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课件-4.2-3 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苦难的母亲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3、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进入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环境问题
出现全球性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原因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人口过快增长,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961年,呼吸系统疾病开始在这一带发生,并迅速蔓延。1964年这里曾经有3天烟雾不散,哮喘 病患者中不少人因此死去。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1970年患者达500多人。1972 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死亡11人 。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97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大会 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调整自己的日常不环保行为,提出一 个环保主义的倡议: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 珍爱生灵,万物共存。 实行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三、加强国际合作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求全球合作,联合国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明确了世 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承担“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转转变观观念念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调调整行为为
加加强强国际合合作作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转变观念
就以下五个观念进行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 不足?应该如何改进?
发展观 资源观 环境观 伦理道德观 消费观
远古时期:渔猎和采集 朝拜太阳神
苦难的母亲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3、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进入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环境问题
出现全球性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原因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人口过快增长,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961年,呼吸系统疾病开始在这一带发生,并迅速蔓延。1964年这里曾经有3天烟雾不散,哮喘 病患者中不少人因此死去。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1970年患者达500多人。1972 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死亡11人 。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97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大会 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调整自己的日常不环保行为,提出一 个环保主义的倡议: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 珍爱生灵,万物共存。 实行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三、加强国际合作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求全球合作,联合国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明确了世 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承担“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转转变观观念念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调调整行为为
加加强强国际合合作作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转变观念
就以下五个观念进行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 不足?应该如何改进?
发展观 资源观 环境观 伦理道德观 消费观
远古时期:渔猎和采集 朝拜太阳神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解析:第(1)题,a为生活污水的下一环节,应该是污水处理厂,排除B、C两项;d为服装产品的上一环节,应该是服装生产,排除A项;b为棉布的上
一(1)环贵节港,生应的态为工生棉业纺产园织的,D、核项心正生企确业。活是什活么?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又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 环境的摆布。 例题2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课前篇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自主检测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 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因此,人类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和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1)传统发展观念的含义 ①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简单地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 的唯一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 ③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 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的资源观。( ) 地协调,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发展道路,必须走社会、经济
、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答案:(1)× (2)× (3)× (4)√ 扩大围湖造田的面积,使粮食增产,缓解人地矛盾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答案:(1)D (2)A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1-
课标阐释
激趣诱思
1.理解人地关系思想 演变的过程及原因。 2.运用资料,说明协调 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 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 由。(综合思维)
3.正确认识人类依赖 自然、改造自然、征 服自然到善待自然的 人地关系的转变以及 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性。(人
一(1)环贵节港,生应的态为工生棉业纺产园织的,D、核项心正生企确业。活是什活么?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又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 环境的摆布。 例题2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课前篇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自主检测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 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因此,人类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和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1)传统发展观念的含义 ①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简单地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 的唯一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 ③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 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的资源观。( ) 地协调,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发展道路,必须走社会、经济
、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答案:(1)× (2)× (3)× (4)√ 扩大围湖造田的面积,使粮食增产,缓解人地矛盾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答案:(1)D (2)A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1-
课标阐释
激趣诱思
1.理解人地关系思想 演变的过程及原因。 2.运用资料,说明协调 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 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 由。(综合思维)
3.正确认识人类依赖 自然、改造自然、征 服自然到善待自然的 人地关系的转变以及 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性。(人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PPT教学课件
5.工业社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上都超过了农业社会。( √ )
6.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科技的进步。 ( × )
【对点连线】
【实践探索】 2019年3月5日全国两会工作报告中重申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 论断,强调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这属于什么发展模式? 提示:可持续发展模式。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
素养目标
1.通过案例,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形成的区域背景 2.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3.通过对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 4.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 系的主要途径
基础知识
【质疑批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条件。( √ ) 2.绿色学校就是在校园里大量植树造林。( × ) 3.每少用一张纸都是节能低碳生活。( √ ) 4.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国政府的事,与普通民众没有关系。 ( × ) 5.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 ) 6.少用一次性制品,养成低碳环保生活习惯。( √ )
【典题训练】 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 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验: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 利避害。据此完成(1)、(2)题。 (1)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 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 B.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C.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D.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
能力二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维导引】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PPT-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PPT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探究点 可持续发展
沼气作燃料,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缓和了燃料与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防止植被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 将秸秆、柴草和人畜粪便作为沼气原料,减轻了污染;
沼气作燃料,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缓和了燃料与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防止植被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3.下列关于餐桌上频频出现食品污染现象的原因, 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添加技术越来越发达 B.人们不良的消费观念和饮食习惯 C.食品添加剂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D.食品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且有利于食品保存
4.餐桌污染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安全性原则 解析:第 3 题,人们传统的观念是馒头越白越好,食 品越甜、越香越好,于是不法商人为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喜 好,在食品里加入大量的增白剂、糖精、香精等危害人体 健康的物质。第 4 题,餐桌污染影响了人体的健康,违背 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答案:3.B 4.B
沼气作燃料,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缓和了燃料与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防止植被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②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 沼气作燃料,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缓和了燃料与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防止植被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则。 沼气作燃料,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缓和了燃料与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防止植被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
(2)农业推行生态农业。 沼气作燃料,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缓和了燃料与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防止植被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件(51张)
1、 议一议,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
①大坝挡住了原本溯河回游的通道,破坏了河中 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
②减少河口泥沙,改变河口生态环境,使大量生 物失去了栖息地;
③该地区介入国家电网后,大坝供电功能减弱。
2、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 想怎样的转变?
