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分析(1)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分析(1)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分析
眩晕是指一种旋转或晕厥等感觉,常见于头晕、恶心、颈部僵硬等症状。
而后循环缺血则是指因血供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引起胸痛、晕厥
等症状。
两者虽然症状有所不同,但是都与血管、心血管系统相关。
1. 眩晕的病因
眩晕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症状,常见原因包括内耳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管疾病、药物或毒物作用等。
2. 后循环缺血的病因
后循环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引起。
这些病变导致心肌缺氧,进而引起胸痛、心悸、晕厥等症状。
此外,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也会增加后循环缺血的风险。
3. 两者的关系
虽然眩晕和后循环缺血的病因不尽相同,但是两者有时可以相互影响。
冠心病患者可能由于缺氧引起眩晕,而眩晕患者也可能由于血管问题
而引起后循环缺血。
因此,在患者症状出现时,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充分评估疾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4. 预防和治疗
预防和治疗眩晕和后循环缺血的关键在于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
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戒烟戒酒、适量锻炼等。
对于严重的疾病,包括心脏手术或药物治疗在内的治疗方案可以减轻或消除症状。
此外,注意眼睛和耳朵的卫生也有助于预防眩晕。
总之,眩晕和后循环缺血都是与血管和心血管系统相关的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了解病因和预防措施,以及及时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一)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一)眩晕是指人在身体没有明显异常的情况下,头晕、头重、头胀、头痛和不稳定等。
眩晕等不适感常常给人带来困扰,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后循环缺血是眩晕的一种常见病因之一,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
夏磊曾经是一名患者,他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反思。
1.夏磊的病情夏磊在一年前开始感到头晕,时常感到四周旋转,感觉快晕倒了。
他不断地排解与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出现晕厥,意识丧失。
被救护车接到医院后,经过CT检查后诊断为后循环缺血。
经过3周的住院和治疗,夏磊才得以康复。
2.后循环缺血的原因在成人中,后循环缺血占原发性眩晕的40%。
它的病因主要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的原因包括颈部外伤、颈椎退行性病变、椎动脉狭窄或闭塞等。
临床表现为头晕、呕吐、眼球震颤、步态不稳等现象。
3.夏磊的思考夏磊在康复期间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平时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习惯已经加剧了疾病的发展。
他也发现,疾病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他决定采取各种措施,如恢复运动、改变饮食习惯、增加外出活动等等。
4.如何预防后循环缺血后循环缺血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预防眩晕和失眠等不适症状。
(2)正确治疗高血压:高血压是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及时发现、积极治疗。
(3)避免颈部受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颈部的保护,避免颈部受伤。
(4)加强运动:适当的运动有益于加强身体抵抗力,提高身体质量,还可以缓解压力等症状。
总之,后循环缺血虽然常见,但是经过正确的治疗和积极的预防,可以重拾健康。
需要我们每个人注重自己的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保护。
头晕与后循环缺血
2015-01-09 何俐眩晕论坛眩晕是一种空间定位障碍,是人体平衡系统失调而出现的运动性错觉或幻觉。
眩晕(vertigo)一词是从拉丁文“vertere (围绕着旋转)”演变而来。
眩晕患者常有周围环境或自身运动性幻觉,如:旋转、倾倒、漂浮或自身不稳等。
眩晕发病率高,国内统计65 岁以上人群,男性患病率为39%,女性为57%,与国外统计一致。
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重要表现之一,但目前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存在简单地将眩晕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或诊断为“颈椎病压迫血管”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进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眩晕的分类目前,以Hojt 分类为基础、按照眩晕发生的机制和性质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耳蜗前庭及前庭神经病变所致眩晕为周围性眩晕。
常见病因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外耳道病变等。
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神经核及其核上纤维联系、内侧纵束、小脑或大脑皮质病变所造成的眩晕称为中枢性眩晕。
病因有后循环缺血、后循环出血、小脑脑干肿瘤、脑干脑炎、多发性硬化、颅颈交界区畸形、偏头痛性眩晕、癫痫性眩晕、颈性眩晕等。
前庭中枢性眩晕病因多样但相对较为少见。
在临床诊断中需注意除偏头痛性眩晕外,前庭中枢性眩晕几乎都伴随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很少仅以眩晕为唯一表现。
非前庭性眩晕病因包括眼源性眩晕(青光眼、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虹膜炎和视网膜炎等)、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眩晕(贫血、白血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所致眩晕(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所致眩晕(低血压等)、精神疾病所致眩晕(焦虑症、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癔症等)。
