
生:滕子京嘱托范仲淹为此作记。
四、登楼赏景【过渡:那作者是如何展现岳阳楼的胜景的呢?让我们登楼赏景,我们一起通过品味句中词的方法来感受一下第二自然段。
】1.赏析句中词师:小米读第二段,思考“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能否换成“连"和“接”?生:衔吞二字,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与山与江的关系,使静态的山和江,富有动态和活力,更能凸显出洞庭湖气势之磅礴,表现洞庭湖景色之胜。
所以说是不能替换的。
师: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一句呢?生:都有三点水与水有关,浩和汤本意都是形容水势很大。
写出了水波壮阔的特点。
师:所以这一句在诵读的时候,我们要语速稍快,读出水流大而急的感觉。
紧接着横无际涯的横字,显得意境开阔而有气魄,所以音调应延长,最后朝晖夕阴极其精炼地写出洞庭湖早晚的景色变化,以气象万千收尾。
所以这里应放慢语速,读出意犹未尽之感。
请同学们再次尝试阅读一下这一段吧。
师: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生:前人之述备矣。
师:与前文哪句照应?生: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师:“然则"一词有何作用?预设:由写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2024年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
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一、引言《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范仲淹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描绘了岳阳楼壮美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崇高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岳阳楼记》公开课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欣赏这篇佳作。
本次公开课一等奖的获得,是对授课教师和参与者们共同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岳阳楼记》这一经典文化传承的褒奖。
二、课程内容1.作者介绍: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官至宰相。
他提倡改革,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其政治抱负和人格魅力为后人所敬仰。
2.文章背景:《岳阳楼记》作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当时范仲淹因主张改革而被贬谪至巴陵郡。
本文是在他为重修岳阳楼而作的记文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文章结构: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描绘岳阳楼景色、赞美滕子京、议论政治、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抒发个人抱负。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真挚。
4.文章主旨:《岳阳楼记》以描绘岳阳楼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展现了崇高的政治抱负和坚定的信仰。
5.艺术特色:本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对仗等,使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和简介,激发学生对《岳阳楼记》的兴趣。
2.作者介绍: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3.文章背景:讲解《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4.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层次。
5.文章主旨探讨: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6.艺术特色鉴赏:指导学生欣赏文章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素养。
7.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8.课堂小结: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
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在平日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1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思路,学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抱负。
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1、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范仲淹的豁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3、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记叙、写景、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听说过“断齑食粥”的故事吗?它说的是我国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千古名作《岳阳楼记》。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1、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
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功绩。
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
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2、写作背景北宋庆历四年(1044)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州,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6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到庆历六年9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三、朗读。
1、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感情。
第11课《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1课《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范仲淹及“记"的文体特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 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 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其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4.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
(3)理解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感受其家国情怀。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岳阳楼记》就是这样一篇经典之作。
岳阳楼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那么,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二)文学常识1.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政绩卓著,曾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改革军制,巩固边防。
与韩琦并称“韩范",曾主持“庆历新政”。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 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感情或发表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3.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贬官至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才华出众,为权贵所妒,贬谪到岳州做知州,励精图治,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一等奖1、《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是历来受到人们称颂的名文,文章的思想品格光彩照人,文章的语言文字精练优美,有许多好东西值得学习。
为理解好这篇文章,先要对本文写作的情况有所了解。
下面我对此作点简略的介绍。
范仲淹是北宋前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官至朝廷的“参知政事”(副宰相)。
他在当政期间提出过十条改良政治的措施,包括限制凭借政治特权当官、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严格执行政令等项,他还主张兴修水利以利民生;他为官清廉,关心国计民生,关注边防戒备。
范仲淹大力革新政治,却遭到朝中顽固势力的反对,结果,他的改革计划全部告吹,一腔热情付诸东流,后来他不仅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官职,还被贬到外地去做地方官。
《岳阳楼记》就是他被贬到邓州(今河南邓县)做知州时写的。
此后,他又被派去杭州等地任职,最后在赴任途中病死。
《岳阳楼记》中提到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考中进士,是范仲淹的好友。