从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态度转变为人地协调的 观点,积极谋求人地和谐。
生产力发展, 可能论 人类改造自然
的能力增强
注重 把地理学重 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 人的主 心从自然转移 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观能动 到人这个积极
性 因素上来
人地关 系理论
产生前提
适应论 和生态
论
对人地关系的 认识继续深化
核心思想
通过文化发展对自然环 境产生长期适应或用生态 学观点分析人地关系
产生结果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采集—狩猎社会:崇拜和敬畏(崇拜自然)
采集—狩猎社会时期
表1.采集—狩猎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
采 人口数量 集 ︱ 生产力水平 狩 猎 对环境的影响 社 会 人地关系
人口数量少
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 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有限
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系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 染
使人类陷入严重 的资源、环境危 机
可持续的经济发 展模式
强调环境承载能 力和自然资源的 永续利用
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减少经济活动所 造成的环境压力 和资源耗竭
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 > 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
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全球环境问题
(二)生态破坏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例如,滥伐 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由于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导致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加剧;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盐碱化;由于大 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和臭氧层的破坏;由 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对人类具有重大经济、科学、美学 和文化价值的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见图5-5);等等。
(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通过自身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利用自然、破坏自然和改造自然,不停地对各环境要素施加影响,时刻 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 度仍在不断地加大加深。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全球环境问题
(三)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自身,这就是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按结果分为正反 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当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即生产和消费活动符合环境的客观 属性——自然规律时,环境则在人类的引导下向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的方向发展,它既能实 现物质能量的持续供给,又能使废弃物及时得到转化和清除,这就是正反馈,此时的人地关系是统一的,环境 造福于人类;反之,当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违背自然规律时,环境将会恶化,出现生态失调、自然灾害频繁、 环境污染加剧等环境问题,这就是负反馈,此时的人地关系是对立的,人类将遭到环境的惩罚。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主要观点及演变
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至今,人类对人地关系的思考从未停止过。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对人地 关系的思考总是殊途同归。从其核心理念上,可以分成三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第二节 全球环境问题
(二)生态破坏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例如,滥伐 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由于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导致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加剧;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盐碱化;由于大 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和臭氧层的破坏;由 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对人类具有重大经济、科学、美学 和文化价值的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见图5-5);等等。
(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通过自身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利用自然、破坏自然和改造自然,不停地对各环境要素施加影响,时刻 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 度仍在不断地加大加深。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全球环境问题
(三)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自身,这就是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按结果分为正反 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当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即生产和消费活动符合环境的客观 属性——自然规律时,环境则在人类的引导下向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的方向发展,它既能实 现物质能量的持续供给,又能使废弃物及时得到转化和清除,这就是正反馈,此时的人地关系是统一的,环境 造福于人类;反之,当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违背自然规律时,环境将会恶化,出现生态失调、自然灾害频繁、 环境污染加剧等环境问题,这就是负反馈,此时的人地关系是对立的,人类将遭到环境的惩罚。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发展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主要观点及演变
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至今,人类对人地关系的思考从未停止过。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对人地 关系的思考总是殊途同归。从其核心理念上,可以分成三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5.2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件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C. 观点三、观点一、观点二
D. 观点一、观点三、观点二
【3】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C )
A.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 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活动P129
(1)议一议,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 (2)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怎样的转变?