眩晕的诊断一项对德国200 名眩晕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发生率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精神源性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
在我国,前庭周围性眩晕约占73%~87%,前庭中枢性眩晕约占7%~10%,非前庭性眩晕约占5%~15%。
后循环缺血与眩晕如何鉴别?一文读懂
后循环缺血与眩晕如何鉴别?一文读懂1. 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定义和意义一直以来,临床上对头晕/眩晕的诊断,存在一些模糊的观点。
把病因多归咎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认为 VBI 是一种非正常但又非缺血的状态。
但大量前瞻性和回顾性的临床研究证明:不伴随其他神经系统表现的单纯头晕或眩晕,极少是由 VBI 引起。
国际上,疾病分类并无 VBI,认为它是后循环系统的 TIA,而非单独特异的疾病。
因此,VBI 的概念被后循环缺血(PCI)所取代。
2. 后循环缺血的分类后循环缺血目前主要包括梗死和TIA,二者的区别仅在影像学和时间上体现。
广义上,PCI 包括所有导致后循环低灌注的病因,如颈椎病椎动脉型、锁骨下动脉盗血等。
2013 年柳叶刀上一篇文章认为,除梗死和 TIA 外,后循环缺血还应包括短暂性神经缺损症状发作(TNA)。
TNA 不满足 TIA 的诊断标准,但与此后发生的后循环脑卒中关系密切。
3. 颈椎病椎动脉与头晕/眩晕作为一个理论假设,颈椎骨质增生和VBI 的相关性,目前仍缺乏证据。
猎人弓综合征(BHS),即旋转型椎动脉闭塞综合征,在 DSA 下可见血流下降,可以引起后循环缺血甚至梗死。
虽然症状可表现为眩晕,但临床上 BHS 并不常见,它的诊断需要慎重。
且一项 2003 年发表在 Neurology 上的研究显示:超过 90% 的疑似后循环症状与椎动脉受压无关,所有转颈后出现头晕或晕眩者无一例有椎动脉受压。
4. 导致眩晕的解剖生理通路图 2. 前庭通路图源:参考文献 2.图 3. 生理性眩晕和病理性眩晕的特征图源:参考文献 3.前庭神经核团存在四条通路,从解剖及生理通路上看,眩晕、呕吐、姿势不稳和眼震可见于各种眩晕。
应对以上四种体征仔细分析,如与体位的关系、持续时间、眼震性质等,以达到鉴别目的。
累及前庭神经核出现眩晕症状,主要是延髓和桥脑背外侧(图4. ),即:图 4. 图源:讲者 ppt下晕上不晕:脑桥以上无前庭神经核,如中脑梗死多不会伴随眩晕。
四种脑卒中风险评分量表对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比较
四种脑卒中风险评分量表对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比较摘要】目的: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应用四种脑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对比。
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收治疗的90例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作为甲组,另选择同期接收治疗的90例非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作为乙组,两组均应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改良弗明汉卒中量表(FSP)评分、ABCD2评分、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ICVD)脑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评定,观察对比其结果。
结果:(1)甲组ESRS中位数偏高者所占比例为13.33%,FSP中位数偏高者所占比例为34.44%、ABCD2中位数偏高者所占比例是12.22%,ICVD中位数评分偏高者所占比例是13.33%,均分别高于乙组的1.11%、15.56%、1.11%、1.1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FSP评分、ESRS评分、ABCD2评分、ICVD评分对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依次是72.22%、66.67%、、68.89%、70.00%,比较无意义,P>0.05。
结论:FSP评分、ESRS评分、ABCD2评分、ICVD评分对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均有较高的预测与诊断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风险评分;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临床诊断【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076-02后循环缺血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增加,孤立性血管性眩晕患者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多,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较差,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往往需要及时诊断并治疗。
为了在众多眩晕者中有效鉴别恶性眩晕者,是目前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临床真的端的一大重点[1]。
鉴于此,本研究通过研究ESRS评分、FSP评分、ABCD2评分、ICVD评分对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诊断价值,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从孤立性头晕眩晕的角度看脑血管检查
从孤立性头晕/眩晕的角度看脑血管检查1、患者的检查是否都正确?临床医生都知道,很多头晕/眩晕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做过下列检查:①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报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脑供血不足;②颈椎片(骨质增生、椎间隙窄、序列不稳);③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椎间盘后突、硬膜囊受压);④头颅CT(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和头颅MRI(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那么,这些检查和检查结果是否真正具有临床价值?一些专家认为,上述这些检查及诊断结果都想为以下诊断寻找证据: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发作(VBI)、颈性眩晕和脑供血不足。