滕子京在西北边境任职,率领军民抗击西夏入侵,因受诬告而被贬到岳州任知州(太守)。
他重修岳阳楼,致信范仲淹,请范仲淹写篇文章以作纪念。
于是,在邓州任上的范仲淹应约撰写了此文。
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写此文时,正与滕子京有同样的遭遇。
二、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三、正音(逐段正音,学生会读)(1)滕(téng)谪(zhé)属(zhǔ)(2)夫(fú)衔(xián)汤汤(shāng)涯(yá)晖(huī)骚(sāo)(3)霪(yín)(3)霏(fēi)号(háo)樯(qiáng)jí)(4)谗(chán)鸥(ōu)芷(zhǐ)(5)汀(tīng)郁(yù)怡(yí)(6)噫(yī)嗟夫(juēfǘ)四、学生各自诵读课文一遍五、学生朗读叫两名学生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1 .积累文言实词。
2 .学习文章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受本文语言的特点。
2 .揣摩重点语句,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学习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法、质疑探索法。
课文朗读磁带、岳阳楼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2 课时同学们,我国的不少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镌刻了不少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也因此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范仲淹(989~1052 年) ,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 (为小官吏)四处迁徙。
26 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庆历元年(1041 年) ,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两贼闻之惊破胆”的话。
庆历三年(1043 年) ,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任知州。
他在六十三年的人生旅程中,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文集》传世。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 ,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流放邓州(今河南邓州市)。
岳阳楼记》国家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岳阳楼记》国家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3、研究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前两年的研究,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
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3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引导到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的。
2、赏析句子,研究本文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l3、研究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1【导入】岳阳楼记由江南三大名楼导入2【讲授】岳阳楼记二、出示研究目标,齐读,明确本节课研究任务。
XXX、分组背诵四、协作探究探究一1.本文主旨句是哪句?你是如何理解的?文中哪些句子同样能展现作者广阔胸襟及忧国忧民情怀?2、本文写作目的是借古仁人之心来抒发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这种精神高度的?板书总结探究二1.岳阳楼记离不开写景,找出这些句子、段落有豪情读一读,试作赏析。
2、读文章时,你感受到的文章语言最大特点是什么?归纳本文写作特色:1、对比反衬,突出文章主旨。
2、景物描写,突出特征。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骈散结合,有利于文意的表达,并使文章有文采、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
3【测试】岳阳楼记一、理解性背诵默写1、表达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的名句是:2、表“古仁人之心”名句是:3、表示对XXX的慰勉与规箴之意的句子XXX、背诵你喜欢的段落XXX《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研究驳论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3、体会XXX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11课《 岳阳楼记》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1课《岳阳楼记》一等奖创新教案《岳阳楼记》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把握一二段主要观点,积累重点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及用法,能够熟练翻译。
3.初步感知文章写作特色。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诵读,理解文本。
2.难点:把握一二段主要观点,积累重点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及用法,能够熟练翻译。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江南三大名楼”图片及其本文作者、写作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借用新闻,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听说,在湖南岳阳有个5A景区只要能全文背诵一篇中学课文就能免门票!!!引出课文。
并介绍“江南三大名楼”。
同学们,上面我们知道了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今天我们就先到岳阳楼去看看吧。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的过程中领悟人生价值。
板书课题:11 岳阳楼记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作者简介老师:同学们,通过历史学习,你们应该知道北宋的一位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举改革、刚正不阿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谁呢?预设: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举改革,刚正不阿,并且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论性,文辞优美,气度豁达。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文体知识教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本文的作者范仲淹,下面,我们对本文的文体做个了解吧。
预设:本文是一篇典范的夹叙夹议的散文,我们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对此类文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师:“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教师: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学过或者见过的哪些文章与这种文体相似。
预设:叙事:《桃花源记》说明:《核舟记》写景:《小石潭记》言志:《岳阳楼记》3.课文背景教师:了解本文的背景资料,对我们学习本文有很大的帮助。
11《岳阳楼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1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知识,品味优美语言。
2.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体会本文语言简洁、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的特点。
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文知识,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体会本文语言简洁、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自主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一热烈讨论谈话导入:关于旅游,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出:我国古代“江南三大名楼”一一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
(屏显)三大名楼图片介绍:名胜古迹因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而著名。
(板书:文题、作者)二、整体感知一一前世今生(一)文体知识记,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分类:①碑记②游记③杂记④记……事(二)作者及滕子京简介1.作者:名时地评作(见书)2.滕子京:名时地评作(见书)(三)四读课文1.生初读,正字音。
2.生再读,明节奏。
3.师生读,知大意。
(翻译五字诀:留删替补调)4.再齐读,记知识。
三、深入文本一一“五看法"学文言文(屏显)学习方法简介:五看法一看篇二看段三看句四看词五看意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总分总的阅读方法第一部分一一看篇朗读课文,用下面的句式说一句话。