观
念
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传统发展观念带来的问题
1.产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 2.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转变传统发展观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GDP
社会进步
理念
方式
一、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公平性原则 含义:包括本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 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具体做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 应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人地协调论
分析图中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反映的人地关系思
想与图中一致的是( A 图中三种观点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演变顺序是( A )
A. 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
B. 观点二、观点三、观点一
问题:(1)议一议,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
答案: ①大坝挡住了原本溯河润游的通道,破坏了 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 ②该地纳入国家电网后,大坝供电功能减弱。 ③减少河口泥沙,改变河口生态环境,使大 量生物失去了栖息地;
问题:(2)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怎样的转变?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79张PPT)
01
板块一 基础全面梳理 主干扫描 自主导学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 的观点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人地关系思 历史时期
想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 崇拜自然 原始的平衡关系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对抗性 增强,环 境遭到破坏
工业文明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征服 自然
盾激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 的关系是( )
A.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 B.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 C.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D.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
解析 图中显示,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冬季霾日 数与风力呈明显负相关,故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A 正 确。注意正相关说明变化一致,负相关说明变化不一致, 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
2.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径流量
D.污染物来源
解析 图中显示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夏秋季多、冬春 季少,刚好与长江径流量变化情况一致,说明直接因素是 径流量。
[2016·石家庄一模]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 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 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 到 10 km 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下图示意黄淮地区 1971~2001 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 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 3~4 题。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 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PPT
农__业__社会
不协调
人口逐渐增多,人们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 与广度都明显增大,环境遭到破坏
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人类对自然资源
工业社会 人地_矛__盾__激__化__ 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口数量剧
增, 环境问题 严峻
走向协调,向生态化、当代信息技术和 知识经济 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
核心归纳
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特点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时期
生产力水平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采集—狩 猎社会
极为低下,以采集和 狩猎为生,对环境的 影响极为有限
生物资源遭到一定的 破坏,但环境问题对 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被动适应环境,对人地关 系认识肤浅,崇拜、依赖 自然
农业社会
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 展,人类对资源和环 境开发利用的强度和 广度都明显增大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
01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社会
人地关系
产生原因
采集—狩 猎社会
__原__始__平__衡__关系
人口数量少、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对 环境的影响有限
√G.退耕还牧,进行合理放牧
核心归纳
1.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滥垦草地、过度放牧
滥伐森林 不合理灌溉
开矿 非农用地的扩大
产生的环境问题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土地盐渍化 产生废弃地 耕地面积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调统一。
7
8
15.“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以沼气建设为核心,结合改圈、 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改路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在基本解决农村生活 能源来源问题的同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在各类生态农业模式中,“四 位一体”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 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读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及结构图,回答 下列问题。(16分)
资源再利用, 利用率高
废弃物再生资 源化
物质反复循环 流动
经济和生态效 益相结合 5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对 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取得最大社会经 济效益的一种模式。
控制大部分污染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1:图甲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县城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 丰富的大煤田。
11
(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 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③发展科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促进对外开放。
12
[典题示例] (2013·福建高考)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
13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
[审答规范培养]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D (2)B
15
1.(2012·江苏高考)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 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 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材料2: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甲所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 图乙是对煤炭产业生产流程模式的改造。
(3)图乙所示的生产流程模式中,H是 厂,简述该生产流程模式的主 要优点。
(3)砖瓦(或建筑材料)
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
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持续性 人类的经济活动必须保持
原则 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 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 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处理好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 共同性 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
原则 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 体的协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
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
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
利益的基础上,制订各国都可
以接受的政策
2
庞大的 人口基数庞大、新增人口数量多
人口压
力
人口素质不高
资源相 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 对短缺 我国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大
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比 较低
深刻的 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
环境危 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
费。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济持续发展的最终
社会持 目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 目的是实现社会的
续发展 的 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持续发展 1
原则
内容
要求
公平性 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 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 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 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 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 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 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16
(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
式是
()
A.①B.②C.③来自D.④(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7
机
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
物度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扩大,
程度加剧
3
4
比较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 式 资源利用率
废弃物处置
物质流动
结果
粗放利用
一次性利用,利用 率低 污染和废弃物大量 排放 物质单向流动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 时带来环境问题
资源输入减量 化,集约利用
(3)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3)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 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
9
民生活质量。
10
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路 (1)首先分析区域的区位特性、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 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 源、交通、科技、市场等)。 (3)分析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 境问题、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
内涵 作 要点 用
内容和要求
关系
生态持 续发展
基 础
强调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 经济的发展要以环
力相协调。包括资源利用和环境 境和资源为基础,
保护两方面
环境的保护要依靠
强调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 经济发展来提供必
经济持 条 追求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 需的资金和技术。
续发展 件 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 生态持续发展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