TCD不能诊断脑供血不足或脑动脉供血不足已经被多次强调过,在此不再赘述。
颈椎片和颈椎MRI对于大部分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诊断基本毫无价值。
那么,头颅CT和头颅MRI上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对头晕/眩晕诊断有帮助吗?如果的确仅有一侧前庭核损害,有可能出现孤立性头晕或眩晕,但由于脑干解剖结构致密,这样的概率非常低。
MRI报告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基本和头晕/眩晕无关,CT检查意义更小。
所以,上述这些检查完全没有必要做。
还有一部分头晕/眩晕患者,做过血管影像检查,包括超声(TCD或彩超)、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发现了前循环某条动脉狭窄,后循环某条动脉狭窄,或前后循环某几条动脉狭窄,同时这些患者没有脑干/小脑体征,应该通常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良性复发性眩晕、梅尼埃病、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前庭神经炎等。
但外院的诊断都是后循环缺血或脑供血不足,外院医生、患者以及家属都认为是动脉狭窄供血不足导致的头晕和眩晕,那么:“动脉狭窄→供血不足→孤立头晕/眩晕”这一逻辑究竟有没有临床证据?2、抽丝剥茧的循证分析动脉狭窄后,其供血区脑血流就会下降吗?侧支代偿的存在,使脑动脉狭窄后脑血流不一定下降。
如果脑血流下降,将会发生在哪个区域?通常发生在狭窄动脉的供血区。
后循环缺血导致的孤立性眩晕MRI应用进展
放射学实践2019 年!月第34 卷第!期R a d i o l P/c d c e J a<2&19,V o l34,N o.l97•综述•后循环缺血导致的孤立性眩晕M R I应用进展王兴瑞,席一斌,康晓伟,李陈,田萍,印弘【摘要】眩晕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椎基底动脉缺血可导致小脑、脑干梗死,早期可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临床确诊比较困难。
从孤立性眩晕患者中筛查出血管源性卒中患者非常关键。
以往 常规M R I结合M R A对后循环缺血性病变的检出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一般。
动脉自旋标记(A S L)成 像技术较M R A能更直观地反映后循环的血流变化并且能对其定量分析,采用A S L技术结合常规M R I、D W I和M R A对责任血管、缺血部位及缺血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可显著提高磁共振检查对于早期脑缺血性眩晕的检出率及准确性。
【关键词】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成像(动脉自旋标记【中图分类号】R445.2;R543.2【文献标识码】D O I:10. 13609/j.c n k i. 1000-0313. 2019. 01. 020眩晕(v e r tig o)是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属临床常见症状,约占急诊科患者的13%[1],也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
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机制不甚明确,因此临床医师对眩晕的诊断和治疗相对比较困难。
一般而言,眩晕按照病变部位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其中前庭性眩晕包括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非前庭性眩晕包括眼性眩晕、颈性眩晕、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全身中毒性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眩晕、感染疾病性眩晕和精神性眩晕等+]。
而孤立性眩晕(is o la te d v e r t ig o)是指患者具有典型的发作性或持续性眩晕,但不伴有其它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及体征,如肢体功能障碍、面部麻木、口角歪斜、复视、构音障碍等,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多汗、心慌和腹泻等。
后循环缺血诊断标准
后循环缺血诊断标准
后循环缺血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眩晕、头晕、视物旋转、共济失调等。
对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以便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
首先,对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症状,医生应当认真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详细的症状表现,以便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其次,临床检查也是后循环缺血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检查、眼底检查、听力检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表现,进一步确定诊断。
此外,影像学检查也是后循环缺血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包括MRI、CT、颅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患者的病变情况,进一步确定诊断。
最后,对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比如内耳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都可能引起眩晕、头晕等症状,需要通过相关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
总之,对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鉴别诊断等手段,以便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加强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及时进行诊断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头晕与后循环缺血鉴别
在Dix-Hallpike试验完成到眩晕及眼震开始之前有一个潜伏 期(一般是1-2秒) 发作性特点: 数秒-20秒,很少>40秒. 眩晕的疲劳性
The Dix-Hallpike Test
CRP
对所有疑为PCI的患者应进行神经影像学检
查,主要是MRI检查。DWI-MRI对急性病变
最有诊断价值。
转颈或外伤、巨细胞动脉炎、遗传疾病、颅内感
染、自身免疫性病等。
2.