(屏显)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本身,却写了O引导出类似回答: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本身,却写了洞庭湖的美景,却写了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情感............追踪:范仲淹是怎么安排这些材料的?引导:第一段是交代写作缘由,自然引出对第二段的描写。
第二段与第三、四段是总分关系,都是先写景,再抒情,第二段总说,引出三四两段,第三段和第四段是并列关系,用了对比手法,第五段是抒发自己的忧乐观,使全文形成总分总的关系。
11岳阳楼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1《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重点)3.感悟古仁人的胸襟和抱负。
(难点)教学策略及方法:朗读品味法、资料助读法。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1.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白板呈现,教师口述)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提出的“庆历新政",使政局数月间焕然一新;他,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率师戍边,使“西贼闻之惊破胆”;他,更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散文等,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无怪毛主席称他:“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
"他是谁?他的名字叫范仲淹(出示人物插图)。
这节课,让我们同他一起登上岳阳楼,去品千古美文,去感受他的思想光辉。
2.出示题目作者,齐读。
二、交代学习目标师出示学习目标(白板呈现),生齐读。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赏语言之美,力求熟读成诵。
3.感悟古仁人的胸襟和抱负。
三、检查预习,积累文言词汇。
1.学生针对词句的理解质疑。
2.师生答疑。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你会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和划线的词语吗?(白板呈现,一分钟准备,然后逐一检查。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静影沉璧淫雨霏霏薄暮冥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朝晖夕阴观夫巴陵胜状师出示“集”的古字,“璧"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记住字义;补充《诗经》中的“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丰富学生对“霏霏"的词义理解;强调“薄”的意思时,可以拓展成语——日薄西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两个词语对学生而言是个新词,老师可以造个句子,让学生真正理解词义。
句子示例——十九大的召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中国形象,让学生判断对错,交流明确:“百废具兴",必须有一个由废到兴的过程,今天的中国应该用日新月异、蒸蒸日上来形容。
(3)你会翻译这些句子吗?(白板呈现,找同学逐句翻译、随时订正。
初中课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课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一等奖1、初中课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了解范仲淹的生平,识记重要信息。
2、熟读成诵,熟练翻译课文,识记文言词汇。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的思想情怀,培养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范仲淹的生平,识记重要信息。
2、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熟练翻译课文(前三段),识记文言词汇。
预习检测1、范仲淹,字,苏州吴县人,北宋。
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2、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范仲淹,谪守,属予作文以寄之,予观夫巴陵胜状,浩浩汤汤,若夫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樯倾楫摧,薄暮冥冥,忧谗畏讥,一碧万顷岸芷汀兰,宠辱偕忘,嗟夫3、朗读训练老师范读、学生仿读、齐读整体感知1、翻译课文前三段,学生根据课下解释以段为单位翻译课文,标记难点和重点词语向组长或老师询问;老师巡视,帮助解答疑难。
2、自主翻译后,学生课堂串译。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总结交流强调本段的`重点词语。
当堂训练1、解释画线字词越明年,乃重修岳阳楼,予观夫巴陵胜状,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连月不开,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薄暮冥冥2、翻译下列句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增其旧制,属予作文以寄之,朝晖夕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翻译第四、五、六段,识记重点词语。
2、了解内容,理清思路,感受的思想情怀,培养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
整体感知1、翻译课文后三段①学生根据课下解释以段为单位翻译课文,标记难点和重点词语向组长或老师询问;老师巡视,帮助解答疑难。
②自主翻译后,学生课堂串译。
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总结交流强调本段的重点词语。
2、文并非单纯的写山水楼观的狭境,而是融自然、感情、理想于一文,你能不能抓住表达方式的变化来理清文章的思路?探究文本1、解本文的写作意图参考资料:据史料记载,北宋庆历六年(1046),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
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思想】古人行文很讲究文气,或曰气脉,特别是骈偶句式为主的散文,尤其如此。
与此相适应,诵读课文时要整体整篇地读,一气呵成地读,分段分句、支离破碎地读容易破坏文气,所以进行诵读训练时一定要把好这一关。
【课时安排】本文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有关岳阳楼的`情况可从岳阳楼上镌刻的诗词歌赋谈起,也可从岳阳楼的修建历史谈起;可放录像或多媒体资料,也可由学生介绍。
二、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正音正字三、初读课文两遍,熟悉文章的基本内容四、齐读或个读文章,教师进行诵读指导五、教师介绍作者情况和相关的背景知识六、熟读成诵,也可组织背诵比赛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二、师生通过讨论、串讲等方式了解主要内容三、从表达方式、对比反衬、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学习本文情景相生的写法四、讨论联系现实生活和个人的成长谈谈怎样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怎样树立忧国忧民的意识。
五、整理文言字词,积累文化常识第2篇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教学重点: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2、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岳阳楼记》【一等奖教案】【一等奖教案】
《岳阳楼记》【一等奖教案】【一等奖教案】XXX《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研究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研究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二、研究一些文言词,懂得文言虚词“则”的用法。
三、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四、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一、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
二、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
三、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2、志。
5、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6、忧,7、后天下之乐而8、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三、研究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研究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相识作者几文章的内容,进修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2、讲新课(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2.介绍写作配景:XXX庆历5年(1045年),XXX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震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
第二年6月,XXX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XXX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
(二)范读课文,研究生字。