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同前循环)
PCI的危险因素: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
等)、肥胖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TIA病史、
颈动脉病、周围血管病、高凝状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
症、口服避孕药等。
3.
颈椎骨质增生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
原因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与老化有关的颈椎骨质增生 绝不是PCI的主要危险因素。
颈椎病与PCI的关系:不大
因为:
⑴PCI患者除有颈椎骨质增生外,更有动脉粥样硬
化,无法确定是骨赘而非动脉粥样硬化致病。
在有或无PCI的中老年人群间,颈椎骨质增生的程
度并无显著差别,只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不同。
颈椎病与PCI的关系:不大
其他治疗措施可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治疗指南。
2.
后循环缺血的预防(同前循环)
对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控制应参考国内外相关
的防治指南。
鉴于约40%的后循环缺血病因为栓塞,建议积极
开展病因检查。诊断明确者应进行抗栓治疗。
除非明确颈椎骨质增生与PCI的关系,否则
不应该仅为治疗PCI而行颈椎手术。
和中医科)医务人员对后循环缺血性疾病的认
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后循环缺血识别方法
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后循环缺血识别方法眩晕(dizziness/vertigo)是后循环缺血常见的临床表现。
特别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isolated vertigo)的后循环缺血,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神经专科症状和体征,很难与一些周围性前庭疾病如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 BPPV)等相鉴别,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的误诊概率。
本文将从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概述、表现形式以及识别方法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后循环缺血概述后循环缺血包括后循环梗死和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 TIA),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状态相关,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0%~25%,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常见的后循环缺血表现包括头晕或眩晕、不平衡感、视觉症状 ( 复视、视野缺损或视力模糊 )、意识障碍和精神状态改变、呕吐、头痛和颈部疼痛、言语和吞咽功能障碍以及听力下降。
孤立性眩晕可以是阵发性,也可以是持续性,表现为急性前庭耳蜗功能障碍的症状,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一侧面部和肢体麻木、无力、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复视等症状,但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心慌、出汗、腹泻、站立不稳等非特异症状,孤立性眩晕可为后循环缺血唯一的临床表现。
孤立性眩晕分类和表现形式传统的眩晕或头晕可分为眩晕、晕厥前状态、失衡和头重脚轻。
近年来有学者根据眩晕起病形式、时间演变、有无触发因素等,将眩晕分为三种急性前庭综合征样表现,其分别为:①自发性急性前庭综合征,②自发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③触发性发作性前庭综合征。
1. 自发性急性前庭综合征(spontaneous 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 , s-AVS)s-AVS 定义为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的眩晕,可以伴有恶心或呕吐,眼球震颤、姿势不稳头部运动不耐受等症状,急性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大于 24h 。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01.
02.
03.
04.
目录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
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的预后与康复
1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
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原因
后循环缺血:后循环缺血可能导致眩晕,因为后循环缺血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导致大脑缺氧和缺血,从而引起眩晕。
前庭系统疾病:前庭系统疾病,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也可能导致眩晕。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C
B
A
D
3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眩晕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时伴随症状等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神经系统等
听力检查:检查患者的听力是否受损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检查患者的脑部、内耳等结构是否异常
心理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改善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等
02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0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乐观、积极、自信等
04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谢谢
两者之间的联系
眩晕可能是后循环缺血的早期症状
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症状之一
后循环缺血可能导致眩晕的发生
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病因和治疗方法
2
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CT、MRI等检查,观察后循环缺血的情况
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研究进展
临床进展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第36卷第32期后循环主要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应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后部等部位的血供。
后循环缺血(PCI)是指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
孤立性眩晕是指眩晕发作典型或症状持续,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相关症状,临床表现为除眼球震颤外不伴有神经系统缺损的症状和体征[2]。
孤立性眩晕可能是PCI 的唯一表现,近年来,PCI 性孤立性眩晕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随着神经病学以及神经影像学发展,对于PCI 性孤立性眩晕的诊断越来越精细,但是由于医院规模以及医生专业水平等限制,部分患者因为诊疗错误或延迟而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因此,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PCI 性孤立性眩晕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其的认识以及重视。
PCI 性孤立性眩晕发病机制眩晕根据发病部位可以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大部分中枢性眩晕患者往往表现出持续性或者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体征,但PCI 的患者中有1/2的患者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3]。
前庭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两侧前庭信号对比,如果两次信号对比出现不匹配时患者就会出现眩晕[4]。
对于PCI 性孤立性眩晕发病机制目前尚未达成统一,前庭或迷路器官多为终末动脉供血,当终末动脉阻塞时会出现两侧信号传入不对等而产生孤立性眩晕。
大血管病变亦可以产生孤立性眩晕[5],李雯娴等发现在有脑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基础上[6],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变化与孤立性眩晕密切相关。
椎动脉狭窄及迂曲是PCI 性孤立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7]。
出现孤立性眩晕可能的原因为非前庭区域对缺氧耐受力高,此时轻微供血不足暂不足以引起患者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PCI 性孤立性眩晕的危险因素大型数据回顾性分析显示[8]:PCI 性孤立性眩晕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1)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1)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眩晕是指人在身体姿势变动时,头晕目眩、视觉昏暗等感觉。
眩晕症状非常普遍,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问题。
而夏磊则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常常引发眩晕等症状。
这篇文章将针对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进行相关探讨。
一、眩晕症状1. 暂时性眩晕:人在起床、坐起、转身等动作后,会感到头晕目眩,要慢慢坐下或站稳,一般不会持续太久,也不会伴随其他症状。
2. 长期性眩晕:如果症状持续数天或更长时间,可能表明存在一些更严重的健康问题,例如耳部问题、内耳平衡失调、脑瘤或其他问题。
3. 头晕和耳鸣同时出现:如果同时出现头晕和耳鸣,可能是耳朵内部发生了某些问题,例如感染、异常压力或听力受损。
二、后循环缺血夏磊后循环缺血夏磊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多数患者病因不明,起因可能为动脉硬化,或由于高血压、低血压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栓、栓塞等。
症状包括一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视力缺失、头痛、眩晕等。
1. 无力:患者在短时间内失去了患侧肢体的感觉和运动能力,往往表现为一个手脚麻木、发肌颤抖、运动无力、无法站立等。
2. 语言障碍:患者常常出现口语表达不清,能力减退,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等。
3. 视力缺失:患者常常出现眼睛有许多黑点、眼前物体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
4. 头痛:患者常常出现头痛、头晕,感觉像是针扎在头部。
5. 眩晕:患者常常出现突然晕倒、头晕,甚至丧失意识等等症状。
三、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的关系眩晕和后循环缺血夏磊的关系非常密切。
后循环缺血夏磊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所引起的,而眩晕则是由于血压不稳定,血液无法流通所引起的。
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了持续性眩晕症状,应该就医进行检查,以避免后循环缺血夏磊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眩晕并不会导致后循环缺血夏磊的发生,但是持续性眩晕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也可能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
因此,建议如果患者出现长期性且严重的眩晕症状时,应该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以确保身体的健康状态。
孤立性血管性眩晕
眩晕鉴别:HINTS检测法
• 方法
• HINTS: Head-Impulse_Nystagmus_Test-of-Skew • 甩头试验+水平眼震+眼轴偏位
• 结果判断:
• 良性的(周围性):甩头试验(+),方向固定的水平眼震,无眼轴偏位 • 危险的(中枢性):甩头试验(-),方向改变的水平眼震,存在眼轴偏位
CBF
CBV
MTT
卒中(DWI阳性)。非卒中
患者中,57.6%可见低灌注。
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狭窄或
发育不全(OR 2.98)是低灌
注的危险因素。
TTP
• 结论:孤立性眩晕合并脑血
管病危险因素患者卒中与低
灌注发生率高。
Front Neurol. 2018
• 前瞻性纳入76例病因不明的孤立性眩晕患者 • 结论:后循环血管形态变化相关的低灌注可能与病因不明的
注意眼部的检查:头脉冲试验、眼震 及对眼试验等
不到20%表现为眩晕的卒中患者合并 其他体征。而后循环梗死的NIHSS评分 通常为0
年轻患者更容易得偏头痛而非卒中
不要只关注年龄或危险因素,警惕动 脉夹层
椎动脉夹层常表现为偏头痛症状,而 18-44岁患者的误诊率是75岁以上患者 的7倍。
孤立性眩晕患者需要做CT排除脑出血 脑出血罕见表现为头昏或眩晕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因学机制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后循 环登记(NEMC-PCR)407例