谪守(zh)滕子京(tng)予观夫(y)(f)衔远山(xin)浩浩汤汤(shāng)朝晖夕阴(huī)潇湘(xiāo)(xiāng)迁客骚人(sāo)霪雨(yn)霏霏(fēi)(fēi)怒号(ho)樯倾楫催(qing)((j)山岳潜形(qin)薄暮冥冥(b)(mng)波澜不惊(ln)沙鸥翔集(ōu)岸芷汀兰(zhǐ)(tīng)皓月千里(ho)静影沉璧(b)宠辱偕忘(xi)嗟夫(jiē)XXX,百废俱兴:具通俱,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即由事写景,3、由景写情,4、由情言(3)由读课文,(4)直至读熟。
初中语文八年级 11《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11《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抓关键词,用想象入境法品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积累、感悟文言知识。
2.通过对比探析,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思想情怀。
【教学重点】品读语言,体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心境。
【教学难点】探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的深刻内涵,理解作者人生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书信始末宋朝有位遭贬谪的官员来到巴陵郡,迁建岳州学宫、兴水利、重修岳阳楼,还不忘让好友给他修的名胜古迹写篇文章,他找人绘制了一幅图,一封求书记。
窃以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与范经略求记书》二、赏景,品异景异情1.引入主问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自由读课文,这样一篇千古美文,重点记了洞庭湖、岳阳楼哪两种“异"样的景观?触发了怎样的情思?集中在哪几段?这两段呈现了哪种天气下的景象?(点评:大家已经学会了抓关键词来品语言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我们先来读第一幅阴雨图景观。
)2.赏阴暗之景:抽生读第3段,其余生准备点评——读的怎么样?重读哪些字?引导生简要描绘画面或赏析。
(圈画景物名称——研究修饰词——联想与想象着描绘)目睹到这样的景色,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谁还有类似的心情?————读出这种“悲伤”的语气。
(师范读,生再有感情自由朗读)3.赏晴明之景齐读第四段写景句。
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从哪些句子里感受到的。
生自由交流你喜欢这样的景观吗?迁客骚人呢?——读出“喜悦"的语气。
(抽生范读,师随机指导)4.对比读情感句。
师屏显,生齐读。
小结过渡:这些迁客骚人会因为天气的阴晴和景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
有没有一种人的心情能够不因天气或景物的变化而或喜或悲呢?三、悟理,研异人异事——写了哪两种人?“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1.面对阴晴变化的景色,古仁人是何态度?(自由朗读,结合注解理解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
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3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引导到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的。
2、赏析句子,学习本文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l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1【导入】岳阳楼记
由江南三大名楼导入
2【讲授】岳阳楼记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三、分组背诵
四、合作探究
探究一
1、、本文主旨句是哪句?你是如何理解的?文中哪些句子同样能展现作者广阔胸襟及忧国忧民情怀?
2、本文写作目的是借古仁人之心来抒发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这种精神高度的?
板书总结
探究二
1、、岳阳楼记离不开写景,找出这些句子、段落有感情读一读,试作赏析。
2、读文章时,你感受到的文章语言最大特点是什么?
归纳本文写作特色:
1、对比反衬,突出文章主旨。
2、景物描写,突出特征。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骈散结合,有利于文意的表达,并使文章有文采、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
3【测试】岳阳楼记
一、理解性背诵默写
1、抒发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名句是:
2、表“古仁人之心”名句是:
3、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与规箴之意的句子
二、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
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疏通课文,弄清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新世纪的第一年──2001年是“中国年”,申奥成功,加入WTO,国足出线等等,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
其杂文有“匕首”,“投枪”之喻。
本文属鲁迅后期杂文,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肺病已相当严重。
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
可是,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三、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
四、疏通课文
1、弄清字词障碍:
搽(chá)玄(xuán)虚省(xǐng)悟自欺欺人
脊(jǐ)梁渺(miǎo)茫诓(kuāng)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
2、朗读全文。
3、思考问题: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文章的论证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二是驳论据。
三是驳论证。
三、分析课文
1、一二段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明确:谬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谬误论据:两年以前,……却也是事实。
语句:“总自夸”,“只希望”,“也是事实”,“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2、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
3、第五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
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
鲁迅是个现实
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
所以被删去。
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4、文章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明确:作者指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
5、作者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
明确:“要论中国人,……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
6、“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明确:指的是脚踏实地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
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
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
7、“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明确:前者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后者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欣赏品味杂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品味语句
1、揣摩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能。
“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及夸耀者的底气不足。
“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
它们准确的写出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性。
2、揣摩下列有下划线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明确:“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
“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分小组搜集资料,写一份调查报告《中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现状调查》。
附:主体板书
谬论论据:自夸──只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1、摆谬论
谬论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自夸(信“地”信“物”)
只能说有过“他信力”都不能证
驳论证:只希望国联(信“国联”)明“失掉自信力”
(直接反驳)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失掉“他信力”发展“自信力”
3、驳论证
(正面立论)
(间接反驳)
4、得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