后循环缺血的病因
穿支动脉病变 15%
后循环与眩晕症状相关受损 部位多为小脑、脑干
主要累及血管: PICA,AICA,VA, BA,SCA,PCA
大动脉粥样硬化 50%
心源性
20-30%
临床头晕表现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眩晕基础、常见病因、病史和体格检查、病例分享及鉴别诊断
临床头晕表现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眩晕基础、常见病因、病史和体格检查、病例分享及鉴别诊断孤立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孤立性眩晕是阵发性表现为急性前庭耳蜗功能障碍的症状,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心慌、出汗、腹泻、站立不稳等非特异症状,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一侧面部和肢体麻木、无力、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复视等症状。
孤立性眩晕可为后循环缺血唯一的临床表现。
重视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后循环缺血以眩晕为主要表现非典型的后循环TIA 与典型的TIA 一样,在之后随访中常常伴发严重卒中事件。
后循环梗死前数天到数周病人都有短暂神经系统症状。
后循环TIA常见病因1)大动脉粥样硬化:椎基底动脉交界处附近的远端椎动脉、椎动脉近端部位和近端基底动脉;2)小动脉病变;3)心源性栓塞:远端基底动脉是栓塞的常见部位;4)动脉夹层:夹层更容易发生在椎动脉的椎间孔段和椎间孔与硬脑膜之间的区域;5)椎动脉和/或基底动脉发育不良等。
病史和体格检查重要性1)有20%的PCI 患者仅有孤立性的头晕症状。
非局灶性症状,包括失衡、双侧肢体无力和感觉异常,可出现在大约12%~50%的TIA 患者中。
患者在到达医院时已无症状,诊断更依赖于病史。
2)对于主要表现为头晕/眩晕的患者:需要注意头晕眩晕起病方式、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注意有无头痛;有无耳鸣及听力下降;有无复视、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有无共济失调;有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既往史、家族史等。
3)头脉冲、眼震、眼偏斜试验三步检查法是筛查主要表现为AVS 的PCI患者有效方法。
HINTS plus,听力试验:头晕合并听力丧失为外周神经病变,HINTS plus有助于发现小脑前下动脉卒中,听力障碍多存在于异常 VOR 侧。
4)CT 平扫对于排除颅内出血方面最为敏感。
CTA和MRA可以很好地观察完整椎基底动脉系统中动脉粥样硬化的位置、程度和外观,应尽早完善检查。
对所有怀疑PCI 的孤立性眩晕发作患者,考虑进行心脏的评估,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测用于鉴别心房颤动的存在与否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以确定心源性血栓的可能。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医学课件
• 引言 • 眩晕的概述 • 后循环缺血的概述 •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 •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的治疗方法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引言
什么是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眩晕
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表 现为对自身或周围环境位置的感 知错误,常常伴有平衡感和空间 定向感的丧失。
后循环缺血
眩晕对后循环缺血的影响与治疗策略
眩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 力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生活
质量下降。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 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使用抗凝
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后循环缺血引起 的眩晕,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是指供应脑部后半部分的血管发 生狭窄或阻塞,导致脑部缺血、 缺氧的一种疾病。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的关联性
01
眩晕可能是后循环缺血的早期症 状之一,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 致前庭神经核等平衡感知结构的 功能障碍,引发眩晕。
02
后循环缺血也可能导致其他神经 系统症状,如头痛、视觉障碍、 言语不清等,这些症状可能与眩 晕同时出现或单独出现。
抗凝药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如华法林、阿 司匹林等。
其他药物
如降血压药、降血糖药等,需根据 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如电刺激、按摩等,可缓 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 血液循环。
康复训练
如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平衡感 和运动协调能力。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后循环缺血患 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 改善脑部供血。
详细描述
后循环缺血的症状包括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 、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其中眩晕是最常见的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 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因素 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脑部供血。
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
血相 关 的眩 晕, 但无 大 脑后 部 、 脑 干和 小脑 受 累 的症状 及
体征 , 同时排 除所有其 他类 型的眩晕 ( 耳 源性 、 低血压 性 、 偏 头痛性 应 小 脑前 叶 , 包 含 了联 系顶 核与前 庭 之 间的神 经 ,
它 的受损 可 以出现同侧 的 自发性 眼震和 眩晕 , 所 以S C A梗 死 引发 的眩晕可 能 比我们 以往认 为的要多 。此外 , 当患者
赵 丹 丹 毕 国荣
【 关键词 】 综述 文献 后循 环缺血性 孤立性 眩晕
眩晕 ( v e t r i g o ) 是 以 头 晕 目眩 为 主 的 一 种 运 动 错 觉 , 即
f e r i o r c e r e b e l l a r a t r e r y , P I C A) 、 小脑 前下 动脉 ( a n t e r i o r i n f e r i .
若 出现 S C A梗死后 继发 的 A I C A或 P I C A缺血 也可 以 出现
眩晕症状 。
此外 , 从 发病 机 制上 考虑 , 分水 岭梗 死亦 可 出现孤 立 性 眩晕 。小 脑 的分水岭 区域 梗死 临床表现 相对较轻 , 体 征
性神 经 症状 发 生率 的前 瞻 研究 显示 , 在5 9例椎 基 底动 脉 卒 中发 作前 的短 暂性 脑 干缺 血 症状 中 , 只 有 5例 ( 8 %) 符 合T I A的标准症 状 , 其他 5 4 例中2 3 例 为孤立 性眩晕 、 1 0 例 为眩晕伴 非局 灶性 的症状 、 4 例 为非特 征性症状 ( 非旋 转性
患者 对 于空 间关 系 的定 向感 觉 障碍 或平 衡感 觉 障碍 。尽
管 良性 阵发性 位置 性 眩晕 ( b e n i g n p a r o x y s ma l p o s i t i o n a l v e r - t i g o , B V V P ) 、 梅 尼埃 病 、 前 庭 神经 炎等 前庭 周 围性 疾病 是 急性 眩晕 的 主要病 因 , 但 部分 前庭 中枢 性疾 病亦 可伴 有
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伍卓芳【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年(卷),期】2024(26)3【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IV)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IV患者临床资料,均行颅脑CTA 或DSA检查,依据是否存在后循环缺血分为两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卒中史、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等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后开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后循环缺血性IV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105例IV患者共检出46例存在后循环缺血,发生率为43.81%(46/1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卒中史、Hcy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是否发生后循环缺血作为因变量,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自变量,开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550,95%CI:1.150~5.657)、性别男(OR=11.212,95%CI:4.095~30.702)、合并高血压(OR=14.100,95%CI:5.481~36.271)、合并糖尿病(OR=5.039,95%CI:2.186~11.616)、合并高脂血症(OR=5.206,95%CI:2.253~12.031)、卒中史(OR=2.926,95%CI:1.058~8.092)、Hcy≥14μmol/L(OR=10.417,95%CI:4.095~26.499)为影响后循环缺血性IV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
结论后循环缺血性IV在眩晕中占比较高,后循环缺血与年龄≥60岁、性别男、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卒中史、Hcy≥14μmol/L关系密切,需做好高危因素的识别及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精选ppt
6
大多数研究探讨了孤立性眩晕的出现作为即将发生的小脑 或脑干卒中的标志,尤其是椎基底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发 症状
一些患者在出现卒中事件前一段时间曾有反复的孤立性眩 晕发作
发现49-52%孤立性位置性眩晕或头晕患者有椎动脉发育 不良/狭窄或基底动脉异常
少数研究探讨了继发于血管源性孤立性眩晕的发病率
眩晕患者和对照患者的卒中亚型分布有显著差异,前者缺 血性卒中更常见
通过对危险因素分层来预测卒中的累积风险有助于发现需 要常规检测来预防卒中发生的高危(有≧3个危险因素)和 中危(有1-2个危险因素)眩晕患者。
精选ppt
20
精选ppt
21
研究的方法学存在疑问:
1.选择人群存在偏倚,未提供住院人群中眩晕的发病 率,因此此研究人群不能代表普通人群。
23
精选ppt
24
详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史询问至关重要
精选ppt
25
规范专业的眩晕查体很重要
精选ppt
26
H.I.N.T.S.
头脉冲试验 眼震 眼偏斜试验
Head Impulse test Nystagmus Test of Skew
头脉冲(HIT)试验、眼震与眼偏斜和一起合称为敏感的 三步床边眼动检查法(HINTS),在发病24小时的急性前 庭综合征中具有鉴别中枢性病变和外周性病变的价值。
精选ppt
17
Risk of Stroke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Isolated Vertigo A Four-Year Follow-Up Study
精选ppt
18
精选ppt
19
结论:
孤立性眩晕住院患者随后发生卒中的风险增加,这些患者 4年内发生卒中的可能性较普通人群高3.01倍
小脑梗死区域最累及PICA内侧支供血区 (24/25;96%),其次是AICA(1/25;4%)
类似前庭神经炎表现的小脑梗死是比以往认 为的更常见
早期识别血管源性假性前庭神经炎(孤立性 眩晕)有助于卒中的早期防治。
精选ppt
12
精选ppt
13
Vertebrobasilar ischaemia presenting as recurrent isolated vertigo
一项在检查BPPV的240例患者中,4.6%的患者有特征性 的综合临床症状提示VBI
精选ppt
7
1995年Norrving等报道了一项前瞻性研究,
收集了24例急性孤立性眩晕,持续>48小
时,50-7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CD、
眼震电图、MRI结果,25%的患者最终诊断
为PICA区域(主要为小脑尾侧近中线结构)
梗死。
精选ppt
8
精选ppt
Kishi.M.R.Sakakibara etal (2012).Neurol Sci 33(1):129-132.
9
回顾性分析1992.1.1-1993.12.1 Saint Louis 大学卒中登记研究中129例TIA患者, 其中29例椎基底动脉TIA患者,6例患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其中2例患者发展成 为脑干梗死。
连续入组240例头MRI诊断的孤立性小脑梗死 患者资料
结果:25名患者(10.4%)孤立小脑梗死的
临床特征类似前庭神经炎,即以孤立性眩晕
为主要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的小脑梗塞。
(1)自发性孤立性眩晕伴失衡,持续时间较
长作为唯一的表现(24例)
(2)
自发孤立性眩晕伴失衡持续较长时间后出现
神经功能缺损(1例)
精选ppt
10
Central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Isolated Dizziness Caused by Small Cerebellar Hemorrhage
精选ppt
11
Cerebellar infarction presenting isolated vertigo
精选ppt
3
对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了 解 关于病史询问的重要性
反复发作的孤立性眩晕多由于前庭周围性 疾病所致。
精选ppt
4
也有一些研究显示孤立性眩晕/头晕可以是PCI的唯 一症状
一系列病例报告和小型病例系列研究提示,眩晕可能是后 循环卒中患者的主要表现,甚至是唯一表现。
尽管总体质量研究较差
精选ppt
精选ppt
27
精选ppt
精选ppt
14
Vertebrobasilar ischaemia presenting as recurrent isolated vertigo
精选ppt
15
内容概要
几项研究引发的思考
孤立性眩晕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到底是多高?
精选ppt
16
孤立性眩晕住院患者的卒中风险:一项4年随访研究
台湾国立健康研究院 公布的2004-2007年国 立健康保险研究数据 库
孤立性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从神经科医生角度“看”眩晕
精选ppt
1
内容概要
孤立性眩晕与后循环缺血(PCI)的关系 孤立性眩晕是PCI的少见症状
精选ppt
2
孤立性眩晕的研究
既往研究显示孤立性眩晕/头晕很少见于PCI
2000-2005年,NEMC后循环登记、洛桑后循环登记 2006年,《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 2006年,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到急诊室就诊的眩晕或 头晕患者有3.2%被诊断为卒中,研究结果提示孤立性眩晕 并不能预测卒中。 2008年,中国一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研究显示:1.4%的患 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
2.统计分析中未对眩晕的病因机制进行分析。
3.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和其他一些因素上有 很大差异,即使是在统计过程中是通过因素调整,
这种差异仍然可能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这个研究的结果可能只反映小部分人群,结论 是否能够扩展到整个具有血管危险的孤立性眩晕患者 还值得商榷。
精选ppt
22
精选ppt
女性,43岁,吸烟,既糖尿病往、高血 压均控制不佳,突发非旋转性眩晕10分 钟,伴恶心和不平衡感,无听力丧失, 复视或其他运动和感觉症状。
患者近了1年内每月均有发作性孤立眩 晕,持续约20分钟后完全缓解。
眩晕急性发作时查体:右向眼震,头脉 冲试验(HIT)后半规管功能异常,水 平头脉冲试验(h-HIT)向左扭头可见 细微的扫视追踪,交叉性覆盖试验未发 现眼垂直性偏斜,无其他颅神经体征, 小脑或长束征。